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份出现强烈反弹后,很多网友好意劝我采用更加激进的策略甚至回到大白马上去。理由就是沪深300指数2021、2022连续下跌2年,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连续下跌3年的,而1月份又出现了强烈反弹,右侧交易的机会似乎也成立了,而且和历史的估值相比,也到了一个底部。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很多人喜欢纵向比较,就是拿着一个品种和过去相比,包括百分位比较,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很多品种都是跌到估值最低后继续跌,用我的话来说:你以为十八层地狱跌到底了,谁知道下面还有违章建筑。
不做纵向比较,那么用什么比较呢?我用的是多品种的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的横向比较,这里有两个关键,第一是要有足够的多品种,特别是除了股票外的,熊市表现相对好的品种,比如可转债。而且不能把操作完全寄托在牛市上。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我们假定牛市的概率是50%,熊市的概率是50%,那么期望值是0(50%*1-50%*1),可转债大概上涨是股票的0.6倍,下跌时0.4倍,那么期望值=50%*0.6-50%*0.4=50%*0.2=0.1,至少是正期望,优于股票。
如果牛市的概率是60%,熊市是40%呢?期望值=60%*1-40%*1=0.2。可转债期望值=60%*0.6-40%*0.4=0.36-0.16=0.2,正好两者持平,也就是说,如果牛市概率超过60%的,股票占优,低于60%的,可转债占优。因为我觉得牛市的概率还是小于60%,所以我在2023年继续几乎满仓可转债的轮动。当然以上估算只是一个大致上的计算,但有估算总比没估算强,实时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主要靠可转债轮动,最终取得了14.17%的收益率。从我2007年开始入市以来,17年来取得了2742.51%的收益率,年化高达21.76%。远远跑赢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和最好的公募基金华夏大盘。但如果我们按照当年沪深300指数上涨算牛市,下跌算熊市,17年来正好是8年牛市9年熊市,分开来统计结果如下:

虽然17年来我的总收益率是2742.51%,同期沪深300指数只上涨了68.10%、最好的华夏大盘只涨了995.35%,但如果我们看8年牛市,我只上涨了1574.7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767.73%,最好的华夏大盘在这8年牛市里足足上涨了2761.08%,比我17年的收益率都高。
但如果看9年熊市年,差异就不是这样了,9年熊市里我的收益率也有69.73%,年化6.05%;而沪深300指数跌了整整91.00%,华夏大盘跌了61.72%。
所以我能长期跑赢指数和最好的公募基金的关键不在牛市,而在熊市,9年熊市平均每年我能取得6.05%的收益率,而沪深300指数平均每年下跌23.47%,即使华夏大盘,每年平均也跌了10.12%。
9年熊市,我的主仓都是封基、分离债、债券、可转债等熊市有优势的品种,除了2018年选错了满仓白马跑输指数外,其他年份大部分还都是正收益,即使在历史上最大的熊市年——2008年,也只亏损了20%,比起沪深300指数下跌65.95%和华夏大盘下跌34.86%,已经算是跌幅非常小了,要知道,这一年华夏大盘下跌34.86%,已经是公募基金里跌幅最小的了。
大跨度的品种切换,在熊市一样赚钱,只不过比牛市里少赚点。这是我们小散长期大幅度战胜指数和公募基金的关键,而且很多品种因为成交量的原因,很多公募基金是无法买卖的。再加上也没有一个公募基金能让你大跨度的切换不同的品种,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小散有底气能长期大幅度跑赢指数和公募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的这个方法是否能复制呢?今天早上有位网友给我写了这段话:
我知道他今年因为采用小市值策略,收益率是我的好几倍。而且这还不是个案,很多网友不管是采用小市值策略还是可转债策略,都超过了我自己的收益率,我相对保守,小市值仓位也只有一个观察仓,12月8日把这个观察仓都清盘了。看到网友们能理解我的策略并能自己做改进,而且还超过了我,这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如果要说今年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小市值策略没上仓位,小市值策略我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做了,越涨越减仓,直到最终清仓。主要原因是当年我在2016年就满仓小市值了,当年的效果非常好,但到了2017年管理层打击壳资源再加上当年大白马行情,导致了小市值严重跑输市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另外还有我持有的6-7年的纳指100基金,虽然涨的很好,也是怕波动大而仓位非常轻,对整个账户几乎没什么贡献。
当然,可转债上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计算了我每个月实盘的收益率和同期可转债等权指数、禄得网我现在在用的优化策略之间的比较:
我自己的实盘表现最差的是4月份,跑输了所有的指数,当时正好在策略调整的时候。但使得我明年非常有信心的是11、12月的实盘收益率分别高达3.28%和2.35%,不仅跑赢了所有的指数,而且还跑赢了禄得网的优化策略的回测数据。记得我多次说过,实盘能到策略回测的收益率的一半就是正常的了,因为其中有冲击成本等很多不可测因素,禄得网优化策略是20.74%,那么今年能达到10%就算及格了。最近2个月连续跑赢回测数据,主要是手动加了优化,加快了轮动节奏,而且也不是无脑轮动了,比如说超过130元的我会持有一段时间让子弹飞。有些因为大涨导致排名一下子提升很多的我现在不会马上轮入而是等它回调后再买入等等。
至于明年的展望,我还是这句话:中金那么牛逼的公司的十大预测都会全部落空,我们小散去做这种预测真的是徒劳的。做好两手准备:牛市,我们跟随,最终多赚点,但可能跑输指数;熊市,我们也能赚,只不过少赚点。就像本文的题目:牛喜熊喜牛熊皆喜。永远保持一个好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前8年的记录如下:
2016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53310
2017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83378
2018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260202
2019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299781
2020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44034
2021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07095
2022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7737
2023年: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70883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自由椰子 、集思者 、Kluer 、solino 、 、 、更多 »
银行坏账出现到彻底显现在会计本上,起码10年;技术好点,或者运气好点,抵押物价格回暖,还可以更长;坏账技术处理,小银行盘子不够大,无法腾挪,坏账厉害崩掉,转移至大银行,继续技术处理,最后,大不了,坏账资产剥离,单独处理;老剧本,都这样,人性驱使,一个样;当然,最后一定要有人来买单;谁,小号/中号/一部分大号,资产阶级,直至填满这个窟窿,一定的;好奇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起码十年"凭臆想么?还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作为曾在某国有银行公司条线一线工作,并经历过数个客户从营销阶段,到贷款发放,到出现风险事项(欠息,本金逾期等),进行风险化解,(展期,借新还旧,再融资等),再到十二级分类进入不良,乃至核销的全过程。你真以为银行想干啥只要做账就行?分类管理都是扯淡?内外部审计都是摆设?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acfunqyqx 、孤独的长线客 、海洋0857 、起个名 、紫水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关于银行和地产的讨论,提供一个视角。(非本人观点)https://mp.weixin.qq.com/s/-rAwkQlvNqQusDfDSw9WuA《为何银行第一、地产倒数第一?》截止今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出现了一个“异象”:银行涨15.9%、位居第一,地产跌20.3%、倒数第一,一头一尾相差36.2%。都说银行是地产的“后周期”,为啥差别这么大?是市场错了吗?事实上,不单单是银行,前几名都与地...我根本不相信肉食者在2012年就开始拆雷,第一是绩效惟GDP论,债务滑向深渊是这个体系的宿命,谁敢摁住杠杆控制负债,都是与全体观园为敌,会被碾得粉碎,其实He的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第二是2022年12月还在坚持动态亲灵,说明决策体系失灵。
银行能不能避雷,取决于政q。我们的政q稳定,所以银行大概率就是安全的,以时间换空间,总是能做到的。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kolanta 、闲菜 、pppppp 、丢失的十年 、乘风南来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投资策略的变与不变今年其实指数涨的还不错,只不过自己做的烂,到现在账面还亏损了5.09%,连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年都只有亏了2.96%,今年的跑输,主要是因为1月底2月初的那次和4月份那次。表格里的转债等权,是集思录的等权指数,转债策略,是用禄得网阈值小于131元,每天轮动的多因子策略。而微辣组合,是我在雪球上的一个阈值小于131元,半个月轮动一次,有脉冲会及时卖出的一个组合。实盘今年全部跑输。 1...俗话说以成败论英雄,
但事后诸葛亮谁都会。
金老师不必过度反思,
买卖逻辑能自洽就好。
年初至今的股灾极其特殊,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很极端,
减仓甚至空仓观望很正常。
我本人的确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对政策过于敏感,内心又过于贪婪,
止盈止损没及时,踏偏了市场节奏;
2800抄底,3100还在回本的路上…
再来一次亦然,彼时彼刻人性如此…
这一次的教训往往是下一次的经验,
下一次的经验又是下下一次的教训。
无需自责,都融化在肌肉记忆中吧…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关于银行和地产的讨论,提供一个视角。(非本人观点)凌鹏调研是很不错的,所以真实性不低。虽然他私募做的不咋地,但是各种数据以及历史对比,都非常详实。更说明了基金经理成绩跟理论水平相关性很低:)
https://mp.weixin.qq.com/s/-rAwkQlvNqQusDfDSw9WuA
《为何银行第一、地产倒数第一?》
截止今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出现了一个“异象”:银行涨15.9%、位居第一,地产跌20.3%、倒数第一,一头一尾相差36.2%。都说银行是地产的“后周期”,为啥差别这么大?是市场错了吗?
事实上,不单单是银行,前几名...

赞同来自: pppppp 、alongside 、明园 、cdhr 、XIAOHULI92 、 、 、更多 »
投资策略的变与不变今年其实指数涨的还不错,只不过自己做的烂,到现在账面还亏损了5.09%,连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年都只有亏了2.96%,今年的跑输,主要是因为1月底2月初的那次和4月份那次。表格里的转债等权,是集思录的等权指数,转债策略,是用禄得网阈值小于131元,每天轮动的多因子策略。而微辣组合,是我在雪球上的一个阈值小于131元,半个月轮动一次,有脉冲会及时卖出的一个组合。实盘今年全部跑输。 1...您是集思录用户榜排名第一,雪球也是排各前十,您的行为本身就具备了反身性。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行为会影响市场趋势,而这些市场趋势又会影响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形成一个反馈循环。所以,短期来看市场反过来,也是正常的❗

赞同来自: 王泰德 、noelhu 、稚气gogogo 、猪尾巴草77 、明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年其实指数涨的还不错,只不过自己做的烂,到现在账面还亏损了5.09%,连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年都只有亏了2.96%,今年的跑输,主要是因为1月底2月初的那次和4月份那次。表格里的转债等权,是集思录的等权指数,转债策略,是用禄得网阈值小于131元,每天轮动的多因子策略。而微辣组合,是我在雪球上的一个阈值小于131元,半个月轮动一次,有脉冲会及时卖出的一个组合。实盘今年全部跑输。
1月底2月初的暴跌,即使可转债也不能幸免,但跌幅确实比正股要小很多。但当时还是有很大恐慌的,特别是经过好几年的积累,资金量越来越大,导致亏损额也变的很大。所以在1月底2月初的那次暴跌中,改变了策略,采取了更加保守的做法。在我的策略排名中,因为大跌,很多从高位跌落下来的可转债,当跌破131元并且排名在非常靠前的很多,按照策略应该无脑买入,这样在反弹时,这种跌的多的品种,反弹的也多。结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月5日见底后开始了强烈反弹,我的实盘因为持有保守品种的原因,在2月份跑输了转债策略和微辣组合,甚至还跑输了等权指数。
3月份恢复了正常,跑赢了转债策略、微辣组合和转债等权,可惜好景不长,到了4月份,遇到了日历效应,确实我早就知道了这个事情,但看往年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在下旬开始的,上旬上涨的概率还很大。今年上旬其实我还大幅度的跑赢了转债等权,但大概就是大家预判了预判,日历效应提前到了4月15日和16日,17日强烈反弹,事后看日历效应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4月22日空仓,运气差的是当天还满仓了债券ETF,正好遇到下跌,这次被打的生疼。
唯一的安慰是及时止损了债券ETF,重新回到了可转债。万幸的是当时想过买红利没买,这周正好遇到红利调整,下跌的比债券ETF还要多。
五一小长假期间,港股和A50都连续大涨,5月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月份,相信也能追上来。现在的问题是,从以上两次错误的策略改变中,是否能得出结论:策略还是不改的好?
我自己的经历中完全可以举出反例:2021年从白马策略切换到转债策略,后来又从170元的高阈值策略一直到现在的 131元低阈值策略,2023年年底清仓小市值策略。这些策略的变化,至少现在看都是正确的。
唯一可以总结的是,今年2次错误的策略改变,都是受短期因素的影响。不是短期不能做,是我自己不善于此道,如果把这两次改变提前一两周,那结果不是跑输而是跑赢了。每个人最难的还是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才是正道。
所以总结一句话:策略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改变策略的胜率。投资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上,在考场、职场的拼搏也是这样。
5月来了,但愿是一个红彤彤的红五月!

