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界和进阶
2022年是我在A股交易期权以来首个亏损年份,但也是在期权“哲学”范畴进步最大的年份。痛苦使人进步,此言不虚。
2023年果然迎来了转折之年,无论是成绩还是理念都明显有了进步。让我吃惊的是,一旦开始回顾总结,就会发现自己其实走回了原点!这个原点并非静态回到初始状态,而是通过持续实践取得了所谓的螺旋式提高。
在艺术界,经典的一个描述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艺术层次或者境界的提高。用来类比我自己的认识比较贴切。当然,我是不敢狂妄以为自己“境界”提高了,而是说更透彻理解了“大道至简”这个道理,进阶了。
如果我现在说,自己最后理解的最适合自己的期权策略就是备兑策略,各位看官不要惊讶。
只要再度把自己这些年的实战升级历程用文字描述之后,或许各位就明白了。当然,我属于后知后觉或者笨鸟先飞,非要这样折腾之后才理解“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这个道理,说明自己以前悟性不够而不是现在境界提升。不过说自己进阶了开悟了也无须过谦的。
备兑策略=买入持有ETF+卖出近月认购(静态)
我的第一步改革历程:用买入持有远期深度实值认购合约替代ETF,提高资金效率。于是诞生了期权永动机(其实专业术语称为跨期对角价差)。
期权永动机=买入持有远月深度实值认购+卖出近月认购(动态,比率可调)
经历持续多年大跌考验,发现这个深度认购实值也可能会因为累计下跌无反弹而损失殆尽,于是再度改革为第二步,用卖出实值认沽(加买入同期废纸认沽合约锁定保证金)替代买入深度认购合约,允许浮亏但不会损失那些多头资金了。这就是我提出的卖方版永动机概念。现实中被广大网友称呼为“偏多双卖”。
偏多双卖=卖出近月实值认沽(+废纸保护)+卖出近月认购期权(动态,比率可调)
所以,大家看了几年的“偏多双卖”呀,期权永动机呀这些时髦的名词本质上都是备兑策略的不断变形。
即使到了2023年,论坛上如果有网友开帖子讨论备兑策略,依旧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我在这个策略上已经实战了5年,每年的帖子获得点击量都达到40万以上,只不过因为用了新式词汇而给人感觉“神秘而可笑”罢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搞了几年,万变不离其宗,我总结的期权最合适的策略就是变形的备兑而已。这就是看山是山的体会。
光说不练可以当“老师”,但没有说服力。所以接下来就是我自己正经实战“偏多双卖”期权策略在2023年的总结了。
(做一个补充,2023年12月,看到论坛上实战这个策略的网友和我的设计思路不符,容易引起误导,把网友导向卖跨这个高风险策略,因此在公众号里有说明,这个名称在我自己的后续交易中停止采用,恢复卖方版永动机这个名称。这世界的确没有永动机,但可以永远在行动。)
二:2023年实战总结

这张表能够清楚体现自己的实战曲线。
由于市场全年体现为冲高回落,那么期权组合策略靠想象也可以获得基本结论:因为多头是一个认沽牛市价差组合,因此下行损失是有限的,比真实的正股备兑或者买入认购期权有明显优势。另外还有卖空仓位的补偿,整体业绩一定是超额于标的指数表现了。如果有大幅超额,应该体现在两部分。一个就是多头的杠杆率是否运用得当,另外一个是空头比例把握是否合适。我觉得,如果网友喜欢研究参考别人的净值曲线,还不如去审视一下每个人自己的这样两个重要的指标(多头杠杆率和对冲值)。只要这两个指标和股价位置对应得当,没有好成绩才不正常!当然,难点也在这两个指标。或许有人会就此总结出“择时”两个字来概括,而我坦率告诉大家的其实是八个字“低买高卖,龟兔赛跑”。
2023年初,大家盼望的春季行情终于到来,并且一直持续到农历新年后。这一段对于习惯做多的网友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大家最愤怒的,也是我自己最难受的一段历程发生在7月底政策指示活跃股市之后。
因为前期运行稳健,于是8月开重仓卖出6250沽等待归0。本质上讲虽然看涨但实际比较保守,选择卖平值认沽并不奢望指数牛市创新高。然而市场比我预期还差,没有能够再进一步,焦躁之下我还写了一篇《敦促6250沽买方投降书》,其实就是重仓之下的心虚表现。
事与愿违,8月见顶之后是反杀而不是正常调整,结果让我自己从年度最好成绩45%的高位一度下滑到10月份出现了几天的浮亏。(上一个帖子里有详细记录)。这么大的跌幅可以推脱为市场变化莫测,但也可以归咎为自己杠杆率控制失当,或者对冲不足。
事后看,这是去年唯一的错误,但这个错误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足够自己去面壁了。2022年反思错误之一是年初高杠杆选择不当,结果2023年依旧在这个地方犯错,人性的弱点不是说改就改得掉的。我觉得自己在进步,而市场反而比去年进一步后退,结局就是业绩大幅下滑。要不是最后两天大幅反弹,今年很可能继续发生业绩亏损。
月有阴晴圆缺,账有悲喜交加,此事神难全。戒骄戒躁,稳打稳扎,才是立身之道。
很多网友一直认为没有适合全市场的期权策略,而我偏偏持之以恒,就用这个卖方版永动机+龟兔赛跑战术来应对。实践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况且这样的策略可以在偏多双卖或者偏空双卖方面灵活调整,因此实战操作并不机械呆板。2024年我会继续用这个策略更上一层楼,但是在杠杆率和对冲值的使用上的确还有进一步反思改进的地方。
当然,由于当前股指都回到近年来的低位,从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角度,我也愿意给关注帖子的网友再度推荐期权永动机策略(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我的公众号2023年最后一篇文章介绍)。
三:2024年展望
为避免误导不做展望,就六个字:慎预测,善应对。
不过,我也可以公开一个预测方法:按照历年指数都至少有15%以上的振幅均值,再结合2023年最低价格,是可以大致推算出2024年高点的下限的。也就是说,我们假设新的一年还会二次探底而不破前低,那么年度高点就等于低点+15%的年度振幅。
是否可以有更乐观的展望,需要根据临场情况走一步看一步的,事先过于前瞻容易出错。
学无止境,开出这个新的实战帖子,让更多期权同好在这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楼主做为店小二也能够雨露均沾,不断取长补短,争取更好的成绩。
欢迎你,我的朋友!
附录:

