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这个帖子的目的还是:说服自己。如果做投资决策前不能很好的阐明想法,那就不要做。我也希望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投资方面的思考。
一些基本参数
规模:百万
偏好:大类资产配置,偏重宏观
配置战略制定周期:季度
涉及资产类别:利率债/国债及相关基金,可转债,指数ETF及对应期权,黄金ETF
收益率目标:10%年化
起始仓位
指数ETF及期权50% 可转债2.2% 债基4%黄金2%
现阶段就突出一个怂字,总体而言,我认为2020年后,重新进入的是1970年代。

本次亮点在于与缩表相关的具体讨论,多位官员指出,在债务上限问题获得解决之前,考虑暂停或放缓缩表可能是适当的。 SOMA 副经理也说明了缩表结束后的可能情境,预计机构债和 MBS 的到期本金将再投资于美国国债,并且美联储持有国债的期限结构会逐步趋近于整体国债的期限结构。
重点:”并且美联储持有国债的期限结构会逐步趋近于整体国债的期限结构“
从耶伦开始,老美就是大量发短债借新还旧,增量长债很少。这种表态明示,美联储阔表也不太会买10年以上长债。
之前考虑美元可能贬值的问题,买长债多的美债基金可能占优一点。这个表态后,还是得买短债。刚好手上的几个长久期美债基金已经盈利 3% + 了,卖了吧。

股票期权仓位要重点考虑创业板和科创板了。
补充:根据发言人员的情况看,高新制造业仍旧是重点,那么两户将要披露的政策情况很重要。如果供给侧内容过多,需求侧内容过少,PPI物价和股价可能会不太好看,仍旧缺乏上涨弹性。但这里很有可能就是政策底和市场底。

近期的信息特别繁杂,特总那边就不说了,咱这边传闻要 500亿救万科;马云阿里似乎又要重新上桌;各地政府眼热“杭州六小龙”的成绩,似乎要开始大撒币....然后一看 PMI 50以下
就两会前还是降低自己的信息敏感度吧,多看不动

今日再传重磅消息,美国肯塔基州正式宣布将黄金视为法定货币,成为第46个承认黄金为货币的洲。同时波兰央行披露,他们正在把储存在纽约的黄金储备转运回国;这暗示各国从英美运回黄金已经成为大趋势。

随着特总的百日新政,未来可能有两条投资路径春节变数非常多,最重磅的可能是deepseek隐隐约约有可能引爆美股的AI泡沫。当AI技术失去垄断,能够支撑起这么高的估值吗?如果美股高估值不能够维系,维持强势美元没有好处也没有必要。
其一就是我元旦前规划的,特总受制于美联储,继续顶部托市,延续目前的周期错位状况(指美元强势、美利率强势、美经济数据强势;而中国继续底部托市)
这种情况下,少买大A,看好日本,做多红利国债、黄金;定投美债
其二就是特总政策强力推行,门罗主义、重商主义当道,中美信用周期同步扩张或逆转(美国需要衰退以推进快速降息和美元贬值)
这种情况下,短暂而快速的衰退后,国...
但是现在美国依旧缺乏开始降息、阔表、弱美元的前提条件 —— 一场经济衰退,或者是某些券商嘴里喊的广场协议2.0。根据花旗发布的数据,中美经济实际上都不错。
今天中国正式对美国发动关税反制,但反制商品中不包括大豆及相关制品。但我估计早晚会的。节后考虑加仓有色、豆粕ETF,提前布局。
维持看好日本的判断。日本正处于工资-通胀的螺旋上升通道,通常这也会推高股市价格;并且日元有升值预期。
鉴于人工智能可能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都不可以打输的战争”,我可能也得捏着鼻子买一点科创板了。

后面有可能出现实物黄金挤兑吗? 如果溢价持续,年后我是否应该赶紧开个黄金期货账户交易 contango?

