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这个帖子的目的还是:说服自己。如果做投资决策前不能很好的阐明想法,那就不要做。我也希望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投资方面的思考。
一些基本参数
规模:百万
偏好:大类资产配置,偏重宏观
配置战略制定周期:季度
涉及资产类别:利率债/国债及相关基金,可转债,指数ETF及对应期权,黄金ETF
收益率目标:10%年化
起始仓位
指数ETF及期权50% 可转债2.2% 债基4%黄金2%
现阶段就突出一个怂字,总体而言,我认为2020年后,重新进入的是1970年代。
现金后面可能的去处:虽然我也不知道为啥,常理来看不应该这样,但是美国降息 0.25 后,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大贬至7.31,美债大跌,黄金直线跳水 50美刀
回补黄金、有色ETF仓位场外美债基金,新增的品种买入银行股
以上操作都在12月19日后美日央行决议后进行,现在耐心持币观望。 会议前也会把黄金、有色减半仓避险。
美日实际利率利差对全球金融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直观的例子如下图:
日央行加息很可能会戳破美股泡沫,并使黄金和商品大跌。
只能理解成之前降息预期打太满了,现在美联储达成通胀目标 2% 的时间已经被推迟到 2027年(没有特朗普干预下)
准备开始场外缓慢定投美债,提前备战2027年,黄金有色再观望一段时间
赞同来自: ejgnejf
来看看证监会理解的稳股市是什么个意思:我的理解,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联动。应该是针对的富时A50指数对于A股的指向作用,确实有坏人在利用这一指数套利。增量政策就是引进增量资金,选择经济新增长点。最主要还是基本面,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割韭菜,做深度的价值发现。
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提升市场监测、预警和应对的前瞻性、主动性,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管,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针对性监测监管,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证监会网...
大会结束,用词确实很积极。但是具体多少数呢?没有的。我发现中国特色经济跟中医、中国菜差也差不多,涉及到量的问题都是什么适量、少许、较多。
治不好、做不好都是看的人执行坏了。
那么我们应该期待一个怎么样的数?按华创张瑜的说法:明年9.6%的广义赤字率可能是“有效”政策的下限,可能对应的是3.5%的预算赤字率+4.5万亿新增专项债+3万亿特别国债(其中1万亿补充银行资本金),体量大概在12.5万亿。
这是一个断定政策底的底线数据。具体数值如果没有特别强的外部压力,可能要等到明年3月两会才能揭晓。
- 我们预测明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1.46%
- 实物资产行情2025年下半年启动
- 低估值策略会在明年重新占据主导
- 我们无意否定新兴科技投资,但是请始终记住中国作为赶超国,科技企业的社会意义大于股东意义,因此请始终关注下一个接棒者是否存在
具体行业推荐:服务消费(航空、快递、在线旅游平台),资源股红利股,低估国企
个股:头部制造业企业
赞同来自: haglz
最近化债概念比较热门,低价债也快速回血,我的帝欧和中装居然都盈利不少了。化债概念乍一听还蛮搞笑的,来分析一下。众所周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对付债务的手段无非就是:来了来了:这是只有国家层面出手才可以做的事情,系统性的高估所有者权益(拉高股票、资产价格),系统性的贬值本币债务(人民币贬值、低利率债务置换等)。
1.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
2.变卖资产,减少负债
3.直接获得债务减免
4.想办法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低估负债
首先“化债”不是“还债”,就没人指望这些烂摊子企业能自己填上。因此大家期待的就是第四点,而且这是只有国家层面...