赞同来自: 塔塔桔 、流沙少帅 、geneous 、阿彪12345678 、孔子不要打我更多 »
感谢诸位网友参与点评指导。期权是多维度交易品种,大家各取所需,哪怕策略相同判断不同结果也两样,因此千万不要“抄作业”。
我自己研发的“卖方版永动机”实际就是改进版本的备兑策略,但因为被广大网友称呼为“偏多双卖”最终引发歧义,导致在实战中按照静态卖跨策略执行,最终发生了这次9月危机,大量卖购敞口暴露导致损失无法挽回。
同样有歧义的是我自己设立的杠杆率指标。
我们现在以60万账户来举例:
以名义市值100%计算,卖500沽的话只能10手,换成300期权可以卖15手沽,换成创业板期权可以是30手。这些数字对应的都可以称为满仓。
如果某一笔交易中执行了龟兔赛跑战术,把10手500沽换成10手创业板沽,资金无回撤,仓位数量一样,德尔塔也差不多。区别在于10手期权对应的名义市值是不同的。
那么这样10手换10手,算减仓还是算仓位不变呢?因此为了避免歧义,我采取多头杠杆率指标来监测自己的名义杠杆变动。10手500沽换成10手创业板沽,相当于降低了杠杆率,反之则等于上杠杆。然而由于创业板可以20CM涨停,因此实战会出现降低杠杆率却没有降低盈利率的情况,这样看来用仓位数量增减考核整体仓位水平意义就不大了。
选择名义市值/账户资金=多头杠杆率就成为我认为最简单的监测指标。
只不过这个指标只对自己有用,毕竟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抄作业往往会出问题。大家也可以自定义自己希望的监控指标。
另外说说价差组合的杠杆情况:
以50期权为例,2800P+2600P做为牛沽组合,上涨之后双归0以盈利告终,下行的话,最大负债0.2元。如果股价一直低于2.6元,那么可以一路移仓下去,负债总浮亏并不会继续大幅增长的(买权需要持续支出)。那么60万保证金,开20手算满仓,开40手难道一定会因为杠杆率高而爆仓吗?不会的,只要坚守2600P买权,这个杠杆率其实是假的。
那么为何有网友经常在这个价差策略里栽跟斗,以至于觉得价差组合控制风险是幻觉呢?因为这个组合动用的保证金相当少,因此有人愿意开80手仓位!
我专门在公众号上写过这个论题。把组合保证金制度红利当成加杠杆工具,那就是新的一个为认知付费案例,也属于歧义。

毛之川
- 只在集思录和雪球注册了账户,其他平台打我着名号的皆为骗子!
赞同来自: 川军团龙文章 、塔塔桔 、happysam2018 、Restone 、建淞 、 、 、更多 »
最近几个月战绩的小结我也发现了,一旦做了期权,业绩的波动会特别大。我这边基本上都是按照三倍杠杆(接货市值/期权账户资金)卖沽,波动跟楼主差不多,业绩也比较接近。
对于我这张实绩表(见附录)年初就有网友反馈看不懂,这里结合最近的行情做一点解释。
1:一直到9月暴涨之前,不需要多嘴了。死扛高仓位卖沽+阶段性卖购补偿,所以在两次持续大跌行情里比较被动。这就是后来坚决利用反弹高位卸载杠杆和决定今后以波段操作为主的原则由来。
2:9月底股指大幅反弹,多头终于等来的获利,但另一边有对应的熊购组合尽管浮亏受限,但毕竟对于整体净值是拖累的,因此9月底...

感觉看表没问题,文字描述还是有歧义,是101%的仓位还是101%的杠杆率201%的仓位?这个杠杆率可以不写吧,直接写仓位101%就好。@建淞
就像说2倍杠杆是200%,加2倍杠杆是300%,中文真的是难掌握!
我不想统计期权账户的收益就是这样,各个人对回撤和收益的理解不同,衍生品账户和总账户的核算标准不应该一样。集思录这里做低风险的看到了40%的回撤觉得吓死了,这个策略肯定不适合我,却看不到背后的原因和...
如果是实盘分享,还是用表格记录一目了然更好,如果是交易思想分享,只言片语的文字描述交易,其参考比对的价值就会大减。
只讲交易哪个品种,不讲账户资金的实时风险度,谁知道是不是无限资金流,而是否无限后备资金流对操作的有绝对的影响。
像之前田驴兄的帖子,虽然爆仓结束,但其参考价值却是无穷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关注楼主数年,很感谢楼主的分享精神,不是想窥探楼主隐私,也不是说楼主是在玩模拟盘,只是在期权交易中必须要考虑实时风险度,考虑杠杆,考虑背后资金充值能力,这些背景不讲清楚,再好的交易策略也会很快被赶下牌桌。
如有得罪,敬请见谅


赞同来自: tinayf 、why333343 、鼠标1 、fjlyxhq 、wm1813 、 、 、 、 、更多 »
看一张实绩表很难吗?那么补充发布一次数字版。12月2日收盘,本人卖方版永动机年度收益率12.81%,多头杠杆率101%,对冲值0.64。感觉看表没问题,文字描述还是有歧义,是101%的仓位还是101%的杠杆率201%的仓位?这个杠杆率可以不写吧,直接写仓位101%就好。
就像说2倍杠杆是200%,加2倍杠杆是300%,中文真的是难掌握!
我不想统计期权账户的收益就是这样,各个人对回撤和收益的理解不同,衍生品账户和总账户的核算标准不应该一样。集思录这里做低风险的看到了40%的回撤觉得吓死了,这个策略肯定不适合我,却看不到背后的原因和策略的逻辑,以及40%回撤背后的对冲和保护。我经常说我的期权账户爆仓的时候反而是加仓权益仓位的机会,因为计算过的安全边际被突破肯定是有极端行情了。
这里看贴要有耐心和连续性,建淞老师总结的反败为胜的经验才是各位值得学习借鉴的。期权很难,入门不易,死亡率也很高,且学且珍惜,对比太多的被埋没了的期权帖子,这里能连续更新十年的期权实战经验是值得珍惜和学习的。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同问前辈,我原先卖了10份合约,现在拆分后还是10份,按“前收盘价X合约数量=新的行权价x新的合约数量”,应该25份合约,但现在显示只有10份合约。除权后合约变更为A标记,里面每张合约的数量参数发生变更了。比如50期权每张代表10205股,深圳500合约每张大幅变成26384股。
各位同好,这些是基本常识呀,必须事先掌握的哟。

别急!交易所怎么可能会平白无故将客户权益灭失呢?除息除权后老合约统一变更为新的12月A类合约,静态市值不变的。就是说前收盘价X合约数量=新的行权价x新的合约数量。随后就成为非标合约继续交易或到期。没事的。同问前辈,我原先卖了10份合约,现在拆分后还是10份,按“前收盘价X合约数量=新的行权价x新的合约数量”,应该25份合约,但现在显示只有10份合约。

以这次50ETF为例
分红前卖出2500和3000
到期行权需要付出5000元
但分红后合约变成2450A和2940A
到期行权只需要付出29400-24500=4900元
带A的合约是这样算行权价的吧?
就是因为分红合约调整赚了100元?
年化收益率还是很高的。
这样一年就有几次套利机会了?
感兴趣的自己去研究看。。

求教大佬!!!我前两个月买了深交所的中证500ETF,代码159922的深度实值购,最低一档,12月4.1的认购合约,当时看买卖价差相差很大,就挂了一笔,没想到后来大幅下跌成交了,因为这个合约成交量非常小,我打算到期行权,今天这个ETF拆分了,我在行情软件上找不到这个合约了!别急!交易所怎么可能会平白无故将客户权益灭失呢?除息除权后老合约统一变更为新的12月A类合约,静态市值不变的。就是说前收盘价X合约数量=新的行权价x新的合约数量。随后就成为非标合约继续交易或到期。没事的。
当时4.1的认购合约,现在交易软件我的持仓里显示变更为1.63行权价,但行情软件里只有最低行权价是2.15的那一档。我贴不...

