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之前的2014年1月1日,因为新股恢复资金打新,我把所有闲置资金集合起来打新,至今整整十年,我这几天在慢慢翻看以前在集思录的帖子,回望和总结投资之路的归因分析和逻辑演化进程。感到欣慰的是我清晰知道自己仍然处在成长之中,底层逻辑和认知还处在不断变化中,对风险和收益的认知处在成长中。由一个绝对收益者向相对收益者在转变。
2014和2015两年基本就是打新股。2016年阴差阳错的开始了职业投资生涯,而就在之前的几个月,也就是2015年底牛市结束暴跌都来了两波的时候,我都没有一点职业投资的念头,生命的瞬间来自于我的挚友和贵人,打新时认识的朋友余非鱼告诉我分级折溢价对冲股指期货的中性策略。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神奇的走上了投资之路。
2016-2018年,我回头看是职业投资生涯的磨合期,这三年是从开始的兴奋,因为可以靠投资稳定赚到钱,到入门饥渴求知,到处发问,做各种实验,频繁写投资体会。接下来的是分级陨落,策略失效,迷茫彷徨,都曾怀疑投资之路是否可以走下去,也从完全的绝对受益者,慢慢开始接受一点风险,向风险前进,虽然行程缓慢。回头看,这三年我实际上还在上班,也同时还做原来的生意,只是重心转移到投资上了。但还不够专注,也不专业。比如记账的方式都是按照每次交易的记录方式,因为开始没有连续的权益持仓,2019年年末才采用净值法计算,那三年一开始算的都不准,因为一些交易和现金增强的部分没计入,后来2019年用现有资金反推的那三年年收益率。
2019-2023这五年,我觉着进入到职业投资的成长期,后头看,聚焦和专注是职业投资很重要的环节,体力和精力也都是最主要的基础条件。2019年初,办了五年的离岗创业停薪留职,随老婆当访问学者去美国,彻底的完全家里蹲做投资,原有的生意也彻底不做了,成为了完完全全的职业投资者。这五年的收益也正好是跃升了一个阶段,不知道这种关联影响相关度有多大。
2023年我觉着投资上最大的进步就是增大了权益仓位的份额,和大家比我应该还是较低权益仓位,但对比自己过去是在稳步增加的。我坚持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和自己磨合自洽动态调整的过程。虽然结果上还是按月没回撤,但其间的回撤达到了2%,这是持仓结构决定的,我从没追求按月不回撤,但一直追求心态可控性,睡觉要安稳。别给自己出现低级错误的机会,我绝对经不住考验。
第二个进步就是在系统性的体系里面有了增加灵活性的意识,在弱者体系里面面临特殊结构下的强者时刻,转化的坚定、及时、力度都要参考游击战的理论,这部分天道忌巧兄总结的很好,不再敖述。
前一段时间我把集思录的签名《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改成了《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前面的签名就是孙子的先胜,等于加上了老子的不争。《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就是目前我投资的底层逻辑和原则。
我的投资体系有明显的道家色彩,这可能和我专注投资时的人生阶段和思想态度有关,毕竟投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2014年的时候我还是意气风发,觉着自己无所不能的状态。那时候觉着自己在既没有家里资源支撑,也没有任何原始资金的纯白手状态,不到10年,完成初级财富自由三件套,别墅豪车周游世界。很像牛市里成功新股民因为时代因素,幸运因素,自身能力得到的结果,很容易就都归结到自身能力上,到2016年职投的时候,已经是原有生意走向没落,二次创业的项目铩羽而归,损失惨重。思想已经转为道家,时也运也命也,此言不虚,人是渺小的不能和趋势对抗。开始的时候我就懂股市与实业最大的区别:股市只能等机会,而不能去创造机会。所以,魄力、胆量、热情 这些词在股市没啥用,而 耐心、纪律、客观 这些词才是制胜法宝。
下面我再详细解释一下《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底层逻辑,希望对看到此文的有一点帮助和共鸣吧。
孙子的先胜,首先强调的就是要建立竞争领域的优势,在你所参与的游戏中你是有优势的一方,先胜才能稳定取得胜利,其实就是选择赛道,建立能力圈,守好能力圈边界的问题。这方面以前讨论过很多次,这里不在多说了。
老子的不争
对我底层逻辑影响最大的就是冯柳,核心思想之一是弱者体系,体现的就是不争的逻辑。弱者体系就是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投资框架都是立足于这个基本假设而建立起来的。强调的是“简单”与“呈现”两个词。对应的强者思维是要深度研究,让盲区消失,所有方面都要看见,弱者是只要不呈现就看不见。强者就是要真正看懂,看对,也就是具有确定性,弱者体系只需要,不预判只跟随,就是等待简单和呈现出现,被动的根据赔率应对。概率与赔率统一时,也就是看懂的时候,赔率占优,还具有了确定性,就要重点突破,转换成强者思维,这也就是前面说的游击战出击的时刻。
老子的道家思想还体现在投资上的各个方面,系统化慢思考的模式基本上都属于,比如网格交易,轮动交易,因为意在去除主观,不挣强,交易留给慢思考的系统来执行。但投资是人做的交易,人都是会主观的,都具有人性,那么系统性模式的选择,一定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如能力优势的方面,性格的特点,总之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现阶段自己合理的模式。
比如冯柳的满仓轮动不择时,不择时即不争强,冯柳肯定也有一定的择时能力,但这么选择,就系统性的保证了不会因为仓位加减纠结,在恐慌时也会有行动力换股,反正只是轮换。冯柳是用满仓来抵御系统上行的风险,用选股来抵御系统下行的风险。但我们要明白,冯柳的这个模式是基于他选股超强阿尔法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在于系统的先进性。
比如我的可转债持仓,目前是处在一部分仓位满仓轮动,一部分仓位加减仓的模式,这是基于我觉着可转债赛道有一定阿尔法能力,但心态能力还不足以支撑高仓位的目前状态选择的。
还有一个体会,我想强调一下,就是很多高手其实都是根据大周期在做赛道选择,但一旦选择好了赛道,都是重兵集中攻击,非常专注且集中,我是典型的多策略分散倾向的,现在也未变。但我不拒绝赔率和概率统一时的相对集中,切要珍惜赛道的大周期时效性,就如过去的分级,现在回头看多集中都不为过,那现在转债呢?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有新的进步吧,大家共勉
补充:
关于持仓结构实际上以前我详细说过,只是可能不能被所有人看到,具体的投资案例,我的确很少说,是因为要不就不能说,要不就是我觉着我做的很普通,没别人说的好。
朋友们对按月不回撤的现象比较好奇,我想了一下我觉着也有必要详细说一下按月不回撤的由来以及持仓结构和投资框架,这样更有利于理解我说的投资感悟,也是对关注我的朋友一种尊重。
我的持仓结构,实际上就是最普通的股债平衡结构,只不过持有的不是股票和债券,股的类别就是具有贝塔属性的相对收益部分,债的类别就是无或者极弱贝塔属性,和大盘涨跌无关的绝对收益部分。
职投开始时是100%的绝对收益部分,也就分级折溢价对冲股指期货一个策略,绝对收益的特点决定这部分一定是正收益的,要不没机会,有机会一定是正收益。职投开始前的两年就是资金打新,这谁都明白,这是按天不回撤。职投这八年,实际上我是一个从绝对收益者逐步向相对收益者转化的过程,目前的状态差不多是50%的资金用于绝对收益,50%的资金用于相对收益。
为什么要转呢?难道相对的低风险高收益不香吗?是因为这类策略的不可持续性,目前,我大概有10种左右相关的策略,这八年来,以往的策略差不多一年半左右就会消失失效的速度在演化,也就是说一定会朝不保夕。另外绝对收益策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被动触发式的,是要靠天吃饭的。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最近的北交所打新,这个收益主要还是要看天。我是从有新三板打新开始,网上网下都是一直参与的,恒纪元的收益贡献难道是我能控制和将来指望的吗?
绝对收益策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一份资金可以对应多个策略,不触发的时候,就是现金状态。所以每个策略实际上收益并不高,但综合效率高了,整体收益不差。基本可以达到年化十几的收益吧,也就是说无论大盘涨跌,行情好坏,这部分收益是正收益,这也是目前按月不回撤的主要原因。
相对收益部分,也就是具有权益属性的部分,我实际上做的门类非常多,转债,股票,基金,外盘,期货,期权,商品。但其中相对收益部分90%的资金是在做转债,而转债中70%的仓位又是偏防守的。所以目前如果按照等效权益换算,我目前也就应该是两三层权益的状态,也就是这部分会有资金回撤的可能,其他部分都是正收益,这也就是收益现象,大涨的时候,我也会收益更高一点,下跌的时候是靠正收益部分抵消权益的下跌部分,随着权益的不断增加,自然就会出现月亏损的情况。
基础的投资框架体系绝对转相对是慢慢变化的,我今年强调的游击战,是强调短期可以突破正常持仓平衡,突击后撤退,再恢复到原有状态就行。具体能聊的,我觉着我还算懂,还可以聊的,就是转债了,但我认为我的策略也是大路货,本质上就是以到期收益为锚的防守性策略。持仓结构是分散平衡,重点突击的模式。就是买的个数很多有五六十只,但前面五只占比70%,前面十只占比90%。


