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持仓
年末持仓
前五重仓股从年头持有至年尾,对账户均是正贡献,国电、润电基本持平,滨江服务与绿城管理虽然年线为负,但高位有减仓,故对账户同样是正贡献。
1)贡献最大:华晨中国,净值贡献5%左右;
2)贡献第二:禅游科技,净值贡献3%左右;
3)亏损最大:宇华教育,0.88清仓止损,现价0.55;
4)亏损第二:盈健医疗,继续持仓。
二、投资原则
年底对自己的投资思路重新做了一个梳理。
投资的本质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所以买入的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越多越好。这样的公司一定是商业模式非常好的公司,有护城河、竞争优势的公司。
1、选择商业模式好的公司(好生意)
商业模式好的公司自由现金充沛,体现在数据上大概率是毛利率高、ROE高、轻资产、永续经营等。
选股时可以和茅台比比,茅台就是好商业模式的代表——毛利率超高,ROE超高,应收账款很少,预付款很多,品牌认可度高,产品有成瘾性,没有大的资本开支,赚的净利润大部分都可以拿来分红,大概率可以永续经营。
2、选择安全边际高的公司(好价格)
安全边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有息负债率尽可能低的公司,有息负债率越低,在极端情况下越安全;
2)、选择持续高分红的公司,并不是说一定要分红,只是说选择高分红的公司可以减少犯错的概率,更大概率赚的是真金白银;
3)、选择尽可能低估值的公司,但要注意低PE低PB并不一定意味着低估值,一定要避免估值陷阱;
4)、尽可能选择仍然有成长性的公司,有成长性的公司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3、充分评估管理层的可靠度(好管理)
评估管理层需要长年累月的跟踪,对照每年、每半年的业绩发布会,是否说到做到、言出必行,同时持续跟踪公司管理层的演讲、访谈、视频等,总之就是用尽一切渠道了解管理层的生平。
另外一个角度还是看分红,公司是否连续多年,持续分红。当然,持续分红并不一定就代表管理层靠谱,比如前几年借着高杠杆且持续分红的房企。
4、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圈,不懂不做(看得懂)
怎样才算看懂了?阿段对此有明确的解释。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商业模式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
总结如下:
1)公司的“生命周期”越长越好,可以判断五到十年后公司仍然存在,这是看懂的前提,如果不敢大概率肯定公司五到十年后仍存在,那肯定不能说看懂了。
2)商业模式很重要是因为好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带来正向现金流,则可更大概率实现更长的“生命周期”;
3)看懂了在心里的感觉就是——不管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跌时想全力再买进,而不是到处打听“发生什么事了”;
4)不要妄想搞懂所有企业,不懂就是不懂,对自己一定要诚实,不懂装懂迟早会付出代价;
5)很多企业看不到20年,但可以毛估估看懂5年,觉得5年内就能赚回投资并且企业还会继续很好的话,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了。
港股目前有很多这种机会,比如蒙古焦煤、达力集团,未来很大概率一年的净利润就可以赚回一个市值,对于这样的机会,即便是管理层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有足够的赔率去配置一定的仓位,当然管理层有明显出千行为的除外。
以上总结成十二字投资原则:好生意、好价格、好管理、看得懂。
五、其他经验教训
1、分散,尤其是烟蒂股,控制5%的上限,避免极端情况出现。当然,如果太多分散肯定是不够懂的原因。
2、政策,充分考虑A4纸的影响,地产、高教等吃尽了zc的苦头。

赞同来自: 好人平平安安 、瀛幻想 、simpisbest 、XIAOHULI92 、sosto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本人2019年进入港股市场,接着就经历了连续4-5年的下跌,跌幅超过90%的股票数不胜数,个人比较幸运,目前还苟活着。
现在仍然记着,2021年为了买滨江服务,才办了一张香港银行卡。第一次买入滨江服务的价格在14.5左右,3年多过去了,现价仍然只有17左右。你可以说我很幸运,因为这几年买物业股还不亏钱已经是万幸。但我觉得还不够,因为滨江服务这几年每年业绩都是大幅增长,估值降至历史最低,股息率达到历史最高,可股价就是不涨。
我们很难说是市场错了,因为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除了物业股,还有高教股、绿电股等等都经历了这个阶段,业绩大幅上涨,但股价大幅下跌。所以,从去年开始我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个人总结为——港股淘金与事件驱动。
港股经历这4-5年的下跌之后,本身大盘风险极低,个股尤其是小票估值已经杀到极低,但并不意味着小票会涨。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流动性极低,外资大幅撤离之后,好多小票常年没有成交量,所以即便是极为优质的小票,买入之后也要熬。这时候就需要某个事件去驱动股价上涨,我把它称之为事件驱动或者是催化剂。
1、扭亏为盈——代表标的:南戈壁
23年Q3南戈壁公告扭亏为盈,单季度盈利3千万美金,按年化算全年盈利1.2亿美金,而当时南戈壁的市值才2亿港币,前瞻PE仅0.2倍PE,随即南戈壁开启了十倍之路。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南戈壁的市值已上涨至14亿港币左右,2024年前瞻PE仍然不到2倍,属于一眼低估的机会。
2、大鳄举牌——代表标的:蒙古焦煤
蒙古焦煤在德州保险基金举牌之前,已经在2-4元之间横盘了挺长时间,再一次启动是在2023年12月初。那时我们第一次知道德州保险基金举牌,持仓比例突破5%。
之后蒙古焦煤就开启了第二波大涨,从4.5港币左右一直涨至最高14.78港币。如果没有德州保险基金的“推波助澜”,相信975到不了这个高度。
3、股权激励——代表标的:越秀服务
在股权激励方案公布之前,越秀服务虽然手握40+亿的现金,但股价就是半死不活。当时我写了一段对越秀服务的点评,对越秀服务的派息比例表示不满,后有球友评价说——应该是等股权激励出来。没想到这段点评后不到1个月时间,2022-12-30即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越秀服务第二天开盘大涨,按开盘价3.15港币后,后续最高价涨至4.81港币,涨幅超过+50%。
当然,现如今越秀服务没了新的催化剂,股价再次回到半死不活的状态。
4、基石清仓——代表标的:京城佳业
京城佳业2021年底上市,当时的基石投资者之一是东方雨虹的老板李卫国,总共有800万股。京城佳业IPO发行价8.28港币,由于上市时机不佳,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变,上市后可想而知京城佳业一路下跌,最低点至1.73港币。
到了2023年年中,李老板估计铁了心要一键清仓,7月底最后几天放出巨量,把股价砸出“黄金坑”,当时从盘面应该很容易看出是李老板砸盘。
随后7月26日收盘,京城佳业迎来了第二剂催化剂,即逆天的股权激励方案,但第二天股价并没有大涨,很明显是李老板在大幅出货压制着股价。
当天是京城佳业上市以来成交量最大的一天,也是最好的介入时机。
5、分红预期——代表标的:华晨中国
港股净现金标的很多,但并不意味着会涨,理由就是账上的现金并不会与小股东分享,但如果我们能够非常确定账上的现金可以分派给小股东,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大涨。华晨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标的。
如果说第一次特别派息是基于各方压力,那么第二次特别派息就进一步提高了往后华晨将通过派息解决债务问题的确定性,故在第二次宣布特别派息后逐步提高了仓位。
后续随着重组的逐步推进,华晨的确定性也逐步提高,我也将华晨的仓位提升至前三重仓,应该说华晨是这篇提到的所有标的中操作得最成功的一个。
6、金价上涨——代表标的:灵宝黄金
在灵宝1.6附近犹豫了很久,因为灵宝从商业模式、管理层、价格、负债等各个方面来说,都不符合我的选股标准,直到我确认金价将维持高位,于是追高买入。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房地产公司,比如最垃圾的恒大,不一样涨了十倍吗?很简单的逻辑——在【量价齐升】的大背景下,高杠杆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让这个公司最具弹性,而灵宝就是在金矿股中最具弹性的公司。
对于介入时机,配股当天是绝佳的入场机会。
7、财报难产与股东爆仓——代表标的:中原建业
正常来说,发不出财报都说明这个公司有很大的问题,但上个月底中原建业的情况不太一样。有几个原因:
第一毕马威是临时通知中原建业补充材料,时间上太短太急,来不及;
第二四大最近两年对地产链相关公司审核过于严苛,其实并不是中原建业不行;
第三公告显示中原建业账上现金并没有问题,这是投资中原建业的前提条件;
第四中原建业本身业务非常简单,报表极为干净,停牌超过半年时间的概率很低。
所以,当时判断发不出财报并不会对中原建业造成致命伤害,同时后来才知道老胡质押爆仓,财报难产与股东爆仓这两个事件驱动下股价被砸出了“黄金坑”。
但目前中原建业仍然在停牌中,暂时无法判断这笔投资是否成功。
8、更换主席——代表标的:爱帝宫
4月7日晚上,爱帝宫发布公告称更换总裁、董事会主席,意味着有老千称号的张主席被踢出局,三股东王爱儿女士被扶上主席位。既然出千的张主席出局,那爱帝宫很大可能将发生质的改变,第二天股价随即大涨。但开盘时并未大涨,而是平价开盘,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介入。
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建发国际集团身上,2022年8月建发国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被带走调查,第二天股价大跌-28.9%。但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国企的一把手换一个,对企业的经营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结果如预期所料,没2天就公告称更换了董事会主席,股价也如期上涨。
9、潜在私有化——代表标的:宝业集团
宝业集团账上净现金类资产80亿,而宝业的市值才20亿,低估的原因很简单,从2016年以后宝业从未分红,时间长达八年。宝业把大部分投资者都熬跑了,想想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八年时间连抗战都结束了,但宝业的事情未解决。
故@珠海股怪周总认为,宝业今年一定会有个解决方案,选择之一是恢复分红,回到正常公司的节奏;选择之二是潜在私有化,把失去的八年一次性赚回来。
10、业绩驱动——代表标的:绿城管理
为了凑齐10个案例,把业绩驱动算上。从短期来看,个股需要催化剂推动股价上涨,但从长期来看,最好的催化剂是公司本身不断增长的业绩。
绿城管理2020年下半年上市,上市时机一般,基本上从2021年开始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但绿城管理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从2020年开始基本每年都保持了30+%的净利润增长。在别的房地产公司、代建公司跌了90%的情况下,绿城管理上市以来愣是涨了3-4倍。
全文完,文中提到的标的本人并不是全部持有,仅供参考,同时欢迎朋友们提供港股淘金与事件驱动的投资案例与投资机会,欢迎交流。

