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他的原话是“只要家里条件还可以的,很多都来美国了,而且只要在这边能够找到工作,基本都不会回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在他的眼里,可能是这样,或者更倾向于这么表达,我也很理解。
但我很想知道真实的答案,毕竟清北是聚集我们国家顶尖人才的地方,像我这个300万人口的4线城市,每年2万多考生,也就3-5个能走清北。
虽然问不出标准答案,但还是想问问,毕竟集思录卧虎藏龙,高材生或者高材生的父母应该是不缺的。不管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后辈,或者的亲戚朋友都可以。
最近10年,本科清北的高材生们,毕业之后都去做了些什么?(教育?科研?企业?从政?公务员?创业?出国?等等)

赞同来自: 车新人旧 、唐顿庄园 、跑路皮皮 、乐蜀人 、heroha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清北本科或以上学历,至少在智商层面肯定是顶级的,10多年前我刚毕业工作去的就是初创公司,技术负责人X博士也是美国读博留美的,他是放开高考后前几届的考大学的,应该是东南大学之类的,典型的学霸拿奖学金那种。当时国家有“千人计划”,他也是那个时候回来的。公司都挂着他和X源潮的合影。
其中的绝大部分,在自控能力上应该也是优秀的,
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社会的骨干力量。
学霸智商自然不用说了,确实特别的自律。现在年纪应该跟封基老师差不多。生活很自律,两点一线,三餐规律,不抽烟不喝酒,健身房锻炼。
我这种学渣有机会跟这种人共事几年觉得是一件幸事,我们当时做的产品真的特别的难,问题百出,一点一点去解决问题。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下来,只要不是违背物理学常识,我还记得他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们这些有学问,做技术的人一直扎在里面,可能几十年都没什么结果出来。高学历的,做技术研究的,这些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无论他们选择在这里或者在哪里。
顺便说一句,我当时的工资是3000块,他是100万年薪,10多年前的100万年薪放在现在也很夸张了吧。读书一直有用,很多人说什么读书没什么用,只是说现在不稀缺了,读到拔尖的也是天花板望尘莫及。

gukuaijia - 70后资深会计,CPA,dif-40精通CIA,掌握了股市密码。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chenhang422
我本人包括身边人都是非常普通学校毕业的,清北毕业的,都去了美利坚;还有一些普通学校毕业后来也去了美利坚。选在在哪里发展,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更多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跟楼上说的什么恨国不恨国没有任何关系。比如我一同学,在美好多年,最近这两年入职的公司总部在中国嘉兴(新能源相关产业)。她中美两边游走,趁着回国出差还能回家看望父母,每次回来都要大吃大喝大采购(确实如楼上所说的挣着美元花着人民币),爽透...最后一句,说明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兑美元严重低估

赞同来自: 打不过就跑 、happysam2018 、chenhang422 、小皮111 、luckzpz更多 »
这要看你的混的好是怎么定义的了。社会地位估计是很难,但是经济收入就不同了,但看最近冒头的各种高科技独角兽,里面的核心团队不乏清北的身影。经济收入不就是赚美元花人民币,再到三流超市拍个垃圾牛肉价格照片,都是老掉牙的套路。
就前面网友说的,大多数清北在当码农,码农这一行,中美收入差距真不大,除非你又要念叨赚美元花人民币。

赞同来自: 车新人旧 、happysam2018 、jadepan
别高估清北毕业生的能力,人的发展,首先在于他所在的土壤。这要看你的混的好是怎么定义的了。社会地位估计是很难,但是经济收入就不同了,但看最近冒头的各种高科技独角兽,里面的核心团队不乏清北的身影。
前后数十年,去美国的清北毕业生几万是起码的,混的最好的,也就是某大学教授。
如果是十年前,你还可以说美国教授水平远高于国内的,但今天,注意是今天,大多数学科,国内外已没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不用在意啥清北毕业生出国的事,全部毕业生都去美国,也不会给美国多大利益,也不会给中国带来多大损失,不重要,真不重要。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沐柰 、gaokui16816888 、MHZY 、jadepan 、更多 »
1.有一层已经把学校统计数据链接列出来了,毕业生去海外的占比是逐年下降的,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清北本科或以上学历,至少在智商层面肯定是顶级的,
2.“清华北大毕业生都跑国外去了,为美国培养人才”这种传言一直很有市场,反映了复杂的大众心态,美国长期以来各方面全球领先加上潜移默化的宣传,对各国人才都有吸引力,直到几年前互联网“恨国党”都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少部分留美人才的故事很容易传播,形成典型的影响力
3.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是人...
其中的绝大部分,在自控能力上应该也是优秀的,
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社会的骨干力量。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Lee97 、enfortune01 、 、 、 、 、 、 、 、更多 »
2.“清华北大毕业生都跑国外去了,为美国培养人才”这种传言一直很有市场,反映了复杂的大众心态,美国长期以来各方面全球领先加上潜移默化的宣传,对各国人才都有吸引力,直到几年前互联网“恨国党”都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少部分留美人才的故事很容易传播,形成典型的影响力
3.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是人,高考成绩的差异,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否显著地和其他985毕业生形成差距,这个问题在投资上正好有一个非常好的指标,我觉得楼主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可以基金经理为例,控制变量,看下清北毕业的业绩有没有显著优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利益相关:本科985 硕士清华)

