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界和进阶
2022年是我在A股交易期权以来首个亏损年份,但也是在期权“哲学”范畴进步最大的年份。痛苦使人进步,此言不虚。
2023年果然迎来了转折之年,无论是成绩还是理念都明显有了进步。让我吃惊的是,一旦开始回顾总结,就会发现自己其实走回了原点!这个原点并非静态回到初始状态,而是通过持续实践取得了所谓的螺旋式提高。
在艺术界,经典的一个描述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艺术层次或者境界的提高。用来类比我自己的认识比较贴切。当然,我是不敢狂妄以为自己“境界”提高了,而是说更透彻理解了“大道至简”这个道理,进阶了。
如果我现在说,自己最后理解的最适合自己的期权策略就是备兑策略,各位看官不要惊讶。
只要再度把自己这些年的实战升级历程用文字描述之后,或许各位就明白了。当然,我属于后知后觉或者笨鸟先飞,非要这样折腾之后才理解“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这个道理,说明自己以前悟性不够而不是现在境界提升。不过说自己进阶了开悟了也无须过谦的。
备兑策略=买入持有ETF+卖出近月认购(静态)
我的第一步改革历程:用买入持有远期深度实值认购合约替代ETF,提高资金效率。于是诞生了期权永动机(其实专业术语称为跨期对角价差)。
期权永动机=买入持有远月深度实值认购+卖出近月认购(动态,比率可调)
经历持续多年大跌考验,发现这个深度认购实值也可能会因为累计下跌无反弹而损失殆尽,于是再度改革为第二步,用卖出实值认沽(加买入同期废纸认沽合约锁定保证金)替代买入深度认购合约,允许浮亏但不会损失那些多头资金了。这就是我提出的卖方版永动机概念。现实中被广大网友称呼为“偏多双卖”。
偏多双卖=卖出近月实值认沽(+废纸保护)+卖出近月认购期权(动态,比率可调)
所以,大家看了几年的“偏多双卖”呀,期权永动机呀这些时髦的名词本质上都是备兑策略的不断变形。
即使到了2023年,论坛上如果有网友开帖子讨论备兑策略,依旧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我在这个策略上已经实战了5年,每年的帖子获得点击量都达到40万以上,只不过因为用了新式词汇而给人感觉“神秘而可笑”罢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搞了几年,万变不离其宗,我总结的期权最合适的策略就是变形的备兑而已。这就是看山是山的体会。
光说不练可以当“老师”,但没有说服力。所以接下来就是我自己正经实战“偏多双卖”期权策略在2023年的总结了。
(做一个补充,2023年12月,看到论坛上实战这个策略的网友和我的设计思路不符,容易引起误导,把网友导向卖跨这个高风险策略,因此在公众号里有说明,这个名称在我自己的后续交易中停止采用,恢复卖方版永动机这个名称。这世界的确没有永动机,但可以永远在行动。)
二:2023年实战总结

这张表能够清楚体现自己的实战曲线。
由于市场全年体现为冲高回落,那么期权组合策略靠想象也可以获得基本结论:因为多头是一个认沽牛市价差组合,因此下行损失是有限的,比真实的正股备兑或者买入认购期权有明显优势。另外还有卖空仓位的补偿,整体业绩一定是超额于标的指数表现了。如果有大幅超额,应该体现在两部分。一个就是多头的杠杆率是否运用得当,另外一个是空头比例把握是否合适。我觉得,如果网友喜欢研究参考别人的净值曲线,还不如去审视一下每个人自己的这样两个重要的指标(多头杠杆率和对冲值)。只要这两个指标和股价位置对应得当,没有好成绩才不正常!当然,难点也在这两个指标。或许有人会就此总结出“择时”两个字来概括,而我坦率告诉大家的其实是八个字“低买高卖,龟兔赛跑”。
2023年初,大家盼望的春季行情终于到来,并且一直持续到农历新年后。这一段对于习惯做多的网友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大家最愤怒的,也是我自己最难受的一段历程发生在7月底政策指示活跃股市之后。
因为前期运行稳健,于是8月开重仓卖出6250沽等待归0。本质上讲虽然看涨但实际比较保守,选择卖平值认沽并不奢望指数牛市创新高。然而市场比我预期还差,没有能够再进一步,焦躁之下我还写了一篇《敦促6250沽买方投降书》,其实就是重仓之下的心虚表现。
事与愿违,8月见顶之后是反杀而不是正常调整,结果让我自己从年度最好成绩45%的高位一度下滑到10月份出现了几天的浮亏。(上一个帖子里有详细记录)。这么大的跌幅可以推脱为市场变化莫测,但也可以归咎为自己杠杆率控制失当,或者对冲不足。
事后看,这是去年唯一的错误,但这个错误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足够自己去面壁了。2022年反思错误之一是年初高杠杆选择不当,结果2023年依旧在这个地方犯错,人性的弱点不是说改就改得掉的。我觉得自己在进步,而市场反而比去年进一步后退,结局就是业绩大幅下滑。要不是最后两天大幅反弹,今年很可能继续发生业绩亏损。
月有阴晴圆缺,账有悲喜交加,此事神难全。戒骄戒躁,稳打稳扎,才是立身之道。
很多网友一直认为没有适合全市场的期权策略,而我偏偏持之以恒,就用这个卖方版永动机+龟兔赛跑战术来应对。实践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况且这样的策略可以在偏多双卖或者偏空双卖方面灵活调整,因此实战操作并不机械呆板。2024年我会继续用这个策略更上一层楼,但是在杠杆率和对冲值的使用上的确还有进一步反思改进的地方。
当然,由于当前股指都回到近年来的低位,从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角度,我也愿意给关注帖子的网友再度推荐期权永动机策略(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我的公众号2023年最后一篇文章介绍)。
三:2024年展望
为避免误导不做展望,就六个字:慎预测,善应对。
不过,我也可以公开一个预测方法:按照历年指数都至少有15%以上的振幅均值,再结合2023年最低价格,是可以大致推算出2024年高点的下限的。也就是说,我们假设新的一年还会二次探底而不破前低,那么年度高点就等于低点+15%的年度振幅。
是否可以有更乐观的展望,需要根据临场情况走一步看一步的,事先过于前瞻容易出错。
学无止境,开出这个新的实战帖子,让更多期权同好在这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楼主做为店小二也能够雨露均沾,不断取长补短,争取更好的成绩。
欢迎你,我的朋友!
附录:

