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9262857812433.html
作者: 刘颖 董彬
最近,北向资金的“风向标”作用灵还是不灵,引发了投资者的众多讨论。还有不少投资者表示,前一段流出多,是外资在看空中国A股。
这么说有依据吗?揭开北向资金的“神秘面纱”,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你先弄清楚。
北向资金是什么?在A股到底有多大规模?
北向资金,是外资进入我国A股资金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从香港往北买入深市跟沪市的股票交易资金,也被称为“沪深股通”,是内地和香港之间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式之一。
那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的占比到底有多少?用这样一组数据能够更直观说明:
最新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约为2.23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3.2%。而相比之下,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票市值6.20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8.9%。
从数据上看,北向资金的资金规模,在A股的市值中,占比有限。对A股的影响程度,甚至要排在我们自己的公募基金之后。
外资进入A股,只能通过北向资金这个渠道吗?
那些说北向资金是外资的风向标观点,主要是认为外资是通过北向资金的渠道,进入A股市场。但是,事实上,除了北向资金,QFII和RQFII也是外资近年来在不断加码的方式。
QFII和RQFII,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这种方式,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时候,实现资本市场稳步引入外资的方式。事实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在获批相关资质之后,就会将北向资金投资的资产,转移到QFII和RQFII当中。
不仅是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申请并获批QFII、RQFII的步伐一直在加快,有这样一组数据就能说明这个变化:2020-2022年,平均每年有87家机构获批,2023年上半年,有40家机构获批,而相比之下,2010-2020年,这十年间,平均每年的获批是42家。相当于过去3年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机构数目,较此前十年翻了一番。
这就相当于,通过两条水管给水池注水,我们只关注到了其中的一条水管,而另一条我们没关注的水管,还在不断加大。那么,我们就不能只通过一条水管的水量变化来判断整体走势。
北向资金,能代表外资多空情绪吗?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形容,那就是不能!
确切地说,北向资金不能全面代表外资多空情绪,准确性不足。
我们通常把北向资金看做一个整体。但是,事实上,这部分资金也是由数以万计的账户组成。具体到每个账户如何投资,还是要看投资者自己对股票市场的判断,因此这个判断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北向资金每天显示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也不能说就完全代表外资的一致看法。
此外,北向资金的构成十分复杂,无法从资金流动数据推断出,具体哪类投资者在买还是卖。北向资金账户中,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也有主动管理型及被动跟踪型资金。仅仅从汇总后的资金流动数据中并无法推断出每一类投资者的交易方向。
所以,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数据,是不能正确判断外资对A股的情绪的,甚至过分强调北向资金的作用,也可能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误导甚至误判。
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北向资金数据变化?
北向资金每天的数据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一部分。之所以北向资金的数据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北向交易的信息披露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远超A股其他资金类型。在频率上,北向交易盘中、盘后均有实时披露,行情商在盘中主动推送资金流向信息。在范围上,北向交易披露成交个股、成交额量、日末持仓数量等。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北向资金的占比有限。作为投资者,不要过分倚重对某一单一指标的看重。
证监会此前也曾表示,一系列综合施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未来还将继续推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 刘颖 董彬
最近,北向资金的“风向标”作用灵还是不灵,引发了投资者的众多讨论。还有不少投资者表示,前一段流出多,是外资在看空中国A股。
这么说有依据吗?揭开北向资金的“神秘面纱”,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你先弄清楚。
北向资金是什么?在A股到底有多大规模?
北向资金,是外资进入我国A股资金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从香港往北买入深市跟沪市的股票交易资金,也被称为“沪深股通”,是内地和香港之间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式之一。
那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的占比到底有多少?用这样一组数据能够更直观说明:
最新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约为2.23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3.2%。而相比之下,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票市值6.20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8.9%。
从数据上看,北向资金的资金规模,在A股的市值中,占比有限。对A股的影响程度,甚至要排在我们自己的公募基金之后。
外资进入A股,只能通过北向资金这个渠道吗?
那些说北向资金是外资的风向标观点,主要是认为外资是通过北向资金的渠道,进入A股市场。但是,事实上,除了北向资金,QFII和RQFII也是外资近年来在不断加码的方式。
QFII和RQFII,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这种方式,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时候,实现资本市场稳步引入外资的方式。事实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在获批相关资质之后,就会将北向资金投资的资产,转移到QFII和RQFII当中。
不仅是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申请并获批QFII、RQFII的步伐一直在加快,有这样一组数据就能说明这个变化:2020-2022年,平均每年有87家机构获批,2023年上半年,有40家机构获批,而相比之下,2010-2020年,这十年间,平均每年的获批是42家。相当于过去3年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机构数目,较此前十年翻了一番。
这就相当于,通过两条水管给水池注水,我们只关注到了其中的一条水管,而另一条我们没关注的水管,还在不断加大。那么,我们就不能只通过一条水管的水量变化来判断整体走势。
北向资金,能代表外资多空情绪吗?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形容,那就是不能!
确切地说,北向资金不能全面代表外资多空情绪,准确性不足。
我们通常把北向资金看做一个整体。但是,事实上,这部分资金也是由数以万计的账户组成。具体到每个账户如何投资,还是要看投资者自己对股票市场的判断,因此这个判断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北向资金每天显示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也不能说就完全代表外资的一致看法。
此外,北向资金的构成十分复杂,无法从资金流动数据推断出,具体哪类投资者在买还是卖。北向资金账户中,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也有主动管理型及被动跟踪型资金。仅仅从汇总后的资金流动数据中并无法推断出每一类投资者的交易方向。
所以,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数据,是不能正确判断外资对A股的情绪的,甚至过分强调北向资金的作用,也可能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误导甚至误判。
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北向资金数据变化?
