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的仓位上一贴报过了,就不更了。看着过去这些年的成绩单,对2024年的成绩有种莫名的乐观,难不成今年是吃饺子的一年?

如果一个股票的年线是这样的,你会不会觉得技术指标都整理到位,要开始涨了。:)
上面都是闲扯淡,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略过。
//////
大部分的资金都在A股,平时聊的大部分也都是。小的调仓大部分都会在帖子里吱一声,有时候会更在雪球的组合里,调整的比较多或者方向性的调仓我一般都会码长文。但也说了一般都会,不代表我一定会提前告知,毕竟这也就是个自说自话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权力和义务。
港股也有一些资金量,但多是一点情怀,不深研,基本都在腾讯上,亏盈都不在本文收益率的统计之列,但自己2023年就有找机会清掉的念想,集中精力在A股。但是400港币的时候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清完,那就拿着吧。
A股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2012年末的出资额作为本金来计算,2012年以后,没有再出/入金。场外资金算自有杠杆,亏盈都算作场内。
这个帖子,自己也不知道会坚持到那一天,大家随缘。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思考的人生__2023(第4季)
思考的人生__2022(第3季)
思考的人生__2021(第2季)
思考的人生__2020(第1季)
去年底,弄了个公众号《研精 覃思 致远》,用于保存个人的文字,以免底稿都被删没了,也欢迎朋友关注。

2024.04.28 年报季闲聊(13)__荣盛石化_续想请问大佬,东方盛虹似乎业务和荣盛,恒力也比较接近,三者算是都有民营大炼化项目,同时在市值上也和两者比肩,而恒逸的市值体量等明显小一些,为何在横向比较时选取恒逸而非盛虹呢?是因为盛虹有一些光伏料产品而业务上有差异吗?但是似乎恒力荣盛等也在建设这类项目啊~
6、现在再回头看当年狗大户来时的准3连板,颇有些喜感,因为阿美来的时候,披露的财报还是公司最高光的2021年。虽然战投公告日是2023.03.27,可当时2022年的年报还未披露。而2021年,真是荣盛意气风发的时候,净利润128亿,经营现金流净额336亿,未来还有巨量的产能投放,对应的庞大在建工程1100亿。阿美以24.3的价格,受让了大...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明园 、nice2018 、gaokui16816888 、m飞m 、大7终成 、 、 、 、 、 、 、更多 »
一季报就在眼前,持仓的6家,太阳广酒荣盛一季报肯定正向,长电招行弱持平,神华毛估个位数下滑。财报季今天结束,全部揭晓,拍脑袋的预期方向性基本全中。
一季报信息量不大,但有比较强的指引效应,尤其是对招行神华这种类型的公司。
至于市场怎么预期你我他的预期,就懒得管了,因为我对短期的股价没啥预期。
月底来再来翻看意识流的偏差有多大。
///
今天有点上头,接了不少长电,也不能完全说是上头,只是我已经劝自己好多次了,少折腾短线。
今天时点和价格是自己喜欢的位...
太阳的情况比我的预期稍好一点点,
广酒和荣盛虽然正向,但要差很多,广酒的餐饮没有预期中的好,速冻食品依然没有起色,
荣盛刚说过,还是挺困难,需要熬周期,不知道中报能不能有点起色,还要再观察。
长电有点超预期了,在电量-5%的情况下,净利润+10%,还没细看原因。分红不高也不低,反正我excel里是按0.78预估的,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
招商的预期算是正中靶心,中报继续观察,如果行业继续这样,下半年就一定有体质弱的同业顶不住了。
神华就那样,我觉得盘整个半年最好,但市场一定不听我的话。
另外,藏格我预估的是负增长3成,偏差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不知道市场会怎么表达这个业绩。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明园 、neverfailor 、丢失的十年 、乐鱼之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笨坚持 前两天出过,不过刚看到,没复制过来。。。跟市场博弈,真是一道奥数题
手更一下,神华降到10%,
其他动态提升到,长电35%,太阳21%,招商20%,荣盛9.3%,剩下一点点广酒。
不过有效期估计很短,这两天神华如果被拉下水我可能会买回来一点,如果还是很坚挺可能会去到长电,都不给机会就不加了。
///
没看懂的朋友试着理解主贴的这句话。
A股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2012年末的出资额作为本金来计算,2012年以后...
——这两天瞎折腾有感
1、首先自己对陕煤和神华一季报的预期还算靠谱,偏离不大,陕煤-30%左右,神华-10%左右。实际上陕煤公允价值变动多亏了点,-30%+;神华作慈善捐了7个亿,-14%。
陕煤一季报展现的一些信息明显是偏空的,而且二季度已经过去1/3,市场煤价并没有什么起色,即便是不杀估值不杀逻辑,杀一杀业绩,也是很正常。然后季报当天,市场给出的答案是低开高走盘中翻红,收盘微跌。
2、怕被陕煤倒到沟里去,我投机了下财报,卖出了部分神华。但是在陕煤财报日,神华低开震荡,虽然没有大跌,但也是在最低价收盘,当日市场表现远不如陕煤,很多人应该都会怀疑次日神华季报是不是要出什么幺蛾子。
我对自己对业绩的预期还是有些瞎自信,所以收盘前把神华给买回来了,生怕失去头寸。然后平平无奇的神华就轻描淡写的出了个符合煤炭一哥身份的季报。
3、然后,今天就跌了,陕煤大跌,神华也不老少。可能得解释:
A、市场大纱布,超级仁慈,给大家跑路的时间。
B、市场太狡猾,反向又反向的操作。
C、我自己的理解有问题。
///
结论,这种短期的市场博弈,实在是不适合我,我觉得也不适合大部分散户。当然,如果权当掷骰子,那也没什么问题。我还是尽量远离这种奥数级别的题目,还是普通初中生级别的题目适合我。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今天之后,估摸着市场会热闹很多。不过于我估计就是味同嚼蜡,首先我怕吵,喜欢安静的看点东西,叽叽喳喳的看着烦。最近就有点烦,因为写什么公司,什么公司就涨,用达叔的玩笑话说就是,我还没上车呢。:) 当然,他不涨我也不一定上车。;其次市场里的公司都贵了,研究的动力就下来了,谁不喜欢买便宜货呢,下跌是研究学习的第二动力,第一动力是穷。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yield 、瀛幻想 、ANNRY11 、好奇心135 、西门吹雪0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6、现在再回头看当年狗大户来时的准3连板,颇有些喜感,因为阿美来的时候,披露的财报还是公司最高光的2021年。虽然战投公告日是2023.03.27,可当时2022年的年报还未披露。而2021年,真是荣盛意气风发的时候,净利润128亿,经营现金流净额336亿,未来还有巨量的产能投放,对应的庞大在建工程1100亿。阿美以24.3的价格,受让了大股东的10亿股,耗资约34亿美元。带走了20年期,约2400万吨/年的原油合同(母公司),货值140亿美元/年;以及400万吨/年的框架性协议(荣盛新加坡)。在2026年,阿美还有0.28亿股的回售权,回售价格还是24.3。1年过去了,大股东肯定是不亏,34亿美元拿在手里,孵化海外产能或者改善生活,干点啥都可以。看似冤大头的大户其实也不亏,锁定了2800亿的长期合同,34亿当折扣打水漂其实也无所谓,何况还不会完全打水漂。公司好像也没亏什么,除了偶然传言恒力买了很多折扣的大鹅石油所以利润好很多之外,毕竟无法求证。2400万吨以外,浙石化还是有1600万吨的原料缺口,其实公司还是有运作空间的。前段时间交叉持股的公告对于小股东来说,其实意义不大,理论上都是公允价值交易,没有便宜可占。如果大户能和大股东合伙搞海外产能,合理价格定增给公司,倒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7、当下的能源市场,对炼化行业是不太友好的,毕竟原油价格更坚挺,煤炭价格相对低,煤化工套煤油价差就非常开心,石油化工被套利就要苦逼一些。从深层次或者宏观大一点的角度来说,煤炭的背后更多代表中国经济,石油的背后是世界经济。但未来会怎么演变,很难说得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忽然想起了前两天的一句玩笑话,美帝在滞涨,天朝在通缩;阿三在崛起,欧洲在衰退;大鹅在打仗,本子在崩溃。
8、经历过2022年的行业断崖之后,炼化大行业里,偏下游的聚酯产业链毛利率恢复得相对好一些,中游的PTA最差,最上游的炼化也不太好。3家产品结构稍微接近点的公司,荣盛和恒逸都也不太好,只有恒力看上去恢复的好一点,但原因不详(我还没看到恒力)。2024年一季度,甚至中报,荣盛同比数据可能比较好看(因为23年的低基数),但实际盈利能力我估计还很难恢复到2020年初的水平。