赞同来自: 喜欢烧米饭 、好奇心135 、乐鱼之乐 、孔子不要打我 、walkerdu 、 、 、 、 、 、 、 、 、 、 、更多 »
国九条发布3.0版本后,市场发生了二八分化的格局,资金弃小从大,这样真的再次重现了2021年春和今年2月的表现。中性对冲或者所谓的DMA策略可能又一次遭遇双杀。
除了情绪化操作外,强化的分红政策和退市规则更新的确起了指引作用。
今天,我从财务指标角度继续分析一番,给出二八分化的必然理由。
我们知道,企业的净资产=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如果强化分红后,会因为流动资产里的现金流出而降低净资产。
另外一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越高越稳定就越容易被量化选股和价值投资者搜索到。而ROE=净利润/净资产。现在净资产越低,净利润不变,就可以拉高ROE!也就是说,不断持续分红降低净资产反而会推高ROE,进而把公司股票纳入机构财务选股池,获得追捧。
网络上一定会有一些人选择为争论而争论,他们会指出,类似恒大那样的持续超比例分红实际是掏空公司行为。没错,这个行为这次已经被规范了。正常情况下,企业盈利必须靠资产上规模(也包括增加负债上杠杆),然而如果整个经济体陷入增长乏力局面后,冗余资产实际并不能创造利润,相反却会拖累自己的财务状况。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当余额宝收益率降低到2%以后,居民选择提前还贷降低负债而并非继续买房买股扩大资产。那么对于一些已经规模庞大的内地企业而言,减少冗余低效资产(现金)也完全属于优化财务指标的正当行为。最近腾讯小米美团诸多中概股现金牛公司就在不断回购注销股份,就是在践行减少现金回馈股东进一步降低资产规模的原则。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早期一直在寻找低效资产包,然后通过成为其股东,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上提出甩卖资产或者分红的建议,瘦身后的公司优化了财务结构指标,最后从股价上涨中获利。反过来,伯克希尔公司从来不分红,是因为巴老一直认为自己有更高的把握现金投资的能力,可以用这些冗余现金创造更高收益。而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领导者是没有这份天赋的。也因此,巴菲特自己就一直宣称某些公司高管如果不能创造更高收益,就应该把资金还给投资者,这就是分红或者回购。
再回头说A股。现在大量银行股(红利股)本身规模庞大业绩缺乏成长性,就依靠持续派息回馈股东。虽然股价波动不够刺激但股东是获得真金白银回报的,长期复合收益也不错。那么现在汇金公司投入4000亿救市,实际是现金负债者,如果能够有5%的股息收入,本身就等于收益大于负债成本,是一个有名声有收益的双重赢(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越来越多的理财投资者觉醒后追随汇金买入ETF获取年度分红收益后,庞大的资金就会搬家,相当于给汇金抬轿并喝汤。这不就是2012年以后日本央行的行为翻版吗?
中国股市一直在大起大落中折腾是因为定位不断在变化,如果整个国民经济从高速发展演变到高质量发展(其实是低速稳定增长)后,成长性将更加稀缺,但稳健收益的诉求一定会日趋庞大,强化分红政策其实就是在满足这部分投资群体(比如养老金等)的内在要求。融资市转向投资市是一个必然。
当然,理想和现实一定会有脱节,不要指望投资风向一夜转变。这里的一个关键要点是:汇金为首的大机构能否真正把300指数的波动率控制起来!收益低不是放弃投资的理由,回撤低才是资金追求的最大愿景。希望这个3.0版本的国九条能够助推市场走向真正成熟!

