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包地农民,就拿玉米来说,前几年年玉米3元,今年2元。我手里有玉米。可不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了呗。
就和反清复明一样,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呼唤一种集体无意识,用心何其毒也。
不就是压价抢购农民手里的玉米啊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onegenius 、乐鱼之乐 、阳光下的生活 、wust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是的,居民买楼是贡献未来30年劳动前面说的很好,最后两句话不赞同。放一张照片,某市图书馆:
政府卖地是收取未来30年税收。
居民却把楼价上涨当成永恒真理
政府也把收入增加当成永恒真理
且不管是蠢还是坏
实质上,这只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把未来的钱挪到了当期而已,向未来融钱。
现在发现税搜刮到尽头了
房价自然不涨了
地也卖不出去了
政府和居民资产端顿时感受到压力
但是支出端还惯性保留原来的节奏
但最终会量入为出,缩减支出,而这又会造成整体收入的进一步下降,...

一个公益性质的图书馆,修得如此魔幻。多少钱呀?
债务问题的根本,是全力问题。要化解债务,靠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肯定不行,而是要制约xx。

赞同来自: hshpangpang 、fuyun
是的,居民买楼是贡献未来30年劳动政府卖地是收取未来30年税收。居民却把楼价上涨当成永恒真理政府也把收入增加当成永恒真理且不管是蠢还是坏实质上,这只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把未来的钱挪到了当期而已,向未来融钱。现在发现税搜刮到尽头了房价自然不涨了地也卖不出去了政府和居民资产端顿时感受到压力但是支出端还惯性保留原来的节奏但最终会量入为出,缩减支出,而这又会造成整体收入的进一步下降,资产的进一步下跌直至...前面说的很对,后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敢认同了,它归根结底是人性的贪婪问题,它会回归到正常状态需要的不是摒弃什么和建设什么特色经济,而只需要慢下来恢复正常的市场经济状态即可。

现在已经是你所谓的下一阶段了 所以当下敢说净资产高 不仅是没有负债 而且是名下没有投资性房产 资产大多都在银行存款 国债和美股指数基金上那你这个所谓的净资产高的人群定义可太狭窄了,又没有负债,又没几套房产,大概率也没有什么企业资产,这种人大概率净资产不会高到哪去。而且现在才是企业破产的初期,如果等自然杠杆出清经济复苏还遥遥无期。
怎么传导,你还能挤兑银行?那不才还有一些实物金条。

赞同来自: 爬山虎YU 、大饼炒鸡蛋 、跑路皮皮 、kolanta 、垂钓者的马扎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两天又在山东某地级市做项目,在酒店里有感而发。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所谓,...看着就像是在说皇帝的新衣的现实版本,要知道现在的法拍房,断供房已经越来越多了,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没有感觉呢?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公实行计划经济,对私采取市场经济。这两者的分配制度存在极大的问题。

赞同来自: 悉尼韭黄 、垂钓者的马扎 、legend469394 、大白菜炖粉条
净资产为正净现金流为正当然没问题,净资产为负你还能换改善房?先把你是老房子的房贷还清吧,虽然银行不会拍卖你的房子,但是你要卖的话,可能你的老房子都资不抵债了,哪还有钱付首付买改善房。还有失业和降薪问题。假设1.某小镇做题家去一线城市当接盘侠,3成首付买了套500万的入门,那么他的按揭本金是350万,按10年还款,加上利息总额应该是420万的负债。
假设2.10年后房贷还清,他需要购置一套面积翻倍的改善,同地段,同档次。
情形1.10年后房价上涨一倍,按1000万卖出旧房,减去已还负债420万,投资收益为580万。此时他需要购买的改善为2000万,需要再加1420万。
情形2.10年后房价不涨不跌,按500万卖出旧房,减去已还负债420万,投资收益仅为80万。此时他需要购买的改善为1000万,需要再加920万。
情形3.10年后房价下跌一半,按250万卖出旧房,减去已还负债420万,投资收益为负170万。此时他需要购买的改善为500万,需要再加670万。
综上所述,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下跌对于普通老百姓最有利。

