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普通出生的孩子,要想过上不疲于奔命的生活,太难了,金钱这个事情,从出生开始就会困扰各个方面,社会的方方面面现在没钱真的只能靠边站,父母给的不多,如何能自食其力赚到钱养得起自己养的起家人,并且长期的努力能够逐渐做到有储蓄有保障,干不动的时候还能体面的过完这一生,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
普通出生的人,好比是投资的初始资本,30万块和3000万完全不同的思路。
本钱少,就会剑走偏锋,也更倾向于短平快,当然也有成功的,但真的太少了,成长过程中也会被很多噪音干扰。
我们的教育体系什么的教,就是不怎么教谋生赚钱,哪怕很多财经院校也很少讲,周边更多的情况是父母从商的孩子才有机会更早地商业实践。打工赚钱积累真的太慢,更多的是无奈,打工皇帝凤毛麟角,当然受过良好教育搞个好工作拿着一份社会平均的工资已属不易,但离那种有保障的生活还很远。
普通人的出路想来想去长期积累后能成的事,一个是要做商业,另一个是要做投股票。
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上也是绞肉机,首先本金攒就不是一朝一夕,另外投资方法一般都是经历一个牛熊多学习后有一部分人能够达到及格水平,就是集思录玩家追求的那种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样算算基本上人的一生正常情况下,35岁以后基本才能有比较好的基础慢慢滚雪球,如果能能年化10%,也有机会到45岁,55岁再翻个倍,这黄金阶段真的能干个四倍,这样算算,35也要有200个闲钱基础,1000个退休,勉强有可能体面地过完普通人的一身。按照全世界目前老巴的水平,这种年化10%貌似也不大容易。。。但至少有这么个市场,有这么个机会,似乎有资格参与,开个账户就行。。。学习的途径也有,感谢互联网,感谢自媒体,很多大v初期为了流量粉丝,还是能够讲一些干货,这个圈子在互联网时代至少不那么比不透风了。。
至于另外做商业,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壁垒,很多商业模式没有领路人很难杀进去,没有家人没有各种机缘巧合伯乐带你,做个小生意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商业牵涉的人,财,物更难把控,当然如果能做成,这个对个人的名望,能量,可能更大,毕竟做商业真的做出来对人脉资源各方面的积累远比资本市场放大效应有。。
综上,父母如没留给你多少初始资本,想在这个现实生活中过得好,基本上也是90%的人也就这样吧,或许更多。。。肉眼可见的现在固化和差距,当然这也许全世界一样的。。。

赞同来自: zddd10 、csfires 、海宏天籁 、巴兰
普通人的出路不就在你第一段话里面了嘛。其实阶级一直是固化的,贫富差距也一直是大的,从社科研究里就可以看出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非常低,和美国一个水平。只是可能之前经济发展快,水涨船高,更主要是舆论也一边倒吹阶级流动大,不像现在有人点破事实,才让人产生之前阶级没有(那么)固化的错觉
甘于做普通人,就吃喝拉撒顺着人性做就好了;不甘于普通人的,就逆着人性做,不然还有什么路径。
至于说不想疲于奔命,那就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消费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所以普通人注定就是要疲于奔命,这和社会如何发展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欲望会随着收入进行调整。
不想疲于奔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节流,如果觉得自己很省钱了的,我建议去逛一下豆瓣小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
贫富差距大,自然人们更容易妄想暴富,然后觉得阶级固化尤其可憎,要是像瑞典贫富差距没那么大(并不是小),虽然瑞典阶级也极其固化,可能相对容易小确幸一点
相比认命,更合理的说法是放弃暴富幻想。认命按一般理解,有种给自己设上限的意思“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可能的”,放弃幻想是意识到那样概率很低,但也没有确定性说一定不可能,只是合理的期望值并不是那么高 - “有可能”不意味着很可能乃至可以很确定达到
相比躺平,更合理的说法是不要给自己设下限,比如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就“不体面”了,“不值得过了”没有这样的事,随机性是很大的,极其优秀的策略也会遇上系统性风险,那也是很正常的,比如AQR这么牛逼的量化机构,其股票市场中性基金也一度回撤三成多。这样就不会瞎焦虑,遇到冲击也不会无所适从
并且其实我觉得并非人性如何如何,我就很喜欢“能躺着一般不会坐着,能坐着一般不会站着,能玩游戏一般不会看书写字”。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去看论文,反复量化找出极少数真正走得通又不冗余的投资方法,而不是把时间精力花在往往适得其反的盯盘看垃圾大V之类的重复劳动上,然后剩下时间就去看漫画看小说玩游戏
另外回楼主,别看投资门槛低,投资是非常难的,不要因为门槛低就觉得简单。门槛低恰恰可能意味着竞争激烈。就像很多人觉得直播门槛低就容易,其实那是幸存者偏差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凡先生 、卡斯蒂亚 、homanking 、jiangdaya更多 »
甘于做普通人,就吃喝拉撒顺着人性做就好了;不甘于普通人的,就逆着人性做,不然还有什么路径。
至于说不想疲于奔命,那就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消费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所以普通人注定就是要疲于奔命,这和社会如何发展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欲望会随着收入进行调整。
不想疲于奔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节流,如果觉得自己很省钱了的,我建议去逛一下豆瓣小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不过能做到他们那样的,本身也不是普通的事情。
认命,是普通人理应想明白的事情,而不是把问题推到阶级固化上。而且阶级固化和贫富差距拉大,它们并不是一体的,完全可以是阶级保持流动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
普通人只要认命,往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赞同来自: 夜慕光临Alex 、剑客禅心 、芝麻开花啦 、StockLi
看英文金工论文,谷歌可以搜,sci-hub可以下载,chatgpt可以翻译。入门可以从AQR网站上的文章一篇篇读下来,都是精华https://www.aqr.com/Insights/Research
这些论文里蕴含的市场经验比绝大多数金融从业者还多(得多)
https://scholar.google.com/
https://sci-hub.se/
美国市场的知识可以结合海通证券的研报本地化,一些美国看似有用的因子可能在国内无用或相反: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B5%B7%E9%80%9A%E8%AF%81%E5%88%B8+%E9%80%89%E8%82%A1%E5%9B%A0%E5%AD%90%E7%B3%BB%E5%88%97%E7%A0%94%E7%A9%B6+pdf
实盘可用果仁+一创或QMT,可转债回测用的lude.cc这里应该没人不知道吧

