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反面案例的还是这个鲍威尔,大放水给居民发放现金支票后一度延迟对通胀的确认造成后来被动大幅加息,让市场猝不及防。通胀预期自我实现,现在迫使美国利率创20多年新高。
回到国内,高层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大家多数认为是为了加大融资力度而需要股市配合,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并不完全。
很多专家都说了,如果股市能让投资者有利可图,那么就带动消费,反哺实体经济,从而拉动我们的马车走出泥潭。
1999年发动519行情就是如此,2015年涨价去库存也是一样,我认为理由是充分的。
其实还有这样几个方面存在隐患,需要尽快恢复A股活力。
一个就是中美脱钩。对于内地企业去全球融资是个严重打击,中概股经常遭遇非理性打压。为此我们曾经设想让它们二次上市在港交所交易,规避退市风险。可惜,现在的这个离岸市场被誉为亚洲金融遗址,已经丧失了流动性,根本无法承受二次上市。因此,需要搞活A股提高承接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突破封锁实现自主创新。这个不仅仅是华为一家的努力,实际上华为的突破是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内循环的。毕竟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连苹果们都不敢忽视这一点。
而包括半导体芯片这些科技产业链的升级又需要资本市场的持续支持。美国纳斯达克就是公认的孵化器,所以中国搞科创板本身意义重大。华为的突破应该让高层更加重视国内资本市场的。
第三个原因是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在国内成真。不说日本了,我们自己因为房价下跌,提前还贷就是必然之举,哪里还有心思去创新搞活?而在房价之外,如果股价继续低沉下去,那些股权的缩水又会对银行信贷造成压力,最终还是要加剧负债表衰退。企业将忙于还债,补充抵押品而不是去开辟新市场拓展新业务。这也是成熟的西方国家拼命维护资本市场的最重要原因。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几十年后,我不觉得国民经济和沪深300或者中证800公司是脱节的,为此推倒A股实际就是在做空中国经济。
当然现实大家都看到了。继续单方面推动市场融资已经难以为继,持续不断的IPO让驾校上市,让足浴店圈钱都在扼杀这个市场。投资者最终因为信心丧失而离场,同时外资话语权定价权又进一步打击这个市场信心,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金融危机的自我实现。
监管当局应该学习美国人的做法,在危机早期就扼杀恐慌苗头,斩断负面预期而不能听之任之。此刻平准基金就非常有必要了。
我明确认为,这和救市并非一回事。稳定市场比股灾救火要高明许多,这才是真正的消防英雄。
很多人觉得目前股价并未超跌,大量的垃圾股充斥泛滥,没必要救市。问题在于一旦流动性缺失,垃圾股就会如同港股那样全天0成交,相当于停牌,然后机构将被迫甩卖蓝筹股争夺流行性。这一点在2015年股灾1.0版本里已经演示过了。所以不要觉得我们没有持有小盘垃圾股就不需要救市,可以笑看别人落水。一损俱损呀!
有人觉得如果平准基金入市后还是会割韭菜。那反而说明监管当局启动平准基金是安全的,可以获利的。也是合法的。低买高卖的对手盘不就是韭菜吗?日本央行2012年开始买入ETF,现在不就实现目标了吗?还有就是香港的那个盈富基金,可能大家都忘记了,这个基金的最早构成来自香港外汇资本,就是国家队呀。
还有人觉得如果国有资本护盘到3500点,让大家都跑光了,国家队充当站岗者亏了全体国民。实际上让我们获利跑了,不就会促进消费拯救实体经济吗?国家队换岗我们小散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当然,有人觉得国家队入场人造牛市最后还是会害死小散,因为买涨不买跌嘛。可是,平准基金的任务本身就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它能护盘止跌也一样可以控涨。
以上观点是我个人做为投资者的思考,供网友参考,也欢迎批评指正。不过,因为我们都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所以可能也没办法展开争论。人微言轻,不足挂齿:)
实际401k计划的监管更为严格。
需要接受不同部门审计调查监管。
不管基金公司性质如何,都应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审计调查,如果出现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都应作处罚,都应给基民赔偿。如果合法也合规。出现亏损,可以免责。
凡是涉及公众利益,更需要严格监管。不能把公众利益依赖个人良心发现。
@炒股好汉武大郎 我相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任何机制,都需要葫萝卜激励制度,也需要大棒惩戒制度,缺一不可。
鉴于券商系的基金公司对客户信托责任不够,赚钱是自己的,赔钱是客户的。而且经常为了自身利益弄老鼠仓,高位接盘。市场上股民对基民已经严重不信任他们,他们对市场已经没有任何正能量的贡献,反而成了市场上极不稳定的因素。建议成立国家公益性质的基金公司,列入入央企管理,有人说中信也是央企,中信虽然也是央企,但旗下证券和基金近似独立运作,谋求自身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不是公益性的基金公司。建议国家成立公益性的基金...你是希望公益性的基金赚钱还是亏钱?