赞同来自: 瀚海银沙 、kolanta 、pppppp 、丢失的十年 、嘻哈少年 、 、 、 、 、 、 、更多 »
发现规律后的规律变化上证指数四连阳后,迎来了今天的调整,不过调整幅度也不大,上证指数收盘也还是在3100点上。 主流宽基指数悉数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双创指数,创业板指跌1.55%、科创50跌1.12%;跌幅最小的北证50跌0.12%、上证指数跌0.26%。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家用电器涨2.50%、煤炭涨0.88%、公用事业涨0.50%;领跌的建筑装饰跌2.17%、电力设备跌2.02%、社会服务...规律变化会越来越多,国庆、元旦后的上涨规律近几年也没有了,想过吃过节红包的最后都啃了一嘴毛,如果仅仅根据历史统计操作很容易打脸的。我觉得较好的处理方法是:
1、低相关多策略。低相关多策略不管什么行情都镇得住,不容易反复横跳被打脸,红利、小市值是跷跷板两头,都持有并不矛盾。
2、调整策略权重。市场倾向哪种风格就吧哪种策略权重调大一点,增点仓,其他策略减点仓。即使调整后被打脸再调回来也没关系,反正过程中也是赚钱的,赚少点而已。
3、调慢一点。市场动向反应要迅速,但仓位要调慢一点,除非极端而确定的情况,不宜为了点小波动小预期一键空仓,否则错了心态容易崩。可以先减一半,就算错了剩下一半也有利润。
4、空仓除了策略逻辑消失决定不玩了以外,只有在确定为了防范明确的极端风险才用,风险过后市场恢复正常,假如策略逻辑仍然成立,就接回来。我今年1月31日开始可转债空仓了两天,小市值空仓了4天。
简单的说就是戒贪戒躁。

赞同来自: 七月好好 、我就是反向指标 、理财的唐僧 、hwyfbfb 、谢家宝树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https://mp.weixin.qq.com/s/-rAwkQlvNqQusDfDSw9WuA
《为何银行第一、地产倒数第一?》
截止今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出现了一个“异象”:银行涨15.9%、位居第一,地产跌20.3%、倒数第一,一头一尾相差36.2%。都说银行是地产的“后周期”,为啥差别这么大?是市场错了吗?
事实上,不单单是银行,前几名都与地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为何走势如此迥异?这种情形并非一天、两天,而是2021年春节后就大体如此。如果只是一两只股票这样,可能是个体因素,但如果众多行业、长时间如此,背后肯定有深层次原因,市场很难长时间错误。
关于此种“异象”,很多人给出两种解释。其一,系统性作假。这些行业的基本面没受地产影响,是因为其粉饰报表甚至作假。个体或许有此可能,但跨领域、全行业作假,可能性不大。其二,只是时候未到而已。地产刚出问题的时候大家这么说,现在过了2—3年,还是这么说,会不会一直不到?
其实除了上述两种“解释”,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这些行业在地产调控前,就已经和地产做了切割,所以没被波及”,而这也涉及本轮地产调控的基本逻辑。众所周知,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颗大雷、由来已久,这一点我们知晓、高层自然也很清楚。但从2003年以后,房价越调越高,似乎没有好的调控方法?实际上,不是不知道蛇的七寸,而是投鼠忌器,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根除这个顽疾必先清理其外围。
于是乎,从2012年开始国家就着手切割银行和地产的联系,其手段自然是减少银行给地产的信贷,表内如此、表外也如此。但此时还不能完全切断地产的资金链,否则不利大局,所以2012后信托和非银就填补了银行给地产融资的角色,这也是信托业之后十年繁荣以及近两年泥沼缠身的根本原因。到了2015年底,国家又启动了“供给侧改革”,在2011—2015年行业自身去产能的基础上又“自上而下”地来了一把。最终导致商品价格回升、周期行业ROE回暖,资产负债表大幅改善。
等处理了这些外围后,2021年伊始才重点整治房地产。此时已非常有底气,即便碰到三年疫情也毫不手软。并且立竿见影、一打一个准,这也验证了前面的说法“不是不知道怎么治理,而是之前不敢”。从2021年开始,地产行业迅速降温,有些产业(如水泥、家电、厨卫、涂料)受到波及、信托和非银也有所受累,但大头的煤炭有色钢铁化工以及银行似乎脱钩。事实上,银行是受到影响的。
从2021年1H到2023年1H,银行地产部类的不良率从2.08%到4.10%,几乎翻翻。短短两年,不良率翻翻、影响巨大,也实实在在体现了地产行业这两年的实际状况。但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却从1.38%降至1.27%,这主要得益于其他部类如制造业、批发零售、交运仓储、采掘业的不良率下降。这些子部类的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改善和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季报相匹配、可验证,绝非作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之前的排雷和布局,历史最终会给这一切以极高评价。
所以真实的情形如下:谁都知道地产是心腹大患,但不可轻动----国家决心排雷,先剪除外围----2012年始,切割银行、扶植信托,2016年“供给侧改革”----2021年始,外围已清、集中整治地产----短短两年,地产降至冰点,但大头未受波及。逻辑很清晰,事实可验证。
这才是我们过去十年经历的真实情况,绝非一句“作假”或者“时候未到”所能涵盖,而市场看得真真切切,这也是最神奇的地方。即便我所接触的99%人都不同意这种说法、并且也不这么做,但市场就是这么走。我们在2020年下半年,经过深度研究,凭借逻辑推断出上述结论、2021年开始布局。如果说2021年年初还只是逻辑推断,现在成真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因为我们又看了三年的数据和12期季报,事态的发展和当时的预判大体相近。一个理论是否正确不是看有多少人认同,而是其能解释尽量多的现象、其推断能在未来被观察。

pppppp
- +---++--+-+++++++++++
赞同来自: 画眉 、我是阿冰 、hshpangpang 、hantang001 、RStone 、更多 »
技术好点,或者运气好点,抵押物价格回暖,还可以更长;
坏账技术处理,小银行盘子不够大,无法腾挪,坏账厉害崩掉,
转移至大银行,继续技术处理,
最后,大不了,坏账资产剥离,单独处理;
老剧本,都这样,人性驱使,一个样;
当然,最后一定要有人来买单;
谁,小号/中号/一部分大号,资产阶级,直至填满这个窟窿,一定的;

2023年及20241季度归母净利润初析按照choice今天最新的数据,A股5361家公司,有东旭蓝天(000040.SZ)、东旭光电(000413.SZ)、ST华铁(000976.SZ)、威创股份(002308.SZ)、*ST三盛(300282.SZ)、普利制药(300630.SZ)、*ST越博(300742.SZ)等7家公司未公布年报,另外还有百济神州-U(688235.SH)、华虹公司(6...即使房地产企业都倒闭了,百姓都还不上房贷,银行利润也不受影响^_^。

赞同来自: winqueen 、robin8848 、仰望多空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按照choice今天最新的数据,A股5361家公司,有东旭蓝天(000040.SZ)、东旭光电(000413.SZ)、ST华铁(000976.SZ)、威创股份(002308.SZ)、*ST三盛(300282.SZ)、普利制药(300630.SZ)、*ST越博(300742.SZ)等7家公司未公布年报,另外还有百济神州-U(688235.SH)、华虹公司(688347.SH)、诺诚健华-U(688428.SH)、中芯国际(688981.SH)等4家公司未公布1季度季报,choice里还有数据缺失的公司,虽然通过其他平台补上了不少数据,但依然有京市的纳科诺尔(832522.BJ)、立方控股(833030.BJ)、戈碧迦(835438.BJ)、晟楠科技(837006.BJ)、康农种业(837403.BJ)、巨能股份(871478.BJ)、泰鹏智能(873132.BJ)、前进科技(873679.BJ)、美心翼申(873833.BJ)等10家公司历史数据缺失,为了对比的严谨性,在以下分析中剔除了这20家公司,留下了5341家公司。以下归母净利润的单位均为亿元。
在5341家公司里,沪市主板1696家最多,京市股票239家最少。看2023年的同比,归母净利润下降了1.31%,其中沪市主板2023年同比增加了0.32%、深市主板增加了0.03%,下跌最严重的沪市科创板,同比下跌了39.17%,其中影响最大的大全能源(688303),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相比2022年减少了133.58亿。
如果看2024年1季度的归母净利润,5341家公司同比2023年1季度下降了4.29%。其中下降比较多的京市下降了15.38%,深市主板下降了10.75%,反而倒是科创板和创业板在今年1季度下降的比较少。在沪市主板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两家新能源公司: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同比2023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了98.88亿和59.88亿。在深市主板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天齐锂业和长安汽车,同比2023年1季度,分别下降了87.72亿和58.12亿。新能源的残酷竞争,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整个A股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把5341家公司按照规模分成5类,从大到小依次是: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多余下来的1546只归在其他类。沪深300、中证1000、中证2000缺的是因为年报季报原因给剔除了。
按照统计数据,表现最好的是未入流的其他类,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了129.62%,1季度也增加了45.64%,但不能光看同比,还要看绝对值,其他类在2022年是亏损了915.58亿,到2023年全年也仅仅盈利了271亿。同样2023年1季度是200.06亿,2024年1季度也只有291.36亿,增幅非常大,但绝对数可能不及主板的一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不过未入流的公司能逆转总是好事情。
相比较而言,不管是2023年全年同比,还是2024年1季度同比,最差的是中证1000了,2023年影响最大的华夏幸福和合力泰,相对2022年分别减少了76.11亿和85.25亿;2024年1季度影响最大的华夏幸福和佳都科技,相对2023年1季度分别减少了26.63亿和15.32亿。
再看看沪深300中,对2023年全年下降影响最大的竟然是中远海控,相比2022年减少了整整857.34亿,虽然2023年全年它的归母净利润高达238.60亿,但相对2022年惊人的1095.95亿,跌幅还是巨大的。
我们再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31个行业来统计,因为规模相差甚远,我们还是按照2023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合计和2022年比较绝对值。增加排名前5的是公用事业(+703.76亿)、交通运输(+691.66亿)、汽车(427.39亿)、银行(303.31亿)、食品饮料(298.20亿),其中正贡献最大的分别是华能国际(+158.33亿)、中国国航(+375.73亿)、比亚迪(+134.18亿)、农业银行(+102.16亿)、贵州茅台(+120.18亿)。
。减少前5的是基础化工(-898.34亿)、煤炭(-630.44亿)、有色金属(-539.72亿)、医药生物(-476.54亿)、电力设备(-463.02亿)。其中负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盐湖股份(-76.51亿)、陕西煤业(-138.84亿)、天齐锂业(-168.27亿)、九安医疗(-147.79亿)、大全能源(-133.58亿)。
如果把2024年1季度和2023年1季度相比,那么归母净利润增加值前5的是电子(+116.57亿)、食品饮料(+111.91亿)、公用事业(+108.10亿)、石油石化(+104.79亿)、交通运输(+96.50亿),其中增加最多的分别是传音控股(+11.02亿)、贵州茅台(+32.70亿)、华能国际(+23.46亿)、中国海油(+76.06亿)。
减少前5的是电力设备(-379.67亿)、煤炭(-225.48亿)、非银金融(199.04亿)、房地产(-134.25亿)、有色金属(-119.11亿),其中减少最多的分别是通威股份(-93.88亿)、中国神华(-27.28亿)、中国人保(-27.58亿)、华夏幸福(-26.63亿)、天齐锂业(-87.72亿).
我们再按照上市年份做个统计,为了更加清楚,我们把每10年归在一档1990代表从1990-1999这10年上市的公司,以此类推。统计数据很清楚的显示,2023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和2022年同比,最好的是1990-1999这10年上市的公司,同比增加了4.52%,而拖后腿的2020年到2024年这4年多上市了1719家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竟然下降了10.48%。如果仅仅看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那是非常有越早上市越好的规律。只不过今年1季度是倒过来了,但逼近是一个季度,是否反转还有待于观察。
最后我们再看看2023年全年盈利前10和亏损前10,赚钱最多的是银行,亏钱最多的是房地产,要么房地产建房买房都不用银行的钱的,否则这个逻辑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最后给个福利,明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4UFoYYGJ8TpWI6oz8zNjA?pwd=8888 提取码: 8888

