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这个帖子的目的还是:说服自己。如果做投资决策前不能很好的阐明想法,那就不要做。我也希望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投资方面的思考。
一些基本参数
规模:百万
偏好:大类资产配置,偏重宏观
配置战略制定周期:季度
涉及资产类别:利率债/国债及相关基金,可转债,指数ETF及对应期权,黄金ETF
收益率目标:10%年化
起始仓位
指数ETF及期权50% 可转债2.2% 债基4%黄金2%
现阶段就突出一个怂字,总体而言,我认为2020年后,重新进入的是1970年代。
大的要来了?明天起来或许世界都不一样了
总结经验,对卖沽-循环备兑策略做一个修正,就是认清收益来源,及时退出策略。
周期持有 “现金 + 卖沽” 与 “现货 + 备兑卖购”,实质上是温和看多策略,在横盘和温和上行周期有超额 Theta 收益,下行周期和暴力拉升时期需要严格控制 Delta 风险,别像我一样本金套这么久。
上行周期:卖平值沽,可以行权接货;接货后卖备兑,如果接货后标的下跌幅度超过一个标准差,止盈备兑止损现货;如暴力拉升,应当直接持有现货
下行周期:开仓档位落在虚 0.68-1倍标准差内的卖沽合约,不可接货
华创张瑜的2025年展望基本沿袭此前观点
情景一:经济复苏(以PPI转正为重要标志),前期持有非银金融、科技、消费等,后期持有顺周期股票,系统多股空债
情景二:没有复苏,强化版2024年,做多长债+高股息
盯住周期。
因此我其实不太认可许多券商和高盛讲的,要看过剩制成品向南方世界出口的机会,这某种程度上只是企业求存的手段。要在投资上挣钱,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下一个大力补贴,下一个GOV犯投资饥渴症的地方,提前布局。
我的初步预判是出海采矿的企业。
赞同来自: shoooliu
【海通策略】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
1. 展望明年,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内需有望持续提振,我们预计25年实际GDP同比增速或在5%左右。
2. 展望25年,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宏微观基本面改善,A股延续上行趋势。
3. 家电、汽车、机械等中高端制造供给占优、外需有韧性,未来景气度有望延续。随着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地产和消费有望继续改善。
4. 股市中期行业主线将明晰,重视政策和技术双重利好下的科技制造、兼具供需优势的中高端制造,此外关注并购重组受益领域及红利资产。
【高盛】中国2025年展望——逆风前行
1. 预计2025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将提高20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将在25年中达到顶峰,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的4.9%放缓至2025年的4.5%。
2. 尽管中国出口商可能继续在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市场份额,但随着美国关税的大幅提高,总出口增长可能会急剧放缓。增长动力从出口转向政策支持,中国决策层预计将在2025年实施大幅降息(40个基点)并提高广义财政赤字率(GDP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
3. 预计2025年中国的CPI和PPI通胀分别为0.8%和0%,低于市场预期。
4. 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和关税风险,实际经济表现可能与预测有较大差异。中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向技术驱动和自立自强,预计2025-2035年实际GDP增速均值为3.5%,较2000-2019年的9.0%有所下降。
除了具体数字上的差异,其实结论大体上是相同的。比较有确定性的机会就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的中高端出口。低增长、低利率下红利资产也比较确定。
赞同来自: 风过树梢 、you123a 、Monkey666
我是单低价因子策略的死忠,如果有下一轮机会,我会这么做——
建仓时机:当 90 元以下转债多于 5%时,开始建仓(市场过度计入违约风险,2024峰值违约率1%左右,低价债违约率3%左右)
买入:排除按低价排序的前 5%转债,价格100元以下的等量买入摊大饼(按2024年峰值计算,最多需要买入约 160只转债)
卖出:脉冲卖出;超跌至低价前5%时规避风险卖出;转债整体高估时退出
虽然可能会因此失去中装、帝欧之类的机会,但持仓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肯定能得到改善。这对我很重要。
稳健50选样方法:
1. 对样本空间内股票,综合宏观经济数据、上市公司新闻、财务报告指标、市场交易数据等公开信息,通过“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对各股票进行展望评估,生成大模型评分;