赞同来自: walkerdu 、乐鱼之乐 、火锅008 、bhysz
周记:封仓十年的选择经球友提醒,味千的自由现金流计算有误,因使用权资产折扣加回至经营性现金流,但在筹资业务中需要偿还租赁负债,这个支出应该也算资本开支,属于每年必须要流出的现金。
最近一直在思考J神的发言,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未来十年自由现金流-有息负债)/市值,这个思路其实与段永平封仓十年的选择不谋而合。
如果以十年的维度选股,那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之前在对商业模式的探讨中,某大V说仅仅考虑自由现金流是片面的,因为有的公司正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开支很大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有一定道理,因为我同意短期内(3-5年)自由现金流为负是很...
2023年上半年偿还租赁负债1.4亿,全年按2.8亿计算,得出2023年自由现金流1.57亿,假设业绩不下降可以维持十年,则十年自由现金流15.7亿,(10年自由现金流-有息负债)/市值≈1.5倍味千(中国)(00538)
经球友提醒,碧桂园服务(06098) 的资本开支数据有误,以2022年年报为例,报表上的资本开支23.75亿中包括收購附屬公司付款,扣除已收現金後的淨額6.38亿,以前年度其他應付款業務合併結算2.87亿,提供予第三方的貸款5.1亿,将此三项扣除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开支约10亿。
故得出碧服自由现金流约36亿,假设碧服未来十年可以维持当前赚取现金流的能力,则(未来10年自由现金流-有息负债)/市值≈2.36倍。碧服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了!
【2024年4月6日傍晚更新】

赞同来自: 小不颠 、普罗旺斯的树 、红星闪闪666 、jlmscb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更多 »
最近一直在思考J神的发言,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未来十年自由现金流-有息负债)/市值,这个思路其实与段永平封仓十年的选择不谋而合。
如果以十年的维度选股,那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之前在对商业模式的探讨中,某大V说仅仅考虑自由现金流是片面的,因为有的公司正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开支很大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有一定道理,因为我同意短期内(3-5年)自由现金流为负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我其实想表达的观点是:
第一,如果某公司长期(5年以上)自由现金流为负,但我们投资者最终得到的是什么?企业的价值是公司存续期内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第二,投资长期(5年以上)自由现金流为负的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为增加,即便公司有投资价值,在估值上也要大打折扣。
与其如此,那为何不现在就投资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
接下来谈谈J神这个公式,首先是时间上选择了十年,因为五年时间太短,二十年时间太长,十年时间刚刚好。如果十年时间可以赚回的自由现金流大于当前市值,已经说明这个公司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其次减去有息负债也很好理解,这十年时间里有息负债是必须要偿还的。
最后根据J神的公式,结合自己对公司未来的理解,按(10年自由现金流-有息负债)/市值得到的数值从大到小排序,得到下面的表格。
以上的表格,仅供参考,可以作为选股的依据,但对于有些个股来说并不准确。
比如排名第三的禅游科技,十年自由现金流已经打了6.5折,但最终的数值仍然很大,因为我无法确定禅游十年后是否还存在,所以这个公式用在禅游身上就毫无意义。机会只能留给对禅游有着深刻理解,能够看清十年后禅游的投资者。
再比如排名最后的长江电力,即便考虑未来十年10%的增速,最终的数据仍然很小,但并不代表长江电力就不具备投资价值。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A股本身就贵,第二当前有息负债过大,第三仅仅考虑了未来十年的自由现金流,水电站可以看到50年甚至100年后,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个自由现金流可以维持50年甚至100年。
所以,以上的表格,仅供参考。

赞同来自: 塔塔桔 、火锅008 、萝卜头 、拉格纳罗斯 、Restone 、 、 、更多 »
1、每股派息1.18港币,派息率为核心利润的55%,股价19.66港币,对应股息率6%。
2、现金+存款约161亿,约占总资产的41%,计息银行借款为0,有息负债率为0,妥妥的现金奶牛。
3、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共72亿,其中关联方24.87亿,占比34.5%。2023年应收总共减值4.2亿,远低于碧服。减值后剩余应收67.81亿,其中62亿都是1年内的账龄,安全性非常高。
4、开发商增值服务收入26.83亿,总营收占比8.1%,跟其他公司一样,这个数据均处于下降通道。
5、住宅物业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由9.9%提升至13.3%,得益于蝶城战略的流程改造顺利落地及持续优化,区域密度优势凸显。
很多投资者对于基础物管的毛利率仍然过于乐观,爆雷后的房企物管实际上往后就变成了纯市场化公司,如没有品牌竞争力而拓展的项目参差不齐,最后的毛利率估计能达到10%就不错了。请参考上面万科独立第三方项目的毛利率,基本上不赚钱。
6、在报告期内,累计主动退出144个住宅物业项目,涉及人民币614.9百万元饱和收入。主要原因包括项目不在价值街道内,长期亏损且无法通过运营提升实现扭亏为盈,运营价值较低等;部分项目存在甲方未能按约支付费用,项目风险点多等情况。
万科一年主动退出144个不赚钱的项目,其他物业公司哪个有这样的魄力。
7、与碧桂园服务对比,万物云的优势:
1)账上现金更多,无有息负债;
2)应收账款更少,减值金额更少;
3)商誉及无形资产更少,减值的概率更小;
4)万物云毛利率同比去年增加,未来维持当前水平的概率更高;
5)万科的品牌更强,口碑更好,以5-10的年维度去看,这才是物业能够维持稳定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但我仍然不会选择万物云,因为有更便宜的京城佳业,国企背景+净现金就可以秒杀所有上市物管企业。当然京城佳业不仅仅只有这两个优势,去年公告的股权激励已经给了未来3年的业绩指引。
京城佳业的三大优势——国企背景+净现金远大于市值+未来3年26%的复合增速,同时静态股息率就有6%,随着业绩增长股息率也会高速增长。

1、每股派息0.32港币,整体派息率34%,股息率0.32/5.01=6.4%。
2、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14.76亿,但无形资产减值后还有约240亿,这个仍然是雷。
3、应收账款减值31.33亿,其中关联方22亿,第三方9亿,应收账款减值31.33亿,其中关联方22亿,第三方9亿,减完后关联方应收约8亿,往后关联方即便有减值,金额也非常小了。在195亿贸易应收款中,仍有超过60亿的账龄超过1年的,这60亿均有减值风险。
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15亿,资本开支23.75亿,自由现金流22.4亿,市值/自由现金流≈7.5,这个价格肯定不能算贵。
5、现金+存款约129亿,利息收入2.72亿,存款利率竟然超过2%,账上现金比较真实,未被挪用。
6、有息负债约15.7亿,同比下降约7亿,有息负债率约2%,这个体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7、非业主增值服务15.5亿,降幅約41.7%,在总收入中的佔比進一步下降至約為3.6%,碧桂园的输送基本上已结束,利好。
8、基础物管的毛利率由25.5%下降至22.2%,这个毛利率水平仍然是过高的,参考万科基础物管10%附近的毛利率,碧服还有下降空间。
纯粹个人观点:商誉及应收的减值还有一段路要走,基础物管毛利率将继续下降趋势,除了这2点,其他方面非常不错。