是的,制定交易计划时就考虑了预测正确与错误的应对措施像卖铁鹰这种区间中性策略,要是预测错了,大家都是怎么做的预案?
我目前的交易策略是,如果单边被威胁到,比如股指跌幅超预期,先平调浮盈的认沽牛市价差组合,然后等反弹;三天不反弹,或者反弹后第二次碰到区间底边,无条件止损。

赞同!期权的组合策略是一个指数的多空结合,因此无论股价涨跌,都可以有一部分仓位进入盈利可以获利平仓,而另外一部分可能仅仅是浮亏,伴随股价波动和时间流逝,也可能反败为胜。这样就有机会实现双赢(实际是赢两次)。制订交易计划并执行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冲策略,阿尔法策略却不一定。比如春节前,小盘股持续暴跌+指数救市,结果会发生策略双输的演绎结局。这样的计划就必须人工干预修正了。此刻让我还记起2021年...是的,制定交易计划时就考虑了预测正确与错误的应对措施

赞同来自: yongmi 、流沙少帅 、阿彪12345678 、集XFD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赞同!期权的组合策略是一个指数的多空结合,因此无论股价涨跌,都可以有一部分仓位进入盈利可以获利平仓,而另外一部分可能仅仅是浮亏,伴随股价波动和时间流逝,也可能反败为胜。这样就有机会实现双赢(实际是赢两次)。制订交易计划并执行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对冲策略,阿尔法策略却不一定。比如春节前,小盘股持续暴跌+指数救市,结果会发生策略双输的演绎结局。这样的计划就必须人工干预修正了。
此刻让我还记起2021年春节前的一段历史:可转债暴跌+300指数持续拉升。
不知道历史是否会定期重演:)

赞同来自: J575365357 、llvll 、塔塔桔 、乐鱼之乐 、IMWW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尽管我早早就用量化数据分析给出4月投资警示,但这是一个短期预测,中期的判断并没有改变。(所谓中期判断就是,指数年度最大涨幅均值还没有达标,但今年不太可能发生牛市)
2021年蓝筹白马疯牛结束之后,ETF指数投资开始成为新的热点。尽管是熊市,但ETF被动投资的规模是逆势向上的,到2024年1月汇金持续增持300和50等ETF,数据不断提示大量资金开始围绕指数进行新的布局。(包括ETF,指数增强,雪球衍生品,成分股+指数空单,甚至微盘股+指数空单等等)
昨天第三次国九条发布,看了具体内容,我认为政策会进一步推升指数化投资的热度。
1:强化分红。众所周知,ETF是含权的,长期复合收益是超越指数本身的。因此成分股加大分红力度后,ETF含金量会进一步提升。
2:新ST政策。这次要求公司分红出了个“潜在争议”的条款: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指数规则会自动排除ST股票,那么基金也会拒绝这些标的,这样的话,选择ETF是一个省心省力的懒人投资法。换句话说,规则实施后,市场就会自动缩容,把有限的资金重新配置到有限的成分股上去。以前某些实力机构哄抬小盘股市值企图纳入指数的举措会被这道门槛拦截了。
3:注销式回购。这次文件专门强调要引导这个真回购。美国纳指持续牛市就是因为注销式回购大行其道。股份总数降低提高EPS,间接推升股价上涨却能保持PE不变或者下降。为何在西方世界能够双赢的政策在A股变成忽悠式回购,主要原因是大股东未必能从股价上涨中获利。现在铁公鸡不许减持还要ST,倒逼大股东分红促进股价做市值管理利于自我减持。这样的话,也有助于减轻汇金这些财务投资者的护盘压力。
指数化投资和牛市没有对应关系,毕竟指数的上涨需要资金推动和成分股业绩支撑。但是,减少资金分流和市场主动缩容却可以提高或者修复主流板块估值定位。
最近黄金价格飙升,大家只看到美元降息渺茫的驱动力,却忽视了早几年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实际基本面因素。同样的,2015年股灾引发汇金救市,后面也会通过政策的调控来引导“漂亮50要命3000”的市场格局。所以,现在类比前两次国九条发布后催生牛市并不可取,但把沪深300指数打造成固收+,却很可能是一个很快会被验证的客观事实。
所以我会写下这个标题:指数化投资的第二春来到了。

赞同来自: tinayf 、Restone 、坚持存款 、都是小事情 、甜橙飘飘 、 、更多 »
这几天黄金白银大涨,似乎有种比较好的期权参与方式,就是在起涨阶段卖出虚值沽,起涨阶段越暴力,这方法越安全。说个自己的经验之谈。针对这样持续逼空上涨的行情我是有可行对策的:反向永动机。就是这几天谈到过的反向比率策略。买入2份虚值认购+卖出1份实值认购。
首先趋势越暴力,波动率就会升高得越快,此时卖方越有利可图。
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或者横盘,不管波动率如何运动,虚值沽终究是要清零的;如果股价回落,波动率也理应回落,卖虚值沽有波动率和价差2层保险。
需要注意的是,要小心趋势逆转大幅回落风险。所以需要做好2点:第一时间开仓参与、适当运用楼主的废纸买...
如果金价继续飙升,这个组合为净多头,可以继续获利。如果突然大跌,也没有损失。在控制好上下限后,在区间内反复做差价即可。
这是2021年白马疯牛市中掌握的方法,可惜3年过去了,始终没机会使用这个策略。