9、行业总是在周而复始地前行,过往的行业周期,大概3-5年一个轮回。如果没有办法准确的提前预判,但还想享受到周期的红利,那稳妥的做法就是在行业低迷期,以尽量低的成本,拿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仓位,然后耐心的等待市场的出清和发展。当然,周期虽然有轮回,但每次都不一样,还需要耐心地观察和思考。
///
很多人都奇怪我为什么会买这么个公司,看上去和持仓的其他公司风格很不一样。荣盛看上去很奇葩,其实也符合我选择公司的一些基本条件。大股东持股比例适中,40%-75%之间,历史上没有什么对小股东不友好的黑点,专注主业,公司治理尚可,有一定的优于同业的战略眼光。身处一个肯定不是夕阳的永续的行业,在行业内属于头部企业,资金密集型和弱技术密集型,不太高,但是也有微弱的门槛。大股东缺钱,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高分红的动力。经营的利润率虽然跟随行业波动,但巨量的新增产能提供了未来巨大的基数。杠杆虽然很高,但是现金流稳定,中断经营的风险很小。加上那非常吸引我的,极高的业绩弹性。
随手算笔账,短期的未来,荣盛的资本开支基本都在行业的下游,毛利率肯定是优于上游的炼化业务(扣除消费税)。现有产能加上即将投产的140万吨乙烯项目,如果原油价格中枢今明两年上移至560-700,总营收会处于3600-4000亿这个区间,如果综合毛利率在未来适度回升4个百分点至15%,就能有570亿的毛利润。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已进入尾声,未来有息负债将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下降,即便财务费用继续停留在高位,扣除每年160亿左右的费用和230亿的税金,营业利润可以来到180亿,净利润能在150亿这个级别。如果未来某一天行业景气度高位,综合毛利率回升至20%,净利润能在300+亿这个级别。
这笔账虽然计算器按的冒烟,但结论的数字一定是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在一个逻辑线条中,但凡有3-5个所谓大概率的前提,最终的结论一定是不靠谱的。因为初中生都知道,75%的5次方是20%,更不要妄谈去预测行业周期。但资产就是这么个资产,我只是想把他从财报的数字里抠出来,具象化一点展示给大家看。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apple2019 、乐鱼之乐 、hnhaiou 、oldwolf1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有段时间没开交易软件了,先说下这两天的操作。因为担心神华会被陕煤的一季报给带到沟里去,我投机了一把财报。结果陕煤低开高走,神华却半死不活,最想换的长电高开低走,也没有什么好机会换入。一买一卖,盯了2天的盘,惹得人烦躁得很。难得投机一把财报,也是没什么收获,收盘前又给神华买回来了,反正持仓够久,也不用补红利税。其实神华的业绩比其他煤炭股透明的多,预期10%以内,实际14%的负增长,和一众煤炭股相比较,原本普通的业绩倒显得清新脱俗。
那些喊机构抱团煤炭的人其实非常无厘头,最基本的功课都不愿意做,因为神华里压根就没有什么公募基金,扣除指数基金、行业ETF和红利基金这些标配品种,最大的主动型公募基金是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就拿了1055万股神华,占比是0.05%,别说排不进10大股东,前100我估计都够呛,再小就是拿几百万股的基金了。把神华作为基金核心配置的主动型也就1-2家,规模都很小,十几亿规模的样子。如果硬要说抱团,还不如说是汇金给抱上来的,因为50和300指数基金净增持了4200万股,不过也就是十几亿的净买而已。
///
下面聊正题。
虽然赚钱的公司没买过很多,但还是可以吹牛自己翻过很多公司的年报,但即将登场的这位,绝对也是独具特色的一家,难有之一。
1、荣盛石化当下市场的出价是1100亿,前两天差点被恒力石化超过,让出一哥的位置。如果不先提一下市值,后面就不容易对比出经营数据的“独具特色”。之前的数年比较平庸,不提了,按照2019年末的数据为基数,看看荣盛在高光的这4年里的数据。营业收入飙长了近3倍,达到3250亿;净利润就不能看了,行业周期所致,只有19年的一半;净资产增长了1倍,有息负债增长了85%,余额是1740亿,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多。短债不多,450亿,长期负债高达1250亿,我一直好奇一个400多亿的净资产的公司,是怎么把这些钱给借出来的?应该还是自己的水平比较低,生活中看不到这么高端的经济活动,也没分析过相关的案例,不知道未来能否找到答案。
不过和某大不同,身处炼化行业的荣盛经营现金流强劲,今年是280亿的净额,4年均值也有245亿,账上还有一百多亿的现金,覆盖短期债务和利息不成问题。虽然2023年同比增加了40亿多的费用,但其中的销售和管理费用都非常低,不管是占营收的比例还是绝对值,加一起只有10亿出头。财务费用增加了22亿,达到82亿,研发费用也增加了22亿,达到65亿,这两项费用的绝对值都是历史最高。
一个1000亿市值的公司,3250亿的营收,管理销售费用合计10亿,82亿的财务费用,65亿的研发费用,1700亿的负债,净利润是可怜的11亿,税金及附加高达230亿(不含所得税)。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样一家公司,而且他还不是央国企,只是一个传说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私企。
2、听说有人质疑荣盛今年的研发费用,我还特意去看了下明细。46项4000万预算以上的研发项目,290个4000万预算以下的研发项目。以下的,我按照平均1500万/项,以上的就按照4000万/项,合计是62亿,大差不差。化工说到技术我肯定是不懂,没法给大家讲解这些研发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肯定都是要立项的,很多还会有政府的奖补,税收方面研发费用有优惠政策,所以省市乃至国家的相关部位、厅局,都会来确认研发项目的内容、进度乃至账目,我觉得这里的水分应该不大。
3、荣盛今年的综合毛利率虽然很低,只有11.5%,但看上去比22年还是略微提升了0.7%,并提供了373亿的毛利,扣除158亿的费用之后,还剩215亿,然后就是惊人的税金项230亿,就是说,并表主营业务的营业利润实际上是亏损15亿的。账面上可怜的11亿净利润,是政府补贴和增值税抵扣。关于近3年突飞猛进的税金和附加,其实主要就是传说中的成品油消费税,按照相关规定从生产企业中代扣。由于炼化行业中游PTA的持续亏损,以及炼化产能的扩张,上游炼化行业景气度降至冰点。尤其是荣盛的炼化产能,成品油比例相对比较高,化工品比例相对低,对应的税费也就远高于同业,其真实的毛利率远低于财报体现的20%,扣税后实际只有4%。4%毛利率的行当,想必朋友们也是少见。
4、这4年累计增长的2400亿营收当中,1200亿是炼化行业最上游的炼油业务,其中汽柴油为主的传统成品油,和轻重石脑油的比例公司没有纰漏,但是从对应的消费税增速来看基本对得上,消费税绝对值从无到有200亿。这一块虽然毛利净利双低,但是参考中国石化的数据,算是提供了稳定盈利的基本盘和现金流。中游的PTA营收增加了1.62倍,净增330亿,但这部分产能目前毛利率为负,行业性亏损已经2年多。其他化工产品及聚酯下游,增加了约1000亿的营收,这一块业务的弹性就非常大,2023年的毛利率只有10%,2年前即2021年的时候,毛利率高达38%。当然,周期是难以预测的,未来的周期不能刻舟求剑过去的利润情况,只是一个参考。
5、大炼化行业也属于重资产类型的行业,截止年报账面固定资产是2660亿,年折旧152亿。未来还有约500亿的在建会陆续转固,预计2024年才是折旧的峰值,且在2030年之前不会降低。即便是对于荣盛巨额的营收来说,这个比例也很大了,虽然对现金流没有什么影响,但对账面净利润是确定性的压制。
///
一些重要的数据都在这里了,不过数据都是干瘪的,而且太长了,已经码了2000多字了。
关于荣盛这些枯燥的数据,一些偏主观的想法和结论留到下一篇。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id765a 、软泥爱打人 、七月好好 、乐鱼之乐 、Kluer 、 、 、更多 »
20240422 市场的碎碎念@笨坚持 前两天出过,不过刚看到,没复制过来。。。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天天看财报都看傻了,休息了几天,写点市场行情的碎碎念。
1、相较于过去几年,煤炭股不便宜了,这是一眼知胖瘦的事情。但是,在2%+无风险利率的当下,想找到风险收益比更好的品种,好像大海捞针,反正我暂时还没捞到。用吴博的话说,5%动态息率的神华不香吗?要我说,谈不上很香,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一周前象征性的减了一点,因为我觉得真不能再...