赞同来自: 塔塔桔 、火锅008 、萝卜头 、好奇心135 、wpsoy更多 »
9982已经停牌,我说什么不会影响股价及结果,不妨梳理一下【烟蒂】9982的博弈价值。
先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Q:9982发生了什么?
A:原计划3月27日发布业绩,但出了意外,毕马威不愿意签字,故只能更换核算师。
Q:毕马威为什么不愿意签字?
A:沟通过程中有无法解决的审计事宜,9982未按毕马威要求提供资料,该未提供的数据涉及9982向多家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十笔贷款(总额约7.5亿元)。
Q:9982未能提供的资料包括哪些?
A:未提供的资料包括:(1)于2023年下半年所作两笔贷款的相关文件,包括贷款协议;(2)本公司各项贷款的内部批准记录;(3)借款人关于贷款的直接书面确认;(4)本公司有关转账的银行凭证及其他文件;(5)本公司对相关借款人及其各自最终实益拥有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相关预期信用亏损情况;及(6)安排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实地拜访并与该等借款人面谈,以了解贷款使用情况。
Q:9982为何不能提供这些资料?
A:对于需要涉及到外部人士(即本公司现有战略客户)的若干未提供数据,与该等外部人士联络以配合要求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鉴于该等外部人士不在本公司控制范围内,最终与彼等合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合作程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Q:这十笔贷款什么情况?
A:十笔贷款均是借给战略客户,以协助客户收购及开发地块,从而达到双赢局面。简单理解就是,这钱如果不借,就没有后续的合作,更不会带来代建费。绿城管理也曾觉得某地块区位好做过这种垫资,这种做法既可以赚取代建费,也可以赚取利息。风险就是楼盘去化差,垫资无法收回。
Q:这些贷款在报表上如何体现?
A:体现为其他应收款,中报显示共向4名战略客户垫资4.29亿,意味着下半年新增6名战略客户,新增金额约3.3亿。
Q:那是否意味着账上现金减少了?
A:是的,下半年新增3.3亿垫资,对应现金减少。中报账上16.5亿现金,按最差情况下半年不新增现金,则当前账上现金仍有13.2亿,是市值4.25亿的3.1倍。
Q:你不担心这些垫资都收不回吗?
A:不用过于担心,原因如下——
1、垫资全部都是一年期,时间短,且金额不大,平均0.75亿;
2、垫资是借款给战略客户,老胡或当地合伙人肯定熟悉;
3、垫资是为了获取或者开发项目,即便销售不行,通过办理开发贷等也有可能偿还;
4、最差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诉讼,总之不会血本无归。
Q:你能保证账上现金不会被挪走吗?
A:完全不担心,原因如下——
1、9982是代建公司,不是物业公司,且商业模式有本质区别;
2、9982的控股股东恩辉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胡葆森全资持有,从股权结构看跟建业地产是兄弟公司;
3、老胡没有动力挪走,因为老胡在建业地产上股权已不多,国资入股后可以理解为建业地产已上交当地ZF;
4、城市合伙人不会同意,当年0.8高价认购股权,现在亏惨了;
5、老胡当前是跟王石齐名的人物,我相信老胡是个体面人,不会干出这种事。
Q:既然你说的这么好,卖的人是SB吗?
A:卖的人主要是外资,外资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可能出于风控的要求,可能担心长期停盘,或者说借机做空。
买入的是盈透、富途,这两个很明显是国内投资者大本营。
Q:你是看好9982的基本面才买入吗?
A:完全不是,本次仅仅考虑博弈价值。
Q:2023年中报显示已经有4笔垫资了,为啥可以发出来财报?
A:侧面说明本身垫资行为没有问题,这次主要是因为港交所临时收紧,核算师临时要求提供额外资料,一方面是时间上来不及,另一方面是老胡觉得不合理,硬气一把直接更换核算师。
Q:以前的垫资款按期限已经到了1年期,为啥没有收回?
A:详见2023年12月27日公告,已经签署延期协议。
1)延期协议:
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原建业与四家借款方(南阳木兰花、洛阳建领、虞城鸿锦及商丘建泰)签订了延期协议,将四份贷款协议下的贷款延期。
借款人承诺在2024年11月30日或之前偿还贷款,并继续支付自2023年12月1日起至偿还日期止按年利率12%计算的利息。
2)贷款本金调整:
对于与商丘建泰签订的贷款协议D,贷款本金金额由人民币108.53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102.61百万元。
Q:垫资的第三方公司有详细的情况介绍吗?
A:四家公司的股权情况如下——
南阳木兰花:由刘如涛拥有42.0%,牛振江拥有32.0%,以及多名个人(所有该等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第三方)拥有剩余权益。
洛阳建领:由梁志杰拥有52.41%,王海涛拥有35.79%,以及多名个人(所有该等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第三方)拥有剩余权益。
虞城鸿锦:由张永乾及赵信通(均为独立第三方)分别拥有60.0%及40.0%。
商丘建泰:由徐全玉及杨賓(均为独立第三方)分别拥有60.0%及40.0%。
南阳木兰花、洛阳建领、虞城鸿锦及商丘建泰及其各自的最终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第三方。
Q:9982预计被关小黑屋的时间是多久?
A:预计1-3个月时间,有朋友说1个半月左右。同时可以参考恒大物业停牌复盘时间:2023年4月1日停牌,2023年8月3日实际复牌,共4个月时间。9982的情况比恒大物业好很多,来龙去脉非常清晰,故最长停牌时间不会超过4个月。
Q:9982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A:9982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晰,第一仅仅是未提供垫资相关资料,第二账上现金未被挪用。但我们仍然按恒大物业的走势进行预测最坏的情况,恒大物业复盘当天接近腰斩,故我推测最大损失即复盘腰斩(概率极低)。
Q:9982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A:1个月左右复牌,年报正常分红,股价回到此次事件的位置,3月26日收盘价0.29港币。因此次事件对投资者信心有所打击,按9折预估,则复盘后股价可以达到0.261港币,对应当前的上涨空间为+137%。
Q:9982可以上多大的仓位?
A:按胜利概率50%,胜利时收益率+137%,失败时损失率-50%,通过凯利公式计算得到最佳投资比重63.5%。当然这只是理论值,本人所上仓位远低于这个比重。
Q:9982中报以股代息,年报有可能强制以股代息或者根本不分红?
A:老胡通过分红将资金转移到自己口袋是最合理且合法的手段,同时城市合约人也有分红的需求。在过往的历史中,9982/9983都有良好的分红记录,像承达集团这样的好学生突然不分红的情况,概率较低。
2024年3月29日周报

赞同来自: 明园 、gamejisl 、夏日骑缘 、火锅008 、wpsoy 、 、更多 »
先说几个不太好的数据
1、合约负债同比下降6个亿(-21%),为此我统计了所有年份合约负债跟营收的关系,普遍来说合约负债大涨的年份,当年的营收均实现大涨,但当年的合约负债下降是否意味着下一年营收下降,看2020年与2021年数据,2020年应该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合约负债大幅下降,但第二年仍然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所以2023年合约负债下降并不意味2024年营收下降。
2、新签订单同比下降15.7亿(-16.8%),从数据看新签订单变化与营收变化强相关,唯一的例外是2023年,在新签订单下降的情况下,营收仍然实现了不小的增速。新签订单很明显会影响下一年的营收,比如2020年新签订单少,即便2021年实现88%的新签订单增速,仍然影响了2021年的营收增速。所以,2024年的营收增长肯定面临压力,但也取决于2024年的新签订单。
以上只是本人完全根据过往数据的分析,不保证准确,希望批评指正。
3、应收账款增加3.3亿(+28%),大于营收增速,但也还好吧。
再说好的方面。
1、营收增长+13.5%的情况下,净利润大幅增长+26.5%,主要因为营销开支竟然还减少了1千万,其他收入增加8千万(政府补贴、利息收入等)。
2、研发开支增加1个亿,与营收的比例由4.9%提高至5.7%,研发能力是森松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加大投入。
3、资产端厂房设备由16亿增加至21亿,主要由本集团位于苏州的制造基地的建设投入增加所致。
4、在手现金由14亿增加至22亿,整整增加了8个亿,如此多的现金,今年派息虽说是预期之外,但也是合理之内。
5、每股派息0.1港币,派息比例不高,但意义重大,摆脱老千嫌疑。
6、有息负债3.65亿,有息负债率仅为4.1%,安全性很高,制造业天花板。
7、营收按产品拆分,传统压力设备收入小幅下降,模块化压力设备收入大幅增长+25%,模块化压力设备是大势所趋。
8、营收按地区拆分,增速最快的是亚洲(中国内地除外),达到了+81%。
9、产能建设:马来西亚制造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逐步完成交付。常熟制造基地一期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全面交付并准备投产使用。
总结:前两天我说信邦控股是最强制造业,现在我觉得森松国际更强,潜力更大。原因如下:
1、技术壁垒更高,竞争力更强;
2、下游行业众多,百花齐放;
3、日资控股企业,出海优势更明显。
现在,随着唯一的不确定性(不分红)解除,森松国际必定价值重估,预计将实现估值提升与业绩提升的双击。

1、收入微增,毛利基本持平,净利润下降约1个亿(-25.8%),主要原因是销售开支增加9千万,其他收入减少9千万等。
2、销售开支/收入占比由24.8%增加至26%,销售支出占比提升却没有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行业很艰难。
3、现金+存款超30亿,资金非常充裕。没有有息负债,负债端非常安全。
4、每股派息0.2港币,派息率150%,对应当前股价(2.41)股息率8.3%,非常满意。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报表的盈利水平失真,毕竟折旧就有6个多亿。
5、2022年资本开支14.75亿,2023年下降至10.85亿,2024年应该继续下降。
6、烹饪和电脑基本盘都不稳,烹饪收入下降,电脑基本持平,而二者业绩是大降;万通汽车增长最快,业绩更是基本翻了2倍,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有关;西点收入稳定增长,业绩亏损减少了5千多万。
总结:疫情过去了,而中国东方教育的销售开支下不来了,业绩上不去了。2023年餐饮行业复苏明显,但新东方烹饪教育却看不到复苏迹象。为了保持收入不降,那2024年是否继续增加销售投入?仿佛看不到扭转的希望。
所以,我现在想的是——对这个公司期望不要过高,或许才有超预期的可能!

赞同来自: 韦帅望 、明园 、wpsoy 、塔塔桔 、火锅008 、 、更多 »
1、经营现金流净额8.976亿,资本开支2.621亿,自由现金流6.36亿,赚的是真钱,市值/自由现金流≈4.5倍;
2、中期派息0.1港币,末期派息0.25港币,全年派息比例57%,股息率12%;
3、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并没大额举债,反而偿还了7千万借款,目前仅有7千万长期银行借款,有息负债率仅为1.6%;
4、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及票据反而减少3千万,并没有通过延迟账期增加收入。
5、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销售成本反而下降了,毛利率提升约5个点主要原因原材料成本下降,自动化率提高,模具及物流成本下降等。
其他业务方面不太懂,我错过了有点可惜。

赞同来自: wpsoy 、塔塔桔 、ryanxzqn 、闲菜 、好奇心135 、 、更多 »
滨江服务很多人跟踪,但作为自己的持仓,还是更新一下年报情况。
1、毛利率下降5.1个百分点(29.9%→24.8%),主要原因是基础物管、非业主、5S三大业务的毛利率均下降。
基础物业下降不多,非业主大降11.9个百分点,主要受上游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影响及本集团于2023年度起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予以调整。
5S同样大降1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优居服务中硬装服务发展迅速,占比提升。
毛利率逐年下降是大势所趋,基础物管的毛利率能维持住已经很牛了,总体问题不大。
2、5S增值服务收入约6.8亿,收入占比24%,同比大幅增长172.5%,主要是因为优居服务(主要是公寓的硬装服务)收入大增4倍。同时年报的这块合约负债已经达到13.4亿,同比接近翻倍。5S增值服务今年又是可预期的大幅增长。
3、在管建筑面积(「建筑面积」)达到54.8百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来源于独立第三方的在管建筑面积为31.0百万平方米,占总在管建筑面积比例达56.5%,较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2023年净增加在管建筑面积12.9百万平方米,其中来源于独立第三方占比达到61.3%。
4、建议派发2023年期末股息为每股1.178港元及上市五周年特别股息为每股0.196港元,全年派息比率约为70%,对应当前股息率7.84%。按照滨服目前的财务状况,完全有能力将70%派息率作为常态。
5、销售及营销开支大幅增加了1千万,同比翻倍以上,主要是由于2023年度车位及储藏室销售业务增长导致相应销售佣金增加,以及拓展费用支出增加。
6、在手现金+存款共计31.4亿,去年同期24.2亿,大增8个亿现金。
7、应收账款5.45亿,去年同期3.43亿,同比增长59%,略高于收入增长。主要是第三方物业应收款增加1.2亿,关联方滨江集团应收款极少。
8、于2023年的平均物业管理费约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4.21元(2022年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4.26元),略有下降。由2015至2023年期间,本集团共上调物业管理费53次。本集团今年新签及续签项目中,有8个项目提价。
9、2023年度,滨江集团全年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人民币1,534.7亿元,位列克而瑞全国房企排行榜第11位,共获取优质土地33宗及2个代建项目,其中杭州27宗。
总结:滨江服务给人的感觉非常稳,派息略超预期,5S增长服务收入大涨,业绩稳稳增长20%,股息率超7.5%,夫复何求!同时展望未来3年,滨江集团与第三方拓展可以为滨江服务继续提供面积增量,5S增值服务增长迅猛,业绩可预测性较强,保守预计2024-2026年可以保持15%的复合增速。