赞同来自: 阿彪12345678
初始delta多少?变动多少对冲?然后再留多少delta,用什么对冲?用标的买卖对冲?用期权对冲?谢谢看你的gamma,期权标的每天的正常涨跌幅。每天保留的delta,和gamma对应就差不多。比如gamma导致delta每天正常变动十点,每日delta就保留在正负十点之内。机动多空,永动机
每天判断第二天涨跌,有赌的成分,但总不至于每天都输吧,大牛市大熊市涨跌天数也是各半。技术分析有助于提高胜率
对冲并不能提高策略的收益率,但能平滑账户净值波动,是必要的成本。对冲的同时也能达到动态移仓的效果,虚值期权永不变成实值,也永不归零。
虚值宽跨长持等归零,铁鹰策略止盈不止损等股价反转,账户净值波动大一些。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gaokui16816888 、songshubaba 、山就在脚下 、孔子不要打我 、 、 、 、更多 »
感觉现在很鸡勒呀,很多策略也不好构建。比如说今年如果做多hs300,采取备兑(预计标的月波动正负2%-7%范围,每月选取虚实度3%以上的档位卖购)收益增强太少,采取牛差又觉得标的波动过大风险收益比不划算,建松大佬有什么策略建议?前些天我这里转载了一篇分析,观点就是这一次GJD入场控制波动率,有可能试图把300指数打造成固收+的风险特征。因此如果认同该观点,很自然会发现:卖方版永动机(就是灵活备兑或者偏多双卖)其实就是最佳策略呀:)

千万不要把组合保证金制度红利当成杠杆工具!今天早晨收到某打赏网友的私信,打算在本周构建买2300购+卖2400购牛市价差组合(以周一收盘价计,组合支出0.09元)。由于这个组合可以享受组合保证金减免,因此可以开很多组。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错误的做法!请大家务必务必务必注意我的提醒!1:策略构建之后股价按照预期上涨,最大获利是0.1元(实际扣除建仓支出后只有1分钱)。如果是股指期权现金结算还可以(但这...感觉现在很鸡勒呀,很多策略也不好构建。比如说今年如果做多hs300,采取备兑(预计标的月波动正负2%-7%范围,每月选取虚实度3%以上的档位卖购)收益增强太少,采取牛差又觉得标的波动过大风险收益比不划算,建松大佬有什么策略建议?

赞同来自: llvll 、oliversea 、我咋办 、孔子不要打我 、流沙少帅 、 、更多 »
是的,感觉铁鹰,甚至双卖,除非大波动,还是少操作好,最近日内做多了,发现自己没这个能力,老老实实吃时间价值算了。关键手续费还很贵!记得你前几天好像在质疑反向比率策略。按照教科书知识,预测未来会有大幅波动那么适合构建这个策略。但是,如果预测错误大量的买权支出就浪费了,拖累了收益率。
所以说,你的质疑是对的。问题不在于教科书而在于我们自己。
刻意去构建反向比率策略就只能接受结果,但我们其实是另外有更好应对的。
比如说,你构建的是一个有虚值买权的卖方策略(或者垂直价差或者日历对角价差都可以),本意就是做卖方盈利但施加了一份极端保护,已经不错了。只有在卖方被套而自己感觉可能出错后再加一分虚值买权可以吗?换言之就是等待正常的1比1组合出问题之后演变成反向比率是否更经济些呢?尽管此刻增加买权支出的位置不一定是合适的,但可以缓解压力也可能反败为胜,而在策略期初没有任何征兆时就选择2份买权显然就没必要。(如果你建仓初期就预测大波动除外)。
这也是化繁为简的实战经验哟:)

保留一部分delta,对冲第二天正常波动的gamma风险。多空delta自己判断就行,判断错误了也没有关系。我一般是按照均线和macd判断大趋势保留相应的多空delta初始delta多少?变动多少对冲?然后再留多少delta,用什么对冲?用标的买卖对冲?用期权对冲?谢谢

请举个例子,如何每日对冲,谢谢保留一部分delta,对冲第二天正常波动的gamma风险。多空delta自己判断就行,判断错误了也没有关系。我一般是按照均线和macd判断大趋势保留相应的多空delta

是的,感觉铁鹰,甚至双卖,除非大波动,还是少操作好,最近日内做多了,发现自己没这个能力,老老实实吃时间价值算了。关键手续费还很贵!你这样做遇到大波动相当于一次性止损。对冲相当于每天小额止损。可以平滑账户回撤。对冲不追求中性对冲,可以保留一小部分delta应对第二天的波动。也算是偏x双卖

赞同来自: 阿彪12345678 、阿邦查 、gaokui16816888 、流沙少帅 、坚持存款 、更多 »
在一个阈值范围内对冲,每天对冲成本太高。前些天有网友在这里发言说:经常看到有人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感觉似乎是针对楼主我:)
现在诸位可以看看,其实我一直在做最简单的事:低买高卖。倒是其他网友在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铁鹰策略盈利的仓位可以获利平仓,等待股价转折再让错误的仓位变成正确方向。如果股价单边持续,亏损的部分到期再重构。
我在这里和公众号里反复强调了多次,还给出实盘案例。
这么简单明确的期权组合策略还要搞对冲?这不就是复杂化吗?对冲是为了平衡多空比,而铁鹰是有保护的,并非双卖。话说回来,做对冲的同学是否自我审视一下,所谓的做对冲平衡是否在追涨杀跌?这和当前市场实际走势是否一致?
不要复杂化!