手更一下,神华降到10%,
其他动态提升到,长电35%,太阳21%,招商20%,荣盛9.3%,剩下一点点广酒。
不过有效期估计很短,这两天神华如果被拉下水我可能会买回来一点,如果还是很坚挺可能会去到长电,都不给机会就不加了。
///
没看懂的朋友试着理解主贴的这句话。
A股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2012年末的出资额作为本金来计算,2012年以后,没有再出/入金。场外资金算自有杠杆,亏盈都算作场内。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拉格纳罗斯 、乐鱼之乐 、jiandanno1 、gaokui16816888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创 flushz
一季报没啥看头,简单给个省流版,有空我再去翻年报:
自产煤销量微增价减,结果就是营收-10%,但成本只减少4%,这一块就减少了25亿毛利,费用比较难看,4费合计20亿,比2023年还增加了2亿,而且都增加到了管理费用上,联营企业收入减少3亿,公允价值损益从2023年的亏5亿加码到亏9亿,归母少的23亿就是这么来的。
分红没有惊喜,还是分6成,2023的静态息率是5.2%,
按一季报减幅算动态,息率只有3.5%(当然不能这么算)。
估计更让散户投资者动摇的是张尧大神减仓了,唐总不熟,但Q1也减了,他去年Q4就开始减了。
Q1业绩应该是低于很多大佬的预期,至于市场咋解读,明天见分晓。我自己觉得是不乐观,即便是二季度煤价企稳,市场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来调整预期和估值。
///
PS: 怕被陕煤一季报给带到沟里去,思前想后,今天下午收盘前我还是减了一些神华,仓位被我短暂的降到10%,反向投机一把。这玩意赌博的性质比较大,不建议抄作业。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xiaoqiaocgx 、MA60240
请问楼主,港股医药看好哪几家呢谈不上看好,瞅空学习学习而已,
信达、丽珠、先声、石药,
还有个联邦,不过涨起来了。
医药公司比较难懂,需要的专业性比较强,名义上都是同行,
其实每一家都能算是个小行业,共性很少。
不专业只能跟着研报瞎起哄,或者人云亦云。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geneous 、软泥爱打人 、王平123 、安静的小白 、 、 、 、 、 、 、 、更多 »
20240422 市场的碎碎念o(╯□╰)o 成了互联网黑嘴了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天天看财报都看傻了,休息了几天,写点市场行情的碎碎念。
1、相较于过去几年,煤炭股不便宜了,这是一眼知胖瘦的事情。但是,在2%+无风险利率的当下,想找到风险收益比更好的品种,好像大海捞针,反正我暂时还没捞到。用吴博的话说,5%动态息率的神华不香吗?要我说,谈不上很香,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一周前象征性的减了一点,因为我觉得真不能再...
昨天还希望小太阳能救救净值,今天就死给我看 。。。
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老大哥,还是长电老大哥靠谱。
兰花科创跌停板了,去简单翻了翻,
山西煤炭的成本上的太快了,5年来吨煤成本提高了50%还多,有点意外,
印象流山西的煤炭优于东北山东安徽,劣于陕西内蒙和新疆,还是很好的,
没想到时过境迁,也过了临界点,每况愈下了。
又想起那句老话,中国并不缺乏煤炭资源,但是缺少低成本的煤炭资源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好人平平安安 、geneous 、明园 、安静的小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天天看财报都看傻了,休息了几天,写点市场行情的碎碎念。
1、相较于过去几年,煤炭股不便宜了,这是一眼知胖瘦的事情。但是,在2%+无风险利率的当下,想找到风险收益比更好的品种,好像大海捞针,反正我暂时还没捞到。用吴博的话说,5%动态息率的神华不香吗?要我说,谈不上很香,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一周前象征性的减了一点,因为我觉得真不能再涨了,业绩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弹性,但自己16%的仓位也真是下不去手再减了。
说了好几次,一季报看账面肯定是小双位数负增长的,毕竟春节后动力煤就没见过3天红,但是我们又不是做煤炭贸易的,有一个名词叫做“年均价”。在下跌的时候或者在上涨的时候线性外推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绕进去,没有好结果的。一季报纯煤炭公司的业绩会更差,比如张三李四,焦煤更无法直视,但也从某个角度告诉市场,煤价是一个长期上涨的趋势,不为别的,因为通胀,人力成本的通胀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2、阿美这个海王,居然来挑逗恒力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荣盛是赢家,因为更早搭上海王,并有了肌肤之实,现在已经在张罗交叉持股了。但是市场可能不会这么看,因为喜新厌旧是新闻学的必修课,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更重要的是,恒力比荣盛更需要海王,因为更紧绷的负债,以及,即将到期的可交换债,所以短期恒力会更热一些。
荣盛的问题并不是海王,而是需要沉下心来,降本增效,2023年财年已经被恒力打脸了,2024需要知耻后勇,不然,战略高人一筹,战术一塌糊涂,就要沦为笑柄了。此时此刻,大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海外还被套着50%呢,小股东可能不记得了,但是李总肯定不会忘,海王的股权收购协议中还有回购条款呢。踏踏实实经营,把股价推上去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唯一路径。在这件事上,时间的玫瑰对小股东是友好的。
3、看了许久,中期我还是决定放弃中芯,毕竟不投就不会输。虽然我心心念念要买点脱钩的仓位,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一些小道消息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即,如果华为下场走Inter或者三星的路径,那中芯高端制程的愿景还要再再再展期。从某种角度来说,假如,假如真是这样,也很符合菊花厂的企业文化。小道消息一,华为在上海自己搞光刻机了,受不了同业的进度;小道消息二,不管是M60还是P70的芯片,都是菊花厂自己的产线,和中芯无关。这消息无所谓真假,但提供了一个思路总是没错的。
4、也许会买点医药的仓位,虽然财报看得好辛苦,但毕竟不管是H还是A,现在医药股确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港股还是能找出来几家稍微有点安全边际的公司,即便悲观得得看,即便是门外汉,大概率也是输时间不输银子,单个公司给个3-4%的仓位,总仓位控制在10%以内,也算是给自己一点深入学习的动力了。