赞同来自: tv236 、tigerpc 、happysam2018 、明青 、Assnile 、更多 »
衰退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下降是必然,房贷利率的下降幅度又远远不及收入下降幅度,债务是刚性的,未来现金流是降低的,这是好事吗?丧事喜办颇有我朝风范啊我不否认社会上存在收入下降、降薪裁员的情况,我自己的活也不好干。
但是这种收入下降是因为新冷战(贸易战)、产业升级引起的,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引起的,是个问题。
一个反直觉的是,单纯的资产价格下降,并没有那么大后劲儿。
房价涨了,老百姓不会每顿加个龙虾;房价跌了,老百姓也不会少吃一个鸡蛋。
即使“资产证券化”,名曰“资产”的证券化,但实质是“现金流”的证券化。
决定发行规模的是现金流预测报告,而不是资产评估报告。
只要经济能保持活力,市场上的钱都能转起来,哪怕是大家互相摸口袋,也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这两天又在山东某地级市做项目,在酒店里有感而发。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所谓,...净资产为正净现金流为正当然没问题,净资产为负你还能换改善房?先把你是老房子的房贷还清吧,虽然银行不会拍卖你的房子,但是你要卖的话,可能你的老房子都资不抵债了,哪还有钱付首付买改善房。还有失业和降薪问题。

eaglex - 不过是挑个自己喜欢的结局
赞同来自: shendq
只有衰退初期会爽,因为衰退还没有完全传导到大多数人的收入和资产上,主要体现在了物价上,下一阶段大家资产大幅缩水,企业开始降薪裁员,即使你净资产高也不会觉得爽了,除了资产转移了的。现在已经是你所谓的下一阶段了 所以当下敢说净资产高 不仅是没有负债 而且是名下没有投资性房产 资产大多都在银行存款 国债和美股指数基金上
怎么传导,你还能挤兑银行?那不才还有一些实物金条。

这两天又在山东某地级市做项目,在酒店里有感而发。他们怕不怕借新还旧玩不下去了?万一新的不让借了怎么办?
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
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
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

赞同来自: hshpangpang 、风云1699 、shishikan 、丽丽的最爱 、happysam2018 、 、 、 、 、更多 »
体制降工资收入,真真切切请问层主,您说的“工资收入”是指“工资”还是指“收入”呢?
因为真没钱了,前几年还能自己(贷款)给自己(政府)发工资,现在毕竟锅越来越多
我们这边的个别县级ZF的债务数额难以想像,自身收入连息都快覆盖不了。已经有平台公司集资违约的了,注意是集资
同时,拔萝卜带出来的,又都是千万起步,魔幻
现行体制下,除了给老百姓发钱,我真想不出,还有别的有效措施
因为,我在生活中,当和体制内人谈能拿多少的时候,很多都晦默无声、打哈哈
后来发现个共同特点
他们会告诉你,他的“工资”是多少,感觉都不高,
等再了解,才发现,他们口中的“工资”,原来是不包含奖金、补贴等等各种形式的收入
后来知道了,体制内大家都门清,似乎把 工资和收入有了明确界限(当然,各地可能不一样)
。。。。。。。
所以啊,问体制内能拿多少,不能只问“工资”,要问“收入”,
甚至于不能问“能到手多少”,因为这样问,那么公积金、医保等等就不会涵盖进来

赞同来自: luckych
这两天又在山东某地级市做项目,在酒店里有感而发。衰退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下降是必然,房贷利率的下降幅度又远远不及收入下降幅度,债务是刚性的,未来现金流是降低的,这是好事吗?丧事喜办颇有我朝风范啊
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
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
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

这两天又在山东某地级市做项目,在酒店里有感而发。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所谓,...它们没钱会有人想办法,你没钱了谁帮你?