北向资金每天的数据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一部分。之所以北向资金的数据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北向交易的信息披露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远超A股其他资金类型。在频率上,北向交易盘中、盘后均有实时披露,行情商在盘中主动推送资金流向信息。在范围上,北向交易披露成交个股、成交额量、日末持仓数量等。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北向资金的占比有限。作为投资者,不要过分倚重对某一单一指标的看重。
证监会此前也曾表示,一系列综合施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未来还将继续推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0
回楼下,
不对,
事实上,在外资只掌握流通市值5%以内的时候,外资的买卖准确性是没有今年这么高的,
即以前的纯QFII,还有外资持有流通市值在5%以内的时候(2021年底以前),外资的定价权不明显。
目前外资持有A股3.5万亿以上,
持有流通市值9%,而真实持有的流通市值其实在12%~15%
也就是,今年开始,外资随着筹码的增加,拥有了A股的话语权。
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持有的流通市值表面在9%,真实的流通市值在12%~15%。
目前公布的关于外资占比4%,占流通市值的9%,
但剔除概念股,剔除垃圾股和一些外资没有权限买入的股票,则流通市值占比又是多少?再考虑到,比如中国神华这样的多数大股东不会卖出的股票,外资占流通比虽然是3.6%,大股东占比是83%以上,但是大股东一般不会卖出股权。则这个占比3.6%的市值实际的权重则为21.1%。
综合以上,表面9%流通的外资占比,实际权重在12~15%是保守的估计。
不对,
事实上,在外资只掌握流通市值5%以内的时候,外资的买卖准确性是没有今年这么高的,
即以前的纯QFII,还有外资持有流通市值在5%以内的时候(2021年底以前),外资的定价权不明显。
目前外资持有A股3.5万亿以上,
持有流通市值9%,而真实持有的流通市值其实在12%~15%
也就是,今年开始,外资随着筹码的增加,拥有了A股的话语权。
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持有的流通市值表面在9%,真实的流通市值在12%~15%。
目前公布的关于外资占比4%,占流通市值的9%,
但剔除概念股,剔除垃圾股和一些外资没有权限买入的股票,则流通市值占比又是多少?再考虑到,比如中国神华这样的多数大股东不会卖出的股票,外资占流通比虽然是3.6%,大股东占比是83%以上,但是大股东一般不会卖出股权。则这个占比3.6%的市值实际的权重则为21.1%。
综合以上,表面9%流通的外资占比,实际权重在12~15%是保守的估计。

0
其实关于央视评论 文章表述,其中的几个问题实在含糊?
1、第一个表述“北向资金是什么?在A股到底有多大规模?”
这个提问,好像是表述,北向不是外资的全部。
这个没错,央视的意思难道是不但有北向,还有看不见的QFII在推波助澜,所以才能让指数跟着北向走?如果没有QFII暗中帮助,这个北向就未必这么准确了?
2、文章中的第二个表述
“我们通常把北向资金看做一个整体”“这部分资金也是由数以万计的账户组成”
这个其实真切希望央视评论的这个作者,给出更详尽的信息。
时间过得并不长,
1、中国曾经有段时间,好像是“大成相关基金”,虽然基金的账户有好多个,但是最后与大成基金相关的账户都是共同利益方,照样可以影响某只股票的涨跌。
也因为此,后来证监会对于单只股票基金持有上限做出规定,对单只股票同一旗下的基金的投资比例也有规定。
也就是说,这个几万个账户,内部关联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文章没有给出足够多关联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排除联合行为。
2、中国现在,有些私募。或者单一股票的坐庄,一只股票就可以搞几百上千个拖拉机账户。这个北向资金的几万个账户也根本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高盛旗下运作个十几个基金,摩根底下运作个十几个基金。,每个基金在运作挂钩明晟指数的相关中国基金。
某些时候,比如当前中美的国际形势。这些基金短时间联合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1、第一个表述“北向资金是什么?在A股到底有多大规模?”
这个提问,好像是表述,北向不是外资的全部。
这个没错,央视的意思难道是不但有北向,还有看不见的QFII在推波助澜,所以才能让指数跟着北向走?如果没有QFII暗中帮助,这个北向就未必这么准确了?
2、文章中的第二个表述
“我们通常把北向资金看做一个整体”“这部分资金也是由数以万计的账户组成”
这个其实真切希望央视评论的这个作者,给出更详尽的信息。
时间过得并不长,
1、中国曾经有段时间,好像是“大成相关基金”,虽然基金的账户有好多个,但是最后与大成基金相关的账户都是共同利益方,照样可以影响某只股票的涨跌。
也因为此,后来证监会对于单只股票基金持有上限做出规定,对单只股票同一旗下的基金的投资比例也有规定。
也就是说,这个几万个账户,内部关联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文章没有给出足够多关联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排除联合行为。
2、中国现在,有些私募。或者单一股票的坐庄,一只股票就可以搞几百上千个拖拉机账户。这个北向资金的几万个账户也根本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高盛旗下运作个十几个基金,摩根底下运作个十几个基金。,每个基金在运作挂钩明晟指数的相关中国基金。
某些时候,比如当前中美的国际形势。这些基金短时间联合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