赞同来自: wpsoy 、李小录2024 、闲菜 、明园 、好奇心135更多 »
1、根据蒙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二零二三年该国向中国出口煤炭69.6百万吨,较二零二二年呈报的31.8百万吨增长118.9%。
2、2023年末原煤储量,UHG矿3.54亿吨(2022年3.65亿吨),BN矿2.76亿吨(2022年2.8亿吨),总体由6.45亿吨下降至6.3亿吨,按每年1500万吨的原煤产量,可开采22年。
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82亿,资本开支1.72亿,自由现金流3.1亿,市值/自由现金流约等于4倍,对比神华这个值约12倍。
4、报表税前利润3.35亿,一次性损益有转让设备2400万,赎回票据1300万,加回后扣非税前利润3.72亿,扣税25%得到扣非净利润2.79亿,对应PE约4.4倍。
5、优先票据从3.74亿降至2.14亿,永续债报表显示1.4亿,今年2月赎回后目前剩1.2亿,故目前有息负债剩余3.34亿,有息负债率仅为16.7%,理论上今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即可偿还完全部有息负债。
6、2023年硬焦煤收入8.83亿,销量550万吨,平均单价约160美元/吨(2022年平均单价147.1美元/吨)。
7、2023年原煤加工量1410万吨,收入10.35亿,原煤平均单价约73.4美元/吨,单吨收益成本42.1美元(其中运输成本大幅下降约50%),单吨净利润17美元,同比将近翻倍。
总结:形势一片大好,完全无债务压力,单位成本大幅下降,产量稳步提升,预计2024年自由现金流超4亿,妥妥的现金奶牛,过了今年完全可以成为零有息负债的公司,2024年年报分红值得期待!

1、月活、日活均大幅下降,但ARPPU翻倍以上的增加。
2、收入增长16.5%,但销售成本大幅增长31.5%,主要原因是渠道成本增加1.5亿(估计主要是抖音影响)。
3、毛利率由的64.4%减至59.8%,主要原因是信息服务收入大降,而信息服务的毛利率超过90%,另一原因是渠道成本增长,总之竞争优势在变弱。
4、游戏内信息服务收入腰斩,而信息服务成本却增加了1千万(增长+41%),跟月活数量大幅下降有紧密关系。
5、所得税大幅增加95.5%,主要原因(i)本集团中国附属公司已或将向有关香港附属公 司派付股息增加所产生的所得税增加;及(ii)适用税项优惠减少。
6、现金储备19亿,定期存款3.74亿,合计22.74亿,而市值34.31亿RMB,无有息负债,现价肯定低估无疑。
7、每股派息0.23港币,派息率30%,对应股息率6.4%,如往后仍有成长性,这个股息率不低,而按烟蒂估值,而股息率偏低。
总结:从商业模式看,禅游科技并不差,主要担心的是维持当前赚钱效应的能力,这时就要靠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管理层的能力、创新、战略等),好的企业文化能让管理层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游戏产品,从而不断加宽护城河。
其次是催化剂,当前的派息率过低,跟自身充足的现金储备不匹配,而禅游本身又不需要大额的资本开支,所以提升派息或进行回购是非常有必要的。

赞同来自: UniqueLy 、塔塔桔 、wpsoy 、萝卜头 、好奇心135更多 »
2024年3月22日周报
最近操作有点多,做了一些违背自己投资原则的选择,放松了对商业模式的考量。在选股过程中,对三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好的价格。
其中判断商业模式好坏的两个要素是赚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以及可持续的时间。
在各类资源股中,金矿的商业模式最差,主要是维持性资本开支最大,随着品位下降,赚取自由现金流越难,所以又要不断买矿,所以金矿企业的负债率普通很高。
煤炭股的商业模式较好,主要是维持性资本开支不大,且有的煤矿直接产出原煤就可以卖,相当于100%的品位。
而铜矿又是处于金矿与煤矿二者之间。(以上例子基本上来自树鹏总)
第二个要素是这个赚钱能力可以持续的时间,举两个例子。
一是中国黄金国际,旗下的矿山可以开采75年,且矿都在国内,没有地缘政治风险,意味着当前赚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可以维持75年,故很容易算出公司的企业价值;
二是禅游科技,从赚钱自由现金流的能力看,禅游科技几乎没有资本性开支,所以财报上的净利润基本上等同于自由现金流,但问题在于禅游处于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棋牌赛道,护城河太弱,无法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所以几乎没办法判断禅游是否能维持当前赚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又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持仓,发现华润电力竟然是商业模式最差的公司。
2023年华润电力税后净利润110亿,折旧与摊销147亿,减值损失27亿,但2023年现金资本开支约450亿,故2023年的自由现金流大约等于-166亿,而2024年预计现金资本开支接近600亿,所以今年也不可能转正,且目前仍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预计2030年前这个趋势都不会变。
从自由现金流的角度,目前暂时无法判断华润电力的企业价值。
另外华润电力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也是树鹏总提出的观点,随着绿电电价的持续下降,高杠杆企业的利润也会成倍的下降。
这也是近期一直在减仓华润电力的原因,目前的仓位比较舒服。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塔塔桔 、UniqueLy 、火锅008 、wpsoy 、 、更多 »
一、财报亮点
1、全年股息每股人民币0.343元,派息率65%,对应4.33股价,股息率8.5%。
2、海外收入为人民币56.21亿元,占比10%,同比增长34.1%,主要是沙特阿美原油输送泵站升级改造、沙特Marjan等海外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带动收入增长。
3、境外新签订合同量约2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1.2%,保持了强劲的国际市场开拓势头。
4、新签订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合同230个,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新签合同金额约人民币76.72亿元,金额同比增长65.0%,新兴业务持续加速拓展。
5、2024年新签合同额目标为:境内人民币600亿元,境外30亿美元。
6、未完成合同量的总值明细中,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占比61%,同比增长69.1%;所订立新合同的总值明细中,非中国石化集团及其联系人占比72.6%,同比增长49.8%。
7、本报告期内,本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回购总计12,823,500股H股,使用资金共计50,082,493.75港元。
二、财报不足
1、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流量净额25.2亿,去年同期68.1亿,大幅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合同负债增加金额由54亿大幅下降至18亿,应收账款增加金额由5.8亿增加至14.8亿,总之现金流在恶化。
总结:总体出海趋势很明显,业务前景都在海外,非关联方收入占比显著提升,未来派息可以持续,唯一缺陷即现金流恶化。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wpsoy 、walkerdu 、潜龙在渊123 、kkio 、 、 、 、 、 、更多 »
最近在看铜企的研报时碰到一个问题,
对于南方铜业2022年的现金开采(C1)成本,有的研报写的是2.02美元/磅,而有的研报写的是0.78美元/磅。
于是我问Kimi,原来确实有两个不同的数据,区别在于是否扣除副产品收益。Kimi的回答比某些研报严谨多了。
但这个数据是按每吨计算的,于是我再问Kimi,特意没加其他的主语,Kimi有联系上下对话,但稍有不足的是没给我2022年的数据。
于是我只能在问题中加了单位——每磅,这次Kimi不仅给了我答案,还提供了推导公式,算出了最终每磅铜的C1成本。
但我仍然不太满意,因为我想知道在没有特别强调的情况下,我们常说的C1成本是否需要抵扣副产品?于是我继续问Kimi。
最终我得到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Kimi大模型比某些研报靠谱,比搜索引擎好用。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sunpeak 、塔塔桔 、火锅008 、大7终成 、 、 、 、 、更多 »
2024年3月15日周报
本周有点可惜,本以为可以冲击新高的,毕竟第一重仓股华晨中国直接起飞新高。
周二建仓的中国黄金国际、灵宝黄金都表现不错,2099直接历史新高,3330周五大涨,同样是近五年新高。
问题就出在蒙古焦煤以及南戈壁身上,本周纷纷大跌20cm以上,损失惨重。
投资975及南戈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就好了。
1、有息负债是否会压倒公司?
有息负债应该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蒙焦与南戈壁都因债务问题差点破产,也随着债券危机解除而迎来十倍之路。
975在2月底赎回2千万永续债,现在永续债还剩1.2亿美元。另外还有26年到期的2.2亿优先票据,这3.4亿就是975全部有息负债。而975今年的现金流大概率大于这个数,所以975现在的财务状况极佳,今年极大可能先把永续债全部偿还,这样就可以在2024年报中实现分红。
南戈壁情况要差一些,现在的有息负债情况应该是2.5亿可转债及1亿左右的应付利息。按照南戈壁23年3季度的业绩预告,全年可以赚1.2亿美元,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可支配现金流。即便在产量不提升的情况下,最多3年也可以偿还完3.5亿负债。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所有负债的债权人都是南戈壁的大股东,并不是外部机构,所以南戈壁根本不存在违约破产的风险。
2、焦煤价格对公司的业绩影响有多大?
最近焦煤价格确实一路走低,影响了投资者对975和南戈壁的信心。但从蒙古拍卖网即时数据看,拍卖成交价并未明显下降。3月15日洗精主焦煤的成交价仍有1260元,而今天拍卖的最后供货时间已经去到7月13日,所以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基本上已经锁定,业绩肯定不会差。
当然,我认为以上分析并不是投资975和南戈壁的关键,最关键的是975与南戈壁都是露天矿,相比国内焦煤企业,成本优势巨大,足以抵抗焦煤价格的下跌。
3、中蒙关系走向如何?
对于中蒙关系,我觉得可以从大的方向去分析,蒙古国GDP只有内蒙古的不到5%,而GDP的大头就是矿业,大概占了1/4,所以蒙古要发展,只能靠矿业出口到中国,同时我们也需要蒙古的煤炭进口补充,所以中蒙关系向好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4、中蒙铁路建设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多大?
蒙煤出口主要依赖公路,这就限制了蒙煤的产量。975煤炭年产能为1000万吨。2022年,975共生产煤炭569.4万吨,较2018年峰值下滑47.6%,产能利用率为57%。除了疫情影响以外,很大一个原因是出口运力不足。一旦中蒙铁路全部建成,不仅可以提升蒙煤出口量,也可以大大降低蒙煤的运输中转成本。
截至2021年底,蒙古境内主要运行的铁路仅有1811公里,铁路运力较为有限。蒙古国公路总里程约11.9万公里,其中铺装公路1.1万公里。蒙古虽然积极开拓铁路运输,但是中蒙铁轨宽距不同,目前难以形成有效运力。
蒙古国为了增加矿产出口,正在加快修建铁路。目前,蒙古国最大的塔本陶勒盖煤矿出口的铁路主要有3条。
➢铁路一为塔本陶勒盖煤矿(即TT矿)至蒙方嘎顺苏海图口岸,铁路全长233.6公里,于2022年9月建成通车,通车后,蒙方境内运费有所降低,但与中方甘其毛都口岸的铁路接轨仍在建设中,致使货物运输至两国边境后仍需要进行货物换装,降低运输效率、增加运输成本,该线路短期难有较大运力增量。
➢铁路二为TT矿-宗巴彦-蒙方杭吉口岸,TT矿至宗巴彦铁路全长为416.1公里,宗巴彦至杭吉段铁路全长226.9公里,与中国满都拉口岸的铁路接轨还未完成,因此该线路短期亦难有较大运力增量。
➢铁路三为TT矿经公路运输至乔伊尔,再通过铁路运输至中国二连浩特口岸,铁路全长467公里,为目前中蒙唯一跨境铁路,因铁矿石等其他矿产亦需通过此铁路运输,煤炭运力较难大幅增加。
5、975及南戈壁的管理层/大股东靠谱吗?
975的大股东OJ是蒙古首富,旗下产业众多,多年以来未分红因为前些年债务缠身,业绩不佳,近两年业绩及债务改善后仍不分红是因为永续债条款的约束,明确未偿还之前不得分红、回购。
德州基金举牌975一方面肯定是看到了975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应该也与975在未来发展、股东回报等达成了默契,很关键的一点是德州基金是战略投资者而非财务投资者。
有了德州基金的监管,975大股东的风险大为下降,分红只是时间问题。
南戈壁大股东天宇集团实控人安勇,网上也有不少信息,普遍对其评价不低。
7、如何评估975与南戈壁的企业价值?
975主要两个矿,UHG与BN矿。
UHG开采许可证自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九日起生效,为期30年,可续期两次,每次为期20年,即可以开采到2076年,剩余开采年限52年。
BN开采许可证自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一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THG开采许可证自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两张许可证均可续期两次,每次为期20年。即可以分别开采到2078/2083年,剩余开采年限分别是54/59年。
按照975目前的储量6.45亿吨,每年产能1000万吨,可以持续开采64年,每年净利润4亿美元,折旧与摊销足以覆盖资本性开支,故净利润大概等同于自由现金流,按最短的持续开采年限50年计算,975产业价值200亿美元,对应股价150港币。
南戈壁正在开采的是敖包特陶勒盖煤矿,尚未开采的有蒙古苏木贝尔矿藏及蒙古Zag Suuj矿藏,所有矿的煤炭资源总量约8亿吨。现在我们仅计算敖包特陶勒盖煤矿的产业价值。
敖包特陶勒盖煤矿于2008年开始开采,该矿保有煤炭储量约9千万吨,设计年产能为500万吨/年,即可持续开采18年。每年净利润1.2亿美元,折旧与摊销足以覆盖资本性开支,故净利润大概等同于自由现金流,按最短的持续开采年限18年计算,南戈壁敖包特陶勒盖煤矿产业价值21.6亿美元,对应股价57港币。

