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复旦研究院采访Emma Duncan(曾任《经济学人》主编):三个
三个成为我最理想的数字,经济学理论也支持我的想法。养孩子是有规模效应的,对于比较富裕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一位全职保姆可以雇来照顾一个孩子,也照顾三个孩子。一个孩子需要各种尺寸的鞋子和衣服应对不同天气、不同场合。这些衣物都可以在三人组里传下去(尽管可能需要考虑到性别差异)。食物等开支因家庭规模而异,但总的来说,养三个孩子的平均费用,要比养一个孩子的费用低得多。
在家庭中,就像所有投资一样,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是很重要的。你的孩子越多,其中一个孩子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足以让你安享晚年。此外,孩子们也可能会脱离正轨。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就有可能看到100%的心血被浪费;如果你有两个孩子,则可能会有50%的心血被浪费。如果你有三个孩子,三分之一的损失是一个较易接受的比率。
养三个孩子对孩子们也有好处。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兄弟姐妹关系种类也成倍增加。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关系;两个孩子有一种关系;三个孩子有三种关系。所以,如果其中有两位关系不好,家里可能还有两种像样的兄弟姐妹关系,吵架的两个人在家里都还能有一位朋友。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再多生几个呢?毕竟四个孩子之间有六种关系,肯定更好。止步于三个孩子的原因是,过了这个神奇的数字,养孩子的边际成本又开始上升。鞋子磨破了,保姆也累坏了。当噪音水平达到一定的分贝阈值时,成本效益比率就会明确转为负数,父母对带娃事业的感受也转向负面了。

zaqscxzse - 80后全职奶爸
赞同来自: 塔塔桔 、lorzen 、zyc95 、guo888000 、lifcspicer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以前生孩子,老大可以哄老二,老二可以哄老三,我老婆四岁就能给我小舅子做饭吃了,农村大人去种地,家里都是孩子带孩子,大人几乎不用费什么劲,现在你能指望老大给老二做饭吗?
以前生一个孩子就是多加双筷子的事,现在从小就是篮球班,英语班,轮滑班,还没上学就砸出去好多钱,等上了小学就更麻烦了,小学都有微信群,每天都会给家长安排任务,都不知道是孩子去上学,还是家长去上学,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倍的工作量
之前的生活节奏慢,生活范围小,我小时候住的大院里面有幼儿园,有医院,有商店,生活所有需要的配套设施在大院内都有,幼儿园就是单位办的,在家长单位门口,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我从半岁就开始上托儿所了,没耽误家长工作,现在北京通勤时间一小时是平均值,更别提下班之后可能还要加班,到家都八九点钟了,跟那时没法比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柏拉图的信众 、lifcspicer 、luckych 、shplhy更多 »
今年34,老婆33,大娃女孩8岁,二娃男孩刚生几个月。在我看来,生孩子是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没孩子的时候我完全体会不到有小孩子的快乐,以前看到别人对小孩亲亲抱抱,总感觉自己没办法共情,亲戚的小孩抱一下也是走个过场,心里只想马上放下,但是当自己有了小孩之后,好像对小孩子的喜爱就瞬间被激活了,好像自己本身就有这个基因,只是一直没有被激活而已。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光,快乐的占了大多数,我们会一起...特别羡慕你目前的生活,有两点想法想要叨叨下
1,关于"小孩子天真快乐,如果要去水上世界玩,提前好多天她就会开始憧憬, 看着孩子这么憧憬的心情,自己也会变的期待起来。"都说孩子是上天给的最好的礼物,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通过孩子这个载体,再一次使自己去探索体验这个世界,体验初次面对这个世界的惊喜与快乐!
但这份载体并不一定就要是孩子,比如,有次我和我妈去吃泰国咖喱,这是她从未体验过的,以至于每吃一口,她表现出的惊喜,恨不得使她都要赋诗一首,这种氛围当时也感染了我,让我感觉这顿饭吃的是如此的开心!
也就是说,有机会让你再一次去探索这个熟悉世界的载体,既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父母,甚至可以是你自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2.你今年34,老婆33,大娃女孩8岁,也就是说你26岁时便有了孩子,可能从是二十二三岁时就开始谈了恋爱。这真是让人羡慕,从那么年轻开始就过着二人世界甚至三人世界的生活。但是在那么多年中,你有没有在那一时刻自己独处过,自己面对一下自己的内心深处?嗯,其实这一点你已经做了回答,"我本身是没啥大追求的人,有了孩子后有快乐也有烦恼, 但是感觉人生有了主线任务,围绕这个主线也可以过的很快乐。" 养育孩子,为了孩子就是你的主线任务。
有孩子的好处千千万,但有了孩子之后最怕就是忘了自己,如果哪天主线任务完成了,或者说你必须要一个人独处了,那么在那时候你还为什么而活呢?