赞同来自: 森仔
股市真正的高手会把核心技术分享出去吗?这个问题,我可以直接回答你:不会。这其中的道理很简答,如果是股市高手,那么他就会有一整套的交易技巧,而且这种交易技巧在市场中还是非常有效的,不要说百分之百,就算胜率是70%,那也是难能可贵的,一旦谁学会了这种交易技巧,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一把财富钥匙,也就是说股市成为提款机,唯一的区别就是每次拿钱多少的问题,对于这种的技巧,谁会轻易分享出去。能够分享出去,只有一...术的层面大概不会,有的是资金容量小,有的不一定就是自私,可能怕害了别人,毕竟每个人的操作和对市场的反应都会不一样。
道的层面,有太多人无私分享了。刚刚看完资水的熊市生存法则分享,可以说全是他的干货,懂得自然懂。

股市真正的高手会把核心技术分享出去吗?任何策略都有时效性的,也许有人真的通过某种策略赚了很多,但当他把这个策略分享出来后,时间过了,就失效了,跟随者再跟着学甚至还会亏不少;巴菲特够牛了吧,他的策略和持仓常年都是公开的,但学的人有几个能达到他这种水平的?搞投资不是做学问,不是说你只要好好学就一定能进步,投资更像是一种市场博弈,钱不会凭空多出来,有人赚一定有人亏,不存在一定能赚钱的策略,再牛的人也不可能让所有的投资者都获利,市场长期以来的统计就是7亏2平1赚。
这个问题,我可以直接回答你:不会。这其中的道理很简答,如果是股市高手,那么他就会有一整套的交易技巧,而且这种交易技巧在市场中还是非常有效的,不要说百分之百,就算胜率是70%,那也是难能可贵的,一旦谁学会了这种交易技巧,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一把财富钥匙,也就是说股市成为提款机,唯一的区别就是每次拿钱多少的问题,对于这种的技巧,谁会轻易分享出去。
能够分享出去,只有...