///
图片
很久没更新大饼了,新高后回撤,更一下。
2023都是姐姐救妹妹,2024,该妹妹救姐姐了,说你呢,小太阳。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丢失的十年 、geneous 、Luff123D 、aiplus 、jadepan 、 、 、 、 、 、 、 、 、 、 、 、更多 »
咋说呢,我不觉得这是公司的什么雷,公司经营正常。
实控人肖永明先生涉及刑事案件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肖永明先生不是陈景河先生,他是不懂采矿的;矿业公司也不是房地产公司,需要人脉,更不是科技公司,需要创始人牵头科研。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可比的,神华董事长缺位快两年了,也不妨碍公司经营,更不妨碍站上8000亿的市值。
@卓尔一
我对事件驱动不敏感,不擅长不关心更不了解。关注时间长点的朋友知道我曾经拿过紫金矿业,大概3年,是比较艰苦的三年,我比邓晓峰总早买一个季度,当然2500亿的时候我走了,他坚守至今。所以我对巨龙铜业比较感兴趣。但是紫金体量已经很大了,巨龙对紫金来说提供不了太多业绩贪心,而且紫金的估值即便不算高,也是合理估值。408的业绩弹性远好于1899,因为紫金操盘,不确定性相当。至于锂矿和钾肥我不感兴趣,未来能对冲保持现状不拖后腿就很好。
之前我在等机会,但是大家都知道的,铜价飚起来,不给我时间等好机会了。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yield 、灵活的蓝胖子 、瀛幻想 、还没想好明天取 、虎虎生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要么买成长,要么买价值,
成长要真成长,价值要能持续稳定的分到钱,其他都是假的。
监管部门说与不说,都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如果没这能力,或者不喜欢,
去赌也可以,而且也是正大光明的,
掏兜的游戏如果总是能掏来银子那是水平和实力,也是要封神的,
反正我是实名羡慕这种天才。
最受不了那种赢了老子天下第一,输了哭爹骂娘骂监管的,
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注定要输一辈子。
当然,我知道我说的这些都是废话,救不了几个人。
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2个,知识和人性。
自私、自大、逃避是人类的天性,贪婪和恐惧也是,只不过被用烂了,想完美做到反人性很难,如果有一天某个人可以完美的做到,那他的人生也就灰暗了。
知识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有些人一辈子也翻不过去,即便另一批人具有翻过门槛的能力,他们是否愿意放弃吃喝嫖赌的时间,去学习,也是很难,尺度非智者不容易把握。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再进一步 、hnhaiou 、火龙果与榴莲 、乐鱼之乐 、wpsoy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今天是个热闹的日子,因为周末不但有第三版国九条,还有波斯象兵怼了摩西子民,周日最后还有俄铝又被制裁,伦铝期货一度狂飙10个点,但故事的结尾却是大家始料未及的,我大A在4000家下跌1000家上涨的情况下,3大股指却均录得1%+的涨幅,沪深300和中证A50甚至涨了2%+。
挺好,下跌是做研究的主要动力,毕竟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便宜,是需要拓展拓展股票池了。
荣泰健康是我关注很久的一个雪球大佬经常念叨的公司,应该他也有持仓,2017年沪市主板IPO,7年的数据样本,看看描绘出一个什么样的画像。
///
1、公司是按摩器具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这肯定不是所谓的夕阳行业,但也感觉不那么朝阳,似乎有点技术含量,但好像又不太多。公司和奥佳华是行业的TOP2,第一梯队,日系的几家近些年已经被打到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国内的一些小品牌。但是上市6年以来,公司的营收负增长了3.3%,净利润负增长了6.2%,主营成本还增加了7.8%,还真有7年原地踏步的公司。。。
2、但是公司的费用倒也稳定,四费每年都稳定在毛利的60%+,年均64%,作为可选消费品,销售费用是其中的大头,也稳定在毛利30%,年均36%。几乎没有财务费用,但是公司有我很不喜欢的大笔现金(理财)和贷款并存的情况,截止23年年报,账上有16亿的现金加短期理财,以及约10亿的有息负债,其中短期贷款4亿,可转债6亿。即便把可转债当成是大股东变相减持,4亿的短贷也是毫无必要。对于中小规模的公司,68万的年薪不算高但也不算低,CFO给一个差评。
3、不考虑可转债摊薄的情况下,老板及家人合计持股55%,典型的家族企业,董事长是老爹,儿子是总经理,顺带看到老爹还是中国国籍,但儿子已经不是了。所以公司分红的动力和能力都是有的。7年净利润合计是15.5亿,二级市场分出来7.4亿,分红比例不错。公司没有大的资本开支,年均1亿,6年来净资产增长了6亿或44%,净资产增幅基本上和留存利润能对得上。
4、2020年底发行的可转债,投向是浙江湖州的按摩椅工厂,3年过去了,项目资金只投入了11.7%,年报披露的投产时间是2025年12月,还说是工程符合进度,也是离了大谱,5年时间,一艘航母都能下水了。
然后再看看这张图,我大概明白了。
这几年终端产品的销量不温不火,些许的成长是建立在终端价格持续下跌的基础上,国内销售额甚至在2023年创下了7年新低。扩产如果真的按计划推进,那就真尴尬了,但2020年的时候,为啥要融资扩产呢?
5、另一件奇葩的事情,是2023年的经销商持股计划,这个计划肯定是正向的一个消息,毕竟利益一致有利于公司长期的发展,而且5000万-1亿的金额对于公司的规模来说,也不算少。但是4个月过去了,居然只买了338万。5月28日到期,不知道最后这一个月如何演绎。
///
没啥好总结的,对于我的投资风格来说,连烟蒂应该都算不上,机会成本太高的烟蒂烫嘴。但这公司的转债应该是非常安全的,毕竟财务状况很好,如果有的选,大股东必然也不会选还本付息,毕竟持股比例还很高,有改善生活的需求。但前提是要买到足够低的价格,可转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才能算过账。
小市值公司里淘金必然是困难的,慢慢来,反正自己眼下的持仓也没啥看头。
荣泰健康(SH603579) 荣泰转债(SH113606)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好人平平安安 、安静的小白 、明园 、hnhaio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不知不觉,距离造纸行业的上一轮景气周期,已经过去了3年。我依稀还记得21年的春天,550亿市值太阳跌停的那天,我问自己:太阳纸业肯定是一个周期股,是按老师们的口头禅周期性的卖出,还是把他当做成长股,长持,就像手捧时间的玫瑰(我承认,我讨厌但斌的玫瑰)?