这在1970-1980 引发了严重的滞涨危机。1971 年布雷顿森林解体,1974 年新自由主义实验在智利展开,1980 年撒切尔领导下的英国,里根领导下的美国,全面转向新自由主义。美国摆脱了金本位的束缚、吸收了苏联解体的战利品后走出滞胀,重新扮演起慷慨大洒币的角色。1990年华盛顿共识,确立了一个新自由主义的世界。
24年底桥水达里奥指出,我们可能将进入一个新重商主义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一个最重要变化:老美不愿意再大洒币了。这一变化实际上从8年前特总第一任期就已经开始,而现在已经到了新自由主义世界解体的关键时刻。
新时代政治经济的三大特征将是:
- 强势政府: 国家在协调经济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贸易顺差: 贸易平衡是国家财富和实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应避免贸易逆差。
- 产业政策和企业保护: 政策会更多关注的可能不是效率的最大化,而是自主可控和国家安全。政府也会更多保护本国关键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决定企业成败方面,单纯来自市场的作用将会减小。
太熟悉了对不对,这就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做法,现在换老美摸着中国过河了。
如果桥水的推论成立,未来我们或将看到老美贸易逆差逐渐减小;中国可能直接发钱补贴第三世界国家,让他们购买中国产品,抢占市场;针对国际天然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汇率的地位空前提升,汇率与股市高度相关;黄金/BTC作为新旧体系的方舟船票,价格涨到天上去......
一些长周期的信口预测,无关短期交易。

下周一就是特总就职了,他的百日新政能顺利实施吗?会让延续3年多的中美周期错位,重新同步或者逆转吗?是东升西落,还是东西同步信用扩张?
不管这些了,我要空仓(除黄金)出去玩了。

赞同来自: 水穷云起时 、neverfailor
全年CPI 0.2%,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按初步核算GDP 1349084,比去年 1260582.1 增加 7%。所以这么一算,今年GDP平减指数还回正了。在全年CPI 0.2%,PPI全年负数的情况下,是如何得出这个数据的?
哦对了,前不久上调了2023年全年GDP,变成1294272,这样名义GDP增长就是 4.2%,小于实际GDP 5%。

凌晨一点,相关消息称祝九胜更新了朋友圈,人还好;《经济观察报》报道原文也已经被删除
抓了还是放了都不知真假,但万科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的风向标,更是民营企业的风向标;“左手平安、右手万科”更是论坛当年的热门策略
今天市场如何反馈,拭目以待

特总又整大活:考虑宣布国家紧急经济状态今天晚上的美股、BTC、黄金可能很关键,看起来像是要爆破了
发完就把10债从 4.733 拉到 4.680。这所谓的紧急状态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就是美债滞销、政府没钱,借新还旧转不下去,要爆大雷。
爆完大雷,就是投资的大机遇。要知道降息1%,能让30年债至少涨20%,而现在受限于联储缩表,这部分涨幅完全没有兑现。
几个后续推演:
1)主动爆破美股、BTC泡沫,可能还有黄金,回补美债
2)向美联储卑躬屈膝,赶紧阔表...
一方面回吐之前降息预期太满的涨幅,一方面也是救美债
但如果这三个都大跌了,美债还是大跌,那咱就有好戏看了

赞同来自: J538692039
央行再次喊话打压国债
600亿离岸人民币央票救汇率
财政部发布会摆明被动应对态度,但宣称后手还很多
咱也不知道在这场金融战熬鹰局中,咱是见招拆招,还是疲于应付,反正大A是又比国庆后高点回撤了20%
多看少动,耐心观望

宏观经济:通胀迫使特朗普总统放弃大部分承诺的减税措施,结束过去几年财政扩张导致的经济扩张。中国依旧采取被动应对的姿态,缓慢释放刺激政策。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美股:大跌
美债:2025年春季,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到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25%。
美元:大幅波动,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大宗:工业金属看跌,黄金看温和上涨

圣诞后美10债继续走高,最高报4.641同时老美的隔夜担保利率sofr也飙升至 4.53,突破了4.5 美联储基准利率美国存在爆发流动性危机的可能,就看他们怎么处理了现在投资美股美债我是不敢的,继续观望开年大A连续大跌三天,简直搞人心态
还是决定开始小额定投美债,如没有意外,可能会花1-2年左右时间买到目标仓位30%
利息+利率下降+ 汇差三重驱动的情况下,久期较高的美债基金打到10% 年收益率问题应该不大
两个主要风险点:
1)美联储每次降息,都伴随着经济危机。原因之一就是老美每次都要干爆某个经济体给美债充值,不然就只能加息到20%干爆自己。后者概率不能说没有,所以只考虑定投建仓。
2)如果联储在特总的影响下快速降息、推动美元大幅贬值,债涨汇跌可能互相抵消,白忙一场,所以只能买高久期基金或者人民币对冲份额,至少前十大持仓都要是美长债。