2. 对样本空间内股票,计算各股票的现金股息率因子、超额波动率因子、贝塔因子和估值因子;
3. 计算样本空间内所有股票大模型评分、现金股息率因子、超额波动率因子、贝塔因子和估值因子的综合得分,选取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不知道大模型评分占多少权重,从超高的换仓率来看可能占比还是比较大的。准长期关注一下。
这可能将给技术中立 vs 技术集权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如同《单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技术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先天的与大资本和大政府站在一起。
另,炒币的人或有福了。
看吧,海外也早就是靠天吃饭的政策市了!谁叫特总支持BTC呢。
说到政策。这一轮中国的宽松周期已经启动,这是可以确信的。然而美国的宽松周期是否会启动,则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了迷。特总的所有政策都是利多通胀的,那么美联储降息与否,阔表与否就无法确信了。这可能就是黄金和大宗最近不太行的原因。
对岸老美居然只降息,维持缩表,也是比较不及我个人的预判的。
后续投资节奏要再保守一点了。大体上近期最重要的节点还是 12月日央行决议。之前无论创业板有没有回到23年时的2600接货价格,都要减仓了。
请教个问题。有一点没太想明白。我也没太想明白,特朗普制造业回流计划需要巨大成本,现在的老美(指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几乎要赶上军费、通胀还高)肯定支持不了这个计划。
就是特朗普上来有比较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民众对现在经济不满意,通胀高企,掀了蓝营的桌子,但特朗普主张的加进口关税、降息这些政策却又都是进一步推高通胀的,至少在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之前,短期内是会进一步推高的。
所以特朗普会这么做吗?国内通胀就先不管了么?没太想明白。。。。
一个可能的路径就是暂且不管通胀,先大幅降息发债筹措资金,然后暴力加息到20%+压制通胀,就像1970年代一样;掠夺外部资源应该是必要的,是广场协议和苏联解体帮助美国走出了滞胀。
另一个可能的路径就是先来一场经济危机,不破不立。
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极度危险,对岸巴菲特早就开始囤现金和美短债了。我们小散就胜在一个船小好掉头了。
赞同来自: 千军万马来相见
让我们重新掏出中金刘刚的“共和党全胜”预测:
1)对美国和国际资产:通胀看多、美股看多、美债看跌、美元走强(但可能有竞争性贬值)、黄金看多、大宗商品看多
2)对中国资产:若关税完全实施,短期不可避免的对出口带来压力(尤其是一些依赖度较大的行业),也加大内需刺激必要性
因此,如果特朗普在这两天就能宣布获胜;我们正在进行的大会可能会推出大幅超预期的政策;而推迟到11月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会少降息、不降息。
短期来看我会做的操作
1)下午加仓彩票期权
2)下午至少减半仓国债避险
长期来看对投资组合各部分应当都利多(但中间可能会有一次流动性危机,引爆点可能就是12月日本加息),不会轻易调整。
赞同来自: wugreat
1)宽松是一切投资的安全边际,而中国潜在的宽松力度很大
2)现在金融业的股息率比ETF优惠融资利率 4%还要高
3)依据前述张瑜的“后续两条路线”推演,如果政策不及预期,高股息股走向泡沫化的可能性高;如果政策发力,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高股息的金融业;银行和证券保险攻守兼备
4)三季度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绩已经得到验证
总之我认为,当政府宣称要化债的时候,我最好真的欠了一屁股债。目前融资买了差不多 20% 仓位的金融类ETF,已经达到我承受能力的边界,后续不会再加。
这次融资买入操作的投资期限,或持续到12月(日央行利率决议 12月19日关键节点),或持续到明年 1月(美国总统正式宣誓上任关键节点)。这两个节点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是紧缩还是宽松(如果人民币因为加关税贬值等同于货币紧缩),国内反正肯定是宽松。
投资组合的其它方面,国债、黄金、有色金属的仓位均未变;现有创业板、可转债持仓达到目标价后还是会减仓,择机转投黄金。
1)“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显示化债主体仍是地方政府,即本轮化债并非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直接下场兜底,而是沿用此前路线:中央继续开制度绿灯,让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相比2015~2018年存在“边化债边新增”,本轮或不会给地方不合理发展权,会更强化政府债务纪律。
