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把分红除权除掉的市值看做是自己的钱,但从来就没想过这钱是不是市场暂存在市值中的而已。
所以转一篇旧文过来(写于2022年),基于无套利原则分析除权的必然性。懒得做其他编辑了,图片需要去原文看:
下面是正文
本来没想着写这篇文章的,但是逛雪球看到一个离大谱的帖子,就忍不住来聊一下:
图片
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尤其是对于小白而言,基本上都会遇到过。
很多人不明就里的就会陷入到这个阴谋论里面:分红要除权就是在抢钱!除权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过是左手换右手,卖出还要交分红税,垃圾。
小白这么想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对于交易规则什么的都不了解,想歪了很正常。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市场呆了1年以上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毕竟这理应是常识一样的东西。
所以分红要不要除权,分红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这里简单来聊一下。
除权是A股涨跌停制度下的必然性配套措施
除权其实是很正常的操作,即使没有交易所的强制除权,市场也会自发性进行除权,从无套利原则很容易就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我们首先来假设存在这么一家公司A,它当前的净资产为每股5元,而当前的股价为10元,那么对应它的市净率为10/5=2倍。
市净率是一个估值指标,衡量的是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判断:即1元的净资产,可以给到2元的交易价格。
因此当公司进行分红的时候,比如说公司A决定明天每股股票分红1元,公司的净资产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5-1=4元。
分红是公司真金白银掏钱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上面那回复离大谱的原因。分红无论是否除权,资金都是源自于公司的真金白银,而不是投资者的股票账户。
因此当公司分红以后,净资产是下降的。
而我们上面说了,当前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判断是每1元的净资产,愿意支付2元的交易价格。因此当公司的净资产变为4元的时候,如果投资者的意愿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的出价会变为4*2=8元。
也就是说一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A想要把手中的股票卖给投资者B,他就必须把价格降到8元,投资者B才会愿意买入。
这就是市场自发性除权的过程。
**而在很多人的假想里面:分红如果不除权,那么就是可以同时获得1块钱的现金,和10元的股票市值。
其实对此我们仍旧是可以去算的。
假如说真的有投资者B愿意在分红日以1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而市场上其他投资者也都知道投资者B愿意在分红日以1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
那么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在分红日前以低于11元(10元股价+1元分红)的价格买入股票,那么他在分红日按照10元的价格卖给投资者B就能够获利,这就形成了套利。**
这时候无论其他投资者是以10.1还是10.9元的价格买入,他始终是能够平稳获利。但是股票交易是多方博弈的,在多方的博弈下,基于无套利原则,我们不难推算出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趋向于11元,直到完全抹除套利的空间为止。
所以即使没有除权制度,在正常的交易中,市场也会基于分红自发性对价格进行调整。
而除权不过是A股涨跌停制度的一种必然性的需求。
还是回到上面的例子。
分红1元之外,在没有除权制度的情况下,市场将会自发性将股价调整为8元,而原来的股价是10元。
但是A股是有涨跌停限制的。
如果是按照10%的涨跌停幅度进行计算,市场想要自发性将股价调整至8元,则需要到第三天才能正常恢复交易:
第一天:10*0.9=9;
第二天:9*0.9=8.1;
到第三天股票才能够跌到8元。
所以为了股票能够正常交易,在A股这种涨跌停限制的制度下,除权是有必要的。
**
除权和不除权的实例分析**
以上只是理论的分析,我们还是回到实证来验明我们的观点吧。
其实要找实例很简单,因为港股是没有除权制度的,而有些股票它是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比如说中国神华(a股上市代码:601088,港股上市代码:01088)。
中国神华h在今年6月29日日为除净日,即在当日之前持有港股中国神华的,可以领取当次的分红:每股2.54元人民币。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港股没有除权制度,但是市场仍旧是自发性的对价格进行了调整。
又或者说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江铃B。
江铃B在2020年的时候曾经出现大额分红,每股分红将近4.2元。而在分红预案发布之前的股价仅为8元出头,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当时立刻买入江铃B,那么他很快就可以通过大额分红收回一半的投资资金。
但实际上在分红预案出来以后,江铃B的股价是迅速走高,待到7月分红除权后,股价再次回到8元的平台上:
图片
所以无论是有除权制度还是没有除权制度,在无套利原则下,两者都不会有什么差异存在。
