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份出现强烈反弹后,很多网友好意劝我采用更加激进的策略甚至回到大白马上去。理由就是沪深300指数2021、2022连续下跌2年,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连续下跌3年的,而1月份又出现了强烈反弹,右侧交易的机会似乎也成立了,而且和历史的估值相比,也到了一个底部。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很多人喜欢纵向比较,就是拿着一个品种和过去相比,包括百分位比较,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很多品种都是跌到估值最低后继续跌,用我的话来说:你以为十八层地狱跌到底了,谁知道下面还有违章建筑。
不做纵向比较,那么用什么比较呢?我用的是多品种的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的横向比较,这里有两个关键,第一是要有足够的多品种,特别是除了股票外的,熊市表现相对好的品种,比如可转债。而且不能把操作完全寄托在牛市上。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我们假定牛市的概率是50%,熊市的概率是50%,那么期望值是0(50%*1-50%*1),可转债大概上涨是股票的0.6倍,下跌时0.4倍,那么期望值=50%*0.6-50%*0.4=50%*0.2=0.1,至少是正期望,优于股票。
如果牛市的概率是60%,熊市是40%呢?期望值=60%*1-40%*1=0.2。可转债期望值=60%*0.6-40%*0.4=0.36-0.16=0.2,正好两者持平,也就是说,如果牛市概率超过60%的,股票占优,低于60%的,可转债占优。因为我觉得牛市的概率还是小于60%,所以我在2023年继续几乎满仓可转债的轮动。当然以上估算只是一个大致上的计算,但有估算总比没估算强,实时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主要靠可转债轮动,最终取得了14.17%的收益率。从我2007年开始入市以来,17年来取得了2742.51%的收益率,年化高达21.76%。远远跑赢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和最好的公募基金华夏大盘。但如果我们按照当年沪深300指数上涨算牛市,下跌算熊市,17年来正好是8年牛市9年熊市,分开来统计结果如下:

虽然17年来我的总收益率是2742.51%,同期沪深300指数只上涨了68.10%、最好的华夏大盘只涨了995.35%,但如果我们看8年牛市,我只上涨了1574.7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767.73%,最好的华夏大盘在这8年牛市里足足上涨了2761.08%,比我17年的收益率都高。
但如果看9年熊市年,差异就不是这样了,9年熊市里我的收益率也有69.73%,年化6.05%;而沪深300指数跌了整整91.00%,华夏大盘跌了61.72%。
所以我能长期跑赢指数和最好的公募基金的关键不在牛市,而在熊市,9年熊市平均每年我能取得6.05%的收益率,而沪深300指数平均每年下跌23.47%,即使华夏大盘,每年平均也跌了10.12%。
9年熊市,我的主仓都是封基、分离债、债券、可转债等熊市有优势的品种,除了2018年选错了满仓白马跑输指数外,其他年份大部分还都是正收益,即使在历史上最大的熊市年——2008年,也只亏损了20%,比起沪深300指数下跌65.95%和华夏大盘下跌34.86%,已经算是跌幅非常小了,要知道,这一年华夏大盘下跌34.86%,已经是公募基金里跌幅最小的了。
大跨度的品种切换,在熊市一样赚钱,只不过比牛市里少赚点。这是我们小散长期大幅度战胜指数和公募基金的关键,而且很多品种因为成交量的原因,很多公募基金是无法买卖的。再加上也没有一个公募基金能让你大跨度的切换不同的品种,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小散有底气能长期大幅度跑赢指数和公募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的这个方法是否能复制呢?今天早上有位网友给我写了这段话:
我知道他今年因为采用小市值策略,收益率是我的好几倍。而且这还不是个案,很多网友不管是采用小市值策略还是可转债策略,都超过了我自己的收益率,我相对保守,小市值仓位也只有一个观察仓,12月8日把这个观察仓都清盘了。看到网友们能理解我的策略并能自己做改进,而且还超过了我,这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如果要说今年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小市值策略没上仓位,小市值策略我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做了,越涨越减仓,直到最终清仓。主要原因是当年我在2016年就满仓小市值了,当年的效果非常好,但到了2017年管理层打击壳资源再加上当年大白马行情,导致了小市值严重跑输市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另外还有我持有的6-7年的纳指100基金,虽然涨的很好,也是怕波动大而仓位非常轻,对整个账户几乎没什么贡献。
当然,可转债上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计算了我每个月实盘的收益率和同期可转债等权指数、禄得网我现在在用的优化策略之间的比较:
我自己的实盘表现最差的是4月份,跑输了所有的指数,当时正好在策略调整的时候。但使得我明年非常有信心的是11、12月的实盘收益率分别高达3.28%和2.35%,不仅跑赢了所有的指数,而且还跑赢了禄得网的优化策略的回测数据。记得我多次说过,实盘能到策略回测的收益率的一半就是正常的了,因为其中有冲击成本等很多不可测因素,禄得网优化策略是20.74%,那么今年能达到10%就算及格了。最近2个月连续跑赢回测数据,主要是手动加了优化,加快了轮动节奏,而且也不是无脑轮动了,比如说超过130元的我会持有一段时间让子弹飞。有些因为大涨导致排名一下子提升很多的我现在不会马上轮入而是等它回调后再买入等等。
至于明年的展望,我还是这句话:中金那么牛逼的公司的十大预测都会全部落空,我们小散去做这种预测真的是徒劳的。做好两手准备:牛市,我们跟随,最终多赚点,但可能跑输指数;熊市,我们也能赚,只不过少赚点。就像本文的题目:牛喜熊喜牛熊皆喜。永远保持一个好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前8年的记录如下:
2016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53310
2017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83378
2018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260202
2019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299781
2020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44034
2021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07095
2022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7737
2023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70883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wjl127411 、xingml 、邹大仙女 、塔塔桔 、 、 、 、 、 、 、更多 »
和上周五的行情正好相反,今天是明显的大强小弱。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是双创指数,科创50涨0.97%、创业板指涨0.79%;领跌的微盘股指数跌3.50%、北证50跌2.10%。
北证50收盘755.38,离开今年2月5日低点709.25只有6.50%的空间,离开历史最低点702.55也只有7.52%的空间,从2022年4月29日上市1000点到今天的755.38,2年多下跌了24.46%。主要原因还是资金不足,北交所249只股票,今天成交额才33.84亿,平均才1359万。而537只可转债,今天成交了1140.33亿,平均2.12亿,是北交所的15倍多。当然这和可转债的T+0有相当大的关系。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通信涨1.23%、电子涨1.20%、家用电器涨1.11%;领跌的综合跌3.15%、钢铁跌2.37%、有色金属跌2.14%。
880只个股上涨、418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2.08%。
上周五沪股通净卖出44.57亿、深股通净卖出33.41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77.98亿。金额不算小,今天估计还是净卖出的。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0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60%。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8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21%。账户合计下跌0.82%。其中持有5只可转债的小账户今天上涨0.08%,10只可转债的小账户今天下跌0.37%。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今天表现最好的中富转债涨了4.58%。这只转债在5只、10只、20只账户里都有,当然对5只账户的贡献最大了。但将来跌起来的影响也大,所以大账户20只我都觉得少,再加上大账户进出不方便,更不能集中持仓了。
主仓今天以平均价129.327元卖出了锋龙转债,收盘130.900元,从卖出到收盘上涨了1.22%。以平均价128.422元买入了智能转债,收盘130.492元,从买入到收盘上涨了1.61%,有了一点超额收益。不过对5%的仓位来说,对整个账户的贡献大概不到0.02%。
今天不仅仅小票是重灾区,低价的可转债也是重灾区,虽然今天可转债平均跌了1.07%,但和正股平均下跌1.60%相比,还是体现了可转债的抗跌性。今天是低价债跌的多,按照集思录统计,14只90元以下的转债,今天平均跌幅高达6.46%;27只90-100元的可转债,今天平均下跌了3.01%,远远超过了平均跌幅。
我们看一下14只90元以下的转债的明细:
14只正股只有广汇汽车和ST中装两家跌停,但今天转债的跌幅大于正股跌幅的有8家,显然是可转债的持有人比正股的持有人更加担心。
但实际上可转债是冰火两重天,既有可转债跌的比正股多的低价债,也有正股下跌可转债逆流上涨的妖债。比如正裕转债,今天正股跌了1.41%,但可转债却上涨了8.90%,可转债价格高达165.466元,溢价率也高达79.85%。丽岛转债,正股跌了2.77%,转债涨了4.80%,可转债价格131.631元,溢价率高达95.05%。当然这样的妖债我们理智的人是不会去碰的。
今天虽然账户跌了0.82%,离开出坑又远了一步,但今年亏损1.88%,却跑赢了可转债等权指数的-2.05%。

这里应该是(x1-y1)(x2-y2) < 0,意思是X和Y在这2年中各有一年跑赢对方,这不就是我们想着搞动态平衡的出发点嘛。

建议回测时去掉波动最大的两个年份2008 20092009年底入场,买SPX和沪深300指数,单持SPX的净值是4.73,单持沪深300净值是1.0,不做再平衡净值2.87,每年再平衡净值2.37
2010年底入场,买SPX和沪深300指数,单持SPX的净值是4.20,单持沪深300净值是1.14,不做再平衡净值2.67,每年再平衡净值2.36
2011年底入场,买SPX和沪深300指数,单持SPX的净值是4.20,单持沪深300净值是1.53,不做再平衡净值2.87,每年再平衡净值2.7
2012年底入场,买SPX和沪深300指数,单持SPX的净值是3.70,单持沪深300净值是1.42,不做再平衡净值2.56,每年再平衡净值2.45
后面无论从哪一年开始,都是不做再平衡超过再平衡的收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可能是沪深300的反转效应太强,而spx趋势性太强了。相当于不断在卖飞。再平衡应该适用于那些反转效应很强的品种。

推导再平衡的有效性我说了很久的投资组合再平衡,有人就举出个案的反例来说再平衡的无效。这里我用数学作为工具来推导一下什么条件下再平衡有效,什么条件下再平衡无效。假定A、B两个品种第一年等权,A的第一年涨幅X1,第二年涨幅X2,B的第一年涨幅Y1,第二年涨幅Y2。那么在不平衡的条件下,A的第二年年末的涨幅=(1+X1)(1+X2)-1,B的第二年年末的涨幅=(1+Y1)(1+Y2)-1,最终这个组合...建议回测时去掉波动最大的两个年份2008 2009

