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回顾。
看了下2022年的回顾,提到最多的词是突发。到了2023年,这一整年,环境只有些许波澜,方向无比的一致。感觉好像也没啥好总结的。
就ST而言,比起2022年,波动率也着实减少了许多。22年一年内还走了两波行情,23年有整体性的也就一波行情。22年的ST行情龙头,23年退市了;23年的ST行情龙头,23年内就直接退市了,想想也是可笑。以前的ST是麻雀变凤凰的故事,现在的ST是先信割后信的讲故事。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很难吸引持续性成规模的资金流入,依然是交易性的机会占比显著的大,最后始终变成镰刀互割。
ST依然处于政策不友好的环境下,博天在重整后立刻造假退市,对重整投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知道一些还没有立案结束的重整股,在今年会不会重蹈覆辙。12月29号,两个交易所又出台了退市信息披露指引,有一些很细节的地方,还是进一步的收紧了。如果这个文早2、3个月出来,影响可能还更大一些。
核心的三大板块机会,重整、摘帽、保壳。保壳今年是最没啥意义的,最终即使压线保壳了,溢价也不明显,A得还很快,保不住退市三板见,一点反弹都不带,风险收益比真不太理想。重整吧,还没统计,不过印象里不少重整票,目前的位置和重整申请完应该是差不多,基本上也就只有阶段性的交易机会;摘帽相对好些,摘帽变摘星的暴雷,基本就3个跌停;如果摘帽时,赶上主线或者赶上市场情绪好,一些100亿、200亿的大家伙都能推个连板,不过这也和主板占主导的投机气氛有关了。
2、职投第二年
23年是职投的第二年,也是风格漂移的一年。23年中,算达成了职投时定的第一目标,再往上的目标,对于我而言都算是锦上添花,资产缩水的代价要远大于进一步增长带来的收益。因此,把回撤控制放在了所有目标的首位,也导致一整年权益上的有效仓位都不足。对未来的增长希望,已经从原来的在市场上获取超额,变成了守株待兔等待容错率高的好行情。能赚就赚一点,赚不到就算了的心态。过度关注回撤,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个就是过于关注一些短周期级别的波动,我以前的策略其实是完全忽略短周期波动的,而现在关注短周期的波动,对精力和时间的占用就提高很多,风格漂移的很明显。如果完全按过去的方法严格执行,目前看成绩收益肯定会更好一些,相应的波动也会更大,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二个就是仓位控制过于分散,怎么调整配比现在也没有完全想好,也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3、24年会是怎么样?
去年的总结,写的是基于22年经济数据的低基数,感觉23年可能会更好一点。结果23年的基数更低了。
23年末,其实整个市场、或者经济环境都在延续着一些悲观的情绪。不过元旦的时候,包叔又写了一篇文章《世界破破烂烂 还有人缝缝补补》,看得还挺有感触。很多人都在努力,只是这个努力转化成效用需要时间和积累,破破烂烂、缝缝补补、最终总有焕然一新的时候。
23年,以可用资产基数计,净值1.3522,最大回撤3.7%。新的一年,愿望还和去年的一样,能不能来个代码输错都能涨的大牛市,大家靠β就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消费提振经济。
赞同来自: 不虚不实 、乐鱼之乐 、gaokui16816888 、ptcwl 、skyblue7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有时候,得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市场,现在的成交量是史无前例的大,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持续活跃,所以指数的波动也比原来高一个级别,更别说一些细分的小版块的,可以说水漫金山。
现在的环境,其实是持续性加码的扶持政策后形成的合力,前期那些出台了但是当时没有起效的政策,在现在的环境下更具价值。比如减持新规、比如回购新规,还有1年前的两融降保证金、现在的增持回购再贷款等等,每个政策在互相作用下,都在起正面的作用。
从监管角度和媒体角度,渲染的也还是支持与扶持。举个例子:本周出了国九条下的首例财务造假1的突然死亡。这是我盯了一年的重大事件,结果当日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上任何一个媒体的头条,上证报也就是放在第三条进行报道。而各地宣传口的非财经媒体,从9月底开始基本都开始报道资本市场的正面消息。
交易监管上,年内最后一例交易特停,是9月初的*ST富润,10月妖股狠行,然后没有一家特停,监管松手交给市场。监管在做的,是严控底线,比如之前强调的贷款资金不能进市场;比如周末出的,30个并购的正面案例和12个并购的负面案例,告诉大家假并购不能做。监管把底线兜住,剩下的都交给市场。