2024年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确认政策底,“系统性高估资产”的部分估计要正式启动了。
这就是机遇。
以后ETF期权准备主做500了。创业板、50这种某个股票占比过大,300接盘侠,都不太有利于把握股市的贝塔收益。还是500这种中规中矩的好。
我估计卖沽-备兑循环将迎来很长一段的舒适期,下有政策托底,上有基本面和海外因素打压,正是放心吃theta的时候。
北京出差,去逛潘家园。请问有没有店名,下次逛的时候去买几张。
有一家卖旧股票的店,翻了翻老板的丰富收藏:民国股票、民国对外发行的外资股票、伪满洲国股票、合作社股份、老美国铁路股票、南美种植园股票…… 每张股票后面想来都有一段精彩的经济史商业史。
最后看中一张1950年北京兴业投资公司发行的股票。股票票面价十万元人民币一股,现价600元人民币。甚至远不如第一代人民币纸币的售价贵。
这家公司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家投资公司,投资建造的王府井、和...
- 回补黄金、有色ETF仓位
- 场外美债基金,新增的品种
- 买入银行股
以上操作都在12月19日后美日央行决议后进行,现在耐心持币观望。 会议前也会把黄金、有色减半仓避险。
美日实际利率利差对全球金融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直观的例子如下图:
日央行加息很可能会戳破美股泡沫,并使黄金和商品大跌。
大意是全球新冷战格局的形成不可避免,并且这轮格局的塑造会非常快速,可能会在特总的“百日新政”或头两年成型。
矛头首先直指国内的“深层政府”,然后就是其他国家 —— 明确划分盟友、敌人、不结盟国家。
要求国际资金从中国和其他敌国全面撤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较为强大的不结盟国家在未来将长期受益。
日韩的政治动态非常关键。成为世界霸主所需要的成本可能是中美目前都难以负担的。
一是 M1M2 统计口径修改。像是微信支付宝、部分货币基金后面要计入M1了。这个倒是改得好,符合时代发展。但就是统计数据连续性会出问题。
这块前瞻指标的跟踪,按张瑜的说法可以换成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增速差,但是我还没找到在哪里查。
二是易纲又出来讲解利率走廊。中央银行利率体系方面,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机制。
7天期逆回购明确替代 MLF
之前因为大会避险减了半仓国债,这部分后来买了化债概念的几个转债也赚了点,但普遍低于同期 30年国债涨幅。有机构将最近 30年国债涨幅归结为年末行情,我大概是同意的,因为红利高股息没涨。
现在转债整体水位触发预警,再换回国债好了。
赞同来自: Mendel
遵循库兹涅茨曲线必然得到的结论:发展就是硬道理。
而现在似乎又到了这样一个时刻,U型曲线的左端。AI 发展、新能源发展能否惠及大众尚未可知,我只是没有随着寒武纪、赛力斯先富起来的局外人。而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尖锐的程度,老美对外搞再分配,挥舞关税大棒,美国优先;中国经济学家天天许愿要搞民生、促消费,但国计向来大于民生。
投资选择会越来越看政治信仰。
赞同来自: langlangcha
赞同来自: langlangcha
根据楼主的指引 也看了华泰的资产配置方法论 ,我倒不是按经济增长/金融条件/通胀/海外来分配,我的策略构建是从收益来源出发的:
里面提到了中国资产宏观的风险因子:经济增长/金融条件/通胀/海外,并进行了对应1:1:1:1配置 各风险因子根据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底层资产的权重…
进一步构建利率防御策略(1311)、通胀进攻策略(1131)、海外进攻策略(1113)
相当于股债60/40组合的进阶版 给出了相关理论框架和筛选方法路径
结合其他类似股市...
- 收租:股指ETF期权Theta
- 周期(β):股指ETF现货/期权Delta、黄金、商品类ETF、债券类ETF、可转债
- 超额(α):对冲基金(公募都是一坨,攒钱买私募)
- 与发行人利益一致的产品:(原本可转债放在这个位置)
当然一种大类资产可能对应多个收益来源,我只列出我想挣到的。可见 3、4部分还有很大的空缺。按照达里奥的说法,投资的圣杯是找到 15个或者更多低相关性的投资项目,我后面可能会重点发掘 3、4 部分的项目。
经济增长/金融条件/通胀/海外这几个都是属于周期性因子。
里面提到了中国资产宏观的风险因子:经济增长/金融条件/通胀/海外,并进行了对应1:1:1:1配置 各风险因子根据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底层资产的权重…
进一步构建利率防御策略(1311)、通胀进攻策略(1131)、海外进攻策略(1113)
相当于股债60/40组合的进阶版 给出了相关理论框架和筛选方法路径
结合其他类似股市长期有效因子(价值/成长/规模/低波等)体系知识,吸引力还是挺大的!