赞同来自: franckC 、蝶恋火2 、作手十一 、不亏本金 、集思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个问题,我可以直接回答你:不会。这其中的道理很简答,如果是股市高手,那么他就会有一整套的交易技巧,而且这种交易技巧在市场中还是非常有效的,不要说百分之百,就算胜率是70%,那也是难能可贵的,一旦谁学会了这种交易技巧,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一把财富钥匙,也就是说股市成为提款机,唯一的区别就是每次拿钱多少的问题,对于这种的技巧,谁会轻易分享出去。
能够分享出去,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给的待遇超过了他获得收益的额度,比如这套技巧能够赚10万元,你出1000万元购买,才有可能获得,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有了1000万千,你也不用去购买只能获得10万元的技巧了,而且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交易技巧掌握的人越多,反正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僧多粥就少,收益的空间越小,100个人掌握了技巧,可能每个人的获利空间只有10%,如果是1000个人掌握了交易技巧,那么获利空间可能就是1%了,所以,股市真正的高手一般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分享出去的。
从交易技巧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甚至是95%以上的交易技巧都是公开,甚至在书籍和百度上都能找到,也就是说很多所谓的核心技术都是免费知识点,只要你肯下功夫,如果你悟性够好的话,3个月学习就差不多了,甚至很多股市老人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不亚于专家学者。但很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股市专家都是赔钱的,学习交易是一回事,会交易是另一回事,交易技巧只是交易的一个维度,甚至不是决定性维度,对市场的敏感度,逻辑性,尤其是交易经验和交易心态,才是交易的核心要素,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加上一点交易运气,这些东西都不是学习能得到来的,一部分是天赋,这个没的说,你就是吃交易这碗饭的,另一部分就是时间积累,你在市场摸爬滚打,什么都经历过,但你依然活过来,你就具备这样的素质。我就是属于这一种。
战略方向如果无法把控,那么技术层再精确也是无用功。如果一个人走路走错了方向,势必会南辕北辙。一些投资大家首先都是战略层面的高手,因此,赚大钱的往往都是这些人。
先把方向解决了,把面对的问题分析精准了,然后再谈具体办法。而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所向披靡。在掌握了原则的基础上懂得变通,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恰当的处理。
投资高手喜欢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种:
一种就是为了 利益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分享经验和晒收益背后,大多带有利益目的。大家所谓的 财经 大V属于网红的一种,其有相当一部分收益来自作自媒人,收益的关键在于流量。
不可否认这些人确实有一定的 财经 知识,也有些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至于其拼命晒股市收益图和分享投资经验,就是为吸引读者眼球,以增加浏览量,从而增加收益。
另一种,则是 为名 ,投资取得丰厚的收益,逐渐摆脱物质需求,开始追求精神追求,让人关注,让人追捧,对于部分人而言,也是精神追求的一种。晒股市收益图就是用事实说话,用自己的投资经验还吸引大家关注。
我就属于后者,一种精神追求而己。
所谓的炒股高手不如叫老手,就是在股市混的时间长了,吃的亏多了,反复磨练而成。他就是把自己的赢利模式都告诉你也没用,为什么呢?因为他多年修炼出来的盘感和对股市敏锐的洞察力你是学不来的。股市千变万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很多操盘手法都是反人性的。比如本人2018年2月3日以下发帖 股市你要躲不过大跌甭想赢利。股市如战场,你就是读过所有兵书战册也不能打胜仗,必须经过实战的反复磨练。所以被套的,赔钱的股友们不要怨天尤人,你想一想哪行哪业挣钱是容易的,凭什么你动动手指头一买一卖成千上万就到手了?
所以啊❗集友们让他们自称优秀的大v经常发声吧,不理解不要怂他们,也许他们的某句话会使你开悟,并找到自己的独门绝技,将来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赞同来自: chisj 、瀛幻想 、xgjxgq 、cyanjade 、老实的很 、 、更多 »
我为什么对质疑的态度是既不拉黑,也不回复看到集思录在讨论《集思录最近戾气颇重,有时候感觉像走进了股吧》这个话题。我也在此说说我的想法,最近这个帖子挺热闹,无非就是存在争议所以热闹。职投的生活简单而平静,而我其实是喜欢热闹有烟火气生活的人。这些天不忙也就参与到这份热闹之中:)最近有好几位朋友私下里过来安慰我,让我别在意质疑和被怼。被关心和力挺,自然是感到温暖和由衷的感激。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如同我被...公开理念,是分享; 不争不辩,是胸怀;
真经三两句,假经万卷书。
投资奔着赚钱来的,赚到就是目的。
吃甘蔗,允许渣渣存在,长大树,一定有生态。

稳若老狗
- 渐入佳境
赞同来自: cyanjade 、老实的很 、gaokui16816888 、ckqsy1h 、好奇心135 、 、更多 »
我为什么对质疑的态度是既不拉黑,也不回复看到集思录在讨论《集思录最近戾气颇重,有时候感觉像走进了股吧》这个话题。我也在此说说我的想法,最近这个帖子挺热闹,无非就是存在争议所以热闹。职投的生活简单而平静,而我其实是喜欢热闹有烟火气生活的人。这些天不忙也就参与到这份热闹之中:)最近有好几位朋友私下里过来安慰我,让我别在意质疑和被怼。被关心和力挺,自然是感到温暖和由衷的感激。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如同我被...对的。
对话要有差不多对等认知。
就像生活中你不会和一个保安或者扫地阿姨深聊,也不会和他们吵架一样。
至少要同长期不亏的人聊吧。
长期不亏的人虽然有各种亏钱技术,实际具备各种赚钱本事了,只是某个短板还没最后合龙。

沙漠之狐
- 低风险投资
赞同来自: 不亏本金 、dafengtongxue 、codychen123 、stoneez 、yizhouhit 、 、 、 、 、 、 、 、 、 、 、 、 、更多 »
1、打新兄长期按月不回撤,明显是套利策略为主。我曾经玩坏的套利策略收益率还要高于打新兄,现在也有两个按月不回撤的策略,就是收益率较低。你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
2、每个策略都有自己的市场容量,公开后,我赚什么?那些同行们也会骂死我。
3、从别人的总结、交流中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寻找自己的按月不回撤策略!