想到以前同事小孩的幼儿园同学,保姆骑着小电驴接放学,小姑娘坐后面。放学时间人多,又碰上这条马路很窄还有一些公交线路。同事描述说 公交车碰了一下小电驴,小电驴甩了一下,后座小姑娘斜靠在公交车大轮子上就被卷进去了。小姑娘还有个哥哥在读小学,不过家里应该还是很悲痛的太危险了。宁愿走路

赞同来自: womeidu1980 、真理在少数人
9月1号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一年级,上学以后我就很忧虑。因为她从小表现不聪明的样子,当然了,老爸老妈也是比较笨,就是个打工人。我就在想小孩子长大了干嘛呀?跟我们一样上班下班那就太没意思了。虽然工作不分贵贱,但是工资分多少,只有那么一点工资刚好够生活,我估计她也开心不起了。

ericlule - 满招损 谦受益
如果楼主的风险是指发生意外,那么的确需要多套房子多个交通工具读不同的学校住在不同的省份;如果风险是指成才的风险,那么参考摊大饼理论,坏饼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好饼带来的幸福,当然如果你是父亲,在创造大饼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成本,不用承担什么痛苦,养孩子也是能活就行的标准,那摊大饼的确是符合自私的父亲的利益。而对于股民来说,生孩子的确就像买入新股并终生持有,少数人赌对了拿到牛股,大部分人都是用一生的时间和精...想到以前同事小孩的幼儿园同学,保姆骑着小电驴接放学,小姑娘坐后面。放学时间人多,又碰上这条马路很窄还有一些公交线路。同事描述说 公交车碰了一下小电驴,小电驴甩了一下,后座小姑娘斜靠在公交车大轮子上就被卷进去了。
小姑娘还有个哥哥在读小学,不过家里应该还是很悲痛的

ericlule - 满招损 谦受益
赞同来自: womeidu1980 、唐唐脱口秀 、stylexf 、长期复利之路
今年34,老婆33,大娃女孩8岁,二娃男孩刚生几个月。在我看来,生孩子是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没孩子的时候我完全体会不到有小孩子的快乐,以前看到别人对小孩亲亲抱抱,总感觉自己没办法共情,亲戚的小孩抱一下也是走个过场,心里只想马上放下,但是当自己有了小孩之后,好像对小孩子的喜爱就瞬间被激活了,好像自己本身就有这个基因,只是一直没有被激活而已。的确,有了小孩之后,有些方面我更是共情泛滥了。看到一些新闻标题,比如 人贩子拐卖孩子、孩子被车撞、战争废墟里的孩子,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等等等等,我就很揪心,连往下的勇气都没有,赶紧换成其他新闻。
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光,快乐的占了大多数,我们会一起...
但是,奇了怪,我爱人看这些新闻特别猎奇,还跟我分享细节。。。

赞同来自: 秃顶熊 、womeidu1980 、CQHuang 、瓦武特 、shplhy 、更多 »
- 对于不生小孩丁克之类的,其实自己认为好就好了,但是不要谈竞争了,因为你自己结束自己的基因,其实就是把现有的一切,让给别人;后面已经不在桌子上了,自己开心就好,当然老了不要后悔。
- 对于生小孩的,其实现在一个小孩都是精英教育了,但是如果单这个小孩发展不好,其实对整个父母来说,打击是巨大的,而且岁数错过了没法再生一个弥补的,其实是风险巨大的。这个风险不止是对自己,对自己父母,对老人,等等。自己身边有这样的案例。
所以小孩,正常应该2个起步吧。生1个小孩,其实和股票一样是单吊1只,而且没法换仓。能不能小孩发展的好,心血,机遇等等都很重要的。但是发展不好,那么风险巨大。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CQHuang 、放开那个猕猴桃
这还用问。计划生育只生一胎,是文盲定在政策。但凡小学毕业都知道两代育龄人后的后果。这个我瞎理解一下:
类似帝国,红警,星际,工人物语这些游戏里
生产人也是一种工作
生产人,粮食,房子,能源,兵器。。。
各种资源相互制约
在一种极度失衡的状态下
就需要极端的策略来扭转
所谓矫枉必须过正
相对均衡下才能微操

