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集思录里面的银行可转债名单,之所以担心题目中的银行可转债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1,最近一两年很多中小银行的资产端配置在债券上,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利润都系于债券。如果债牛转债熊,那么这些中小银行就会引来资产和利润的双重暴击,此类暴击的最新案例就是硅谷银行。央妈最近也为此反复告诫过,相信央妈对这些银行资产质量的把握胜过绝大多数人。
例证:交易商协会对4家农村商业银行启动自律调查中,就有上市银行常熟银行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还有113062 常银转债。
交易商协会对4家农村商业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2,退金令下,中小银行会遭遇“隐形信用”下降和批量清退的双重挤压。
银行业本身极高的杠杠性(1:10以上)特征,导致其非常依赖自身的“隐形信用”的背书。国资股东批量退出其股东行列会极大降低这种背书。
参考案例就是房地产行业,不同股东背景房企的股价/债券被市场给予了差别极大的定价。现实显示这种定价是相当科学的,比如民营房企遭遇困境基本是“一击必倒”,而国资房企会引来几轮真金白银的大额资金救助。不管是已经倒下的远洋地产,还是被反复金援的万科都是很好的例子。
银行业本身正在进行批量清退的“供给侧改革”,最近各地都有公告一批批的小银行被吸收合并。有一些被吸收合并的“小银行”的总资产有一两千亿,是高于排行末尾的上市银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目前银行可转债的上市主体会不会面临被吸收合并的问题。相应的可转债是被提前兑付还是按终止上市处理呢?
目前银行可转债价格最低都在106元之上,对应转股溢价有近70%。以上两个担忧如果实现一个,可转债价格会下降多少?如果两个担忧都实现呢?
0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假如经营不善,小银行被大银行吸收合并,那更加是利好了,被大银行吃掉,这不就是增信的行为了。信用评级蹭蹭蹭上两级……你自己想想,东北某某银行持有的恒大地产债务都能被置换成aa+的省国企优质票据。可转债是公开市场发的债务,那更加不会违约。至于溢价率高,银行转债溢价率再高,比如浦发银行转债,现在持有的都是机构。都看到期ytm了。股性基本是忽略不计。
0
@commontiger
所谓YCC就是债券收益率按着指挥棒走,不听指挥就要挨揍,你所谓的债熊和债牛都是没有政策基础的。七八年前流行利率走廊调控,政策都希望市场能响应,只不过现在的市场主体受困于地产链的太多,转型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肯定伴随出清与淘汰的。说不定当年的可转债稳赚不赔,城投债高息回报都是建立在一个阶段的高速增长和相应的思维上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困难也会传导到方方面面。
0
@xxjk
央妈最近的公开发言说的是债市已经牛过头了,也就是债牛转债熊不远了。快的话,也许这个月,慢的话,也许下个月?所谓YCC就是债券收益率按着指挥棒走,不听指挥就要挨揍,你所谓的债熊和债牛都是没有政策基础的。
0
第一条里面,国内银行和硅谷银行还是不同的。硅谷银行是低息债拿的太多,美国加息后账面浮亏,被人刻意做空,导致挤兑后被迫亏损卖出低息债券,最后被收购。
国内银行基本不存在挤兑问题,除了村镇等小微银行,如果有正好也是国家想看到的,借此机会让大银行收购,他们经常是非法集资的帮凶。被收购的低息债只是浮亏,大银行持有到期账面是没有亏损的。
国内银行基本不存在挤兑问题,除了村镇等小微银行,如果有正好也是国家想看到的,借此机会让大银行收购,他们经常是非法集资的帮凶。被收购的低息债只是浮亏,大银行持有到期账面是没有亏损的。
0
这样一说是有问题,中小银行一方面大量投资国债,是存在利率风险。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期,逆向选择问题突出,大量低风险借款人不会借款,也没法和大行竞争,中小银行选择找那些高风险借款人,听身边朋友描述过帮别人刷流水,和当地的小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把钱带出来,1年之中能不断供后面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