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外甥女功课:雀,我只知道读音为“却”,比如麻雀。家雀儿,语文书指导读“巧”,家“巧”儿。
我打开电脑查了一下,现在还有一个读音为“敲”,雀(敲)子,意为雀斑。
雀读却,属于标准普通话,按我小时候的教学,其它读音都只能算方言。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强调这一点。而现在课本上,是按照标准普通话来教小学生,这就不合理了。
家“巧”儿,其实就是把雀的读音儿字化了,一听就是北方人。正确读音应该是qiaor,两字合为一字读音,而不是书上教的“巧儿”两个字的读音。
北京人说“巧了”,巧字会有明显的儿化音,并不是“巧儿了”三个字的读音。
雀斑念成“敲子“,是因为念“巧子”比较拗口难听,念第一声则上口且顺耳。
这种变音在方言中司空见惯。
比如沪语里,云台路的云,不念本音,念WIN,WIN台路,如念本音云台路,则比较生硬;
上海宝山的杨行,平时讲话念hang,但是打电话,或者对话距离较远时就变音为杨“杠”,因为hang在吴语里发音很轻,距离远了听不见,变音后才能听清;
天牛念“娘驴”,天牛喜欢杨柳树,以灰色和黑色居多,被抓后昂头挣扎,还会闷叫,象头犟驴,所以叫它杨驴,但是杨驴念起来拗口,于是变音为娘驴则上口了。
再如粤语的发音里往往前头有T音,青岛啤酒的品牌前面也有个T,可能和创始人的口音有关。
所以,雀严格来说,并不是多音字。我查了几年前我家孩子用的字典,都有巧和敲的音,但是都注明是方言。如果把方言的发音也作为普通话教学,那中国得多出来多少多音字呐?某些字得有多少个读音呐?
编写语文教材的人,以及拍板的领导,应该是北方人。如果是做拼音输入软件,那么这些都可以考虑进去,但是作为全国小学生语文教材,不说明是方言发音,说严重些,这就贻误后代了。
貌似说的事和投资没啥关系,其实都一样,都是管理层的问题。
毒教材的出现,和国企转债违约树丰碑的毒思想,说到底是一回事。
我打开电脑查了一下,现在还有一个读音为“敲”,雀(敲)子,意为雀斑。
雀读却,属于标准普通话,按我小时候的教学,其它读音都只能算方言。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强调这一点。而现在课本上,是按照标准普通话来教小学生,这就不合理了。
家“巧”儿,其实就是把雀的读音儿字化了,一听就是北方人。正确读音应该是qiaor,两字合为一字读音,而不是书上教的“巧儿”两个字的读音。
北京人说“巧了”,巧字会有明显的儿化音,并不是“巧儿了”三个字的读音。
雀斑念成“敲子“,是因为念“巧子”比较拗口难听,念第一声则上口且顺耳。
这种变音在方言中司空见惯。
比如沪语里,云台路的云,不念本音,念WIN,WIN台路,如念本音云台路,则比较生硬;
上海宝山的杨行,平时讲话念hang,但是打电话,或者对话距离较远时就变音为杨“杠”,因为hang在吴语里发音很轻,距离远了听不见,变音后才能听清;
天牛念“娘驴”,天牛喜欢杨柳树,以灰色和黑色居多,被抓后昂头挣扎,还会闷叫,象头犟驴,所以叫它杨驴,但是杨驴念起来拗口,于是变音为娘驴则上口了。
再如粤语的发音里往往前头有T音,青岛啤酒的品牌前面也有个T,可能和创始人的口音有关。
所以,雀严格来说,并不是多音字。我查了几年前我家孩子用的字典,都有巧和敲的音,但是都注明是方言。如果把方言的发音也作为普通话教学,那中国得多出来多少多音字呐?某些字得有多少个读音呐?
编写语文教材的人,以及拍板的领导,应该是北方人。如果是做拼音输入软件,那么这些都可以考虑进去,但是作为全国小学生语文教材,不说明是方言发音,说严重些,这就贻误后代了。
貌似说的事和投资没啥关系,其实都一样,都是管理层的问题。
毒教材的出现,和国企转债违约树丰碑的毒思想,说到底是一回事。
2
还是辅导外甥女功课,昨天默写“未卜先知”,默成“为卜先知”。
我问她是否知道未卜先知的含义?她说不知道。
那么老师有没有讲过呢?从来没讲过。
那么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怎么出现的呢?联系上下文不就能理解意思了吗?书本翻出来,这个词语根本不在课文里,而是在课后练习里。
真TMD想骂人。
这不就是杨过在全真教遇上了赵志敬这个师傅吗?教杨过动作姿势,叫背诵心法口诀,可两者之间的联系却丝毫不讲解。
我们看小说,一看就知道赵志敬是个反面人物。而如今的教师们,不也一个个成为了反面人物吗?
