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的操作就是,每次ic大跌就赶紧买入,但是不卖一直持有快到期。当时的收益非常惊人,3年都在80%以上。
一个宽基指数贴水17%的市场,怎么看都不是有效市场。然而这么大的贴水是怎么形成的。事实也令人难以相信,是量化给提供的,但是量化私募收益很高,可以从收益中分出一部分。
我当时投资幻方的时候,他们给了两个选择,一个是指数增强,一个是中性产品。那么贴水就是这个中性产品提供的。我当时表示疑问,说你们顶着这么大的贴水做中性,能盈利吗?客户经理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也觉得不行,你还是买增强吧,以后中性产品我们也会少发。
当时集思录有个吃贴水的帖子,好像是土豆大佬发的,很多集友在吃贴水,实际上是在收割量化。
量化也并非无敌,当年靠小市值因子和量价因子赚的钱,也通过贴水补贴给集友吃贴水了,真正能否盈利不好说,在小市值无效后很多量化亏损也是正常的。

这点上我和师座有不同看法。已感谢,每次都有收获!
战胜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战胜相机的不是更强大的相机,而是手机。三千越甲为何能吞吴?刘邦是什么出身为何能当皇帝?如果大力就能出奇迹,全省高考状元就应该变成全省首富,公司加班最努力的员工就应该成为公司最挣钱的人。
但是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啊。0809年苏宁国美如日中天,但是后来被阿里京东取而代之,19-21年腾讯多么不可一世,现在抖音却隐隐有超越之势。其实老子在道...