赞同来自: ootalk 、js10000 、hx279 、zddd10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说了很久的投资组合再平衡,有人就举出个案的反例来说再平衡的无效。这里我用数学作为工具来推导一下什么条件下再平衡有效,什么条件下再平衡无效。
假定A、B两个品种第一年等权,A的第一年涨幅X1,第二年涨幅X2,B的第一年涨幅Y1,第二年涨幅Y2。那么在不平衡的条件下,A的第二年年末的涨幅=(1+X1)(1+X2)-1,B的第二年年末的涨幅=(1+Y1)(1+Y2)-1,最终这个组合的涨幅=((1+X1)(1+X2)-1+(1+Y1)(1+Y2)-1)/2=(X1+X2+Y1+Y2+X1X2+Y1Y2)/2。
而在再平衡的条件下,这个组合第一年的涨幅=(X1+Y1)/2,第二年的涨幅=(X2+Y2)/2,累计涨幅=((X1+Y1)/2+1)((X2+Y2)/2+1)-1=((X1+Y1+2)(X2+Y2+2)-1)/4=(X1X2+X1Y2+2X1+X2Y1+Y1Y2+2Y1+2X2+2Y2)/4=(X1+X2+Y1+Y2)/2+(X1X2+Y1Y2+X1Y2+X2Y1)/4
要使得再平衡有效,就是要使得(X1+X2+Y1+Y2)/2+(X1X2+Y1Y2+X1Y2+X2Y1)/4>(X1+X2+Y1+Y2+X1X2+Y1Y2)/2,去掉两面相同的,就是要使得(X1X2+Y1Y2+X1Y2+X2Y1)/4> (X1X2+Y1Y2)/2,也就是要使得X1Y2+X2Y1>X1X2+Y1Y2,也就是说要使得(X1-Y1)>(Y2-X2)。
最终结论出来了,满足这个简单的不等式,再平衡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这个公式背后是什么意思呢?(X1-Y1)>(Y2-X2),其实就是说,如果A品种第一年表现超过B品种,那么第二年B品种的表现反超,再平衡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
通过这个不等式还可以告诉我们,到底是年度再平衡好,还是季度或者月度再平衡好:如果价格回归是以月度为单位的,那么就是月度再平衡的好;如果是以季度为单位的,那么就是季度好;如果是以年度为单位的,那么就是年度好。
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一下推导的正确性,比如两个品种是沪深300指数(000300)和国债指数(000012):
19年来沪深300指数涨了257.99,国债指数涨了122.46%,如果是等权不做再平衡,那么19年下来这个组合收益率就是这两者的平均值190.22%,但做了每年一次的再平衡,累计收益率就可以高达362.00%,不仅高于平均值,还高于最好的沪深300指数。
但其实再平衡也不是每年都有效的,比如我们看2006、2007两年,如果做再平衡,那么第一年组合收益率是61.58%,第二年是80.54%,2年累计是191.72%,但不做再平衡呢?沪深300在2年里的累计收益率是478.08%,国债指数是1.66%,最终是239.87%,不做再平衡远远超过了再平衡。如果用我们前面的公式来看,第一年A品种(沪深300)的涨幅(121.02%)远远超过B品种(国债)的涨幅(2.14%),但第二年B品种的涨幅(-0.47%)并没超过A品种(161.55%),所以这次再平衡无效。
如果A品种连续2年不如B品种,是否再平衡一样无效呢?我们看一下2010年2011年这两年,沪深300在这两年下跌了34.40%、国债上涨了7.39%。如果不做再平衡,那么这个组合在这两年累计的表现就是它们的平均值-13.50%,如果做再平衡,那么2010年是-4.65%、2011年是-10.48%,2年累计是-14.65%,再平衡还不如不平衡。其原因一样是因为第一年A(沪深300)品种不如B(国债),第二年还是A(沪深300)不如B(国债)。
1年1年的比较再平衡的有效性效率太低,而且也很难看到全貌,这里做的推导只是让大家更加明白再平衡的底层原理,实战中可以用相关性来判断,再excel中用correl函数可以计算出沪深300指数的每年涨幅和国债指数的每年涨幅的相关度是-54.93%,负相关非常好。这个函数的值是从-100%到100%,100%是完全相关,-100%是完全负相关,而0%是不相关。组合最好是用负相关的品种,相关度很大的品种失去了意义,比如沪深300和上证50,相关度在98%以上,做成组合效果不会好的。当然还有一个条件是这个品种长期向上。
书中自有黄金屋,数学真的是我们投资的好帮手。

不同起始年份对于再平衡的影响结论:
年份 沪深300 标普500 沪深至今净值 SPX至今净值 每年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vs再平衡 单持标普500vs再平衡
2006 121.02% 13.62% 3.88 4.23 5.53 4.06 (1.48) (1.30)
2007 161.55% 3.53% 1.75 3.72 3.31 2.74 (0.58) 0.41
2008 -65.95% -38.49% 0.67 3.59 1.81 2.13 0.32 1.78
2009 96.71% 23.45% 1.97 5.84 3.79 3.91 0.12 2.05
2010 -12.51% 12.78% 1.00 4.73 2.37 2.87 0.50 2.36
2011 -25.01% 0.00% 1.14 4.20 2.36 2.67 0.31 1.84
2012 7.55% 13.41% 1.53 4.20 2.7 2.87 0.17 1.50
2013 -7.65% 29.60% 1.42 3.70 2.45 2.56 0.11 1.25
2014 51.66% 11.39% 1.54 2.86 2.2 2.20 0.00 0.66
2015 5.58% -0.73% 1.01 2.56 1.68 1.79 0.11 0.88
2016 -11.28% 9.54% 0.96 2.58 1.64 1.77 0.13 0.94
2017 21.78% 19.42% 1.08 2.36 1.65 1.72 0.07 0.71
2018 -25.31% -6.24% 0.89 1.97 1.37 1.43 0.06 0.60
2019 36.07% 28.88% 1.19 2.11 1.62 1.65 0.03 0.49
2020 27.21% 16.26% 0.87 1.63 1.23 1.25 0.02 0.40
2021 -5.20% 26.89% 0.69 1.41 1.01 1.05 0.04 0.40
2022 -21.63% -19.44% 0.72 1.11 0.91 0.915 0.01 0.20
2023 -11.38% 24.23% 0.92 1.37 1.14 1.145 0.01 0.23
2024 4.34% 10.64% 1.04 1.11 1.07 1.075 0.01 0.04
1.从2008年开始,无论从哪一年开始回测,不平衡的收益都超过再平衡收益。
2.从2007年开始,无论从哪一年开始回测,单持SPX的收益都超过再平衡收益。
所以,你的结论跟选取的起始点有关,跟2006,2007年的大牛市有关,而像2006,,2007年这样的大牛市不太可能复现。
当然,再平衡对于降低回撤,提升夏普比是有用的,毕竟分散到了2个品种。
比如说,我2009年底进去建仓,买了SPX和沪深300指数,采用再平衡,至今净值是2.37。然后发现单持SPX的净值是4.73,单持沪深300指数才刚刚回本。哪怕是不做再平衡的,净值也有2.87了,15年下来表现是最差的。

赞同来自: walkerdu 、瀛幻想 、Kluer 、xingml 、gaokui16816888 、 、 、 、 、 、 、 、更多 »
今天上证指数虽然下跌了,但个股和小票指数上涨了,是大弱小强的行情。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0.91%、中证2000涨0.87%;领跌的上证50跌0.47%、创业板指跌0.4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计算机涨1.46%、国防军工涨1.41%、传媒涨1.10%;领跌的建筑材料跌1.31%、电力设备跌0.90%、农林牧渔跌0.77%。
3159只个股上涨、1699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55%。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4.4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02亿元,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10.45亿元。虽然不多,但还是净买入了。我昨天猜错了,今天更加难猜了。
537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3%,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46%。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33%,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49%。账户合计上涨1.26%。
今天主仓及账户实际大幅度跑赢指数,主要原因是我的主仓中持有了春秋转债。今天上午春秋正股早早涨停,春秋转债也在大约9:40时出现了20%涨停,其中有非常短暂的时间涨停板打开。春秋转债还是我昨天刚刚买入的,今天154.154元,配了52.72%的转股溢价率,即使下周一正股继续涨停,我都觉得这个可转债并没有明显的低估了。所以对我来说落袋为安是最佳策略了。
因为还有小账户是没有持有春秋转债的,所以账户合计只涨了1.26%,没到理论值1.33%。
今天是特别侥幸,本周5个交易日,4个交易日不仅亏损了4天,而且每天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甚至周一周四两天可转债等权指数是上涨的,我的账户还是亏损,虽然亏的不多,但侮辱性极强。
在执行策略出现连续跑输的时候,很容易怀疑自己的策略。今天正好是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看一下各项策略每个月的表现:
表现最好的是红利低波、标普500、黄金ETF的三因子再平衡策略,最差的是小市值策略,即使小市值策略,3月份也有15.28%的惊人收益率。
我自己的账户合计和可转债等权、微辣策略比较,5个月基本和等权指数持平,但严重跑输一个月轮动2次的微辣组合。分析其原因,主要跑输在2月份和4月份,2月份是因为小市值大跌后担心跑输,所以策略换仓下跌多的可转债不敢补仓,导致2月份的账户跑输了不少。4月份就是做了一次失败的择时导致的。不过5月份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4.24%的收益率跑赢了当月最好的重辣组合。
最难的是策略出现跑输后要不要修正,最终正确的对策不是用是或者否这个字能回答的。我感觉只要市场不出现大的变化,下个月应该会创出历史新高。

赞同来自: 瀛幻想 、safety 、影约 、独孤小强 、孤独的长线客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上证指数跌破了3100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科创50涨1.14%、创业板指涨0.12%;领跌的北证50跌1.41%、微盘股指数跌1.17%。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国防军工涨1.68%、电子涨1.59%、汽车涨0.47%;领跌的有色金属跌3.25%、房地产跌2.33%、煤炭跌1.92%。昨天领涨的有色金属今天领跌,涨幅全部吞没。前一周大涨12.65%的房地产,经过上周和本周的下跌,涨幅也基本吞没了。这样就给市场一个反馈:大涨后必定下跌,做短线的越来越多。
1651只个股上涨、329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56%。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23.71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28亿元,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33.99亿元。今天十有八九是净卖出了。
537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7%,对于正股平均下跌0.42%;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99%。账户合计下跌0.12%。
今天可转债成交额继续放大到897.15亿元,又比昨天增加了66.27亿元。A股市场成交额越来越小,可转债成交额越来越大。不过可转债也就是集中在个别几个妖债身上。可转债今天还是非常抗跌的,正股下跌可转债上涨。
今天一个英力转债就成交了170亿元,而贵州茅台今天才成交了53.3亿元,英力转债最快还有12天就要满足强赎条件了,目前还有6.80%的溢价率。而还有5个交易日的华钰转债今天正股跌了6.15%,但可转债暴跌了19.90%接近跌停,即使这样,还有3.74%的溢价率要在未来5个交易日里消化。
1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把印花税从千1调整到千3,导致上证指数大跌6.50%,即使大跌6.50%,上证指数收盘也在4053.09,远远高于今天上证指数的点位。而且在6月5日上证指数最低到了3404.15点,如果从5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的4334.92算起,跌了5个交易日最低到3404.15,整整跌去了21.47%。就在很多人纷纷止盈的止盈止损的止损时,2个月7月31日,上证指数创出了4471.03的历史新高,而且一路高歌猛进,直到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了6124.04的历史新高后跌了整整16年多到现在也不到3100点。
我自己是因为30多年前买的认购证中了一个唯一亏损的上海石化后一直就没碰股市,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去开了户,到2006年年底才开始买封闭基金的。2007年靠封基赚了180%的收益,后来16年里再好的年份都没到这个数字。
当时财政部加税主要的目的是给太热的股市降降温,虽然力度有点大,但当时股市的势能起来了,连印花税从千1加到千3,也只影响了最多2个月的行情,过后股市继续高歌猛进。说明股市有股市的规律,人为的因素虽然会有影响,但大的趋势还是很难改变的。
股市中最重要的就是顺势而为,逆势你再大的本事都很难成功。就像后来的2008年的大熊市,死扛是没用的,我当年是满仓持有了分离债才大幅度跑赢了市场和当时最好的公募基金华夏大盘。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dongzhouwang 、Kluer 、landandwater 、小皮111 、瀛幻想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是530半夜鸡叫17周年。2007年我入市第一年,虽然是满仓了封基,但当天也跌的惨不忍睹,开盘低挂了5%全部割肉,记得开盘还没成交,上午有一个短暂的反弹全部卖出了,接着6月4日再次暴跌,但过了没几天强烈反弹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入市第一年靠封闭基金就盈利了180%,后来16年里再也没在1年里有翻番的收益了。怀念这段激情四射的岁月。说来惭愧,我1997年开户,
1997~2001,亏多赚少;
2001~2007,常亏装死。
2007年初周围人都赚钱了,
我才又找回密码,一算账,
1997~2007,亏了一半。
2007年5月请教一老股民,
他说其它都涨高了,只有
工商银行还在低位没咋涨;
我剩的钱就全仓工商银行。
结果第二天就是530惨案,
暴跌,却大笑,真反指也!
算530开始用心用脑炒股,
直到2009年3月30日打平。
没来得及喘气,又遭暴亏…
一直亏到2014年9月30日。
不容易,百炼钢成绕指柔…
时间真快,530已17周年。