教师们并不想成为反面人物,但是却被迫无奈成为反面人物,因为啥?因为上梁不正呀。
我小时候,家里老人会出去拾荒,挑很多别人扔弃的旧书回家,然后整理当废品卖钱。于是我空闲下来,就有大量杂七杂八的书籍可以阅读。
其中有一本台历,我一开始是因为精美的外表而喜欢的。每页写的是《吕氏春秋》,原文加白话译文。所以我小学三四年级就在看这个,对照着看基本都能理解,后来文言文基本没什么障碍。
那时有大量连环画,很多是全繁体字的,包括《三国演义》,图里的文字基本都是繁体字,下面的说明文字也不时会出现繁体字。因此,当2000+年左右,大陆互联网刚兴起,还没啥内容的时候,我经常看台湾的网站,全繁体字的小说,我看起来丝滑流畅。
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差不多,每次都是喜忧参半,总体看起来没啥成效,甚至感觉更糟。
所谓的“投资者教育”,是个黑色幽默,让猫去教老鼠如何躲猫。大量的傻钱被所谓的“专业人士”教育进了口袋。
各个层面被利益集团绑架。当然了,不止我国,全世界都如此。幸好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这是摆脱绑架的有力武器,才能不至于陷得太深。
我问她是否知道未卜先知的含义?她说不知道。
那么老师有没有讲过呢?从来没讲过。
那么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怎么出现的呢?联系上下文不就能理解意思了吗?书本翻出来,这个词语根本不在课文里,而是在课后练习里。
真TMD想骂人。
这不就是杨过在全真教遇上了赵志敬这个师傅吗?教杨过动作姿势,叫背诵心法口诀,可两者之间的联系却丝毫不讲解。
我们看小说,一看就知道赵志敬是个反面人物。而如今的教师们,不也一个个成为了反面人物吗?
教师们并不想成为反面人物,但是却被迫无奈成为反面人物,因为啥?因为上梁不正呀。
我小时候,家里老人会出去拾荒,挑很多别人扔弃的旧书回家,然后整理当废品卖钱。于是我空闲下来,就有大量杂七杂八的书籍可以阅读。
其中有一本台历,我一开始是因为精美的外表而喜欢的。每页写的是《吕氏春秋》,原文加白话译文。所以我小学三四年级就在看这个,对照着看基本都能理解,后来文言文基本没什么障碍。
那时有大量连环画,很多是全繁体字的,包括《三国演义》,图里的文字基本都是繁体字,下面的说明文字也不时会出现繁体字。因此,当2000+年左右,大陆互联网刚兴起,还没啥内容的时候,我经常看台湾的网站,全繁体字的小说,我看起来丝滑流畅。
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差不多,每次都是喜忧参半,总体看起来没啥成效,甚至感觉更糟。
所谓的“投资者教育”,是个黑色幽默,让猫去教老鼠如何躲猫。大量的傻钱被所谓的“专业人士”教育进了口袋。
各个层面被利益集团绑架。当然了,不止我国,全世界都如此。幸好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这是摆脱绑架的有力武器,才能不至于陷得太深。
1
赞同来自: zoetina52
@zoetina52
一切以小学考试为准考试不管你怎么读 书上怎么写的就是怎么写的 不对就等着交钱上好学校你别说,这还真有可能。以前中小学古诗都是按叶音,现在说这是不对的。刘晓南研究结果,叶音很可能又是很有道理的,你拿到养老金之前,有可能再改回来
3
北方普遍讲儿化音,如果都收录为普通话,那字典得多厚?那全国各地的方言发音都有理由收录,岂不乱套了?
说服,说客,到底应该念睡,还是念本音,我国不是有一大批语言学家嘛,总有道理的,否则不也乱套了?
现在有乱套的迹象出来了,问题在哪里?
正文末才是我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
赞同来自: liulicheng 、老蚂蚁 、星程AA
楼主较真了,你可知字典都开始根据现在的说话发音改了,没有绝对的对错,麻雀 家雀儿,是一个东西,念巧, 之前汉语考试还强力扭转过世俗发音,但是没用。比如说服,原来叫睡服发音,大家现在都发 说服发音,字典都改了!这一改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世俗化了很多发音词汇!我认为不是我较真,而是现在的很多改动不严谨,不科学。
北方普遍讲儿化音,如果都收录为普通话,那字典得多厚?那全国各地的方言发音都有理由收录,岂不乱套了?
说服,说客,到底应该念睡,还是念本音,我国不是有一大批语言学家嘛,总有道理的,否则不也乱套了?
现在有乱套的迹象出来了,问题在哪里?
正文末才是我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
0
楼主较真了,你可知字典都开始根据现在的说话发音改了,没有绝对的对错,麻雀 家雀儿,是一个东西,念巧, 之前汉语考试还强力扭转过世俗发音,但是没用。比如说服,原来叫睡服发音,大家现在都发 说服发音,字典都改了!这一改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世俗化了很多发音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