从长期来看 行业指数是不是有效因子是有争论的,但不耽误类似E大主仓宽基,卫星仓行业波动套利的模式,虽然他本人也分享了策略思想,奈何野路子的跟随者(比如我)缺乏系统思维 很容易陷入偏车状态(比如重仓医药)
说回资产配置,券商的某些研究确实增加了一些思考方向,但方向是否正确还得自己进一步洗数据回测…楼主的行动力好强!!!
从战略上看,这种配置楼主是否持相同看法呢?
赞同来自: langlangcha 、xyz330 、wangasus 、neverfailor 、我心安然更多 »
由于达里奥进行资产大类配比的基准是波动率,基础假设是高波动率与风险收益比负相关;然而中国资产大幅升波却与暴力拉升相关,依据波动率调仓必定会损失大量收益;华泰经过回测,发行使用下行标准差来衡量更加合适
最终得到的基准大类资产配比如下,年化 8.6%
当然个人不可能按照这个操作。在多股空债的上行周期,死拿着债券毫无意义;在下行周期死拿着商品也不明智。黄金我认为也不能和商品混为一谈。
总之这篇文章还是提供了一个量化再平衡的思路,能够减少拍脑袋决策的情况。
大的要来了?明天起来或许世界都不一样了
总结经验,对卖沽-循环备兑策略做一个修正,就是认清收益来源,及时退出策略。
周期持有 “现金 + 卖沽” 与 “现货 + 备兑卖购”,实质上是温和看多策略,在横盘和温和上行周期有超额 Theta 收益,下行周期和暴力拉升时期需要严格控制 Delta 风险,别像我一样本金套这么久。
上行周期:卖平值沽,可以行权接货;接货后卖备兑,如果接货后标的下跌幅度超过一个标准差,止盈备兑止损现货;如暴力拉升,应当直接持有现货
下行周期:开仓档位落在虚 0.68-1倍标准差内的卖沽合约,不可接货
华创张瑜的2025年展望基本沿袭此前观点
情景一:经济复苏(以PPI转正为重要标志),前期持有非银金融、科技、消费等,后期持有顺周期股票,系统多股空债
情景二:没有复苏,强化版2024年,做多长债+高股息
盯住周期。
因此我其实不太认可许多券商和高盛讲的,要看过剩制成品向南方世界出口的机会,这某种程度上只是企业求存的手段。要在投资上挣钱,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下一个大力补贴,下一个GOV犯投资饥渴症的地方,提前布局。
我的初步预判是出海采矿的企业。
赞同来自: shoooliu
【海通策略】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
1. 展望明年,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内需有望持续提振,我们预计25年实际GDP同比增速或在5%左右。
2. 展望25年,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宏微观基本面改善,A股延续上行趋势。
3. 家电、汽车、机械等中高端制造供给占优、外需有韧性,未来景气度有望延续。随着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地产和消费有望继续改善。
4. 股市中期行业主线将明晰,重视政策和技术双重利好下的科技制造、兼具供需优势的中高端制造,此外关注并购重组受益领域及红利资产。
【高盛】中国2025年展望——逆风前行
1. 预计2025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将提高20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将在25年中达到顶峰,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的4.9%放缓至2025年的4.5%。
2. 尽管中国出口商可能继续在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市场份额,但随着美国关税的大幅提高,总出口增长可能会急剧放缓。增长动力从出口转向政策支持,中国决策层预计将在2025年实施大幅降息(40个基点)并提高广义财政赤字率(GDP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
3. 预计2025年中国的CPI和PPI通胀分别为0.8%和0%,低于市场预期。
4. 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和关税风险,实际经济表现可能与预测有较大差异。中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向技术驱动和自立自强,预计2025-2035年实际GDP增速均值为3.5%,较2000-2019年的9.0%有所下降。
