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小县城,目前到手1W+/月,老婆稍少点,年开销10W左右。
19年前薅羊毛为主,虽然生活节俭,但刚性的大额开支比较多,没存住钱。
目前可投资金100多,主要是近五年存下的。
历年收益:
19年15%,20年15%,21年22%,22年5%,23年8.6%,24年到现在5%(前4年主要是可转债,23年转型股票及ETF),方法主要是抄作业,自己资质比较平庸。
目前老婆的收入勉强可维持开支,近几年没有预期内的大额开支。
虽然离职不是太理智的选择,但自己清楚的知道目前的生活状态难以为继,每天手抄心经也很难压抑住身体与心理上的疲惫。
年底前的某一天,或许是某一个情绪低点,就是离开的时候。
对于县城医生,其实不大信任,最近回老家县城,翻了一下县人民医院,发现当年2个高中同学,一个是当年高考几次没考上,读了成教,之后找关系进的县人民医院,现主治医生,另一个是官二代,当年高考200多分(满分900),找关系读了军医自费生,回来搞关系进了人民医院,现副主任医生,还是专治癌症的。上海大医院也不过如此
赞同来自: 阳光下生命 、李乐毅 、liangzai2006 、IVnHSnM 、wuxin126 、 、 、更多 »
对于县城医生,其实不大信任,最近回老家县城,翻了一下县人民医院,发现当年2个高中同学,一个是当年高考几次没考上,读了成教,之后找关系进的县人民医院,现主治医生,对于县城的老师我也不信任。。。当高考考不过的你的人,人又不怎么样的同学当你的小孩老师,那你是会很崩溃的。
另一个是官二代,当年高考200多分(满分900),找关系读了军医自费生,回来搞关系进了人民医院,现副主任医生,还是专治癌症的。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投资旗舰 、lifcspicer 、liangzai2006 、malamala1207 、 、 、 、 、 、 、 、 、 、 、 、 、更多 »
另一个是官二代,当年高考200多分(满分900),找关系读了军医自费生,回来搞关系进了人民医院,现副主任医生,还是专治癌症的。
首先楼主没说是医生吧?每个科室不一样的,同样是医生其实有些医生是要上手术台是很累的。如果只是普通门诊其实会轻松一点点。上一个手术没有几个小时下不来。现在国内大家健康意识并不好,往往都是拖得比较严重了才去求医,给医生也带去了很多麻烦。患者如果自己的健康意识可以好一点,其实很多病人可以在早期简单的搞定。实际到了医院干的时候,会发现都是很严重了才去看。。。普罗大众没钱,看病不积极。。。医生就得替很多病患处理他们拖延的后果,拖延操作往往就是给医生做手术加难度。大众意识好一些,医生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往往越小的地方患者意识越不好。越穷越不看病,越能把小麻烦搞成大问题。
其次如果是医生,那你知道饕餮海吧?他一样也是医生,而且每天都写公众号,主次就是你觉得重要的,做,你觉得不重要的,不做。不是别人排给你什么,你就做什么,如果领导施压,那你的主次就是协调与领导的关系,无论任何时候,都有主次。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你怕是不了解医生的工作乱说哦,医生要坐门诊,做手术,写病历等等,这些你能按主次分时间?一上午几十个号必须看完,我看你怎么分主次。一下午几十台手术一个科室的人做,排班的人排你做哪些就做哪些,你怎么分主次?首先楼主没说是医生吧?
