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量化投资一般说的是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投资,区别于主观。狭义的量化投资一般是说程序化交易。这些天大家争论的主要是狭义量化投资,也就是程序化交易。
单纯说一种交易方式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意义。量化是一种工具,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怎么来用。坏人当然可以拿量化(以下主要指程序化交易)来作恶,但是量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不用量化他还是坏人,一样作恶。
目前市场量化主流是量化私募,量化公募力量并不强。量化对于公募的意义主要在于算法交易,就是我要调仓换股,但是调仓量比较大,可能要几十个亿,那么算法交易就是平滑下单的一种方式,本身并不能产生利润,目的是调仓的损失最小。
量化私募是大家口诛笔伐的主要目标,因为他们赚钱了,或是亏得少。其实量化私募真正最赚钱的时候根本不是现在。量化私募90%以上的产品是靠指数增强产品,就是稳定跑赢指数的那种基金,大家都没听说量化的时候,每年跑赢市场,也就是增强在30-40%以上,那个时候没有老百姓恨量化,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量化的存在。现在量化越来越多了,每年的增强量在15%左右了,按照这个趋势再过几年,就和美国一样了,3-5%左右的增强吧,这个增强量普通投资人就看不上了,甚至高手会鄙视这个增强量。
比如在2022年3-4月份,公募减仓了,主观私募减仓了(比如但斌),散户割肉,但几乎所有的量化私募指增产品都是满仓,在当时,他们就是大A的脊梁。
量化私募并不是市场做空的力量,基本没有量化私募长期靠做空挣钱,要么市场纯多头——指增产品,要么多空平衡产品——中性产品。从整体看量化私募是市场的多头力量,而且是非常强的多头力量。如果停掉量化,这些多头力量就要减仓了,也就是产品会赎回,短期市场一定会大跌。
如果比较成格斗,散户装备可能是小米加步枪,量化是巡航导弹,这个层面来说,散户恨量化不无道理,因为不可能打得过。虽然大多数量化完全合规合法,但是你武力强,本身对于散户就是威胁。
散户和量化都是市场主体,而且力量悬殊,那么长期发展一定是量化消灭散户,散户心里清楚,量化心里也清楚。
如果站在国家管理者层面,到底要保留量化等待慢慢消灭散户,还是消灭量化,保留散户呢。我认为管理层会倾向于前者。因为前者的投资更为理性,更有利于配置市场资源。被消灭的散户打不过就会加入量化,要么学习,要么投降(购买量化产品)。
未来的投资市场可能不是量化和散户的斗争,而是量化和高阶量化的斗争。
目前大型私募招聘的员工,已经不是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学生了,而是数据科学,计算机,AI等专业的人才,好多这些人才的传统投资水平接近于0,但是组合在一起力量强大,按照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普通投资人被消灭的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快,量化投资更新迭代的速度也会很快,目前的量化私募虽然很挣钱,但是竞争异常激烈,一个百亿私募可能只用了一两年,但消失的速度也可能会很快。
如果在当年还靠交易员红马甲在交易大厅喊单的年代,你告诉他要通过计算机交易了,他们所有的传统交易技巧都将失效,那么他们一定会反对,罢工,甚至去游行,不过趋势就是趋势,任何人无法阻挡。
量化投资上次被大面积关停是2016年股灾的时候,不过,三年之后就卷土重来了,规模是原来的几百上千倍。
gukuaijia - 70后资深会计,CPA,dif-40精通CIA,掌握了股市密码。
赞同来自: 我心飞扬33 、丢失的十年 、RiverToSea 、嘎嘎哈哈 、好奇心135更多 »
一种是ETF高频套利,利用ETF的折溢价让算法跟踪程序下单赚个搬砖辛苦钱含转债套利如江苏银行
一种是利用高频计算预判短线跟风买卖点并抢先下单劫胡
游资们最反对的也是这一种,从人家嘴里抢肉!
更高级的形式是和券商合谋垄断券源,在盘中狙击游资实现T十0实时收割!特别是利用规则漏洞用限售股充当券源简直是谋财害命,目无法纪!
游资是痛恨的就是这种!
程序化高频量化有利有弊,必须在发展中规范,更多的应该是鼓励成熟策略参与国际竞争,而不是在国内割韭菜!
赞同来自: wangsj
而且早期量化的那种神奇业绩其实是假的,比如美国私募90年代业绩看上去特别美,后来研究发现当时数据基本上全是业绩好之后回填的,去掉后回报就很骨感了
并且量化私募平均来说别说指数增强了,费前其实是削弱的,只要看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国内莫名其妙统称私募)的回报即可了解,例如美国的私募哪有“3-5%左右的增强”,3-5%左右的削弱还差不多:
第一个是全球上市私募股权,第二个是上市私募债权为主的ETF,第三个是我选取的存活至今的表现中等的流动性多策略基金中最低费用的版本以代表对冲基金整体的表现,可见都远远跑输大盘,而且私募股权先不说,就连私募债权的波动性都远大于以SP500指数计算的大盘
并且私募股权、私募债权和多策略基金的偏度远劣于大盘,峰度也是只有多策略基金类似,私募股权和私募债券的峰度很高,可理解为大跌时多或跌的多,大涨时少或涨的少。这种回报模式有点像做空波动率收保险费,实际上就算能赚到超额(近10年来说并不能),投资组合中加入这种资产也可能会恶化总体收益风险比
赞同来自: 影约 、老实的很 、卢训 、gaokui16816888 、zengyongqiang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fydydhorse 、Lee97 、zxw0611 、qiyelishang 、hx279 、 、 、 、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