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提出“流动性陷阱”假说,认为居民具有持有货币的高意愿,无法通过数量型货币宽松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克鲁格曼基于日本衰退研究对流动性陷阱理论进行了延伸,认为信心和预期会导致超量储蓄,央行无法通过扩张货币刺激经济。现在的流动性陷阱经常与央行基准利率的零利率下限结合在一起,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疲软和信心不足,人们更倾向于持有现金或储蓄,而不是进行消费和投资,在“零利率约束”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失灵。
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流动性陷阱分别发生在90年代泡沫破裂的日本、欧债危机后的欧元区及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均表现出经济增长停滞、通缩、低利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特征。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成功走出流动性陷阱,日本和欧元区因结构性问题深陷其中。
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流动性陷阱分别发生在90年代泡沫破裂的日本、欧债危机后的欧元区及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均表现出经济增长停滞、通缩、低利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特征。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成功走出流动性陷阱,日本和欧元区因结构性问题深陷其中。

4
赞同来自: stylexf 、youdanglangzi 、happysam2018 、趋势交易者
@手撕鸡活烤兔
货币政策效果已经边际效应递减了,他想着贷款利率这么低了你们给我狠狠加杠杆,我想着存款理财利率这么低我收入更少了,还不起债怎么办我们的财政政策只惠及小数人,加剧贫富悬殊,最终还是回到需求不足的老问题。
真要发力,只能指望财政了。
不过经济周期就是周期,有润滑剂,没有万金油

2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趋势交易者
货币政策效果已经边际效应递减了,他想着贷款利率这么低了你们给我狠狠加杠杆,我想着存款理财利率这么低我收入更少了,还不起债怎么办
真要发力,只能指望财政了。
不过经济周期就是周期,有润滑剂,没有万金油
真要发力,只能指望财政了。
不过经济周期就是周期,有润滑剂,没有万金油

5
赞同来自: 明园 、xxldh 、happysam2018 、pierreroger 、趋势交易者更多 »
流动性陷阱的本质是高杠杆的降杠杆过程。你说的这三次危机,本质也是由高杠杆导致的。
而美国,也并没有走出流动性陷阱。事实上,美国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危机和救治,后面的果全部都是因为前面的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可以不相信巴菲特的人品,但要相信巴菲特的水平。。。
而美国,也并没有走出流动性陷阱。事实上,美国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危机和救治,后面的果全部都是因为前面的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可以不相信巴菲特的人品,但要相信巴菲特的水平。。。

9
赞同来自: J503407363 、小廖 、a15239965 、Zero821 、happysam2018 、 、 、 、更多 »
货币政策效果是有限的,要和社会变革一起配合使用。现在上面的人只想着用一些货币政策就能解决问题,我是不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