其次如果是医生,那你知道饕餮海吧?他一样也是医生,而且每天都写公众号,主次就是你觉得重要的,做,你觉得不重要的,不做。不是别人排给你什么,你就做什么,如果领导施压,那你的主次就是协调与领导的关系,无论任何时候,都有主次。
赞同来自: a1255315124 、timtimtim 、hjndhr 、大胖子小男孩 、有耐心的普通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singshang 、gaokui16816888 、topdeck 、dingpenglei 、好奇心135 、 、 、更多 »
谢谢称赞,我也是抄作业,抄日本的作业。当前的地产问题和债务问题,是百亿级别的,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目前看上去可能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印钞,随之而来的是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个人是近期才想明白。因此具备全球定价的公司会最有价值,最近一年来石油股和黄金、铜等资源股走势很好,可惜涨幅已经巨大,若后续给出机会,我觉得这些是需要重点配置的;另外一个是老龄化相关的公司,还在寻找标的中。
我只是参考了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后的历史。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和个人积累了天量的债务,资产泡沫破裂后,个人和企业开始了痛苦的还债过程,没想到这一过程长达三十年,而且当还完债后,又面临老龄化问题。
这和我们当前的情况何其类似,同样是天量的地方债和地产债,老龄化问题,因此我觉得在解决地方债前,我们不可能维持高利率,利率只能不停的降低,所以才大量布局国债和红...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投资旗舰 、井中月丶 、风中雨雪 、zddd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从21年开始,我逐步转向保守投资,大量持有国债和中证红利,少量持有转债,偶尔做一些套利。------你这是非常有洞见的智慧,普通人是很难看到这种大趋势的。谢谢称赞,我也是抄作业,抄日本的作业。
我只是参考了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后的历史。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和个人积累了天量的债务,资产泡沫破裂后,个人和企业开始了痛苦的还债过程,没想到这一过程长达三十年,而且当还完债后,又面临老龄化问题。
这和我们当前的情况何其类似,同样是天量的地方债和地产债,老龄化问题,因此我觉得在解决地方债前,我们不可能维持高利率,利率只能不停的降低,所以才大量布局国债和红利股。
赞同来自: houlaijushan
如果是能力比你差,不懂又装懂的人做了你领导,瞎指挥,搞砸了要你收拾烂摊子,你搞定了他站出来抢功劳,你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就是随便他们搞,我全部甩手不管,搞砸了我也不帮忙。搞砸了,就搞砸了,摊子为什么要收拾,扣多少工资,你随意,背锅挨批的话就是拼心理素质了。
赞同来自: timtimtim 、houlaijushan
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啊,我一直在努力主动边缘化,也很乐意看到自己原来下属,小兄弟们升职当我的领导,毕竟他们也会给我几分薄面,不好意思安排我干活,简直不要太爽。。。。如果是能力比你差,不懂又装懂的人做了你领导,瞎指挥,搞砸了要你收拾烂摊子,你搞定了他站出来抢功劳,你就不这么想了。
我现在就是随便他们搞,我全部甩手不管,搞砸了我也不帮忙。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投资旗舰 、无牙的马妹 、jechal 、井中月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也是40岁的中年人,一直在外企工作,现在是躺平养老模式,但内心迷茫,看不到希望。
原因是得罪了部门领导,被领导边缘化,部门同事也有意和我保持距离,就这样过了几年,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下属,小兄弟们都纷纷升职,而我在这几年里仍然原地踏步。
每天面对冷冰冰的办公室,那种无所事事,无人倾诉的煎熬,让我有几次裸辞的冲动。
疫情前一直在尝试找工作跳槽,19年底谈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但不幸的是疫情来了,就放弃了,之后3年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跳槽的计划。
疫情结束后,又开始找工作,但突然发现,现在行业不景气,外面的机会变少,而且我现在的情况很尴尬。
因为我现在的薪水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公司普通中层管理者的薪资水平,平级跳槽就要降薪,而自己又没有担任公司高管的经历,很难跳到更高的职位。
只好继续忍耐,骑驴找马。
虽然现在每天在公司内心很煎熬,但我仍然不会考虑全职投资,原因有四点。
- 不看好未来的投资机会。参考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后,消失三十年的历史,国内地方债和地产债务没有解决之前,个人对未来国内股市,房市以及其他的投资机会,持悲观态度。从21年开始,我逐步转向保守投资,大量持有国债和中证红利,少量持有转债,偶尔做一些套利。
- 个人全职投资风险大。投资其实是一种压力大,风险更大的工作。除非个人掌握资金量足够大,可以做全资投资,否则个人抗风险的能力就很弱,如果遇到黑天鹅,投资出现大的浮亏,心态失衡,很容易撑不到黎明。
- 热爱自己的事业。我很爱自己的事业,很希望能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新公司,还想最后搏一搏。
- 为孩子树立榜样。生活中接触过做全职投资的人,除非自己成立公司,否则个人投资者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没什么区别,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很多人选择全职投资,潜意识里其实是逃避现实的困难,但投资是更困难的事情。
我建议楼主换个轻松一些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投资,这也是一种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低风险投资方式。
看了楼主的帖子,很有感触。兄好,你这个收益已经是非常棒的收益,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获取正收益的人很少。我也有一个医生朋友工作十几年后也离开了体制内,他现在网络上执业,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医生,同时他对投资非常有心得,主要投资医药和医疗公司的股票,业绩也非常好。
我也是临床医生,三年前辞职,工作近20年,副高,年收入到手约20W。
辞职主要是几个原因:
第一、家庭需要,因为毕业后一直两地分居,孩子成长路上不能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换新城市找公立医院没有门路,也不想去求人,面试了一家民营医院,待遇同前,但自认为很难适应民营的氛围,最终作罢了。
第二个原因,对工作已经累觉不爱。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但越来越难堪重负,门诊、病房、夜...