除了具体数字上的差异,其实结论大体上是相同的。比较有确定性的机会就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的中高端出口。低增长、低利率下红利资产也比较确定。
赞同来自: 风过树梢 、you123a 、Monkey666
我是单低价因子策略的死忠,如果有下一轮机会,我会这么做——
建仓时机:当 90 元以下转债多于 5%时,开始建仓(市场过度计入违约风险,2024峰值违约率1%左右,低价债违约率3%左右)
买入:排除按低价排序的前 5%转债,价格100元以下的等量买入摊大饼(按2024年峰值计算,最多需要买入约 160只转债)
卖出:脉冲卖出;超跌至低价前5%时规避风险卖出;转债整体高估时退出
虽然可能会因此失去中装、帝欧之类的机会,但持仓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肯定能得到改善。这对我很重要。
稳健50选样方法:
1. 对样本空间内股票,综合宏观经济数据、上市公司新闻、财务报告指标、市场交易数据等公开信息,通过“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对各股票进行展望评估,生成大模型评分;
2. 对样本空间内股票,计算各股票的现金股息率因子、超额波动率因子、贝塔因子和估值因子;
3. 计算样本空间内所有股票大模型评分、现金股息率因子、超额波动率因子、贝塔因子和估值因子的综合得分,选取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不知道大模型评分占多少权重,从超高的换仓率来看可能占比还是比较大的。准长期关注一下。
这可能将给技术中立 vs 技术集权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如同《单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技术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先天的与大资本和大政府站在一起。
另,炒币的人或有福了。
看吧,海外也早就是靠天吃饭的政策市了!谁叫特总支持BTC呢。
说到政策。这一轮中国的宽松周期已经启动,这是可以确信的。然而美国的宽松周期是否会启动,则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了迷。特总的所有政策都是利多通胀的,那么美联储降息与否,阔表与否就无法确信了。这可能就是黄金和大宗最近不太行的原因。
对岸老美居然只降息,维持缩表,也是比较不及我个人的预判的。
后续投资节奏要再保守一点了。大体上近期最重要的节点还是 12月日央行决议。之前无论创业板有没有回到23年时的2600接货价格,都要减仓了。
请教个问题。有一点没太想明白。我也没太想明白,特朗普制造业回流计划需要巨大成本,现在的老美(指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几乎要赶上军费、通胀还高)肯定支持不了这个计划。
就是特朗普上来有比较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民众对现在经济不满意,通胀高企,掀了蓝营的桌子,但特朗普主张的加进口关税、降息这些政策却又都是进一步推高通胀的,至少在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之前,短期内是会进一步推高的。
所以特朗普会这么做吗?国内通胀就先不管了么?没太想明白。。。。
一个可能的路径就是暂且不管通胀,先大幅降息发债筹措资金,然后暴力加息到20%+压制通胀,就像1970年代一样;掠夺外部资源应该是必要的,是广场协议和苏联解体帮助美国走出了滞胀。
另一个可能的路径就是先来一场经济危机,不破不立。
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极度危险,对岸巴菲特早就开始囤现金和美短债了。我们小散就胜在一个船小好掉头了。
赞同来自: 千军万马来相见
让我们重新掏出中金刘刚的“共和党全胜”预测:
1)对美国和国际资产:通胀看多、美股看多、美债看跌、美元走强(但可能有竞争性贬值)、黄金看多、大宗商品看多
2)对中国资产:若关税完全实施,短期不可避免的对出口带来压力(尤其是一些依赖度较大的行业),也加大内需刺激必要性
因此,如果特朗普在这两天就能宣布获胜;我们正在进行的大会可能会推出大幅超预期的政策;而推迟到11月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会少降息、不降息。
短期来看我会做的操作
1)下午加仓彩票期权
2)下午至少减半仓国债避险
长期来看对投资组合各部分应当都利多(但中间可能会有一次流动性危机,引爆点可能就是12月日本加息),不会轻易调整。