枫林随手记
- 做高确定性的交易,一直做
赞同来自: xgjxgq 、去二不着一 、lid765a 、打新交朋友
我为什么对质疑的态度是既不拉黑,也不回复在孩子教育上也是深有体会, 认知不同,说的太多都没用,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看到集思录在讨论《集思录最近戾气颇重,有时候感觉像走进了股吧》这个话题。我也在此说说我的想法,最近这个帖子挺热闹,无非就是存在争议所以热闹。职投的生活简单而平静,而我其实是喜欢热闹有烟火气生活的人。这些天不忙也就参与到这份热闹之中:)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私下里过来安慰我,让我别在意质疑和被怼。被关心和力挺,自然是感到温暖和由衷的感激。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如同我...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codychen123 、国富同学 、袁XT 、luckych 、Kevin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到集思录在讨论《集思录最近戾气颇重,有时候感觉像走进了股吧》这个话题。我也在此说说我的想法,最近这个帖子挺热闹,无非就是存在争议所以热闹。职投的生活简单而平静,而我其实是喜欢热闹有烟火气生活的人。这些天不忙也就参与到这份热闹之中:)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私下里过来安慰我,让我别在意质疑和被怼。被关心和力挺,自然是感到温暖和由衷的感激。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如同我被质疑被怼,肯定也是不爽的。
对所有的不同声音,我的态度是即不拉黑,也不回复。
不拉黑的原因
集思录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质疑任何一个人,集思录采取的是平权的设计。大v并没有任何特权和优待。我非常赞赏天书老大的这个坚持,因为对于商业化是不利的,但对于让信息观点平等交流是有利的。这是需要情怀做支撑才可以坚持的。
质疑和被怼只是观点不同,不是辱骂,而观点是可理解,可接受的范畴。我从来不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认知与反馈的循环作用下动态变化的。我也不觉着需要强化所谓大V的权威性,有一定知名度,实际上只是发言活跃一点,在集思录社区久一点,脸熟而已。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面对不可理解的情况,质疑和反对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而阻碍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底层认知框架束缚,理应的态度应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习惯性反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在强调自己比别人强,这样不利于学习成长。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鸭蛋写的一个帖子《鸭蛋一只之站云端看众生》,我初看的想法就是鸭蛋你再牛,也不至于说自己跟神似的,还站云端,看我们众生呗,怎么这么不谦虚。后来学习佛学智慧,以及随着对投资的不断理解。就明白鸭蛋这实际上是一个佛教智慧的说法,看通透了,由天空看地面降维的看,看懂了就一切尽在把握了。类似于连续剧《天道》对投资的启示一个道理。回头看过去的自己,有太多幼稚错误的认知了,现在的自己也一定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只不过不自知而已,不在实践中感触到,也就没法改变。
不回复的原因
不回复肯定不是傲慢和不屑。庄子:夏虫不可以语冰。去和只能存活一个夏天得虫子讲冰的事情,这不是夏虫的错,是讲冰的人的愚蠢。这里可不是暗讽质疑我的人就是夏虫,我们都在某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是夏虫,没经历过某个阶段,没有这个感悟,让夏虫理解冰的事情的确是不合理的。网络上的一段话也在说这个道理《就算你的认知己经很高了,不要轻易去教育别人,就让他们做自己,包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如此,期间你自己不被影响和消耗就行了,除非別人主动请教你,你才能发表自己。天雨大不润无根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人。》
谁也不能改变谁,孩子教育令我更是深刻,觉着有用的,对的认知,不断的给孩子输入,但人的认知只能靠自己不断体会才行,现在懂了顺其自然。

urfatu - 80后IT男-话不投机一律拉黑,垃圾信息多,拉一个清静一个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93年90万,按照大家的理解是挺大一笔钱。那我是富二代了,哈哈93年股市90万绝对绝对是大富豪。
93年我高二,那时候我肯定不知道我爸有多少钱炒股,这些都是最近这些年陪老爸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总和我爸在大户室玩的王叔,我爸说他差不多93年就有200万,这些年股市一直赔,两个儿子结婚花销一些,二儿子生活条件不行,他们老两口一直补贴。现在只剩十几万股票,生活要靠每月的退休金度日,日子过的很拮据。
但我这个富二代,我爸可能是保护我,锻炼...
不过这些年社会财富增长快,叠加通胀,如果不能保持高速增长,财富的相对位置会缩水的。
那个时候沪市类似杨百万这样的大户也不少,现在好多泯然众人。但一直踩对风口这种事,简直是不可能的。想想看,93年90万如果换成上海房子,现在绝对超过一个小目标了。但谁能预测后面20年房子是风口上的猪啊

urfatu - 80后IT男-话不投机一律拉黑,垃圾信息多,拉一个清静一个
赞同来自: dafengtongxue 、好奇心135
- 大饼。弱者思维和满仓轮动就是这个意思。赚beta
- 主品种为转债。打新兄帖子里自己说的。转债赛道
- 股债平衡。但又不持有股票。盲猜ETF基金大饼
- 少部分现金做绝对收益策略。这个未知。就是看市场油机会冲一把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不亏本金 、codychen123 、skyblue777 、塔塔桔 、在路上sss 、 、 、 、 、更多 »
明白了,原来根儿在你爷爷那辈;房子都是我爷爷退休之后干了几年工程的抵账房。那个年代领导干部退休还能热几年,后面的领导是前任推荐的,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没有钱权交易,就是单纯的认可,继任领导也会感恩老领导的推荐和认可,老领导退休后就会支持一下退休后干的第二产业,合情合法。我爸的事业属于高开低走,很年轻就是领导,现在来说算能力匹配不了位置吧,我爷退休后,事业逐步下滑。人生和投资都需要进入正反馈循环才行,进入负反馈循环,挺难东山再起的。
你老爸那个年代,兄弟姊妹应该都是五六个人,
你爷爷起码也是从解放前的过来人,
经过了1949,又经过了1966,家里还有五六套房,
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我不是一个血统论者,但认可基因和家风的作用。
从曹德旺的发家和家史,及电影《1942》的桥段,可以看出很多事情都是一脉相承,不完全是偶然。
现实生活中,我周围也有类似的例子。
我认识某个人,爷爷那辈是当地的地主老...
等我长大的时候,已经啥资源都借不上了,变成了最普通的家庭。我既没得到资金上的支持,也没有得到资源上的支持,唯一的支持就是读书还凑乎,和从小是好学校有一定关系。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闲情时人 、guo888000 、口口夕口木 、你猜再猜 、雪雁悟道 、 、 、更多 »
今日回爸妈家,特意找老爸聊了当年的一些细节,七零后是和父母这一代没有现在的父母和孩子这么亲密,实际上我和爸聊天的次数都不多。我爸老了以后才有一些。我爸1993年1月开户进入股市,那时候钱只有十万左右,1996年1997年那左右资金就达到了最高峰90万。这里面的过程是这样的。1、92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就活跃了。皮包公司盛行,我爸认识一个领导的司机,通过这个关系拿到了几个小区内部道路的施工工程,施工...明白了,原来根儿在你爷爷那辈;
你老爸那个年代,兄弟姊妹应该都是五六个人,
你爷爷起码也是从解放前的过来人,
经过了1949,又经过了1966,家里还有五六套房,
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我不是一个血统论者,但认可基因和家风的作用。
从曹德旺的发家和家史,及电影《1942》的桥段,可以看出很多事情都是一脉相承,不完全是偶然。
现实生活中,我周围也有类似的例子。
我认识某个人,爷爷那辈是当地的地主老财,
解放后被镇压了,他父辈属地富反坏右的狗崽子,那个年代不怎么抬得起头;到了他这辈又发达了。