当时4.1的认购合约,现在交易软件我的持仓里显示变更为1.63行权价,但行情软件里只有最低行权价是2.15的那一档。我贴不了图,不知道描述清楚了没有。
请教大佬:1、“本基金本次基金份额拆分比例为 1:2.5,即每 1 份基金份额拆为 2.5 份。”我的持仓里行权价的变化:1.63*2.5=4.075,和原来4.1的差是不是就算分红?
2、现在行情显示里这个合约没了,是不是除了行权,平不了仓了?万幸我本来就打算行权,不然岂不是钱全没了?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流沙少帅 、zouhaowuwei 、软泥爱打人 、haoyangmao123 、 、 、 、更多 »
1月底500收盘价4.696元,我的业绩为-40.53%。
8月底500收盘4.712元,几乎一样,此刻业绩为-28.62%。
从好处讲,就是利用这几个月的波动把极端下跌的损失回补了不少。此处即为卖方版永动机功效的最好诠释。
同样,11月底和9月底股指几乎一样,但我成绩又挽回不少。连超额300的数值都回升许多了。
至于这个战略是否适合别人我不评论。因为和别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我是职业投资,但没有一分钱买A股,也没有一股ETF。全仓主打期权交易。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塔塔桔 、流沙少帅 、一场意外 、坚持存款 、更多 »
对于我这张实绩表(见附录)年初就有网友反馈看不懂,这里结合最近的行情做一点解释。
1:一直到9月暴涨之前,不需要多嘴了。死扛高仓位卖沽+阶段性卖购补偿,所以在两次持续大跌行情里比较被动。这就是后来坚决利用反弹高位卸载杠杆和决定今后以波段操作为主的原则由来。
2:9月底股指大幅反弹,多头终于等来的获利,但另一边有对应的熊购组合尽管浮亏受限,但毕竟对于整体净值是拖累的,因此9月底实绩大幅落后指数表现。
3:激情过后是疲软,10月11月指数表现最后结果是震荡,因此卖方版永动机威力得以体现。到11月底,我自己提高了11个点的收益,而主力品种500ETF实际是低于9月底价格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那个被深套的熊市认购价差组合最后在我手里实现了反败为胜。(就是4700C+5000C组合),以收入开仓,随后高位卖出权利仓,30均线处平义务仓,也拿到正收益。这两个月其实主要就靠这个反向永动机策略做出成绩,靠龟兔赛跑切换到50来避险的。
4:这里还必须提醒看官,表格里有一栏对冲值,说明我当前保持不小的卖购仓位,但它们是有上方买权保护的,并非就是卖购/卖沽这样比值,但我也不能把虚值买购当成多头,纳入杠杆率来监控。
附录:
说明:很多人发布的业绩数据其实是截止日的年度数据(相当于我表格里最顶层一行),而我这里把月度数据也累次记录下来(并不需要公布的),可以从一张表里看到年度的成绩起伏,用于指导自己的实战纠偏或者警示。

赞同来自: haoyangmao123
看了半天,楼主今年的收益到底多少啊?去年的最终收益看表格也不清不楚,楼主做清晰简洁的统计表格的水准有待提高啊下一个帖子会贴年度收益表。样式和主帖一样,是我认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表格。不是用来展示吸引关注的。
上周刚刚点评过,一个最简单的卖沽战术,在不同交易思维下会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我的战绩并不能给大家有多少借鉴,能参考的其实是战术思维。而现在这个战术(卖方版永动机)拆穿了本质还是备兑。每个人都可以实战。因此我自认为这里没有秘诀和神奇。

卖购就是不能保证资产在自己手上,10月不是刚经历一次,一次卖购可以亏掉几年收入才能保证资产还在自己手里,房租顶多是少赚或者没有人要而已。老兄没有参与前面的讨论。那位老兄说的卖购是备兑,不是裸卖。


卖购到期变市值也平仓啊,挣的就是开始的时间价值啊,保证现货资产在,就可以一直卖。这不就是跟那种做股息一个道理的,忽略正股的波动,只拿股息。卖购就是不能保证资产在自己手上,10月不是刚经历一次,一次卖购可以亏掉几年收入才能保证资产还在自己手里,房租顶多是少赚或者没有人要而已。

赞同来自: mosaka0517 、阿彪12345678
其实只要要备兑看成收租金就明白了,正股是店铺,备兑是每月租金,忽略店铺的价格波动,反正店铺是不会消失的。每月收租就行了,店铺价格快速上涨了,那近几个月租金也会更高了备兑可不同于收房租
在一直持有资产情况下
收房租每月都是正收益
备兑可是会亏钱的,
并不是每月都是正收益

赞同来自: 塔塔桔 、Syphurith 、不虚不实 、流沙少帅 、佛系投资 、 、 、 、 、 、 、 、 、 、更多 »
1:今年始终遥遥领先的50ETF在11月结束后退出冠军名次,被创业板和科创50超越。在熊市背景下连续领跑了10个月,在牛市环境里被赶超,这个实在太有启发意义了。
说明在A股,可以有波动可以有信仰却唯独不会有“垃圾”!再差的指数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白天鹅。
2:如果持续跟踪会发现,我们早早就看到上证50和科创50的指数差距经历了持续扩大的过程,最终物极必反,在10月11月,两者之间从极限负价差20个点回归到当前正价差2个点。非常可观的套利机会表明,没有只跌不涨的指数(注意,我专门指出是指数,不能用于个股)。跌得越多反转可能性越高。而指数价差在A股投资者结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是可以实现均值回归的。同样的情况,蓝筹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也出现了类似现象。上半年是科创50指数连续垫底,到下半年则是小盘股指数代表持续落后。从7月份起,中证1000指数在年度排名上就是垫底辣妹了。
3:创业板指数又是一个怪胎。持续跌跌不休搞得很多人都用趋势交易法去做空它,一直到8月份都没错,结果9月最后一周暴涨40多个点,直接将空头打爆,用一个月的突出表现抢到了年度涨幅第一名。对于做多该指数的网友而言,广告词都是现成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还有最后一个月就年终了。大盘股指数不会连续4年下跌的“量化结论”成立了。不管逻辑有多么不严谨,但结果摆在那里。天才高人西蒙斯在传记里就传授过这一点秘诀。鲁迅先生也教过我们,走的人多了,路就出现了。
5:那么12月该如何下注呢?从强弱趋势表现看,或许沉默两个月的大盘股指数还可能再度闪亮一把。当然,现在年度落后较多的1000和500指数也可能来一次挽回脸面的补涨。从我这个保守投资者眼里手里,一直是站队弱者的。而现实也一样,创业板逆袭,科创50咸鱼翻身都证明弱者思维的选择结果不一定是最差的。巴菲特则对此点评为“安全边际”:)