千万不要把组合保证金制度红利当成杠杆工具!我经常做铁鹰式策略,不知不觉高杠杆。有时候觉得日历价差更稳妥一些,但是又嫌弃杠杆太低。或许两者结合起来对冲掉vega更好一些?
今天早晨收到某打赏网友的私信,打算在本周构建买2300购+卖2400购牛市价差组合(以周一收盘价计,组合支出0.09元)。由于这个组合可以享受组合保证金减免,因此可以开很多组。
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错误的做法!请大家务必务必务必注意我的提醒!
1:策略构建之后股价按照预期上涨,最大获利是0.1元(实际扣除建仓支出后只有1分钱)。如果是股指期权现金结算还可以(...
期权delta每日对冲,成本也很高,怎么做都觉得不好。

赞同来自: 谢家宝树 、zzczzc666 、塔塔桔 、llvll 、urfatu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早晨收到某打赏网友的私信,打算在本周构建买2300购+卖2400购牛市价差组合(以周一收盘价计,组合支出0.09元)。由于这个组合可以享受组合保证金减免,因此可以开很多组。
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错误的做法!请大家务必务必务必注意我的提醒!
1:策略构建之后股价按照预期上涨,最大获利是0.1元(实际扣除建仓支出后只有1分钱)。如果是股指期权现金结算还可以(但这个期权没有组合保证金),如果是ETF期权,那么在4月19日收盘后(到期是4月24日)组合保证金就自动解锁了。此刻会面临保证金严重不足的麻烦。因为股价上涨,卖购属于实值的话要占用大量保证金,会导致强平。哪怕卖购是虚值,券商也会大幅增加保证金,不允许你等待到期自动归0。
2:如果股价预测出错,大幅下跌,认购牛市价差表面上损失可控但其实相当于双双归0,那么一旦用组合保证金过分的话,等于亏掉全部本金!
也就是说无论股价涨或者跌,都很麻烦危险的。
组合保证金政策在我看来是锁定保证金防止意外发生避免强平的,而利用组合保证金大量开仓则增加了强平概率,同一个工具用法不同结果差异极大,望大家千万慎重看待处理!

这次我会用实际表现来评论兄台的这个“趋势战法”最终结果。从统计学上来看,4月中证1000指数大部分都是下跌的,大涨的2007年和2015年处在牛市的中后期;2006年、2009年和2020年涨幅5%左右,大盘后面都来了一波大的上涨,而2012年却是个例外。这次如果涨个5+%,有没有可能是牛市前兆?拭目以待。
因为在我自己的量化分析里,4月是多头的陷阱月。春季行情大多止步于此,然后就是财报见光日期。因此历年统计的概率不是天马行空的幻觉。
到底是趋势成功还是量化见效,我们月底来看结果。选择中证1000指数从4月8日开盘价到月底累计涨跌幅吧。
我单方面设立5个金币奖励趋势获胜者:)

赞同来自: 皮皮鲁修斯 、塔塔桔 、阿彪12345678 、集XFD
白银外盘6500+(换算),内盘7100+,看外盘炒内盘,就容易掉进了逻辑陷阱。这次我会用实际表现来评论兄台的这个“趋势战法”最终结果。
这种情况同样会出现在中证1000上,放眼望去一大片垃圾,也许并不会妨碍它继续突破上涨。
走势是资金决定的,资金是情绪决定的,所以短期走势和情绪相关性非常大,趋势走到最后就是加速,趋势永远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
以上是网上投资语录转载,具体作者不详。
因为在我自己的量化分析里,4月是多头的陷阱月。春季行情大多止步于此,然后就是财报见光日期。因此历年统计的概率不是天马行空的幻觉。
到底是趋势成功还是量化见效,我们月底来看结果。选择中证1000指数从4月8日开盘价到月底累计涨跌幅吧。
我单方面设立5个金币奖励趋势获胜者:)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hantang001 、闲菜 、坚持存款
这种情况同样会出现在中证1000上,放眼望去一大片垃圾,也许并不会妨碍它继续突破上涨。
走势是资金决定的,资金是情绪决定的,所以短期走势和情绪相关性非常大,趋势走到最后就是加速,趋势永远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
以上是网上投资语录转载,具体作者不详。

赞同来自: captainkevin 、口口夕口木
黄金是黄金,白银和黄金有一定相关性,大宗不管是铜还是大豆,它基本上是经济问题。大饼是神经界的另说黄金,它原本是避险属性的,干嘛归到大宗黄金,他有各国央妈加持,我们央妈历史的黄金战绩,没有不准的,还有各国大妈,以及大妈们的儿女已经加入了大妈了白银除了和黄金相关的这部分属性,还有各种用途,那个就是如果真有复苏的话,可能会有一定支撑大宗,你最看好的是赌的复苏,就是需求。中小看好,你赌的是补库,就是供给...其实我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只考虑一点,美国终究是要降息的,各大央行和普通民众买黄金就是为了对抗货币贬值。
我并不关心经济是否增长,也不关心是否会出现战争。在美国整个降息周期里面,大宗商品只需要做向上突破的品种。
我个人认为逻辑再怎么正确,远没有资金的认可来得重要。我还认为大饼上10万美元应该是挺轻松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很久以前,有个叫炒客论坛的地方,有位远古大神包不同,他讲长期趋势基本都不准的,短期趋势只看各个机构的预测就差不多了,记忆中大概是这个意思。

