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继续持有以下仓位:
仓位1 中国平安 4600股 25%
仓位2 消费50ETF 395500份 48%
仓位3 红利质量 ETF 287500份 27%
进入市场15年,无人指点,自学能力又差,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没有收益,幸好不亏,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不会做量化,不会做择时,追不上热点,只能傻傻地持有,希望以后收益比银行定存高一点就满意了。
二、历史教训:
1.追涨杀跌,频繁换股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不如死拿一个估计永不破产的股票或投资组合。
2.不可重仓和高位买卖单支股票,股票和ETF最好下跌50%后再考虑分批分散买入。2021年全仓高位买入中国平安下跌40%,由盈利转为亏损到本金,非常心慌、惨痛。
3.不可持有新高后下降趋势的股票,要及时减仓或止损。2021年初,平安80多元震荡时,60日均线开始往下,当时就想减仓一半,结果犹犹豫豫没有减仓,导致越跌越舍不得卖,最后全仓亏损40%,相当于亏损了四年的工资总和。
4.买入要慢,分批建仓,卖出要快,果断清仓。2022年分仓到美的集团时,原本计划建半仓后逢阴线各买入100股建尾仓,结果操作时一把就梭哈完毕,后面俄乌战争暴跌导致亏损。
5.放弃技术及趋势分析,放弃个股价值投资,尤其是周期股更应该低市盈率卖出,高市盈率买入,处于信息劣势端的个人散户研究个股价投基本徒劳无益。
6. 越跌越买的标的只有指数基金,越跌越买的股票可能会导致资产归零。除了配置门票股打新外,以后不再买入股票。
三、资金收益
1、2009年一2021年,不认真总结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总是犯以前的错误,知行不合一,零收益。
2、2022年 ,本金46 ,年初资产46 ,年末资产50.0971,年度收益净值1.089,累计收益1.089。
3、2023年,本金增加4,总投入50。年初资产54.0971,年末资产50.8792,年度收益净值0.9405,累计收益净值1.0242。
4、2024年,本金增加21.9,总投入71.9。年初资产72.7792,年末资产84.687,年度收益净值1.1636,累计收益净值1.1918。
5、2025年,本金增加12.1,总投入84。 年初资产96.787,年末资产,年度收益净值,累计收益净值。
仓位1 中国平安 4600股 25%
仓位2 消费50ETF 395500份 48%
仓位3 红利质量 ETF 287500份 27%
进入市场15年,无人指点,自学能力又差,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没有收益,幸好不亏,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不会做量化,不会做择时,追不上热点,只能傻傻地持有,希望以后收益比银行定存高一点就满意了。
二、历史教训:
1.追涨杀跌,频繁换股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不如死拿一个估计永不破产的股票或投资组合。
2.不可重仓和高位买卖单支股票,股票和ETF最好下跌50%后再考虑分批分散买入。2021年全仓高位买入中国平安下跌40%,由盈利转为亏损到本金,非常心慌、惨痛。
3.不可持有新高后下降趋势的股票,要及时减仓或止损。2021年初,平安80多元震荡时,60日均线开始往下,当时就想减仓一半,结果犹犹豫豫没有减仓,导致越跌越舍不得卖,最后全仓亏损40%,相当于亏损了四年的工资总和。
4.买入要慢,分批建仓,卖出要快,果断清仓。2022年分仓到美的集团时,原本计划建半仓后逢阴线各买入100股建尾仓,结果操作时一把就梭哈完毕,后面俄乌战争暴跌导致亏损。
5.放弃技术及趋势分析,放弃个股价值投资,尤其是周期股更应该低市盈率卖出,高市盈率买入,处于信息劣势端的个人散户研究个股价投基本徒劳无益。
6. 越跌越买的标的只有指数基金,越跌越买的股票可能会导致资产归零。除了配置门票股打新外,以后不再买入股票。
三、资金收益
1、2009年一2021年,不认真总结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总是犯以前的错误,知行不合一,零收益。
2、2022年 ,本金46 ,年初资产46 ,年末资产50.0971,年度收益净值1.089,累计收益1.089。
3、2023年,本金增加4,总投入50。年初资产54.0971,年末资产50.8792,年度收益净值0.9405,累计收益净值1.0242。
4、2024年,本金增加21.9,总投入71.9。年初资产72.7792,年末资产84.687,年度收益净值1.1636,累计收益净值1.1918。
5、2025年,本金增加12.1,总投入84。 年初资产96.787,年末资产,年度收益净值,累计收益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