赞同来自: bluehearty 、拉格纳罗斯 、haoyangmao123 、zzczzc666 、雨狼枫悟 、 、更多 »
今天中午收盘,500ETF5.981元,12月6000沽为平值合约,目前0.1979元,到期为12月25日。
昨天我刚刚复盘了11月6000沽的操作过程,没想到几乎完全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现了。连文字都不需要改。
大家追逐跑赢指数,而我们卖沽者言:牛市正收益,熊市有超额,足够了:)
看年底最后这一战结果如何吧。
我自己的实盘卖沽价格可比当前高许多的,所以这里必须注明。

yiyi8484 - 小女子经济要独立
赞同来自: 我心飞扬33 、流云涛声 、sunhao5573 、wm1813 、zzczzc666 、 、 、 、 、更多 »
保险:而且,卖沽和卖购还不同,至少有两点区别。
这里把卖期权看做卖保险可能更恰当一些,本来期权就是一个风险转移的衍生品工具。保险和租金的区别在于卖保险的收了保险费你要承担出险的风险和损失。
对备兑的解释可以认为你的底仓就是资本金足够,备兑卖购并没有卖出超过你的偿付能力的保险,最多就是上涨了少赚。而裸卖购的风险在于杠杆,卖出了超过你承受能力的保险一旦出险,买购做保险或投机的人行权要求赔付的时候,你这个小小的保险公司就破产了。
所以备兑可能...
第一:卖沽还算满足“三个知道”,因为指数不会跌到0,就算3000点跌到2000点,也就是跌30%,最大亏掉多少,至少还能有个大概,剩下的就是资金仓位的问题。卖购,指数涨的空间,根本不知道。
第二:卖沽越亏越慢,卖购越亏越快!
举个栗子,初始1000元,卖沽,第一天跌停变900,亏100,第二天再跌停变810,亏90,第三天在跌停变729,亏81。卖购,第一天涨停变1100,亏100,第二天再涨停变1210,亏110,第三天再涨停变1331,亏121

保险:对。你推荐的那本介绍风筝期权策略的书我看过了。作者就是专门把卖期权和开保险公司类比的。备兑卖购有正股抵押,备兑卖沽有行权资金做保,所以它们不属于高风险策略。而裸卖期权超额的话,就需要有虚值买权保护,这形成了铁鹰策略,真的做到了风险收益兼顾。
这里把卖期权看做卖保险可能更恰当一些,本来期权就是一个风险转移的衍生品工具。保险和租金的区别在于卖保险的收了保险费你要承担出险的风险和损失。
对备兑的解释可以认为你的底仓就是资本金足够,备兑卖购并没有卖出超过你的偿付能力的保险,最多就是上涨了少赚。而裸卖购的风险在于杠杆,卖出了超过你承受能力的保险一旦出险,买购做保险或投机的人行权要求赔付的时候,你这个小小的保险公司就破产了。
所以备兑可能...
因此,你老兄今后给粉丝推荐偏多双卖可以适当改称呼为铁鹰策略,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初级选手陷入双卖的泥潭了。

赞同来自: haoyangmao123 、流沙少帅 、hshpangpang 、建淞
其实只要要备兑看成收租金就明白了,正股是店铺,备兑是每月租金,忽略店铺的价格波动,反正店铺是不会消失的。每月收租就行了,店铺价格快速上涨了,那近几个月租金也会更高了保险:
这里把卖期权看做卖保险可能更恰当一些,本来期权就是一个风险转移的衍生品工具。保险和租金的区别在于卖保险的收了保险费你要承担出险的风险和损失。
对备兑的解释可以认为你的底仓就是资本金足够,备兑卖购并没有卖出超过你的偿付能力的保险,最多就是上涨了少赚。而裸卖购的风险在于杠杆,卖出了超过你承受能力的保险一旦出险,买购做保险或投机的人行权要求赔付的时候,你这个小小的保险公司就破产了。
所以备兑可能忽略价格波动,而裸卖期权不行。铁鹰式就是给双卖加上双买的保险,收益低一些但是可以控制住风险。

赞同来自: 散户长相守 、塔塔桔 、haoyangmao123 、坚持存款 、wtpgajm 、 、更多 »
越简单越有效网上看到一篇研究报告《期权避险增收策略的应用》,里面提到了两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期权组合策略。一个是买入正股+买入认沽的避险策略,一个是持有正股+卖出虚值认购的增强策略。我们一般称呼它们为保险策略和备兑策略。这篇文章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交易所统计数据表明,专业投资者的交易目的多是增强收益,相较于保险、方向性交易、套利等其他类型,2023年增强收益类交易占比57.8%。看来,卖购备兑的策略...其实只要要备兑看成收租金就明白了,正股是店铺,备兑是每月租金,忽略店铺的价格波动,反正店铺是不会消失的。每月收租就行了,店铺价格快速上涨了,那近几个月租金也会更高了