ST牧羊
- 此人不学无术,贪财好色,与人常做无谓口舌之争,遇事夸夸其谈百无一用,判其投胎南瞻部洲,当一股民,昼则殚精竭虑交易,夜则膏油继晷复盘,终年盘桓于三千点,账户缩水日甚一日,活活亏煞他罢了

赞同来自: 瀛幻想 、胡说之 、有点水的芦苇 、saintenvoy 、XIAOHULI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wszq 、凡先生 、东海逍遥 、好人平平安安 、几点到几点呢 、 、 、 、 、 、 、 、 、更多 »
今天虽然大部分指数都红了,但绝大部分涨幅都没超过0.3%。
主流宽基指数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0.72%、创业板指涨0.27%;领跌的北证50跌0.48%、科创50跌0.07%。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有色金属涨2.62%、汽车涨1.28%、电力设备涨1.15%;领跌的家用电器跌0.86%、银行跌0.85%、国防军工跌0.48%。
2670只个股上涨、216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12%。
昨天沪股通净卖出26.66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3.88亿元,北上资金合计净卖出50.55亿元。今天不好说。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3%,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44%。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2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12%。账户实际合计下跌0.26%。
今天可转债成交额830.88亿元,比昨天再增加了13.18亿元,继续创近1年新高。成交量放大代表可转债交易活跃,是好事情,不过集中在几只妖债身上,今天成交额前10的英力、华钰、九洲、卡培、惠城、裕兴、百川、福蓉、伟24等就成交了468亿,10只可转债的成交额超过了全市场的一半。而后10名的洁特转债、威派转债、崇达转2、正川转债、震安转债、聚合转债、金陵转债、美诺转债、奥佳转债、阿拉转债总共才1000多万,相差了好几百倍。
我的实盘今天继续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大概是这个月上半月表现太好了,下半个月开始还账了。上个月我记得也是这样,再加上上个月自己错误的做了一次择时,从最高收益2.10%到月末最终亏损1.71%。5月份目前还有3.05%的收益率,表现最好的宽基指数上证50也只有涨了1.17%。本月还有2个交易日,正常的话应该能保持优势。
今天虽然账户合计亏了0.26%,但只有5只可转债的小账户还盈利了0.12%,次小账户也只有亏了0.20%。除了持有可转债的数量外,冲击成本是很大的影响。
我先用禄得网测算了一下我的多因子排名,都是平均持有20只,131元阈值,从1天、5天、10天轮动到冲击成本双向千0、千1、千3:
我们看年化收益率,每天轮动从千0到千3,相差了7.27%,而5天轮动一次,千0到千3的年化收益率才相差了2.80%;10天轮动一次,千0到千3的年化收益率才相差了1.79%。每天轮动一次虽然收益率和夏普比例都很好,但冲击成本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大资金。
实际的冲击成本有多少呢?我导出了历史的委托记录,把第一次委托(有可能不成交)的价格和最终平均成交价格做了一个比较,最大的账户双向高达0.58%,而最小的账户只有0.04%,相差10倍都不止。
实际情况冲击成本的影响可能还要大,因为回测的时候是看到实时的价格不管买卖都算成交了,但实际上我们做满仓轮动的都知道,要先卖出,从看到排名到第一笔委托价格有差异,然后卖出了变成现金,再要去买新的品种,离开买入的第一笔成交价格也还有差异,再加上佣金。所以实际上我的大账户和回测的理论数字相比的冲击成本可能不止0.58%。小账户可以多交易几次,也可以持有5到10只,但大账户还是少交易的好。
再说一个题外话,每次满仓轮动先卖后买,有人问我一天里什么时候最好?其实最好是市场下跌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先卖后买的,我们只要卖出了,市场还在下跌,那么买入的品种的价格可以更加便宜。相反,在市场大涨的时候就静静的持有,切忌换仓。但人性很难做到,很多人都是在上涨的时候换仓的,下跌换仓特别是需要割肉的总是反人性的。

赞同来自: 瀛幻想 、好人平平安安 、Kluer 、好奇心135 、Bran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和昨天相反,所有的主流宽基指数全部绿了。
跌幅最小的北证50跌0.16%、上证50跌0.30%;跌幅最大的微盘股指数跌1.52%、创业板指跌1.35%。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公用事业涨1.33%、煤炭涨0.78%、石油石化涨0.26%;领跌的房地产跌2.64%、传媒跌2.43%、轻工制造跌2.05%。房地产4月25日见底后的反弹,已经跌回去了三分之一了。
1047只个股上涨、3977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27%。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24.28亿、深股通净买入3.2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27.48亿。今天估计要净卖出了。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16%,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9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42%,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74%。账户合计实际下跌0.32%。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今天的换仓,主仓卖出了设研转债和精装转债,买入了中富转债和纽泰转债。结果设研和精装跌了,中富和纽泰涨了。
不管整个可转债还是我的持仓,今天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都体现了很强的抗跌性。今天整个可转债的成交额也放大到817.70亿,创了近一年来的新高。成交量放大对交易有很大的好处。
昨天我在文章里说在我的多因子排名中第一的英力转债因为正股连续3个20%的涨停,打开后会进入调整,昨天正股大跌6.30%,可转债还涨了1.45%。我说估计正股还会调整。结果今天上午正股最多跌了9.62%,可转债最多跌了5.90%。确实如我预计的那样。
谁知道下午风云突变,英力正股从最多下跌9.62%,一下子拉起来到19.96%,离开20%涨停只有1分钱了,而可转债也是从最多跌了5.90%,一下子涨到4.29%,转股溢价率变成折价了0.74%。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英力转债价格136.20元已经超出了我的买入阈值了,再好也不用考虑了,况且正股近期几乎4个20%的涨停,6个交易日股价几乎翻番,太强势的股票调整起来也受不了,即使将来还会涨,跌个10%、20%也很难受的。
英力是踏空,还有一个是卖出后继续上涨,这就是九洲转2。上周五也是正股涨20%涨停,我在可转债涨了10%左右的时候卖出了,结果上周五涨到20%,昨天确实大跌了6%,但没想到今天九洲正股大涨17.47%,九洲赚2大涨了8.97%。
今天只要持有英力转债或者九洲转2,账户就会好看很多了。但不管你是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事后看都有可能是做错的。量化只能尽可能的提高其中的胜率和赔率。我们凡人无法做到天算,但尽可能使得人算少点出错。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wjl127411 、卢训 、hx279 、乐鱼之乐 、 、 、 、 、 、 、 、 、 、更多 »
本来已经做好三连阴的准备了,特别是小票的指数,盘中跌的很难看了,没想到下午竟然V了起来。
主流宽基指数全部上涨,涨幅最大的科创50涨1.57%、上证指数涨1.14%,涨幅最小的北证50涨0.46%、微盘股指数涨0.5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电子涨2.14%、煤炭涨2.05%、交通运输涨1.70%;领跌的建筑材料跌0.65%、房地产的跌0.12%、综合跌0.07%。房地产在上涨了几天后已经连续调整了3天了。
3293只个股上涨、1623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57%。
上周五沪股通净卖出10.99亿、深股通净卖出29.41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40.39亿。今天估计是净买入了。
537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31%,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57%。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8%,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43%,账户合计下跌0.06%。
今天大幅度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主要原因还是正股表现弱。不过本月我的持仓连续大幅度跑赢等权指数后,来一天均值回归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上周五清仓的九洲转2,虽然今天正股继续涨了3.46%,但因为是从高位回落下跌的,所以九洲转2今天竟然大跌了6%。周五卖出是正确的,只不过事后看有点早了。
在我的排名中高居榜首的英力转债,因为正股连续20%的四连阳,上周五开板后估计会下跌,所以做了手工干涉没有换入,今天英力正股确实出现了大跌6.30%,但出乎意外的是英力转债竟然还涨了1.45%,不过即使这样溢价率14.22%匹配130.603元的价格也不算高估。还是顺其自然吧。
今年又用禄得网做了一次回测,佣金及冲击成本为最大的千三,阈值是131元,今年数据截止到2024年5月24日,结果如下:
这个回测理论最佳策略是每天轮动5%止盈,2018年起年化达到惊人的82.61%,即使2024年都可以到49.67%,不过最大回撤也是惊人的28.39%。这个回测说明了:轮动越快、数量越少、越止盈,效果越好。但轮动快了对大资金有很大的冲击成本,而且加大操作频次;数量少了增加了波动,增加了止盈一样增加了不确定性。所以没有最佳策略,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最终我的一个最小账户改成了5只轮动,今天涨了0.30%,雪球上的一个小账户改成了10只轮动,今天涨了0.17%。最大的账户还是20只轮动,亏了0.08%,虽然只有一天,差异也不大。但日积月累还是有差异的,正好用来观察。
上周跌了2天后,周末我看了几个大V的技术分析,基本上持悲观观点的居多,似乎上周下跌了2天是调整的开始,甚至有人还喊出了3000点保卫战。当然今天涨了一天也不能说明什么,说不定明天就下跌。反正我是没有这个能力来判断,上个月判错了一次损失惨重,还是继续轮动可转债。
了