一段时间之后,我给自己的答案就是,不卖,拿着这只我发明的称谓"周期成长股”,拿到下一个景气周期再说。没有猜到故事的开头,也没猜到故事的结尾,人生有几多个十年,一晃,这已经是我持有晨鸣+太阳的第八个年头了。
太阳年报,聊几句。
///
1、在近乎全行业亏损的这2年多里,小太阳连续3年取得史上最佳成绩(含21年),今年不负我望,净利润站上30亿。这是在终端产品价格双位数下跌的情况下取得的,不容易,营收持平,以量补价。今年浆纸合计销售812万吨,纸增浆减,也符合公司的经营策略(结合浆价就能看懂),按照年报口径1200万吨浆纸产能,利用率还有空间。
应收款稳定,经营现金流很好达历史新高的66亿,广西项目大量转固,在2023年3/4季度陆续试生产,按惯例及企业正常经营的规律,未来2-3年应该是消化产能,降低负债的阶段,中期不会再有大的资本开支。库存状况良好,46亿库存中半数以上是原材料,和高企的行业产品库存形成鲜明对比。
2、财务状况稳定,净资产负债率连续多年下降,但有息负债净额只比2022年稍有下降,仍保持在150亿以上。账上现金25亿,短债80亿,真不算宽裕。其实我不太明白今年为什么分8亿出来,对于小股东来说,其实和过去两年分5亿没啥区别。大股东目前的持股比例是45%,不算低但也不高,再融资的话会进一步摊薄股权,这一块很难判断。李洪信老先生今年71了,作为造纸行业的传奇人物,我相信他是珍惜自己一辈子打造企业的股权,即便是小李总李娜女士,也已经在公司工作了14年,应该也能顺利地接班老一辈辛勤打下的江山。
3、销售费用稳定,管理费用压缩了1亿,财务费用下降了7千万,研发费用增加了1.5亿,整体费用端和2022年持平。人均产值史上第二高,但从2022年的263万下降到253万,需要广西基地的产能爬坡来拉回。加工制造业是苦逼的商业模式,利润都是抠出来的。
///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份预期之内优秀的年报,但是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一样,行业景气度低谷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太需要一轮景气周期来修补资产负债表,但即便这一轮衰退周期的时长远超过往,肯定也出清了一部分行业产能,但是未来下游的需求会如何,宏观景气度会如何,行业是一个小的补库周期,还是大周期回归,仍未可知。
PS1:如果公司有再融资计划,希望给小股东一点福利,选择可转债吧,公司也有经验。
PS2:不知道是否因为自己持有的时间太久,本文或有些许感情色彩,请朋友们客观对待文中所有主观看法及结论。
PS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太阳纸业太熟悉了,很多数据和资料习以为常,反倒是写不出来什么东西。太阳纸业是我的主力持仓之一,我是空头,不是多头。
PS4:据2023年基金年报数据,不起眼的太阳纸业是18个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占基金净值5%以上),是12个公募基金的超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8%以上),在权益类基金销售低迷的当下,他们也是潜在的空头,至少不是多头。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2024.04.08 年报季闲聊(8)荣晟环保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在一个冷门行业,有一个冷门公司,如果不是喜欢发可转债,估计更是鲜有人知,一个小公司,一个公司名称写了环保的造纸厂,荣晟环保,渣球关注度仅1万5。很多年前就顺带着看过这家公司,当时觉得平平无奇,这几年连续发了2期可转债,分红也多了起来,甚至还有回购注销,9号晚上太阳年报,就提前把荣晟拿过来翻翻,算是热热身了。///1、荣...关注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剃刀与哑铃 、拉格纳罗斯 、还没想好明天取 、好人平平安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在一个冷门行业,有一个冷门公司,如果不是喜欢发可转债,估计更是鲜有人知,一个小公司,一个公司名称写了环保的造纸厂,荣晟环保,渣球关注度仅1万5。
很多年前就顺带着看过这家公司,当时觉得平平无奇,这几年连续发了2期可转债,分红也多了起来,甚至还有回购注销,9号晚上太阳年报,就提前把荣晟拿过来翻翻,算是热热身了。
///
1、荣晟17年IPO,数据就统计17年至今的7年,这7年这个“夕阳”行业中的小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122%,7年一倍多,还可以,净利润完全同步,增长了121%,经营现金流增长了290%,不是假钱哈。7年净利润合计是18亿,分红分出来7.6亿,不算历年的回购,现金分红率是42%,在我大A的小公司里面算是难能可贵,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赚的不是假钱哈。
在造纸这个大家瞧不上的行业里,这个公司有点小另类,即不以大规模的资本开支扩张产能为KPI,7年的固定资产资本开支只有区区7亿,其中还包含一定比例的非生产性资本开支。
公司的费用控制一直很好,销售费用7年来都非常稳定,常年低于毛利的3%(扣除运费影响),管理费用也说得过去,财务费用更是鹤立独行于同业,综合是正向贡献,研发费用中规中矩保持在营收的4%-5%。我说的可能比较抽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下曾经的行业大佬晨鸣纸业,你就知道这数据的难能可贵。
2、公司的业务也非常单纯,废纸系,产品是瓦楞纸及原纸,对于企业的规模非常克制,主要产品原纸的规模7年只增长了109%,成品增长了64%,在行业里非常另类。
3、2023年的年报很棒,因为产品价格的下跌,营收同比负增长10.6%(量增),但原材料和能源下跌幅度更大,加之费用管控得力,净利润同比大增61%。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禀赋和努力,另一方面是出于亏盈平衡点附近的企业,在行业景气度上升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业绩弹性。
4、在造纸行业3年景气度低谷之后的2024年初,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账面上现金加理财产品净额创历史新高的18亿,远超有息负债10亿(其中还有一半是低息可转债)。别看荣晟是小公司,资本运作的水平是很高的,而且尺度把握得很好。公司在19和23年分别2次发行可转债融资合计9.06亿,加上大股东在2020年的大规模减持,当下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刚好持有公司股权50.6%(不含荣23转)。然后就是3月份公司公告的0.6-1.2亿回购注销,按照当前市场的价格30日均价约11元,按照回购中值0.9亿大约就是回购总市值的3%并给予注销。
咋说呢,大股东奋斗一生,肯定不是为了XX主义或者小股东贡献青春和汗水,减持落袋为安可以理解,已经比那些恨不得把公司全卖给散户的所谓“企业家”们强太多了。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融资作为备用弹药直面行业寒冬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未雨绸缪。行业景气度回升,账上现金太多回购注销回馈包括大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5、今年每股分4毛9,共分出来1.3亿,加上回购注销的中值0.9亿一共是2.2亿,年回报率约6.8%。行业是反弹或者反转仍未可知,但毛估公司2024年盈利增长正向,加上公司低负债、较低资本开支及费用管控优良的惯例,2024财年股东回报应该不低于2023财年。如果看得比较短,1-2年的时间,公司估值不高,合理偏低。
///
搂草打兔子,路边无意中捡了1张毛爷爷的感觉。这货有个存续中的转债,荣23转,113676.SH,不知道帅妞最近是不是在研究造纸,这篇算送他了。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孤独的长线客 、明园 、Cogitators 、gaokui16816888 、noelhu更多 »
一直关注楼主的帖子,看到四方和南瑞的讨论,忍不住说一点自己了解的,我看到的四方的设备都是较老的,也就是说起码近十年,电网比较少采购四方的设备,基本上被南瑞和深圳长圆垄断了,另外变电运维人员比较多人反馈四方的产品后期比较容易出问题,说白了就是他们不喜欢,当然了,如果有ABB之类的可选,他们更喜欢。以上只是经验之谈,未做相关调查,供楼主参考。谢谢。
朋友是在国网或者南网工作吗?