看五年是建立在对铜价走势的预测上,这个我判断不了,但邦德或许可以,他是超级鹿鼎公认定过的真正的大神(在雪球上被公公认可的大V不超过5个)。有雪球账户,但现在不说话了。哦,我在雪球搜找不到这个人了

请问楼主觉得这种看五年的靠谱吗??五矿管理那么烂,到20不敢想,翻倍就满足了邦德是微博号吗?看五年是建立在对铜价走势的预测上,这个我判断不了,但邦德或许可以,他是超级鹿鼎公认定过的真正的大神(在雪球上被公公认可的大V不超过5个)。有雪球账户,但现在不说话了。

分享一下邦德大神的观点,留存请问楼主觉得这种看五年的靠谱吗??五矿管理那么烂,到20不敢想,翻倍就满足了邦德是微博号吗?
1、今后十年的逻辑方向
2、截止昨天的仓位比例
3、最大仓位的未来展望
1258
有望提高分红
走势稳中向好
5年目标价20港币
1208
暂无分红
走势波动很大
5年可降完负债
5年目标价18港币
2099(仓位77%) 1258(仓位10%) 1208 (仓位7%)
分别配置多大仓位
看各人选择
2099产业价值一股70港币
估计2025年值100港币
如果金银铜...

赞同来自: 火锅008 、wpsoy 、UniqueLy 、llllpp2016 、oliversea更多 »
1、今后十年的逻辑方向
2、截止昨天的仓位比例
3、最大仓位的未来展望
1258
有望提高分红
走势稳中向好
5年目标价20港币
1208
暂无分红
走势波动很大
5年可降完负债
5年目标价18港币
2099(仓位77%) 1258(仓位10%) 1208 (仓位7%)
分别配置多大仓位
看各人选择
2099产业价值一股70港币
估计2025年值100港币
如果金银铜价继续上涨
2026年起值200港币以上
2032年之后有可能500港币
(需要2027年时再评估)
请系好安全带
苦练铁屁股功

赞同来自: 火锅008 、llllpp2016 、jlmscb 、萝卜头 、walkerdu 、 、 、更多 »
2024年3月8日周报
虽然周五吃了一记重拳(蒙古焦煤大跌-23%),但仍然无法阻挡账户气势长虹,一路突破新高!
本周表现最佳:
1、中海油H+11.14%,算是搭上2个风口——能源与高股息;
2、国电电力+9.50%,半个煤炭股,本周进行小幅减仓;
3、味千中国+8.74%,公布业绩预增预告,本周同样进行减仓。
本周操作非常多。
1、减仓味千的资金,小幅买入中国新华教育,几乎是最便宜的高教股(排除老千后)
2、清仓朝聚眼科,只能说对这个标的不够熟悉,换入等待已久的南戈壁;
3、清仓越秀服务,拿着物业股严重拖累净值,越秀公司本身并没有问题,换入蒙焦;
4、小幅减仓国电,长期仍然非常看好国电的价值兑现。
今年的三大主题——AI、高股息、资源股
AI不懂,估值太高,直接放弃。
高股息一直是我的策略,继续挖掘。
资源股是我的弱项,今年已经在加大研究力度,已涉足煤炭股、石油股。后续的研究重点放在铜股上面,目标标的——1258、1208、2099、2362等。