赞同来自: 诸葛若愚 、老等76 、湘漓浪云 、黄山松2007 、阿戒1899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上证指数四连阳后,迎来了今天的调整,不过调整幅度也不大,上证指数收盘也还是在3100点上。
主流宽基指数悉数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双创指数,创业板指跌1.55%、科创50跌1.12%;跌幅最小的北证50跌0.12%、上证指数跌0.26%。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家用电器涨2.50%、煤炭涨0.88%、公用事业涨0.50%;领跌的建筑装饰跌2.17%、电力设备跌2.02%、社会服务跌1.93%。
1804只个股上涨、313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63%。
沪股通净卖出39.50亿、深股通净卖出46.66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86.17亿。今天北向资金大幅度流出和日元反弹有相当大关系。前几天北向资金的大规模流入也和日元大幅度贬值有关。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09%,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27%;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16%。实际账户合计下跌了0.02%。荒废了一周,正好是可转债涨的最好的一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总算回归正常了。
过去的规律为什么会变化?前几年的4月份,大概率都是4月份下旬市场下跌,而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概率都是上涨的。而今年恰恰正好是反过来。主要原因还是这种规律是否被参与者所认知。如果4月下旬下跌被大部分参与者认知,那么很有可能这样的下跌会提前。如果大部分参与者都提前减仓了,那么到了4月下旬就可能不会再大跌了。这次上涨正好遇到日元贬值,资金疯狂流入港股和A股,导致这几天的连续上涨,而最后一天大家都预期上涨,资金提前进入,真的到了节前最后一天反而不涨了。再叠加今天日元止跌回升,流入变流出。
这就是所谓的“预判了你的预判”,这种事情其实在股市里也不是孤案。比如说过去的数据统计周四下跌的概率大,背后的逻辑是周四卖出股票后周五才能取出现金,周末去消费。但这个规律慢慢被大家熟悉后,最近两年就发生变化了,提前到周三下跌的概率多了,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预判了你的预判”。
截止到今天,根据choice的数据,A股沪深京三地5361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报的有5338家,比例99.57%,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下降1.31%,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0.01%。公布2024年1季度季报的有5347家,比例99.74%,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9%。果然最后一天公布的业绩不好的多。等我五一长假再具体分析。
最近我们家有个有趣的事情,每天清晨5点不到,我们窗外就有两只小鸟在叽叽喳喳的鸣叫个不停,而且非常准时,天一亮就飞走了,虽然我也没看到这两只小鸟,好在我早上醒来很早,几乎是和小鸟的鸣叫同步的,似乎是叫我起床了,哈哈。这也说明了上海的生态环境在变好。也但愿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近视眼老了后也会得老花眼吗?是什么体验?近也看不清?远也看不清?年龄大了,近处,远处都看不清,视力在0.5以下,可能需要去看眼科医生,检查看看是否是白内障了。白内障,通常是换人工晶体,视力可以恢复到了。

赞同来自: alalwong 、塔塔桔 、大7终成 、petter8767 、邹大仙女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本来准备4月底出现日历效应的,结果连续4天上证指数四连阳,今天还站上了3100点,这个3100点已经快半年没看到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4.08%、创业板指数涨3.50%;殿后的上涨50涨0.51%、上证指数涨0.7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房地产大涨6.48%、电力设备涨3.96%、建筑材料涨3.85%;领跌的石油石化跌0.88%、交通运输跌0.45%、有色金属跌0.37%。今天下跌的板块基本上都是今年涨的不错的,受业绩影响或者是涨多了的回吐。今天还有一个煤炭板块也是下跌的。
4335只个股上涨、707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2.72%。
沪股通净买入45.35亿、深股通净买入63.58亿,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108.92亿。又是一个百亿日,随着北上资金的大量流入,北上资金净买入的股票表现也开始变得亮眼了。我监控了这个北上资金策略很多年了,这几年的表现都不太好,就是最近开始转好。
535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58%,对应正股平均上涨2.92%。我主仓持有的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79%,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21%。账户合计上涨0.40%,虽然只有一半,但因为我今天开盘的时候可转债仓位只有30%,还有近70%都是现金,从开盘开始追,一直到快收盘的时候把所有账户都满仓了。
这次偷鸡的损失至少3%,因为买了债券ETF大概损失了1%,踏空了大概2%多。不过好在及时止损了债券ETF,使得亏损没有扩大,如果今天还持有债券ETF,那又要损失近1%。另外我上周一清仓可转债的时候也想过买红利,也是运气只是想了一想没买,否则就是红利低波指数上周就下跌了4.15%,今天那么好的市场还跌了0.42%。
今天70%的仓位去追高,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记得上周四我建了30%的仓位,其实当天是走了一个倒V字,我建的可转债下午还回吐了不少,好在周五一下子涨了上去,可惜周五我外出基本上没建仓可转债,只是把债券ETF清仓了。
这次真的应了那句话:股市里勤劳不一定致富。雪球上我的微辣组合,也是20只可转债,只不过每个月无脑轮动2次,今年的收益率已经是2.37%了,而我的实盘还亏了5.07%。总想通过一些非系统的操作战胜系统,结果渐行渐远。
明天是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更是年报和一季度季报的最后截止日,按照过去的惯例和统计数据,明天是大概率上涨的,但今年因为已经连续上涨了4天了,明天也有可能反其道行之。
黄金主题LOF(161116)在两个跌停板后今天开板,但基本上卖出后就是微利,如果按照昨天的净值计算,甚至还产生了0.7%的折价。不过即使是鸡肋,也已经无法申购了。明天开始可以申购100元的印度基金(164824)我也准备放弃了。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可转债上。
截止到昨天,A股沪深京三地5361家公司,公布了2023年年报的有4937家,比例92.09%,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4%,其中2023年Q4下降0.69%,公布2024年一季度季报4015家,比例74.89%,2024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46%。从这些不完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归母净利润有转好的趋势。明天是年报和1季度季报公布的最后一天了,按照惯例今天晚上就会公布,除了极个别公司拖延外。等五一小长假我做一个详细的汇总。
周六去配了一副老花眼镜,主要是这几天看电脑看书时间长了眼睛疼,验光师傅说我的老化又加深了,近视眼的度数反而是减少了。今天操作了一天都没发现眼睛疼。说明确实是老花镜的度数不对了。
这个月开头很好,大幅度跑赢可转债等权指数,但到今天反而是大幅度跑输了。明天是4月份的最后一天,但愿能红盘收官。

1,有些基础数据不一致,比如分红,我重新取了是有的,原来您表格里为空。
2,判定st的方法有些小改动,比如把三年平均净利润大于0改成最近一年的,增加未分配利润的判断。
具体参见附件。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9LK6HPyO2sN4BMp54dO8g?pwd=x2ck
提取码:x2ck


赞同来自: hx279 、乐鱼之乐 、pythonada 、塔塔桔 、sgc8228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大涨的有意思,在规模指数中不是微盘股涨的多也不是上证50涨的多,而是中证500涨的最多,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是双创指数,创业板指涨3.34%、科创50涨2.58%;殿后的北证50涨0.12%、微盘股指数涨0.70%。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非银金融涨4.44%、房地产涨4.08%、通信涨3.81%;领跌的银行跌1.36%、煤炭跌0.72%、交通运输跌0.08%。今天领跌的银行和煤炭都是高股息板块,所以带着红利板块一起下跌。
3761只个股上涨、1221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26%。
沪股通净买入113.23亿、深股通净买入111.26亿,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224.49亿。这个数字我粗看看是创了历史最高峰了。
我问了一下KIMI,它是这样回答的:
今天北向资金净买入224.49亿元,确实创下了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额的记录。这一数额也超过了之前的最高纪录,即2021年5月25日的217.23亿元。单日净买入额的记录在今天被刷新,表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积极态度和投资热情。
535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87%,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16%;我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56%,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84%。可惜我的可转债仓位只有30%,再加上持有的债券ETF又下跌,所以最终账户实际只有上涨了0.27%。我的一个满仓可转债的账户,今天涨了1.60%了,可惜这个小账户的贡献很小。
今天债券ETF下跌,一方面是前期债券特别是长债在资金推动下的上涨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股债跷跷板引起的。前期市场不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债券基金避险,推动债券特别是长债的上涨,最近市场一回暖,反向作用马上体现出来了。昨天我割肉了30年国债ETF买了可转债,今天看绝对是正确的,可惜还有一部分债券ETF割晚了。
现在手里弄着一大堆现金,总想周一市场调整一下再进去,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不调整,等你满仓进去了再开始大跌调整,你正好被套住在最高峰。即使这样也任了,这就是代价。
周一我当时也想过配置一点红利低波,也就是一闪念,还好没配置,虽然红利低波今年涨的不错,但指数在本周大跌了4.15%,5天里跌了4天,比债券ETF跌的多很多了,虽然今年涨了14.03%。
说说黄金主题LOF套利的事情,今天又是毫无悬念的第二个跌停,昨天跌停板上成交了228.3晚今天跌停板上成交了313.7万,虽然我是昨天挂在跌停板上的,但几千万的单子只有几百万的成交额,显然我的运气没那么好。我看账户目前还有6.92%的盈利,今天晚上肯定没有人挂跌停板了,估计能喝一口汤。也就是3天的套利这样就结束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亏损也亏不了多少钱。
昨天工银瑞信公告,印度基金从4月30日开始又可以申购100元了,目前溢价率大概在4.3%左右,反正花不了多少钱,这种套利我都会参加。积少成多。
今天银行的下跌是由江苏银行引起的,季报公布后今天江苏银行到收盘大跌9.12%,季报也没有大的利空。那肯定是业绩和投资者的预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银行大Vflitter的解释,是由于转股一年来股本增加了24.25%,导致分红的下降。光大银行前期也有类似的问题,转股后分红被摊薄了,年报公布后第二天3月28日大跌了7.14%,收盘3.12元,到今天收盘也只有3.11元。
我觉得一个月前光大银行如果是错杀,那一个月都没涨起来,只能说SB的共识也是共识。
今天北向资金的净买入创了历史记录,也不用因此而过分乐观,君不见上次2021年5月25日创出历史记录后市场是一路下滑到今天快3年了,当天沪深300指数涨了3.16%,远远超过今天。