挺不错,这几年的大热,
部门去年新招了个小姑娘,又天吃饭,居然让我帮他介绍在电网工作的男朋友。

如果真是短线选手的话,今天冲高就可以兑现零花钱了。哈哈,节前看到长电跌了一个多点,正好手头有一点点的闲钱,想着要不要加点儿呢;正好刷到楼主说管不住手加仓了长电,哈哈,立马跟进。2020年疫情大跌时买的长电,哎,买的太少了,所以这几年总想着长电像样的跌一跌多买些。我的资金量太小,不指望靠吃长电的股息过活,我是把长电当做持仓中的压舱石,防止我啥时一时脑袋发热买了都是热门高风险股。
长电这种波动幅度堪比指数的品种,隔夜1%+的收益,算高的了。
恭喜你的零花钱又赚到了,
赚钱肯定是不分我,万一那一次亏了,可别怨我。
大家各赌各的,就挺好。
不过,我还是不建议太频繁的折腾短线,
包括我自己。
偶尔感受下交易,资金碰撞的声音,
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挺好。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喜欢吃蔬菜 、Luff123D 、雨狼枫悟 、明园 、塔塔桔 、 、 、 、 、 、 、 、 、 、更多 »
每次楼主提醒长电可以买的时候开始关注长电,等过两天楼主开始用融资的时候,开始买入长电,每次都能赚点零花钱,好多次了o(╯□╰)o如果真是短线选手的话,今天冲高就可以兑现零花钱了。
长电这种波动幅度堪比指数的品种,隔夜1%+的收益,算高的了。
恭喜你的零花钱又赚到了,
赚钱肯定是不分我,万一那一次亏了,可别怨我。
大家各赌各的,就挺好。
不过,我还是不建议太频繁的折腾短线,
包括我自己。
偶尔感受下交易,资金碰撞的声音,
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挺好。

赞同来自: noelhu 、jadepan 、好奇心135 、jiandanno1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jisabao 、孺子可教 、软泥爱打人 、bhysz 、lwhsq88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向来不喜欢也不擅长去跟踪业务分散且复杂的公司,尤其是业务关联度低的公司,去学习和分析这样的公司,功课是几倍的量;或者业务关联度高但细分的技术门槛也高,功课也远超业务单一型的公司。尴尬的是,南瑞就属于后者,业务虽然同属于电气设备这个行业,但主营构成可以细分为几大块,在各自领域面对不同的下游,对于非业内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技术门槛很高。
翻看了2015-2022这8年的财报,一些思考,不一定对,聊几句,供参考。
考虑到南瑞在2017年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为了数据口径的统一,我们只聊2018-2022这5年,一些未注明年份的数据为2022年报数据。
///
1、和四方不同,南瑞在过去5年中,营收的总增幅是94%,对于彼时市值800亿的大型企业,仍能取得5年一倍的成绩,可以算是中高速的增长了。与四方不同,南瑞的电网业务始终保持在主营75%以上的占比,年增速基本保持同步主营。电网自动化和继电器保护以外的其他业务(个人归纳),南瑞也实现了年均20%以上的高增长,很厉害。
四方数十年电网设备的市场规模原地踏步,看来并不是行业增速的问题。而单纯的把南瑞的市场竞争优势归结为YG企和M企之间的差异,我觉得也过于武断。与其他更多竞争性行业不同,电力行业是最后一批完全市场化的大行业,相当于从那个年代过渡到市场竞争的过渡期特别长,得到了更好更多的资源和成长,而给予四方这种M企的成长期则更短,市场竞争的初始环境更不利。很多行业中M企的从业者,尤其是企业家和高管们,也很难摈弃当年的业内心态,短期难有其他充分竞争行业中那种颠覆和超越的想法和做法,所谓的“电老虎”言犹在耳。
任何一个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头部企业都是有规模、技术的先发优势,更不用说电力设备这个稳定性、安全性、技术性更强的专用设备行业。理想化的电网招标我们可以说纸面上是绝对公平的,并不存在YG企一定上,M企一定下的情况。但是行业规范、招标规则都是别人制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绝对不公平的。但这又是合理的,因为任何行业规范,多是行业大佬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积累(源于自己的产品)来论述论证,进而编写执行的,不可能是一个小企业灵机一动的发明创造,盲目相信权威不可取,但完全摈弃权威的结果却是灾难性的。这种行业状况在几乎所有的功能性设备行业都普遍存在,电网并不是特例,国外亦如是。
2、南瑞和四方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源于商业模式,比如相对很多制造业更稳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非常高的应收账款,但坏账率和信用减值又很少,低负债或者无负债,没有财务费用的压力,整体费用端相对稳定。相比较四方,南瑞销售费用占比更低是可以预期且实际如此,管理费用占比也低于四方我是有些意外的,看来一些对YG企的刻板印象还是需要数据来证实或者证伪。账面的现金,虽然比例不像四方那么夸张,但近150亿的现金也是占到了净资产的35%。不过这个行业的规模优势并没有体现在成本控制上,成本的上涨超过了营收的上涨幅度,抵消了费用端的良好表现。
账上现金加理财近170亿,即便减去有息负债和合同负债余额仍有110亿,资本开支又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南瑞的分红比例就显得很突兀,近年维持在净利润的40%,让人只能无奈的吐吐舌头,属于是有能力却没动力更大比例分红的情况。
////
一些结论:
1、南瑞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仍将在可见的未来继续保持,四方在电网业务上突破的可能性极小,只能去拓展毛利率更低的新能源电力设备。但是经过突飞猛进2023年之后,风光装机已达29亿千瓦,基数已经不小,未来数年可以保持在一个什么量级的增速不确定性较强。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算高,当增速下来之后,就必然是对产品毛利率的压制,这种预期对二级市场估值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四方分红率虽高,但不算低的估值让实际的分红率停留在4%的位置,如果未来成长有限,这个收益率肯定是不吸引的。(关于风光装机未来的空间和展望性数据,应该可以找到一些指引性的资料和文件,未来我会去落实,先略过)
2、因为在电网业务的竞争优势,南瑞的确定性要远高于四方,在吃掉每年电网投资大头的增量之后,适当拓展非电网业务,就可以保持毛利率相对稳定,进而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略超10%的中速成长。但分红中短期指望不上,而对于近年15-20%的ROE,4PB的市场价格,也是让人提不起兴趣,顶多算是一个合理的出价,超额收益就别想。
3、不管是南瑞还是四方,业务都高度集中在国内,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非常低,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这里涉及到国家安全、贸易保护、标准和认证等一系列问题,不是个别企业能够容易解决的,这相当于又关闭了增长的另一扇窗户。
4、两家公司的估值个人觉得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谈不上多吸引。如果时间看短些,可能更可以接受,如果时间看长些,就会感觉因为不确定性的提升而缺少些价格保护。
///
关于四方和南瑞,连续几天,其中包括假期的3天,一共几十个小时的财报阅读、数据整理和学习就这么结束了。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没有什么喜悦的收获,略显疲惫和失望地关闭了资料文件夹之后,只能苦着脸对着显示器背后的沪深交易所来句,“换一批”。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再进一步 、乐鱼之乐 、yakov 、walkerdu 、火龙果与榴莲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四方看了有段时间了,一直没什么心得,这周加上假期,集中翻了2011-2023这13年的年报,聊几句。
1、制造业中难得的轻资产公司,这13年加一起,净资产只增长了60%,只是从26亿变成了42亿,是一家不依赖资本开支扩张的商业模式。有息负债很低,常年财务费用为正,财务这一块2023年贡献了近6000万净利润。其他的费用管控也很不错,管理费用常年在1-3个亿之波动,占毛利约14%,没有任何明显的上升趋势,也是很少见;销售费用的比例有一点高,但也能理解和接受,毕竟也是一个市场化竞争的行业,但费用稳定在4-6个亿之间波动,2017-2019这3年比较高在5亿以上,其他年份包括近几年,都稳定在4亿。研发费用很健康的逐年提升,这13年,从2.5亿提升到5.4亿,大概保持在营业收入10%这个比例,公司的研发成果字面上看中规中矩,但外行就不乱评价了。
早年的应收账款比较多,20多亿是常态,近4年压降到10亿出头,但坏账率并不高,信用减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存货的净额比较大,我理解是公司商业模式所致,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也在正常的范围内。
公司现金流很好,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大于净利润,也几乎没有扩张性资本开支,结果就是公司账上的现金越来越多。2023年财报中,现金高达31亿,要知道公司的净资产只有42亿。。。而且这还是公司近6年超高比例分红之后剩下的,过去7年公司的分红率(分红金额/当年净利润)分别是61%、88%、123%、243%、90%、92%、80%,合计分红28亿雪花银子,而这7年净利润合计才26亿。并且这么多年,尽管账上现金充裕,但是公司既没有大买理财产品,也没有弄什么体外的财务公司,相比较大A喜闻乐见的大存大贷,堪称CFO之楷模。
看到这里,几乎全是加分项,甚至有点完美。朋友,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特别心动?捡到狗头金了吗?
2、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还有一个关键数据我还没说,营业收入。2013年的时候,公司的营收就上到了30.5亿,之后再没低于这个数,但到了2020年,公司的营收是38.6亿,是的,你没看错,8年合计增长26%,几无增长。但是最近3年,年均保持14%的增长,营收中速增长至2023年的57.5亿。
按照公司最新的业务分类,主营划分为电网内业务和电网外业务,按照之前的分类,是电网业务和电厂业务。按照我自己统计的数据和一些渠道的沟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13年的电网业务,其实增长都非常有限,龟速增长。近三年公司营收的增速源于新能源发电相关设备的市场增量,这一块业务模糊地说是公司2019年开始拓展,在5年时间里做到了20多亿,对四方来说,我觉得是不容易的。不过,这一块业务的毛利率偏低,低于电网内产品约10个百分点,进而拖累整体毛利率5-9个百分点的下降。
但是整体来说,新业务的拓展,打开了成长的空间,而且公司(全体股东)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资本开支和费用,也是难能可贵。
3、那么就只剩下2个问题了。新能源电厂的相关电力及自动化设备未来的增量和空间如何?为什么这么多年,公司高毛利的电网业务原地踏步?