稳若老狗 - 渐入佳境
年金这个事我知道,楼主不要担心,我2018年辞职的,以前也以为辞职就没有了,去年工商银行给我发了一条消息,说我的年金可以查询,我就上银行App看了,意外之喜,公司可以按1:4顶格交,就是你自己交1,公司给你交4,自己交的1无论如何都是你的,公司给你交的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也会给你,具体看你们公司和你的合同怎么约定的,法律不超过8年。我服务了11年,所以公司和我交的都在我个人账户了,基金运作的也很好...对的。
个人部分全带走,单位部分根据年限。
我也是1:4,前一份工作干了7.5年跳槽的,单位部分只带走了50%。差半年就全带走。
手机银行或者ATM机随时查得到。退休时手机银行里可直接选提取方式支取。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投资旗舰 、Restone 、大7终成 、huangruolee 、更多 »
看了楼主的帖子,很有感触。我也是临床医生,三年前辞职,工作近20年,副高,年收入到手约20W。辞职主要是几个原因:第一、家庭需要,因为毕业后一直两地分居,孩子成长路上不能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换新城市找公立医院没有门路,也不想去求人,面试了一家民营医院,待遇同前,但自认为很难适应民营的氛围,最终作罢了。第二个原因,对工作已经累觉不爱。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但越来越难堪重负,门诊、病房、夜班、手...很棒的理由和小结,保留下来经常看看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投资旗舰 、J546123752 、小树同学 、zyc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也是临床医生,三年前辞职,工作近20年,副高,年收入到手约20W。
辞职主要是几个原因:
第一、家庭需要,因为毕业后一直两地分居,孩子成长路上不能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换新城市找公立医院没有门路,也不想去求人,面试了一家民营医院,待遇同前,但自认为很难适应民营的氛围,最终作罢了。
第二个原因,对工作已经累觉不爱。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但越来越难堪重负,门诊、病房、夜班、手术、教学、论文,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准备各种台账,一样都不能少,对待工作我就像学生对待作业,很认真,但是不喜欢。我有点完美主义,即使不喜欢的任务,也要尽量做好,所以在病人和同事那里的口碑很好,但内心觉得挣扎。
第三,和投资的冲突。我主要做低风险,上班严重影响捕捉套利机会,像当年的分级套利、期现贴水套利、可转债搬砖套利,还有一些偶发机会如A类跌停等等,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不可能抓到机会,许多次下班拍大腿。当然现在套利机会少了,但也还是有影响。而由于主要的精力放到投资上,也必然影响业务的钻研和进步,医学领域不进则退,内心自责和不安。鱼和熊掌,总要舍弃一样。
第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生已经过去一多半,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枉来世间一回。
第五,2019和2020年的行情不错,给自己壮了胆。
综合考虑下来,我选择了职业投资。虽然这两年收益不好,确实有点压力,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选的路,我会坚持走下去。
近几年的投资收益率:
2019年 31.37%
2020年 29.30%
2021年 20.04%
2022年 -3.56%
2023年 8.30%
今年目前 3.62%
SAYBYEA股 - 等待收割的韭菜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凤鸣粉1 、pppppp 、卢训 、影约 、 、 、更多 »
中国官方上个星期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最新数据,为今年以来讨论热烈的“中产返贫”话题再添一把火。
中国财政部3月21日公布,今年1月至2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3262亿元(人民币,下同,616亿新元),同比下降15.9%。