赞同来自: newsu 、Zero577 、homey2002 、hjndhr 、adc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量化硬件条件一流研究员和算法一流怎么可能被散户收割收割量化的一定是更强大的量化这点上我和师座有不同看法。
战胜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战胜相机的不是更强大的相机,而是手机。三千越甲为何能吞吴?刘邦是什么出身为何能当皇帝?如果大力就能出奇迹,全省高考状元就应该变成全省首富,公司加班最努力的员工就应该成为公司最挣钱的人。
但是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啊。0809年苏宁国美如日中天,但是后来被阿里京东取而代之,19-21年腾讯多么不可一世,现在抖音却隐隐有超越之势。其实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早已阐述了这个现象:“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回到量化的话题。现在市场上言必谈量化,大家的心态早就从质疑量化,理解量化,已经到达了成为量化的阶段。你看看,现在市场上什么基金卖的最好?500指增,1000指增,甚至2000指增,像下饺子一样对着市场里怼。量化就是神?我怎么记得,早几年前的神还是主观呢?i坤,菜神,葛姐从新闻头条上跑哪里去了,打不过就加入是谁说的?核心资产,大国重器,价值投资那些年横行霸道的时候,连过年春联都可以是“隆基宁德比亚迪,茅台海天金龙鱼,横批——东方财富”,为什么才短短两三年,就换了天地呢?
没有什么永垂不朽,唯有时间永垂不朽。这些年,技术派牛逼过,柚子派牛逼过,价投牛逼过,现在轮到了量化。有没有一种可能,任何事都有利有弊,任何派系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呢?我试着用我非常浅薄的量化知识,分析一下量化的利与弊。
先来看两个简单的模型,在集思录都有许多大大分享过,我拿来一用:
1.山鹰转和鹰19转,同宗同源,就溢价率和久期略有区别,所以当年论坛的模型是,以一块钱为界限,两者互相搬砖,挣取超额收益。这个超额收益本质上是哪里来的?我以为,本质上是收割了买卖方错误出价来的,以我多年观察,其实更容易收割的,是卖这一方的出价。买的时候会相对理性一点,不会太急,但是卖的时候可能会有急需用钱,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一些。
2.广发和敖东,以及敖东转。敖东是广发的大股东,所以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那这个更好搬了,因为分属医药和证券两个板块。那么,这个模型就能够额外收割因为证券业利好利空,或者医药业利好利空,导致的行业指数基金被动买入卖出带来的异常波动了。
通过分析两个简单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量化是有命门的。
1.相关性。正常来说,敖东和广发应该可以算出来一个相关系数,他们大概率围绕着这个相关系数上下周期波动。但是,如果一旦出现了类似于2020-2021那样的公募抱团行情,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其中一只股票被极大的拉升,而算法过早回归到估值较低的那一方里面。这会导致其基金超额迅速变负,那么这时,应不应该修改量化模型呢?而一个量化超额变负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其赎回一定归纷至沓来。而赎回带来的相关性失衡,会进一步让共识也扭曲。举个例子,一个香奈儿cf的价格大概是二分之一个爱马仕铂金包,那么,能不能有一天通过抱团把香奈儿拉成和爱马仕一个价呢?这个价格的共识究竟是资金还是市场决定的呢?我们知道,任何量化都是由统计驱动,离开历史,量化无枝可依。那么,当一个史无前例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如果一个基金在爱马仕和香奈儿之间刷波动,会不会被直接拉爆呢?
2.镰刀数量。量化的本质,我认为就是做市,收割的是市场的错误出价。但是,一个市场的错误出价,总量是有限的。一片韭菜田,一把镰刀割的很爽,还是这片田,如果突然涌进来一百把镰刀呢?本来山鹰和鹰19,我可以收割两块钱的差价,现在来了一百把镰刀,人家只想收割5毛就够了,你还以为是概率和算法的问题,但是当你一年都刷不到一次波动以后,你会不会怀疑,是容量的问题呢?
3.韭菜数量。长平之战,白起坑杀降卒40万。我那时候一直没想通,这可是40万活生生的人,就算砍40万个木头人,也要费很大一番功夫吧,但是白起做到了。但是,做到了,又如何?白起的晚年是什么样子呢?当皮都没有了,毛又怎么附着呢?狡兔死,走狗烹,人皆趋利避害,韭菜根都刨掉了,量化,又去收割谁呢?君不见,沪深300,现在还能做出超额么?标普500,恒生指数,有指增么?
4.基础资产。100块左右的山鹰,你做量化增强,风险不大。那120块的山鹰呢?140块的山鹰呢?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已经跑赢沪深300上证50几年了,大把的量化全部集中在500,1000,2000区间发售,短期肯定是能推高指数的,那么长期呢?就又回到了那个最经典的问题了,定价到底是由基本面决定的,还是由资金面决定的呢?
17,18年小市值的溃败,21年初可转债的闪崩,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15年以后,大牛市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来了,08年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过真正的金融危机了,量化的风险敞口究竟在哪里,咱们也还是要着重关心一下的,量化的盛世里,我们也应该保有一分盛世危言。
我现在有不少仓位集中在私募公募5001000的量化指增,端的是有花堪折直须折,但是,我也时刻谨记老子所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有超额,我就挣超额。超额变少了,我也可以接受,将来没有超额了,我就买指数基金。人家都想要一个多,我可以接受比人少。别人都只想挣,我可以接受亏。既然我已顺水行舟,那又何必中流击水,浪遏非舟?曹孟德说,盈缩之期,不旦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我来投资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的,而不是来获得一个最牛逼的收益率的。

RX00 - 创造现金流
净值曲线是稳定, 毕竟没什么收益也是稳定是吧...

赞同来自: 炒股败家22 、noblestud 、cxymj2 、wangsj
另外,别被幻方销售话术误导.无论指数增强还是中性策略,现货侧的模型没什么差别,都是多因子那一套,他加上对冲腿就是中性,裸着就是增强. 增强让你自己扛delta one风险,那是老天保佑的事.
他故作沉默是为了诱你扑朝四暮三,反正他基本盘是按aum收费的. 能不能跑赢比较基准主要看他现货模型的水平,业绩提成不怕没有,多点少点的问题.
@量化投资先锋
吃贴水,不是就是套利思维,不就是量化策略的一种。
你想收割量化,就放弃吃吃贴水吧。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真服。

赞同来自: 今天没有下雨 、happysam2018 、活跃资本市场
量化硬件条件一流研究员和算法一流怎么可能被散户收割收割量化的一定是更强大的量化同意。凡是模型就有规律,就像用算法生成的密码,有大概率破译,即使它频繁调整参数、改变因子甚至改变模型。规模大的高频量化机构如果被盯上,就像当年的对冲基金。
模型对模型,量化对量化,高频对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