点了 核心是这个 没有债务有大量净资产的 在大通缩的时候 过的不知道多爽只有衰退初期会爽,因为衰退还没有完全传导到大多数人的收入和资产上,主要体现在了物价上,下一阶段大家资产大幅缩水,企业开始降薪裁员,即使你净资产高也不会觉得爽了,除了资产转移了的。
只要不出现大的社会冲击
现在看应该还好 只要能吃上饭 顶多在网上逼逼两句 不会真去做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事情

赞同来自: dengybin 、青岛泡泡 、塔塔桔 、leeyufeng1981 、happysam2018 、 、 、 、 、 、 、 、 、 、 、 、更多 »
在中国,真正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背负天量债务的,除了城投,没有别家了,大家没有异议吧?
我一年去十几家城投也是有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资产负债表”衰退,好像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城投的融资一直很难,被总量控制,只允许“借新还旧”,账面资产再怎么缩水,也跟融资没啥关系。
众所周知,城投就是地方政府的“背债人”,既然城投都无所谓,普通老百姓拿资产负债表衰退吓唬自己又是何苦呢?
假设老百姓A手里有一套200万原值买的房子,同时背负150万房贷,还款几年后房子市价跌到120万,同时房贷还剩130万,已经倒挂了,那又怎么样?
难道银行真的会要求购房者提前还款不成?
要知道现在连房贷逾期银行都好商好量的,根本不会在乎抵押物的资产减值与否。
老百姓A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他以前怎么还款,现在以及以后还是怎么还款就行了,毕竟绝大部分人选的都是等额本息。
至于“账面”财富缩水,更是无关痛痒。
都叫账面财富了,那就意味着和真金白银不一样,一旦变现就不是这个数了。
而且谁也不会在一间屋子里住一辈子,早晚都是要换的。
自己的房子便宜了,难不成要换的房子还能涨价不成?
本来200万的房子要改善成400万的,需要再加200万。
现在100万的房子要改善成200万的,只需要加100万,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stickying 、wuming1488
第一项靠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比如查查税减点绩效什么的,第二项靠吸引外来人口落户,至于其他地方怎么样自然和本地政府部门无关,第三项靠延迟退休,增加就业人口缴纳等办法来解决MD,平均寿命74, 65才能领

是的,居民买楼是贡献未来30年劳动政府卖地是收取未来30年税收。居民却把楼价上涨当成永恒真理政府也把收入增加当成永恒真理且不管是蠢还是坏实质上,这只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把未来的钱挪到了当期而已,向未来融钱。现在发现税搜刮到尽头了房价自然不涨了地也卖不出去了政府和居民资产端顿时感受到压力但是支出端还惯性保留原来的节奏但最终会量入为出,缩减支出,而这又会造成整体收入的进一步下降,资产的进一步下跌直至...还提特色,特色就是别人做的我一个不做,别人不做的我样样要做,哪个特色不是畸形?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tigerpc 、wuming1488
你听谁说的珠三角教师只发基本工资,我大内蒙5线小县城(可以说没有任何产业)的小学老师都是照常发工资的。你大内蒙的5线县城既然没有产业,那就谈不上衰退。但不知道你大内蒙的正常工资有没有人家缩了水的工资高

稳若老狗
- 渐入佳境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特斯拉 、happysam2018 、coolchan 、gaokui16816888 、 、更多 »
我父母都是高中教师,02、03年的时候,大规模拖欠工资,最严重的时候有半年多没有发工资,很多双职工家庭都揭不开锅了,我们家也是其中之一。老师集体罢课,我们家里都把电话线拔了,防止校领导打电话过来做工作。算下来也才过去仅仅20年,安稳日子稍微久一点,大家都认为稳定是理所当然的我00到02年在老家当老师。
今天送孩子踢球,看到招生困难,还和年轻的教练说起当年体制内发不出工资的事。说才过来20年,年轻人可能没经历过没感觉。