公益性的基金还是可能被一些特殊权力人利用。
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监管问题。
只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减轻减少以权谋私的行为。
法制社会,应该依法治理。基金公司如果出现异常操作,基金经理无法给出恰当理由解释,就要处罚。基金经理任何交易记录,都会留有案底,是很容易追查的。
赞同来自: 猪尾巴草77 、XIAOHULI92 、跑路皮皮 、gaokui16816888
国家不下场
——“为什么不救市?国家你倒是下场啊!”
国家队下场救市不计代价跟空方作战,一天上百亿往里填钱
——“影响市场,破坏走势”
国家队频繁出手托市
——“与民争利赚我们股民那三瓜俩枣”“别出手了让它跌吧!”
国家队按照平准基金的方式慢慢买
——“打发叫花子呢!”
^0^
赞同来自: 卡窿ssszx
赞同来自: Luff123D 、音扬 、亚太1 、渴了可乐 、NichoL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0月3日,香港强积金(类似国内社保基金)入市买入恒指ETF,10月11日中央汇金公司入市增持四大行。这都是官方的动态,真金白银高调官宣,代表一种明确态度。平准基金的呼唤得到了回应。
这个帖子正文谈到的几个忧虑现在也部分缓解了。
中美关系部分解冻。哈马斯重新挑起中东战火,进一步分散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配置力量。
国内华为概念板块风起云涌,对于后期科技替代战略是一个鼓舞。因为风险资金需要这样的投资环境和氛围。
恒大实控人被控制,东方证券高官集体辞职,传闻某头部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涉及浙江国祥IPO事件),这都是一些信号,反映了特色国法制+人治的“魅力”,解决不了问题的话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水能覆舟!这句话永不过时。
诚然,市场积弊久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幻想平准基金入市营造牛市,这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做为楼主不会做这样的预测和展望。
和全体在本帖留言的网友共勉的是:面对宏观叙事做分析,不以自己主观的立场来判断会更加准确。
谢谢诸君的参与!