赞同来自: 不亏本金 、codychen123 、wuyun 、gxyc 、口口夕口木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日回爸妈家,特意找老爸聊了当年的一些细节,七零后是和父母这一代没有现在的父母和孩子这么亲密,实际上我和爸聊天的次数都不多。我爸老了以后才有一些。我爸1993年1月开户进入股市,那时候钱只有十万左右,1996年1997年那左右资金就达到了最高峰90万。这里面的过程是这样的。1、92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就活跃了。皮包公司盛行,我爸认识一个领导的司机,通过这个关系拿到了几个小区内部道路的施工工程,施工...打新交朋友所说的那个年代的股市确是如此,我大概是93年下半年开户入市的。当年是大屏幕看行情,填单做买卖。大厅里站着的人,排队填单的人乌央乌央的。涨跌讨论声,填单报价声,声声震耳,那叫一个热闹。最有看点的是06,07年遇上了股份制改革,股市一路上冲到6千多点,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至今都难以忘怀。记得93年我的月工资160元,全部归家庭财务领去,我只有用加班费投入股市,一直持续到06年底。07年初说服了老婆用家庭资金投入5万,到了07年底账面资产见过200万。后来下跌开始了,在100万时清仓卖出。再后来又进入市场小打小闹,输多赢少。好在当年出来的钱买了两套房,基本能保住或稍有升值。现在老了,市场参与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玩法也是层出不穷,于是我们这一代也成了牌桌上最傻那类博弈者。应该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为了减缓阿尔茨海默症的进程,可以小赌。孩子也是认可我这种小赌怡情的行为,此生经历过足矣!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Luff123D 、北方的空地 、雷同 、jdtbgem 、上海李江镇 、 、 、 、更多 »
楼主的这套法拍房应该就是网上说的好东西都通过内部的三姑六婆瓜分了。没有什么瑕疵的,收房风险低的,被内部人提前锁定了,上法拍只是个流程。法拍代理公司的人说,就是市场偏低迷向下,是他们的黄金季节。如果房市热,关注度高,好房子都不会交给他们操办,直接是法院的直接关系就操作了,都不够分的。他说见过一个最夸张的例子,公布的网站不是国内七大法拍平台,是个很小众的平台,参与拍卖的保证金直接是全款,确保纯自己人拍到房子。
真的法拍房大多是挂京东淘宝拍卖,流量大,相对还能拍个高价,利于产权人还债。不过这种法拍的风险就不定了,可能有收房风险
市场特别低迷也不行,还是要能找到客户才行,他说他们在深圳扣的房子,就赔了不少。据我观察,无论是房产中介,还是房产相关行业的普通从业人员,对价格趋势的判断都是很一般。身在其中,必然受周围环境牵引。
拍卖代理公司的经理说,做法拍房业务都是赚钱的,自己炒房效果很一般。法拍房业务这类似于套利,不成功就是白忙活,也不亏。炒房是赌涨跌,虽然可能有一点安全垫才出手,但优势不明显了。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不亏本金 、codychen123 、乐鱼之乐 、影约 、livemore5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爸1993年1月开户进入股市,那时候钱只有十万左右,1996年1997年那左右资金就达到了最高峰90万。这里面的过程是这样的。
1、92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就活跃了。皮包公司盛行,做了几个小区内部道路的施工工程,施工队伍是一位我爸朋友公司的,就是借用一下把活干了。主要的钱是干工程赚的,赚了大概50万,就是1994-1995两年内吧,后面就没活了。因为本身既没有运营能力,也没有施工的工程能力。
2、1993年哈药集团上市,在上市前突击收购股票,当时是8-12元收购的,哈药职工当初是被逼着1元钱买的,赚了10倍,很多人都卖了。上市时是20多点吧。我爸说当时钱也不多,10多万元钱还没敢多买,最后好像赚了五六万。这真是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的很好体现呀
3、我爷退休后干了几年工程,有工程抵账房,我爷给了每个孩子一套房,以前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也给我爸了,我爸就有两套房子。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留给我将来结婚用,被我爸卖了支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卖了十几万。
4、我爸说那时候是迅速贬值的时期,利息都达到20%,钱存银行吃利息也很可观。、
5、股市也是1996-1997是阶段高点,股市里也应该增值了一些
准确的情况是1997年左右达到了90万,这好像就很普通了吧。
老爸做股票这三十年,实际投入的本钱,我爸说应该有八九十万吧,和现在市值差不多,最高达到过接近200万。三十年原地踏步,这期间还中那么多新股,也赶上时代的一些机会,如一开始认购证。哈药这样的一级半市场,国有股减持的股改机会。这些制度套利的交易都是赚钱的,可想而知纯粹的股票交易是个什么样子。
即便如此,和我爸一起的老股民,他不算差的,小时候经常有人电话来咨询我爸股票的,刘老师,刘老师叫的可亲切了:)我生活周围的人倒没有一个人来咨询过我投资的事:)

真的法拍房大多是挂京东淘宝拍卖,流量大,相对还能拍个高价,利于产权人还债。不过这种法拍的风险就不定了,可能有收房风险

pppppp
- +---++--+-+++++++++++
赞同来自: asanoya 、川军团龙文章 、iono 、流沙少帅 、打新交朋友更多 »
一圈下来,实际上参与的都分利了,原房主估计也都是无所谓的,应该都是要被分光的结局,只有债权人是吃亏的,但也是不可控的,房子这是有人买,还有好多没人买的,法拍底价不能无限低,如果没人买债权人一分拿不回。拖一段时间后,会重新评估,重新打折后上架拍卖;
和市场流通价有较大差价的除外;
大部分地区的法拍房流拍很多,现在法拍房的供应充沛;
以往是一个个小单元,现在是公司破产,名下十几套几十套上架;
房产开发公司破产更夸张,几栋楼分为一个个小单元法拍,密密麻麻几个页面都是;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zsp950 、Luff123D 、jdtbgem 、skyblue777 、大7终成 、 、 、 、更多 »
我理解的@打新交朋友你还真的说的很到位,大部分理解的就是我想表达和实际的情况。
我看了他的不少帖子,也看了他的书,也同他简单交流过。
我认为外人如果要学习他,要学习的不是他的实操,因为他的实操很多有时效性,时代过了,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复制,更不要说旁人。不然他自己也不用不停寻找新的有效策略。
我认为他的重点也不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冯柳。我看过不少冯柳的文章。冯柳是通过感知市场的节奏,然后做交易。这个有很强的艺术性,难度很高,不一定谁都能学会,学会了其实也不一...
冯柳做股票,我不做股票,但投资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冯柳讲了非常多的场景应对策略,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投资框架体系,以及很多操作层面的体系。投资理念和思维方式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职投前做了十几年股票了,不赚钱。个股投资没建立起来能力圈,现在也没有,所以坚守能力圈边界,我说的不做股票是没什么正经仓位,股票其实一直都做的,但从仓位上讲,等于没做。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stoneez 、会跑的蜗牛love 、选择大于努力V 、duiry 、gaokui16816888 、更多 »
这个倒是给了集思录上资金较多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套利的思路:哈哈,你想到的我也想到了,但这些房子都需要资格,而一般都没有,一旦出价,别人不跟,要亏好多钱。还有就是你的信息对人家都是可查的,除非真买的需求支撑着,不然搞两次,发现你是来崩钱的,就黑社会手段了。
1. 发现代理公司内定客户挂牌房源-> 报名参拍 ->代理公司给好处费劝退 -> 撤拍或不出价, 这样你就赚了个好处费,估计算下来年化是不低的。
2. 代理公司不给好处费,房源特别好又有钱的可以出价甚至买下,房源一般的不出价即可。商场如战场,真真假假,不要轻易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牌和意图。