赞同来自: dadavid 、东海逍遥 、crissbeta 、Mia003 、唐唐脱口秀 、更多 »
我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和你一样我也愿意无条件为孩子付出也享受了孩子带给我的快乐但我依然焦虑: 他们长大后能不能摆脱牛马的命运?我不期望他们将来能成为什么达官显贵我只是幻想 他们能像一个 人 一样活着环顾现在都是人云亦云
谁又不是牛马呢?
达官显贵就能为所欲为么?
万岁爷还受资源,组织,国际关系钳制呢
温饱不是问题的当下
平民野鹤或许才有更高自由度呢,哈哈
再说生娃
不婚,丁克,一个,两个,多个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苦
不能啥好处都占
都是过程
不可存档重来的唯一路径
活在当下
随缘漫步。。。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丘吉尔是谁 、wqzhao01
自减负以来,课外补习由明转暗,不见少。
现在父母小学就开始卷了
你不补有的是人补
还不如之前k12
堵不如疏
平均资源过少,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贬值

赞同来自: womeidu1980 、唐唐脱口秀 、smalltiger
今年34,老婆33,大娃女孩8岁,二娃男孩刚生几个月。在我看来,生孩子是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没孩子的时候我完全体会不到有小孩子的快乐,以前看到别人对小孩亲亲抱抱,总感觉自己没办法共情,亲戚的小孩抱一下也是走个过场,心里只想马上放下,但是当自己有了小孩之后,好像对小孩子的喜爱就瞬间被激活了,好像自己本身就有这个基因,只是一直没有被激活而已。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光,快乐的占了大多数,我们会一起...同感 孩子带来的情绪价值是巨大的

现在的养育内卷都是父母过度焦虑,现在人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父母本身资源能给到孩子也是有限的,很多人花了钱结果走弯路。孩子所谓成功虽然大家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其实最终要出人头地概率其实非常低,我想最高也就百万分之几。要求小学生时就确定方向,你这对父母的要求就很高啊,哈哈
父母先甄别评估孩子的能力很重要,智商,情商和体育天赋,智商是学习的效率,情商是待人接物和表达,体育看遗传和孩子兴趣爱好,这些没有绝对出众的话,就是回归本源,看看哺乳动物怎么养育后代的,绝...

赞同来自: freetstar89 、一骑绝尘1993 、gztom 、黑蝙蝠 、集思致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光,快乐的占了大多数,我们会一起打羽毛球,一起逛公园,一起商量去哪里玩,小孩子天真快乐,如果要去水上世界玩,提前好多天她就会开始憧憬,看着孩子这么憧憬的心情,自己也会变的期待起来。孩子每天放学看到我都会冲过来要抱抱,我下班回去看到几个月的小婴儿,真的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些亲情的温暖已经在脑海中根深蒂固。
我本身是没啥大追求的人,有了孩子后有快乐也有烦恼,但是感觉人生有了主线任务,围绕这个主线也可以过的很快乐。虽然也经常因为小孩的坏毛病恼火,但是这不就是人生吗?我和老婆的心态比较平和,并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考多少分,也不希望他们以后一定要有多大出息,只希望孩子快乐,普通,健康的过完这一生,就很知足了。如果再幸运一点,以后他们结婚了还能在身边,经常见一面就知足,要是远走高飞了,也给他们最好的祝愿,因为孩子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人生。
我很烦养儿防老这种说法,也从来不指望这些。虽然说我们抚养了孩子,但是反过来说孩子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孩子给父母的陪伴,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情绪价值,人生只是一场体验而已,而孩子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体验之一。

大哥高手,能仔细说说心得吗?相信多数人愿意听听学习下现在的养育内卷都是父母过度焦虑,现在人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父母本身资源能给到孩子也是有限的,很多人花了钱结果走弯路。孩子所谓成功虽然大家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其实最终要出人头地概率其实非常低,我想最高也就百万分之几。
父母先甄别评估孩子的能力很重要,智商,情商和体育天赋,智商是学习的效率,情商是待人接物和表达,体育看遗传和孩子兴趣爱好,这些没有绝对出众的话,就是回归本源,看看哺乳动物怎么养育后代的,绝大多数不就是教会生存技能后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么,上世纪3040年代生那么多孩子怎么养活的,不也是一样。现代人因为资源比那些动物多,钱也有一些,周围人开始卷自己也被动跟着卷,毫无必要,明显属于羊群效应,浪费钱浪费孩子时间。
普通孩子(我指的是非天才孩子,比如运动员和智商很高的天才)学习是为了学习谋生技能,兴趣决定学习效率,父母的资源决定了学习成本上限和下限,孩子花的的时间*学习效率=技能熟练度。父母在18岁前可以决定孩子学习的方向,投入的金钱和时间,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因此尽快选择合适孩子的生存技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未来的职业方向最好在小学毕业前就定了,当然节约资源的前提是你的选择是适合孩子的,也就是学习效率相对高,这样同样的熟练度在时间确定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在孩子生存技能有了之后,多鼓励孩子趁着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不了不成功还能有一技之长谋生即可。