赞同来自: Capuccino 、明青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yssy7499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网上看到一篇研究报告《期权避险增收策略的应用》,里面提到了两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期权组合策略。一个是买入正股+买入认沽的避险策略,一个是持有正股+卖出虚值认购的增强策略。我们一般称呼它们为保险策略和备兑策略。
这篇文章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交易所统计数据表明,专业投资者的交易目的多是增强收益,相较于保险、方向性交易、套利等其他类型,2023年增强收益类交易占比57.8%。
看来,卖购备兑的策略大行其道,成为一个热门战术。那么运用该战术的实战成绩到底如何呢?
文章也给出了回测结果。
答案很明确的。也因为如此,所以符合机构将其纳入主流策略的定性。而我们在论坛上经常会看到不同的见解。
很多人通过表面的策略模型批评认为:备兑策略是一个比较垃圾的策略。理由是:如果股价上涨,备兑策略被限制了盈利。如果股价下跌,备兑的那点收益抵消不了损失。
看上去说得有理,那么为何实战成绩并不是这样的呢?
其实说白了原理,又是等于拆穿魔术一样,一点不稀奇。
1:股价上涨,备兑收益受限。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月里的表现而已。到期之后,备兑成功,是可以重构下一期备兑的。此刻因为趋势转换成牛市的话,是否继续备兑卖购是可以自主调整的。
2:股价下跌,备兑收益抵消不了正股损失。那么人家做多股票选择死扛不也都过来了?浮亏不是亏,但盈利是真的收入,这才是选择备兑的正确做法呀。谁让你在卖购归0后要去止损正股的?
因此,专业的分析结论和我们一些网友的线性认识是不同的。
越简单越有效!
换一个思路:大家都明白期权等价公式,备兑=卖沽。所以备兑的成绩静态是可以用卖沽战术替换的。最近网友屡屡提及我们帖子里的裸沽姐的传奇,就是死扛50认沽期权做多,靠指数最后被国家队强行拉升而战绩斐然的。
同样的,我创设的卖沽+买废纸沽的牛沽战术其实也如此。有了废纸买权保护,还可以防止极端损失发生,比备兑战术还好。只不过3000点下方大概率仅仅属于浮亏而没有让3000点成为铁顶,所以买沽保护大多只是心理安慰,是保护高杠杆避免爆仓用的。
更理想的是:卖沽+卖购这样的偏多双卖战术的流行,实际是把牛沽和备兑策略结合在了一起,超越了教科书里的卖出跨式组合策略。当然,在没有充分理解战术要领之前,很多网友的实战最终还是以静态双卖的操作理念来执行,那么效果会有偏差,更容易弄巧成拙。
如果觉得操作难度大,实战成绩不理想,那还是回到基本战术吧。看看专业的研究结论,淡定一点,熊市做超额,牛市做正收益,最后一定是长跑赢家!
附录:研报链接:http://www.qiquanchina.com/newsinfo/7794855.html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塔塔桔 、阿邦查 、孔子不要打我 、guo888000 、 、 、 、 、 、 、 、 、更多 »
这个题目写下来就感觉有点像歌词,不过这里是期权互动,没必要抒情。
11月5日我发帖介绍了上述内容。提到了卖出11月6000沽的做多机会。
这是整个6000沽合约存续期K线图。红色箭头位置就是11月5日,当时价格在0.2元左右。从后续期权表现看,做多之后正好ETF股价一路上行,认沽不断下跌到0.0189元,然后开始反转,最后以0.1073元收盘,昨天最高价为0.3016元。
我把500ETF股价表现对应上述时点也列示出来:11月4日6.033元,随后最高6.482元,最低(就是昨天期权到期日)5.7元,收盘5.896元。
哪怕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卖沽策略,对于不同的交易员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举例如下:
1:根据我发帖提供的信息,11月5日开盘做多,静态持有到期,那么500ETF股价经历了大幅的冲高和持续下跌,的确如同过山车。但期权最后以盈利结束。
2:如果以波段操作为目的,在股价持续上行过程里择机获利平仓,那么收益非常可观的。哪怕按照预备行权的资金准备来考核也如此。由于平仓价格每个人不同,没办法计算出标准答案。
3:按照一些网友习惯,在股价持续上涨中感觉6000沽是鸡肋,因为上涨跟不足股价。比如都快6.5元了,还需要以0.02元支出平仓。赶快上移行权价争取赚更多!这样的观点是不是非常流行?事后看结果也不同。这同样没办法考核。因为如果上移合约之后能及时退出,那么结果也不糟糕。问题在于更大可能是上移之后有了新的期待,结果错失了退出良机,得而复失。(看看帖子里网友们的互动留言,大家就会明白我这段分析绝对属于正常的实战反馈而不是信口开河)
一个最简单的卖沽做多策略因为在不同的操作判断下可以出现三种结果,因此最后如果发觉自己属于最糟糕的结果,那么就该反思检讨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可是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个案,那么请看看这张截图。
乖乖,前几天科创50大跌,昨天大反弹,跟随股价频繁移仓的案例又出现了!
对于这样的咨询,哪怕你打赏再多我也没有办法给出良策的。因为在股价高位做空套保,是有多头对冲的,错了还可以回旋。而在股价低位下移空单风险就不可控了。或许这只是一次中继反弹,或许是波段调整结束。无论哪样的操作都无法确保一定正确。此刻我们大约都忘记了期权卖方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基本定义了。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有多少网友坚定熊市趋势,试图赚到空单最大化利润,不断下移卖购,结果短短一周反而爆仓了。这样的教训难道我们非要自己不断尝试反复用真金白银去买教训吗?网络论坛这么好的学习切磋交流平台就不能让你学会少损失一点冤枉钱?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对这个标题感同身受的同好,请认真检讨!然后把体会写给刀郎,说不定会诞生又一首经典歌曲呐!

yiyi8484 - 小女子经济要独立
赞同来自: 坚持存款
又要面对一个新的考验了我个人不认同。
这张图里的红色线条是人民币汇率。汇改之后一直在6-7之间波动,目前回到了十几年来的高点。不过我认为很可能明年会刷新出一个新的高点(贬值点),数字应该在7.5以上。
逻辑其实不复杂。以本币贬值对抗出口关税的增加。而应对内需出口两大困境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利率,这也可以加大贬值预期。
股市中人习惯以投资者角度看待经济政策,实际真的是高估自己了。在国家宏观经济大盘里,A股其实没那...
要是贬值那么有用,早就主动贬了。流动性管制根本无法避免资本外流的。
而且,目前战略上,一直都在跟对面争夺流动性,明显是想吸引外资流入的!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汇率应该是维持在6.7-7.3的区间波动。
根据我了解的小道消息,央妈的底限大概是7.35,如果到了,就会有各种干预措施。
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常佩琦)在1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表示,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刘晔分析说,首先,我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平稳,外汇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韧性也显著增强。而且,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经济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这是当前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支撑因素。
“汇率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地缘政治、风险事件等。”刘晔表示,受各国经济形势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各种因素影响,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会保持双向波动的态势。
刘晔指出,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是要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外汇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赞同来自: tinayf 、雨狼枫悟 、乐鱼之乐 、Syphurith 、塔塔桔 、 、 、 、 、 、 、 、 、 、 、更多 »
这张图里的红色线条是人民币汇率。汇改之后一直在6-7之间波动,目前回到了十几年来的高点。不过我认为很可能明年会刷新出一个新的高点(贬值点),数字应该在7.5以上。
逻辑其实不复杂。以本币贬值对抗出口关税的增加。而应对内需出口两大困境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利率,这也可以加大贬值预期。
股市中人习惯以投资者角度看待经济政策,实际真的是高估自己了。在国家宏观经济大盘里,A股其实没那么重要。保出口保内需保就业的重要性都高于保投资者权益。
应对贸易问题,从国家角度看,贬值就是关税克星,一定会充分利用。而流动性管制也可以避免资本大范围外逃。因此明年我们可能要面对降息+贬值的经济螺旋。
不要过分乐观,虽然2018年贸易战我们通过贬值战术保住了出口,但当时中美利差是正值。而明年我们重新运用贬值战术会继续加大利差负值程度,容易走向不可控。
也不要过分悲观。贬值是为了保出口,所以不可能放任大幅走向废纸化,出口公司的业绩未必会受完全的打击。因此资本市场的股债收益比还是会倾向于股票的。
做为风险投资者,看太远其实意义不大,而且政策市最明确的就是“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杠杆,降低预期,时刻以保守的心态看待未来。波段操作替代长期投资可能更适合应对这个市场。

