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发可转债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不想还钱的。能促转股,谁想还钱呀?
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有数量不小的一批公司,选择践行了帕金森定律,可转债不拖到最后两年不会着急。甚至,有些实控人,拖到了最后两年,想了想认为还钱也行的。能做出最大诚意的促转股动作就是下修。更有甚者,抱怨行业因素抱怨大环境因素,觉得看不到希望连下修都免了,直接等到期还钱。
对于可转债促转股这件事,我发现投资者跟上市公司沟通(尤其是小公司)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无论是证券部的员工,证代,董秘,还是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层,都希望可转债早点解决。前3者可能是认为可转债存续,需要发的公告和事项偏多增加了工作量,后者大概率是认为可转债带来的利息计提会影响净利润,从而影响了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考核。所以投资者打电话去沟通,大概率内部有人认可你的观点,说话也就相对投机一些,那么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会跟充分一些。
总结来说,就是这些人都不持有股份,为了自己的利益希望可转债促转股。那么最好下修到底,反正我们没有股权没地方稀释去。劝下修,某些情况下就成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说服实控人的任务了。
-----------------------------------------------------------------------------------------
25.2.17 更新
发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少董事长压根不懂可转债条款,还对自己股价有较大信心。有的董事长懂可转债,还怕泄露信息,对自己人都是要求每次准备2份公告,等到结束再告知选哪一份。总而言之,董事长自己不懂的大多会交给证券部(信得过的董秘)去负责,顶多期限还长没太考虑过这件事。另外,我所描述的“无欲无求”是公司真不着急,能还得起钱。或者对影响股价有极大的信心。
跟教无欲无求的小孩完全两码事,小孩不学可能真是因为“学习成本”太高了,说白了太费脑子所以不如研究一下怎么忽悠老师和父母。但董事长是蠢材的概率几乎为零:要么有认知,要么有胆识,要么能管人。所以我认为这个题出的确实不好,准备删掉重新研究影响路径。到目前为止,手里还是案例居多,暂时没能抽象成几套模型。
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有数量不小的一批公司,选择践行了帕金森定律,可转债不拖到最后两年不会着急。甚至,有些实控人,拖到了最后两年,想了想认为还钱也行的。能做出最大诚意的促转股动作就是下修。更有甚者,抱怨行业因素抱怨大环境因素,觉得看不到希望连下修都免了,直接等到期还钱。
对于可转债促转股这件事,我发现投资者跟上市公司沟通(尤其是小公司)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无论是证券部的员工,证代,董秘,还是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层,都希望可转债早点解决。前3者可能是认为可转债存续,需要发的公告和事项偏多增加了工作量,后者大概率是认为可转债带来的利息计提会影响净利润,从而影响了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考核。所以投资者打电话去沟通,大概率内部有人认可你的观点,说话也就相对投机一些,那么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会跟充分一些。
总结来说,就是这些人都不持有股份,为了自己的利益希望可转债促转股。那么最好下修到底,反正我们没有股权没地方稀释去。劝下修,某些情况下就成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说服实控人的任务了。
-----------------------------------------------------------------------------------------
25.2.17 更新
发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少董事长压根不懂可转债条款,还对自己股价有较大信心。有的董事长懂可转债,还怕泄露信息,对自己人都是要求每次准备2份公告,等到结束再告知选哪一份。总而言之,董事长自己不懂的大多会交给证券部(信得过的董秘)去负责,顶多期限还长没太考虑过这件事。另外,我所描述的“无欲无求”是公司真不着急,能还得起钱。或者对影响股价有极大的信心。
跟教无欲无求的小孩完全两码事,小孩不学可能真是因为“学习成本”太高了,说白了太费脑子所以不如研究一下怎么忽悠老师和父母。但董事长是蠢材的概率几乎为零:要么有认知,要么有胆识,要么能管人。所以我认为这个题出的确实不好,准备删掉重新研究影响路径。到目前为止,手里还是案例居多,暂时没能抽象成几套模型。