2)当前市场对化债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下称“清欠”)仍混为一谈,本次议案名再次明确了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的对象是“存量隐性债务”,未提到清欠,资本市场对从中安排清欠的预期或需调整(后续清欠可能更依赖于地方合理发展权下的经济良性循环和资本流动,而非从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中直接、大幅安排)。
等待后续化债举措。我以为目前这个议案是不足以扭转居民信心的。
我一直认为本次可能爆发的危机是滞涨危机,那么按照这两个统计表,就是资源股、一揽子大宗商品、黄金。中国国内由于具有充分宽松的条件,债券也是可选项。
赞同来自: luyisa
“指数”与金融资本是非常匹配的一个东西。之前在帖子里分析过,金融是脱离的产业纵深的,纯平面化的游戏,用K线图来表示它再合适不过。金融投资就是再简单不过看涨看跌,没人有会想着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
但是金融本身要成为一个产业,又不得不自己赋予自己一个纵深。因此指数出现了。指数 index 或者说索引,赋予了原本扁平的金融资本一个静态的差异与等级制。一方面他规定了什么东西能够被纳入指数,一方面他规定了什么样的东西在指数内能享有更大的指数权重。
有了这个纵深,金融似乎能自己生成商品了。一个个差异化的指数基金被打包出来,琳琅满目地摆满了货架。但这是一种非常虚假的多样性。
而与之匹配的行政管理领域,也是指数化的。PMI、M1M2;大非农,失业率。投资者依靠指数决策,管理者依靠指数决策、依靠指数进行“预期管理”。在老美肆意编造的就业数据之下,个体的生存状况是无所谓的;他们只在乎万一数据不行,依据数据做决策的被动基金会不会挤兑跑路。
掌握指数编制的人因而在这个时代具有真正的权力。
另一边,美10债利率重回 4.3% 已经达到了今年6月的水平,降息降了个寂寞。明天11月1日会公布华尔街最关注的大非农数据,拭目以待。
1.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
2.变卖资产,减少负债
3.直接获得债务减免
4.想办法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低估负债
首先“化债”不是“还债”,就没人指望这些烂摊子企业能自己填上。因此大家期待的就是第四点,而且这是只有国家层面出手才可以做的事情:系统性的高估所有者权益(拉高股票、资产价格),系统性的贬值本币债务(人民币贬值、低利率债务置换等)。
至于手段,“放水”是最显而易见的答案。
凡此种种个人无法掌控的因素都把我向宏观投资的方向赶。人正经搞铜大宗的,都是拿全球卫星拍矿山、精炼厂算铜供给的!
搞到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哲学层面的规律和原则,指导自己投资获利。而这种规律和原则大概是只适用于宏观的,什么周期、流动性、预期和价值回归......
从这个角度看,我的投资理念跟中医养生也差不多,是哲学或者说玄学。
接下来几年,我准备将黄金的仓位上限上调至 40%。五到十年级别看多,但中间应该会有不少波折。上周五已经将持仓已经加到了 10%,后面择机加仓。后面关系到黄金投资的几个关键节点:如外媒预测的一样,人大常委会从十月底推迟到11月4日至8日,与美国大选同期。
10月美联储新财年,是否财政阔表,阔表就加日央行利率决议 10月31日,加息就减美国大选投票 11月5日,特胜选就加美联储决议 11月6日,符合市场预期的降息就加,超或不及预期都应该减日央行利率决议 12月19日,加息就减
由于增发债务需要人大盖章,所以本次会议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会前我会减半仓长债避险,超预期的额度显然会打击债市,但如果不及预期债市肯定也会再度走牛。我倾向先减仓观望之。
前者我认为如果 mbridge 有新进展,会严重打击美元地位,间接有利人民币资产和黄金
后者参考中金刘刚的分析:
在我看来刘刚的分析偏交易短期,可能管到年底。
但是明年开始情况可能会有大变化,假定特朗普当选,高关税导致的高物价,以及必然失败的产业链回流,将严重打击美国经济,进入更加严重的滞涨危机。
为什么我断言特朗普的产业链回流愿景必然失败?我国的全产业链是十四个五年计划堆出来的,且有上亿高素质劳动力支持。就这样,我以前干工地都得花 2000 一天才能找到一个熟练泥瓦工。老美没有这种时间和人口。
总体来看大宗或重拾涨势,黄金或一路狂飙。
找到了份不错的报告,看了下似乎没什么好担心的宽信用前提下转债很强,但我年初建仓的一批低价债还是套得死死的,只有城地转债成功飞升。假设底部已经过去,这波也可以算是中国可转债发行以来最长最深的一次压力测试了。今年来搜特、蓝盾、岭南、鸿达接连违约,广汇也算上,总共5只。
如果不考虑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美国可转债市场的准入门槛某种程度上比大A的还低,上市都不需要评级的(当然这跟美国评级程序复杂,评级费用较高有关)有评级的转债很少违约,但总违约额度较大,超过无评级转债如果看违约率,峰值出现在2016年,3.1%的美国可转债违约,总体来看,年均违约率在1%左右传统行业比科技创新也更容易违约,可能是杠杆率高、融资能力较差的关系...