赞同来自: tinayf 、biger 、XIAOHULI92 、duiry 、甜橙飘飘更多 »
黄金不倒,大宗商品不会倒,黄金倒之前,BTC理应会先倒,今天白银亮瞎了眼黄金是黄金,白银和黄金有一定相关性,大宗不管是铜还是大豆,它基本上是经济问题。大饼是神经界的另说
黄金,它原本是避险属性的,干嘛归到大宗
黄金,他有各国央妈加持,我们央妈历史的黄金战绩,没有不准的,还有各国大妈,以及大妈们的儿女已经加入了大妈了
白银除了和黄金相关的这部分属性,还有各种用途,那个就是如果真有复苏的话,可能会有一定支撑
大宗,你最看好的是赌的复苏,就是需求。中小看好,你赌的是补库,就是供给。这关系到赌反弹还是反转。
神经不解读
之所以看宏观,是有个超长期的看法和最可赌的逻辑支撑
所以,后面你是看滞胀还是看战争呢?
注意,这里不是问,是看通胀,还是看避险。物价涨,是需求引发还是供给不足,此时经济是在增长还是在不增长,还是在下降。这是很不同的。避险有很多种,是短时间有一过性的局部升级风险,还是经济危机,还是金融危机,还是战争?经过这两年,我觉着所有人应该对战争有些进一步的认识了,我就这两年恶补的。我想大家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流沙少帅 、口口夕口木 、 、 、 、更多 »
根据基金财报,300ETF基金第一大股东汇金在2023年中报持有占比13.09%,23年报占比16.68%。考虑2024年Q1再度救市,如果占比达到20%的话,预测553亿份中持有110亿份,差不多市值要有388亿元了。
500ETF基金第一大股东汇金23年报占比23.4%,假设24Q1增持后占比25%的话,应该至少持有36亿份,市值达到193亿以上。
50ETF和300高度重合,不去测算了。
有意思的是,汇金这样的国家队在大市值300指数上的持股占比低于500,但反而控盘能力更强,导致波动率更低。
而500基金的第10名股东居然是这个: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融券专用证券账户,持有7510万。

也谈波动率控制周日假期,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构建股市的储蓄功能?》https://www.gelonghui.com/p/714311作者ID名沧海一土狗。主要内容是惊诧于近期的300指数波动率。我个人阅读认为其文章大意在于,这一次如果国家队刻意控制300指数的波动率,那么借助于强制分红政策的话,有可能把这个指数打造成一个资金蓄水池,从而实现政策层面的理想状态。阅读全文看了原文,作者旨在通过减少短期资金,打造类似美股的市场。但我感觉也有可能成为港股创业板