赞同来自: wpsoy 、御风飞翔 、walkerdu 、llllpp2016 、萝卜头 、更多 »
二、森松国际当前是否是一个好价格?
2023年预估净利润8.5亿RMB,对应当前市值58亿港币,PE=6.3倍。
2024年预计增长25-30%,净利润约11亿RMB,对应当前市值,PE=4.85倍。
与国内外对标企业估值对比
东富龙当前PE约16倍,历史平均值约40倍,估值百分位0.95%,估值处于历史最低位,但仍比森松贵非常多。
楚天科技当前PE约14倍,历史平均值约68倍,估值百分位9.23%,估值同样处于历史地位,但仍比森松贵很多。
德国赛多利斯当前PE约100倍,2017-2019年公司估值中枢为34倍PE,2017年-2019年,公司保持平均10%的利润增长速度。
美国丹纳赫当前PE约40倍,近十年以来平均PE维持在30倍左右。
赛默飞世尔科技当前PE约35倍,近十年公司估值中枢为32倍PE。
不管是跟国内标的还是国际巨头对比,森松的估值水平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森松跟国内企业比,有技术优势及出海优势;
森松跟国际企业比,有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
所以也仅仅是港股市场才会有这样极致低估的机会。
三、森松国际的管理层及控股股东品行如何?
森松国际的大股东森松工业株式会社持股约63%,占绝对控股地位。森松工业由森松控股全资拥有。
森松工业为于1964年5月2日在日本注册成立为有限公司。森松工业直接主要从事制造(i)建筑地盘贮水箱及供水设备(「贮水箱及供水设备业务」);及(ii)用于生产飞机及火箭机身外壳的钢板(「航天钢板业务」)。森松工业亦有意参与若干其他业务,乃透过投资于(i)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包括制造压力设备及提供压力设备综合解决方案的业务)及(ii)森松新能源(包括制造及销售应用于半导体、锂离子电池及废物分类行业的专用压力设备的业务)。
森松工业的实际控制人松久晃基先生,57岁,为森松国际的非执行董事。松久先生亦为董事会主席,负责监督本集团的整体策略规划,但并未全职于本集团工作,亦未参与本集团的日常营运及管理。彼为我们的控股股东之一。彼亦为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主席以及审核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成员。
松久先生于业务营运及企业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的经验。松久先生于1986年3月毕业后开始在森松工业工作。于1989年1月至1992年1月,彼担任森松工业企业经营企划室长,于1992年1月至1993年9月,彼担任森松工业海外事业部部长及董事。松久先生于1993年9月获委任为森松压力容器的总经理,后来于1997年11月担任执行副主席。自2013年8月起,松久先生不再担任森松压力容器的管理职务。松久先生现时为森松工业的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并担任森松工业的附属公司(本集团除外)多个职位。
西松江英先生,56岁,为执行董事。西松先生亦为我们的行政总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一般管理及日常营运。西松先生亦在森松中国、森松制药设备及森松重工担任董事职务。
西松先生拥有约29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于1991年4月至2012年11月,西松先
生于森松工业工作。彼加入森松工业时担任设计部主管,其后擢升为执行主管及海外事业部的部长,负责监察森松压力容器于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展。西松先生现为森松工业的董事,但并无参与其日常业务。于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西松先生在森松压力容器效力。彼加入森松压力容器担任社员,后来晋升为总经理,负责客户关系的整体营运及管理。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彼担任森松化工的总经理,负责监察生产营运。由2010年10月起,西松先生担任森松中国的总经理,负责该公司的日常管理营运。
从过往的资料中发现一个访谈,看得出来西松先生是个实在人。
即便再需要订单,西松江英也有自己的坚持:“有些客户不尊重知识产权,即便他们有意向,我也会放弃。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不是一条道。”他直言自己有些“任性”,“我是技术出身,不会说漂亮话,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做的好,哪些不如别人,我都会跟我的客户实话实说。”也或许是因为这份心性和坦荡,西松江英往往能把自己的客户处成多年的好友。
四、我是否能看得懂森松国际的生意?
懂的方面:森松国际当前的生意模式,简单理解就是卖设备+增值服务的铲子股,护城河体现在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维持竞争优势的前提是不断提高研发能力。
不懂的方面:非内行,对于森松在业内的技术能力到底处在什么水平是没有多大把握的。
1)在五大压力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供应商中,森松国际排第四,市场份额1.5%;
2)在五大化工行业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供应商中,森松国际排第四,市场份额3.4%;
3)在五大制药行业压力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森松国际排第三,市场份额3.0%;
4)在十大模块化压力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森松国际排第八,市场份额1.9%。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压力设备是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没有垄断企业;
第二、森松国际在国内压力设备行业并无绝对的领先优势。
个人猜测是因为传统压力设备门槛并不高,且并不是所有压力设备都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像PTA反应器这种要求极高的压力设备仅仅是少数,所以从上面的市场份额并无法看出森松国际的竞争优势。
所以,国内市场或许并不是森松的主战场,国际市场才是森松的“星辰大海”。

赞同来自: 塔塔桔 、wpsoy 、萝卜头 、walkerdu
2024年3月1日周报
本周建仓森松国际,分析如下。
1、财务数据亮眼
1)销售费率极低
銷售及營銷費用佔總收益的比率約為2.1%,说明公司并无需要靠营销推动营收。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大于净利润
2023年上半年二者比例4.55/4.22=1.08
2022年二者比例9.05/6.69=1.35
2022年上半年二者比例4.93/3.03=1.63
3)应收远小于应付,在上下游中处于强势地位
应收10.72亿远小于应付16.3亿
4)ROE从2020年开始连续3年超过25%
5)资产负债表强劲,有息负债率仅4.46%
2、竞争优势明显
1)技术壁垒及优势明显
前面提到森松并不是靠营销驱动,而是主要靠技术/研发驱动的一家公司。技术层面非专业人员不太懂,只能从公司官网找到一个能说明森松技术水平的例子——PTA反应器。
中国唯一一家被KTS工艺(原英威达)和INEOS工艺(原BP)同时认可的氧化反应器的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90%。
PTA氧化反应器作为PTA行业最关键的钛复合板设备,其直径超过了11米,设计和制造难度都很大,工艺包商的技术规范要求非常严格。我司已经完成了大型PTA氧化反应器接近20台左右,客户使用反馈良好,长期平稳使用优秀性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PTA氧化反应器冷凝器作为工况最复杂最恶劣的钛复合板换热器,对设备设计及制造要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接近20万多管子管板的焊接质量,森松开发了打底、盖面均为自动焊接的工艺,保证了每一个焊口都具备均一的高质量的水准,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设备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下游行业众多,且客户以龙头为主,可平滑周期;
目前本集團服務的下游行業╱領域包括油氣煉化、日化、化工新材料、製藥(含生物製藥和化學合成藥)、動力電池原材料(含金屬礦、鋰電池原材料、中間化工原材料)、電子化學品(含光伏原材料和高純度化學試劑的生產)等。
单一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周期性,而森松国际因下游行业资本开支周期交错,公司可根据不同行业的景气度灵活选择高价值含量订单,行业间的高低切换、高端出口+进口替代、国际国内双轮驱动,助力公司平滑周期波动。
复盘公司过去的增长驱动,对公司收入影响最大的客户和所属下游行业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前五大客戶收入贡献占比逐年下降。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各下游行业的头部企业为主,客户数量超过数百家。在2017-2022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在公司总收入占比分别为48%/46%/38%/38%/29%/28.5%,头部客户依赖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新增的订单超过80%来自原来的旧客户。
2017-2022年的六年期间,除了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仅动力电池原材料一个板块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其他年份收入结构中均有三个行业板块的收入增速超过50%,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动力电池原材料、电子化学品和化工。
3)脱钩大背景下,日资控股企业出海优势明显;
森松首先是日资控股企业,其次有技术优势,还有深厚的国际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强客户粘性,令公司在制药装备领域拥有同行无法比肩的出海优势。
在国内制药装备行业中,价格优势是每个国产厂家均具备的优势(以森松为例,同规格的不锈钢生物反应器比国外厂家价格低约30%),这一因素并不是核心门槛。真正的核心门槛在于产品差距和转换成本,森松正是在这两个核心因素中具备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竞争力,令公司在国内引领生物反应器国产化,亦在出海方面走在国内竞争者之前,能够以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在与同行的客户结构对比中可以发现,公司客户覆盖85%全球Top20药企和两大头部CDMO,而其他国产制药装备厂商主要客户仍以国内的传统药企为主,客户结构的差距侧面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差距和转换成本中具备遥遥领先的竞争力。
4)战略清晰,M+V+P是现时的核心企业战略。
模块化装置与模块化工厂的领先性,巩固公司作为多行业伴跑者的核心优势,为国际化打下基础。所谓模块化装置与工厂是指一种由压力容器及其他设备(例如工艺管道、电气设备、仪器等)组装而成的模块化集成系统。下游客户选择模块化工厂方案具有如下的优势:
(1)更短的交付期,比常规项目缩短3-24个月,为工艺开发预留充足的时间;
(2)更高的可控性,成本、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高确定性,最大程度压缩现场施工,直接在森松的工厂完成模块化建设,以整个工厂形式交付,几乎运到客户生产基地安装后整个工厂就可以使用;
(3)更高的灵活性,通过全真数字工厂模型与实时运营数字化融为一体,对于客户而言具备充足的灵活性,模块可实现添加、重建和拓展。
基于模块化工程的核心优势令公司与众多知名国际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在中国设有研发及生产中心,欧洲、日本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并在斯德哥尔摩、新泽西和孟买等地设有办公室,具有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和承接项目的能力。
3、催化剂
1)进入港股通
2)原始股东抛售砸出黄金坑(已出现)
3)宣布分红
4、风险提示
1)没有分红,今年年报大概率也不会进行派息。
一句话总结:森松国际是具有技术优势,未来以出海占主导地位的成长性铲子股。

赞同来自: 塔塔桔 、饺子仔仔 、llllpp2016 、好奇心135 、jlmscb 、 、 、更多 »
2024年2月23日周报
连续五天大涨,账户突破新高!涨的最猛是蒙古焦煤,今年以来涨幅+72.3%。
结合蒙焦的历史,可以看到大部分十倍股都是在多年的利空之下跌去90%后,又随着不断的利好再实现反转的。
在目前的港股市场,有很多板块都经历了90%以上的跌幅,比如医药、物业、地产、教育等,在这些板块里一定有未来的十倍股。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
其一是资产负债表要非常强劲,比如上面提到的地产股,我肯定不会再碰,主要原因就是资产负债表太差。所以我选择轻资产模式的物业股。
其二是需要催化剂,比如上面提到的教育股,东方甄选转型直播带货后实现巨大涨幅,而我选择职业教育,目前持有中国东方教育,持续关注高教股,这个催化剂也许就是转营成功。
如果仅仅是资产负债表强劲而没有催化剂,过程会非常难熬,物业股就是典型的例子。前两年时不时来一发政策还能刺激物业来一波大涨,而近期物业股对房地产的政策基本上已经无感了,所以物业股后续的催化剂或许不再是政策。

蒙古焦煤太秀了,为啥焦煤价格在降,他还涨的这么好蒙焦是露天煤,成本优势巨大,想想山西焦煤已经开挖到地下1000m了,这差距。所以现在的价格对于蒙焦来说,是非常高的,按现在的产量、价格已经可以盈利30-40亿港币。
另外上涨还有其他因素推动,比如美国德州基金不计成本的举牌,已经是二股东,意味着对大股东的监管更强,未来肯定更加规范、透明。
还有这次与嘉友国际的合作,同样打开了产量提升的空间,双赢的局面。
还有中蒙关系的改善、中蒙的互相需要,以及看得见的铁路运输的提升,便利,会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还有负债的大幅下降,可以预期1年左右蒙焦就可以成为0有息负债的公司,那就是妥妥的印钞机了。
总之,十倍股的诞生必定是在多重因素的助力下实现的。