但其实算一下,违约率也不及 1%。如果按纯低价策略(只买100以下的摊大饼)做,粗略计算违约率在 5:150 = 3% ,其实也还可以接受。
不用恐慌,这次还一样。
只能说“私有化成功的都一样,失败的各有各的理由”啊。
日本换首相这个事可能很危险,它可能是日本版米莱。日本激进加息拉爆日债危机,驱赶资金去给美债充值的可能性大增。这波反弹可能真的歇菜了,可别真给我说中了啊:这波暴力拉A股可能就是给后面的动荡和下跌做好安全垫……
美国这边,巴菲特等美国大资本家还在减持股票,充值美国短债,据伯克希尔的半年,其持有的短美债增加到2346亿美元,已经超过美联储的1953亿。
要知道美联储出现危机自己兜不住时,向来都是资本家救援的。
所以别看现在全球股市欣欣向荣,背后还是危险四伏的…… 这波暴力拉A股可能就是给后面的动荡和...
其实我7月三中全会后就有类似“最后一搏”“清仓跑路”的发言,之后就再也没加过股票。这次么... 唉话不好说太满,反正慢慢降仓位吧...
赞同来自: horizon668
两个增量政策主要是:
1. 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2. 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国债是央行的资产,财政部的负债,但已经不单是这样,如924发言:
4月宣称开始研究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 ,8月第一笔交易出现。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操作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9月宣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立,可以用股票换国债。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操作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1012发言再次支持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核心资本金
但这个机制要怎么起作用?还像以前一样可以参考MLF定价国债收益率吗?国债波动是更大还是更小?国债价格任何跟股票建立关系?还有好多需要研究的
增量主要集中在四项举措,目前状态是“已进入决策程序”
- 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也不知道会前外资投行的“2万亿”是怎么得出来的。张瑜情景二的可能性或大大提升了。
我这波疯涨因为及时止盈创业板、切换银行,利润确实截流了不少。但是离 20 股票,40 黄金+短债 的目标配比还是差很多。后续如果能继续上涨,持续减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0月8日开盘大面积涨停;10点半后大概是因为发改委会议严重不及预期,基建、金属、能源等顺周期板块率先翻绿,国债翻红;下午尾盘又给拉起来了,创业板ETF再度涨停,顺周期板块也转红,国债红盘收盘。
希望财政部赶紧也开个新闻发布会。
赞同来自: 地理科代表
这波真就是“让股市先涨起来的剧本了”我对后市的看法参考这个,和前面一条中张瑜的“情景一”
我可能比张瑜激进一点,我认为海内外资金面推动下,股票现在就可以视为市场底,在出清一波“把钱还我再也不玩了”的套牢盘后,牛市将开启
ps 跟张瑜统一一下定义
政策底 - 衰退后期:政策加码或宣称要加码,最终扭转投资预期;政策如期兑现前,先行指标扭转前,市场或有回调反复,如同今年2月至今已经发生过的一样
市场底 - 复苏前期:政策如期兑现,直至通胀走平,先行指标好...
现在属于预期反转的修复行情,离市场底(基本面底)还有一段距离;叠加海外风险,还是要保守一点
市场底后才值得更加激进的做,届时会清仓国债,补商品期货、商品股票、顺周期股票
这波政策大礼包最赚的就是银行和非银金融了,多种融资工具直接提供了套利空间,这是可以直接改善业绩的;如果说别的行业还在等待业绩改善信号才能确认复苏周期,金融业则已经不用等了
今天必然是开盘即封板,下班收工
我没有经历过2015年疯牛,我是在2016年入市的。近期有许多从来没接触过股市的加急开户、在朋友圈发表豪言壮语,想要一波实现财富自由。跟那时上生物实验课时,不管老师、学生都抱着手机炒股的景象时如此相似。https://mp.weixin.qq.com/s/1qlQPTi6-VkBX4bNOSL1wA
那么,思考如何应对这波疯牛时,如果能有2015年牛市的复盘就很实用了。于是我找到了一篇相关论文。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作者单位是...