赞同来自: 丽丽的最爱 、风云紫轩 、孤独的长线客 、kissne 、dingpengle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市场进入了小涨小跌的平衡阶段。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涨1.36%、上证50涨0.31%;领跌的科创50跌0.72%、中证500跌0.07%。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银行涨11.43%、交通运输涨11.24%、基础化工涨1.15%;领跌的国防军工跌1.60%、传媒跌0.98%、计算机跌0.93%。
2882只个股上涨、2047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35%。
沪股通净买入9.21亿、深股通净卖出5.72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3.49亿。和A股类似,北向资金今天也是小买小卖。
535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3%,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57%,微辣组合持有的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1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03%。账户实际下跌0.13%。
周一换了债券ETF后周二还涨了,特别是30年的国债ETF涨幅还不小。当天两条消息第一条是管理层表态未来央行将直接买卖国债,第二条是管理层表态远期国债利率偏低。本来我还想第一条和第二条对冲一下可能影响不大,谁知道引起昨天远期国债大跌,今天一开盘就赶紧清仓,损失还不算大。现金马上建仓了可转债,仓位估计在30%左右。
当然,今天因为可转债走了一个倒V字,所以到收盘20只可转债亏多赢少。短期每次操作都有一定的运气成份。这次周一做的切换,当天其实卖出的可转债都跌了不少,周二走平,周三大涨踏空。买入的债券ETF也是周一周二连涨了两天,周三大跌。
回想这几年的重要操作,短期的趋势其实也不一定是你预料的方向。记得2021年卖出白马买入可转债后,白马还是涨了一段日子,而可转债短期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去年年底清仓小市值后,小市值也涨了一段时间。所以如果是中长期的策略,那就不要为了短期的走势而遗憾。短期的涨跌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个月还有3个交易日,如果大跌,我会马上加仓可转债的,就怕不跌甚至还继续上涨,我就很为难,就怕一满仓就跌。但如果命中注定,也是没办法了。谁让我这次去“偷鸡”呢?
参与了黄金主题LOF(161116)的6+1拖拉机套利,只做了3天申购就被停了,今天开盘跌停没卖出去,目前还有大于18.7%的溢价率,再跌两个跌停就失败了,不过我估计不太可能,因为已经停止申购了。这次3天的申购还是限制100元,6+1一天也只能申购700元,3天2100元。这样的套利大概率会成功的,因为限制在100元,大资金无法进来。同样套利,这次油气的失败,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限制,高溢价导致大量套利资金蜂拥而来,发生了踩踏的悲剧。
说起历史上的套利,就不得不提到2015年分级基金的拆分、合并套利,相比较而言,这种套利确实有点复杂,很多人搞不清楚,所以市场就给出了机会。最后取消也是和这个产品的规则复杂有关,不过当时大幅度折价的分级A真的是熊市的最佳伴侣。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样黄金主题LOF套利失败,也是不伤皮毛的,积少成多。成功的概率和赔率大的机会就重仓参与,小的机会就清仓参与。股市里的机会一切都是概率。只要不伤筋动骨,失败了大不了再来过。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无双0 、muziyo 、邹大仙女 、猪尾巴草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受外围市场利好影响,今天市场高开高走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大涨3.30%、国证2000涨1.89%;殿后的上证50涨0.43%、沪深300涨0.4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通信涨3.74%、计算机涨3.28%、国防军工涨2.48%;领跌的煤炭跌0.53%、农林牧渔跌0.41%、银行跌0.30%。
4035只个股上涨、95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69%。
沪股通净买入30.70亿、深股通净买入15.36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46.06亿。
535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79%,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84%;微辣组合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54%,对应正股大涨3.12%。可惜我一分钱可转债都没有了,今天满仓债券ETF的账户合计还下跌了0.61%,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本来周一清仓可转债,就是想躲避4月份的日历效应,确实周一周二两天都有了一点超额收益,没想到今天这把米蚀大了。如果不卖出可转债,以微辣组合计算今天平均涨1.54%,大幅度超越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天又因为持有债券ETF反而亏了0.61%。一进一出差了2%多。今年亏损多的网友看了是否好受很多了?
如果周一把自己做点逆回购或者短融ETF,虽然收益低,但也不可能亏那么多。偏偏抱着“偷鸡“的心理,去赌了一把债券ETF。
昨天一个重要的信息公布了,那就是央行将把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证常态化,这意味着人民币的锚从过去的美元会转移到中国国债上,投放基础货币也以买国债为主渠道,而未来存款准备金这个工具将长期休眠,中国央行将来可能和美联储一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扩表和缩表。按理说这样重要的信息,对国债是非常大的利好,但偏偏今天下跌了。要么就是前期的上涨已经把这个利好给体现了,利好落地反而下跌的。总之炒股难,炒债也不容易。
我统计了2020年开始4年多的数据:
其中正股等权用的是同花顺的“含可转债“(883980),正股加权用的是通达信的”含可转债“(880524),转债等权用的是集思录数据。多因子轮动是在禄得网上我现在用的一个策略。
从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4年多转债等权大幅度跑赢正股等权,不管是上涨的年份还是下跌的年份,只有2023年,正股等权涨了2.71%,转债等权涨了1.54%,略微跑输,其他年份均大幅度跑赢,不仅2022、2024两个下跌的年份,而且还有2020、2021两个上涨的年份。所以长期来看可转债相对正股确实是有优势的,具体的原因过去说过很多了,这里不讨论了。
而正股相对各大指数也还是有长期的超额收益,即使有人考虑的均值回归,今年已经体现出来的,未来到底是大票长期跑赢小票还是小票长期跑赢大票还很难说,但今年即使是小票,过了4月份年报季报集中披露期后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状态。而我自己的实盘虽然离开多因子策略还有距离,但至少长期跑赢了等权指数,虽然今年这4个月跑输了。
反正4月份还有4个交易日,即使大盘天天涨我也不进去了。偷鸡总要付出代价。我觉得这次错误不在于偷鸡,而在于全仓去偷鸡了。
退休后9年来最难受的是2018年整整1年账户跌了27%,不管是亏损的金额还是比例还是时间都创了纪录。深刻的教训使得我在后来的5年里大幅度跑赢了市场。也希望这次“偷鸡“的教训能给将来带来好运。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总是人生Guang 、塔塔桔 、作手十一 、cn668158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大部分指数还是下跌的,只不过个股的表现倒还不错,每天的行情既是意料之中,又是出人意外。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微盘股指数大涨3.20%、北证50上涨1.25%;领跌的中证500跌1.13%、上证指数跌0.7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美容护理涨2.44%、食品饮料涨0.95%、医药生物涨0.88%;领跌的有色金属跌4.13%、钢铁跌2.57%、煤炭跌2.28%。下跌的都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板块。
3054只个股上涨、1932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60%。今天个股表现还不错。
沪股通净买入2.32亿、深股通净卖出32.29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29.97亿。
535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2%,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46%;我的可转债都清仓了,暂时用雪球上的微辣组合作为策略的观察,这20只观察仓平均上涨0.61%,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85%。实盘账户合计上涨0.20%,靠纯债的ETF能跑赢可转债的等权指数,运气已经算不错了。
昨天晚上美股反弹,港股三大指数中的恒生指数涨1.92%、国企指数涨2.12%、恒生科技指数涨3.38%。A股却不为所动依然下跌,不得不说还是受4月底日历效应的影响。而且很多股票的涨跌也和年报季报公布的业绩正好相反,比如昨天公布业绩的百洋转债的正股,业绩不算错,开盘也是高开的,结果盘中最多下跌了15.80%,收盘跌了10.89%,百洋转债也大跌了3.51%。而业绩并不好的应急转债的正股,公布了一季度和年报后竟然20%涨停,今天又大跌6.46%。或许你可以用业绩虽然不错,但低于大家的期望值;或者业绩虽然烂,不过没有预计的那么烂来解释,但一天之间涨停后大跌,而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个案。炒个股票真的难。
昨天卖出可转债后都买入了债券ETF,如30年国证ETF(511090)、10年地方债ETF(511270)、政金债券ETF(511520)、城投债ETF(511220)等。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全部买涨的最好的511090。一方面是分散风险,因为511090的久期最长,涨起来相当于上了杠杆,跌起来也很快,当然除非债券政策改变,利率提高,511090才会暴跌,目前看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短期的下跌还是可能的,511090今天大涨了0.51%,是最近一段时间涨幅最大的一天了,而且又创出了历史新高,要做好调整的准备。最安全的债券ETF是短融ETF(511360),但今天只有上涨了0.01%,安全是安全了,但收益和做个逆回购差不多。1天的收益是50倍,肯定要做好回撤的准备,分散持有就是一种准备。
好多年没买债券ETF了,也有点忘记了,今天看了一下昨天的交割单,我在华泰、招商、平安三个券商买的债券ETF竟然都是免佣金的,再加上是T+0,所以一天的成交额都是几个亿到几十亿,流动性非常不错。国债、地方债、政金债的价格都是100多元,一手要1万多,多余下来的现金正好买城投债ETF,因为它只有10多元,一手1000多元,有时还多了1000多无法买一手城投债,就再做个逆回购,总之账户里我很少放现金。
这些债券ETF虽然收益比货币基金和短融ETF的收益率高一些,但承担着相应的风险。我买了不代表风险小,如果你看了这个要买的话千万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这几天的市场其实变化还是蛮大的,前期表现不错的黄金,连续大跌了2天;而同样前期表现不错的红利股,也是大跌了2天。所以如果刚刚切换到黄金或者红利,风险还是巨大的。
总之,只要你还在股市,每天都会有新的风险,不管你是操作还是不操作。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cn668158 、光翟 、hx279 、小番茄黄瓜 、Kluer 、 、更多 »
4月下旬的日历效应一直把封基老师和钟爱老师的可转债实盘当作榜样和风向标,
因年报季报集中发布在4月底而引起的日历效应你不得不信,今天又是全面下跌的一天。
主流宽基指数只有科创50和北证50分别微涨0.17%和0.01%;下跌最多的微盘股指数跌1.71%、中证500跌0.8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农林牧渔涨2.48%、美容护理涨1.84%、国防军工涨1.67%;领跌的煤炭跌4.50%、石油石化跌3.61%、有色金属跌2.46%。以煤炭为首的...
现在你们都休息了,我等小散何以自处?

langmoqi
- 三星明泰,三祥运达,三力长久,牛年股市必众兴。百合欣旺,百川广汇,百姓小康,丑岁转债定大丰。

laplace
- 分散不重仓,股息,找到下行锚,好生意.....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期望,提高容错率
赞同来自: 集XFD
4月下旬的日历效应因年报季报集中发布在4月底而引起的日历效应你不得不信,今天又是全面下跌的一天。 主流宽基指数只有科创50和北证50分别微涨0.17%和0.01%;下跌最多的微盘股指数跌1.71%、中证500跌0.89%。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农林牧渔涨2.48%、美容护理涨1.84%、国防军工涨1.67%;领跌的煤炭跌4.50%、石油石化跌3.61%、有色金属跌2.46%。以煤炭为首的今年表...金老师是我见过最牛的周期择时实盘,无论是运气方面还是实力方面。要调整了,很期待老师的最终的选择!

4月下旬的日历效应因年报季报集中发布在4月底而引起的日历效应你不得不信,今天又是全面下跌的一天。 主流宽基指数只有科创50和北证50分别微涨0.17%和0.01%;下跌最多的微盘股指数跌1.71%、中证500跌0.89%。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农林牧渔涨2.48%、美容护理涨1.84%、国防军工涨1.67%;领跌的煤炭跌4.50%、石油石化跌3.61%、有色金属跌2.46%。以煤炭为首的今年表...我考虑为什么有些策略一段时间后就会失效,大概率是因为策略的对手盘发现做某些操作的时候经常亏损,虽然他不知道原因,但是总是会减少某些操作,导致策略的某些因子改变,也算是金融市场的进化论吧。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Cogitators 、绿光 、lyz3978 、泡沫 、 、 、更多 »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ejgnejf 、有点水的芦苇 、hx279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因年报季报集中发布在4月底而引起的日历效应你不得不信,今天又是全面下跌的一天。
主流宽基指数只有科创50和北证50分别微涨0.17%和0.01%;下跌最多的微盘股指数跌1.71%、中证500跌0.8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农林牧渔涨2.48%、美容护理涨1.84%、国防军工涨1.67%;领跌的煤炭跌4.50%、石油石化跌3.61%、有色金属跌2.46%。以煤炭为首的今年表现比较好的板块今天大跌。所以趋势投资也会遇到大坑。每一种投资的方法,都会有个大坑在等着你。
1820只个股上涨、318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0.75%。
沪股通净买入9.08亿、深股通净买入4.81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13.89亿。连续好几题净卖出后今天总算改向了,即使金额不大,至少是改变了方向。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5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37%;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4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68%。今天账户实际下跌0.50%。
今天跌幅差异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清仓了可转债,因为账户多再加上本来就是满仓了20只可转债,从今天一开盘开始清仓了整整一天。
今天清仓可转债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前几天说过的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的日历效应,特别是小盘股和对应的可转债。本来我打算19日就清仓的,但因为这一天我正好跟着传奇社的前同事一起去台州游玩,所以无法操作。今天一开盘就开始卖出,又不想增加冲击成本,所以花费了整整一天。
今天有人在雪球上说我不在2021年年初清仓,市场跌了那么多才来清仓。其实他可能不熟悉我,从2021年年初开始到今天清仓结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32.25%,而我的账户则上涨了56.53%,即使离开历史最高点也只不过5%多。同期作为正股参考指数的国证2000也跌了29.89%,可转债等权指数涨了21.74%。
也就是说,这3年多来其实可转债的正股的表现并没有强过沪深300多少,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选择了可转债这样的品种,等权指数大幅度跑赢正股,而我通过可转债轮动又大幅度跑赢可转债等权指数。
但今年可转债的表现确实不如人意,过去有效的策略也开始失效,反而是最简单的单溢价策略,在集思录和尚老师的表格里,截止到昨天,今年的收益率高达12.52%,一骑绝尘。关键是这个策略前两年跌的惨不忍睹。有个解释是某些策略有效后导致资金蜂拥而来,最终变成无效,大家作鸟兽散。没资金关注后可能又开始有效了,况且单溢价策略的波动率和小市值类似,暴涨暴跌非常厉害,一般人驾驭不了。
从今天到5月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要整整两周,正好有时间让我好好梳理一下相关的策略。可转债过了4月日历效应后可能会走好。红利策略今天大跌是机会还是刚刚开启下跌,包括煤炭股今天的下跌。
3年前从白马切换到可转债,奠定了最近3年多的大幅度超额收益,今天感觉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周六去游览了琼台仙谷,摩崖石刻上的“唯吾知足”四个字发人深省:

赞同来自: 蓝色青空 、lid765a 、夏花秋果 、塔塔桔 、钱钱618 、 、 、 、 、 、 、 、 、 、 、 、 、 、 、更多 »
心理暗示在股市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的下跌本来不算多,但因为发生在4月19日,所以被很多人再次印证了“419”魔咒。
主流宽基指数下跌最少的上证指数跌0.29%、中证1000跌0.42%;下跌最多的科创50跌2.03%、北证50跌1.95%。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石油石化涨2.78%、国防军工涨1.50%、基础化工涨1.13%;领跌的电子跌2.27%、电力设备跌2.22%、计算机跌2.08%。
1617只个股上涨,336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99%。
沪股通净卖出33.91亿、深股通净卖出30.99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64.90亿。这几天北上资金源源不断的净卖出。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36%,对应可转债平均下跌0.61%。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83%,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87%。账户实际下跌0.87%。
今天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比较多的原因是持仓的东风转债跌5.02%、金盘转债跌2.71%、福新转债跌2.59%等。好在持仓的天壕转债涨了3.50%、齐翔赚2涨了2.91%,否则亏损还要大。
昨天我说的两只变妖的债今天继续在变妖的路上:海波转债的正股跌1.57%,转债反而涨1.45%,139.602元的价格配上了133.0%的高溢价率;正裕转债的正股跌3.28%,转债反而涨1.46%,143.090元的价格配上了65.35%的高溢价率。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条件下这些妖债会暴跌,我真不知道,要看游资的心情,但强赎或者到期前肯定会暴跌的。
昨天高折价的中信转债,最终有近10亿的套利资金转股,结果今天正股低开了5.42%,把昨天转股的套利资金全部套住,而且盘中全天也没有一点机会。其实昨天无风险套利是要先卖出正股,然后买入可转债并转股。有人说你这样实际并没赚钱,但因为持有的正股是在昨天高价卖出的,所以相对不做这个操作而言,是少亏了。少亏就是赚。
本周账户跌了3.23%,仅次于年初2月5日前的一周。今年一直在水下没出来,本来上周末是最接近出水了,没想到被一记闷棍。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也算是印证了“419”魔咒。本来这个月已经跑赢了指数不少了,这周一跌又是跑输了。今年不仅等权指数一直在水下,账户也好多次跑输等权指数。是不是失效呢?我对比了一下从2021年7月份满仓做可转债以来实盘和转债等权指数每个月的涨幅对比:
从对比来看,今年4个月有3个月跑输,似乎策略有失效的可能,但跑输的3个月都没超过1%。而且3月份大幅度跑赢了2.34%,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有2021年8月、2021年11月、2022年8月、2023年11月、2023年12月等5个月,况且跑输超过1%的月份也有2021年7月、2021年9月、2022年1月、2022年12月、2023年4月等5个月份。况且今年4个月还跑赢了0.18%,历史上还有2023年4月份到7月份这4个月累计时跑输了0.48%。不过历史上跑输最多的月份是2023年4月,当年转债等权跌了1.25%,实盘大跌3.74%。也是4月份,接下去的7个交易日真的要小心了。
说个题外话,过去我外出的规律是大概率涨的,但最近两年我发现逆转了,每次我外出就跌,而且账户还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天又印证了这个规律,下周再也不外出了。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宋隆河 、七月好好 、xingml 、apple20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大涨后走成今天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我注意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小票指数是背道而驰的,这只能说明场内资金在搬家。最终收盘是大票略胜。
今天主流宽基指数领涨的上证50涨0.22%、中证500涨0.19;领跌的科创50跌0.69%、微盘股指数跌0.60%。基本上都是小涨小跌。盘中上证指数创出了3102.55的阶段性新高,并破了3100点,可惜没站上。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家用电器涨1.81%、有色金属涨1.38%、非银金融涨1.08%;领跌的公用事业跌1.45%、石油石化跌1.19%、传媒跌0.96%。
1994只个股上涨、300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48%。
沪股通净卖出15.33亿、深股通净卖出37.52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52.85亿。这几天一直在净卖出。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19%,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0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10%、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46%。实际账户上涨0.02%。基本上也是小涨小跌。
随着老的妖债退市或者接近退市,游资们在不断开发新的妖债,比如海波转债,最近正股不断下跌,但可转债却背道而驰,137.6元的高价,配上了126.1%的溢价率;正裕转债,今天正股涨1.96%,可转债则涨6.03%,141.027元的高价,配上了57.62%的溢价率。这两个新妖债我都曾经持有过,不过我持有的时候根本没那么妖怪。正裕转债是我在4月10日卖出的,当时刚刚开始妖,我卖出的当天正股下跌可转债上涨,4月10日后的6个交易日,正裕的正股跌了7.53%,可转债反而涨了6.07%。这个钱我们普通人确实无法赚,也没能力去赚。
这两天中信银行成了银行的领头羊了,昨天中信银行涨停,今天盘中再次涨停,收盘涨9.08%,并创出历史新高。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业绩,很多银行大V也没重仓。当然不仅仅中信银行,中证银行指数最近4连阳,而且创出了近1年来的新高。
这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2009年四万亿行情后,从2010年到2013年4年多市场下跌,一直到2014年第二次“国九条”后,直到年底银行股罕见的大涨,2014年11月中证银行指数大涨15.32%、12月再次大涨32.21%,接着就带动了2015年半年的牛市,而且不仅仅银行,很多成长股的涨幅远远超过银行,当然2015年下半年跌的也很惨。
今天的局面和10年前有点像,也是跌了好几年,也是“国九条”出台,最重要的也是银行开始领涨,当年中信银行在2014年11月大涨了24.96%,仅次于光大银行的27.43%,排名第二,而且在2014年11月28日也是涨停。
今天会不会复制10年前的行情?完全复制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毕竟今天的市场容量要比当年大很多,根本没那么多资金去推动成10年前的行情,但如果是10年前的一半,哪怕是四分之一,也是好的。
如果没有银行股呢?我觉得也没必要现在再去追,即使复制10年前的行情,其他股票多多少少都是有机会的,不管是做熟悉了银行股,还是其他价值股、成长股,甚至就是可转债,如果复制成10年前的行情,一样是有机会的。如果切换到其他不熟悉的品种,说不定反而弄巧成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吧,正是因为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使得绝大部分可转债都强赎了,到年底只剩下4只可转债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倒是真的要考虑做不了可转债轮动后的出路了。
虽然是个梦想,但梦想总是要有的。

赞同来自: Jifandailu 、noelhu 、乐鱼之乐 、robin8848 、一思难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证监会的一番及时的解释今天起到了大作用了,如果没有昨天晚上这样及时的解释,今天的盘面肯定会更加难看,特别是个股。
主流宽基指数悉数上涨,领涨的微盘股指数大涨9.28%、国证2000上涨5.38%,据后的上证50也上涨了1.14%、沪深300上涨了1.55%。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今天全部上涨,居前的环保涨5.67%、机械设备涨5.46%、计算机涨5.10%;居后的食品饮料涨0.44%、煤炭涨1.04%、石油石化涨1.23%。
4897只个股上涨,200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5.78%。240只个股上涨,大部分都是小市值,和昨天正好相反。
沪股通净卖出2.55亿,深股通净买入0.23亿,北上资金合计净卖出2.32亿。金额不大。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61%,对应正股平均上涨5.85%。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3.30%,对应正股平均上涨5.54%。账户实际上涨正好也是3.30%,已经收复了昨天的失地,但前天的大部分都没收复。
本周三天似乎是一个2月初行情的缩小版。最直接的起因当然肯定是“国九条”。“国九条”的内容,其实都是广大投资者盼望已久的内容,但为什么真的来了却用这样几乎千股跌停的悲剧来迎解呢?
这次下跌多的是微小盘股,很多人看了“国九条”后片面理解成要打压微小盘股,甚至这几天不少网友通过雪球、公众号、微信等渠道和我建议要放弃可转债,主要的理由就是因为可转债的正股微小盘股受大于,低风险的逻辑不存在了。
其实前几天的文章里我已经计算出按照“国九条”及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布的配套政策,有影响的微小盘股和对应的可转债,而且都列出明细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且要从2025年开始正式实施。所以我坚定不移的持有可转债,虽然我没能力择时,周一周二享受了两个-2.75%,但今天也一样享受了一个十足的3.30%。
昨天晚上证监会还给出了可能受影响的个股的数量,基本和我计算的差异不大。但我毕竟人微言轻,最多就是影响到我的一些粉丝,至少他们没有像我昨天文章里写的那个凶猛的鳄鱼那样在市场的底部割肉,估计今天要流下鳄鱼的眼泪了。
这个事情也说明了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证监会已经公布了细则,很少有人去按照这些细则计算一下到底有多少影响,而且完全靠情绪的宣泄,如果仅仅是宣泄倒也罢了,如果都像这个“凶猛的鳄鱼”那样在昨天底部割肉甚至清仓的,那这个宣泄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我估计证监会也没想到那么多投资者非理性的靠情绪去理解政策,昨天晚上的解释真的是很及时,否则今天肯定还是血流成河。
这个事情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投资者要更加理性的分析各项政策,而不是靠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管理层在发布政策变动时,尽可能把细节给大家解释清楚,毕竟大部分人是不会像我那样去按照政策来计算哪些公司可能受影响的。因为将来还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赞同来自: 塔塔桔 、孤独的长线客 、滚雪球2020 、wz2105 、reaht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也不期望今天不跌,但没想到今天跌成这样了。
今天所有主流宽基指数全部下跌,跌幅最小的上证50跌0.48%、沪深300跌1.07%;跌幅最大的微盘股指数跌10.46%、国证2000跌5.32%。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上涨的只有两个板块:银行涨0.03%、家用电器涨0.00%,实际涨了0.31点,涨幅四舍五入看不见了;领跌的社会服务跌6.61%、综合跌6.15%、环保跌5.09%。
258只个股上涨,4839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6.70%。迈瑞医疗、药明康德、联影医疗、保利发展、万科A、中国东航、晶澳科技、新产业、海南机场、东方雨虹、沪硅产业、康龙化成等97只个股创出今年新低,同时有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交通银行、美的集团、紫金矿业、中信银行、海尔智家、中国中车、中国广核、洛阳钼业、华能水电、中国船舶、潍柴动力、华能国际、宝钢股份、中国交建、上港集团、国投电力、恒力石化、华夏银行、上海银行等169只个股盘中创出今年新高。新低中医药、房地产居多,新高中能源、银行居多。
沪股通净卖出13.60亿,深股通净卖出14.32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27.93亿,和昨天的净买入相比,今天的净卖出不算多。
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58%、对应正股平均下跌5.82%;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2.89%,对应正股平均下跌6.84%。实际账户下跌2.75%,虽然跌幅和昨天一模一样,但亏损金额还略微多了一点。
今天一跌,今年的亏损扩大到6.87%,比可转债等权指数都多了。主要原因无非是小市值因子在起作用。3年来也是靠这个因子在可转债轮动中大幅度跑赢指数,即使算上今天的亏损,从2021年开始沪深300指数下跌了32.62%,我的账户还盈利了53.75%,而绝大部分基金和股民在这3年多里都是亏损的。这也是给我的一丝安慰。
再说点给自己的安慰,今年建仓了一点小市值,也在前不久全部清仓了。这次小市值的暴跌,其实也不是说“国九条”无法预料,本来我做的日历统计中4月份特别是下旬的小市值本来就不好,4月份上旬靠可转债轮动大幅度的跑赢了市场和可转债等权指数,有点大意了,总想多赚点再做保守的操作。现在已经跌成这样了,可转债的下跌空间也不大了,现在再卖出,万一反弹,这个后悔比套住更加难受了。好在持有的都是可转债。
昨天跌停个股333只,今天跌停个股788只。2月5日跌停个股1454只,也超过了当时的一半了。昨天大小盘两级分化,持有大票的还在看笑话,今天跌的虽然少,但上证指数也面临着3000点的考验。按照市值统计,50亿以下的2874只个股,跌停数高达704只,跌停比例24.50%,平均涨幅-8.45%,中位数-9.15%;50-100亿的个股961只,跌停73只,跌停比例7.60%,平均涨幅-5.12%,中位数-5.31%;100亿以上的个股1280只,跌停数11只,跌停比例才0.86%,平均涨幅也要-2.76%,中位数-2.62%。自我安慰一下:我今天的账户跌幅也就是和100亿以上的个股持平。
今天有个叫“凶猛的鳄鱼”的股民,大概是亏损的实在多了,清仓注销都算常规操作。比较出格的是在网上发下毒誓,要把子孙后代不许炒股写在家谱上,而且子女找对象,亲戚朋友交往,炒股的一律不接受。估计伤害也非常大了。
大跌了2天,明天也不期望反弹,能少跌点就上上大吉了。没能力择时只能熬吧。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包包肚 、几点到几点呢 、乐鱼之乐 、华夏之盛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上午上证指数盘中破了3000点,最低2995.54,没想到到收盘竟然涨了1.26%,更没想到的是个股跌的惨不忍睹。
主流宽基指数领涨的沪深300涨2.11%、上证50涨2.201%;领跌的微盘股指数跌8.77%、国证2000跌2.31%。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食品饮料涨2.40%、煤炭涨2.37%、非银金融涨2.05%;领跌的综合跌4.97%、轻工制造跌3.18%、纺织服饰跌3.15%。
1197只个股上涨、3879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负的3.65%。今天个股和指数严重背离。
沪股通净买入38.92亿,深股通净买入42.16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81.08亿,今天买入金额不小。
今天536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42%,对应正股平均下跌3.01%。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2.74%,对应正股平均下跌4.03%,实际账户下跌2.75%。
今天大幅度跑输可转债等权指数,主要原因是迪贝转债、华钰转债、华峰转债3只价格大于131元的转债正股跌停,可转债分别大跌了7.82%、7.14%、6.13%。如果上周按照轮动策略轮出的话,整个账户的跌幅就会小很多。上周账户好几次眼看要出坑了就跌下去,但上周跌的很少,甚至有一只小账户盘中已经出坑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幻想,所以高价的可转债没有轮出。我自己写的4月份的日历效应,也没减仓,只是上周五清仓了永鼎转债做了逆回购,今天早上买了国光转债其实还算跌的很少,否则还要跌的多。
今天微盘股大跌,和2月初那次不一样的是大盘股不跌反而上涨。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新的国九条强化了分红条件。其实正式实施要到2025年,而且也仅仅影响一部分微盘股,对可转债的影响更加是微乎其微,即使按照2020-2022年的分红,536只可转债里可能受影响的也只有7只可转债。显然今天微盘股和可转债的大跌是受情绪的影响。
我没想到的是当大家的共识达成一致的时候,是不讲理智的。可转债跌了那么多,特别是我的持仓跌的比等权指数还要多,现在不可能再去减仓或者换入热门品种了。反正可转债再下跌肯定是越跌越慢,越跌越小了,熬吧。
昔日诺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涉嫌受贿被起诉,当时他做基金经理的时候就是这种赌博风格,过去是赌上了他的基金,这次他赌上了自己的一生。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赞同来自: 不懂的太多 、aji008 、一生水 、孤独的长线客 、lwhsq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分红无疑是回报投资者最直接的方法。那么在历史上哪些公司的分红是最慷慨的?又有哪些公司的分红是最吝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从choice里导出数据,沪深两市截止到今天为止5116家公司,历史上一共募集了17.77万亿元,累计分红了11.75万亿元,分红募资比为66.13%。那么,哪家公司分红最慷慨呢?我们先按照累计分红金额看一下:
大部分都集中在银行、石化、白酒等巨无霸上,第一名工商银行累计分红9965亿,接近1万亿了。是募资金额的12倍多。
不过如果看分红募资比,最大的还不是工商银行:
分红募资比最高的贵州茅台,募资才22亿,累计分红了2327亿,比例达到惊人的103.66倍。依次是山西汾酒、福耀玻璃、达安基因、江铃汽车、格力电器、宁沪高速、五粮液、中国石化、重庆啤酒、洋河股份、兖矿能源、海康威视、恒瑞医药、人民同泰、陕西煤业、工商银行、东阿阿胶、海天味业、方大特钢等,分红募资比从34倍到10倍不等。集中在白酒等行业。
当然,有分红慷慨的公司,就有吝啬的公司,在A股上市10年以上一毛不拔的公司一共有20家,从最早1992年上市的金杯汽车到2010年上市的汉王科技,在这20家公司中,有18家公司是上市超过20年,其中金杯汽车、中毅达、学大教育3家公司竟然上市超过30年还是一毛不拔:
剔除交易的因素,分红是公司给投资者最直接的回报,也是价值投资中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放缓后,分红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出来了。有人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从来不分红作为借口,但全世界也只有这样一个巴菲特。有人曾经说过,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什么都有可能作假,唯独不能作假的只有分红。
还有人用恒大公司的许家印作为反例,说恒大分了那么多红,也不能说明它是一家好公司。当然这样的反例肯定是有的。分红只不过是公司不做业务上的大的扩展的前提下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因为这一项就断言这家公司是一家好公司,但大部分好公司还是分红的。任何绝对的说法都会找到反例的。
还有人说分红后除权,股价下跌,不是自己分自己的吗?确实,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分红后的第二天股价肯定是下跌的,我多次说过,如果不下跌,资金就有无风险套利的可能。不管除权还是不除权。就像可转债付息后是不除权的,但实际上还是有微微的下跌,只不过可转债的利息非常少,大家感受不到,所以系统也不做除权的处理了。
分红带来的好处,如果你只看第二天股价的下跌,确实短期感受不到,但分红的好处是长期的,如果都能像上面说的分红募资比10倍甚至100倍,何愁股价不涨?
明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1KlSWRC3OBlrVHihPo7QA?pwd=afqu 提取码: afqu