孔子不要打我 - 凑合活着吧
赞同来自: sunpeak 、我心飞扬33 、jsbw 、不虚不实 、guo888000 、 、 、 、 、 、 、 、 、更多 »
降杠杆和简化策略已经形成共识。
这次行情的教训深刻,过于复杂的策略,既想要趋势的做多,又想要震荡的双卖,结果鱼与熊掌都没得到,一下陷入了迷茫,执行了1年的策略,还是大幅跑赢市场的,盈利的策略失效了!爬坑吧,近期有点思路了,其实今天的建仓就是蒙明天涨还是跌,每天蒙一次,胜率超过50%即可,利用期权优势,这个胜率可能都用不了,小散的优势得以保留,可以随时建仓,随时清仓;当然还有赔率,这个要靠市场给了,多次下来应该差不多;
组合保证金害人不浅,这个是高杠杆的帮凶,长期保持90%风险度时,尾盘一个拉高或跳水,就能搞到100%以上,这次到了110%以上,资金为负,组合保证金拆不掉,无法平仓,一上午搞资金,多赔了50%,所以杠杆是必须降的;
不要沉迷于期权的各种策略组合,这个是期权最迷人之处,潘多拉的魔盒,还是要放回到标的研究才是正道;
所以建淞兄说的动态调整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不能抄作业了,就像喝酱酒,百人百酱,每人策略不同,应对不同,赚钱不易啊!

赞同来自: 塔塔桔 、wm1813 、kolanta 、几度沉 、招金牛 、 、 、 、 、 、 、 、 、 、 、 、 、 、更多 »
@坚持存款既然老兄看出来我的话题涉及到你,当然这里纯讨论并不需要争论是非的,那我就直言了。均线上方不卖购是你经常引用的别人信条,但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操作,频繁在均线上方调仓,动态双卖,这说明你其实已经摆脱了教条主义,但口是心非(应该是手非)。这就是矛盾的地方。均线下方不卖沽,你却一再说自己3XXX点会加杠杆。这难道不是违背人家的条条框框吗?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自己一套:)这可真不是要嘲...探讨才能共同进步:
其实这个已经有前人总结过了啊,八层楼的不断试错各种功法,所以我才说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是有可能的。论坛上的讨论是有意义的,集思要录下来。我倒是不认为我写的东西都是对的,每次讨论都还是尽可能的把可能性都探讨一下。三个知道就足够把各种组合策略的优劣和风险分析一波。
我是有自己的道的,长期多头吃贴水和移仓价差,卖沽接货替代权益仓位也是这些年一直在实践的。这个是基础,引用的技术指标和风控体系月是在实战中不断被验证的,这些是提高的过程。不是引用一句话就当作满仓调整的理由,不同的策略和移仓操作和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个组合开仓之前我是尽可能的按照三个知道去分析的,也确实会遇到924这种红天鹅行情超出自己的想象的情况,所以我说这一轮行情对我们的知见是极其重要的补充,这一轮的总结对今后的交易生涯会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交易的选择没有是非,移仓的对错也是要行情走势才能验证。我本人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操作或者相同的操作在不同的行情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八层楼复杂的组合策略并不一定比简单策略好用,就像这一轮行情IM和IC持仓不动就吊打各种期权策略。但是1008以后对冲策略又会比线性持仓更好。我所有的建议和分析都要标注仅供参考。
我其实想讨论和记录的是每一次关键时刻的不同决策和策略选择的演变,论坛上其实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的策略的消亡,就像这一轮田兄的帖子就没有更新了,想起来也比较唏嘘。卖方策略在极端行情中不要暴露单边头寸就是我们需要总结和记录下来的。你总结的高杠杆要降低也是我们能够达成一致的结论。
最近一段时间我是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中的,前面也有集友提醒过,别人说一句我可能会回几十句话,写的东西又非常多。哈哈,不是要吵架哈!写太多了各位见谅啊。我是尽可能的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录一下,以后可以做为案例讲课的。
这里我倒是没有频繁移仓的困扰,我是长期多头持仓吃贴水和移仓价差的,卖购的风险这一次倒是吃到了教训,净多C改进。至于我说的3000点加杠杆的网格计划,我跟现实中认识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主贴也是这样写的,这个跟我的各种期权策略小仓位加杠杆和对冲的尝试并不冲突。
我想我总结并从论坛和书上搬运了很多的期权交易的经验、策略和原则,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例如卖沽接货不止损移仓就是老兄你总结实战然后大家讨论以后觉得好用的,我就借鉴结合贴水移仓开了卖沽实战的帖子。每个月移仓是我们操作的基础,书上是没有的。而我搬运的其他老师的原则实在是太多,很多原则都是有条件的,就像反向比例价差想要成功也是有条件的,建议大家按照理解结合实战使用,切记不可教条主义!我自己也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小仓位测试各种对冲组合。有效的原则和开仓平仓条件通过不断的实践会反复验证。我自己也是在尝试化繁为简。这里降低杠杆对期权策略容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一点我们能够达成共识。
我认为我们这里的讨论氛围还是不错的,实际上现实里能够讨论期权策略的人很少,我给人讲解的时候也往往是比较浅的内容。我是尽可能的把网上和书里我看到了和大概看懂了的内容记录下来,内容太多大家见谅,挑着看先,有想要讨论的我们深入探讨。学无止境啊,化繁为简更是十层楼的境界。希望继续保持良好的论坛讨论气氛,共同进步!
啰啰嗦嗦又写多了,不好意思呀!

赞同来自: haoyangmao123
闲聊;首先您的观点全赞同,但也有疑问?30线上不卖购的意思应该是持有的卖购仓位如果标的向上突破了30线要止损
第一:对方向的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是大家自觉没能力判断方向,只能去找其他方法。
这条有道理赞同,要是谁把方向把握准了,还找什么其他方法策略呀,满仓干吧。所以看的准的人不会探讨只会娱乐了。
第二:三位一体找稳定策略也完全有道理。
第三条:关于30线上不卖购,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属于您自己的一种概率操作思路),但我的疑问是:30线上不卖购...