赞同来自: wugreat
1)宽松是一切投资的安全边际,而中国潜在的宽松力度很大
2)现在金融业的股息率比ETF优惠融资利率 4%还要高
3)依据前述张瑜的“后续两条路线”推演,如果政策不及预期,高股息股走向泡沫化的可能性高;如果政策发力,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高股息的金融业;银行和证券保险攻守兼备
4)三季度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绩已经得到验证
总之我认为,当政府宣称要化债的时候,我最好真的欠了一屁股债。目前融资买了差不多 20% 仓位的金融类ETF,已经达到我承受能力的边界,后续不会再加。
这次融资买入操作的投资期限,或持续到12月(日央行利率决议 12月19日关键节点),或持续到明年 1月(美国总统正式宣誓上任关键节点)。这两个节点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是紧缩还是宽松(如果人民币因为加关税贬值等同于货币紧缩),国内反正肯定是宽松。
投资组合的其它方面,国债、黄金、有色金属的仓位均未变;现有创业板、可转债持仓达到目标价后还是会减仓,择机转投黄金。
1)“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显示化债主体仍是地方政府,即本轮化债并非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直接下场兜底,而是沿用此前路线:中央继续开制度绿灯,让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相比2015~2018年存在“边化债边新增”,本轮或不会给地方不合理发展权,会更强化政府债务纪律。
2)当前市场对化债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下称“清欠”)仍混为一谈,本次议案名再次明确了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的对象是“存量隐性债务”,未提到清欠,资本市场对从中安排清欠的预期或需调整(后续清欠可能更依赖于地方合理发展权下的经济良性循环和资本流动,而非从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中直接、大幅安排)。
等待后续化债举措。我以为目前这个议案是不足以扭转居民信心的。
我一直认为本次可能爆发的危机是滞涨危机,那么按照这两个统计表,就是资源股、一揽子大宗商品、黄金。中国国内由于具有充分宽松的条件,债券也是可选项。
赞同来自: luyisa
“指数”与金融资本是非常匹配的一个东西。之前在帖子里分析过,金融是脱离的产业纵深的,纯平面化的游戏,用K线图来表示它再合适不过。金融投资就是再简单不过看涨看跌,没人有会想着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
但是金融本身要成为一个产业,又不得不自己赋予自己一个纵深。因此指数出现了。指数 index 或者说索引,赋予了原本扁平的金融资本一个静态的差异与等级制。一方面他规定了什么东西能够被纳入指数,一方面他规定了什么样的东西在指数内能享有更大的指数权重。
有了这个纵深,金融似乎能自己生成商品了。一个个差异化的指数基金被打包出来,琳琅满目地摆满了货架。但这是一种非常虚假的多样性。
而与之匹配的行政管理领域,也是指数化的。PMI、M1M2;大非农,失业率。投资者依靠指数决策,管理者依靠指数决策、依靠指数进行“预期管理”。在老美肆意编造的就业数据之下,个体的生存状况是无所谓的;他们只在乎万一数据不行,依据数据做决策的被动基金会不会挤兑跑路。
掌握指数编制的人因而在这个时代具有真正的权力。
另一边,美10债利率重回 4.3% 已经达到了今年6月的水平,降息降了个寂寞。明天11月1日会公布华尔街最关注的大非农数据,拭目以待。
1.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
2.变卖资产,减少负债
3.直接获得债务减免
4.想办法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低估负债
首先“化债”不是“还债”,就没人指望这些烂摊子企业能自己填上。因此大家期待的就是第四点,而且这是只有国家层面出手才可以做的事情:系统性的高估所有者权益(拉高股票、资产价格),系统性的贬值本币债务(人民币贬值、低利率债务置换等)。
至于手段,“放水”是最显而易见的答案。
凡此种种个人无法掌控的因素都把我向宏观投资的方向赶。人正经搞铜大宗的,都是拿全球卫星拍矿山、精炼厂算铜供给的!