赞同来自: Zoto 、JiangSH2020 、gaokui16816888 、电赛加油 、大千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Zbfxfx 、乐鱼之乐 、mmmym 、newsu 、流沙少帅 、 、 、 、 、 、 、更多 »
我们知道平时我们常见的指数,都是不含分红的价格指数,从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到中证红利,所以每天开盘前很多指数没开盘就跌了,这就是因为当天这个指数的成分股有分红。除了价格指数外,还有对应的含分红的全收益指数,只不过这个指数是要收费的,所以也不常见。
过去因为分红少,两者差异不是太大,但随着新一届管理层大力提倡分红回报,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一个悖论:分红越多的指数,影响越大。我们先来看看最常见的沪深300指数和全收益指数每个月涨幅的差,注意这里的差不是简单的把两者相减,而是=(1+全收益指数月涨幅)/(1+价格指数月涨幅)-1:
从沪深300的差异可以看到,差异最大的月份是5、6、7这三个月,是因为绝大多数分红都发生在年报公布后,月最大差异发生在今年5月,两者月涨幅差了1.28%,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月还有5个交易日,所以可以确定的是5月份的分红是创历史记录的。
我们再来看看中证500的情况:
虽然中证500差异最大的月份也是发生在5、6、7这三个月,但和沪深300指数相比,显然要差很多。
既然是分红导致的影响,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中证红利指数的差异:
中证红利指数的差异最大的3个月也是发生在5、6、7三个月,但影响更大。影响最大的一个月是发生在2023年的7月,中证红利的价格指数当月上涨了4.06%,而全收益指数当月上涨了6.26%,差了(1+6.26%)/(1+4.06%)-1=2.11%,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022年中证红利指数跌了5.45%,但中证红利的全收益指数只有微跌了0.37%,两者差了5.38%。分红的影响越来越大。
即使最被人诟病的上证指数,也有对应的全收益指数,周五收盘上证指数跌破3100,为3088.87,其实它的全收益指数也到了3343.13,如果从1990年12月19日的100点开始算起,33年多平均年化10.81%,如果是全收益指数,那么对应的年化是11.07%,每年差0.24%。
当然上证指数的33年和沪深300等指数的18年不能类别,前期就根本没分过什么红,因为我用的choice中上证指数全收益的前期年份的数据缺失,无法做同期比较,这个指数确实不行。
分红回报股东将来肯定是越来越多的,对指数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5、6、7三个月在红利类指数中的影响更大,值得我们在投资中关注这个问题。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gaokui16816888 、wjl127411 、walkerdu 、ficus 、 、 、 、 、 、 、 、 、 、 、 、 、 、更多 »
有人说A股是没有利空也要寻找利空消息下跌,今天外围市场基本都是下跌的,A股更是找到了下跌的理由。
今天所有的主流宽基指数全部下跌,跌幅最小的上证指数跌0.88%、中证500和微盘股指数均下跌0.91%;跌幅最大的北证50跌2.43%、科创50跌2.05%。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公用事业涨1.95%、农林牧渔涨0.51%、石油石化涨0.33%;领跌的房地产跌3.46%、电子跌2.53%、国防军工跌2.33%。
1276只个股上涨、3642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94%。
昨天沪股通净卖出11.26亿、深股通净卖出21.4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32.66亿。今天估计也是净卖出。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10%,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8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80%,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41%。账户实际合计上涨才0.31%。
今天我的主仓表现出色,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持仓之一九洲转2竟然20%涨停,对应正股上午早早就20%涨停了,我大概只在10%左右就清仓了所有的九洲转2,买入的奥飞转债基本也没什么涨,如果今天没有九洲转2,我大概要亏0.20%左右。
这个月人品大爆发,连续吃到天路转债、胜蓝转债、百川转2、九洲转2等大幅度上涨的可转债,使得这个月在绝大部分指数都下跌的情况下,账户竟然还上涨了3.71%,大概也是上个月太烂了的均值回归吧。
昨天我说了股东人数和股价的关系,好几个网友都来问我细节,我利用果仁网把和股东相关的因子做了回测,回测时间是从2007年1月2日到2024年5月23日,平均持有20只股票,20个交易日轮动一次,交易成本单边千分之二:
我们通过上表的回测可以知道,表现最好的因子是股东数/少、社保持股比例/高、国家队持股比例/高等因子,表现最差的是基金持股比例/高、机构持股比例/高、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我们和沪深300指数对比,17年多的年化收益率是3.30%,最低的基金持股比例因子是4.27%,虽然高一点,但我们知道沪深300指数是价格指数,不含分红的,如果加上至少1个多点的分红。估计也差不多了,甚至还不如全收益指数。
不过这不能说明基金的业绩最差,只能说明跟踪基金的最高的持仓比例是最差,这里还有一个差异是基金的持仓只有一个季度公布一次,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特别是第四季度的持仓,最晚可能要到次年4月底公布年报的时候才知道,相隔整整4个月,再加上换仓可能还要延迟,最长的时间差有可能高达5个月。
我们再看分年度的表现,最近几年里基金持仓比例这个因子最好的年份是2019、2020年,分别上涨了60.88%和51.72%,最差的年份是2022、2023年,分别下跌了25.91%和28.61%。其原因大家也知道,就是因为基金抱团。成也抱团、败也抱团。
我们再看看表现最好的因子:股东数/少,17年多来年化高达13.08%,但主要是前些年份表现好,特别是2015年个股群魔乱舞,这个因子的收益率高达150.60%。但2024年也亏了16.34%。如果我们不选股东数量最少的20只股票,而选股东数量最多的20只股票,那么17年多的累计收益只有14.75%,年化只有0.79%,不仅跑输沪深300指数,甚至跑输存银行和货币基金。人多的地方确实不能去。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Bailu 、dingpenglei 、孤独的长线客 、wjl127411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力度比较大的调整终于来了。
主流宽基指数唯一上涨的北证50涨1.68%,领跌的微盘股指数跌2.78%、中证1000跌2.2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也全部下跌,跌幅最小的家用电器跌0.33%、银行跌0.61%、国防军工跌0.74%;跌幅最大的有色金属跌3.40%、社会服务跌3.15%、传媒跌2.78%。
493只个股上涨、4571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唯-2.38%。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38.26亿、深股通净买入9.5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47.76亿。今天估计是净卖出了。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85%,对应正股平均下跌2.10%;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98%,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99%。实际账户合计下跌了1.00%。
今天主仓平均以122.957元卖出了豪美转债,最终收盘124.764元,平均以130.587元买入天路转债,最终收盘131.938元,虽然天路上赚了1.03%,但豪美上多亏了1.47%。所以实盘最终还是逊于主仓20只平均值。
今天的下跌有点莫名其妙,对面指数和台积电还双双创了历史新高,我们自己在吓自己。
今天上午就开始下跌了,吃完饭我就不看盘外出溜达去了,走过吴江路茂名北路口有一家B&C面包店,门口居然排着长队。今天又不是周六日,法式面包现在也是很平常。不像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上海的静安宾馆门口有一家做法式面包的店天天排长队,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面包。现在别说法式面包,就是去法国吃法式面包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有人说是有托,有人说上海闲人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排队的人多了,真的会吸引一部分人来。
就像今天的市场,本来有一部分人是不会卖出的,就是因为看到市场下跌了,他们也来排队卖出。或者就像昨天的特别国债上市第一天,乱涨一气,就是因为特别国债涨多了,迎来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排队来买这些高价的特别国债。
当然,不是什么从众都是不对的。比如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肯定是选择吃饭人多的饭店,门可罗雀的饭店我们一般不太敢进去。这是因为对吃饭这件事情上大众具有判断能力。相反,投资中有一个规律叫一赢二平七输,既然长期来看大部分人都是输的,那么从众肯定是有问题的。
今天还有人问我为什么一个上市公司的持股人数多了反而容易下跌,他觉得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做过多次回测,不管是总股东数最少,还是户均持股数最大,这些因子长期相对于沪市300指数都有不小的超额收益。主要原因还是这个:大部分人是不容易赚钱的,盈利最终会集中到少数人身上。
所以到底我们要从众还是不要从众,主要是看我们面临的问题,大众是否有相对正确的判断能力。一个陌生饭店吃饭可以从众,但做投资则不能从众。

赞同来自: 李乐毅 、孤独的长线客 、poterchen 、阴影下的猫 、邹大仙女 、 、 、 、 、 、 、 、 、 、 、更多 »
仅仅调整了一天,今天绝大部分指数和个股都上涨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北证50涨1.27%、科创50涨0.90%,唯一下跌的中证500跌0.1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电力设备涨2.72%、房地产涨1.33%、建筑装饰涨1.08%;领跌的家用电器跌1.10%、食品饮料跌0.76%、有色金属跌0.74%。房地产歇了2天又开始领涨了。
2911只个股上涨、197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26%。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3.35亿、深股通净卖出23.02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19.67亿。
537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02%,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69%;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6%,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14%,账户合计实际下跌0.09%。
账户这几天连续大幅度跑赢可转债等权指数后,今天略微跑输了点也正常。早上一开盘开能转债大涨6.12%,我以138.5元的平均价格卖出了一小部分,再想卖已经跌了很多了。开能转债收盘只有131.02元了,我以134.16元的平均价格再次买入,虽然后来又跌了3元多,但比我卖出价已经低了4元多了。
今天有两个30年的特别国债上市了,沪市是24特国01(019742),深市是特国2401(102267),都是票面利息2.57%,每半年付一次,就是一张付1.285元利息。到上午收盘,沪市的24特国01价格上涨到124.999元,因为涨幅过大,被特别停牌到15:27。最终收盘在101.316元。
因为这两只国债今天刚刚上市,集思录等专业网站还没有相关数据,我们用xirr函数计算一下这两只国债30年的YTM(到期收益率)。
30年中每半年的现金流是1.285元,到期也就是2054年5月20日的现金流是101.285元,通过xirr函数可以计算出,沪市的这只30年国债,当你今天用124.999元买入的,TYM只有1.53%,收盘跌到101.316元,对应的YTM是2.52%。另外一只深市的30年国债(102267),最高价123元,对应的YTM是1.61%;收盘119.7002元,对应的YTM是1.73%。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现存市场接近30年的国债的YTM,比如说22国债24(019689),还有28.45年,票面利息是3.12%,目前的ytm是2.64%。23国债09(019702),还有28.92年,票面利息是3.19%,目前的ytm是2.62%。都是流动性非常好的国债,如果按照收盘价对比,沪市的019742的YTM是2.52%还算合理,但深市的102267的1.73%,价格肯定还要下跌。
为什么沪市的这只国债到收盘快速的下跌到比较合理的价格,而深市的这只国债还高高在上呢?看看成交额就知道了,沪市这只国债今天成交了7586万,而深市的这只国债才成交了415.4万,相差了一个数量级都不止。多交易几天,深市的这只国债价格肯定会跌下来的。
做债券投资可以不懂高等数学,但至少要会查YTM,查不到自己要会算,既不会查又不会算,只看K线就买入了,我断定今天高价买这两个国债的都是不懂TYM的小散,面对这样的YTM,机构只可能卖出不可能买入的。这就是我昨天文章里说的数学的力量。

赞同来自: 凡先生 、wjl127411 、憨胖胖 、孤独的长线客 、乐鱼之乐 、 、 、 、 、 、 、 、 、 、 、 、 、更多 »
调整终于来了,不过幅度不算大,上证指数顺便把昨天留下啦的一点点跳空高开的缺口给补上了。
主流宽基指数钟跌幅最小的上证50跌0.30%、沪深300跌0.40%;跌幅最大的微盘股指数跌1.63%、北证50跌1.18%。最弱的北证50,今年跌幅高达27.92%。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上涨的只有煤炭、银行、房地产三个板块,分别上涨0.95%、0.77%、0.04%;领跌的有色金属跌3.09%、国防军工跌1.81%、基础化工跌1.54%。
1101只个股上涨、3899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17%。
昨天沪股通净买入31.70亿、深股通净买入21.62亿,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53.33亿。今天估计是净卖出的。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3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84%。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37%,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11%。实际账户合计下跌0.18%。
今天实际账户跑赢主要是因为持仓的百川转2盘中卖出。百川正股今天开盘几分钟就涨停了。我的主仓卖出平均价格是129.147元,相对昨天收盘价121.90元涨了5.95%。到收盘跌到124.555元,涨幅跌到2.18%。
百川转2收盘价格124.555元,溢价率只有0.48%。为什么我会清仓呢?主要是当时我看正股的封单消失的很快,10点钟的时候正股有50万封单,到11点半上午收盘的时候只剩下20万封单了,上午一个半小时被吃掉了30万封单。简单的算一下就知道下午正股大概率会打开涨停,从而导致可转债下跌。
当然,封单的消失不一定是时间的线性函数,一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会快一些,中间就比较平稳了,到最后一段时间又是消失的很快,因为大家都已经看到要开板了,都在夺路而走。
所以简单的算一下中间这段时间封单消失的速度,是判断涨停板是否会打开的一个方法。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只是小学数学,但非常有用,有人说做投资不需要数学。有可能有人有天赋,或者他的方法确实不用数学。但我自己是肯定需要数学的,我的17年27倍的收益都是用数学知识换来的。
再说一个今天遇到的事情,有个网友在雪球上问我,30年国债ETF长期能获得多少收益率?现在的到期收益率大概是2.7%左右,这个2.7%是不确定的,它的前提是利率长期没有变化。如果市场的利率提高0.1%,那么这个30年ETF就会下跌0.1%*修正久期,30年的修正久期大概是17左右,也就是跌1.7%。债券跌1.7%算是很大了。当然如果利率再下跌,上涨的幅度也是放大了17倍左右。过去这个30年国债ETF涨的好,是因为过去的市场利率不断的在下跌,长期国债的修正久期高,相当于上了17倍的杠杆,但一旦利率上涨,30年国债ETF跌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这里不仅仅要用到简单的数学,还要用到高等数学里的导数的概念。因为修正久期的定义就是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百分比变化率的导数。如果连修正久期的概念都不清楚,怎么能做好债券和债券ETF呢?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gaokui16816888
老师,歪个楼,好像不平衡并不是三个指数的累计收益的平均数哦,累计收益平均数约等于三个指数每天按收盘价再平衡到三分之一不是的,你说的这种相当于天天做一次再平衡,集思录上的可转债等权指数就是这样的。
当然这并不影响老师得出的年度再平衡比不平衡更好的结论
好了,歪楼结束,大家继续讨论