赞同来自: 孔子不要打我 、Syphurith 、Restone 、川军团龙文章 、流沙少帅 、 、 、 、 、更多 »
既然老兄看出来我的话题涉及到你,当然这里纯讨论并不需要争论是非的,那我就直言了。
均线上方不卖购是你经常引用的别人信条,但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操作,频繁在均线上方调仓,动态双卖,这说明你其实已经摆脱了教条主义,但口是心非(应该是手非)。这就是矛盾的地方。
均线下方不卖沽,你却一再说自己3XXX点会加杠杆。这难道不是违背人家的条条框框吗?
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自己一套:)
这可真不是要嘲笑你,而是给你点赞。因为你的思路和操作其实完全一致。只不过滑稽一点的是,“言行不一”:)
我给你两个“良言”:1:频繁移仓有毛大师前车之鉴,不要去重复。2:双卖策略增加收入不是终极目标,把仓位和负债清零才是根本目标,否则你会陷在策略里面没完没了。

赞同来自: 孔子不要打我 、Syphurith 、流沙少帅 、ywfhaker 、孤独的长线客 、 、 、 、更多 »
为何我想起说“反教条”?打开论坛发现本帖浏览量超过60万+了,汗颜之下,继续通过一个实战总结来展开一个敏感话题。只有拿出十分的诚意,才对得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国庆长假期间,网友ID @坚持存款 的帖子很热闹,汇集了相当多的卖购被套的交易者,大家在群策群力设计摆脱困境的对策。这几天我也在那里不断学习。其中就看到一条觉得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卖购被深套之后,上方的废纸买权溢价很高,,价差太大并不能迅速停...战略性方向和战术性操作:
国庆这段时间讨论的非常多,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卖购被套如何处理。我们以前就讨论过,上移和下移是不是必须的问题。结论很清楚,如果是单边行情跟随上移就是对的,如果行情有反复那么上移就会吃亏,不动可能更好。我们以前也讨论过在行情剧烈波动的时候不宜调仓操作,最好等行情平稳下来以后再调整仓位,忙中容易出错,更不用说在极端亢奋和恐慌的行情中了。熊差变深度实值是否调整是一个战术性的问题,跟短期行情的波动相关,我们讨论过的还有铁鹰式,反向比例价差,领口策略,正比例价差等等,实战中大部分组合策略表现还是不错的。
前面MM指出过老兄你的熊差是战略性问题,想要通过战术性手段来解决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我们后面双卖的浮亏还是通过回调降波来实现盈利的。铁鹰式遇到极端升波是有风险的,但是你有买购风险有限。
这里924战略性的错误有两个,你跟2021年一样,过早的平了多头仓位,Delta调整到中性太早了。另外一个是高杠杆。逆势高杠杆,这里是我说的所有均线上方不卖购的原则适合解决你的问题,不是30日均线之上不做空,而是趋势出来了强势量价波齐升突破所有均线的时候不宜过早改双卖中性,而随着上涨铁鹰式就变偏空的熊差了。
MM做单卖沽就很清楚,不断的上移保持Delta偏多,也遇到了极端情况,卖沽居然没有实值合约了,而卖购买购的熊差都变深度实值就是老兄你的困境了。所以说这个是未能保持Delta的战略性的问题,靠战术性调仓来解决就很难。
做卖购没有保护的就更惨了,我就亲身演示了一张MO卖购如何被连续三个涨停打爆仓的。所有均线之上不卖购是血的教训,可不是什么教条主义。所以我最近关心的问题包括了资金面和情绪面,宏观环境,基本面,估值,情绪和技术图形指标分析结合,再加上波动率的跟踪,希望能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从结果来看最近牛三腿和正比例价差都表现不错,择时操作的成功率有提高。这里战略性的考量是历史性高波以后做降波,同时降低杠杆。事实上你跟我也算是殊途同归,现在的盈利来自于降波和降杠杆的战略性选择,最近大家做卖方应该都是有收益的。铁鹰式的风险不在于高波,而是从低波急剧升波到高波的时候。
引用一下y兄净多C的说法,缩量低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事实上我们做双卖大部分的时间是会比较舒服的,因为降波的时候比较多。但是持续低波以后反而是布局反脆弱的净多C的时机。我听股评比较多,不少老师认为机构在年底前会回笼资金并调仓换股,为明年的春季行情做准备。行情的启动前会缩量震荡,而行情启动要伴随着放量上涨突破。时间早一点12月初,晚一点等重要会议明确信心。基本面的改善是明年二季度以后的事情,决定后续行情能不能持续。
从情绪的变化看,今天比昨天还继续缩量,市场热度还是在下降,我想我们偏多双卖的持仓没必要调整,加仓买购做比例净多C应该观察下一轮行情放量上涨升波突破所有均线的时候,持有净多C做多等上涨升波是战略性的选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深度实值卖购被深套的问题。

赞同来自: 塔塔桔 、Syphurith 、流沙少帅 、阿彪12345678 、nevermind2019 、更多 »
打开论坛发现本帖浏览量超过60万+了,汗颜之下,继续通过一个实战总结来展开一个敏感话题。只有拿出十分的诚意,才对得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
国庆长假期间,网友ID @坚持存款 的帖子很热闹,汇集了相当多的卖购被套的交易者,大家在群策群力设计摆脱困境的对策。这几天我也在那里不断学习。其中就看到一条觉得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卖购被深套之后,上方的废纸买权溢价很高,,价差太大并不能迅速停损,那么买入一个实(平)值认购,先构建一个价差组合比较稳妥。(每个人卖购行权价不同,因此这个方法相当于构建成为牛差或者熊差),实际就是一个双实值价差合约。
我把这条经验复制下来,纳入了知识储备库。
可是,10月份上半月冲高回落,幅度还不小,实战检讨发现,理论很丰满,现实太残酷。由于股价回落超过10点以上,如果真正实战这个对冲策略会非常尴尬。因为新的买权买在更高位置,结果股价调整后,这个合约比虚值认购跌得更多。大部分10月合约的损失程度都接近100%!多做多错但又不能不做!
通过回溯数据可以发现:哪怕买最昂贵的废纸认购对冲效果都比买实值认购好,因为绝对价值的损失后者更大!这个数据还进一步给出答案,被套的深度卖购简单持有等待“回血”效果也比止损上移要好!
理论在现实面前只能“低头”。这不是理论错误,而是现实比理论更有破坏性。严谨一点说,理论建立的基础不完善。如果股价跌幅小一些,理论就成功了。反过来,不要觉得这一次买最贵的废纸护驾成功就可以成为经验,实际投机成功绝对不能代表可以成为未来的理论指导!(买废纸保护应该在卖购那一刻同步执行)
这就是我昨天反教条的原因。每个人的战术是不同的,因此不需要把别人的经验当成自己决策的原则。新手需要模仿,老手应该创新。路径依赖是成功的方法之一,但环境变化是可以改变道路本身的。

赞同来自: Syphurith 、haoyangmao123
我觉得和仓位关系很大。就是因为实战中每个人都会有“我觉得”和“你觉得”,所以一定不能照搬框框条文,要把人家的理论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才可以。
比如只用20%的保证金裸卖 和 200%风险度裸卖,完全不一样。
余力老师针对的是高杠杆的做法,防范卖方黑天鹅风险。