1
jjjlcym
- 做“基金经理”之梦
赞同来自: kolanta
寒假里尝试了“高压”教育一个上锦绣中学的初一男孩。斥巨资小红书上请了一个大一小美女助教,专门盯着他做一些基础的计算题,就是七上的实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之类的。平均每天上课2小时,但是课后作业要在我这边写3小时以上。我得上课,没时间管他,特意请的助教就是给他辅导课后作业的。
也不是课后作业布置的多,我的思路是就从基础题入手,每次换10题不同的题,要是能一次性做对8题,那就说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可以回家。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能做到,一次只能做对2-3题,然后能非常迅速的订正完。(不懂就问,问完记上去。看似订正了,实际上压根没懂。放在学校里老师肯定不会再揪他出来了。)
坚持到第4天,初具成效,孩子不闹了,安心做题,虽然正确率还是很低,好歹感觉他要学了。中间过了一个年,年后上课不肯来了,孩子妈好说歹说送来。第五次课下课,小孩说什么都要走,但是被我初三的学生拦住了去路。结果这孩子尝试几次无果之后,就坐在教室里哭了。哭了半小时,然后下午宁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乐意继续写题。我称他为“小甘地”。
后来,想了挺多的,最后认为一个补习老师以后还是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吧,对于教不了的孩子还是劝退算了。至于一些孩子无欲无求,这是社会结构性问题,就跟探讨二代不愿意接班,和部分年轻人为什么选择躺平一样,说教和建议都无济于事。
也不是课后作业布置的多,我的思路是就从基础题入手,每次换10题不同的题,要是能一次性做对8题,那就说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可以回家。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能做到,一次只能做对2-3题,然后能非常迅速的订正完。(不懂就问,问完记上去。看似订正了,实际上压根没懂。放在学校里老师肯定不会再揪他出来了。)
坚持到第4天,初具成效,孩子不闹了,安心做题,虽然正确率还是很低,好歹感觉他要学了。中间过了一个年,年后上课不肯来了,孩子妈好说歹说送来。第五次课下课,小孩说什么都要走,但是被我初三的学生拦住了去路。结果这孩子尝试几次无果之后,就坐在教室里哭了。哭了半小时,然后下午宁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乐意继续写题。我称他为“小甘地”。
后来,想了挺多的,最后认为一个补习老师以后还是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吧,对于教不了的孩子还是劝退算了。至于一些孩子无欲无求,这是社会结构性问题,就跟探讨二代不愿意接班,和部分年轻人为什么选择躺平一样,说教和建议都无济于事。

1
jjjlcym
- 做“基金经理”之梦
赞同来自: heaven32006
我觉得这两件事是有相通之处的。
发行人诉求这块跟小孩教育都是我们可以试图影响,但又没有形成系统性方法论的领域。与此可转债和教育交叉领域还有,发可转债的公司意识到二代不准备接班,所以选择尽可能套现和可转债转股。只要实控人起了套现的心思,方法还不是多种多样,假离婚,找私募协议转让......
所以放在一起写了。任何一件事情的解决思路都可能让研究另一件事情的人得到启发。纠结偏不偏题意义不大,又不是命题作文。
发行人诉求这块跟小孩教育都是我们可以试图影响,但又没有形成系统性方法论的领域。与此可转债和教育交叉领域还有,发可转债的公司意识到二代不准备接班,所以选择尽可能套现和可转债转股。只要实控人起了套现的心思,方法还不是多种多样,假离婚,找私募协议转让......
所以放在一起写了。任何一件事情的解决思路都可能让研究另一件事情的人得到启发。纠结偏不偏题意义不大,又不是命题作文。

4
赞同来自: zcgh 、happysam2018 、stylexf 、lixianghui1982
前面写得挺好的,后面写80分的孩子偏题了,而且是瞎操心了,我就觉得80分挺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好,比100分都好。

0
解决转股,1是业绩,2是风,3是下修
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后面5年的业绩高速增长。
而2就是操控二级市场,这个风险更大更不确定。
而3实质也是依赖于2,也是等风来。没风来,下修3-5次也解决不了转债。
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后面5年的业绩高速增长。
而2就是操控二级市场,这个风险更大更不确定。
而3实质也是依赖于2,也是等风来。没风来,下修3-5次也解决不了转债。

7
赞同来自: topdeck 、枫林随手记 、happysam2018 、jackymin001 、elodia 、 、更多 »
还钱的才是好公司,躺平的才是真聪明。
如果经济真要低迷几十年,那不扩张不扩产才是正确的。
孩子也一样
如果经济真要低迷几十年,那不扩张不扩产才是正确的。
孩子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