赞同来自: berlios 、Ujg68gy 、塔塔桔 、小主家的土豆 、sunpeak 、 、 、 、 、 、 、 、 、 、 、 、 、更多 »
难道现在不卖地, 财政就没钱发工资了吗?是的,居民买楼是贡献未来30年劳动
政府卖地是收取未来30年税收。
居民却把楼价上涨当成永恒真理
政府也把收入增加当成永恒真理
且不管是蠢还是坏
实质上,这只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把未来的钱挪到了当期而已,向未来融钱。
现在发现税搜刮到尽头了
房价自然不涨了
地也卖不出去了
政府和居民资产端顿时感受到压力
但是支出端还惯性保留原来的节奏
但最终会量入为出,缩减支出,而这又会造成整体收入的进一步下降,资产的进一步下跌
直至,借的钱还的差不多了,居民手里又有盈余了,资产价格显得非常便宜了
又可以开始另外一个循环
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衰退就是达里奥说的信用周期,这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要想避免这个周期有两个办法:
1. 摒弃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
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赞同来自: jackymin001 、一ting可乐 、云霏霏 、巴兰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每次大衰退,引发大冲突!今天小姐妹晚上忽然聊起,万一打仗要储备什么物资?她是老师,她老公,儿子,都是老师,最稳定的事业编,担心啥呀?未来退休工资1万多。我父母都是高中教师,02、03年的时候,大规模拖欠工资,最严重的时候有半年多没有发工资,很多双职工家庭都揭不开锅了,我们家也是其中之一。老师集体罢课,我们家里都把电话线拔了,防止校领导打电话过来做工作。算下来也才过去仅仅20年,安稳日子稍微久一点,大家都认为稳定是理所当然的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一颗药丸 、geneous 、horizon668 、wangyang661 、更多 »
我不知道当年日本政府的财政是怎样的,据说今年上半年这里财政缺口达5万亿,财政问题的一个可怕的结果是政府的重心都在怎么解决财政问题了,而没钱去解决其它问题,比如非常重要的生育率问题。而为了解决财政问题,甚至会干一些杀鸡取卵的事情。早上我也看到这个新闻了,还说8000万公职人员面临xx。8000万吃公家饭的人啊。。。

赞同来自: sdyzwfqy 、happysam2018 、yourenz 、engplast 、六币 、 、更多 »
前不久易掌门在陆家嘴发言说有通缩迹象,我寻思通缩、衰退这些词,都不是坏事呀,就是正常的经济周期的一环。前期杠杆太高,现在通过通缩修复,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把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改为“修复的三十年”,是不是就顺耳多了?日本现在很好,就业率97%,全民就业。我不知道当年日本政府的财政是怎样的,据说今年上半年这里财政缺口达5万亿,财政问题的一个可怕的结果是政府的重心都在怎么解决财政问题了,而没钱去解决其它问题,比如非常重要的生育率问题。而为了解决财政问题,甚至会干一些杀鸡取卵的事情。