赞同来自: 皮皮鲁修斯 、frogjay 、海映蓝了天 、neverfailor 、黑神仙鱼更多 »
抄底资金真的来了
------- “香港社保基金”暴买ESG ETF
最典型的是港交所上市的华夏恒指ESG ETF,其于10月3日获得大额资金净申购,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最新净值规模却由9月29日的7.6亿港元飙升至74.4亿港元,资金净流入几近67亿港元,据华夏基金(香港),这是由香港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认购。
“这次机构客户是香港领先的MPF(香港强制性公积金,也被称为”香港的社保“)机构投资者。近几年政府和强积金局一直在推动可持续投资,ETF指数化投资也是近年来的大趋势。”华夏基金(香港)表示,ESG投资、指数化投资、低费率升温趋势明显,此次MPF机构客户大额申购华夏恒指ESG ETF,或想迈出ESG投资这一步,并进一步引领ESG投资。
除了华夏恒指ESG ETF于10月3日获得近67亿港元的大额净申购外,恒生投资管理旗下的恒生中国企业ETF也获得超过24亿净申购。
点评:其实这次长假期间,我看到报道日本央行也再度进场增持日经ETF。在低利率下买权益资产其实真的稳赚不赔。2008年美联储国有化花旗集团,收购两房(美国恒大)也是这样的。没有人会在它们套现后指责它们割韭菜的:)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xueshen 、hao8000 、山者
给出更多的做空手段,降低金融市场做空的门槛,这才是提高市场流动性的法门,让垃圾股在杀估值的过程中也能让部分参与者赚到钱才是正事
当年社保资金入市就是以平准基金的身份,股市好了吗?而且这种国家队资金的超额收益都是靠全市场投资者来买单的,市场这种超级机构越多,普通投资者的生态环境只会越差对对对,反正救市也挨骂,谁吃饱了救市
赞同来自: shiniantony 、hao8000 、hantang001 、farby
赞同来自: w2911a
主要减少流通筹码。
比如苹果,自 2012 年以来,Apple 定期推出股票回购计划。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底,Apple 在股票回购计划上的支出超过 5720 亿美元。
大约减少40%股份。
假设公司市值不变,股价也会提高。
A股有大量IPO、配股、高送转,转债等等都会导致大量筹码增加,即使指数长期维持在3000点左右,A股的市值膨胀是一个超级大牛市,A股的股价呈现是猴市。
反观美股IPO少、主动和被动退市多、再加回购注销,股市筹码数量实际减少的,市值增加不多,股价增加的很多。
苹果是美股回购金额最多的公司,也是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股价增长幅度要高于总市值增加幅度。
回购注销的公司主要现金流比较充沛的公司。现阶段像特斯拉这类烧钱的公司,是不可能搞回购注销。
早期苹果现金流也不高,没有办法大量回购注销。回购注销都是近些年的事。
赞同来自: 凡先生
主要减少流通筹码。
比如苹果,自 2012 年以来,Apple 定期推出股票回购计划。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底,Apple 在股票回购计划上的支出超过 5720 亿美元。
大约减少40%股份。
假设公司市值不变,股价也会提高。
A股有大量IPO、配股、高送转,转债等等都会导致大量筹码增加,即使指数长期维持在3000点左右,A股的市值膨胀是一个超级大牛市,A股的股价呈现是猴市。
反观美股IPO少、主动和被动退市多、再加回购注销,股市筹码数量实际减少的,市值增加不多,股价增加的很多。
苹果是美股回购金额最多的公司,也是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股价增长幅度要高于总市值增加幅度。
回购注销的公司主要现金流比较充沛的公司。现阶段像特斯拉这类烧钱的公司,是不可能搞回购注销。
早期苹果现金流也不高,没有办法大量回购注销。回购注销都是近些年的事。
主要减少流通筹码。
比如苹果,自 2012 年以来,Apple 定期推出股票回购计划。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底,Apple 在股票回购计划上的支出超过 5720 亿美元。
大约减少40%股份。
假设公司市值不变,股价也会提高。
A股有大量IPO、配股、高送转,转债等等都会导致大量筹码增加,即使指数长期维持在3000点左右,A股的市值膨胀是一个超级大牛市,A股的股价呈现是猴市。
反观美股IPO少、主动和被动退市多、再加回购注销,股市筹码数量实际减少的,市值增加不多,股价增加的很多。
苹果是美股回购金额最多的公司,也是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股价增长幅度要高于总市值增加幅度。
回购注销的公司主要现金流比较充沛的公司。现阶段像特斯拉这类烧钱的公司,是不可能搞回购注销。
早期苹果现金流也不高,没有办法大量回购注销。回购注销都是近些年的事。
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平准基金似乎也没什么用。2万亿VS200亿,注入的资金是流出的近10倍。
股市要良币驱除劣币,
只有鼓励上市主体市值维护,完善回购注销制度。
为股市长期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过去我们制度是融资市,
加之强推注册制,
大量资本套现狂欢收割二级市场生态非常之恶劣。
与不符合当下环境。
我以万恶的帝国股市举例吧。
2022年美股回购注销1。26万亿美元,分红7780亿,简单相加算2万亿吧,
全年IPO融资208亿美元。
2万亿VS...