再结合中国财政部“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个人基本不缴个税”的说法来看,造成个税大幅下降的主要是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人群,也就是一般认为的中产阶级。
上述数据发布后,“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词条同一天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8亿。有网民评论:“房价跌、股市跌、收入跌、奖金跌、理财暴雷、各种收藏品价格下跌……中产阶级真是在遭遇全方位无死角的暴击。”
从中产“作死三件套”到“返贫五件套”
在中产返贫的概念出现前,中国互联网上去年就出现了所谓的中产财富清零“作死三件套”,分别是房贷近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学校。
“三件套”今年又升级为中产“返贫五件套”,返贫陷阱包括:冲动投资创业开店、掏空家当买房、孩子精英教育、为他人作担保、盲目投资理财。
三件套和五件套的条目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将房产和子女教育纳入其中。五件套还增加了创业开店和投资理财,桩桩件件都与中产的钱袋子有关。
不少中国中产家庭认为,让孩子上钢琴课显得高档次、有面子。图为北京一名学生3月12日在教室里上钢琴课。(路透社)
媒体报道中也不乏中产返贫的例子。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一名40岁的李姓销售经理今年1月被解雇,意味着主要用来支付他四口之家房贷、汽车贷款和个人贷款的收入将中断。
他受访时说,以他目前的薪资水平,找到一份新工作并不容易。作为中年人,也很难踏足新的行业。
另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一名在上海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白领去年2月底开始找新工作,先后向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的公司投了上千份简历,但只收到上海几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最终只被其中一家录取,于去年6月入职。
这名白领新工作的职位虽然有所提升,但收入从之前的月薪2万5000元加商业保险,降至月薪1万6000元且不含社保。而且在他入职后没多久,这家国企就对员工普遍降薪一成。
遭遇财富缩水的中产家庭并不少见。中国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今年1月发布的《新中产白皮书》显示,43%的新中产家庭在2023年资产缩水,这个数字在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31%和8%。
报告还发现,“精打细算”正成为越来越多新中产的消费习惯。
消费降级持续
中国中产的精打细算体现在消费的方方面面。首先是以奢侈品为代表的高端消费出现大幅下滑。
据彭博社报道,意大利品牌古驰(Gucci)本季度在华销售下降近20%,导致母公司开云集团市值缩水90亿美元(约121亿新元)。此外,瑞士钟表2月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也同比减少25%,对香港的出口下降19%。
其次,向来热衷旅游的中产也开始推迟出国旅行的计划。顾问公司奥纬咨询去年9月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冠病疫情前经常出国旅行的受访者中,约22%的受访者说,他们未来三年不打算赴海外,而6月时这一比例仅为6%。
另外,与中产关系密切的钢琴行业过去两年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中产家庭不再卷钢琴,中国一二线城市大大小小的琴行接连关门。曾经卖价五六万元的钢琴,如今在二手交易平台标价5000元都没人要。
曾有中国媒体指出,中国零售业已进入“全面低价时代”。图为1月4日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内,一家店铺贴出打折信息。(路透社)
除了奢侈品、旅游、钢琴课这些大笔开销,中国中产在日常消费中也是能省则省。
其中一个例子是中产对餐厅的选择。中国财经自媒体“秦朔朋友圈”星期六(3月23日)引述餐饮业投资者说,现在中国人均50元到100元的餐饮收入猛涨,人均1000元到2000元的也订不到位,而人均100元到150元的餐厅“正是最伤的价格段”。
追求用餐性价比之外,9.9元的咖啡、24元六种面包套餐,甚至连“剩菜盲盒”也开始进入消费降级中产的购买范围。
中产继续滑落?