赞同来自: 刺客547 、legend469394 、happysam2018 、engplast 、YmoKing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小主家的土豆
“衰退”这个词,是宏观经济概念,是一大堆企业的整体表现。在宏观经济里,一家企业的投资,就是另一家企业的收入。在一个高负债的经济体中,当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产生的利润不及贷款利息时,它就停止投资,转为偿还贷款,即“资产负债表修复”。但一大堆企业都开始修复自身资产负债表时,表现为经济需求减少,企业收入下降,从而造成更多的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这个向下的循环,就叫“资产负债表衰退。”报道:今年上半年,A股...赞同这个楼主,主贴连问题都没搞清楚,拿玉米说事是以偏概全,。
“房奴拼命提前还贷”也是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重大体现,其原因就是投资回报率下降太多,人们不愿意贷款,反而偿还贷款,消费和投资自然就萎缩了。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刺客547 、小茗 、ningning0139 、特斯拉 、happysam2018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特斯拉 、zouhaowuwei
这个言论有当年天涯牛刀的味道了……资水说的应该是达里奥的信贷周期模型吧?
有点类似康波
跟牛刀什么关系呢?
经济学的这种理想周期
一般来说是无意识的自发状态
管理者知道了这种周期
又有各种逆周期的调节工具
周期的影响就会减弱。
我担心的是比有康波更大的周期
王朝周期
文明周期
几代人的无可奈何。。。
杞人忧天,该浪浪吧。。。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静之远 、怒吼天尊
好像不是楼主这个理解把好像是这个意思:现在由于资产产出后的收入降低了,每个月还了债后(包括过去欠的和新投入后欠的), 资产负债率在提升假设,如果资产产出的收入是提升的,那么会出现“年年有余”,资产负债率会下降的所以,不仅仅是资产产出的收入降低的问题,而是资产负债率在升高的问题应该是我的消费是他人的收入,
我的负债是他人预期收入。
当我的预期收入下降,不会再去借钱消费,而是缩衣节食还钱。
然后出去消费少了,店铺-房东-企业,恶性循环下去。
目前观察到的消费最坚挺的,是地段好的雪王,还有零食店。平价,快乐易获取。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乐乐豆199 、悉尼韭黄 、漫漫长大 、跑路皮皮 、四时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长期的经济萧条不会带来社会动荡,没什么可怕的日本的“失去的30年”不过是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的特例魏玛共和国、1948年的民国,以及诸如海地、津巴布韦等“失败国家”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前不久易掌门在陆家嘴发言说有通缩迹象,我寻思通缩、衰退这些词,都不是坏事呀,就是正常的经济周期的一环。前期杠杆太高,现在通过通缩修复,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把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改为“修复的三十年”,是不是就顺耳多了?日本现在很好,就业率97%,全民就业。

赞同来自: berlios 、小主家的土豆 、hys0133 、tianlu 、legend469394 、 、 、 、 、 、 、 、 、 、 、更多 »
从宏观的支出法角度看,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就是投资、消费、出口的下行,而前两项就是目前的内部有效需求不足,出口对应的就是贸易方面未来可能面临的进一步争端;
信用扩张放缓,即对应的社融增速不断创出新低,也就是大家都忙着缩表而非信用扩张,那么经济就没了增量,表象就是GDP增速下行,物价进入通缩;
更为关键的是,而一旦进入通缩循环,结果就是跟日本相似的失去多少年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很多,包括人口增长、国际环境、政策的合成谬误等等,短时间看,需要政策上有较大的魄力,长期看,还要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喇叭花开的日子 、berlios 、莫得意思 、雪花越漂越小 、Luff123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在宏观经济里,一家企业的投资,就是另一家企业的收入。
在一个高负债的经济体中,当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产生的利润不及贷款利息时,它就停止投资,转为偿还贷款,即“资产负债表修复”。但一大堆企业都开始修复自身资产负债表时,表现为经济需求减少,企业收入下降,从而造成更多的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这个向下的循环,就叫“资产负债表衰退。”
报道:今年上半年,A股整体营收为34.8万亿元,同比下滑0.54%。这是自2015年以来,营收绝对值出现的首次下降。同时,所有A股归母净利润为2.8万亿元,同比下降3.2%,这一降幅也是近十年来最大的。
看到没,中国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已经到来。按日本的经验,经济衰退周期为30年。



赞同来自: tjyuser 、MajorTom123 、happysam2018 、莫的感情 、第一韭菜 、 、 、 、 、 、 、 、 、 、 、 、 、 、 、更多 »
好像不是楼主这个理解把好像是这个意思:现在由于资产产出后的收入降低了,每个月还了债后(包括过去欠的和新投入后欠的), 资产负债率在提升假设,如果资产产出的收入是提升的,那么会出现“年年有余”,资产负债率会下降的所以,不仅仅是资产产出的收入降低的问题,而是资产负债率在升高的问题不要被吓到,它们吹的牛实现一个了吗?不走日本老路,能走都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