这是近年来电力工业的相关数据,毫无疑问,2023年是风光装机的大年,和公司非电网业务约3成的增速遥相呼应。但2023年同样也是电网和电源投资的大年,公司的电网业务仍然稳定在30亿出头的规模,稳如泰山(此处非静止画面,呵呵)。
本着好奇害死猫的性格,我准备去啃一下行业老大哥,国电南瑞,看看从老大哪里能不能找到答案。
///
PS:互联网上,市场有效/无效的讨论连篇累牍,多是杂音。2021年四方6倍上涨之后,在100-150亿市值,约4%的股息率盘整,对应这3年的营收、净利润增长,我只能说,聪明钱太多。
待续未完……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喜欢吃蔬菜 、nice2018 、塔塔桔 、浪花1990 、乐鱼之乐 、 、 、 、 、 、 、 、 、 、 、 、 、更多 »
一季报信息量不大,但有比较强的指引效应,尤其是对招行神华这种类型的公司。
至于市场怎么预期你我他的预期,就懒得管了,因为我对短期的股价没啥预期。
月底来再来翻看意识流的偏差有多大。
///
今天有点上头,接了不少长电,也不能完全说是上头,只是我已经劝自己好多次了,少折腾短线。
今天时点和价格是自己喜欢的位置,长持和短投都有空间,两相宜。虽然离今年的分红季还有些时间,但个人估计今年的7/8月份,市场就不会那么配合了。
半日跌了1个点多些,17.5亿的成交量,说明同道还是不少。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乐鱼之乐 、Kluer 、noelhu 、软泥爱打人 、更多 »
别的不说,广州酒家的速冻品品质确实好广酒的速冻食品品质和口味肯定是没话说,我不是广东人都觉得很好吃。
煎饺和叉烧包的品质高出普通品牌一档
而且线下商超常有促销,我们家秉持集思录精神,每次碰到广酒的速冻品促销都会扫货
但眼下的大环境是消费不振和降级,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制度和监管,良莠不齐,
这两年身处媒体口诛笔伐的风口,反倒是促进了行业的长期发展,
但我估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规范,没有时间表。
单纯看一季报,广酒应该不差,
不管是走是留,都是个不错的时间窗口。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geneous 、gaokui16816888 、软泥爱打人
同程旅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18.9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1.99亿元;其中,住宿业务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61.5%;交通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78.5%。用户增长方面,2023年同程旅行年度月均付费用户达4130万,同比增长39.1%;年付费用户达到2.35亿,同比增长25.2%,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恒科里的泥石流,历史新高 :)
///
这货算不算是中丐里面最冷门的一家...
不过今天携程更猛些,垄断的生意就是好。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2024.03.31 年报季闲聊(6)广州酒家广酒的未来肯定在于速冻,这两年速冻放缓也未尝不是好事,新增产能叠加降价促销应该会打开一片市场,毕竟广酒的虾饺、叉烧包等味道确实很好吃,秒杀安井、三全、安井等,当然价格偏贵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好人平平安安 、黄山松2007 、好奇心135 、Kluer 、自在行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
广酒年报,聊几句。
1、月饼卖出去16.6亿这个结果是超出我预期的,但是看到量增价减,心里就不太舒服,2022年报闲聊的时候就说过,月饼这个大单品的毛利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了,今年是第五年。这个趋势很难评价,因为上游的材料、能源长期看,始终在保持低速的通胀,人工成本也不可逆地缓慢上涨,而产品提价又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环境,通缩通胀的大环境以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大环境)。
2、速冻产品卖出去10亿多,肯定是不理想的成绩,但考虑到这两年媒体对预制菜的口诛笔伐,以及监管及行业规范尚不健全,成绩不好也是在预期之中的事情。同样的量增价减,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6个百分点,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应该还有资产折旧,未来几年还是需要提量来摊薄固定成本,以当下的市场环境,对于国企尤其是广酒以往的经营风格,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餐饮业务倒是火爆,贡献了12.6亿的营收,远超往年最高,增速也远超2023年的行业均值,但毛利率还不到2成,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2024年预计增速会下来,但仍能保持增长,毛利率有提升的空间。
3、增加了一些短期债务,偿还了部分长期债务,有息负债整体增加了约1.5亿,账上和去年一样,还是10亿的现金和理财,现金流也很好,财务方面还是宽松的状态。今年分红是2.7亿,分红率聊胜于无的提高了6个百分点至50%,这算是相应监管号召所以意思意思?其实即便一次性提高到70%,也不过多分1个亿,公司压力也不大。今年公司大项的资本开支只有两个升级装修,预算1.5亿,一如既往的不温不火。大股东近7成的持股,不过广州国资家大业大,应该是不差这三瓜两枣。
///
前段时间聊天,小姐姐说她最近的心得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买优秀的公司,不能买平庸的公司。我觉得我很早之前就是这样的想法了,自己持有的,甚至是关注的,都是行业内的头部公司,自以为都是优秀的。然后我就反思,也包括这货吗?似乎比较平庸。竞争性的消费行业,稳健应该不是特别好的一个特点,至少股东回报不会好。
今天这年报清汤白水,把我都看困了,结论大体就是开篇引用的那一段。至于持仓和操作层面的事,后续想明白再说吧。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好人平平安安 、Kluer 、drzb 、xdynaudio 、长期复利之路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中芯国际23年归母净利润48.23亿,同比下降60%,就从净利润下滑开始聊。
1、公司的营收450亿,下滑了40亿,幅度并不算很大,按照公司的说的,受到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影响,也是合理的情况。但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刚性的,所以营业成本如期上升了50亿。公司费用端控制得还可以,在大量在建工程和新产能爬坡的情况下,管理费用比较稳定,今年也没有加大研发费用的开支。倒是在有息负债增加120亿,现金减少240亿的情况下,增加了财务收入22亿,不知道公司怎么做到的,有空再去找找答案。
2、13亿的资产减值损失,是近年来比较多的,对应的是2022年账面140亿的存货价值,到了2023年存货价值又大幅提高到210亿,资产减值损失的风险,未来是越来越大了,毕竟体量上来了。在过去几年,相对于营收的增速,存货的增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行业景气度低迷的时候,忽然到来的营收负增长,对应存货的大幅增长和潜在的减值风险,对当期净利润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3、本期转入了260亿的设备折旧,毛估单项设备就增加了22亿的折旧。同时全年在建从460亿增加到770亿,未来的折旧费用亚历山大。24年开始是在建陆续转固的高峰期,预期这770的在建余额将在2年最多3年内转固,又将带来约60亿的设备折旧增量。2023年22%的毛利率应该还不是短期的低点,2024年中报是不是拐点,还要看2季度下游尤其是3C和消电行业的需求能否有所提升,目前看并不乐观。
4、销售减少17%,单价增加9%,就减少了120亿的营收,基本上和经营现金流入下降的127亿能对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2022年持平300亿,扣除存货增加的70亿,加上应付增加的10亿,毛估剔除折旧因素的影响,即便产品提价9%,但实际生产阶段的毛利率其实也是稍有下降的。
5、账上现金减少了240亿至510亿,下降得很快,好在中短期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已过,几个重要的扩建工程,未来2年的资本开支合计约430亿,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没有新增扩建项目的情况下,暂时还没有再融资的需求,如果2024下甚至2025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可以回暖,那就更安全些。
///
市场是怎么预期中芯的财报我不太清楚,反正我理解的实际情况是和底部徘徊的K线一点都不违和。个人预期中报之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估值整体上移的动能基本没有,毕竟最糟糕的情况还未可知。下跌的动能或许也不大,毕竟除了不负责任的卖方机构信口开河预测23年下半年行业就反转,大部分理性投资者没人指望2023年甚至2024年中芯能变成印钞机,框框分钱,这里也不存在很多预期差,市场或许会平淡的看待这份财报,不过不远的一季报或许就会对市场情绪稍有冲击。
最大的变数在于先进制程这个盲盒,2024年会不会开?如果阶段性的开出来点什么,都会极大程度的刺激估值上行。
脑子里大概就装了这些,年龄大了记性不好,给码出来存个档。没有什么交易方面的具体结论,再看看,再想想吧。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hnhaiou 、肥壮啃苹果 、丢失的十年 、明园 、 、 、 、 、 、 、 、 、 、 、更多 »
关于企鹅的回购,过去几年其实对于股东回报基本没什么鸟用。
不过换个角度,如果没有回购,摊薄的还多些,看你怎么想了。
我觉得这种常态化的股权激励压根就应该算是人工工资的一部分,算到成本里去。这么折腾,其实和大A假回购,然后不注销给高管发福利,没啥区别,只是程序不同。当然腾讯的股权激励不能说是给高管发福利,高绩效员工和技术人员比例也比较高,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的。
但是如果单纯从股东角度出发,除非是回购比例大幅超过股权激励,可以提高股东回报,不然意义也不太大。真正意义上的回购,不知道5-10年内能不能实现。
这表不是我统计的,我不研究腾讯,但买过一些,扔在那里好些年了。图是我在渣球看到保存的,出处不记得了,在此表示感谢。并转送给持有鹅厂的朋友。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好人平平安安 、安静的小白 、cn酒泉 、丢失的十年 、肥壮啃苹果 、 、 、 、 、 、 、 、 、 、 、 、 、更多 »
过去的17年,局部数据如上图,
这样一个公司,大家觉得该给什么样的估值?