特总当选后,国际政治方面的大消息真的不少。中东就不说了;欧洲法国、德国当届政府垮台;日韩首脑换人;加拿大财长今天早上辞职,当届政府可能也要垮台。这几年有许多券商分析过,如果本轮国内股市财富效应、“存款搬家”出现,4000点是起步线;如果海外投资从历史极低位复苏,7000点不是不可能。
因而,明年Q1 可能是各种海外“百日新政”政策风险集中释放的时期;Q2 后股市可能才有趋势性机会。
如果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是个比烂的世界,那么中国和美国可能真的是相对最不烂的两个了。这就是未来外资选择中国的最大动力。
海外投资人靠什么吸引?如果我们相信这是个比烂的世界,那么中国新上天下海的“赌场保镖”就是重要推动力。

赞同来自: 攀爬者2021 、kplaybo 、猪尾巴草77 、you123a
因为所有投资大类今年的涨幅都超过 10%,今年的收益目标很轻松的达到了。反而是因为我不太会做波段损失了一些,还不如一直持有。
今年是没啥重大失误的年份,小错误一个是B股和美元判断失误,跑太早,10月16日就卖出了。翻券商的收益统计,B股光是汇差收益居然有四万多,我也是有点惊到了。一个是有色金属ETF 7-8月阶段顶部没走掉,美联储第一次降息后就此一蹶不振。
明年投资应该会很困难,看各大券商投行观点分歧之大就能窥见一二。我还是多看少动,继续以超低频、大类投资的思路渡过明年。未来 2-3 年应该都会是大类配置策略的舒适区。

赞同来自: ejgnejf
财新周刊的新文章又刷新认识了。原来自 2017年起,一级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中,国资(政府引导基金)的占有率已经突破 80%。我另外找了点资料:1)截至2022年半年报,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逾200家政府引导基金成为前十大股东。其中上海科创集团及其的子基金,至少是18家科创板企业的前十大股东。2)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公司的最新前十大股东名单包含政府引导基金,占比高达74%3)该类投资...一级这个趋势有一段时间了,外资大面积退出国内一级市场,国内实业和高净值个人在 LP 这个角色上还很弱小,自然而然变成国资主导了。现在业内天天自嘲投资经理是政府的招商经理,言必谈返投和落地,哪儿还有点风险投资的样子。

1)截至2022年半年报,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逾200家政府引导基金成为前十大股东。其中上海科创集团及其的子基金,至少是18家科创板企业的前十大股东。
2)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公司的最新前十大股东名单包含政府引导基金,占比高达74%
3)该类投资今年也显著下降。
好嘛,事情都连起来了。一二级市场都存在 gjmt 的现象,《短缺经济学》的经典范式也在股市中。

赞同来自: yanyanliu7
这周没啥事,在盘算明年Q1的投资策略一个基准的仓位配比可能是:500ETF 备兑卖沽循环策略,0-20%银行ETF,代替国债配置,30%黄金ETF,30%日经225,20%-40%融资仓位:银行ETF+日经225场外:定投建仓美债比较看好日本,如果说投资中国的主要理由是看明年走出通缩,实现复苏。那日本应该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了。那为啥不直接去投日本?况且日行加息日元升值潜力还很大。明天如果日行加息后...求教定投美股的思路是啥?

赞同来自: kerryrun 、you123a 、凡先生 、灵儿吾爱 、kolanta更多 »
一个基准的仓位配比可能是:
500ETF 备兑卖沽循环策略,0-20%
银行ETF,代替国债配置,30%
黄金ETF,30%
日经225,20%-40%
融资仓位:银行ETF+日经225
场外:定投建仓美债
比较看好日本,如果说投资中国的主要理由是看明年走出通缩,实现复苏。那日本应该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了。
那为啥不直接去投日本?况且日行加息日元升值潜力还很大。
明天如果日行加息后,日经不跌反涨,我觉得这个配比就可以干。如果再来一次8月似的大跳水就更好,立刻买入建仓。

现金后面可能的去处:虽然我也不知道为啥,常理来看不应该这样,但是美国降息 0.25 后,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大贬至7.31,美债大跌,黄金直线跳水 50美刀
回补黄金、有色ETF仓位场外美债基金,新增的品种买入银行股
以上操作都在12月19日后美日央行决议后进行,现在耐心持币观望。 会议前也会把黄金、有色减半仓避险。
美日实际利率利差对全球金融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直观的例子如下图:
日央行加息很可能会戳破美股泡沫,并使黄金和商品大跌。
只能理解成之前降息预期打太满了,现在美联储达成通胀目标 2% 的时间已经被推迟到 2027年(没有特朗普干预下)
准备开始场外缓慢定投美债,提前备战2027年,黄金有色再观望一段时间

赞同来自: ejgnejf
来看看证监会理解的稳股市是什么个意思:我的理解,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联动。应该是针对的富时A50指数对于A股的指向作用,确实有坏人在利用这一指数套利。增量政策就是引进增量资金,选择经济新增长点。最主要还是基本面,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割韭菜,做深度的价值发现。
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提升市场监测、预警和应对的前瞻性、主动性,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管,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针对性监测监管,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证监会网...

