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99834&sort_key=agree_count&sort=DESC#!answer_list
45岁以后还能干什么?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99840
中年的投资者能做什么?我来提供一个思路
其实我早就想问这个了
然后我的年龄更大,已经奔5了
工作单位也不景气,再过一年,真的有可能会要么彻底下岗回家,也可能每个月发个一两千生活费,帮你交五险一金在家待着(在我们这个行业,外地同行有过先例,某种意义上这也算一个不错的结果了,因为理论上你还可以找别的工作谋生,至于这种规定能持续多久就不知道了)
然后就是考虑怎么赚钱的帖子了
首先有一点很遗憾,本人身体不好,反应慢,老花眼,腿脚也不灵便,所谓的铁人三项,外卖快递肯定做不了,有个思路是做滴滴,养生式那种。我平时每个月都用到滴滴,问下来,每天开五六个小时,月收入三四千还是差不多的(其实就是折合时薪15~20),强度也不算太大,毕竟是整天坐在车里。问题就是要先买电车,初始投入起码10万,然后可能还有八年营运期到期作废的规定,你开少了也不划算,还有保险费据说也很高。然后就是这两年大批失业人群冲入滴滴这个行业,新司机很多。然后就是过几年很可能面临自动驾驶的全面冲击
然后是吉祥三宝之保安,本人小区和单位的保安都是一个月两三千,单位保安可能还有社保,小区找的都是七十左右的,两千出头,基本也啥事不管,工作时间长。了解下来某些高端小区保安(本地三四线小城)要么就是三千多加社保,要么就是五千一个月没社保(很多吧??两个保安对班上,一人12小时,基本无休,觉得还多吗??)
以上都是轻体力轻脑力活(滴滴可能脑力要求高点)
重体力活,平时天天上网玩手机的恐怕没几个做得来(反过来,一些从小就吃苦耐劳的,做到七十也做得来,比如去年我们小区改造的工人,都是60岁左右的,一个认识的小饭店老板,凡事自己做,都七十了,只因为没社保,停不下来,当然也许他是想为后代多赚点)
思来想去,最佳路线还是脑力活最适合
很多脑力活的行业都是金字塔原理,比如上文帖子里提到的自媒体,头部大V才能赚大钱,普通人想做自媒体真的很难,除非你很有创意
最重要的还是你有没有在五十左右的持续学习能力
比如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好几个都是在45~50岁左右开始跨界进入新赛道,有的玩小视频,有的做会计,当然,水平也不算很高,但在我这个小地方来说,虽然比不上专业人士,但相对轻松的赚点生活费也可以了
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找个新赛道,不忽悠,轻体力,对智商的要求不大不小(太高达不到,太低没门槛),也不想暴富,三四千也就凑合够了
其实本来最完美的路线就是2024年大牛市实现财务自由,每个人对财务自由的定义不同,我只要一年有个五六万甚至更低的生活费,然后一两年内把到退休为止十来年需要的生活费加社保都赚到了就算自由了,没想到事与愿违,今年亏惨了,不大相信投资路线了,搞得只能重新规划路线,现在还加上了延迟退休,更难了
大家对此有何建议和想法??

赞同来自: someone2012
看到谋生这个词,突然想起来了小时候的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那时唱这首歌的现在就大约50岁吧。当时你做梦都不会想到你现在居然要用谋生这个词吧歌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跟40岁50岁的人没关系了。


ericlule - 满招损 谦受益
赞同来自: Lee97 、happysam2018 、六毛 、yuanhu 、李小录20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他国内是教师职业提前退了,然后去想办法旅游签去了老美。然后每天跑快递,晚上睡觉睡在小破车里。车停在一个大型超市旁边,也不要停车费。洗澡么 去 旁边健身房洗澡,包月25刀。那边都是国人老哥跑快递的。一个月能入账6000刀,一个月支出500刀。
妥妥的跨国套利
两个难点 一个是搞定旅游签,前提是你得至少是国内中产把~ 另一个是 格局要打开

做早餐好像是餐饮赛道比较特殊的一个类目,基本上选品不太糟糕,做做摆摊,既不会被城管追赶(早餐时间又短又早,城管上班以前就能撤了),也不会被外卖平台冲击多少。早餐是唯一一个消费者不太能有耐心等外卖员配送的一个时间段,所以大家看美团饿了么,早餐配送都很晚。早餐店新增很多了,现在有利润就开卷

fireflyming
- 保持谦卑,向往自由。
楼主多大岁数眼花?kaoyijian,同道中人啊,今年考试感觉怎么样?今年考不过原本不想考了,看这个样子,还是要努力去卷,年纪大了有证书可以找地方挂社保不是楼主哈。46了,yijian之前过了2个专业,今年没增项。这个也不是长久之计,还在努力找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点社恐,交际能力比较差,想继续做点技术,彻底放弃编程有点不舍。