现在每天晚上基本都有3家左右的资产重组或者控制权转让停牌,而且由于并购新规才出,现在更多的还是同一控制下的资产交易和前期已经初步沟通过得控制权转让。更多的资产交易、更大更明星的标的,我估计还在路上。
市场也给了并购足够的溢价,且不说双城的10倍了。松发的资产置换已经12个一字板了。刚复牌的阳谷华泰,在停牌前翻倍的情况下,复牌后的第一时间封单量超过了公司总股本。
我算了下926以来公告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共31家,其中16家已经复牌,还有15家还在停牌,31家里面27家停牌前市值低于100亿,21家停牌前市值低于50亿。公告后到1102,最大涨幅284%,超过100%涨幅的有7只。一只10cm的12连一字板、1只5cm的14连一字板都还没开板。
宏观数据上,PMI是5个月以后首次上枯荣线,且反季节性;一手房网签则是15个月的首次回正。券商公布的各个高频数据都在往上走;几大部委的发布会后,其实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出台落实政策,包括10月的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提速(中央财政安排后地方发行的)等等。可以看看江西省的《关于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4/10/26/art_4975_5044906.html?xxgkhide=1以及https://i.ifeng.com/c/8e7idelJrqj省政府的凤凰网答记者问。
还是那句话吧,得相信NO1的指向,短期内不会掉头、且一定能看到成果的。
赞同来自: kolanta 、隔壁稳爷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Resto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触碰的条款是两条,一是连续三年造假,二是连续两年造假且占比50%。监管机构认定是连续期限长,金额占比大,情况恶劣。
其实我觉得现在监管体系里,最危险的是立案,因为只有立案会直接死亡。*ST都是财务类、规范类的,基本都要等年报期证实证伪,都有迹可循;面退也有迹可循,市场极度差、价格极度低;ST类的甚至没有直接的退市风险。
而正股立案,居然是不用带风险警示帽子的,上市公司有迹可循的危险,需要带个帽子;而突然死亡的危险则不需要,这算不算个大BUG?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大不自多纳江河
请问G大,方案里0.95亿股对应解决的26.6亿资金占用债权是否应该计入转增股票的收益里?即是否应该计入除权公式的分子中?按草案里的表述,0.95亿股写的是偿还上市公司债务,我觉得应该按28元/股的价格算偿债份额,算分子里。
上海徐汇区,虹口区也开干了,整片拆迁;今天生育补助政策也出台了,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效率,让大家看到政府的诚意。欢迎各位宏观大神们来反驳。
定点激活;
市中心区域,实体商业萎缩,制造业无缘,只有靠拆迁后新建高端地产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xyzhero 、乐鱼之乐 、丢失的十年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全A 0924-1008涨幅26%,然后一波回调9%,再反弹4%
平均股价最强,可能还是受益于北交所、科创里面的高价科技股的巨大涨幅吧。平均股价涨了接近40%,而回调也只有14%,又反弹了11%。市场逐渐都在收复1008之后的回调幅度。
流动性依然维持在高位。流动性里面,两融也没有起来,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还在2.18%,这个比例1月份还在2.45%,8月份市场最差的时候也在2.17%。
市场能维持活跃的越久,越能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希望行情能走的远一些。
作为一个以前的金融狗,听这个发布会,感觉还是不太一样。不知道市场预期什么,但是我觉得很多方向都是掉头扭转的。第一步信心扭转是最难的,昨天成都大量拆迁的消息,然后发现杭州也是大量拆迁一个月内必须拆完,真是说干就干,然后开着发布会发现二级市场说不如预期开跌。不过这样才是好市场,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二买点。
购房人没钱?地级市以上给100万套货币补偿,叠加现在的15%首付,能撬动不少。货补来源来哪里?专项债顶上。
地方收储限制土地和存量房没钱?专项债顶上,再配套央妈再贷款。
反正要想做什么地方你去做,钱财政专项债和央妈都顶上。
再然后,开发贷能一次性投放了,这以前哪里去找。
金融狗以前听得都是...