2万亿vs200亿,这不是100倍吗?直观上感觉你这个数据来源是有问题的。当然不改变总体结论的正确性。
赞同来自: freetstar89 、阿戒1899 、wz2105 、hantang001 、hao8000 、 、 、 、 、 、 、 、 、 、 、 、更多 »
股市要良币驱除劣币,
只有鼓励上市主体市值维护,完善回购注销制度。
为股市长期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过去我们制度是融资市,
加之强推注册制,
大量资本套现狂欢收割二级市场生态非常之恶劣。
与不符合当下环境。
我以万恶的帝国股市举例吧。
2022年美股回购注销1。26万亿美元,分红7780亿,简单相加算2万亿吧,
全年IPO融资208亿美元。
2万亿VS200亿,注入的资金是流出的近10倍。
记得但兵感叹英伟达上涨N倍公司依然大举回购。
美国股市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美国股市牛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美国股市牛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只要下决心严打管理层掏空公司、内幕交易、信披违规、利益输送、老鼠仓,举报人回馈罚款的10%,每年罚个上千亿很容易。上述问题A股存在几十年了了,A股一共才开始30多年了,所以可见的未来是解决不了了。
这笔来做“平准”,只允许在极端估值情况下来买买沪深300ETF、红利ETF,股市生态才能改善。
赞同来自: lcl9988 、hantang001 、KevinLe
这笔来做“平准”,只允许在极端估值情况下来买买沪深300ETF、红利ETF,股市生态才能改善。
格力回购的平均价格,我记得好像是43。具体记不清楚了,大概是40出头,确实是贵了点,不过2020~2021年那段时间,整体氛围就那样,经济环境也很好。很多公司都在高位回购了很多。只能说如果格力把钱放到现在回购,那就完美了,只是历史不能假设。你错了,“大概40出头”,实际回购是51.44元。一看5144其谐音,就感觉好似格力无意之中都感觉高位回购不对劲。
总回购金额269亿元,回购数量5.3亿元。具体如下:
“公司第一期回购实施完毕,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108,365,753股,成交总金额为5,999,591,034.74元”
第二期
“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101,261,838,成交总金额为5,999,520,920.65 元”
第三次
“公司第三期回购计划已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313,236,027股,支付的总金额为14,894,962,349.39元”
赞同来自: 影约 、jisabao 、无尽 、甘泉 、组组长一 、 、 、 、 、 、 、 、更多 »
其实这个市场缺钱嘛,我认为是不缺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信心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信心崩溃,根本原因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极其荒谬,所以重要的是改变制度
不要白白浪费真金白银,要花的话,等2000点可以。2000点以上我觉得没必要。我就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比如格力电器,花了几百亿在60块左右回购股票股权激励,搞得27块的激励没员工买,只得弄了个18还是多少的激励,整整把42块钱的真金白银丢水里了,也不知道哪个机构把这个60块的回购所带来的盈利统统拿走了。还有,格力现在股价跌到36,没钱回购,之前到过30块下方,也没钱回购。这就是不要随便说动用巨大...格力回购的平均价格,我记得好像是43。具体记不清楚了,大概是40出头,确实是贵了点,不过2020~2021年那段时间,整体氛围就那样,经济环境也很好。很多公司都在高位回购了很多。只能说如果格力把钱放到现在回购,那就完美了,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赞同来自: PLUS1234 、acfunqyqx 、CharlesCantUse 、wowpaladin 、sumera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 停IPO,已表态,不可能
2. 停再融,同上,不可能
3. 限制减持,已表态,缺细则
4. 有序退市,喊口号,没行动
5. 降费用,已实施,毛毛雨
6. 公募,私募,商保,社保, 没子弹
7. 平准基金,没消息
8. 外资,有序撤退中
9. 韭菜,不想说话
算了,还是聊聊这一摊死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