赞同来自: 猪尾巴草77 、逍遥chen 、DDDNS 、乐鱼之乐 、蓝河谷 、 、 、 、 、 、 、 、 、 、更多 »
今天虽然盘中有些波动,但最终上证指数等多只主流宽基指数创出了今年的新高。
主流宽基指数领涨的中证1000涨0.60%、创业板指涨0.59%;领跌的微盘股指数跌0.39%、科创50跌0.12%,涨跌都不大。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有色金属涨3.73%、煤炭涨3.34%、农林牧渔涨2.37%;领跌的家用电器跌1.54%、房地产跌1.43%、轻工制造跌1.04%。房地产指数连续上涨3天后终于迎来了调整,是一路下滑还是机会,短期真的很难说。
2670只个股上涨、2266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14%。
上周五沪股通净买入87.47亿、深股通净买入52.08亿,北向资金合计139.56亿。又一次创出了天量。
537只可转债平均涨0.57%,对应正股平均涨0.24%。我主仓的20只可转债平均涨1.15%,对应正股平均涨1.54%。实际账户合计上涨了1.50%,今年还亏0.60%,出坑就可以创历史新高了。
今天全市场可转债涨幅大于正股涨幅,主要原因是低价债的价值回归,再加上高价债的炒作。按照我的统计,17只价格大于170元的可转债,对应正股平均才涨了0.14%,而可转债的涨幅平均高达3.09%。比如晶瑞转债周五满足了强赎条件后放弃强赎,今天正股涨了0.83%,但可转债暴涨20%,价格高达324元,溢价率高达72.03%。伟24转债正股跌0.33%,结果可转债大涨12.24%,价格也高达222.575元,溢价率高达91.47%。这些可转债的价格明显偏离价值,只是在炒作。普通投资者还是建议不要进去虎口拔牙。就像今天的正裕转债,前期正股下跌可转债不断上涨,我自己也曾经持有多,在我的排名不断后退后就很早清仓了。我清仓的时候正裕转债才130多不到140元,结果今天最高涨到187.848元,下午正股还在不断的涨,但转债却一路下滑最终跌到148.139元,如果有人从今天最高点买入的,那么下午2个小时就亏损了20.94%。
有人问我这种妖债崩盘是否有什么规律?唯一能确定的规律就是双高债(高价格加上高转股溢价率)总有一天要崩盘的,唯一不确定的是我们无法知道是哪一天。
同样,我也无法确定我的持仓是否会大涨,但长期来看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今天之所以账户大幅度跑赢可转债等权指数,就是因为我持有了很长实际的天路转债爆发了。正股涨停,可转债最终涨6.32%,盘中最高价148.799元,我的主仓平均以147.702元卖出,涨了12.13%。有人问我是怎么卖的?说实在我没有用条件单,还是凭盘感,而且像这种大涨的可转债短期的成交额会很大。就拿天路转债来说,上周五成交额才1亿多,今天放大到15.8亿,平时卖出一个品种要拆成几十单,现在只用拆成几单就很快成交了。
如果说我的方法还是建立在赌的基础上,那是赌的概率。哪些会去赌,哪些不会去赌,我自己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双高债走的K线再漂亮我都不会去赌。
再次接近出坑的边缘了,即使本周出不了,但愿本月能出坑。

ST牧羊
- 此人不学无术,贪财好色,与人常做无谓口舌之争,遇事夸夸其谈百无一用,判其投胎南瞻部洲,当一股民,昼则殚精竭虑交易,夜则膏油继晷复盘,终年盘桓于三千点,账户缩水日甚一日,活活亏煞他罢了

基金投资组合的定时再平衡和定额再平衡老师,歪个楼,好像不平衡并不是三个指数的累计收益的平均数哦,累计收益平均数约等于三个指数每天按收盘价再平衡到三分之一
分别上涨了119.39%、120.05%、92.67%。如果不做再平衡,三个品种初始各取三分之一仓位,那么最终这个组合上涨了110.70%。
当然这并不影响老师得出的年度再平衡比不平衡更好的结论
好了,歪楼结束,大家继续讨论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瀚海银沙
拿个小破伦跟我说过,净息差2.1是银行盈亏平衡线。现在这么多银行的净息差早跌破2.1了,银行业绩还是年年增,这个事真让我费解,由此也错过了这波银行股行情。券商研报说的生命线是1.8吧,不过也破了就是

赞同来自: dingpenglei 、可乐ABC 、滚雪球2020 、乐鱼之乐 、几点到几点呢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们知道,再平衡是投资组合的增强,比如我说过多次的三因子组合中,红利低波ETF(512890)、标普500ETF(513500)、黄金ETF(518880)这三个品种如果从红利低波最早的2019年1月18日开始到2024年5月17日至,分别上涨了119.39%、120.05%、92.67%。如果不做再平衡,三个品种初始各取三分之一仓位,那么最终这个组合上涨了110.70%。
如果每年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做一次再平衡,也就是通过买卖这三个品种,使得他们的仓位恢复到各三分之一。那么通过计算可以知道,这个组合累计上涨了113.47%。比不做再平衡多了不到3%,而且使得唯一亏损的2022年的亏损额度从不做再平衡的1.40%降低到0.40%。
奥秘就在于再平衡的实质是以年度为单位的高抛低吸。我们看2022年为什么会从原来亏损1.40%降低到0.40%呢?主要是2019-2021这3年里涨的最好的是标普500,最差的是黄金,所以如果不做再平衡,那么肯定是在2022年标普500的仓位超过三分之一,而黄金的仓位低于三分之一。恰恰2022年走了一次均值回归,涨的最好的是前面几年弱的黄金ETF,跌的多的是标普500,所以再平衡就起了正向作用了。
通常的再平衡,都是定时的,也就是说事先确定了做再平衡的日期,或者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甚至一个月一次。定时虽然操作方便,但每一段时间的涨跌差异很大,定时再平衡不一定合理。就像我们满仓轮动,大部分也是定时的,但有时排名相差只有1-2位,轮动可能不一定有效。
就像满仓轮动中我们除了定时轮动,还可以定排名轮动一样。组合除了定时再平衡,也可以定额再平衡。
怎么定额再平衡呢?我们还是举上面红利低波、标普500和黄金ETF为例,普通的定时再平衡,是每年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做的。而定额的触发不是时间,是仓位差,比如我们设定三个品种里最大仓位减去最小仓位超过1%-5%就触发再平衡,通过计算得到下表:
我们通过上表可以知道,当仓位差达到3%的时候,对应的累计收益率121.12%是最大了,而且不管是1%还是5%的仓位差再平衡,最低收益率116.88%不仅仅超过了不做再平衡额110.70%,也超过了年度再平衡的113.47%。
至于再平衡的佣金和操作成本,在这里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不是全仓操作。以3%仓位差的再平衡为例,5年多一共发生52次再平衡,操作最多是3%,就算佣金加冲击成本是0.02%,那么0.02%*3%*52=0.03%。年化就几乎影响了。
当然,有人会觉得这点增厚太不过瘾了,既然是均值回归,那么我是否可以在三因子组合里每年都全仓买上一年表现最弱的。我们试着计算一下:2019年因为没有前面的数据,我们姑且取平均值22.72%,2020年买了前一年最弱的黄金ETF,结果涨了13.77%;2021年买了前一年最弱的标普500,结果涨了25.63%;2022年买了前一年最弱的黄金ETF,结果涨了9.42%;2023年买了前一年最多的标普500,结果涨了27.73%;2024年买了前一年最弱的低波红利,结果涨了17.61%,累计这样涨了188.32%,年化高达21.99%。
仔细看每一年,几乎都完美的踏准了节奏,但关键是这样的规律在过去发生了,将来不一定发生,连续2年最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宁可用3%仓位差来“微整容”,也不要大进大出的,一旦失效影响将非常大。
最后再次重申,不管是定时还是定额的再平衡,不是什么品种的组合都起作用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长期向上,第二是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小。ETF基金的场内买卖比较适合做再平衡。股票因为不确定性大,开放式基金赎回到账不是很及时而且费用相对高一些,都不太适合做组合的再平衡。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流沙少帅
期指期权的多头和空头仓位总是等量的。以期指为例,它的价格反映的并不是当前指数的位置,而是所有期指投资者对于未来某个特定时间的点位预期。通俗的讲,就是多方和空方打赌:在未来的结算日,某指数为多少点。输了的给赢了的钱。所以说这个“赌场”是负和的(考虑手续费)。没错,我只是说整体的,局部的肯定有机会的,只不过我自己不善此道放弃了。还有人说可转债不就是债券加期权吗?加了债券后的难度远远比纯的期权要低很多,这也仅仅是适合我自己。
但是,如果把做空需求让渡的收益、杠杆资金成本等其他因素也考虑进去,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只能说因人而异。

赞同来自: 向财务自由出发
金老师,您说的期指期权是什么?不是我国中金所的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的etf期权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大A能够赚钱,期指期权却不能赚钱,它们就是大A的指数呀。为什么期指期权受消息的影响比大A小?还是说您说的期指期权根本就不是我国交易所的产品,和大A毫无关系?期指期权的多头和空头仓位总是等量的。以期指为例,它的价格反映的并不是当前指数的位置,而是所有期指投资者对于未来某个特定时间的点位预期。通俗的讲,就是多方和空方打赌:在未来的结算日,某指数为多少点。输了的给赢了的钱。所以说这个“赌场”是负和的(考虑手续费)。
但是,如果把做空需求让渡的收益、杠杆资金成本等其他因素也考虑进去,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只能说因人而异。

期指期权难还是大A难?金老师,您说的期指期权是什么?不是我国中金所的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的etf期权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大A能够赚钱,期指期权却不能赚钱,它们就是大A的指数呀。为什么期指期权受消息的影响比大A小?还是说您说的期指期权根本就不是我国交易所的产品,和大A毫无关系?
今天又是小涨小跌的一天,但微盘股指数这个月特别强,经历了4月份的集中年报季报月,利空出尽后小市值开始表现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2.00%、上证50涨0.49%;领跌的北证50跌0.58%、科创50和中证500跌0.40%。今天两头强中间弱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房地产涨3.67%、建筑材料涨2.63%、银行帐1.78%;领跌的家用电...