etf拯救世界也是做指数投资的,跟你策略有重叠的地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和前后几篇新春特辑文章。
每当熊市和牛市的时候,我都会再读读,获得一些启发或者是内心的平静。
赞同来自: dawnzcat 、凡先生 、zyynull 、某甲 、卡窿ssszx 、 、 、更多 »
那么,思考如何应对这波疯牛时,如果能有2015年牛市的复盘就很实用了。于是我找到了一篇相关论文。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作者单位是五道口金融学院,有上交所直接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很明显,2015年疯牛带来的结果是,按市值排名前 0.5% 的散户净值大幅上涨,而后 85% 的散户血本无归。如下图表所示:
论文分析了原因:
- Rebalancing Trades:超富裕群体会随股票上涨,再平衡股票占投资组合的权重,自2014年1月起,超富裕群体股票资金就一直净流出。小散则不断上调股票权重。
- Market Timing:大体上,超富裕群体和小散的择时能力没有差别,但是最超富裕群体能够灵活调整投资组合的 β 值,能够在行情启动时积极投资高 β 股票,在行情上升后及时切换到低 β 股票。
以上两点使得牛市变成超富裕散户对小散的“洗劫”。那么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做的其实就是:
1. 设定好股票仓位上限,涨多了就减仓,回补债券、黄金。
2. 逐步减仓创业板换成 50 和 300。
- 国新办将于10月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等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沪深交易所明日全网测试
上周,中国领导层——包括最高领导人、政治局、证监会和人民银行——明确地:1)宣布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再通胀措施,2)发表了支持自由市场的声明,这是结束通缩去杠杆化并刺激创造性生产力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3)中国资产(现在仍然)非常便宜,这些因素的叠加点燃了市场。这是重要的一周。事实上,如果中国政策制定者真能采取必要措施(这需要比已宣布的更多举措),我认为这一周可能会被载入市场经济史册,堪比马里奥·德拉吉宣布他和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的那一周。
现在我将更具体地说明。
什么是“和谐的去杠杆化”
在我作为全球宏观投资者的55年经历中,我经历、交易并研究了许多重大债务危机(我的著作《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中涵盖了48个案例)。正是这种视角使我相信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可以选择:
a) 通过实施“美丽的去杠杆化”来妥善处理债务危机,这种方式可以适度减少债务负担或将其分散,使中国避免债务危机并激发生产力。
或者,
b) 以一种导致危机持续的方式处理债务问题,最终导致类似日本经历的经济和心理上的萎靡状态(直到安倍和黑田改变政策)。
简而言之,这完全取决于中国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同时:a)重组不良债务(从而消除机构的僵尸状态),b)将利率降至通胀率和名义增长率以下,或者如果这证明不可能,则通过货币化债务降低利率,同时弱化货币以实现债务贬值。
更具体地说,要实现“美丽的去杠杆化”,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同时降低债务负担:
a) 进行债务重组,清理系统中的不良债务(这是通缩性的)
b) 以平衡的方式创造货币和信贷(这是刺激性和通胀性的),以减少债务偿还负担,既不造成不可接受的通缩,也不导致不可接受的通胀。