搞到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哲学层面的规律和原则,指导自己投资获利。而这种规律和原则大概是只适用于宏观的,什么周期、流动性、预期和价值回归......
从这个角度看,我的投资理念跟中医养生也差不多,是哲学或者说玄学。
接下来几年,我准备将黄金的仓位上限上调至 40%。五到十年级别看多,但中间应该会有不少波折。上周五已经将持仓已经加到了 10%,后面择机加仓。后面关系到黄金投资的几个关键节点:如外媒预测的一样,人大常委会从十月底推迟到11月4日至8日,与美国大选同期。
10月美联储新财年,是否财政阔表,阔表就加日央行利率决议 10月31日,加息就减美国大选投票 11月5日,特胜选就加美联储决议 11月6日,符合市场预期的降息就加,超或不及预期都应该减日央行利率决议 12月19日,加息就减
由于增发债务需要人大盖章,所以本次会议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会前我会减半仓长债避险,超预期的额度显然会打击债市,但如果不及预期债市肯定也会再度走牛。我倾向先减仓观望之。
前者我认为如果 mbridge 有新进展,会严重打击美元地位,间接有利人民币资产和黄金
后者参考中金刘刚的分析:
在我看来刘刚的分析偏交易短期,可能管到年底。
但是明年开始情况可能会有大变化,假定特朗普当选,高关税导致的高物价,以及必然失败的产业链回流,将严重打击美国经济,进入更加严重的滞涨危机。
为什么我断言特朗普的产业链回流愿景必然失败?我国的全产业链是十四个五年计划堆出来的,且有上亿高素质劳动力支持。就这样,我以前干工地都得花 2000 一天才能找到一个熟练泥瓦工。老美没有这种时间和人口。
总体来看大宗或重拾涨势,黄金或一路狂飙。
找到了份不错的报告,看了下似乎没什么好担心的宽信用前提下转债很强,但我年初建仓的一批低价债还是套得死死的,只有城地转债成功飞升。假设底部已经过去,这波也可以算是中国可转债发行以来最长最深的一次压力测试了。今年来搜特、蓝盾、岭南、鸿达接连违约,广汇也算上,总共5只。
如果不考虑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美国可转债市场的准入门槛某种程度上比大A的还低,上市都不需要评级的(当然这跟美国评级程序复杂,评级费用较高有关)有评级的转债很少违约,但总违约额度较大,超过无评级转债如果看违约率,峰值出现在2016年,3.1%的美国可转债违约,总体来看,年均违约率在1%左右传统行业比科技创新也更容易违约,可能是杠杆率高、融资能力较差的关系...
但其实算一下,违约率也不及 1%。如果按纯低价策略(只买100以下的摊大饼)做,粗略计算违约率在 5:150 = 3% ,其实也还可以接受。
不用恐慌,这次还一样。
只能说“私有化成功的都一样,失败的各有各的理由”啊。
日本换首相这个事可能很危险,它可能是日本版米莱。日本激进加息拉爆日债危机,驱赶资金去给美债充值的可能性大增。这波反弹可能真的歇菜了,可别真给我说中了啊:这波暴力拉A股可能就是给后面的动荡和下跌做好安全垫……
美国这边,巴菲特等美国大资本家还在减持股票,充值美国短债,据伯克希尔的半年,其持有的短美债增加到2346亿美元,已经超过美联储的1953亿。
要知道美联储出现危机自己兜不住时,向来都是资本家救援的。
所以别看现在全球股市欣欣向荣,背后还是危险四伏的…… 这波暴力拉A股可能就是给后面的动荡和...
其实我7月三中全会后就有类似“最后一搏”“清仓跑路”的发言,之后就再也没加过股票。这次么... 唉话不好说太满,反正慢慢降仓位吧...
赞同来自: horizon668
两个增量政策主要是:
1. 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2. 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