这个还真是,年轻的时候是近视,应该不到200度,但是一直都不戴眼镜(配过一副,应付入学、驾照体检等)。发现眼花大概是3年前的一个晚上,但是也没及时去配眼镜。去年开始,看屏幕、书时间久点,眼睛就疼,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持续性。为此,今年前几个月,打印了10几本电子书,而且都是用道林纸打印。一开始好些,但是6月发现看书上的字有重影,然后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已经有点晚了)。然后8月底就去配镜,一副...楼主多大岁数眼花?kaoyijian,同道中人啊,今年考试感觉怎么样?今年考不过原本不想考了,看这个样子,还是要努力去卷,年纪大了有证书可以找地方挂社保

赞同来自: bluelizard 、朱顶红 、爱在十字路口
不是,你这要求有点高啊,一年5 6万的生活费。我天天上班也才4500元的工资。我建议把生活费降到1500元,这样就好了。然后,开车一年一万不到吧,最起码也得五六千
过年人情也得五六千
家里人也得给一万生活费
那就是三千一个月
自谋职业的话,灵活就业社保医保自己交,也得两万
也就是说得一年五六万保证基本生存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setarmyliu 、酸死你葡萄
几个建议吧,第一,锻炼大脑,千万不要刷视频、看电视我同意做复杂事情锻炼大脑。
大脑退化起来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我特羡慕巴菲特、芒格这些90多了头脑还清楚的人。
第二、找事做,什么事都哈,越复杂的事越好。中年三宝中最不好的就是保安,完全不费大脑。
第三、千万不要投资、创业、炒股这种,这个年纪玩这个绝对死路一条。
第三条不同意啊,哪个东西有投资烧脑呢,感觉才开始。

nvidia - 专注期权的入门选手
赞同来自: Over30s 、e55555 、wangchengf
目前尝试了很多的副业,有些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
只要有点技能+坚持,总有一两个会开花的。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子非鱼b 、瀛幻想 、tianhao 、大7终成 、 、 、 、更多 »
前几年,带退休的父母去香港玩,回来后我妈觉得特别幸福:在香港很多地方都能见到比她年龄还大的餐厅服务员,端盘子,清理脏桌,推很重的垃圾车。 其实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未必没有光鲜亮丽的工作,只是这个时代给他们的只有养家糊口的无奈。如果一定年龄以后不能凭原来的技能、知识找到体面的工作,也只能向现实低头降级自己的预期了。这个年龄原来可能是60,现在可能是50,未来很可能是40。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因为上一班人...依稀记得华尔街投资精英,破产后也是做服务生之类,不知道是不是段子
不过也真不是不可能,名为投资精英,可能其实只是赶上了风口,然后又消费水平很高,一旦股票崩盘金融海啸,原形毕露,失去行业地位,最终阶层滑落。。。

fireflyming
- 保持谦卑,向往自由。
赞同来自: yan3352 、yuanhu 、timtimtim 、瀛幻想 、jadepan 、 、 、 、 、 、 、更多 »
老花眼对心理的冲击好大,毕竟很多有锻炼的中年人其他方面还好,老花眼怎么都不能延后,突然就来了这个还真是,年轻的时候是近视,应该不到200度,但是一直都不戴眼镜(配过一副,应付入学、驾照体检等)。发现眼花大概是3年前的一个晚上,但是也没及时去配眼镜。
去年开始,看屏幕、书时间久点,眼睛就疼,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持续性。为此,今年前几个月,打印了10几本电子书,而且都是用道林纸打印。一开始好些,但是6月发现看书上的字有重影,然后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已经有点晚了)。
然后8月底就去配镜,一副近视(还好降了点,两眼分别100,150度的样子),一副老花镜(师傅说一只眼已经175度,相对于年龄已经有点过度花了,而且还有点散光)。戴了快一个月,解决了眼睛疲劳问题,但是两幅眼镜换来换去还是不太方便。师傅建议习惯后去配一副渐进镜。
去年复习一建,感觉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明显,可能跟眼疲劳有关。但是老花是一个自然现象,只能接受,无法避免。
现在努力补英语,有空复习下算法、数据结构,免得过早得了老年痴呆。再过2年,就棋牌室活动(现在每天下午看一会斗地主,练习记牌算牌,但是总忍不住看2家牌 :^: )。

赞同来自: csm3344 、天青色等雨伞 、一梯八户 、Lee97 、谁寇谁王谁管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多少资产才能职业投资?”
“职业投资适合居住的城市?”
“年化收益15%是不是太低了?”
。。。
难道这是要到底了?哈哈哈哈哈。。。

flyingowl - 权益-比固守+靠谱
赞同来自: seancai110 、luyisa 、波风水门 、Lee97 、苦咖啡20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未必没有光鲜亮丽的工作,只是这个时代给他们的只有养家糊口的无奈。
如果一定年龄以后不能凭原来的技能、知识找到体面的工作,也只能向现实低头降级自己的预期了。这个年龄原来可能是60,现在可能是50,未来很可能是40。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因为上一班人人有座儿,空调电视的豪华大巴已经驶离,下一班来的车可能是挤满了乘客,又脏又破的大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