赞同来自: 芝麻开花啦
看这个帖子的回复,可能大部分人关注的点都偏了,想说的重点是看英文金工论文,谷歌可以搜,sci-hub可以下载,chatgpt可以翻译。入门可以从AQR网站上的文章一篇篇读下来,都是精华
1,大家如何获得各种二级市场的知识,经验,实操?普通人从不知道到知道到实操,这个概率已经很低了,集友们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个好像分享的也不多,泛泛而谈地很多,涉及到具体到量到实操的就很少;
2,商业实操,具体的项目肯定有,但是能具体实操的,太少了,一言两语也说不清,说的好听的听了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是这么回事。缺...
这些论文里蕴含的市场经验比绝大多数金融从业者还多(得多)

赞同来自: 伍六七的 、甘甜交响曲 、J612377801
1,大家如何获得各种二级市场的知识,经验,实操?普通人从不知道到知道到实操,这个概率已经很低了,集友们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个好像分享的也不多,泛泛而谈地很多,涉及到具体到量到实操的就很少;
2,商业实操,具体的项目肯定有,但是能具体实操的,太少了,一言两语也说不清,说的好听的听了也不知道怎么办,就是这么回事。缺很具体的案例,当然,能赚钱的事大伙也不会分享,这就是赚钱难得最主要的一个壁垒。

赞同来自: 青火 、仰望多空 、跟上脚步 、alongside 、l813885 、更多 »
美国人里面能相当于1000个那种购买力退休的,也是凤毛麟角
此外,你会觉得投商业属于出路,其实就是不懂商业的表现
投商业真那么好赚,为什么很多公司上市后疯狂减持而不是做大做强?为什么那么多光鲜的企业上市后市值上就被揭穿真相?
就算是东南亚做诈骗,最近都是卷的发疯,个体户也是一赚二平七亏,也就是早去做的发了一些财,当然至少比国内现在做实业没那么难
不捞偏财,比如做销售卖假货卖次品卖高价,借钱不还做老赖,创业难度就相当于单押个股,你能单押个股跑赢大市吗?

Sybil廖 - 低估+变化
赞同来自: lwhsq88 、eckeels 、伍六七的 、弟子规 、理财大姐 、 、 、 、 、 、 、 、更多 »
2.相同时间赚更多钱
3.依靠投资赚钱
赚钱感觉就这三种模式,那么逆向思考应该怎么才能做到呢?
1.好好读书,考个好学校好专业,工资高自然是条出路了。如果工资低那就多干点,可以去跑外卖、开滴滴,每天干16个小时就好了。
2.每个月除了工资下有保底,可以搞搞副业,也可以把多出来的几套房子租出去。那么每个月就是工资+副业+租金,这也是条出路。当然也需要多读书,提高认知广度才能找到能搞的副业。
3.靠投资回报。这个不用多说了,多提高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普通人好好读书就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