孔曼子
- 一名普通的职业投资者。本人没有公众号等自媒体和微信群,请勿上当。
赞同来自: zddd10 、jdtbgem 、hjndhr 、zhuqi123456 、BILL999 、 、 、 、 、 、 、 、 、 、 、 、 、 、更多 »
拍卖代理公司的行为完全是在法律框架下运行的,性质属于空手套白狼,但和房产中介其实也是一个性质,撮合成交,辅助办理,收取中间费用。这个倒是给了集思录上资金较多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套利的思路:
整个过程下来,被代理公司赚了钱,我为什么也不觉着亏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我不和代理公司合作,我不知道在哪里拍卖,我就没法参与
其次,如果我有经验,我知道在哪里拍卖,那也一定是有了一个竞争对手,因为代理公司不找到客户,法院是不会挂网的。那么大概率目前的拍卖价格拿下是不可...
1. 发现代理公司内定客户挂牌房源-> 报名参拍 ->代理公司给好处费劝退 -> 撤拍或不出价, 这样你就赚了个好处费,估计算下来年化是不低的。
2. 代理公司不给好处费,房源特别好又有钱的可以出价甚至买下,房源一般的不出价即可。商场如战场,真真假假,不要轻易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牌和意图。

赞同来自: 水穷云起时 、蝶恋火2 、不亏本金 、dafengtongxue 、codychen1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看了他的不少帖子,也看了他的书,也同他简单交流过。
我认为外人如果要学习他,要学习的不是他的实操,因为他的实操很多有时效性,时代过了,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复制,更不要说旁人。不然他自己也不用不停寻找新的有效策略。
我认为他的重点也不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冯柳。我看过不少冯柳的文章。冯柳是通过感知市场的节奏,然后做交易。这个有很强的艺术性,难度很高,不一定谁都能学会,学会了其实也不一定稳稳赚钱。而我不认为打新朋友是在做交易。所以我不认为冯柳的思想同楼主有什么关系,也不明白楼主为什么会对冯柳有这种错爱。
我认为楼主最值的大家学习的是楼主的理性,务实和谨慎。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楼主通过打新赚钱,然后做套利,到现在相关机会减少后开始做“权益”,其实主要是做转债。而且这些转债估计还都是比较保守的标的。
楼主似乎从来都没有进入真正的A股股市。多少年过去了?试问这里的人有多少有人有楼主的警觉和自知?
寻找的确定的投资机会, 不懂的不做,多么简单朴素的投资理论,但听过的人多,打内心里坚持这种原则的人寥寥可数。
只做确定可以赚钱的投资,先把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然后通过增加见识和知识,慢慢扩大能力圈,争取增加或者维持自己的财富,我想这就是楼主的投资战略。
而大多数的网友(当然多数集思录的网友除外),想要每年翻倍,然而除了这个美好的愿意,他们对投资一窍不通,无论是对投资市场还是自身的能力。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丢失的十年 、luffy27 、jdtbgem 、东海逍遥 、BILL999 、 、 、 、 、 、 、 、 、 、 、 、 、 、更多 »
整个过程下来,被代理公司赚了钱,我为什么也不觉着亏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我不和代理公司合作,我不知道在哪里拍卖,我就没法参与
其次,如果我有经验,我知道在哪里拍卖,那也一定是有了一个竞争对手,因为代理公司不找到客户,法院是不会挂网的。那么大概率目前的拍卖价格拿下是不可能的,一竞争价格也就上去了一些
再次,遇到竞争的时候,代理公司有一定手段劝退,当然这都是不稳定的,有人真要买,谁也拦不住,这次和我竞争的应该就是同行业公司来崩好处费的。如果对方多叫价10万,这边肯定也是跟进的。那代理公司利润就少10万,代理公司说无论对方真的假的,没有购房资格也可以报名,就是后面没法过户。都采取无脑给好处费的模式处理。这块很类似于我们某些策略无脑操作的模式。
代理公司说他们只做北京,上海,深圳,三亚,这四个地方的业务,别的地方基本没有空间。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geneous
楼主的海南和法拍房我都有涉猎。一看您就是更专业的,有瑕疵的房子,一般是拍卖代理公司他们做的业务,黑白两道都要通吃,代理公司的经理讲他们早年的业务,经常收的房原房主是黑社会,他们也用黑社会办法。住着不走的,就用强拆的套路。这样的房子咱普通老百姓肯定不敢沾,他说现在有租期,有问题的房子很少了。
其实ZF政策上最近是非常偏向于海南,想把海南打造成像香港一样的离岸岛,届时海南的资产就属于离岸资产,房产也会永久性质,但是力度什么的目前还不明朗,海南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海南任需要观察。
介于这个原因我花了很小的成本委托朋友在海南帮我交社保把入户海南户籍的条件先满足,我们一家都是上海户口,上海的社保也在继续缴纳,相当于一个人交两份社保,多交一份海南社保让我占住一个可能...
上海户口那绝对不可能挪到海南来。不是一个价值级别的,海南户口等于想来都能来的级别。