赞同来自: tigerpc 、瑞宇堂 、why333343 、李乐毅 、随机天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购房人没钱?地级市以上给100万套货币补偿,叠加现在的15%首付,能撬动不少。货补来源来哪里?专项债顶上。
地方收储限制土地和存量房没钱?专项债顶上,再配套央妈再贷款。
反正要想做什么地方你去做,钱财政专项债和央妈都顶上。
再然后,开发贷能一次性投放了,这以前哪里去找。
金融狗以前听得都是,不能贷、不能放、严控严监管……现在都是,能贷、能放、监管容错,没钱财政央妈顶上……
赞同来自: Tmax 、塔塔桔 、乐鱼之乐 、wydqh 、Proven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往后怎么看呢?目前看到的是,各方都在贯彻926会议的精神,毕竟在国内,NO1的指向,是会形成一个巨大合力的,而且是不会短周期内掉头的。至于后续是否能成效,以及成效甚微后怎么处理,按之前调控的经验,都是加码。
大波动市场下,最怕的还是脱离原有的框架进行交易,这样容易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大波动市场最有利的是最具交易能力的选手,但是随着行情的延续,行情逐渐还是会有轮动机会的。涌进来的流动性会寻找机会、赚到超额的交易选手也会再寻找机会。有热度有期待,市场就会好一点。
pppppp - +---++--+-+++++++++++
最近看证监会的处罚,还是挺严格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发现的线索。应该是大数据,自动比对购买对应股票账户的单位;
一个是实达的重整内幕交易,财投实控人的助理(实控人也被罚了,1罚3),买入70万,盈利26万。然后处罚没收26万,罚款150万。http://www.csrc.gov.cn/fujian/c104064/c7501922/content.shtml
一个是新华联的重整内幕交易,投资方的法务,买入31万,盈利6万。然后没收6万,罚款60万...
这些人也应该是大意,以为不算核心内幕人员,都用自己的账户购买;
最近看证监会的处罚,还是挺严格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发现的线索。一个是实达的重整内幕交易,财投实控人的助理(实控人也被罚了,1罚3),买入70万,盈利26万。然后处罚没收26万,罚款150万。http://www.csrc.gov.cn/fujian/c104064/c7501922/content.shtml一个是新华联的重整内幕交易,投资方的法务,买入31万,盈利6万。然后没收6万,罚款60万。...证监执法强化是大势所趋,规则、队伍、手段都在提升
赞同来自: 明园 、pppppp 、孤独的长线客 、春秀秋成 、大魏忠臣毌丘俭 、更多 »
一个是实达的重整内幕交易,财投实控人的助理(实控人也被罚了,1罚3),买入70万,盈利26万。然后处罚没收26万,罚款150万。http://www.csrc.gov.cn/fujian/c104064/c7501922/content.shtml
一个是新华联的重整内幕交易,投资方的法务,买入31万,盈利6万。然后没收6万,罚款60万。
http://www.csrc.gov.cn/qingdao/c104026/c7499908/content.shtml
小金额现在的处罚力度都不小,都超过1罚3的。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Luff123D 、antiga 、肥壮啃苹果 、王旁青头兼五一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财新的新闻,新副会长,在江苏局任上查办了康得新案件、回到证监会后,大力推动了退市常态化制度的执行、对退市的评价是应退尽退。
高鸿算是7月的首个立案了(7月初有个普利,不过是变更了立案类型),之前6月份有7个立案,5月份有19个立案。
结案的逐渐出来了,盛屯结案带帽,按新规,认定连续3年会计造假直接退市,应该指的是需要3个年报进行佐证。盛屯的造假认定是21年、22年、23年半年报,不涉及23年年报,也就没触及到连续3年直接退市了。
盛屯的差错更正是23年年报时候才发的,在会计差错中说明的是21年至22年的业务差错,影响到了21年年报至23年三季报。少认定的这1个季度,保住了一个上市资格。5月份披露的厦门局的整改报告,认定也是21年至22年。