一篇题为《2024年,中产继续滑落》的知乎专栏文章认为,2023年是中产阶级重新陷入贫困的起始年。
文章说,中产返贫是定局,这是因为中产阶级维持其社会地位的两个主要支柱——高薪工作和房地产投资,均已发生深刻的变化。
房地产为中产阶级提供资产积累,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仍在持续。去年12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创下2015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今年2月,中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3%,再创政府2011年发布这一数据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仍在持续。图为3月19日中国房地产公司万科在上海开发的一处住宅项目。(彭博社)
高薪工作为中产提供现金流,但也须经受一轮接一轮的降薪和裁员的考验。
彭博社今年1月整理招聘平台数据发现,中国38个主要城市的员工降薪幅度创历史新高,2023年第四季同比下降1.3%至1万零420元,连续三季度下滑,也是自2016年有数据以来最长时间的下滑。
降薪涉及多个中产遍布的行业,从地产业、金融业,到公务员、教师、医护行业,甚至连近年来增长迅速的数码科技行业和新能源行业,也难逃降薪。
此外,中产的年终奖金也在大幅缩水。智联招聘2月公布的调查显示,2023年中国白领年终奖金平均值为6950元,较上年减少1478元,降幅达17.5%;其中金融业的年终奖金降幅更是高达35%,网络与资通讯业平均降幅也达到27%。
收入的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消费信心,陷入恶性循环。中国政府经济顾问、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去年5月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曾警告,必须高度重视“降薪潮”,因为这会形成一种“价格下降—收入下降的螺旋机制”,对预期和消费的修复十分不利。
中产阶级作为社会变迁中最敏感的人群,他们的处境既是衡量当下中国经济的一把标尺,也是瞥见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一扇窗口。说“返贫”太沉重,中国中产今天遭遇的所谓“返贫危机”,本质上透露的是许多人经济负担沉重和内心焦虑,而未必是收入真的跌落到贫困线下。然而,这种焦虑感却恐怕是愈来愈多中国人正面对的现实。
看到有大V把职业投资人描述成寄生虫,一棍子打倒了整个群体,大感震惊。还好他们不是公知,没有垄断信息,更没有垄断常识。把自己的钱投到各大交易所,放弃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多的政府允许的风险收益,就这,这被描述成寄生虫了。按这种逻辑,存款在银行里的收息大户算不算,出租房子的包租公算不算,滴滴司机算不算。可是这些人包括职业投资人,一没有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二没有财务造假坑蒙拐骗。三没...大v的意思是,一般来说,医生的社会价值应该远超职业散户,作为曾经的医生,现在的职业散户,这一点我承认。但是否选择做医生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不喜欢成天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不喜欢沉重的负担和紧张的节奏,不喜欢面对职场的很多无奈,而又喜欢自由自在平心静气过投资生活的话,换种人生也无可厚非。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小山 、gaokui16816888
看到有大V把职业投资人描述成寄生虫,一棍子打倒了整个群体,大感震惊。
还好他们不是公知,没有垄断信息,更没有垄断常识。
把自己的钱投到各大交易所,放弃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多的政府允许的风险收益,就这,这被描述成寄生虫了。
按这种逻辑,存款在银行里的收息大户算不算,出租房子的包租公算不算,滴滴司机算不算。
可是这些人包括职业投资人,一没有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二没有财务造假坑蒙拐骗...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chuxingfei 、YmoKing 、古都独行 、巴兰 、 、 、 、更多 »
还好他们不是公知,没有垄断信息,更没有垄断常识。
把自己的钱投到各大交易所,放弃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多的政府允许的风险收益,就这,这被描述成寄生虫了。
按这种逻辑,存款在银行里的收息大户算不算,出租房子的包租公算不算,滴滴司机算不算。
可是这些人包括职业投资人,一没有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二没有财务造假坑蒙拐骗。三没有权力变现内幕交易。在政府制定的规则下提供自己的自由资产进行着童叟无欺的公平交易,还承担着不小的风险。
当然像私募老板这种花着别人钱的人,不了解,就不好说了
之前一个集友的评论,个人觉得算是比较理性和全面的一个探讨,当时放到了微信收藏里,发出来送给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作为一个职业,就要考虑收入的问题。至少要不低于原先上班的收入。假如你投资本金是200万,之前工作年收入30万,那么一年投资收入要超过40万,也就是本金按5%的利息10万,加上工资30万。年投资回报要达到20%才算保持原有的收入水平。假如你的本金是...mark
要不要职业投资,能力方面你自己评估(其实从你的描述,我觉得是不够的)。从过来人的视角,我提一个价值观方面的意见,就是医生是一份很有价值感的工作,而职业投资是社会吸血虫,放弃医生职业,未来很可能有遗憾的。我如果从事的工作不是在企业里伺候人,而是对社会有价值,肯定是不会全职投资的,其实业余投资并不影响收益。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临床医生,很复杂的一个职业