赞同来自: shoooliu 、luffy27 、jdtbgem 、口口夕口木 、一思难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ZF政策上最近是非常偏向于海南,想把海南打造成像香港一样的离岸岛,届时海南的资产就属于离岸资产,房产也会永久性质,但是力度什么的目前还不明朗,海南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海南任需要观察。
介于这个原因我花了很小的成本委托朋友在海南帮我交社保把入户海南户籍的条件先满足,我们一家都是上海户口,上海的社保也在继续缴纳,相当于一个人交两份社保,多交一份海南社保让我占住一个可能的机会。
法拍房我从15年就开始关注了,当时阿里拍卖还是小弟,一些地方平台和上海的公拍网才是大哥,我们从15年到现在也成功操作了一些,你说的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都很对,但是中间还需要加上前期尽调的能力和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差,经过实践,我们偏爱存在一些瑕疵的房子,对于存在瑕疵的法拍房才是真正有机会捡到漏的房子,前提是对于这个瑕疵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尽调,这个瑕疵不是物业的硬伤,是自己和团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赞同来自: 北方的空地 、ddcsun 、灿烂的阴天 、zhuqi123456 、东海逍遥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对投资领域的认知变现就如同吃一条大鲲,吃这条大鲲的人因为出身的原因,不得不分布在鱼头,鱼肚和鱼尾。因为距离太远,人与人之间是看不到对方在吃什么的,但网络这种无线通讯能让人之间快速相互交流。
有一天,其中一个吃鱼肚的人感叹说,这条鲲真好,一点刺都没有。
吃鱼头的人想:鱼怎么会没有刺呢,只不过刺比较大,不容易卡喉罢了;
吃鱼尾的想:明明这么密集的刺,这人真会骗人。
还有一群人是吃不到鱼肉的,听这吃鱼肚的人这么一说,恍然大悟,哦,原来鲲是没有刺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呢,或许是每个人的认知领域是不同的,说俗套点,就是初始天赋点加得不一样。

赞同来自: 忆落 、guo888000 、jjmdh 、Iloveqi 、sdu2011 、 、 、更多 »
93年人均gdp 3千块钱@打新交朋友
现在人均gdp 8万多 按这么算当时90万算下来应该是现在2700万左右吧
93年90万,按照大家的理解是挺大一笔钱。那我是富二代了,哈哈这样说吧,1993年的中国有93万元的人,比现在有2700万元的人要少多了。
93年我高二,那时候我肯定不知道我爸有多少钱炒股,这些都是最近这些年陪老爸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总和我爸在大户室玩的王叔,我爸说他差不多93年就有200万,这些年股市一直赔,两个儿子结婚花销一些,二儿子生活条件不行,他们老两口一直补贴。现在只剩十几万股票,生活要靠每月的退休金度日,日子过的很拮据。
但我这个富二代,我爸可能是保护我,锻炼...
那时候市场经济可没有这么发达,中国人还没普遍富裕起来,现在才到小康呢。1993年哈尔滨有积累93万元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也许还是个公众人物呢。
不是想质疑谁,就事论事。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不亏本金 、codychen123 、泳远ok 、stoneez 、daimoz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法拍房这个事情,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都有体现。
第一反应价格这么便宜,法拍房靠谱吗?被查封的房主为什么不自己卖?代理公司为什么不自己买了再卖。还有法拍房一系列担心的事,有房租,有人不搬走等等。我人在哈尔滨,看房都看不了。
我一般的做事原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首先我先在一个投资群里找到了一个以前交易过几次法拍房的朋友,他简单介绍了其中的一些逻辑,最主要的逻辑就是法拍房就是法院是卖方,卖房子给你,所有担心的事情,拍卖公告上都会写清楚,除了流程和普通交易不一样,其中的风险远没有网络宣传的那么大。所以我就觉着可以继续深入了解。
然后我联系了一直在三亚领我看房的中介朋友,说起这个哥们也算是营销精英的典范,他是朋友介绍的,应该知道我是有购房能力的潜在客户,但接触下来肯定知道我是理智型客户,不是冲动型的。开车接我去各处看房,几次之后我就和人家说的很清楚,我不着急买,不知道什么时候买,这么辛苦付出这么多领我看房,可能会是无用功。这哥们说没事,一如既往,不买就当交朋友,你这样的客户,也不用引导,产品会说话,遇到想买的就买了,遇不到别人说啥也没用。后来就一直领我看房,我老婆都说没想到这哥们还真从我这赚了5万中介费,原来以为他白辛苦了呢
书归正传,登记信息的是其他中介,我简单了解情况后,就和我这个中介朋友说这事,他是以前操盘过中介连锁的三亚老中介,和法拍代理公司的人原来就是做过业务的老朋友。帮我谈妥了底价,比那个发信息的中介报的底价,少了20万。中介除了提供居间担保服务,还有就是谈价格。他帮我去现场看了房子,房子是空的,没毛病,又来回几次修改和拍卖代理公司的合同,再找律师核查,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我付了10万的定金。然后起身去三亚开始办理。这所有的前提是拍卖是公开的,不一定会成功,说是有办法概率很大,但条款只是承诺不成功退定金而已。
到三亚第一步就是处理兴隆房产更名的事,原来房子是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名字,先要更成她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再由她赠与给她妈妈。由于只是我去了三亚,要不断公证,然后去办理,繁琐但还算顺利。搞定了购房资格的事情,下一步就是等待拍卖环节了。这之前房子是哪个法院查封的,要在哪个平台拍卖,都是不告诉的。拍卖代理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具体的流程和风险,整个流程走下来,才一目了然。
法拍代理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和客户定一个购房总价,然后减去拍卖成功的价格,代理费,税费,中介费等等之后,差额就是拍卖代理公司的利润。而拍卖过程是通过国家公开的拍卖平台,公开拍卖,理论上任何其他人也可以参与竞拍,竞得是一样的结果。算下来我这笔,拍卖代理公司的利润有二三十万吧。理论上讲是空手套白狼,但实际上法拍代理公司掌握信息差,认知差,以及相关利益链条的分配能力。
代理公司和法院是长期利益合作关系。法院卖房子也要保证售房率,找代理公司卖房本身就是合情合理的。代理公司先负责找客户,签订好合同后,通知法院那边,挂网,门道就在于挂什么网,京东淘宝自然就是公开竞争,挂到其他公开平台,即合法又很少有人关注。也就是说不和代理公司签合同,你不知道在哪里拍卖,即便你是有经验的知道在哪里了,那么也等于已经有了竞争对手,竞价后也未必会便宜。
那为什么加了这么多成本的总价还那么便宜呢,是因为之前已经故意挂网流拍过一次,拍的是二拍,即便如此,我这次仍然也有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报名了,代理公司和对方联系后,是另一家行内公司,采取的措施就是给对方补偿金让其退出。由于我这个需要两个购房资格,可参与的人就少,关注到的就更少。这样模式竞拍成功的基本就是一次出价无人竞争才行,有人竞争的很多就是失控了,会竞拍到比市场价低不了太多的价格。同时那样可能前面的准备就都白忙活了。所以有了这个信息差和认知能力的话,是可以进行偷袭的。
被查封的房主为什么不自己卖?因为有的是职务犯罪被罚没的,有的是欠了很多人钱,已经被轮候冻结,那代理公司为什么不自己买了再卖。因为海南的政策是过户五年才能再交易,这个价差不能即时吃到。
竞拍成功交完全款之后去办产权证,一共有2个月之久。之间配合办了点手续,就是等待了,因为需要北京法院来海南进行房产解封手续。虽然房子家里人早就住进去了,但办手续也等了挺长时间。
最后体会,法拍房省的就是麻烦,费心,各种风险承担的钱。有能力购买,又有购房资格,有愿意费心费力去折腾这事,又要面临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又要认知上认可这个事情,不担心没必要担心的点。没点集思录精神,我想还真是挺难做成这个事。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其实有个矛盾,如果楼主的父亲认知不够高,那么在93年无法有90万的现金资产,如果认知足够高,又不可能在后面二十多年那么容易赚钱的一段时间,没能大幅升值。除非这90万是中彩票来的,或者海外意外有个富豪叔叔无后, 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这几十年做生意前面赚了很多钱,但后面家道中落甚至破产的也很多