盛屯的结案算非常快,5月17日立案,7月30日结案,最后处罚也是认可了上市公司自己的差错调整内容,所以调查过程估计比较简单。
这么来看,那连续造假财务退市的,很可能就花落今年年报披露过财务差错更正,更正包含20年以来连续3年的了。就看监管爸爸什么时候让案例落地了。
赞同来自: drzb 、heatice 、梦游坤哥 、huron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再看华福证券的分析,强制披露半年报预告的主板披露比率大概接近40%,首亏、续亏、预减、略减的占比分别是19%、31%、18%、1%,预喜的占比31%。
双创由于非强制披露,所以自愿披露的比例里面,预喜占比极高,但整体披露率很低,在3%上下。
赞同来自: 修心齐身2021 、Restone 、darksage 、孤独的长线客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次修订大幅提升了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修订前的会计法,对财务造假的处罚是,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处以5000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修订后的会计法,对财务造假,针对违法所得20万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20万以下的处20万-200万的罚款。其他诸多修订也大幅提升处罚力度。
1罚10的力度,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来说,就是动辄上千万的处罚金额了。
pppppp - +---++--+-+++++++++++
赞同来自: 肥壮啃苹果 、XIAOHULI92 、好奇心135
低于2元的股票数量已经到了239只了,面退潮毫无退减的样子。造富的权柄进一步集中;
现在是6月,距离国九条公布也就2个月多一些,距离上市规则修订也就过去1个月多。新上市规则还未全面实行,其中交易类(市值退)的标准还要再过4个月才实行、财务类的标准则到明年才实行。
短短2个月期间,整个市场情绪、市场定价和生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正股,正常经营但经营效益差、财务风险较大的公司面退的背景下,所有垃圾股定价都出现了崩...
这场面退的泥石流中又埋了一大批固定思维的赌客,
最惨莫过于,新入场的初哥,还没尝到甜头就陨落了;
如果一直能坚持这种风格地话,基础价值的权重会更高,理论上更有利于实力上市公司;
熬呗,先等报复性反弹,再看资金集中的流向;
低价股将被唾弃,回购注销是王道;
赞同来自: laoshihao 、千军万马来相见 、再进一步 、hujiru 、UniqueL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现在是6月,距离国九条公布也就2个月多一些,距离上市规则修订也就过去1个月多。新上市规则还未全面实行,其中交易类(市值退)的标准还要再过4个月才实行、财务类的标准则到明年才实行。
短短2个月期间,整个市场情绪、市场定价和生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正股,正常经营但经营效益差、财务风险较大的公司面退的背景下,所有垃圾股定价都出现了崩溃。以前垃圾股只要能在财务上保壳,虽然经营没有改善,但是还是能维持上市地位。但是如果正股的经营薄弱的公司,市场给出的选择是面退,那垃圾公司保壳后还是一个垃圾公司,依然没有办法脱离面退的市场选择。
这种环境下,壳有价值吗?其实是没有的。烂壳就面退、并购不能做跨主业、新股东进来减持受到巨大限制。那这种环境是监管希望看到的吗?这不好说,但至少还是走在监管的导向上。
回头看国九条的原文:“ 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加大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精准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
那什么叫壳资源呢?过往大家觉得,壳资源是那些无主营、无负债的小市值公司。然而在国九条背景下,强调投资者回报、强调分红的政策基调下,那些有主营但主营薄弱、持续亏损、无法通过主营给投资者回报的公司,算不算壳资源呢?要不要被削弱呢?