赞同来自: wuming1488 、xhz3347 、阿戒1899 、llllpp2016 、topdeck 、 、 、 、 、 、 、 、 、 、 、 、更多 »
蒙古焦煤新高!
中海油H新高!
国电电力新高!
华润电力新高!
内蒙华电新高!
中石化炼化新高!
我的牛市来了!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1、0.44%的股权交易已正式终止
表面看利空,卖不出去了,实际原因极大可能是有意为之,因为0.44%股权交割是资产重组的前提条件,如无法交割则第一笔款之后的付款极端情况下上可以拖2年。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个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延迟付款时间,因为没钱。
2、金杯的公告显示第一笔资金已解决
这里也可以解读出2个信息,一个是利好,另一个是利空。利好是重组计划仍在执行,且成功概率非常高;利空是第一笔资金到位意味着短期分红可能性没了。
3、分红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第一个原因是财瑞合伙背后的最终股东是沈阳国资,沈阳国资凑钱不容易,后续还得还回去,最终还是得靠1114分红解决;
第二个原因是本次操作对债权人非常不友好,所以0.44%的股权交易也不会一直拖着不解决,继续推进分红对沈阳国资、小股东、债权人都是有利的结果。
4、1114的确定性并没有下降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第一笔款不会通过分红解决,这里面很大的可能是本身第一笔款就不能通过分红解决,所以才通过其他途径注资解决。而0.44%的股权交易终止也大概率是有意为之,以便后续可以从容应对。种种操作都没有超出预期之外,确定性仍在。
5、1114的私有化概率极低
球友提的私有化,本人也想,因为私有化对小股东来说并没有坏处,反而可以快速变现。但实际情况是困难重重,一个是大股东只有30%的股权,一个是资金筹集的压力,如果价格不友好,最后失败的概率很大,所以让沈阳国资去执行这样一个资金压力很大,失败概率也很大的操作,可能性很低。

赞同来自: 尺棰 、塔塔桔 、llllpp2016 、好奇心135 、萝卜头更多 »
2024年2月2日周报
本周持仓中两个创新高的,分别是国电电力及中海油H,凭借二者今年以来的优秀表现,账户仍然在盈亏线附近。
二者有个共同点,即都为央企,尤其是中海油连续19年获央企考核A级,在2022年考核中更是位列第一。
之前并没有在意这个消息,以为央企考核只是花拳绣腿,这两天仔细研究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形式主义。
从上面这个对比图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央企考核的变化。
1、从净利润考核改为净资产收益率
老股民都知道净利润是很虚的指标,而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长期来看净资产收益率约等于股票收益率。
有了这个指标,央企会想方设法提高ROE。根据杜邦分析法,提高ROE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净利率,一般主要提高销售收入、减少各种费用等,这个比较难;
第二是提高财务杠杆,但又会考核资产负债率,所以也不敢乱加杠杆;
第三是加快总资产周转率,对于账上的闲置资金过多的公司一定要采取措施,用在刀刃上。如果资产开支已经下降,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回购或者加大分红。
2、营业收入利润率考核改为营业现金比率
其实就是重视现金流的考核,企业手上有没有钱、发展健康程度的核心指标就是报表上的净利润能不能实实在在流入公司账上变为货币资金,而不是一堆的应收账款。
3、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
这个是今年最新的变化,但“市值管理”四个字听着非常不舒服,也显得很不专业,比如与机构合作爆炒股价是不是也算市值管理?如果把“市值管理”改为巨额资金回购是否是更好地选择?如果某公司能像Meta一样500亿美元回购,何愁股价不涨!
当然,目前央企考核的趋势正逐步向好,后续可以拭目以待。
最后就是挖掘央企标的,先抛砖引玉说几个——中石化炼化工程、中远海运国际、中海石油化学。
这3个除了都是央企,还有个共同点,就是账上现金+存款等现价等价物超过市值。出现这种低估情况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2386是因为账上205亿被大股东长期占用,业绩的周期性波动等。但随着央企考核的逐步落实,账上现金的安排一定会趋于合理,提高分红与巨额回购都在路上。

赞同来自: 塔塔桔 、李小录2024 、llllpp2016 、闲菜 、萝卜头 、更多 »
2024年1月26日周报
周一股市大跌,当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闪过很多个念头。第一个想法是场外融资(场内早就关了)加仓,第二个想法是躺平不动了。最后,我的决定是场外不能再借钱,场内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卖了点转债,银行卡上的钱全部转进去,基本上最低点买了些从高点跌了90%的中国东方教育。
中国东方教育跟高教股相比有三大优势——
1)不受政策影响,本来就是盈利性质;
2)100%派息,保底8%股息率;
3)没有有息负债。
所以我认为中国东方教育是一只瑕不掩瑜的成长股。
随后连涨3天,周四算了一下净值基本上转正,但周五又随着创新药的一则利空消息全面收跌。
周五的操作是清仓达力集团,换入中石化炼化工程。
原因是有位达力“隔壁”的朋友跟我说达力决定自主开发003地块。按照之前的设想,这对投资者来说基本上是最大的结果。
其一,达力并没有品牌传播力,所以产品即便没有去化风险,也不能实现溢价;
其二,开发003地块需要投入建设费用,这笔费用不小,必定要贷款;
其三,开发周期至少2年半以上,豪宅产品理论上更久,所以要结转出利润最快也要3年时间。
三年时间太久,还要面临三年后不分红的风险,那为何不直接拥抱当前就有高股息的个股?
故换入中石化炼化工程,投资逻辑前期有分析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
最后再附持仓个股股息率。

赞同来自: 野生财神 、aladdin898 、llllpp2016 、好奇心135 、萝卜头更多 »
2024年1月19日周报
周一还创了新高,没想到后面几天连续吃大面。
跌的最狠的是亚盛医药,本周-14.5%,买入时想着加强进攻性,没想到拖了后腿。更可怕的是现在不敢加仓,不敢加仓意味着自己根本不懂,即买入时注定就是一笔错误的投资。
今年的另一笔操作蒙古焦煤表现不错,本周上涨+1.68%。作为外蒙古的公司,也算是对冲一下国内的风险。
本周的操作是周一卖出华润电力加仓华晨中国,加仓原因是周一外媒传出华晨要出售宝马股权的消息。
首先,这个消息是令人震惊的。因为按照常理出发,宝马中国是华晨内最值钱的资产。宝马中国近些年业绩不仅有增长,还派发净利润的60%作为股息,可以说是下金蛋的鸡,而华晨竟然“杀鸡取卵”。
但仔细想想,相比借款还债、私有化的难度,直接出售股权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能换取现金的手段,而这个决策发生在沈阳国资委的身上,就显得更加合理。
一方面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赔偿问题,另一方面出售宝马股权时当地政府能收一笔巨额税收,并且这是一次完全合法、合规的操作,所以出售宝马股权至少不会犯错,这也符合大部分地方政府的作风。
当然,后面公司辟谣了。但本人认为无风不起浪,公司绝对考虑过这个选项。不管最终出售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大股东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再次大额分红的概率巨大。
最后更新一下持仓股息率情况,平均股息率再度达到8%,这是我保持乐观的理由。