按照当下的分红率和息率,盈利能力,
按照市场价格投一笔,16年之后,就能依靠分红收回成本。
股份就算是这16年的盈利,送给你了。
好像生活中也很难找到这么好的生意。
风险在哪里?未来的分红率会下降吗?毕竟30%的分红率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不至于为这3%或者5%翻脸吧。还是盈利能力会下降?长期不敢说,中期3-5年内,23/24年就是业绩底部了。
即便是银行业的景气度和国运息息相关,投银行有点赌国运的意思,但小招这种独具风格的头部银行,家底雄厚,抵抗经济下行的能力,还是不一般的。
本来以为这一次的持有,和过去的数次没啥分别,会在中短期的某一天说拜拜。现在咋越看越欢喜呢?我要冷静冷静。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软泥爱打人 、雨狼枫悟 、jadepan 、火龙果与榴莲 、塔塔桔 、 、 、 、更多 »
///
这货算不算是中丐里面最冷门的一家公司了?
集思录看不到同程旅行的讨论很正常,除了明星公司,集思录套利的股票太少。
但即便是在渣球,刨掉系统抓取的垃圾自媒体信息,也经常是一个月都没几个发帖。
不过这货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概互联(KWEB)指数里,权重排名是18位,
而且人家好歹也有400亿港币的市值,且是全国性公司,
行业也还行,又不是钢筋混凝土人见狗嫌。
都说做投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里倒是人少,我无聊时来这里散步都两年多了,就一直这么冷清。 o(╯□╰)o
排在同程下面,19到25位次的是,金山软件、阿里健康、B站、360数科、爱奇艺、汽车之家和阅文,渣球关注度分别是,212134、62244、54608、14037、89896、110461、43790。
奇了葩了。
///
港股见惯了腰斩腰斩再打骨折的桥段,今天年报,很好奇明天港股市场如何给这种估值看上去并不低残的消费类公司估值。
利益相关:零花钱持有微小仓位作为旅游基金,随时有买入/卖出计划。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菠菜咋样 、肥壮啃苹果 、滚雪球2020 、塔塔桔 、 、 、 、 、 、 、 、 、 、更多 »
以前铜是中国经济的先行指标,现在据说国际铜价已经跟中国经济负相关了,大宗开始摆脱了中国的束缚,珍惜当下。这种自媒体的论调对投资没啥好处。
///
我自己查的一些数据。2022年的数据,中国精炼铜消费量超过1350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54%,TOP5国家是中美日德韩,占到铜消费量的70%以上。即便是宏观减速,中国需求依然是举足轻重,决定性的。当然,仅仅是在需求端,商品,还要看供给端,以及货币情况。
这些数据不一定准,口径也懒得去查,有模糊的影响或者概念就好。因为我也没花多少时间,只是随手从网络上找来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瀛幻想 、影约 、fykjyy 、风过树梢 、hnhaio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两天杂七杂八看了些新闻和讨论,总体的感觉很不好,我指的是经济的大环境。螺纹3400了,钢铁企业又到了越卖越亏,不卖更亏的局面,而且现在才是2024年的一季度,本应是螺纹钢为代表的建材的旺季……顺便说下煤炭,比年初,动力煤价格环比下了30多,同比去年Q1,大概下了200,当然我说的是市场价,长协价的波动要小很多。我倒不是怕神华业绩变脸,长协价格放在哪里,还有火电对冲掉一部分。第一手数据我没有,但我就是感觉,这工业用煤的下游,经营情况得是有多差啊?恩,太阳纸业,荣盛石化,这些都是工业用煤的下游。
大会开完了,现在大家还能回忆起当时给出啥经济政策吗?如果已经记不起来了,那可能今年就是平平淡淡的一年。我能记得汽车行业有一些政策和支持,未来应该会有部委负责具体落地,但终端的财政补贴能否对冲产能过剩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我比较悲观。
不由得又想起那句老话,今年是过去几年中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未来数年中最好的一年。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Solguy 、Luff123D 、听风绝弦 、菠菜咋样 、teresa90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2006-2023年的累计实际竣工面积为158.93亿平米,
2023年12月末,全国房屋施工面积83.84亿平米,同口径下降7.2%,
对比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2006-2023年全国共有44.58亿平米商品终止建设,形成烂尾工程,相当于实际竣工面积的28.06%。
而在建的83.84亿平,预计也会有一大部分成为烂尾。
///
记录一下这个令人唏嘘的数据。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远山的呼唤1900 、肥壮啃苹果 、乐鱼之乐 、MA60240 、雨狼枫悟 、 、 、 、 、 、 、 、 、 、 、 、 、更多 »
请问老师,中芯买了吗?准备啥时候买?老师不敢当,还没买。
啥时候我也不知道啊,市场情绪无法预期的,
现在即便后知后觉的人也知道港股回暖了,很难说要等多久才能看到恐慌抛售。
不过中芯国际的年报肯定不好看,不知道市场会有什么反应。
今年一季度消电也没看到有什么起色,下游还是不好,虽然中芯自己说新产能都是按需投运,但也不是很乐观。
@rebecca1782 朋友,你是不是理解错了?
我那哪算是加仓神华哦,我的陕煤之前就是那神华换的,算是个小投机,你可以翻翻上一季,我应该写了。现在终于这笔失败的投机翻红,加上一些整体仓位的考虑,直接给减掉了。相当于神华的仓位下降了。
后来加了一点点,单纯的是觉得神华应该比招商和太阳多一点,就压线买回一些,强迫症患者。
神华或者说煤炭仓位肯定还是降了一些的。
@这回真懂了
晶圆代工这个行当,不是普通企业可以去竞争的,正文里我说的很清楚,技术密集加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几百亿的资本开支的同时,研发费用50亿/年,在手专利一万多个,并且以每年几百个的速度在增加。研发费用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当红炸子鸡英伟达每年的研发费用大概是550亿,台积电是400亿。资本开支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下降,但研发费用是持续的,不是一次性支出,每年。
举国之力能烧出来一家就是奇迹,哪还会有很多呦。
@adcj 因为未来可能会加仓,所以初始仓位大小就无所谓,后期逐渐调整。如果未来没有加减仓的计划,初始仓位就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标的考虑好,一次性投完。

2024.03.08 中期的一些展望(续)原创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4-03-10 19:22 安徽先说芯片半导体,作为一个外行,纸上谈兵。///TSM现在的市值是5万亿人民币,中芯国际港股计价是1000亿人民币出头。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国产突破先进制程,包括设备和工艺,那么在很短时间内我们就能见到,东升西落的景象。假设TSM(失去一半市场)市值打5折,(二级市场杀估值)再打5...以现有内媒和外媒爆出的信息来看,突破到5nm是确定性比较高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