赞同来自: 哈利BABY 、孤独的长线客 、skyblue777 、lihanblue 、大7终成 、 、 、 、 、 、 、 、 、更多 »
今天又是小涨小跌的一天,但微盘股指数这个月特别强,经历了4月份的集中年报季报月,利空出尽后小市值开始表现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2.00%、上证50涨0.49%;领跌的北证50跌0.58%、科创50和中证500跌0.40%。今天两头强中间弱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房地产涨3.67%、建筑材料涨2.63%、银行帐1.78%;领跌的家用电器跌0.99%、交通运输跌0.92%、公用事业跌0.90%。房地产连续两天领涨。
2763只个股上涨、217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21%。
港股休市一天后继续大涨,恒生指数涨1.50%、国企指数涨1.81%、恒生科技指数涨0.68%。最近难得出现港股连续强于A股的局面。
537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45%。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5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15%。账户合计上涨0.54%。
今天可转债成交额668.51亿,是从去年8月4日以来的新高。成交一活跃机会就多。今天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里涨幅最大的天路转债上涨了3.14%,比正股涨的都多了。昨天刚买入的胜蓝转债,今天也涨了2.18%。胜蓝转债非常活跃,早上我135卖出了一点点,只不过后来买入的价格也不低,而且正好有事没做T,如果做的话,今天的胜蓝肯定又能贡献超额收益了。
今天有个网友说期指期权比大A容易,因为它的规则容易掌握。本来我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我做大A1做了17年,期指开了一直没用。我的观点是期指期权没有利润来源,基本上都是场内的镰刀在互割,就是有点韭菜也早就割光了,一部分韭菜也成长为镰刀了。而且开场子的还要抽水,从整体来说肯定是赚不到的,要长期稳定的在期指期权里赚钱,你只有比对手更强,普通人赚钱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但这个网友好几年做期权一直稳定赚钱,那我只能解释为他要么特别努力,要么特别有天赋。总之在期指期权上转债的只可能是少数人,如果多数人赚钱了,这就好比说四个人打麻将都说赚钱了,难道是开场子的输钱了?
从道理上说,A股是有利润有现金分红,长期来看应该是多数人赚钱。也正是坚信这一点,17年来我的主战场一直留着A股,没有去做什么期指期货期权。但从现在来看,大部分人在A股还是亏钱的。和期指期权相比,大A受消息面的影响更大,而且我们普通投资者和一部分有消息优势的人相比处于不利地位,这点上期指期权相对公平。
总之大A和期指期权相比,各有其优劣势。昨天晚上美国道指、标普500和纳指同时创出了历史新高,相比较而言,买个标普500指数基金或者纳指指数基金是最没技术的投资。我自己持有纳指ETF也很多年了,只不过一直仓位太小。难度高的不一定赚钱,赚钱的不一定难度高。今年有一次正好可转债分红的时候纳指跌了,就把这个钱加到纳指ETF里去了,不过还是太小。一直说美股要崩盘了,还一直创新高。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滚雪球2020 、佛系1212121 、阴影下的猫 、xing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主流宽基指数除微盘股指数外全部下跌,不过除了科创50跌幅超过1%外,其他的指数跌幅均没超过。
唯一上涨的微盘股指数涨0.23%,下跌最多的科创50跌1.42%、中证500和中证1000均下跌0.9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房地产涨2.03%、建筑材料涨1.26%、煤炭涨0.34%;领跌的非银金融跌2.16%、公用事业跌1.83%、医药生物跌1.54%。
1286只个股上涨、3677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89%。
今天香港因佛诞日休市,香港蛮有意思,中外节日都要休市,连台风来了都要休市,隔壁的深交所好像从来没听说过。特别是最近港股反弹,休市一天这些赌徒们急啊。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28%,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59%。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40%,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55%。实际账户今天下跌0.18%。之所以有超额收益是因为今天上午航新转债冲高,主仓以平均价136.053元清仓,收盘130.398元,多了4.34%。今天卖出航新转债后又买入了昨天卖出的胜蓝转债,平均成交价128.236元,昨天卖出平均价134.545元,多了6元多。昨天换入的航新转债,今天上涨了2.04%。这都是运气好,也有运气不好的,比如前天刚买入的九洲转2,昨天虽然没怎么跌,但今天大跌了2.03%。
今天房地产板块领涨,万科A上涨3.62%、保利发展上涨3.03%,光大嘉宝、天地源、云南城投都涨停了。这据说是来自一则消息,说要收购房地产了。有人来问我怎么看这个房地产。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甚至也没买过房地产股票,作为一个小散来谈谈我的一个看法。
仅仅从房地产板块来看,2015年上半年创出历史新高后房地产作为一个板块已经下跌了8年了,其中虽然有2019年的反弹,但也无济于事。前期也出过一些利好,导致房地产板块的几次反弹,但都不成气候,最近一个新低是在4月24日刚刚创出,总共反弹了也不到1个月,反弹力度从最低到最高满打满算也不到20%,这20%看起来不低,但要知道从2015年最高点跌下来到最低点,9年跌了整整77.10%。
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太高的房价导致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50城市的租售比为1:628,而国际上租售比的通常标准为1:200到1:300,我们至少高了一倍。租金是市场定价的,很难炒作,而过去我们很多人买房子除了自住外更多的是炒作,他们也知道不可能靠租金来收回成本,只寄希望于下一个接盘的人出更高的价格。这个游戏初期还可以,但到了现在玩不下去了。要使得租售比逐步恢复正常,要么降低房价,要么提高租金,但这两个办法都很难行得通,以我现在的智慧很难得出好的对策,只能寄希望我们的后人更加聪明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退一万步说,即使房地产是一个反弹的机会,目前也看不出能走出中期的趋势,其实房地产跌了那么多,真的要参与,等走出趋势再参与也来得及。有本事的可以把一条鱼从鱼头吃到鱼尾,像我们这样没本事的只吃其中的一段也不错,毕竟时间会短很多。就像可转债,我的策略是不吃低价债,也不吃高价债,只吃从110-135左右的一段。不吃低价债可以避免踩雷和烂债,不吃高价债可以避免暴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样也蛮好。

赞同来自: 难有梦 、阿戒1899 、独孤小强 、孤独的长线客 、noelhu 、 、 、 、 、 、 、 、 、更多 »
今天的市场是大弱小强,正好和昨天反一反,不过2天下来几乎所有的宽基指数都是下跌的。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1.81%、中证2000涨0.84%;领跌的科创50跌0.44%、上证50跌0.3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传媒涨2.30%、纺织服饰涨2.12%、美容护理涨2.01%;领跌的家用电器跌1.57%、煤炭跌1.48%、银行跌0.61%。煤炭银行一跌,红利也跟着跌。
3360只个股上涨、155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67%。
北向资金的净买入盘后也看不到了,昨天收盘后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今天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26%,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66%。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到收盘平均上涨0.49%,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35%。实盘盘中因为卖出胜蓝转债换入航新转债而获得超额收益,实际账户今天上涨了0.69%。总算把昨天的跑输给补回来了。
昨天下午卖出联诚转债换入九洲转2,今天九洲转2的正股大跌5.32%,但九洲转2只微跌了0.13%,123元的价格配上16.71%的转股溢价率,即使正股今天跌了5.32%,这样的价格和溢价率不算高估。但今天卖出的联诚转债微涨0.08%,买入的九洲转2微跌0.13%,从今天的结果来看这个轮动显然是无效的。但是否能得出一个结论:多做不如少做呢?
今天主仓的胜蓝转债以平均价134.545元卖出,收盘129.1元,买入的航新转债几乎没什么涨跌。胜蓝转债平均多赚了4.22%,这个操作显然是值得的。
但昨天的操作,也有可能成功;今天的操作,也有可能失败。所以这里并不能简单的用是或者否来回答这些操作。如果有强逻辑的演绎法推出来的,当然最好。但我们遇到更多的是用历史数据来统计的基于归纳法的弱逻辑。有人觉得归纳法不太靠谱。其实不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掷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是一半,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可。但任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是不确定性非常强的。
如果一个操作可能血本无归的,那么哪怕这个概率再小都不要去做。就像你那了一把抢里有100发子弹的左轮手枪,对着自己开一枪,虽然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但这个结果是毁灭性的。今天的实际例子就是私募基金瑞丰达的卷钱跑路。你以为资金托管非常安全,人家可以找一些没有成交额的品种对敲把钱洗出去。
反过来,我们利用禄得网统计了5%止盈是有超额收益的,那么即使遇到踏空也不要后悔,事实上像正丹转债这样连续上涨的可转债,我们吃到一段也没什么好后悔的,毕竟像今天下午的大跌我们也避免了。
巴菲特他不用电脑不用计算靠大量阅读新闻和财报就能做好投资,那是基于他的背景。比如说只看财报,那至少是基于财报的真实性。但如果像ST特信那样连续5年财报的数字都是假的,你越看越误导。至少我自己这17年的投资还是靠数学靠模型靠概率统计的。做和不做都是基于概率,所以失败了也没什么可以后悔的。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找不到北啊
持有封基老师,关于脉冲的处理方法是不是每天看看持仓,有当天涨幅大于5%就卖出吗?有没有自动化订盘的方法,如果设条件单也有些麻烦,每个持仓标的都有设。最好是自动,我是很佛系的,有空就看看,有机会就做做,没做就没做了。

赞同来自: 山就在脚下 、胆子真不大 、素素Kelly 、孤独的长线客 、黄志海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受IPO重启和4月份社融下滑两个利空的影响,今天低开是大概率的,好在大部分主流指数虽然低开,但到收盘却高于开盘点位,走出了假阳线。
主流宽基指数跌幅最小的沪深300跌0.04%、上证50跌0.08%;跌幅最大的微盘股指数跌2.88%、北证50跌1.8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公用事业涨1.40%、家用电器涨1.36%、交通运输涨0.91%;领跌的传媒跌1.80%、计算机跌1.70%、食品饮料跌1.69%。
1077只个股上涨、393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95%。
今天是第一天盘中不公布北上资金,到现在只知道北向资金成交了1279.46亿,其中沪股通654.00亿、深股通625.46亿,净买入数据目前还没看到。只看到90亿南向资金推高港股洼地,恒生指数难得连续创出最近几个月的新高。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35%,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4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81%,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21%。实盘因为卖出联诚转债买入九洲转2有了一点超额收益而下跌0.71%。
今天我的正股跌幅小于全市场,但可转债跌幅却大于全市场。短期这样的走势现在我已经非常能接受了。全面做可转债做了3年,大部分时候都跑赢了,今年跑输、今天跑输完全能接受。
今天中午我的一个同学电话给我,他前一段时间买了特发信息(000070),周末因连续5年造假被停牌,明天开盘也会成为ST,问我怎么办?这还能怎么办?如果晚上可以挂的尽早挂在跌停板上,很有可能明天跌停板上都卖不出去。很有可能跌停板不止一个。
我这个同学总共买了5只股票,5个里踩雷了1个,这个比例真的不小,好在整个股票的投资不大,所以影响不大。
有人说避免踩雷的经验有一条就是要买国企不要买民企,因为民企有造假的动力,国企没有造假的动力。这个特发信息我查了一下,其主要股东是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这表明特发信息具有国有企业的性质。你说国企造假的比例比民企低我相信,但你说国企因为没有造假的动力,特发信息就是一个反例。而且随着国企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会和其上市公司的盈利、市值等挂钩,造假的动力可能越来越大了。所以简单的用国企民企来判断是会失误的。
正好今天雪球上有人说,有个著名投资人说500万以下的投资最好单吊一只,其理由是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这只股票。我相信说这个话的人做投资一定很成功,而且在500万资金以下时十有八九就是靠单吊一只成功的。但即使你再深入研究都很难避免踩雷,说500万以下单吊一只的,或者相信这个话的,很有可能都是单吊的成功者,但也很有可能都是单吊一只的幸存者偏差。因为失败者不会发声了。
即使单吊一只最终成功,但在过程中如果回撤30%以上特别是长期亏损,这个过程是非常难受的,没有经历过的投资者是很难体会的。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个投资者找我倾述,说他最高亏损90%,已经看不到能还清账户的希望,而且影响家庭,妻子离婚,女儿因此抑郁症,自己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天天做噩梦,盘中操作的时候,总是出错。我除了劝劝他,也没更好的办法了。投资做成这样,完全违背了“投资使得生活更美好”从初衷了。早知今天何必当初。
所以成功者也不要好为人师,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成功,可能就是幸存者偏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投资的初心就是使得生活更美好。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轻风佛面 、homanking
虽然我没有从西蒙斯这里学到一个公式,西蒙斯也从来没有像其他大师那样详细透露过量化模型的细节。但当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个成功的投资大师靠数据和模型能长期获利,增添了我对自己的方法的信心。至少知道了我的方法并不是什么“野路子”,而是师出有名。纪念西蒙斯,致敬金老师!我对你这段文字“戚戚焉”:)