毋庸置疑的是,市场的生态、定价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政策的执行周期仅仅是刚开始、甚至还不到全面执行的阶段、新带帽公司的立案也并不多、过往申请重整公司有超过一半要经历立案,今年才立案3个。财务造假退市的标的也还没出来。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还在忙着清理旧务,等清理完估计就开始下一篇章。
一个普通投资者,是没办法在洪流中挣扎的。
赞同来自: 集XFD 、steven1521 、kolanta 、pppppp 、coolch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年流动性分层,低价股的家数出现了井喷。对比下这两年几个重要节点以及低价股保面值时的低价股家数,和现在做个比较。
2022年11月1日,ST大集面值保卫战的起涨点,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68家。
2023年7月6日,ST泛海面值保卫战起涨点,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70家。
2023年12月31日,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65家。
2024年2月6日,本轮ZZ2000股灾最低点,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185家。
2024年4月16日,国九条颁布后2日,证监会开新闻发布会提正信心,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157家。
2024年6月16日,全市场收盘价低于2元的家数是210家。
这个东西不好判断。目前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就3大类、误导陈述、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只有虚假记载会被ST。问题是,你不知道这个认定口径,比如说你说的买流量这种的,从宽可以说是重大遗漏,未披露关联交易;从严可以说是虚增营业收入,就是虚假记载,类似锦州港那种。明白了,谢谢G大。这种买流量的本质是用销售费用去换营业收入,逻辑上也可以去虚增收入,但是不划算,损耗太大了。可能性较高的是虚增了成本,即销售费用通过第三方留到了上市公司体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高。营业收入我相信应该是真实的。
目前看到的不涉及虚假记载,只涉及重大遗漏和误导陈述的,基本都是往年有资金占用,然后当期偿还了的。如果说有买流量这种涉及营业收入的,其实感觉还挺危险的...
虚增成本应该也属于虚假记载,性质上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
赞同来自: 心系湖湘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hannon 、Ake90 、更多 »
@GLZ0514 G大,请教个问题,三七互娱2023年6月27日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同时被立案还有第1,2大自然人股东即实控人。目前快1年了没有任何能披露立案进展的信息。根据现有信息分析,财务造假可以被排除,唯二有可能得是:1、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比如10年前借壳交易可能有抽屉协议存在),2、关联交易(销售费用涉及买流量之类的)。如果是这两种情况,按照目前的风格,被ST的可能性大吗?这个东西不好判断。目前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就3大类、误导陈述、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只有虚假记载会被ST。问题是,你不知道这个认定口径,比如说你说的买流量这种的,从宽可以说是重大遗漏,未披露关联交易;从严可以说是虚增营业收入,就是虚假记载,类似锦州港那种。
A股历史上...
目前看到的不涉及虚假记载,只涉及重大遗漏和误导陈述的,基本都是往年有资金占用,然后当期偿还了的。如果说有买流量这种涉及营业收入的,其实感觉还挺危险的。
之后就是,如果带了ST的代价和出来结果不涉及ST的代价,进行权衡。