赞同来自: 不懂的太多 、aji01280 、憔悴损 、孤独的长线客 、一品海参狂想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周末随着第三个“国九条“的推出,上交所、深交所也同步推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其中关于分红不到30%就将纳入ST的措施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但具体到底有多大影响呢?我们通过choice数据库来计算一次。
首先,是要统计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数据,2023年的年报还没公布完,我们暂且用2020-2022年这3年的年报,目前沪深两市一共是5115家公司,但分红肯定是上市以后才会分红的,所以要剔除202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这样剩下3632家,在主板中,要剔除分红比例大于30%的,和分红金额大于5000万的。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分红比例的分子是三年分红总额,而分母是三年平均净利润而不是合计,所以这个30%相当于每年把净利润的10%拿出来分红,要求并不高。
在双创里面,要剔除3年分红累计超过3000万的,或者研发费比例大于15%,或者3年研发费在3亿以上的。这些条件一剔除,其实剩下了没多少了。
按照我的统计,用2020-2022这三年数据计算,一共有310家公司可能ST,比例为6%。这里有个BUG,如果三年净利润为负的,或者其中有亏损,使得三年净利润合计非常小,导致分红率异常,可能就没有列入,甚至将来这个政策从2025年开始实施,有“财务高手“会根据政策去”做指标“,当然也可以用亏损来给ST戴帽。
那么这个政策对可转债有多少影响呢?按照我的统计,536只可转债里,只有景兴转债、盛路转债、尚荣转债、今飞转债、首华转债、佩蒂转债、广汇转债等7只可转债可能有影响,比例只有1.31%,比全体股票的影响要小很多,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可转债的要求高于整个市场。
但小市值就不是这样了,在我的333只小市值标的库里,有影响的数量有52只,比例高达15.62%。将来的小市值策略可能要提前剔除可能成为ST的股票。
另外周末还公布了关于主板*ST标准的调整,从原先的“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变更为“营收低于3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这个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再来测算一下。
按照2022年的财报,主板扣非净利润为负而且营收在1-3亿的公司一共是90家,比例是1.76%。536只可转债里只有一只灵康转债,比例是0.19%。我的333只小市值标的库里有影响的有4只,比例是1.20%。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还有其他提高标准的影响。这次“国九条”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都是围绕着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这个中心目标展开的,它的影响不在于下周开盘或者最近几天,而是长期的。但对政策来说,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是希望能平稳过渡,所以除了个别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用了一些一惊一乍的标题外,大家都不希望市场波动太大。
说个题外话,我退休前在联想做服务渠道管理,每次新的政策出台,我都要测算很多次新老政策引起的变化,虽然规模没那么大,但道理都是一样的,这次这些政策的出台,我相信证监会相关人员肯定做过大量的测算,确保市场平稳过渡。不信我们周一看!
明细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ayCASDMOvNFqYrv3uR26g?pwd=qrrm 提取码: qrrm

赞同来自: hx279 、乐鱼之乐 、璧新风 、蓝色青空 、王泰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指数又是全绿的一天,如果看上证指数,又是涨一天跌一天的行情。
主流宽基指数跌幅最小的科创50跌0.03%、上证指数跌0.49%;跌幅最大的北证50跌1.42%、创业板指跌1.0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通信涨1.55%、纺织服饰涨1.26%、有色金属涨1.07%;领跌的房地产跌2.42%、非银金融跌2.22%、电力设备跌2.15%。
1451只个股上涨、3567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负的0.99%。
好久没盘点创今年新低的个股了。今天盘中有中信证券、药明康德、国泰君安、智飞生物、保利发展、万科A、绿地控股等41只股票创出了今年的新低:
从行业看,除了ST股以外,集中在医药生物(11)、房地产(6)、非银金融(6),没想到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这两家券商头部企业都创出了今年的新低。
沪股通净卖出45.69亿、深股通净卖出28.16亿,北上资金合计净卖出73.85亿。
今天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21%,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75%;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06%,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05%。账户实际上涨了0.08%。
今天可转债是非常抗跌的,甚至在正股跌幅不小的情况下整体可转债还出现了微微上涨。猜测还是市场在下跌的时候的避险情绪导致的,特别是今天的低价债涨的相对比较多。
今天主账户卖出了晨丰转债换了法兰转债,结果到收盘晨丰转债跌了0.46%,法兰转债跌了0.30%,基本上没赚到便宜。尾盘看到永鼎转债和正股逆向上涨,再考虑到下周永鼎转债的到期时间也将小于1年了,匆匆忙忙的清仓了永鼎,来不及买其他可转债,3点后做了逆回购。
收盘后出了大消息,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个“国九条”。前两个“国九条”分别是是在2004年和2014年发布的,每个“国九条”相隔正好都是10年。
2004年的第一个“国九条”,最重要的举措是引入了对价机制,平衡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当时记得非流通股的流通,市场是作为重大利空解读的,对价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市场当时经历了挫折,但最终迎来了2006、2007两年历史上最大的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2014年的第二个“国九条”的主要举措在于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允许按规定通过多种行是开赚员工持股计划,对欺诈上市的公司实行强制退市,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等,第二个“国九条”对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次第三次“国九条”,主要内容是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加强交易监管,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大量推动中长期资本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促进资本市场工作量发展的合力。
虽然这些内容过去也经常讲,但上升到“国九条”还是第一次。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高质量的发展资本市场。
前两次“国九条”带来了两次大牛市,相信这次“国九条”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牛市。如果说前两次的遗憾,就是两次疯牛后的大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希望这次有一个稳定的慢牛,我们期待着。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荔浦芋头 、gaokui16816888 、好人平平安安 、流沙少帅 、更多 »
天台山还有个大瀑布,高数百米,关键是在天台县城里就可看见,非常壮观。推荐给封基老师^-^大的那个瀑布是人工的,远看十分壮观。 另有个小的叫“石梁飞瀑”在山里,去年夏天去过,此瀑布因天然有一个石梁跨于瀑布之上而得名,旁边有一古刹曰上寺(当时在维修)听当地人说以前在那天生石梁之上有寺庙供奉的一个大铜炉,后闹饥荒,动了歪心思的人合力将铜炉推入瀑布之下潭中,欲取炉化铜。但铜炉坠下深潭后,以人力不可取。近几年据说是当地政府想办法终是将那铜炉起了出来,现放于古庙第一间,不知真假,但我们听的饶有趣味。 瀑布下也有寺庙谓下寺,旁边可寻路拾阶而上,直到文中提到的上寺。

赞同来自: 七月好好 、坚持存款 、乐鱼之乐 、Restone 、jisabao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最近几天的行情是涨一天跌一天,如果按照这个规律,今天应该复制前天的行情,直到下午1:30前基本如此,谁知道1:30后一路下滑,走出了一个倒V字行情。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中证500涨0.50%、科创40涨0.40%;领跌的北证50跌1.31%、创业板指跌0.44%。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传媒涨1.90%、社会服务涨1.79%、环保涨1.37%;领跌的农林牧渔跌1.23%、国防军工跌0.78%、纺织服饰跌0.60%。
2635只个股上涨、227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0.11%。
沪股通净卖出1.02亿、深股通净买入21.24亿,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20.22亿。下午指数最高点的时候也是净买入的最高点,随着指数回调,北向资金也小幅卖出。
536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32%、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17%。我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61%、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76%。实际账户上涨0.69%。
昨天账户卖出了银信转债和正裕转债,买入了宏丰转债。今天银信转债跌0.20%、正裕转债跌0.76%;而宏丰转债涨了2.12%。卖出银信转债和正裕转债是因为当时的动态排名跌到后面去了,而宏丰转债其实是排名在另外一只未买转债后面的,但因为那只转债当时涨的很多,我估计今天会回调,所以没买而买了宏丰转债。结果没买的这只转债今天跌了1.09%,而宏丰转债涨了2.12%。所以模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然今天是运气好。
昨天卖出2个可转债买入了1个可转债,还有一份资金做了逆回购。我很少在账户里留现金的,只是昨天接近收盘一时也没好的标的,结果做了逆回购。今天开盘后华峰转债的正股跌停,华峰转债最多跌了近3%。如果光看这2个跌幅一般人不会去买华锋转债的,但当时在我的模型排名里华峰转债排在非常前面,我毫不犹豫把所有的全部买了华峰转债,平均成交价格在130.688元。结果正股跌停板打开,最终可转债涨到132.729元,当天收益1.56%。
一进一出,虽然超额收益也不算多,但我相信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本周4个交易日我虽然账户跌了0.03%,但上证指数跌了1.14%、沪深300跌了1.78%、国证2000跌了2.20%;再看本月9个交易日,我的账户涨了1.90%,虽然也不算多,但上证指数跌了0.23%、沪深300跌了0.94%、国证2000跌了1.94%,超额收益还是不小的。
有时间每天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改善的方法,最及时的反馈到自己的系统中去,感觉还是非常有用的。有人说天天这样累不累?其实我也不是天天这样做的,上次去迪拜就一周没实时看盘,落后点就落后点,我是一切随缘。下周四参加联想的2024Tech World活动,下周五和传奇社一起去天台山国清寺,没时间去实时盯盘了。