赞同来自: llllpp2016 、塔塔桔 、李小录2024 、萝卜头 、好奇心135更多 »
本期的主角——中石化炼化工程,有9%的股息,有回购,有出海业务,有大央企背景,有成长性,没有有息负债,这是我对中石化炼化的初步印象。接下来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中石化炼化到底是价值还是陷阱?
1、低估的原因?
1)借款205亿给大股东,长期占用,每年收利息;
2)商业模式一般,利润率非常低,应收+预付占总资产比例18%;
3)周期性较强,能源商品价格波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变化,都会引起EPC工程的需求变化;
4)营收的大部分业务来自于控股股东,占比超60%。
2、安全性如何?
1)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几乎无有息负债;
2)央企背景,大股东中石化,安全性非常高。
3、如何兑现价值?
1)派息率65%,股息率9%;
2)持续回购,上限10%;
3)央企背景,无出千概率,靠谱。
作为小股东,可以兑现公司的价值。
4、是否有反转可能?
其实从主营业务看,中石化炼化本身并没有遇到多大困境。相反,目前出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23年上半年海外订立新合同总值77.83亿,同比翻倍以上。
随着中石化炼化的大额派息、回购,股价早已见底、反转。
5、风险提示
1)周期性很强,业绩波动较大;
2011-2015年连续5年盈利30+亿,2016-2018年连续3年盈利10+亿,2019-2022年连续4年盈利20+亿,好在都没有亏损。
2)205亿借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无法收回的概率是极低的,毕竟是央企,不会乱来,但长期占用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过这个已成事实,每年收息也不错,股价上也反映了这个瑕疵。
6、我的结论
或许称为烟蒂并不准确,因为中石化炼化看上去并没有经历困境。总体来看中石化炼化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总结为3个缺点以及4个优点。
3个缺点:
1)商业模式较差,利润率非常低;
2)周期性较强,业绩波动大;
3)大股东长期占用205亿。
4个优点:
1)有成长性,海外业务快速增长,且符合国家战略;
2)股息率9%,且可持续、有增长;
3)正在回购的央企,在这个市场很稀缺;
4)在手现金充足,负债表健康,安全性十足。
结论:中石化炼化是价值的概率大于陷阱,值得配置。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塔塔桔 、好奇心135 、萝卜头
2024年1月12日周报
本周账户相比大盘表现不错,持仓中京城佳业与华晨中国均创出新高。周五早盘抓住机会,小幅减仓华晨中国,建仓蒙古焦煤,随即蒙焦大幅拉升,运气不错。
本周重点谈谈物业股。
从2021年3月开始第一次买入物业股,即将满3年,2024年将是持有物业股的第4年。
过去几年,物业股年初或年中几乎都有一波比较大的上涨,但是到年底一看,年线又是亏损。这个物业管理(BK2540) 指数同恒指一样连续跌了4年,今年更是大跌接近40%。那么2024年,物业股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市场上不看好的理由:
1、地产行业下行大周期,远还没走出底部,还要持续多久未知,这个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2、头部物业公司商誉减值还未减干净,还要减值多少年不清楚;
3、非业主增值服务,输送比例居高不下,水分仍然没有挤干净;
4、一手新盘大幅下降,新拓以二手盘为主,业绩面临持续下降的风险;
5、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毛利率将持续下降,最终大部分物业股基础物管的毛利率应该向万物云靠拢,大概在10%左右,超过的都是水分;
6、爆雷物业与母公司难以切分,账上现金存在被挪用的风险,存在利益输送;
7、业主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将更多,过往旱涝保收的物业公司将不复存在,被更换的物业公司也就更多,物业公司丢盘的情况将变多。
我个人物业股仍然持有超过15%的仓位,主要持有京城佳业、滨江服务与越秀服务,最看好京城佳业。
看好京城佳业的理由:
1、北京国企,无爆雷风险;
2、账上现金超过市值非常多,安全性十足;
3、2024年7%的股息率,随后3年每年股息增长25%;
4、股权激励下业绩可预测性比较强,成长有保障;
公告股权激励业绩目标:
以2022年为基数,2024-2026年三年间
1)ROE超过15%、16%、17%
2)营收每年同比增长大于25%
3)净利润每年同比增长大于26%
4)增值服务收入大于7亿、8.5亿、10.2亿
5)公司企业综合收缴率达到93%、93%、94%
以上5条全部都要达标。
看好滨江服务的理由:
这几天看了戚总的报告,刚好提到滨江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我们收费高。收费高,不是我们赚得多;收费高,是我们本身管理的城市和房产品质高,平均达到4.27元/㎡/月,位列全国第一;收费高,也是要求我们各项服务水平要高。
第二,物业服务项目集中度高。集中度高,相应的管理半径就短,下一步还能启动主任级的监管,保安、保洁和客服,都能以区域作为辐射,有利于品牌和服务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业主的口碑和认可度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物业,不止服务于房产品,还得服务于人。希望我们的物业各方面要有长期主义,不仅能让我们的房产品能在70年内保持原有的居住品质,而且还能让在这儿生活的人,时刻想回来。
我再补充一下市场销售去化差对滨江服务的影响:
1)整个市场去化差是事实,但不同城市有差异,三四线最差,一二线肯定会好一些,一二线里面杭州应该又属于较好的一档。所以目前受冲击最大的是碧桂园、新城这样以三四线为主的房企。
2)然后再看杭州。杭州内谁的房子最好卖,毋庸置疑肯定是滨江啊,当然现在去化相比以前又会更差一些,所以滨江集团会受影响,我也不敢买滨江集团,因为不知道市场会差到什么时候以及会多差?
3)那对滨江服务的影响有多大?我认为影响的交付时间,就是说本来一年交给滨服的变成两年,面积增加慢了,但迟早会给到滨服,业绩释放会慢一些,这个我是可以接受的。
4)滨江集团目前还没停止拿地,所以未来给滨服的面积是有保障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5)我一直认为物业的商业模式很好,主要是因为对于滨服这样的物业,丢盘情况很少,只要有交付、有拓展就会新增面积,新增面积相比去年就会产生新的业绩。
最后在看一下滨江集团2023年的拿地以及交付情况:
1)到目前为止滨江今年共拿地32块,其中杭州26块,金华2块,湖州2块,南京1块,宁波1块,拿地金额560亿,权益投资242亿,新增货值超过1000亿。这还不是最终数字,因为杭州12月28日还要继续拍地,我们会积极参加。
2)滨江集团全年交付项目共计37个,其中杭州地区26个,其他城市11个,交付数量创历史新高。滨江集团2022年交付了32个项目,其中杭州地区17个,其他城市15个。
从拿地到交付,滨江集团一切正常,可能只是去化稍微受点影响,但滨江集团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所以滨江服务就更健康了!对于一个7%股息率+20%成长性的公司来说,我没有任何悲观的理由。

赞同来自: 饺子仔仔 、塔塔桔 、萝卜头 、llllpp2016 、好奇心135更多 »
2024年1月5日周报
今年开局表现不错,作为防守配置的电力股上涨,不过国电与蒙电均受益于煤炭价格上涨,算个半个煤炭股,沾了煤炭的光。
其次表现不错是中海油H,旧能源继续强势,一直保持关注的南戈壁、蒙古焦煤继续新高,南戈壁4天就涨超过50%,去年的遗憾还在继续。
电力与海油均作为防守仓位在配置,而地产链则是防守中带着进攻。
防守体现在三只物业股均有7%以上的股息率,同时还有15%以上的成长性;而达力集团虽为地产股,但完全不受地产大环境影响,下有一块前海的宝地保底,上则看市场的定价,风险非常小的一笔投资。
进攻则体现在地产行业反转,但目前不管ZC如何刺激,销售复苏还是非常难的。我相信今年地产链仍会有交易性机会。
本周比较大的调仓是清仓珍酒李渡,换入创新药——亚盛医药。
白酒的利空实在是太多,而珍酒李渡的估值没有任何优势,可以说是防守性不足,而进攻性同样不足,在港股略显鸡肋。一旦动了换仓的心思,我就知道迟早要撤。
建仓亚盛医药,算是今年全新的尝试,作为进攻仓位的配置。
目前对创新药一头雾水,先买再学习。

赞同来自: wpsoy 、御风飞翔 、塔塔桔 、菜鸟老甲 、萝卜头更多 »
1、低估的核心原因,为什么成为烟蒂?
承达处于房地产下游装修行业,是一个商业模式非常差的行业。随着房地产行业大面积爆雷,装修公司也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净利润能否转化为现金流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便是最优秀的装修公司,处在地产行业下行期,也很难独善其身。
2、安全性如何保证?从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承达的资产主要由三大块组成,分别是现金+存款12.24亿,占比接近20%;合约资产14.5亿,占比23%;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28亿,占比约45%。以上三大资产合计约88%。其中合约资产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质保金,一般装修完工后留5%作为质保金,在这1-2年的保修期内就属于合约资产,等保修期到期后就转为应收账款。合约资产+应收账款合计68%的资产都有减值的风险,这两个的资产质量都比较差。
负债端主要由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组成,占比超过46%,基本上等同于应收账款。但作为上市公司来看,在公司未出现问题前,应收账款随时可能收不回,但应付账款却不得不付,所以二者并不能简单对冲掉。
唯一的亮点在于没有有息负债,相比其他装修公司,具备足够的安全性。
3、如何兑现价值?从管理层品行、派息意愿进行分析。
2019年报未分派末期股息,估计是出于对疫情及经济的悲观预期,除此之前其他年份派息率均在30%以上,近3年更是维持在40%以上,所以未来大概率可以预测派息率,股东也将通过分红兑现价值。
大股东情况直接摘录@李树鹏2003的分析:
大股东是a股的江河集团持股59%,不是自然人,这个很重要。承达集团相当于是a股上市公司江河集团的并表子公司,既然是a股的并表子公司,那大陆证监会和上海交易所就会帮忙看着。当有可疑的关联交易时,上交所就会来个问询函。
二股东是云南国资委下属的云南康旅,当年从大股东手里以每股3.8港币的价格买了16%股份,花了13亿港币。现在每股价格不到0.38,大股东要是搞幺蛾子,云南国资委这边也不好过关。毕竟人家账面已经亏了十来亿。
大股东江河集团的控股股东是刘载望夫妇,持有53%,二股东是其他管理层持有13%股份,这个结构也很好,对江河集团的大股东是个制约。
综上,有大陆证监会,云南国资委和江河集团高管守着承达集团,大小股东利益一致这方面没啥大问题。
4、主营业务情况,是否有反转的可能性?
承达的装修业务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及国内。从在手合约看,目前在手57个项目,包括香港30个,澳门2个,大陆25个,可以看到业务分布以香港和大陆为主。
从收入看,2023年上半年营收21.35亿港币,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大陆8.93亿,占比41.8%(2022年同期占比是48.3%,大幅下降);其次是香港7.5亿,占比35%(2022年同期占比29%,大幅上升);最后是新加坡4.74亿,占比22.2%。
从利润看,2023年上半年大陆的业务是亏损的,2022年同期赚0.17亿,利润率仅有1.73%;而香港的业务有9.2%的利润率,新加坡更是有接近11%的利润率。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承达的策略很明显,降低国内的业务占比,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净利率低,另一方面是国内行业持续低迷,容易坏账。所以加快香港、澳门、新加坡的业务占比应该是承达的战略目标。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承达定位高端市场,专注于高端酒店、商业办公等综合体的装修业务,有几个好处,其一是业主方实力强大,不容易违约;其二是合约金额更大,利润空间更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即便是国内业务萎缩,我仍然倾向于承达的业务具有可持续性,相比其他装修公司有更大的反转概率。
5、上涨是否有催化剂?没有催化剂很难上涨。
目前看催化剂很少,由于商业模式很差,不具备大额分红的条件,所以唯一的催化剂只能寄希望于地产行业的复苏,但复苏谈何容易。另外即便地产行业复苏,从弹性来看,选择性就多了,不一定非要选择承达集团,商业模式更优的物业股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6、风险提示,目前还存在哪些风险没有释放?
1)大股东减少分红;
除了2019年降低分红,其他年份均超30%,最近几年超40%,此风险发生概率较低。
2)公司追求规模,竞标低端项目;
概率较低,与公司的高端定位不符。
3)应收账款发生大量的坏账;
最近几年已经在开始减值,预计未来仍会持续,此为最大风险项。
4)装修行业陷入长期低迷。
装修行业低迷客观存在,但刚性需求仍在,尤其是香港、新加坡、澳门等,业务的持续性、利润率都很可观。
7、总结
承达集团在装修行业内应该是非常优秀的存在,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保证了公司的安全性,港澳新的业务保证了业务的持续性及高盈利性,持续的分红保证了小股东可兑现公司的价值,总体来说是一个赔率较高的烟蒂股。
当然,对于一个非常看重商业模式的投资者来说,下手很难,目前暂未持有承达集团仓位,保持关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