我们这里有网友经常引用余力先生的一些规则,比如30均线下方不卖沽,30均线以上不卖购,其实没必要教条的。因为策略运用者的用法本身就无法统一的。你老兄算揭开盖子了。我觉得和仓位关系很大。
这些条款规则其实是针对裸卖开仓而言,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如果是备兑策略家来做,恰恰应该相反,因为高抛低吸才是盈利之道。3000点下方做多胜算高已经多次被验证,但3000点下方做多的时候,均线基本处于熊市下行方向。策略家此刻是基于政策或者估...
比如只用20%的保证金裸卖 和 200%风险度裸卖,完全不一样。
余力老师针对的是高杠杆的做法,防范卖方黑天鹅风险。

赞同来自: haoyangmao123
闲聊;首先您的观点全赞同,但也有疑问?我觉得你应该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第一:对方向的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是大家自觉没能力判断方向,只能去找其他方法。
这条有道理赞同,要是谁把方向把握准了,还找什么其他方法策略呀,满仓干吧。所以看的准的人不会探讨只会娱乐了。
第二:三位一体找稳定策略也完全有道理。
第三条:关于30线上不卖购,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属于您自己的一种概率操作思路),但我的疑问是:30线上不卖购...
第三条我是用了比如,意思是不管用什么手段,需要把方向大致框一下,上涨市、下跌市、震荡市,有必要有个主管判断。
第二条,方向是不确定的,波动率是不确定的,只有时间是知道的,三体问题是无解,比起来期权还有一个是确定的,类比三体问题不至于无解,但觉得也是难解的。
思考是务虚,所以无需一一对号。
实战我是认同就是在做各种变形的备兑,因为我也自觉没能力判断行情涨跌。

赞同来自: tinayf 、塔塔桔 、鱼头85 、oliversea 、鹏0818 、 、 、 、 、更多 »
闲聊;首先您的观点全赞同,但也有疑问?我们这里有网友经常引用余力先生的一些规则,比如30均线下方不卖沽,30均线以上不卖购,其实没必要教条的。因为策略运用者的用法本身就无法统一的。你老兄算揭开盖子了。
第一:对方向的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是大家自觉没能力判断方向,只能去找其他方法。
这条有道理赞同,要是谁把方向把握准了,还找什么其他方法策略呀,满仓干吧。所以看的准的人不会探讨只会娱乐了。
第二:三位一体找稳定策略也完全有道理。
第三条:关于30线上不卖购,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属于您自己的一种概率操作思路),但我的疑问是:30线上不卖购...
这些条款规则其实是针对裸卖开仓而言,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如果是备兑策略家来做,恰恰应该相反,因为高抛低吸才是盈利之道。3000点下方做多胜算高已经多次被验证,但3000点下方做多的时候,均线基本处于熊市下行方向。策略家此刻是基于政策或者估值来做多,不非要在意均线趋势的。30均线下如果不做多选择顺势做空,那么这一次卖购爆仓者应该追究余先生责任吗?
灵活处置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原则”:)

我一直在本帖默默的学习,体会大家所说的,受益匪浅。感谢!闲聊;首先您的观点全赞同,但也有疑问?
对方向的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是大家自觉没能力判断方向,只能去找其他方法。
方向,波动率,时间,这不就是一个三体问题了吗?
那再要去找一个稳定获利的策略,变的要求有点高了。
比如说30天均线之上不卖购(等等),先把方向大致框一下,我在想是有意义的。
有个大致方向后,提高胜率的策略才显得价值高。
以上一点思考,不知道有没有想岔了去?
第一:对方向的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是大家自觉没能力判断方向,只能去找其他方法。
这条有道理赞同,要是谁把方向把握准了,还找什么其他方法策略呀,满仓干吧。所以看的准的人不会探讨只会娱乐了。
第二:三位一体找稳定策略也完全有道理。
第三条:关于30线上不卖购,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属于您自己的一种概率操作思路),但我的疑问是:30线上不卖购,那您怎么操作呢?买购吗?买了下跌呢?所以您设定了一种条件,但并没有完全防范风险,因为您是要交易的,要操作赚钱的。看似规避掉了某种条件下的风险,但您只要交易(比如您买购了),同样要承担错误,单一的规避风险,结果不一定圆满。所以期权的魅力就是不同于股票和期货这种选方向性交易模式。

赞同来自: tinayf 、oliversea 、绫小路清隆 、zhuzi51 、Syphurith 、 、 、 、 、 、 、 、 、 、 、 、 、 、 、更多 »
《西海情歌》是刀郎先生创作的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今天我把它引用到股市中来诠释展望一下。
这次爆发的井喷行情力度非常大,因此很多人都预设立场为大牛市开始。这其中不乏引用历史来佐证的量化分析,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
10月份很多人就引用历史上的1999年519行情来展望新牛市,而我同样做了分析(在10月份跟帖里就讨论过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519行情之后的周线图。10月初讨论的角度是井喷之后有没有调整?如果下跌幅度会多大?这个讨论目前已经结束。10月初开盘就收盘已经证伪,而且直接下跌调整幅度接近涨幅的50%都获得验证。现在这张图告诉我们的是,哪怕1999年519行情之后被解读为牛市,但我这里的看官千万不要忽视,图表里出现过的牛市中的调整周期漫长而无奈!(阶段性下跌幅度有20%)
请对照一下歌词原文:
$自你离开以后
从此就丢了温柔
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
听寒风呼啸依旧
一眼望不到边
风似刀割我的脸
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
无言这苍茫的高原
还记得你答应过我
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
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
爱像风筝断了线
拉不住你许下的诺言
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巅温暖的春天
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
爱再难以续情缘
回不到我们的从前
$
同样的,2019年初又爆发了一次井喷,现在也被认同为牛市启动。见下图。
真实的走势其实并非大家被专家诱导的慢牛,而是大的箱体震荡,一直到2019年底才向上突破,并且又被突发疫情扰动了两次。
回头看看歌词听听音乐,感受一下这种绝望悲情或许可以缓解一下我们的冲动,让我们冷静一点。(这里又可以推荐刀郎的另一首经典《冲动的惩罚》)
尽管井喷之后的确是牛市,但过程中必须体验“风似刀割我的脸”“爱像风筝断了线”。
那么,难道我们真的就走不出慢牛行情吗?也不是。
这里的两张图分别对应2012年底的中证500指数和2016年沪深300指数周线图,标准的慢牛节奏,并且随后都出现了从慢到疯的拉升和结尾。
看完这些历史记录图,至少可以让我们淡定一些吧。井喷行情难以持续,慢牛行情也并非遥不可及,“树不会涨到天上”,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西海情歌记录了一段无法挽回的等待和痛苦,而我们放弃幻想和不切实际,是可以等待到归来大雁和温暖春天的!
202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毛之川
- 只在集思录和雪球注册了账户,其他平台打我着名号的皆为骗子!
赞同来自: mosaka0517 、不虚不实 、happysam2018 、geneous 、坚持存款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