yiyi8484 - 小女子经济要独立
也谈波动率控制若真是如此,无脑备兑要赢麻了。
周日假期,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构建股市的储蓄功能?》
https://www.gelonghui.com/p/714311
作者ID名沧海一土狗。主要内容是惊诧于近期的300指数波动率。我个人阅读认为其文章大意在于,这一次如果国家队刻意控制300指数的波动率,那么借助于强制分红政策的话,有可能把这个指数打造成一个资金蓄水池,从而实现政策层面的理想状态。
简单说,如果300指数...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xuminjx 、neverfailor 、zsy343 、塔塔桔 、 、 、 、 、 、 、 、 、 、 、更多 »
周日假期,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构建股市的储蓄功能?》
https://www.gelonghui.com/p/714311
作者ID名沧海一土狗。主要内容是惊诧于近期的300指数波动率。我个人阅读认为其文章大意在于,这一次如果国家队刻意控制300指数的波动率,那么借助于强制分红政策的话,有可能把这个指数打造成一个资金蓄水池,从而实现政策层面的理想状态。
简单说,如果300指数最后能够在低波动率下实现复合增长率比如说5%的话,场外资金会源源不断注入,这样股民财产性收入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双双得以实现,最后也会拉动消费,复苏经济。
去年在呼唤平准基金的时候,刘纪鹏老师就曾经说过,拉动上证指数回升到3500点可能会间接促成经济回暖。
这样的观点在低风险群落比如说集思录论坛不受待见,诸多网友会一直觉得我们的股市市盈率呀,成长性呀,制度保护等等问题都不可能创造慢牛环境,所以别说3500点,就是3000点大概也会永远要“等待跨越”。殊不知,这些年3000点对应的市场无风险利率已经不断在下跌,所以哪怕这一次再度爆发股灾,上证指数也最多到达26XX点,还没有到达大规模破净就出现平准基金救市了。一句话概括,由于无风险利率接近十几年最低值,也相应提高了股票估值容忍度,还希望满地黄金反而是奢望。这一轮小盘股股灾并非是基本面不堪,而是资金踩踏,也正好反应尽管整个大盘因为高速扩容而缺乏资金支撑,但局部板块指数恰恰面临资金过剩被迫执行拥挤交易导致去杠杠崩溃。
按照作者的分析,如果有实力机构强力控制300指数波动率,把这个影响力最大的指数变成慢牛固收品种,最后也会持续虹吸资金,最终吸纳场外资金构建股市储蓄功能。
这一点,美联储做到了,日本央行也做到了。其实,中国在2016-2018年也做到了。
看一下我保存的2017年50ETF的历史波动率曲线。最低的波动率是个位数!那个阶段就是漂亮50和要命3000的分化过程。
此一时彼一时,回头看,当时市场进行供给侧改革,另外也是为了让股灾护盘救市资金高位离场。而现在如果这个资金不打算离场,而是立足长远,学习效仿美日央行的话呢?那么相应的分析也会发生变化了。
救市一个月后,我们看到只有300和50ETF的规模继续在高位保持,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一些ETF都发生了赎回减仓,很明显,机构是有所取舍的。
如果真如作者预料,后面某个机构能强大到刻意控制波动率,那么卖沽做多就成为不可多得的最佳应对策略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Restone 、流沙少帅 、gaokui16816888 、孔子不要打我 、 、 、 、 、 、更多 »
即将到来的4月份对于我这个研究龟兔赛跑的“砖家”来说遇到了难题。
看一下2013年以来500ETF和300ETF的4月份表现以及相关性。
对历史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网友越来越多,都觉得4月属于财报季,因此后期伴随业绩见光指数会呈现大小分化。也就是说,4月份通常指数表现都不好,而且体现大盘相对强于小盘的特征。
过去11个年份里,500出现高达8次下跌,300出现下跌的数量也有6次。这主要是历年春季行情走完之后,整体需要调整的内在要求,再结合财报的惯例是业绩好稳定性强的蓝筹股相对有优势,所以大强小弱。
不过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纠结的是:由于今年春节前国家队出手增持300等大盘指数,现在已经导致500和300的指数相对价差达到另外一个背离点,那么如果4月继续演绎大强小弱,会让小盘股指数出现一个严重超跌的信号,反而提供一次做多超跌反弹的机会。
反过来,现在这么多做量化分析的一旦集体选择回避小盘股,那么这类指数会不会提前下跌到位,4月走势反而突破历史惯例呢?
行情每一次都可能重复但也容易走极端,大家怎么看?
这是3月结束后的指数龟兔赛跑表。
2月反弹超强的冠军科创50本月大幅回落,而上月垫底的50指数本月反而平稳了,轮动迹象非常明显。
Q1结束后全年表现突出的依旧还是有国家队把控的50和300指数相对强势,双创和1000小盘股指数还处于泥潭中。这就是我觉得烧脑的地方。如果4月表现依旧回到历史轨迹,那么蓝筹股和中小盘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对于量化交易机构而言可能是一次机会。同时我觉得一直不起眼的深圳100ETF指数可能是大盘股里容易做出超额的品种。

赞同来自: 甜橙飘飘
各位前辈,为什么期权交割日,要往下砸才符合做市商利益?要买权卖权都归零的话,3月份中证500ETF的中间值在5.5元,不是吗?可能最近这俩个月,只有这样才对做市商有利吧。。。因为看盘面砸盘是很刻意的。

赞同来自: tinayf 、gaokui16816888 、李乐毅 、阿彪12345678 、Karlawen123 、 、 、 、 、 、更多 »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期权交割日,大概率下砸? 有统计数据么? 如果是,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几年前我就在这里给出一个名词:交割日魔咒。都是有数据支持的。并非指到期当天,而是到期前几天都涵盖。意思就是券商做为卖方,要争取让最受欢迎的买购方多归0。
后来市场给出的名词叫“最痛点”交易。
所以不要觉得砖家辟谣就是正确的:)

@CHEN133133
各位前辈,为什么期权交割日,要往下砸才符合做市商利益?要买权卖权都归零的话,3月份中证500ETF的中间值在5.5元,不是吗?

2024-03-28各位前辈,为什么期权交割日,要往下砸才符合做市商利益?要买权卖权都归零的话,3月份中证500ETF的中间值在5.5元,不是吗?
昨天是期权交割日,实在是太残暴了,已经是下跌调整中,被恨恨再砸了一次。期权交割日结束后,差不多也该修复一下了。
记得2月底上涨途中的时候,也是因为期权交割日:2月28日,也被砸了一次,。
这两天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利空,其实都是为了今天砸到好位置,做市商能稳赚就行了,利好、利空是为走势服务的,上涨都是利好,下跌都是利空,可能单纯就是市场信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所以看到同样...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坚持存款
2024-03-28牛市多急跌,慢慢适应就好
昨天是期权交割日,实在是太残暴了,已经是下跌调整中,被恨恨再砸了一次。期权交割日结束后,差不多也该修复一下了。
记得2月底上涨途中的时候,也是因为期权交割日:2月28日,也被砸了一次,。
这两天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利空,其实都是为了今天砸到好位置,做市商能稳赚就行了,利好、利空是为走势服务的,上涨都是利好,下跌都是利空,可能单纯就是市场信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所以看到同样...