赞同来自: bluelizard
除了资金量比楼主大点,收益率比楼主高点,工作比楼主闲点,工资比楼主高点之外,其他差不多。也在纠结辞职的问题。。。那么,我就想问,楼主能帮我开一张病假单吗?我也想休个大长病假,体验下辞职的感觉,再最终决定辞不辞职。。。。哈哈这是凡尔赛
赞同来自: 无牙的马妹 、爬山虎YU 、jechal 、井中月丶 、J8566177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
作为一个职业,就要考虑收入的问题。至少要不低于原先上班的收入。假如你投资本金是200万,之前工作年收入30万,那么一年投资收入要超过40万,也就是本金按5%的利息10万,加上工资30万。年投资回报要达到20%才算保持原有的收入水平。假如你的本金是1000万,利息成本50万,投资最低收入达到80万,那么投资回报只要达到8%就可以了。所以要达到这个条件,要么投资水平够高,要么本钱够多。
投资能力这件事很容易高估。我2017年赚了80%,2018年亏了20%(那一年沪深300跌了25%),看起来还不错。两年一平均是多少?平均年收益20%。
由于股市收入非常不确定和不稳定,如果生活支出靠股票收益的话,操作难度会极大提高,心理压力也会很大,很难保持好的成绩。这也是很多人业余炒股自我感觉不错,一专职就不行的原因。所以要专职以前,一定要想好如果三年不赚钱怎么办,最好有其他的收入保证基本的生活支出。
如果经过多年验证,自信具备投资能力,并且有足够的本金和风险承受力,专职投资就可以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跟所有的职业一样,都有利弊两面。
好的方面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时间自由,不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生活成本极低。对我而言最享受的一点就是自由,时间完全自己做主,不需要通勤,没有无聊的会议,也从来不等人。真正找到了自由的感觉。
跟婚姻一样,走进围城后你会发现另一面。
首先是压力。专职炒股面临的压力相当于做一个买卖、办个工厂,从上班族的角色转过来还是有压力的。赚钱的时候是躺赢,亏钱的时候那就是躺枪。熊市的时候即使有充分的准备,理智上知道没事,感觉还是相当糟糕。
第二是自律。能够做到稳定盈利的人通常会有自己的一套投资方法,专职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执行这套方法,还要根据市场变化去完善、创新。现在时间是自由了,时间利用效率很高,但并不闲,总是有很多要做的事。毁掉一项爱好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变成工作,在没有外来约束的情况下去日复一日地做一件事,凭兴趣是不长久的,需要很强的自律。
第三是身体的考验。因为作息没约束,也没有太多活动,饮食作息、锻炼也变成一项需要自我管理的工作。另外没有什么碎片时间,都是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有用脑过度,记忆力、注意力出现衰退。
第四是人际关系。并不是需要人脉关系去办什么事。人是社会动物,离群久了会变得个性怪异,需要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地打磨心性。天才可以特立独行,我们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很多人因为上班要处理恶心的人际关系对专业炒股有向往,其实大家都低估了自己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专职后只是可以少涉及利益,更简单一些。这些年我去参加股东会、写公众号认识了一些同道中人,都是很愉快的经历。
第五是兴趣爱好。原来以为可以放飞自我,各种爱好都可以玩起来,真正自由了发现时间还是那么多,脑子只有一个。原计划走遍全国,前几年断断续续走了一些,因为疫情这两年限制比较多。电影下载了一硬盘,每星期只看一部。买了很多书,每天看了那么多报告、文章之后,很难再看下去。游戏也没有耐心去钻研。现在只保持一种爱好,玩一玩乐器换换脑子,有时间找人聊天吹牛算是放松。
要不要专业投资是对照上面说的条件,自已是很容易掂量的,为什么这个话题时常有人说?原因不是他合适不合适投资,而是他对现状不满意,想逃出这个困境,专业炒股看起来象那么回事。其实只要是还在纠结,还需要上网发贴,不用问,你就是不合适。你但凡还有条靠谱的路可以走,也不会去想专业投资。
-------------
炒股票是象赌博一样,是个门槛很低,实际上要求很高、风险很大、偶尔玩玩很兴奋当成职业很无聊的事。专职炒股不应当作为陷入困境后的出路,它会让你越陷越深。应当是有相关知识并且能持久保持热爱的人,在具备了足够的抗风险资源后作出的一种选择。
赞同来自: 明园 、还没想好明天取 、gaokui16816888 、neverfailor 、drzb更多 »
因为楼主在体制内,我建议楼主可以考虑跟单位提一下休个半年到一年的长假(长期病假或者停薪留职这类)。长假期间换换心情,也思考一下未来的规划,同时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能否适应全职在家投资的生活。休假结束再做选择也不迟。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timtimtim 、eyespy 、mabowen1993 、townswest 、跑路皮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dengca1987 、明园 、skylark2020 、选择大于努力V 、sdu2011 、 、 、更多 »
2020年初疫情来之前全职,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把做了10多年的生意全关了,不得不说很多时候运气就是这么莫名奇秒的东西,由于在疫情前把生意主动关停,资金全身而退陆续加入到股市来,结果都知道的,凭运气 赚的钱,为了不凭实力亏了,又及时减仓,主动加入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中,目前感觉良好!