赞同来自: 趋势为王123456 、wjwdxh 、陈小田 、eric0016
我不到三十,还没结婚。我的观念是生两个,不超过三个。养孩子确实压力很大,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很多。并不是养儿防老的目的,而是参与一个人的成长。因为孩子意味着新鲜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那些丁克或者单身的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母和自己都在老去,他们的世界是逐渐衰老的,没了未知的新鲜的东西,感觉生活一成不变的,一潭死水,没了新鲜的希望。人还是活在希望里的。至于说多生一个,自然是担心孩子出什么意外或...我三十岁的时候也想孩子多了好些。
现在四十多岁,有三个孩子,不富养,没有经济压力,但精力真的不够用。
下班就想静静地刷会论坛或者看会电视,或者找个安静的小公园散散步,不想生活中有太多变化。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想对自己说,一个就挺好。

现代人把延续后代的本能换成金融思维角度,无论多生少生,都是误区。随性就好,孩子养到法定18岁,有能力扶一把,没能力随他即可,我儿子18岁高三毕业,我就要求生活开始自理,水电煤房费饭费按时计算,没钱或者不够暂时记账上,等同父母贷款给孩子,没半年,经济很快就独立了。这样的话家庭关系系带会不会有点弱

如果天赋重要,假设父母基因固定了,那么的确多生有提高天才的可能,当然,也可能是多生傻子。
如果是后天教育重要,那么可能在你们现有教育模式下,多生几个,结果都差不多。

现代人把延续后代的本能换成金融思维角度,无论多生少生,都是误区。随性就好,孩子养到法定18岁,有能力扶一把,没能力随他即可,我儿子18岁高三毕业,我就要求生活开始自理,水电煤房费饭费按时计算,没钱或者不够暂时记账上,等同父母贷款给孩子,没半年,经济很快就独立了。大哥高手,能仔细说说心得吗?相信多数人愿意听听学习下

mrlee618 - 80后街拍
赞同来自: 困了学索隆 、axingaxing

现代人把延续后代的本能换成金融思维角度,无论多生少生,都是误区。随性就好,孩子养到法定18岁,有能力扶一把,没能力随他即可,我儿子18岁高三毕业,我就要求生活开始自理,水电煤房费饭费按时计算,没钱或者不够暂时记账上,等同父母贷款给孩子,没半年,经济很快就独立了。大学,经济独立?

赞同来自: butterfly265 、wangasus 、狂奔得蜗牛 、lifcspicer 、fengcc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快乐的飞鸟 、lifcspicer 、Mia003 、小哈 、yanghongyong更多 »
多个孩子象摊大饼,分散了风险。利于家族传承。你的说法是针对把孩子当作物件的没有人味的家长来说的,孩子学坏甚至夭折,自己都不痛苦。摊大饼,好饼多了,坏饼也多了,对于有感情的正常的家长,坏饼带来的痛苦远大于好饼带来的幸福。


没明白楼主所谓的风险是什么。楼主说的风险,应该是不成材的风险,和自己的风险应该是另一回事。
是一个孩子不成才的风险?那多个孩子,每个都成才的概率更低,也就是,只要孩子够多,必然会有一个是黄毛,对于这个黄毛,18岁后自生自灭?
是财富缩水的风险?如果只有1个孩子,财富缩水一半还有0.5。如果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平均只能获得0.33的财富,如果老爹的财富不是很多的话,三个孩子可能要沦落到底层了。
是老无所依的风险?21世纪了,还想着孩子给自己养老?自己老了一无所...
自己的风险,其实是自己把控的,和孩子无关。其实自己最大的风险有2种。
1、是死亡的风险。如果自己死后,孩子可以继承巨额财富,或者你签署了器官捐赠,医生可以赚取巨额利润,那你自己就处于死亡的风险中,不要考验人性。建议提前把财产转给孩子,自己的部分,死后捐给别人,这样风险就消失了。
2、活着的风险,是自己活着可以领取高额养老金,而孩子家里又比较穷。那样就可能在医院长期做植物人承受痛苦,想死也死不了,这简直是受罪。

赞同来自: 乐乐豆199 、qwertyasd 、butterfly265 、二维无极

ericlule - 满招损 谦受益
赞同来自: womeidu1980
如果你没有儿女,等你老了,你的亲戚来探望你。你会发现他们看你的眼神都变了。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个死人。
可以参考红楼里面那个秦钟病死时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