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股息策略关注度很高,集思录上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
有朋友认为目前红利股是新一轮的抱团闹剧的结尾,也有朋友想追担心高位站岗。
看了一些大家的讨论,也看了一堆券商的研报,结合我做红利策略的一点点经验。
把我的思考总结一下,请各位大神斧正。
先从我的观察说起。
01 | 昔日的牛夫人
高股息策略曾经是市场上的牛夫人,除了集思录这个低风险集中营,外面很少有炒股炒高分红股的(人数比例上)。
主要原因还是收益率不够看:
高风险玩家嫌收益率太少,不如炒高波动股;
低风险玩家觉得风险太大,不如买债/存银行。
两边不讨好。
02 | 现在的小甜甜
那怎么这红利策略突然成市场的香饽饽了呢?
主要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A股持续下跌,高收益投资机会显著减少;
2)经济下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稳定分红的公司确定性更强;
3)央行持续降息,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
03 | 高股息策略历史上是否有效
看了一堆研报,结论基本一致,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点:
1)年化收益率和收益风险比方面,高股息策略明显优于低股息,并且在国内外均有效。
2)高股息策略相较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
3)高股息策略起码在统计学规律上是显著有效的。
从我自己的实盘和回测来看,起码从是否盈利这方面,我个人也认为是长期有效的,起码以前是有效的(最大缺点是会错过牛市,但是谁用高股息策略进攻呢是吧)。
当然,我自己的实盘和回测没有什么说服力,仅供参考吧。
04 | 可能的坑
可能的坑以及市场的担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两年高分红股持续上涨,部分股票屡创新高。有人担心高息股见顶或者这又是新一轮的“抱团”结束。
2)高红利股数据存在滞后,历史高股息不代表未来高股息。
3)当前高分红股与强周期股重合。有人担心行业周期衰退(特别是煤炭),高股息策略被周期股拖累。
4)高股息陷阱。根据股息率公式:股息率=过去12个月的每股派息金额 / 股价 x 100%
也就是说,股价如果持续下跌,股息率反而会更高。
但长期下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司的财务困境或业绩下滑。
这意味着高股息率可能掩盖了公司的基本面问题。
5)担心错过市场机会。
高股息策略在牛市中通常大幅跑输指数,有人担心如果市场反转,难以吃到最肥的利率。
(不过目前这情况,真有人在担心错过牛市?doge:)
05 | 我的观点
1)我认为从长期来看,高股息策略会持续有效。
特别是在熊市中有奇效,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对于高股息策略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其实每到熊市就会拿出来讨论一次。
每次被讨论的原因,都是因为高股息策略在熊市大幅跑赢大盘。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高股息在熊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对冲策略。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股灾之后,2016年、17年的熊市中,关于高股息的讨论跟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高股息是否有效,策略是否能够长期有效。
世界是一个轮回,每次看都相似,又有点不同。
2)从统计规律上看,经常高分红的股票的确有一定的延续性。
3)回测表明,高息股与周期股总体关系不大。
周期股下跌不会对策略产生根本性影响(但其实就算相关性高也没关系,因为可以把特定行业去掉,或者在策略中限制每个行业的股票数量)。
4)我猜测未来也许某些因素会使市场风格可能发生一些改变,使得高股息策略持续被资金关注:
比如降息不会停(0利率终究是大势所趋),低风险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越来越难以跑赢通胀。高股息策略的风险收益比显著上升。
经济增长趋于平稳,高收益投资机会持续稀缺。高股息策略投资的收益率值得纳入原本不关注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视线。
未来公司整体成长性降低,高分红也许成为一种类似美股市场的主流选择(我是说可能)。
06 | 高股息策略优化思路
1)形式上,可以考虑几个流动性比较好的红利ETF轮动或摊饼;也可以考虑一次买入几十个高分红股,定期轮换。
2)充分考虑高股息率陷阱的潜在风险。回测表明,并不是股息率越高收益越高,这证明股息率陷阱是实际存在的。
建议通过加入其他基本面因子(比如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盈利预期)拟定策略池。
我个人的策略加入了估值因子和盈利因子,最大回撤显著降低。
3)如果策略池中某个行业过于集中,或者某个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可以从策略池中排除。
4)时刻关注市场,避免错过大盘上涨的机会。(如果有的话)
5)持有数量要多,我的回测经验是,轮动超过20只以后,盈利变化不大,但是回撤显著下降。
写在最后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安全第一,不要把全部的资金用于高股息策略,也不要只买一个股梭哈。
有朋友认为目前红利股是新一轮的抱团闹剧的结尾,也有朋友想追担心高位站岗。
看了一些大家的讨论,也看了一堆券商的研报,结合我做红利策略的一点点经验。
把我的思考总结一下,请各位大神斧正。
先从我的观察说起。
01 | 昔日的牛夫人
高股息策略曾经是市场上的牛夫人,除了集思录这个低风险集中营,外面很少有炒股炒高分红股的(人数比例上)。
主要原因还是收益率不够看:
高风险玩家嫌收益率太少,不如炒高波动股;
低风险玩家觉得风险太大,不如买债/存银行。
两边不讨好。
02 | 现在的小甜甜
那怎么这红利策略突然成市场的香饽饽了呢?