赞同来自: tinayf 、阿彪12345678 、乐鱼之乐 、流沙少帅 、hantang001 、 、 、 、 、 、 、 、 、更多 »
看一下这张图。202403M5500P合约存续期走势。
2月股灾期间最高达到1.29元,伴随汇金出手,持续拉升逼空,最低到达0.024元,然后就发生再次逆转,牛短熊长,昨天到期价格0.2713元。
因为这个合约是我这次的主打品种,因此做一个简单记录备忘。
其实以前多次谈过,不要试图赚取最后一个铜板,要留有余地。所以每次夸夸其谈的时候都说要等待收益最大化(相当于归0),但实战都会提前平仓。以前做50和300期权,到期前价格低于0.01元后就主动平仓(这样的话要支付平仓手续费的),就是怕夜长梦多得而复失。
这一次看看价格表现,果然又重复了一次逆转,而且居然从低位反弹了10倍多!
去年下半年,政策吹风要活跃股市,结果我胆大妄为,在帖子里写了一篇《敦促6250沽买家投降书》,实际是在给自己壮胆,结果股价反弹到6.28元嘎然而止,大比例卖沽回撤相当大。这一次算吸取了教训,及时止盈降低了多头杠杆比率。本来打算在更高位置将组合调整为负德尔塔,可惜还来不及执行就见顶回落了。
这是我交易当天的500ETF的K线图,光头阳线突破!
但是,很少有人会预测到后面会这样走吧。
其实很多网友都认为调整在即,但可能都期待能继续突破一点从而获得更多收益。还有就是所谓的不见趋势逆转不失仓。
唯独卖沽交易,因为特有的止盈机制,反而可以从容决策,见好就收。当然,激进的操作可能是合约上移,继续做多。
留余------是对这段交易最好的总结!

赞同来自: tinayf 、dafengtongxue 、阿彪12345678 、gaokui16816888 、集XFD 、 、更多 »
嗯,关键就是这个“逢高平仓,等待回落”,判断起来有点难度,平在山顶大赚,平在山脚血亏,平在山腰看运气,弄好了就是输时间赚钱,弄不好输时间还亏钱;这个得是楼主这样的高手才能操作的来;看样子孔子还是要打你手板心了:)铁鹰组合构建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机会“获利平仓”的,如果没有那就等于有两个机会都获利,而且卖权本身就有止盈功能。
回测的作用不是来测这样的操作的,我的理解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起到策略增强效果,可以多赚取比策略本身更多的利润。
无非是哪一个方向而已,但这重要吗?一点也不!
在我这个实战家眼里,任何组合策略都可能成为低风险高收益模型,而回测必须建立买入和卖出触发点才有意义。恰恰在于这个触发信号比较主观,所以我觉得做回测难度高。

孔子不要打我 - 凑合活着吧
赞同来自: 古都独行
我给你一个金币,这样凑足为388的收入,祝你不断赚发发:)嗯,关键就是这个“逢高平仓,等待回落”,判断起来有点难度,平在山顶大赚,平在山脚血亏,平在山腰看运气,弄好了就是输时间赚钱,弄不好输时间还亏钱;这个得是楼主这样的高手才能操作的来;
最近我的一篇公众号就以你这个案例明确给出的实盘操作步骤是:逢高平仓卖沽头寸,然后等待股价回落平仓卖购。如果按照这个顺序的话,大获全胜!
所以同一个期权策略在不同操作手法下结果截然不同,做数据回测很难的。
回测的作用不是来测这样的操作的,我的理解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起到策略增强效果,可以多赚取比策略本身更多的利润。

现在的波动率,和最近那次雪球底一样。时间足够长,已经麻痹了所有人了。都是中性策略,毒瘾还都贼大。你赶不走的,随着客观规律逐步出现趋势吧,反正佣金和印花税是稳赚的,IPO只要能继续就没什么人愿意管,必须是老乡手里有钱需要割韭菜才会有行情,但老乡们手头紧啊,起不来就晃悠着,时不时再杀一下,等待经济复苏吧
上次雪球底,中间都没有像样的全市场的跳空。看着好像跌了很多。但是每天都有资金用上下影线,去补上缺口。一到了大家都知道的雪球产品的档位。就跟触电一样的。没啥成交就抽上去了
波动率也是一样,天知道现在这么多合约制造出来的波动率规律。到底有没有用杠杆借来的资金在里面打压和吃交割。
现在这么多政策在指向降杠杆,老乡们打死也不愿意获利走人...

孔子不要打我 - 凑合活着吧
赞同来自: wuxin126 、阿彪12345678
实值跨式双卖组合,配合双倍远月虚值保险。这个算是好策略吗?挺有意思的组合。
日历正购+日历正沽,看震荡用它,这个比单独双卖的保险系数更高,因为区间变大了;
卖实值的购和沽的2笔可以去掉,剩下1:1:1:1,效果一样。

赞同来自: qkfqyy 、abaidai 、流沙少帅 、甜橙飘飘 、总是人生Guang 、 、 、 、 、 、更多 »
上次雪球底,中间都没有像样的全市场的跳空。看着好像跌了很多。但是每天都有资金用上下影线,去补上缺口。一到了大家都知道的雪球产品的档位。就跟触电一样的。没啥成交就抽上去了
波动率也是一样,天知道现在这么多合约制造出来的波动率规律。到底有没有用杠杆借来的资金在里面打压和吃交割。
现在这么多政策在指向降杠杆,老乡们打死也不愿意获利走人或者割肉走人。
如果每次市场都是在严密控制下没有任何跳空的按某些资金的计划在走。依然是只有交易机会。市场就没希望,什么时候改变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