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11轮北证50涨跌周期,2个指标帮你判断行情是否见顶!

自北证50指数成立以来,从日K的走势来看,共经历了11轮涨跌周期,每轮涨跌背后驱动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从量价上看,每一轮周期都有共同的特征,即放量即见顶。正所谓买在分歧,卖在一致,当所有人都开始上头,行情可能也就悄然结束,不过从绝对额看,由于股票数量的增加,每轮行情启动时情绪不同,最高点成交额也有差异,那么如何通过量价变化来判断阶段性行情是否见顶呢?

图片

首先我们要知道,价格和成交量呈现的只是最终结果,其背后体现的是供需格局变化。即无论股价因何而涨,背后都是因为有超出卖方的资金在大量买入。一般行情刚开始时,持股者惜售会使得供给较少,成交量相对小,买方要想买足筹码需要提高价格。而一旦股价达临界值后,持股者不再惜售供给增加,成交量放大,买方也买到了想要的筹码。当两者达到一种平衡,成交额达到最大,供需关系开始易势,行情进入尾声。

以近期的904为例,市场对北交所官宣两周年已有明确的政策预期,于是在8月末资金开始进场埋伏,指数一路冲高,然后在政策落地后达到高潮,指数从底部最低点涨幅高达15%,成交额从放量前的日均16.43亿元增至35亿元,增加了1.13倍。随后便进入价跌量缩的下跌趋势,此轮从高点区间跌幅高达18.65%。

图片

复盘这11轮涨跌周期量价数据发现:几乎每一次成交额大幅放量后,指数走势大都会由涨转跌。以第3、8、10轮为例,区间单日最大成交额(放量日)较放量前的区间均值增幅均在一倍以上,而且无一例外,放量次日指数走势便转为下跌,且后期区间最大跌幅均在15%以上。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初步观点,即上涨趋势持续≥5个交易日,放量日成交额较放量前区间均值增幅>100%时,就需要警惕行情是否阶段性见顶。(考虑到上涨趋势持续时间越长,放量日成交额与放量前的区间均值差距越明显,参考价值越高,这里以5个交易日以上作为附加条件。)

图片

此外,当单日成交额放量至23亿元以上时,以第5、9轮为例,尽管成交额较放量前区间均值增幅较小,但后续指数跌幅也都在15%以上。所以可将23亿元作为一个补充指标,即单日成交额>23亿元时,行情见顶概率较大。不过随着北交所持续扩容,市场活跃资金的增加,这个指标的参考价值也会降低。

图片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判断每轮指数上涨趋势可能见顶的信号:一是当放量前上涨持续≥5个交易日时,放量日成交额较放量前区间均值增幅≥100%,为主参考指标;二是当单日成交额>23亿元,为副参考指标。当这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需要警惕行情是否将阶段性见顶。

在当下这一轮上涨周期中,11月8日(放量日)成交额为33.02亿,较放量前区间均值增幅为60.84%,虽然放量日成交额远大于23亿元,但是与区间均值相比增幅小于100%。因此,我们认为存在阶段性见顶的风险,但是还并未实现双重指标的共振。

当然,这两个指标也仅是从历史指数走势的量价规律出发去总结得到的,而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若北交所流动性依旧像之前那样,参与群体并未得到很大的增量,那我们认为该指标未来依旧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若是未来沪深更多资金蜂拥流入北交所,那么这两个指标几乎注定是失效的。

面向未来,比起有效的观测,我们更希望他能在两周年后失效,给北交所带来一段持续性的看涨行情。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发表时间 2023-11-14 09:03     来自上海

赞同来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11-14 09:03
  • 浏览: 344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