主要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A股持续下跌,高收益投资机会显著减少;
2)经济下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稳定分红的公司确定性更强;
3)央行持续降息,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
03 | 高股息策略历史上是否有效
看了一堆研报,结论基本一致,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点:
1)年化收益率和收益风险比方面,高股息策略明显优于低股息,并且在国内外均有效。
2)高股息策略相较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
3)高股息策略起码在统计学规律上是显著有效的。
从我自己的实盘和回测来看,起码从是否盈利这方面,我个人也认为是长期有效的,起码以前是有效的(最大缺点是会错过牛市,但是谁用高股息策略进攻呢是吧)。
当然,我自己的实盘和回测没有什么说服力,仅供参考吧。
04 | 可能的坑
可能的坑以及市场的担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两年高分红股持续上涨,部分股票屡创新高。有人担心高息股见顶或者这又是新一轮的“抱团”结束。
2)高红利股数据存在滞后,历史高股息不代表未来高股息。
3)当前高分红股与强周期股重合。有人担心行业周期衰退(特别是煤炭),高股息策略被周期股拖累。
4)高股息陷阱。根据股息率公式:股息率=过去12个月的每股派息金额 / 股价 x 100%
也就是说,股价如果持续下跌,股息率反而会更高。
但长期下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司的财务困境或业绩下滑。
这意味着高股息率可能掩盖了公司的基本面问题。
5)担心错过市场机会。
高股息策略在牛市中通常大幅跑输指数,有人担心如果市场反转,难以吃到最肥的利率。
(不过目前这情况,真有人在担心错过牛市?doge:)
05 | 我的观点
1)我认为从长期来看,高股息策略会持续有效。
特别是在熊市中有奇效,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对于高股息策略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其实每到熊市就会拿出来讨论一次。
每次被讨论的原因,都是因为高股息策略在熊市大幅跑赢大盘。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高股息在熊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对冲策略。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股灾之后,2016年、17年的熊市中,关于高股息的讨论跟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高股息是否有效,策略是否能够长期有效。
世界是一个轮回,每次看都相似,又有点不同。
2)从统计规律上看,经常高分红的股票的确有一定的延续性。
3)回测表明,高息股与周期股总体关系不大。
周期股下跌不会对策略产生根本性影响(但其实就算相关性高也没关系,因为可以把特定行业去掉,或者在策略中限制每个行业的股票数量)。
4)我猜测未来也许某些因素会使市场风格可能发生一些改变,使得高股息策略持续被资金关注:
比如降息不会停(0利率终究是大势所趋),低风险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越来越难以跑赢通胀。高股息策略的风险收益比显著上升。
经济增长趋于平稳,高收益投资机会持续稀缺。高股息策略投资的收益率值得纳入原本不关注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视线。
未来公司整体成长性降低,高分红也许成为一种类似美股市场的主流选择(我是说可能)。
06 | 高股息策略优化思路
1)形式上,可以考虑几个流动性比较好的红利ETF轮动或摊饼;也可以考虑一次买入几十个高分红股,定期轮换。
2)充分考虑高股息率陷阱的潜在风险。回测表明,并不是股息率越高收益越高,这证明股息率陷阱是实际存在的。
建议通过加入其他基本面因子(比如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盈利预期)拟定策略池。
我个人的策略加入了估值因子和盈利因子,最大回撤显著降低。
3)如果策略池中某个行业过于集中,或者某个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可以从策略池中排除。
4)时刻关注市场,避免错过大盘上涨的机会。(如果有的话)
5)持有数量要多,我的回测经验是,轮动超过20只以后,盈利变化不大,但是回撤显著下降。
写在最后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安全第一,不要把全部的资金用于高股息策略,也不要只买一个股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