这种美丽的去杠杆化只能在那些大部分不良债务以本币计价、债务人和债权人主要是本国公民的国家实现,中国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避免不可接受的通缩或通胀的同时减少债务,还能让有生存能力的企业摆脱旧债务的束缚重新开展业务,并消除由于恐惧心理而产生的居民、公司和其他实体将现金存放在安全银行和政府债务资产中的政策"推绳子"问题。让现金这种资产类别,相对于因再通胀表现良好的主要其他资产类别而表现不佳,就能实现这一点。这些措施开始重新激发"抄底"和"动物精神"。我们现在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此外,支持市场和创业的政策具有刺激性,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因为最高领导人的政策指示声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次,最高层发表支持性言论,鼓励官员和民众采取创新和大胆的方式支持经济,包括最高层向官员保证,在实施新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善意错误不会受到惩罚。这些声明非常重要。
虽然毫无疑问这些都对市场有利,但作为美丽去杠杆化的一部分,以下领域将不得不进行艰难和痛苦的改变:
债务重组将特别困难,不仅因为其复杂性,还因为这些改变会对人们的财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具有政治敏感性。地方政府层面的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向本省企业及民众借款来支付支出的情况——是特别难处理的。想象一下,一个运营良好的公司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和/或依赖地方政府支出,现在面临这种情况。谁应该做什么?要花多少钱?谁来决定这些问题?如何决定?这些都不清楚。由于类似的问题在历史上(包括90年代朱镕基时期在中国,以及许多仍然健在的帮助他的人)都曾以既有效又痛苦的方式得到处理,如果能够动员起勇气和能力,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会非常困难。
税收系统亟需改革,收集资金用于全民共同支出、必要的补救措施和社会项目。目前,在国家、省级和地方政府层面获取和分配资金的效率都很低。具体来说,除了增值税(特别是在生产层面)外,没有有效的所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或其他大多数税种。这种情况使得我前面提到的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问题更具挑战性。
尽管最近政策有小幅调整,但人口问题——特别是过早的退休年龄(平均53岁)和相对较晚的死亡年龄(53岁的人平均活到83岁)——使许多人长期缺乏收入,只能依靠一个孩子赡养。同时,劳动人口正在快速下降。
因此,虽然上周我们看到了很好的行动和表态,我确信这些将会带来高度刺激性的政策,这将带来很大帮助并支撑资产价格,但我认为还有几个重要方面需要关注,以了解中国国内债务-货币-经济挑战将如何得到处理。
当然,这些观察仅涉及五大力量(债务-货币-经济力量)中的一个,而且只是在一个大国(中国),重要的是要记住其他大力量(内部政治冲突力量、外部地缘政治冲突力量、自然力量和技术力量)也在影响着中国、其他国家和整个世界。上周充满了与所有这些方面相关的同等重要的事件发生,在我看来,这些演变大体上遵循着将对世界秩序变迁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周期。我会继续与你分享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赞同来自: 龙华一生 、icarryall42 、wangasus 、luyisa
美国这边,巴菲特等美国大资本家还在减持股票,充值美国短债,据伯克希尔的半年,其持有的短美债增加到2346亿美元,已经超过美联储的1953亿。
要知道美联储出现危机自己兜不住时,向来都是资本家救援的。
所以别看现在全球股市欣欣向荣,背后还是危险四伏的…… 这波暴力拉A股可能就是给后面的动荡和下跌做好安全垫……
因此我不可能放弃自己的黄金、债券持仓all in A股。
赞同来自: icarryall42 、丢失的十年 、好奇心135 、Mendel
国债今天其实是开盘的,三十年期国债直接给干到 2.4 了,已经是踩踏式出逃,明天30年国债ETF怕是要跌 5%起步
这波真是被锤惨了!今年靠国债挣的钱估计很快就要都吐回去了,只能指望央行救救了
赞同来自: UniqueLy
day 1 暴涨后止损创业板备兑,如果不是止损果断,会造成20-30倍亏损。
day2 我以为这种打嘴炮救市力度也就这样,股市行情一天半也差不多了,叠加美方似乎表露出通胀尽在控制,就减仓了有色金属,加了30年国债。因为降息对债市总归是利好。
day3 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前召开,继续打鸡血。
day4 ??????总之炒股也要听党指挥就对了!!!!!