赞同来自: 夜慕光临Alex 、高小花花花 、hx279 、guo888000 、cross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对每种投资方法都没什么偏见,每种方法中总有一些大师式的人物成为我们追逐的标杆。可惜的这几年连续走了好几位大师,比如指数投资大师博格、组合投资大师斯文森、价值投资大师芒格。这次,轮到了量化投资大师西蒙斯。
西蒙斯不仅仅是量化投资大师,准确的说应该是今天量化投资的鼻祖。而且还是一个世界顶级的数学家,1961年,23岁的西蒙斯拿到博士学位后,当年就被聘为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1974年,和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一起发表了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著名的陈-西蒙斯定理。
1978年起西蒙斯开始进入投资,1982年,西蒙斯创立了著名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基金产品——大奖章基金。
和巴菲特不同的是,西蒙斯完全是依靠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做出操作的。他的公司的员工也没有华尔街人士,而是全部都是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从1988年到2019年,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年化收益率为39%,这还是扣除了5%的基金管理费和44%的业绩提成后的数据,扣费前是惊人的66%。远远超过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大师的业绩,在规模100亿美元这个级别中,全世界无出其右!当然缺点就是这个规模不能再扩大了。但对于绝大部分A股的公募基金来说,这个级别已经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了。
我在2006年年末开始投资,很幸运的投资了当时的封闭基金,从此就有了这个“持有封基”的网民。封闭基金除了价格、净值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因子,比如折价率、分红比例、年化等等,阴差阳错的用了现在称之为“量化投资”的方法,17年来一路过来,因为种种原因,改换了很多种投资标的,也改换了各种投资方法,但用数据模型来做投资这个方法贯穿了17年,也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虽然我没有从西蒙斯这里学到一个公式,西蒙斯也从来没有像其他大师那样详细透露过量化模型的细节。但当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个成功的投资大师靠数据和模型能长期获利,增添了我对自己的方法的信心。至少知道了我的方法并不是什么“野路子”,而是师出有名。
不仅如此,西蒙斯还在当年为美国安全局做破译密码的时候,因为反对越战,宁可丢失工作也不放弃自己的观点。西蒙斯的五个孩子,两个都由于意外而先于西蒙斯去世,还有一个女儿又是自闭症。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西蒙斯并没有一蹶不振。西蒙斯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已经超过10亿美元。我从西蒙斯身上不仅学到了量化投资,还学到了正义、坚强、慈善。
最后,我想用西蒙斯在《数学、常识和运气》的演讲中的结尾来结束本文,西蒙斯说:我不喜欢和大部队跑,希望尝试新的东西。其次,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合作。你发现一个杰出的人,尝试和他合作,能打开你的视野。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事情。第三,不要放弃,至少尝试不要放弃。最后希望有一些好运气。

赞同来自: 玉堂 、gaokui16816888 、cn668158 、起个名
持有封基老师,请教 一下,根据你的表,比如5月10日的表,我的表都是当天的收盘,下个交易日开盘肯定变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根据禄得网制定自己的策略,这样可以实时获得排名。或者像很多人那样只作为一个参考,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收盘轮动是指在5月10日收 盘前轮动吗?或,5月9日收盘时就要轮动?
2、同理,第二天买入,是根据5月10日的表,在5月10日卖出,在5月11日开盘买入?
或者都要提前一天?
我一般是根据5月10日的表,在5月10日开盘时轮动,即卖出,并买入,这种好像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种?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forres
持有封基老师,我问了一下禄得的卡尔老师,止盈是换仓日日内涨幅超过了设定值就卖出。我原来以为是在买入价基础上涨幅超过设定值就卖出。看来禄得的止盈只能捕捉日内涨幅,不能捕捉换仓期的涨幅。禄得系统目前的止盈是每天,不是只发生在轮动日,而且只按照当天的涨幅计算。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流沙少帅 、几点到几点呢 、李某某小迷糊 、gaokui16816888 、 、 、 、更多 »
今天是典型的大强小弱,不过也很难说是趋势,一两天的行情什么都有可能。
主流宽基指数领涨的上证50涨0.27%、沪深300涨0.05%;领跌的北证50跌1.67%、微盘股指数跌1.51%。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房地产涨3.63%、公用事业涨1.34%、建筑材料涨1.22%;领跌的电子跌1.88%、美容护理跌1.72%、计算机跌1.57%。
1328只个股上涨、3669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30%。
沪股通净卖出21.34亿、深股通净卖出41.7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63.04亿。今天是最后一天盘中公布北向资金的实时数据的,下周开始盘中就不提供数据了,只有在受市后才公布。应该是没多说影响的,下周我们拭目以待。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6%、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11%;我的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25%,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50%。实际账户合计上涨0.26%。
连续好几天账户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后,我昨天还在说总会均值回归的,今天上午我看实时的数据,还是跑输的,从下午开始,因为我的两只持仓债嘉泽转债和法兰转债连续上涨,才开始跑赢等权指数。
盘中我感觉涨的多了一点,所以对嘉泽和法兰做了T,嘉泽卖出平均价132.159元,买入130.519元;法兰卖出136.345元,买入136.080元。嘉泽赚了1.26%,法兰只赚了0.19%。不过也只操作了一部分资金,来不及全仓都做T,最终对账户的贡献也非常小,不过今天总算是跑赢了转债等权指数,而且还是指数是负的,我的账户是正的。
其实今天开盘的时候还有一个好的机会没抓住,就是胜蓝转债,开盘时正股大涨6.29%,转债大涨7.15%,这个时候就应该抓住机会卖出,结果开盘后非常快的一路下滑,最终正股跌5.13%,转债跌1.43%,一进一出差了好多。只是当时犹豫了一下。
不想每天盯盘是不想把这个事情做成像退休前上班一样的风雨无阻,但如果正好有空,正好有机会做这种操作,也没必要去放弃机会。一切都是随缘,这样的状态可能更加适合我。
今天房地产领涨,是最近不少城市包括杭州都放弃了限购。只有京沪广深和天津、海南等少数城市还保留着有限的限购。但其实在消息的刺激下,多次出现反弹甚至多天连续反弹,从K线看目前下跌的趋势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这种一日游或者几日游的行情,除非你的消息先于市场,否则很难把握。
今天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港股的银行股大涨,譬如建设银行,A股今天跌了0.28%,港股大涨6.82%;交通银行,A股只有涨了0.73%,港股涨了4.70%。主要原因是据说是港股通正在考虑减免分红税。确实很多银粉买A股银行不买更便宜的港股,主要原因就有这个港股通的分红税问题,和在香港开户直接买港股相比,确实是重复交税。但也只是在传说。一旦真的实时,很有可能短期对A股的银行股会造成一定压力,因为不是银粉,也不会因为少交税而通过港股通去买香港的银行股的。而对A股的银粉来说,确实会有一部分资金因此而搬家。

1、收盘轮动是指在5月10日收 盘前轮动吗?或,5月9日收盘时就要轮动?
2、同理,第二天买入,是根据5月10日的表,在5月10日卖出,在5月11日开盘买入?
或者都要提前一天?
我一般是根据5月10日的表,在5月10日开盘时轮动,即卖出,并买入,这种好像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种?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老师,如果持仓10个轮动,资金量不大,每个转债挂单1-2次就能买卖的体量,还是每日调仓,下午2:30以后调比较好吧?反正数量越少,离散性越大。一般来说满仓轮动是下跌的时候换最好,越是跌的多,超额收益就越大。因为是满仓,你先要卖出后再买入,买入的价格又低了。但这个非常反人性。