赞同来自: heatice 、肥壮啃苹果 、止损机器人 、梦游坤哥 、虎虎生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感觉今年对ST公司来说,保壳最大的外部压力,一是流动性;二是立案。流动性现在分层已经很明显了,已经出现非涨跌停的票只有100-200万成交量的情况了。二就是立案了,蛮粗略统计了下,去年的ST,申请过重整的,30余只吧,有20只被立案的,大概占比2/3。今年的立案和去年的立案从力度到结果的严重性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到目前为止,靠3年连续造假罚死的尚未出现,最新的锦州港,也是打了个擦边球,造假从18年只算到21年,差了1年。如果算到22年,按新规就送走了。
回去看锦州港的公告,22年年报后做了会计差错更正,更正了20年和21年的营业收入成本数据,相当于这个行为在21年做了划算,营收的这个问题,上市公司22年就自爆了,只做到21为止,后面没有了。当时公告的调整内容基本也就是这次立案处罚的内容。当时调整的口径是说贸易从总额法变成净额法,处罚出来是认为虚假记载,虚假贸易虚增营业收入。然后立案调查后,日期往前追溯到了18年,但是往后就算到了21年。
所以说,今年年报披露过会计差错调整,调整周期在20年往后一直到22年的,都是潜在很危险的标的了。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docn 、hannon 、ergouzizzz 、大魏忠臣毌丘俭 、 、 、更多 »
G大,想请教下洲际为什么满足条件了却没申请摘帽呢,打电话给公司也不告诉原因,这些公司一个个都是这样,啥都问不出~sjs傻X而已,仅此而已。看看大集都摘帽了,sjs的西钢、全筑、康美都还没摘。按现在的市场流动性偏好,摘不摘公司股价天差地别。
赞同来自: 肥壮啃苹果 、流沙少帅 、大魏忠臣毌丘俭 、pppppp 、泛舟Rain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好,我很久没关注了,这两天我去朋友圈里打听一圈看看。应该不太一样,实达当时相当于体外拿壳,而且实达也有特殊性,资产就剩一栋楼依然重整成功了。合力泰估摸着就是走个重整保壳,保壳这事有时间限制,这次还通过重整来做,然后再往前推时间,国资委审批手续那些更前置了。我觉得的如果不是国资整体想保,也不会找省旅的子公司来申请重整,随便找个供应商申请重整都行了。
说起这个st,前年底,我提早一个月听说省大数据要借壳st实达,当时因为信用账户不能买st,需转到普通账户,我嫌麻烦就没转。我负责技术的那个兄弟买了几万块。后来涨到七块多好像。我肠子都悔青了。这次合力泰也是这样?
合力泰在省电手上拿了快6年了吧,6年,该整理的垃圾我估摸着大多也都翻出来了,不然也不会最后在表内做了大额计提和重整,当时华映并表都还是延后的。如果退了,一大笔资产损失,估计也牵涉一些已经提拔的重要ld;重整保了,账目调一调又能搞好几年,大家相安无事。所以我觉得路径上应该还是会往代价最小的方向去走吧。毕竟这是省电的控股子公司,很多个垃圾壳公司都是被什么区级国企收购并购的,垃圾合力泰这个是实打实的省属一级国有企业控股子公司。
树梢星 - 久客他乡染杂尘,归来已是等闲身。等闲明月今犹昔,明月何曾识故人。
拿回来重整了,省旅游的子公司做重整申请人。怎么说呢,烂肯定是烂,不烂也不会到破产重整,到1块钱的地步。不过华映够烂吧,20年省电保壳华映,华映一样从1块2到3.6块钱。怎么说呢,保壳肯定还是有不确定性,不过保壳的逻辑肯定不是看企业好不好,主要看能不能保得住。好,我很久没关注了,这两天我去朋友圈里打听一圈看看。
说起这个st,前年底,我提早一个月听说省大数据要借壳st实达,当时因为信用账户不能买st,需转到普通账户,我嫌麻烦就没转。我负责技术的那个兄弟买了几万块。后来涨到七块多好像。我肠子都悔青了。这次合力泰也是这样?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noelhu 、雷同 、胡桃夹子 、大7终成 、 、 、 、 、 、 、 、 、 、 、更多 »
合力泰不是又被省电子信息集团卖掉了吗?去年的事儿呀。省电底下的企业基本都是爆亏,每年开会都在比惨,亏个十亿八亿算是良性运转了。后来不是响应中央号召,剥离不良资产么?而且目前省电对外投资非常谨慎。合力泰估计没戏了。拿回来重整了,省旅游的子公司做重整申请人。
怎么说呢,烂肯定是烂,不烂也不会到破产重整,到1块钱的地步。不过华映够烂吧,20年省电保壳华映,华映一样从1块2到3.6块钱。怎么说呢,保壳肯定还是有不确定性,不过保壳的逻辑肯定不是看企业好不好,主要看能不能保得住。