越是这种瞬息万变的时期,桥水天天念叨的“可持续、全天候”就越凸显出其价值。在一个大方向是宽松的地方,均衡配置股债商,总归是有得赚的。
美股和海外在降息后不断创新高,不也是看老美毫无节制的继续降息阔表么。
最近 MSCI 、摩根等国际机构轮番下调中国股市的评级和预期显然是继续 ABC 战略,钱去哪里都可以,反正别去中国要我有战略指挥权,就要在美联储降息前先让 50、300 这些核心资产涨起来,涨起来了钱才会来现在这副死相,就是中国企业海外赚的钱也不肯结汇回国的这波真就是“让股市先涨起来的剧本了”
我可能比张瑜激进一点,我认为海内外资金面推动下,股票现在就可以视为市场底,在出清一波“把钱还我再也不玩了”的套牢盘后,牛市将开启
ps 跟张瑜统一一下定义
政策底 - 衰退后期:政策加码或宣称要加码,最终扭转投资预期;政策如期兑现前,先行指标扭转前,市场或有回调反复,如同今年2月至今已经发生过的一样
市场底 - 复苏前期:政策如期兑现,直至通胀走平,先行指标好转
我的意思是,政策底后或许不会再有明显的回调反复,所以现在就可以视为市场底。
而大类这边,炒债券和商品的人现在大都还是认死理的,要等到确认先行指标好转,我才会考虑把债券换到商品
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态度和诚意反正是摆在这里了
其实利率敏感的先行宏观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回暖一段时间了,社融存量增速今年来也一直超过M2,只有M1-M2依旧反映着极度悲观的前景。
至于股票部分一直都是创业板 + 期权操作,前两天暴涨把备兑爆了,早盘乘回落止损,5月来的备兑收益全给亏了回去。但上涨总归是好事,备兑挣再多也只是减亏,现货解套才是真的。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9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2.00%。
昨日大跌后 10债收益率 2.07,30债 2.19 应该下降空间还很大
下午把余下 10 短融现金也加到长债上吧
- 6月 mBridge 央行数字货币桥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上线,可以理解成在世界各国央行直接应用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未来不会有“储备货币”的概念了,美元风险中性。
- 4月宣称开始研究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 ,8月第一笔交易出现。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操作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 9月宣称平准基金正在研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立。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操作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这些都是机制性的改变,比数值变化要重要得多。流动性和币值的稳定是金融市场的根本,中国市场真的在逐渐变好。但事件不改趋势,股市要一转向北,还是得靠后续企业盈利,宏观经济数据验证。
赞同来自: 书生的梦想 、eaglekuang 、Mendel
- 10月美联储新财年,是否财政阔表,阔表就加
- 日央行利率决议 10月31日,加息就减
- 美国大选投票 11月5日,特胜选就加
- 美联储决议 11月6日,符合市场预期的降息就加,超或不及预期都应该减
- 日央行利率决议 12月19日,加息就减
正如上头总说的一样,现在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一代人、两代人都是生活在全球化,准确的说是美元全球化,环境下;所有人学的都是西方经济学。而现在去美元化、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摆到了台面上。
因此国内宏观政策不应该脱离这个战略讨论,不管这个战略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它已经是一个既定的轨迹。这不是我能充分理解的事情,货币争霸是全社会领域的综合,达里奥专门写了一本《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来论述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非常综合。
意识到这个事情其实已经太晚了。这其实完全能解释为什么过去三年中国不跟降息。对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加息收水导致 “汇率震荡-资本外流-融资成本升高-偿债困难”的时候,中国不仅不加息,承受资本外流的同时,还要给小老弟们投资发钱送项目。
在美元降息后,必须要在这个战略背景上思考中国宏观政策取向。凡事先问自己一句,这是否有利去美元化、人民币国际化。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中国央行如果跟随美联储降息发债,是否符合这一战略取向?
……
好吧我果然还是想不明白这么复杂的事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战略进程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当然是由人民承担。
在我整明白如何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挣钱之前,对人民币资产保持敬畏,多看少动(摆烂死扛),绝不加码。
我个人对接下来一段时间大类(黄金、国际定价商品)操作的判断
- 美国属于7滞涨阶段,滞涨是人为拉长的繁荣周期,最终会被债务、失业问题击碎。
- 由于软着陆预期存在,加之美国财政顶部托市,虽然经济周期满足7阶段的各种特征(实际利率上升、通胀下降、经济增速下降),但市场实际上在按2/3阶段走,股票尤其是成长股走牛,债券表现尚可。
- 降息后,鲍威尔明确表明,挽救失业率成为第一目标,通胀再度走高是很自然的事情,市场按6滞涨前期走,商品走牛。
- 通胀走高后,再度加息,财政托市......
- 维护金融稳定,直至危机爆发,进入1衰退。本轮危机可能会爆发在美债抛售,或者美债日债连环抛售,我不认为可以投资美债。黄金的波动可能会变得非常高,但总归是看涨。
- 没人知道这种反复横跳会来多少次,持续几年,1970代滞涨+石油危机时美股指给干出了五个波峰;也有可能在11月大选后就宣告结束。但是每一次可以明确判断市场时钟走向时,我觉得还是可以搏一搏的,就是到时候得脚底抹油跑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