赞同来自: 泛舟Rain 、lid765a 、卢训 、iono 、遥远的北极星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昨天我还在说明后天很有可能上证指数补上了跳空缺口后继续上攻,结果今天是根本没去补这个周一的缺口,直接平开高走一路上攻创出了8个多月的新高。
主流宽基指数双创领涨,科创50张2.26%、创业板指张1.88%,殿后的北证50张0.35%、上证50张0.65%。北证50还是最弱,今年跌了24.33%,是今年跌幅最大的指数了。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国防军工张3.11%、电力设备张2.99%、有色金属张2.51%;下跌的只有煤炭微跌0.01%。
4149只个股上涨、84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19%。
沪股通净买入39.25亿、深股通净买入40.9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80.14亿。今天又是巨量北向资金助攻。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00%,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69%;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70%、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92%。实际账户合计正好也是上涨了0.70%,又是一天跑输。
今年经过禄得网的多次回测,发现每天轮动的效果最好,以我的多因子策略为例,20只可转债,131元阈值,收盘换。但实盘除了踏空那次外,还是大部分时间无法跑赢策略,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把收盘换改成收盘卖出第二天开盘买入,为了消除佣金的影响,下表都改成零佣金了,今年的数据截止到5月8日:
从上表可以看到,当天收盘价换的时候,确实是每天轮动的收益率最高,5年多年化高达45.12%,但如果不是当天收盘价买入,是第二天开盘价买入的时候,每天轮动的年化一下子掉到了15.94%,差异最大的是2020年,从94.00跌到10.80%,竟然差了83.20%。唯一的变化就是从当天收盘价买入到第二天开盘价买入。这说明了这一年牛市,轮动标的开盘高开的多。相反,唯一第二天开盘反而比当天收盘买入的收益率好的年份2018年,从-0.75%一下子增加到惊人的17.56%。这说明了2018年熊市,即使我们看中的标的,第二天低开的概率也很大。
实际上我们很难在正好收盘价买入大量的可转债,即使第二天开盘价也很难。所以第二天开盘买入,收益率高的是5天轮动一次和10天轮动一次。相对低频的轮动,实盘容易和回测取得一致。我们再看看如果佣金和滑点不是0而是千三:
增加了千三的佣金和滑点,收益率下跌是当然的,第二天买入的收益率为什么会大幅度下降到亏损,主要是因为在禄得网上这种模式是把所有可转债当天全部卖出,第二天开盘价再重新买入,导致了大幅度增加费用。实际上最多是卖出要轮动的标的第二天再买入新的标的。每天轮动的比例我看数据不会超过20%。尽管如此,还是低频轮动的结果要好一些。
禄得网增加了止盈止损功能,在我的策略里,止损似乎是无效的,但止盈确是有效的,我们把5%止盈加入试验一下,注意止盈操作是不管几天轮动只要超过止盈阈值都卖出,到了收盘如果当天是轮动日再买入,即使追高也买。
从对比发现,加了5%止盈后,当天收盘换的策略年化收益率从1天到20天轮动分别增加了13.54%、14.49%、13.73%、15.82%;而第二天开盘买入的策略年化收益率分别增加了0.40%、9.72%、11.33%、14.47%。这一方面说明了止盈的有效,一方面也说明了每天轮动中的止盈实际增加不大。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估算一下冲击成本的影响:
每天轮动一年平均大概242次,5天(一周)轮一年大概52次,10天(半个月)轮一年大概24次,20天(1月)轮一年大概12次,20只可转债,每天轮动平均大概是3只卖出3只买入,这样轮动的比例=2*3/20=30%,其他轮动天数以此类推。平均价格我的策略大概在125元,冲击成本0.1元,对一年收益率的影响就是(1+0.05/125*30%)^242-1=2.95%,其他数据以此类推。我们通过粗略的计算可以知道,当冲击成本是0.20元的时候,一年对收益率的影响是12.31%,而一周轮动一次只有4.98%,半个月轮动一次是2.89%。增加0.20元的冲击成本,资金量稍大就很容易达到的,特别是我分了几十次的买卖,即使第一笔正好是理想的价格,那么最后一笔价格差异0.2元很容易遇到,实际上可能更大。
所以我还是要放弃每天的轮动,改成一周或者双周。这样也不用天天去盯盘了,有精力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赞同来自: 七月好好 、孤独的长线客 、画眉 、猪尾巴草77 、丢失的十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指数终于全面下跌了,上证指数盘中最低3126.17,仅仅补了周一的跳空缺口一小点。估计明后天能补上缺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上涨了。
主流宽基指数地方最小的上证50跌0.57%、上证指数跌0.62%;跌幅最大的中证1000跌1.54%、创业板指跌1.46%。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煤炭涨2.48%、农林牧渔涨2.16%、银行帐0.04%;领跌的传媒跌3.23%、房地产跌2.95%、计算机跌2.83%。
897只个股上涨、412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65%。
沪股通净卖出19.99亿、深股通净卖出20.45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40.44亿,今天净卖出比昨天加大了。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30%、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07%;我的20只主仓可转债平均下跌0.85%、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79%。实际账户合计下跌0.85%。
最近账户连续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正好踏空几天我的持仓大幅度跑赢,可惜没享受到。按照均值回归的规律,我估计跑赢也不远了。
有网友问我,有多少公募基金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我还是先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平时我们说的沪深300指数,是不含分红的价格指数,这个指数的缺点是分红越多,跌的越多,所以我们再加上沪深300的全收益指数作为对比,第2看多久?公平起见,看10年,从2014年到2023年10年(以下10年数据均是指这10年)。我从choice里导出了所有有10年数据的基金,统计如下:
从整体看,所有有10年数据的1453只基金,盈利的1399只,胜率96.28%,平均收益率97.27%,中位数75.31%,而沪深300指数这10年上涨了47.26%,全收益上涨了82.79%。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比例是71.44%、跑赢全收益是45.63%,略微跑赢。
我们再看数量最多的偏股混合型基金,10年平均收益率144.42%,中位数137.09%。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比例是87.63%、跑赢全收益的比例是74.19%。整体还是好于沪深300指数和全收益指数。
我们再看看这10年来的基金前10名:
最好的交银趋势混合,10年累计净值增长了660%,年化22.48%。前10的基金里,有3个都是纳指100。这一方面说明还是有基金长期跑赢纳指,但比例非常稀少。即使按照2014-2023这10年最好的基金选择了前10名,今年截止到5月7日今年的平均收益率为6.37%,还是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
多说一句,如果要求10年每年都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除了6只沪深300ETF和1只深F60ETF外,其他一只都没有。如果要求再高一点,每年都要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1451只基金全部落榜。
虽然我今年的业绩不太好,但在2014-2023这最近的10年里,我的账户总收益率高达575.35%,年化21.05%,虽然不像最开始的10年达到了10倍的增速,也跑赢了绝大部分基金,仅仅排在第一名交银趋势混合A后面,作为一个业余小散,自己觉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七月好好 、乐鱼之乐 、gaokui16816888 、panpan2313 、 、 、 、 、 、 、 、 、更多 »
香港恒生指数终于止步于10连涨,但今天A股似乎没受什么影响,大部分宽基指数还是上涨的,虽然涨的不多。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1.35%、中证2000涨0.65%;领跌的科创50跌1.01%、北证50跌0.44%。今年跌幅最大的北证50跌了24.06%,还是和资金有很大关系。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国防军工涨3.01%、基础化工涨1.61%、房地产涨1.55%;领跌的家用电器跌0.95%、通信跌0.89%、公用事业跌0.79%。
2940只个股上涨、1931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31%。
沪股通净卖出3.51亿、深股通净卖出17.89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21.40亿。金额不是很大。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5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76%。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4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05%。账户合计最终上涨0.42%。
今天我的可转债正股涨幅大于全市场,但可转债涨幅反而小于全市场的等权指数。偶然一天甚至几天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但长期来看还是接近回测结果的。
我在雪球上的微辣组合(https://xueqiu.com/P/ZH3026536),今天又创出了历史新高,今年涨了4.22%,从2021年年底开始到今天上涨了31.14%,2年多年化为12.08%,虽然不高,但要知道这2年多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5.94%,即使是可转债等权指数,也下跌了6.51%。超额收益还是非常不错的。
微辣组合基本上对策略没有大的调整,而且半个月只轮动操作一次,另外大涨后会做一次卖出,也是非常少的。实盘的主要差异大概有几方面:
第一是像今年2月份暴跌后修改成保守,大涨后修改成激进。这从道理说说也没错,但我对市场反应还是慢半拍,等调整好了结果市场走向反面了。
第二是回测结果虽然是每天轮动收益率最高,我也用了千三这个禄得网最高的佣金和滑点了。但由于我常年只有20只可转债,每次买卖一只可转债为了不对价格有较大的冲击,分成了好几十次买卖,如果遇到流动性不是太好的可转债,甚至要操作好几个小时,往往从第一笔交易到最后一笔交易,不仅仅价格变化很大,而且排名也变化很大。所以特别是大资金的账户,实盘很难接近回测结果。而且操作越频繁,差异越大。
解决第一个原因只能提高自己的修为,解决第二个原因尽可能降低操作频次,特别是大账户,小账户可以操作多一点,大账户尽可能少操作。

赞同来自: noelhu 、孤独的长线客 、影约 、塔塔桔 、七月好好 、 、 、 、 、 、 、 、 、 、 、 、 、更多 »
很多人预测今天是高开低走,最终创业板指、科创50和北证50走成了高开低走外,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均是高开高走。预测高开低走的也没全错。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2.78%、中证2000涨2.05%;垫底的上证指数涨1.16%、上证50涨1.2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美容护理涨4.04%、基础化工涨3.78%、轻工制造涨3.05%;领跌的通信跌0.33%、银行跌0.00%。
4321只个股上涨、691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95%。
沪股通净买入64.55亿、深股通净买入28.60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93.16亿。又是一个近百亿日。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26%,对应正股平均上涨2.60%,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08%,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89%。实际账户合计上涨1.27%。
连续5个交易日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后,今天终于以微弱的优势止住了连续跑输。今天主要是早上卖出了卖出了福新转债买入了天路转债,到收盘福新转债没怎么涨,天路转债因为正股涨停可转债上涨了4.95%,当然有一定偶然性,但确实是按照排名操作的。雪球上的微辣组合今天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但实盘离开新高还有近4%。
12只2023年年报审计结果非标的可转债,除了普利转债停牌外,其他11只可转债中,东时转债大跌12.13%、天创转债跌6.76%、联泰转债跌2.94%、红相转债跌1.71%。11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23%,和今天的大涨形成鲜明的对照。
5361家公司中,5144家标准审计意见的股票,今天平均上涨2.23%,中位数1.96%。带强调事项的95家公司中,今天平均上涨只有0.21%,中位数0.65%;85家保留意见的,今天平均下跌0.93%,中位数下跌0.50%;而无法表示意见的29家公司,今天平均大跌3.13%,中位数下跌4.69%。审计结果对今天的涨跌影响非常大。
和A股相比,港股因为一方面下跌深度更深,时间更长。一方面外资进出更加方便。这个估值洼地最近终于爆发了。恒生指数到今天已经连续10个交易日上涨了。很多人以为这是历史上没有的,其实只是比较少见,我查了一下从1964年开始的60年里,10连涨以上国企一共发生过12次,其中1972年7月12日、1975年1月28日、1978年6月12日、1983年4月14日、2002年11月25日、2004年1月9日、2006年2月27日、2012年10月25日一共8次10连涨,1979年9月26日、1986年10月3日、1999年11月23日一共3次11连涨,2018年1月12日最长一次15天连续上涨,又过了11个交易日,盘中创出了33484.08的历史新高后开启了恒生指数一路下滑几乎腰斩的历史。
港股连续上涨,市场上的声音也开始变了,好几个人问我为什么不抄底港股。其实我不仅开通过港股通,而且在20多年前就因为公司给我们员工期权而开通了香港的账户,2007年做了一年的A/H策略也没赚到什么钱,这还是那年大牛市。港股的游戏规则和A股差异很大。这次巴菲特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被问起是否投资美国以外的股市,他说他更加熟悉美股。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能力圈,当然如果能扩大能力圈最好,这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金钱的,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也没错。虽然不少人觉得现在可转债的优势越来越少,但至少对我来说还是能做出超额收益来的。即使大牛市来了,可转债追不上正股,追不上就追不上,A股还是一个牛短熊长的市场,至少我现在没有改变观点。

5361家A股,其中年报延迟8家,保留意见85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95家,无法表示意见29家,标准无保留意见的5144家,比例为95.95%。在536家可转债中,标准无保留意见的524家,比例97.76%,可转债正股的质量整体还是好于A股全体。 明细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5uL467EmMTkjsuBzeyt_uQ?pwd=8888 提取码: 8888年报延迟也应该有个通俗评价:专业编报表的都编不下去了。

赞同来自: 影约 、乐鱼之乐 、Restone 、起个名 、plan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明细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5uL467EmMTkjsuBzeyt_uQ?pwd=8888 提取码: 8888

pppppp
- +---++--+-+++++++++++
赞同来自: 波波的未来时空 、iono 、wtpgajm 、塔格奥 、老实的很 、 、 、 、 、 、 、 、 、更多 »
好奇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起码十年"凭臆想么?还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作为曾在某国有银行公司条线一线工作,并经历过数个客户从营销阶段,到贷款发放,到出现风险事项(欠息,本金逾期等),进行风险化解,(展期,借新还旧,再融资等),再到十二级分类进入不良,乃至核销的全过程。你真以为银行想干啥只要做账就行?分类管理都是扯淡?内外部审计都是摆设?参考日本经济史,有空可以去读一读;
银行坏账是经济发展不力,也是为大突进做买单工具;
眼界放开些,不要仅仅局限于银行内部;
你所谓得各种复杂得流程,抵不过一通5秒得电话;
当然,十年我觉得还太少,可能会更长;
另外,
银行想干啥只要做账就行?分类管理都是扯淡?内外部审计都是摆设?
你可以反过来想;
有大方向,让银行干啥,以此类推分类管理,内外部审计只是服务工具而已;
参考,民营资本控制得商业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请问你说的那些措施有吗,
如有,为何失效,
如无,为何没有?
当然,他们控制人是为了牟利这等污秽龌龊的目的,当受谴责;
但,如果目的是为了大众,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呢,同样的行为是不是也就不那么可耻了;
目的论,行为论,法制及法律修正;
不能多说了;
总之,看问题,应当跳出人的视野,摒弃以往的个人经验,参考较近类似的历史,从地球外看事物发展,那是极佳的;
可惜,又有几人做得到呢?
最后,我们艹民的关注点不应于此,银行如何,与尔等何干;
而是,这是一场资产的风暴再分配,秃然而猛烈,哪些群体是买单者,我们尽力要尽可能躲避;
对,哪些群体,这个留给你思考,而不是所谓的银行内控问题,这些都是技法,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