树梢星 - 久客他乡染杂尘,归来已是等闲身。等闲明月今犹昔,明月何曾识故人。
今年带帽的公司,又有熟悉的面孔。一家金科一家合力泰…金科,曾经的西南王,当年融创孙宏斌还曾经打算二级市场直接强行收购金科,被黄红云用毒丸计划和隐藏的一致行动持股人给击退。曾经也算是民营稳健经营的地产企业,如今都逃不过时代无情的车轮碾压。作为全国性房地产商重整的首家公司,金科完成了之前蓝光、世茂、泰禾、阳光城、中南等等想做而不得做的事,拿到了重整批条。房地产集团的重整有着非常特殊的情况,因为实际上...合力泰不是又被省电子信息集团卖掉了吗?去年的事儿呀。省电底下的企业基本都是爆亏,每年开会都在比惨,亏个十亿八亿算是良性运转了。后来不是响应中央号召,剥离不良资产么?而且目前省电对外投资非常谨慎。
合力泰估计没戏了。
赞同来自: sunhao5573 、好人平平安安 、geneous 、liutong0530 、喜欢烧米饭 、 、 、 、 、 、 、 、更多 »
地产:去年泛海 新联,今年 金科;
环保:去年京蓝,今年 东方园林;
信息产业:去年全筑 榕泰 花王,今年 合力泰;
养猪:去年正邦 今年 天邦 傲农;
文化:去年 金一 今年 文投
今年还有制造业的汉马。
整体看,今年已经申请重整的标的,无论是自身主营规模和曾经的市场地位、政府支持力度、股东实力都比去年要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纯粹经营上持续亏损导致的问题,没有发生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那些幺蛾子。
赞同来自: 长期复利之路 、肥壮啃苹果 、ZhongHangF 、乐鱼之乐 、好人平平安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家金科一家合力泰…
金科,曾经的西南王,当年融创孙宏斌还曾经打算二级市场直接强行收购金科,被黄红云用毒丸计划和隐藏的一致行动持股人给击退。曾经也算是民营稳健经营的地产企业,如今都逃不过时代无情的车轮碾压。
作为全国性房地产商重整的首家公司,金科完成了之前蓝光、世茂、泰禾、阳光城、中南等等想做而不得做的事,拿到了重整批条。
房地产集团的重整有着非常特殊的情况,因为实际上的主营资产在项目公司,集团层面本质上是一个持股平台、发债主体和担保主体。所以之前房地产大多以项目公司作为单个重整。这次金科的重整,确实能为后面还在存货的房地产企业打一个范例。只是这个范例来的迟了一点。原来的千亿民营大军,几乎已经退市退光了。
合力泰,这家企业原来合作过好几年。从省电子信息收购前,到省电子信息收购、最终没想到走到重整的道路上。
企业的困难其实是从上一轮牛市时候就埋下了,当时股质业务大规模发展,原来实控人也乘着行情好通过质押融资进行了大量投资,结果一年到期都无法展期,直接被拉爆,也为后面的经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最后在上一轮国进民退纾困期卖身给福建省国资。
大股东省电是原来厅级单位改制的福建省三大国企之一,承担的是整个东南沿海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数字福建、增芯强屏战略的落实。只不过当年为了承接gj任务,大比例投资晋华存储被拖累。今年3月份,晋华和美光的5年的诉讼案结案了,也算喘了口气了。毕竟作为国内第三大的储存芯片的晋华,如果能顺利经营,还是有竞争力的。省电旗下的优质资产可能没有其他优秀省份的电子集团多,不过能盘活形成产业链的集成电路企业、云计算企业、模组制造、芯片制造企业还是很多的。就看最后怎么盘活合力泰这盘棋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yzzhongwei 、乐鱼之乐 、致行以知 、好人平平安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ST家数,新带帽数量应该是超预期,大部分都来自于会计师的内控否定意见或者审计否定意见,翻了一下,主要是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一些没有商务实质性的交易进行识别后,发现了潜在的资金占用等问题吧。
今年新带帽应该是70余家了,申请摘帽的20多家接近30家。不过从深交所在上市规则里添加了窗口指导条款来看,可能后续能成功摘帽的家数也难说,完全看交易所执行尺度。这样下来,今年ST大概能有150家左右。
按新规的营收规定,主板3亿、科创创业板1亿统计,不符合规定的大概有150多家,其中非ST的大概120家左右,这些都是明年的高危客群。