赞同来自: alalwong 、gaokui16816888 、wuseqi 、wind2012 、yh9264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市场进入了拉锯战,进一步,退一步。上也难,下也难。
主流宽基指数中唯一上涨的北证50涨1.63%;领跌的微盘股指数跌2.98%、国证2000跌2.0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煤炭涨1.32%、公用事业涨0.62%、有色金属涨0.52%;领跌的房地产跌3.31%、传媒跌2.96%、电子跌2.93%。今天又是保守板块涨,激进板块跌。
699只个股上涨、4364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负的2.44%。又是和昨天正好倒过来。
沪股通净卖出10.05亿、深股通净卖出31.09亿,北上资金合计净卖出41.14亿。
537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48%、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95%;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65%,对应正股平均下跌2.31%。实际账户下跌0.66%。
昨天卖出的华锋转债今天大跌4.86%,正股还大涨了5.12%。主要还是可转债的投资者相对保守,打开涨停板后对后市的预期不乐观。而昨天买入的福新转债,今天正股上涨了3.88%,可转债上涨了1.14%,成为我20只可转债里今天唯二上涨的可转债。
今天另外一只上涨的可转债是正裕转债,其实正裕的正股今天大跌了4.02%,正裕转债收盘132.947元,溢价率高达37.40%。显然今天的上涨是不合理的。从盘面看,是下午有资金进入,十有八九是游资。而且最近还不止正裕一只,比如海波转债,今天也是正股跌4.04%,可转债涨1.32%,溢价率101.2%,比正裕更加夸张。
我拿不到游资退出正裕的机会,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退出,退出的时候肯定是手忙脚乱的根本来不及卖出,只能今天下午清仓了。
网上有人在讨论普通人投资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正好昨天雪球上有网友问我说25万人民币如果每天要稳定的赚100到200元,如何打理?一天100-200元,看起来不多,但仔细算一下这个目标很高,我们按照最保守的计算,每天100元,一年不算365天,算242个交易日,就是24200元,除以25万,就是9.68%,接近10%。这样的目标高吗?
我们来看看专家理财的公募基金,从天天基金网上统计,从2014年4月9日到2024年4月9日,有完整数据的一共有1221只公募基金,按照算术平均值计算,平均年化7.21%、中位数6.52%。如果要做到年化10%,那么在1221只基金里只有261只能达到这个目标,比例只有21.38%。
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因为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不可能做到每天正收益,别说每天,就是每个月,甚至每年,即使是债券基金,要在10年里做到这个标准,都是非常难非常难的。
如果要做到年化收益率20%,那么在这1221只基金里,比例只有0.25%,也就是说,平均在400只基金里才有1只,这个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就是不是你自己投资,要在400只基金里事先找出这1只,难度不比做这个基金经理容易。
我自己平均一般可转债都平均持有20只,1只仓位连5%都不到。今天有个网友说他从我这20只里选了1只满仓轮动,把我吓坏了。
现在网络上有个舆论说我们年纪大的保守能理解,年轻人就是应该激进,上足杠杆,成功了皆大欢喜,爆仓失败了最多重新来过,因为年轻就是资本。殊不知就像许皮带那样,靠高杠杆成功后会上瘾的,就像万科的郁亮,早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但还是忍不住用了高杠杆。
郭树清曾经说过:投资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个和10年长期投资的公募基金平均年化7%左右是基本吻合的。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首先是活得久,才能活得好。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hannon 、ANNRY11 、守拙到底 、每日一歌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上证指数上周一跳空高开,留下了一个3041.30-3049.02的缺口没补上,昨天上证指数最低到3045.47,补上了一部分缺口,还有4.17没补上。昨天我说上证指数补上缺口后会上涨,今天指数最低到3033.21,完全补上了上周一的缺口后果然开始上涨了。这不是我神,是说明相信这种缺口理论的人还不少,补上后放心做多了。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北证50张2.15%、微盘股指数张2.08%;领跌的上证50跌0.39%、沪深300跌0.0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电力设备张2.15%、美容护理张2.02%、医药生物张1.94%;领跌的石油石化跌1.48%、家用电器跌0.74%、建筑装饰跌0.65%。
3959只个股上涨、1055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1.29%。
沪股通净买入4.53亿、深股通净买入6.02亿,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10.55亿。金额虽然不是很大,但毕竟是净买入了。
538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66%,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8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03%、对应正股平均上涨1.56%。账户实际上涨0.98%。差异主要在于我今天上午以平均价格135.364元卖出了华峰转债,最终华峰收盘在140元。但卖出的现金以平均124.102元抄底了福新转债,福新转债最终收盘128.045元。整体这个操作稍稍吃亏了一点。
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卖出华峰是值得的,因为上午一个半小时里华峰的正股封单吃掉了一大部分,如果线性的话到收盘开板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今天没开板,到收盘封单已经没多少了,明天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可转债下跌的时候非常快,以我的资金量可能只能跑出一部分,提前卖出还是必要的。
今天一涨,基本上把昨天下跌的填平了绝大部分,今年亏损缩小到1.63%了,但今年出坑就是新高,再看看从2021年开始到今天的比较:
3年多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32.20%,和可转债正股最相关的国证2000下跌了3.71%,而可转债等权指数上涨了24.34%,我的实盘则在这3年多里靠做可转债账户的收益率是62.34%。可转债等权指数靠可转债的优势大幅度跑赢了正股,而我的实盘则通过量化轮动的策略大幅度跑赢了等权指数。有人说新规后可转债没涨多少,那你要和沪深300指数、国证2000指数和可转债等权指数相比较,已经跑赢了相当多了,只要账户再涨不到2%就创历史新高了,所以我还是坚持可转债轮动,即使在4月份由于日历效应可能会差一点。
今天又有网友说起A股的股票分红是除权的,好像是分了自己的钱,觉得为什么A股要分红除权。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芒格老先生的话来解释: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如果分红后不除权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举个具体的例子,10元的股票,每股分红0.5元,股息率是5%,如果不除权,当天晚上0.5元到账,第二天还是10元开盘,那么当天买入这个股票的人就会纯赚0.5元,它的收益率在一个晚上就是5%,这样确定的套利的机会怎么可能出现呢?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使得分红平稳过渡,第二天的价格肯定是低开的,这就是除权的原因。不仅仅是A股,全世界的股市都类似的。只要你反过来想,如果不除权,会给出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在有效市场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再说了,如果连续20年都分红5%,那么即使不涨不跌20年后收回本金,股票的成本变成0,怎么会是没有意义呢?
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像芒格那样,反过来想想,就想明白了。

赞同来自: xingml 、muziyo 、不知为不知也 、几点到几点呢 、流沙少帅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刚刚在说4月份的日历效应,日历效应就来了。
主流宽基指数悉数下跌,跌幅最新的上证50跌0.66%、上证指数跌0.72%,跌幅最大的微盘股指数跌4.31%、北证50跌4.23%。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公用事业涨2.34%、银行帐0.57%、汽车帐0.13%;领跌的美容护理跌4.27%、食品饮料跌3.05%、轻工制造跌2.59%。今天茅台放量下跌2.82%,成交额高达99.1亿,全市场排名第一,而且是平时成交额的2倍多。
781只个股上涨、4286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负的2.73%。
沪股通净卖出15.20亿、深股通净卖出15.25亿,北上资金合计净卖出30.45亿。
538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72%,对应正股平均下跌2.71%;我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1.0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3.08%,账户实际下跌1.03%。
今天我的小仓位的黄金ETF(518880)大涨了2.351%,今年涨了快15%了。微盘股指数大跌4.31%,雪球小市值组合大跌4.84%,一点点观察仓上周都清仓了。
今天的下跌,你不得不相信4月份的日历效应,虽然年报还没有出齐,我从Choice里统计了一下,沪深京三市5360家公司,已经公布年报的2082家中,2023年第4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合计是8534.87亿,同比减少了28.94亿,下降幅度为0.34%。虽然下降的非常少,但同比的2022年Q4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基数本来就不高,再加上按照惯例业绩不好的都会滞后公布,2023年Q4的业绩期望值不高。
今天上证指数的下跌,补上了上周一跳空高开的一部分缺口。最好是明天开盘能补上,这样反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虽然这种缺口理论我也不信,但这种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的人多了,就变成真的了。
万科最近利空不断,好几个地产大V最近割肉万科,今天万科A又下跌了2.32%,价格只有8元前了。最近好几个自媒体都在说万科的投资者刘元生,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了。我仔细查了一下,其实刘元生并不是这几年退出十大股东的,2015年半年报里十大股东还有刘元生的名字,但到了3季报就消失了,后来的8年多了我粗粗翻了翻似乎就消失了。当然退出十大股东不一定就清仓了,但至少2015年3季度减仓了大部分。
我看了看万科A的K线,2015年3季度的价格和今天相比,复权价高不了多少,刘元生大幅度减仓后万科A其实还涨了好几年,直到2018年初创出了历史新高。很多自媒体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把刘元生说成是跑赢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大神,有点言过其实。
实事求是说,刘元生25年持有万科A,获利好几百倍,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也确实是价值投资的典范。当年入市万科A,确实普通人很难做到,但前几年退出万科A,普通人是有这个可能的,而且不用对房地产行业做很深入的研究,至少我在2018-2021这3年多持有股票的时候就从来没碰过房地产的股票,当时的理由就是房地产的租售比低于很多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房价的不断上升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了。而很多房地产知识比我多的多的房地产大V之所以套在房地产股票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房地产产生感情了,产生感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在房地产上确实赚了大钱了。
但愿明天真的能补上缺口后上涨!

赞同来自: 枫叶fy 、zyxw风雅颂 、lid765a 、乐鱼之乐 、大7终成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几年基金的业绩确实不如人意,有人甚至这样说,我找个大猩猩随便投个飞镖,选个股票的业绩都超过了基金。基金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为了更加实事求是的比较股票和基金的业绩,这里我们必须把一些细节确定清楚:股票是指沪深两市的A股,先比较最近3年的业绩,从2021年4月2日(4月3日是非交易日)到2024年4月3日的等比复权的涨幅,没有完整3年业绩的股票和基金都剔除,基金里仅仅选择了主动型的混合基金,因为这类主动基金是相对最能体现基金经理操作水平的,股票型基金因为仓位要求高而剔除了,而且现在绝大部分主动基金都是混合型基金(按照天天基金的统计,最新有7398只混合型基金,只有923只股票型基金:
按照这个口径统计,最近3年里4128只股票中,正收益1846只,胜率为44.72%,不到一半。但同期混合型基金里,3772只只有829只正收益,胜率21.98%,只有股票胜率的一半都不到。
再看3年来的平均收益率,股票是5.34%,虽然很低,但至少是正收益;而同期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负的17.59%;即使是收益率的中位数,股票是-5.01%,而混合型基金则是-18.87%。
这些数据表明,在最近3年里,你随便买一只股票持有3年,大概率的跑赢你随便买一只混合型基金。
那我们再看看最近5年的数据,就是从2019年4月3日到2024年4月3日。股票的胜率为41.77%、平均收益率为8.97%、中位数为-9.01%;同期混合型基金的胜率为85.20%、平均收益率为31.51%、中位数为28.98%。不管是哪个数据,混合型基金全面胜出。
再看看10年的数据,即从2014年4月3日到2024年4月3日,股票的胜率是65.71%、平均收益率是75.54%、中位数是27.39%;而同期混合型基金的胜率高达97.37%、平均收益率142.58%、中位数129.20%,还是混合型基金全面胜出。
但因为大家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最近3年主动的混合型基金跑输个股太多,导致了大家都普遍认为公募基金还不如我随便买一只股票。
最近3年公募基金的跑输,最基本原因还是因为前期大家扎堆买股票,同质化的推高了股价,从2021年开始的市场的下跌,主要也是这些同质化的股票的下跌,导致了这三年公募基金跑输个股。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在同期的表现,为了公平起见,这里的指数用了沪深300的全收益指数,已经包含了股票分红的数据,3年、5年、10年来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分别上涨了-26.22%、-1.13%、104.53%。不管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混合型基金还是全面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即使是最近三年混合型基金表现不好,但如果和沪深300的全收益指数相比,不管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都亏的少。
当然,亏的少也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另外有人会说基金有一部分中途解散了,当然也有这样的基金,但数量不是太多,而且同期股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些细节不会影响最后的基本结论。
当然,如果看最好的股票,肯定超过同期最好的混合型基金,比如3年涨幅最高的股票高新发展涨了706.60%,同期最好的基金万家新利灵活才涨了88.62%;5年涨幅最高的股票兴齐眼药涨了1554.59%,同期最好的基金大成国企改革上涨了226.50%,10年涨幅最高的股票牧原股份涨了2624.49%,同期最好的基金交银趋势混合涨了790.94%。最好的个股都远远跑赢最好的基金。但关键是最差的个股也远远跑输最差的基金。个股的离散度要远远超过基金。
在中国,混合型的公募基金长期能战胜个股和指数,根本原因还是大量的散户做了很多无效的操作,给这些基金做了对手盘。
不过今年似乎基金又开始跑赢个股了。因为今年个股无论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还在水下,而基金不管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是正收益了。一切都是周期。