所以转一篇旧文过来(写于2022年),基于无套利原则分析除权的必然性。懒得做其他编辑了,图片需要去原文看:
下面是正文
本来没想着写这篇文章的,但是逛雪球看到一个离大谱的帖子,就忍不住来聊一下:
图片
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尤其是对于小白而言,基本上都会遇到过。
很多人不明就里的就会陷入到这个阴谋论里面:分红要除权就是在抢钱!除权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过是左手换右手,卖出还要交分红税,垃圾。
小白这么想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对于交易规则什么的都不了解,想歪了很正常。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市场呆了1年以上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毕竟这理应是常识一样的东西。
所以分红要不要除权,分红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这里简单来聊一下。
除权是A股涨跌停制度下的必然性配套措施
除权其实是很正常的操作,即使没有交易所的强制除权,市场也会自发性进行除权,从无套利原则很容易就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我们首先来假设存在这么一家公司A,它当前的净资产为每股5元,而当前的股价为10元,那么对应它的市净率为10/5=2倍。
市净率是一个估值指标,衡量的是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判断:即1元的净资产,可以给到2元的交易价格。
因此当公司进行分红的时候,比如说公司A决定明天每股股票分红1元,公司的净资产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5-1=4元。
分红是公司真金白银掏钱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上面那回复离大谱的原因。分红无论是否除权,资金都是源自于公司的真金白银,而不是投资者的股票账户。
因此当公司分红以后,净资产是下降的。
而我们上面说了,当前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判断是每1元的净资产,愿意支付2元的交易价格。因此当公司的净资产变为4元的时候,如果投资者的意愿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的出价会变为4*2=8元。
也就是说一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A想要把手中的股票卖给投资者B,他就必须把价格降到8元,投资者B才会愿意买入。
这就是市场自发性除权的过程。
**而在很多人的假想里面:分红如果不除权,那么就是可以同时获得1块钱的现金,和10元的股票市值。
其实对此我们仍旧是可以去算的。
假如说真的有投资者B愿意在分红日以1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而市场上其他投资者也都知道投资者B愿意在分红日以10元的价格买入股票。
那么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在分红日前以低于11元(10元股价+1元分红)的价格买入股票,那么他在分红日按照10元的价格卖给投资者B就能够获利,这就形成了套利。**
这时候无论其他投资者是以10.1还是10.9元的价格买入,他始终是能够平稳获利。但是股票交易是多方博弈的,在多方的博弈下,基于无套利原则,我们不难推算出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趋向于11元,直到完全抹除套利的空间为止。
所以即使没有除权制度,在正常的交易中,市场也会基于分红自发性对价格进行调整。
而除权不过是A股涨跌停制度的一种必然性的需求。
还是回到上面的例子。
分红1元之外,在没有除权制度的情况下,市场将会自发性将股价调整为8元,而原来的股价是10元。
但是A股是有涨跌停限制的。
如果是按照10%的涨跌停幅度进行计算,市场想要自发性将股价调整至8元,则需要到第三天才能正常恢复交易:
第一天:10*0.9=9;
第二天:9*0.9=8.1;
到第三天股票才能够跌到8元。
所以为了股票能够正常交易,在A股这种涨跌停限制的制度下,除权是有必要的。
**
除权和不除权的实例分析**
以上只是理论的分析,我们还是回到实证来验明我们的观点吧。
其实要找实例很简单,因为港股是没有除权制度的,而有些股票它是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比如说中国神华(a股上市代码:601088,港股上市代码:01088)。
中国神华h在今年6月29日日为除净日,即在当日之前持有港股中国神华的,可以领取当次的分红:每股2.54元人民币。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港股没有除权制度,但是市场仍旧是自发性的对价格进行了调整。
又或者说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江铃B。
江铃B在2020年的时候曾经出现大额分红,每股分红将近4.2元。而在分红预案发布之前的股价仅为8元出头,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当时立刻买入江铃B,那么他很快就可以通过大额分红收回一半的投资资金。
但实际上在分红预案出来以后,江铃B的股价是迅速走高,待到7月分红除权后,股价再次回到8元的平台上:
图片
所以无论是有除权制度还是没有除权制度,在无套利原则下,两者都不会有什么差异存在。
0
其实对市场更好的措施是,分红不除权,卖出时才除权,有利于长线持有
因为市场就是随机波动的价格,你不要说价值回归那一套,港股回归价值了吗?
游戏行业被一张纸吓到大跌,现在这张纸没有了,价格涨回去了吗?