会计差错更正方面,22年应该是80余家、23年120家,今年合计165家,年报期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的上市公司家数还是大幅提升了。这里面有不少连续更正多年的,后面可能都是立案的高危群体。
今天答记者问里,两家交易所都提出了:“从严监管因缺乏持续经营能力进而触及收入利润指标被*ST的公司、濒临交易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严防违规“保壳”“炒壳”;对其他*ST、ST等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提高现场检查覆盖面,切实把好标的资产质量关。”可以说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举措,包围了垃圾公司。
感觉就是警告上市公司,你们尽量好好干,不要带ST和*ST了,但凡带了,基本往最狠的整。
赞同来自: 塔塔桔 、weichilu 、應無所住 、趋势永恒 、春风沉醉的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国九条、最重大的变动是违法退市完全从严、第二是内控、资金占用的退市加强、第三才是分红,这3点都是方向性上的修改。至于财务类的标准调整,主要是补缺补漏,并没有改变上次修订的大方向。
首先来说ST和*ST数量,上次20年修订后,我记得ST家数大概180家还是200家。今年到现在剩下110家,按今年已披露的带帽可能和摘帽可能,估摸着最后也就是110-120家的ST和*ST,较上次修订明显减少。
按会里昨天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新财务类测算能增加100家;分红增加80家ST;然后内控、资金占用估计能增加一些。估计到明年ST和*ST能到250家左右,扩容1倍多。
第二:财务类标准的微调,首先我感觉就是对*ST家数的补充,同时进一步卡掉那些凑营收保壳的公司。虽然营收3亿这个标准合理不合理还有争议,比如一些旅游景区行业公司、营收稳定但是就是不大,也很难提升的。上一次20年大修订,有一整年的过渡期+1年执行期,合计有2年给上市公司调整营收。而这次只有新老划断,也就是1年时间给上市公司补救。同时,这两年营业收入扣除的标准已经非常清晰,口径也很严格;现在贸易类要求第三年才能算,凑贸易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营收这个事,以后有就是有,没有就凑不出来了。
第三:内控、资金占用。这两点原来只是其他风险警示,内控和资金占用不解决可以长期不退市。这次会里把这两点加进了退市标准里面了,以后就容易直接退市了。特别是资金占用的,整个退市周期从发现到退市不到10个月,10个月之内要上市公司100%解决,压力还是很大的。
第四:重大违法退市。这是本次调整最严重的,可能比分红更改变A股生态。调整有3点,20年修订的时候,重大违法是5亿+50%、连续2年的标准。换句话说,如果上市公司控制造假金额、或者降低造假年限,偶尔为了保壳偷鸡一下至少不会退市。
这次改变,增加了1年的条件、降低了2年的条件,大幅从严了。特别重点的是,三年连续造假,是没有金额门槛的,发现就退了。而且三年连续的追溯期从20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完整3个年度的。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从20年开始,按照旧规偷鸡进行小额造假,等新规出来以后,就是等死了,没有改正的机会和空间,只能祈祷不被发现。
而且由于没有门槛金额,这个认定和尺度完全就是监管手里了。你上市公司说我20年有个小额造假行为,后面没有了,我只有1年的造假行为。监管到时候说,不行,你因为20年造假行为影响了20-23年3年的报表数据,这个从严,我就认定你3年造假,反正没有金额门槛,你就是要退。
这个违法退市,影响重大、突发性强且无依据可循,力度是很大的。当然,这条出台以后,上市公司也不再有偷鸡的机会了。
第五:分红。分红带ST,算是大A特色了吧,虽然带ST不会退市。但是会把上市公司清理出机构白名单、连续下跌容易造成大股东质押风险;同时金融机构也会因为ST收紧贷款口径甚至抽贷,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不过分红的各类细节的豁免条款很多,操作空间还是在上市公司手里。然后即使带帽了,摘帽条件也非常松,没有金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