大会结束,用词确实很积极。但是具体多少数呢?没有的。我发现中国特色经济跟中医、中国菜差也差不多,涉及到量的问题都是什么适量、少许、较多。
治不好、做不好都是看的人执行坏了。
那么我们应该期待一个怎么样的数?按华创张瑜的说法:明年9.6%的广义赤字率可能是“有效”政策的下限,可能对应的是3.5%的预算赤字率+4.5万亿新增专项债+3万亿特别国债(其中1万亿补充银行资本金),体量大概在12.5万亿。
这是一个断定政策底的底线数据。具体数值如果没有特别强的外部压力,可能要等到明年3月两会才能揭晓。

- 我们预测明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1.46%
- 实物资产行情2025年下半年启动
- 低估值策略会在明年重新占据主导
- 我们无意否定新兴科技投资,但是请始终记住中国作为赶超国,科技企业的社会意义大于股东意义,因此请始终关注下一个接棒者是否存在
具体行业推荐:服务消费(航空、快递、在线旅游平台),资源股红利股,低估国企
个股:头部制造业企业

赞同来自: haglz
最近化债概念比较热门,低价债也快速回血,我的帝欧和中装居然都盈利不少了。化债概念乍一听还蛮搞笑的,来分析一下。众所周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对付债务的手段无非就是:来了来了:这是只有国家层面出手才可以做的事情,系统性的高估所有者权益(拉高股票、资产价格),系统性的贬值本币债务(人民币贬值、低利率债务置换等)。
1.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
2.变卖资产,减少负债
3.直接获得债务减免
4.想办法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低估负债
首先“化债”不是“还债”,就没人指望这些烂摊子企业能自己填上。因此大家期待的就是第四点,而且这是只有国家层面...
2024年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确认政策底,“系统性高估资产”的部分估计要正式启动了。
这就是机遇。

以后ETF期权准备主做500了。创业板、50这种某个股票占比过大,300接盘侠,都不太有利于把握股市的贝塔收益。还是500这种中规中矩的好。
我估计卖沽-备兑循环将迎来很长一段的舒适期,下有政策托底,上有基本面和海外因素打压,正是放心吃theta的时候。

北京出差,去逛潘家园。请问有没有店名,下次逛的时候去买几张。
有一家卖旧股票的店,翻了翻老板的丰富收藏:民国股票、民国对外发行的外资股票、伪满洲国股票、合作社股份、老美国铁路股票、南美种植园股票…… 每张股票后面想来都有一段精彩的经济史商业史。
最后看中一张1950年北京兴业投资公司发行的股票。股票票面价十万元人民币一股,现价600元人民币。甚至远不如第一代人民币纸币的售价贵。
这家公司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家投资公司,投资建造的王府井、和...

- 回补黄金、有色ETF仓位
- 场外美债基金,新增的品种
- 买入银行股
以上操作都在12月19日后美日央行决议后进行,现在耐心持币观望。 会议前也会把黄金、有色减半仓避险。
美日实际利率利差对全球金融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直观的例子如下图:
日央行加息很可能会戳破美股泡沫,并使黄金和商品大跌。

大意是全球新冷战格局的形成不可避免,并且这轮格局的塑造会非常快速,可能会在特总的“百日新政”或头两年成型。
矛头首先直指国内的“深层政府”,然后就是其他国家 —— 明确划分盟友、敌人、不结盟国家。
要求国际资金从中国和其他敌国全面撤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较为强大的不结盟国家在未来将长期受益。
日韩的政治动态非常关键。成为世界霸主所需要的成本可能是中美目前都难以负担的。

一是 M1M2 统计口径修改。像是微信支付宝、部分货币基金后面要计入M1了。这个倒是改得好,符合时代发展。但就是统计数据连续性会出问题。
这块前瞻指标的跟踪,按张瑜的说法可以换成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增速差,但是我还没找到在哪里查。
二是易纲又出来讲解利率走廊。中央银行利率体系方面,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机制。
7天期逆回购明确替代 M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