这些年感觉就是运气这东西,你说有没有?我觉得一定是有的,但这个你无法掌握,而赶上一两次可能就够了,但不能贪心,运气不会一直在你这的,所以我一直很知足,包括2015年的牛市也是靠运气赚了一票,我记得是2014年底一个炒股的老哥拉着我进入的,当时啥也不懂,但莫名其妙的就赚了,而我的知足又让我逃过下跌,2015年5月订了一套房,6月全款过户,完美躲过了下跌,又抄到了房的一个底,而带我入市 的大哥就一言难尽了。。。
赞同来自: 匹诺曹Y
本来只是抒发一下情绪的,没想有这么多热心的集友回帖,还是回复一下。如果是工作性质比如熬夜班,那还是换岗或辞职吧,毕竟健康第一。专业投资道路漫长,也是最凶险的路途,资金量少的话也很难熬,隔壁有个46岁300w的,集友都在劝他不要全职投资。如果对自己的专业还有感情,完全可以找个轻松的近似行业的工作,集友出了好多点子,时间宽松不妨碍投资。
原本计划是明年或后年离开的,只是现在坚持的罗辑发生了变化,提早些罢了。
我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心思太重了,走到今天是必然的结果,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与其说是全职,对我来说更恰当的说法是"换一种生活方式",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过程。
离开后的风险:
最主要就要集友们说的财务风险,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物质欲望非常低的人,也...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landandwater
长期夜班别说40岁,我20多岁时都扛不住,并且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紊乱的作息还会带来情绪的不稳定,这是以前在大学天天通宵没有的状况,可能跟现在压力大有关,所以不辞职你至少也换个工作亚健康埋下了焦虑症的种子,神经和内分泌类的疾病其实才是最折磨人的
赞同来自: landandwater 、番茄果
赞同来自: dengca1987 、jian1021 、谢家宝树 、luffy27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领导看我态度坚决,终于签了字!实际上当时人力资源部领导私下建议我50岁病退,我婉拒了,我想到50岁,自己很可能没有学习的冲劲了,很可能要赖在央企了,温水煮青蛙了。选择是很难的,随自己当时心愿吧!本质上你首先应该为自己活着,走好了恭喜自己,没走好找个营生混下去,保安也是可以的选择,为自己活着,抛弃脸面吧❗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不忘初心mu 、fuzhou285 、汨江水 、奇点时刻
你家庭支持你,有这点就够了,那就把投资当成退休生活是比较好的。
我去年1月份辞职的时候(42)也发过类似的帖子,回帖里面我觉得最打动我,回头看也是我觉得最正确的评论是:小马过河,楼主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投资收益这个事儿,全职肯定会提高一些,但拉长时间看,看大环境和个人天赋,还是不要寄予过高期望!想明白这点,你才能真正体会退休和灵活就业的区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的心思过重的压力问题。
@汨江水
本来只是抒发一下情绪的,没想有这么多热心的集友回帖,还是回复一下。
原本计划是明年或后年离开的,只是现在坚持的罗辑发生了变化,提早些罢了。
我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心思太重了,走到今天是必然的结果,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与其说是全职,对我来说更恰当的说法是"换一种生活方式",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过程。
离开后的风险:
最主要就要集友们说的财务风险,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物质欲望非常低的人,也...
修心齐身2021 - 80后
赞同来自: timtimtim 、TimGao 、井中月丶 、dengca1987 、zyc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以前一直在外企做技术,工作压力并不大
但是越做越觉得很鸡肋,
午夜醒来觉得很迷茫,
不知前路在哪里?
全职后,生活完全变了,
看书,交易,思考
有时间有精力去了解真实的世界
把三观推到了再重建
原来的焦虑,迷茫慢慢消失了
对未来更有信心
所以我重来不觉得全职有什么脱离社会
一定要说脱离也是脱离那个虚妄社会
被意识定义的小圈子,
回到一个更真实的社会,去观察他,融入他
而最好的观察和融入的手段,
就是资本市场,每天都有故事发生
潮起潮落,
写给楼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