赞同来自: 喜欢烧米饭 、cxymj2 、电赛加油 、uime 、weiesh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毫无疑问,股市里存在着日历效应,4月份更加明显,我们先来看一下沪深300指数在4月份以及4月份里的上旬、中旬和下旬的表现:
我们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除了2006、2007、2015年等几个大牛市年外,其他年份均不同程度的受到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日历效应的影响,19年来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2.25%、0.20%、-0.76%。从2016年开始的8年中位数(主要是剔除2015年大牛市的影响)分别是1.03%、0.03%、-0.70%。越到下旬影响越大。
数据背后的逻辑是4月份是年报和1季度季报的集中发布期,特别是最后几天,很多都是业绩不好的难产年报季报的集中发布期,所以市场受其影响下跌的概率会大一些。
沪深300指数是这样,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头微盘股指数4月份上中下旬的表现:
从数据来看,微盘股4月份的日历效应比沪深300更加严重,18年来上中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3.07%、-0.23%、-2.98%,最近8年的中位数分别为0.86%、-1.80%、-3.06%。2009年后的15年里,下旬只有2015年大牛市涨了8.07%、2018年熊市因为前面跌的太多了,4越下旬微涨了0.81%,其他13年全部下跌,而且跌幅还不小。
我们再来看看和可转债正股最接近的指数国证2000在4月份的日历效应:
13年来4月上中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1.55%、0.49%、-2.94%,最近8年的中位数分别为1.04%、-0.90%、-2.32%。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可转债等权指数在4月份是否存在日历效应:
可转债的等权指数从2018年到2023年这6年里也存在着日历效应,4月上中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0.57%、-0.45%、-0.77%。虽然也存在日历效性,但显然比正股要好很多,比如跌幅最大的2019年下旬,虽然转债等权指数大跌了5.08%,但同期国证2000跌了10.05%、沪深300指数跌了5.03%、微盘股指数跌了9.76%,转债等权指数的跌幅基本上和跌幅最小的沪深300指数持平。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受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日历效应影响最大的是微盘股指数、其次是代表可转债正股表现的国证2000,沪深300和可转债受的影响最小。
所以在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小盘股特别是微盘股的风险加剧,躲避是一个策略,即使不全部躲避,也要躲避这些在下旬特别是最后一两天公布年报季报的个股,宁可错杀也不要踩雷。至于可转债,我会监控他们的年报季报和预报的发布,尽可能躲避掉4月份这个日历效应的坑。
当然历史的数据只能代表历史,每次都会有人说数据太少不能说明问题。至少1月份小盘股的暴跌我是躲过去了,虽然我也没在暴跌的时候抄底。历史虽然不会完全重复,但它会踩着节奏前进!希望大家不要踩在4月份日历效应的坑了。

赞同来自: brighten 、乐鱼之乐 、邹大仙女 、阴影下的猫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又是指数全绿的一天,不过跌的不算太多。
主流宽基指数下跌最少的中证500跌0.12%、上证指数跌0.18%;跌幅最大的科创50跌1.56%、创业板指跌1.0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有色金属涨3.26%、煤炭涨2.50%、农林牧渔涨1.83%;领跌的计算机跌2.63%、通信跌2.47%、传媒跌2.47%。以黄金为首的资源类上涨,今年黄金ETF已经上涨了12%多了。
1702只个股上涨、3276只个股下跌,涨幅中位数为负的0.83%。
沪股通净卖出15.96亿、深股通净卖出6.79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22.75亿。金额不算大。
538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3%,对应正股平均下跌0.77%。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17%,对应正股平均下跌1.63%,实际账户今天下跌0.16%。下跌的少主要还是持仓的转股溢价率相对全市场来说还算比较低的。
昨天大涨20%的福新转债,今天正股毫无悬念的一直在第二个涨停板上,可转债高开6%多后稍稍上冲后就一路下滑,虽然盘中也拉起,但最终跌了1.45%。而正股的封单死死的。不过即使这样逆向而行,转股溢价率还有18.68%。估计下个交易日正股会打开涨停板,这个时候多空双方博弈,大概率波动很大。昨天在涨停板上清仓还是正确的,20%的收益落袋为安比什么都好。
和福新类似的松霖转债也是正股预告1季度利润大幅度增加,但今天正股高开4.6%后就一直在下面波动,最终正股涨了2.25%,可转债只有涨了0.74%。我觉得两者结果差异那么大的主要原因还是盘子的大小。福新正股市值才31.5亿,可转债市值3.97亿;而松霖正股市值78亿,可转债市值7.9亿。不管是正股还是可转债,差不多都相差了一倍左右。
小市值还是yyds,虽然我实盘已经没有了,但雪球上的组合我还一直维护着,今年2月7日的时候这个组合跌了41.47%,到今天已经收狭到仅仅跌了5.18%了,反弹了整整62.00%。但这个过程确实一般人受不了。4月份又是历史上小市值下跌最多的一个月份,小心驶得万年船。
今天网上在传一个视频,有个大概是小学生在谈它的理想,说“我的理想,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互联网上一传播,逼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紧急通知,追查是哪个行长的孩子。因为从总行到分行、支行,叫行长的一大波,虽然人多,但这个也不难查。又是一个“我爸叫李刚”,但比李刚进了一步的是竟然他的理想是把农业发展银行当作家产来继承。童言无忌,如果不是他们家的家长平时或多或少的流露出这样的意思,小孩子怎么可能说这样的话?

赞同来自: pythonada 、邹大仙女 、夏花秋果 、不啻微茫 、乐鱼之乐 、 、 、 、 、 、 、 、 、 、 、 、 、 、 、更多 »
昨天大涨后今天缩量调整也算正常。
唯一上涨的主流宽基指数微盘股指数涨0.96%;领跌的科创50跌0.87%、北证50跌0.78%。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石油石化涨1.99%、钢铁涨1.39%、基础化工涨1.37%;领跌的传媒跌2.36%、计算机跌2.15%、电子跌1.65%。
沪股通净卖出15.03亿、深股通净卖出1.15亿,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16.15亿,金额不算大。
538只可转债平均下跌0.05%,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28%;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0.49%,对应正股平均上涨0.06%,我的账户实际上涨0.50%。
今天账户表现比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我持有的福新转债今天上涨20%涨停。可转债20%的涨停背后是它的正股叫福莱新材(福莱转债的正股叫福莱特),因为一季度预告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79.59%至114.13%,对应金额为2600万元到3100万。其实这个金额并不高,但福莱新材在今天涨停后的总市值也只有28.65亿,属于微盘股,非常容易炒作。今天一早开盘就涨停,最终主力净量(大单净额/流通股)全市场5113只个股排名第8。
我估计很多在正股涨停板上买不进的,转而买可转债,以至于剩余规模才2.773亿的可转债竟然成交了30.4559亿,换手率高达805.59%,最终收盘在20%的涨停板上。
福新转债我也是持有了好长时间了,但一直不温不火的,也从来没引起我的关注,今天涨到大概11%左右的时候维持了很长时间,按照过去我肯定要卖了,但一方面最近很多大涨的可转债连续上涨,一方面这个迷你债还是有业绩支撑的,而且正股封单封的牢牢的,所以我想到收盘的时候再看看。
没想到在收盘前最后10分钟的时候突然拉了涨停,我没丝毫犹豫马上全部一键清仓。平时卖个转债还要分成很多笔才,甚至要卖上几个小时,今天这样大的封单,一下子成交了的感觉真的很爽。
当然,明天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我也不后悔。毕竟一口吃了20%,虽然只有5%的仓位,但也贡献了1%的涨幅,也就是说今天如果没有福新转债的20%涨幅,我的账户大概亏损0.5%。至于明天的上涨,就好像每天都有人比你赚的多,每天都有人吃到涨停板一样,你和自己比,和没有持有福新转债比,已经是很幸福了。何况今天卖出福新转债的现金做了国债逆回购,正好遇到清明小长假,1天算了5天的利息,一鱼两吃,幸福加倍。
昨天晚上公布强赎的贵轮转债和商洛转债都是暴跌。贵轮转债跌6.22%,正股跌5.80%,溢价率变成负的2.60%了,商洛转债跌8.14%,正股跌7.30%,溢价率1.46%。正股也跌那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转债强赎后大量的转股,而这些持有者转股后大部分都不会长期持有正股,短期内都可能卖出,造成了正股抛压,所以可转债比例过大的强赎对正股来说绝对是一个利空,即使没什么溢价率也要及早躲避,特别是溢价率还不小的可转债,临近强赎前先是杀溢价,我现在一般至少提前10天就先躲避这些可转债了。
今天港股小米因小米汽车的利好而大涨8.97%,小米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米粉推崇它的极致的产品性价比。负面的评价集中在产品质量、原创性不够等上面。我们家买过一个小米的彩电,确实性价比不错,但这个遥控器老是出毛病,大概是它的键发生粘连了,我重新在小米商城里买了一个,结果键不粘连了,但有时就是开不出机,对我要求不高的人来说勉强可以用了。一次不行多按几次开关。小米的产品满足了一部分追求性价比而要求没有那么极致的客户,其实也是一种细分客户。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Kluer 、谢家宝树 、几点到几点呢 、chenyw222 、 、 、 、 、 、 、 、 、 、 、 、 、 、更多 »
新的一个季度开门红,不过除了微盘股指数创出了2月5日反弹以来的新高外,其他各大指数还没创出新高。
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创业板指涨2.97%、微盘股指数上2.45%;涨幅殿后的上证50也涨了1.10%、上证指数涨1.19%。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领涨的传媒涨3.38%、汽车涨3.17%、电力设备涨2.98%;下跌的只有两个板块:煤炭跌1.04%、公用事业跌0.14%,市场一好,煤炭等保守板块被抛弃了。
今天港股休市,没有北向资金。
539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01%,对应正股平均上涨2.63%;我的主仓20只可转债平均上涨1.69%,对应正股平均上涨3.24%。账户实际上涨1.59%,主要差异来自鼎胜转债被我卖的早了。
今天卖出鼎胜转债除了大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鼎胜转债离开到期日快接近1年了,按照策略本来就要快卖出了。卖早了也是经常遇到的,不过我今天还有一个对冲,就是周五被我清仓的精达转债,今天跌了1.06%,也是我的20只可转债里如果周五不卖唯一下跌的一只。所以运气好和运气不好都是常事,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胜率和赔率。
今天账户涨了1.59%,今年的亏损只有1.90%,只要一出坑就会马上创历史新高。虽然今年还是亏损,但看长期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我的投资主要靠量化模型,股票和基金都在用果仁网回测,可转债用的是禄得网。回测仅仅是长期取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我们来看一个反面例子:选取三个标的:标普100ETF(513100)、创业板ETF(159915)、黄金ETF(518880),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相关性非常低,我们从2017年1月2日回测到2024年3月29日,每次选取20天乖离率最大的1个品种持有20个交易日,也就是在这3个品种里选取20天里最强的一个品种,交易成本单项千一,用果仁网回测结果如下:
结果是不是非常令人兴奋?8年里最差的2018年也有7.83%的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率29%多。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才0.79%。看了这个结果,肯定有很多人非常想实盘做一次。
且慢,实盘真的会有那么高的收益率吗?我们改变一下条件的一个细节,把起始日从2017年1月2日改成1月3日到1月27日这样另外19个日期,这样每次轮动日就不一样了。还是用果仁网回测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不同的轮动日对应的年化收益率差异非常大,最好的是29.06%,最差的才5.88%。今年虽然大部分轮动日得到的结果都是正收益,但2017年1月10日、11日对应的却是负收益。沪深300指数表现最好的2019年,绝大部分轮动日对应的都是正收益,但也有2017年1月12日、13日开始轮动的对应的是负收益。
所以如果用这个模型投入实战,运气好可能表现不错,运气不好甚至在2019年的牛市年都会亏损。
轮动的起始日差几天,结果就会大相径庭,有个专有名词叫“鲁棒性”,它就是指系统或者算法在各种随机噪声、异常情况等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这种情况我觉得也可以用过度拟合来解释。其实不管是用量化投资还是用价值投资还是其他方法,基础的理论都不难,难是难在遇到各种干扰后的应变。知道不可为和知道可为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