我就不信不除权,市场会自动除权,这个市场也太有效太清醒了吧,那为什么银行还是破净?
因为市场就是随机波动的价格,你不要说价值回归那一套,港股回归价值了吗?
游戏行业被一张纸吓到大跌,现在这张纸没有了,价格涨回去了吗?
我就不信不除权,市场会自动除权,这个市场也太有效太清醒了吧,那为什么银行还是破净?
0
企业是否创造价值,是分歧所在。如果企业创造价值,那么把企业每年新增的价值,拿出一部分来分红,剩余部分继续投入,扩大再生产,那么投资者得到两个收获,一是分红收入,二是留存资产不断增值。
至于转增或者送股,其实是数字游戏,按照香港的提法,拆股,更有利于理解其本质。如果送股还要交税,从股东利益出发,就不应该送股。
至于转增或者送股,其实是数字游戏,按照香港的提法,拆股,更有利于理解其本质。如果送股还要交税,从股东利益出发,就不应该送股。
0
我理解的分红除权,以及大多数韭菜们理解的分红除权,是指10送10,至少也要10送3,才能算分红吧。这个时候讨论除权不除权才有意义。
你说的那个什么10股分几毛钱或者分几块钱,就算是交易成本了,那叫什么分红!
人家炒股都是准备赚大钱的,至少要翻倍什么的,那点现金分红谁看得上!分就分,不分拉倒!交不交税,那是问题么?
你说的那个什么10股分几毛钱或者分几块钱,就算是交易成本了,那叫什么分红!
人家炒股都是准备赚大钱的,至少要翻倍什么的,那点现金分红谁看得上!分就分,不分拉倒!交不交税,那是问题么?
0
又想了一下,楼上说除权有逻辑问题应该也不对,除权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问题是出在负数价格交易后如何在涨跌停板规则下变为正数交易。
所以,是涨跌停板规则有问题,正确的涨跌停板至少应该补充为:当价格低于某一个值时,比如最小交易单位附近的±0.002元时,最大涨跌幅为0.001元。
比如除权价是—0.5元,就必须天天无量涨停直到正数才有成交量。
赚太多的也可以挂一手卖还需要贴钱的体验。
问题是出在负数价格交易后如何在涨跌停板规则下变为正数交易。
所以,是涨跌停板规则有问题,正确的涨跌停板至少应该补充为:当价格低于某一个值时,比如最小交易单位附近的±0.002元时,最大涨跌幅为0.001元。
比如除权价是—0.5元,就必须天天无量涨停直到正数才有成交量。
赚太多的也可以挂一手卖还需要贴钱的体验。
0
楼上说除权有逻辑问题,从数学上看还真是。我马上想到英科转债分红,他最有发言权了,哈哈。搞得他不敢分红。
不过,虽然理论有逻辑问题,现实的绝大部分时候没有问题,而且,碰到特例如楼上的例子,可以单独取消涨跌停。
但英科转债是真的不敢分红,因为即使发现转股计算公式有逻辑问题,也没有人有改变的方法,换句话说,转债公式应该没有逻辑问题,只是公司不想给转债持有者控股。
不过,虽然理论有逻辑问题,现实的绝大部分时候没有问题,而且,碰到特例如楼上的例子,可以单独取消涨跌停。
但英科转债是真的不敢分红,因为即使发现转股计算公式有逻辑问题,也没有人有改变的方法,换句话说,转债公式应该没有逻辑问题,只是公司不想给转债持有者控股。
1
赞同来自: pppppp
@挥着镰刀的小哥
所以除非发了分红预告立刻就分红,不然市场肯定会在分红前就对分红后的股价进行定价的
我认为是有差异的。假定在一种极端情况下。某公司长期不分红,是个夕阳行业,极其不被市场认可,市值只有100亿,但是有200亿的现金流和150亿可分配利润。该公司今年受到感召,决定分红150亿回馈股东,这一除权,股价变成负数了。基于涨停板的限制。除权后想卖出,居然还得挂单为负数,意思是卖出股份还得给对方钱。这么一搞,是不是没法卖了?当然,现实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的意思是,除权是有逻辑问题的。股票的...这不就是江铃b发生过的事情嘛,江铃b当时公告预案出来后,价格立马就上涨了。
所以除非发了分红预告立刻就分红,不然市场肯定会在分红前就对分红后的股价进行定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