93年90万,按照大家的理解是挺大一笔钱。那我是富二代了,哈哈93年我高二,那时候我肯定不知道我爸有多少钱炒股,这些都是最近这些年陪老爸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总和我爸在大户室玩的王叔,我爸说他差不多93年就有200万,这些年股市一直赔,两个儿子结婚花销一些,二儿子生活条件不行,他们老两口一直补贴。现在只剩十几万股票,生活要靠每月的退休金度日,日子过的很拮据。但我这个富二代,我爸可能是保护我,锻炼我...93年我们这中部省份体制内刚参加工作工资200-300元,到现在平均工资差不多涨了20倍,这90万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如果以M2计算,1993年M2是3.49万亿,现在M2是291万亿,增长了80多倍,相当于7000多万了,那个时候楼主家确实算富豪之家,93年好像北京房价也只要两三千块钱吧,只能说楼主后面父亲没踩中风口,追上国内M2涨幅,在社会的收入排名降低了。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pgdbxb 、雪雁悟道 、FF章鱼 、pshdyx 、掌牛郎 、 、 、 、 、 、 、 、更多 »
93年我高二,那时候我肯定不知道我爸有多少钱炒股,这些都是最近这些年陪老爸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总和我爸在大户室玩的王叔,我爸说他差不多93年就有200万,这些年股市一直赔,两个儿子结婚花销一些,二儿子生活条件不行,他们老两口一直补贴。现在只剩十几万股票,生活要靠每月的退休金度日,日子过的很拮据。
但我这个富二代,我爸可能是保护我,锻炼我,我是一点没感知到呀,哈哈。家里一直住着我爷留下来的老房子,有钱也没改善住房呀,小时候生活花销上也没看出任何有钱的迹象呀,高中中午要在外面吃饭,我最多拿到过50元钱这么大票,心里很激动。要吃好多天呢,一顿饭三四元吧。倒是逢年过节,全家人都是要饭店聚会。高中的时候也觉着吃好吃的是个快乐的事。
我爸没给过我任何零花钱,我妈也不给,小时候我和我姐联合谎报学校收费项目,搞点零花钱。大学时一个月200元生活费,食堂肉菜是3元,反正是不太舍得吃。
我看有人说我是豪二代,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爸,让她也高兴高兴,当年他也是挺牛的!

其他不评价,但楼主把冯柳拉进来做背书,不认同。冯到高毅后受限于纪律肯定不能谈太多操作层面的东西,但他在混论坛时期谈了非常多具体的细节的,更别说他直接谈个股的文章了。他在论坛的发文,明显能看出来对技术面、对博弈的研究非常深,比如2006年6月他发的《术规律的总结与体会》,2010年10月的《本人的图表技术体会》...谈个股研究和结论的除了耳熟能详的茅台,还有江淮汽车、山西汾酒、丽珠集团、鄂武商、西王...第一句不评价,我就想要你点冯柳在论坛时期的发文,能给不?

身边生活中身价10倍以上的人,很难坐一个桌子,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是不是也应该清楚点自己的位置。打新老师一般人没资格评价,我也是。能学点东西才是对自己比较有益的,其余的不重要。首点赞,末句赞同。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93年的90万绝对不止现在的1000万,购买力暂且不论,拿得出90万的人在当年的社会阶层,我估计大概率是高于楼主现在在社会的阶层的。楼主在那时候不叫富二代,而应该叫豪二代了。93年人均gdp 3千块钱
现在人均gdp 8万多 按这么算当时90万算下来应该是现在2700万左右吧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jjmdh 、robin8848 、股市之诸葛孔明 、geneous 、gaokui16816888 、 、 、更多 »
打新老师,大约多少钱一平啊我买下来合到2.8万一平,市场目前真实成交价大概在4.5万。如果是新房,三亚湾一线海景,不是无敌海景那种,应该在6-7万吧
三亚的二手房价格的特点还是很鲜明,小户型折价,大户型溢价,房子越好越溢价。

赞同来自: 困难总比机会多 、franckC 、水穷云起时 、蝶恋火2 、不亏本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93年的90万我就保守点,此刻起码要1000万才够门槛,有几个人能带着1000万在股市玩的,我现在也是奔着那个目标慢慢去努力。所以有时候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别人可能就是常识和基本操作。
你的账户日波动如果是你周边人的月收入,年收入,甚至是10年收入都不止的时候,认知上是肯定存在差距了,是你要向下兼容他,他向上兼容不了你,因为认知在这里。
难得论坛上面还有愿意分享的大佬,希望大家都包容点。像德隆、嘉实持有人、安全饕这些跟我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我想学习都没机会了。现在唯一坚持日内更新的就是封基老师这些人,你们还要把他们给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