赞同来自: ppyyll2017 、跑路皮皮 、邹大仙女 、打不过就跑 、happysam2018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fuyda 、happysam2018 、影约 、IMWWD 、 、 、 、 、更多 »
讲得太正确了,绩点低的话,根本申请不到海外的好学校,他们可不管你是清华还是北大毕业的,学校里的成绩不怎么样就不录取,本科毕业就业的话,国内也会对你质疑,既然清北本科毕业了,为什么不继续上学了,可能有成绩不好的嫌疑我很早就意识到,无论什么时候,在哪,一定要保持自己在周围的相对优势,不要去比绝对优势,绝对有事人外有人,一定要找一个你有相对优势的圈子

pppppp
- +---++--+-+++++++++++
当年也觉得清北每一个学生都很牛逼,后来上班有清华本科当年西部某县城状元,有个清华博士本科南京大学,先不论投资如何,代码写的和屎一样,python的pandas模块都用不溜,更别说投资了,比我差远了。有可能是我公司太垃圾。找到的都是清华最烂的学生。可能专业选错了,应该是文科天赋,为了赚钱写代码,天赋用不上;

赞同来自: 方大叔o 、freetstar89 、caopanshou日记 、ppyyll2017 、aganas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但愿海波起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luckych 、gaokui16816888 、 、 、 、更多 »
我还发现,孩子上学而思网校,有不少老师是清北的。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luckych 、海泳
事实上清北绩点后50%的学生会非常尴尬。讲得太正确了,绩点低的话,根本申请不到海外的好学校,他们可不管你是清华还是北大毕业的,学校里的成绩不怎么样就不录取,本科毕业就业的话,国内也会对你质疑,既然清北本科毕业了,为什么不继续上学了,可能有成绩不好的嫌疑
推免无门
考研不容易(平时课程紧张无法像很多一本学生那样大量时间投入考研)
绩点低,申海外硕士拿奖学金不容易(除非家庭条件不错能自费)
以本科学历就业,处处受限
定向选调越来越卷
以前这个现象不明显。自从去美自费留学人数下降后(ZZ原因还有自身经济原因),挤压了上列的诸多出路,后50%的处境越来愈尴尬。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luckych 、gaokui16816888 、生身盛世诗书史 、 、 、更多 »
清北的经历只是敲门砖,比普通人的起点高,社会终究是多次筛选,各行各业里的拔尖岗位这两个学校的占比不是那么高。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happysam2018 、gaokui16816888 、flushz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Lee97 、laplace 、ryanxzqn 、pppppp 、 、 、 、 、更多 »
红圈是?本人是做资本市场业务的律师,也就在所谓的红圈所里。
我随手百度了下。
红圈所的成员律所包括金杜、君合、方达、海问、中伦、竞天公诚、环球和通商,这些律所在涉外业务方面表现优异,同时也是国内业务方面的佼佼者。这些律所的特点包括成立时间较长、外部评价较高、内部管理严格、拥有丰富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和经验、以及地理位置集中于国贸桥附近。
红圈所基本上是没有诉讼业务的(除非跟资本市场业务相关,比如证券欺诈发行案件),特别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业务,所以刑事、普通的民事诉讼(借贷、婚姻、继承)就不要找红圈所的律师了。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lifcspicer 、Provence 、dvd8878
法律专业:清北以及人大、政法这四个学校一般就是考中央部委公务员,进央企、大厂、500强中国总部做法务。去红圈所当律师已经算是下等出路了。毕竟能当甲方,谁愿意当乙方甚至丙方呢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gaokui16816888 、flushz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gaokui16816888 、好奇心135
法律专业:清北以及人大、政法这四个学校一般就是考中央部委公务员,进央企、大厂、500强中国总部做法务。去红圈所当律师已经算是下等出路了。红圈是?
我随手百度了下。
红圈所的成员律所包括金杜、君合、方达、海问、中伦、竞天公诚、环球和通商,这些律所在涉外业务方面表现优异,同时也是国内业务方面的佼佼者。这些律所的特点包括成立时间较长、外部评价较高、内部管理严格、拥有丰富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和经验、以及地理位置集中于国贸桥附近。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fuyda 、happysam2018 、gaokui16816888 、可可真真 、 、更多 »

赞同来自: 方大叔o 、lyxyy 、lvghosts 、还是阳光不锈 、acfunqyq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困了学索隆 、图图小二郎 、Fuchengsimu 、lztjybsxzkja 、李小录2024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miniming - 小亏小赚,偶尔大赚,绝不大亏,慢即是快
赞同来自: azuring 、车新人旧 、skyblue777 、lyao 、xiuzhenx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 出国:共20人出国,其中16人去了美国,之后回国的仅我一人。
2. 国内共六人,继续学业或者工作,其中一人工作后出国。
主要的工作方向是码农,大概占70%,另30%在金融和通信专业,26人中有10人在硅谷。
电子系作为第一大系共300人,去年参加系庆时大致统计了一下,约有一半在欧美,且这一半中优秀的占比远高于留下的,比如我们班最优秀的五个人都在美国东西海岸了。
当然,少数留在国内的优秀人才创业的比例更大,天花板也更高些,比如最近几年有些名气的深鉴科技。
个人感觉,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压力更小,出国愿意返回的人寥寥无几。

赞同来自: 串串香 、J010843129 、那是长安 、freetstar89 、渭水寒声昼夜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