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大股东来说,下修的目的逃不过两个,一是减持赚钱,二是转股。
现在很多朋友很喜欢做小盘高波动的债,对于溢价率不是太敏感,只要波动足就行,这个策略在新规前是大赚的,本质是因为市场的资金多,小盘更容易脉冲,但是新规后,特别是这个月在资金承接不足的情况下,没有一点抵抗力。
小规模这个因子为波动服务,吃波动的本质是互摸口袋,不应该当做主策略来执行。
跟溢价率密切相关的策略,我认为只有下修策略是下有底,低溢价策略对应的债基本130以上,只有股性没有债性,下修策略对应的债基本在110到120之间,非常具有性价比。
下修策略不一定就是赌提议下修或者下修到底,更重要的是看中大股东转股的意愿,有时候修到底之后才是行情的开始。
个人愚见,欢迎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每日实盘请关注公众号:整点投资

我没有回测过,但关注过,这个策略不太好,市况好市场情绪高,第二天往往一步到位,涨到下修到底的价位了。市场情绪低时,第二天高开低走,后续几天行情也不怎么样。和期间的转债市场整体估值变动也有关系,转债市场不断抬水位,后续也能涨。

赞同来自: 塔塔桔 、集XFD 、hannon 、丽丽的最爱
正股波动率有一个误导人的地方是,如果一个股票A,突然拉起来,然后暴跌。这时候你去看,他的波动率,特别高。但是这种高,很可能是“虚高”。他可能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波动了。因为波动率是后视镜视角。1.未来波动率延续当前波动趋势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说距离当前时间点越近的波动率参考价值越大。
2. 看历史波动率曲线,一般来说可以大概知道一个波动率中位数。有参考价值但当然不能完全依据当前波动率去推导未来波动率。例如附图的游族,历史上最低波动率都有34%,所以可以推断这个股票的波动率很高。而有些股票,例如山鹰历史上有过因为某些事件性驱动的高波动率时间段,但大部分时间是低波动的,这个股票就属于低波动股


赞同来自: 烽火2023 、jdtbgem 、xuminjx 、mercykiller 、pppppp 、 、 、 、更多 »
你看看转债持仓的结构,除了散户,其他的人是100%明白下修的道理。
所以,单说下修是最强逻辑其实没有意义,因为下修预期早就在所有转债价格中了。
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内卷的过程中你在第几层,有没有预期差。
举个简单例子吧,如果没有下修,现在市场250支低过70转股价值的转债价格都应该接近债底,100左右,更多的90, 凭什么中位数还能接近110呢?
你说的110~120,早已充分包含下修预期了。
那么,预期差在哪呢?

个人认为最强因子是正股波动率正股波动率有一个误导人的地方是,如果一个股票A,突然拉起来,然后暴跌。这时候你去看,他的波动率,特别高。但是这种高,很可能是“虚高”。他可能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波动了。因为波动率是后视镜视角。

shuifeng2009
- 修身齐家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如果公告下修,第二天开盘买入,这个思路有人回测过吗?我没有回测过,但关注过,这个策略不太好,市况好市场情绪高,第二天往往一步到位,涨到下修到底的价位了。市场情绪低时,第二天高开低走,后续几天行情也不怎么样。

隔壁稳爷
- 追求做大概率的事情,接受并不最优的结果,但前提是少犯错。
赞同来自: dafengtongxue

赞同来自: gw124 、wangyang661 、蓝骑士 、neverfailor 、追梦者雷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大股东总觉得股价被低估,期待一波牛市解套强赎一:可以买下调过转股价的;
2.上市公司觉得6年很长,不到最后一两年不考虑下修,实在不行再还钱,投资生涯又有几个6年值得等?
二:可以买到期时间短的
其实上述都是技术性问题。可转债是赌牛熊的工具,解决了熊市不能或不敢上仓位的问题。一轮牛市下来基本上都可以搞定。这就是所谓的熊市基本不亏,牛市跟得上指数。我个人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可转债的

隔壁稳爷
- 追求做大概率的事情,接受并不最优的结果,但前提是少犯错。
赞同来自: 文明守望 、skyblue777
这个策略以前就讨论过,的确是有效,但是现实中很难应用,因为大股东的主观意愿很难量化,同时这个意愿会根据时间和环境而改变这就是要反复验证,如一个债的下修次数,如减持完毕后,股价大幅下跌还主动下修等,都是判断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