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年我的账户和市场一样先抑后扬,1-9月基本一直亏损,9.23日达到了最大亏损11.1%;此后随市场特别是北交所反转扭亏为盈,12.13日达到了最大盈利18.3%;最后半个月再次出现回落,最终收益定格在15%。主账户的收益图如下:
盈利方面,除长线投资的一成仓亚锦科技上涨约20%外,其他基本都为摊大饼收益,包括转债大饼、北交大饼、ST大饼和B股大饼等。不是我不想精选品种加仓,而是每次稍微买多一点常常就会遭到暴击,比如年初的中建信息和年底的同力股份;相反,只买了一个小饼的天马新材和ST百利等品种却取得了翻倍以上的收益。但我还是觉得,2025年应该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继续以摊大饼策略为主的前提下,会加大个股研究的力度并适当集中持仓,希望能有所收获吧。
再说说亏损。记得在去年的帖子里,我曾提出2024年会是比2023年更好的一年,低风险的机会将会明显多于2023年,并且首推北交所打新这一低风险策略。回头去看,这几点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自作聪明的我选择了更为激进的埋伏新三板转板北交所策略,却遭遇了巨大的政策风险:今年转板成功的品种只有约20支,且只有后期上市的几支涨幅较大;失败撤回的品种却高达近80支,且大部分腰斩。即使扣除戈碧迦等少数盈利的品种,这个策略造成的总体亏损也在5%以上。好在我手上剩余的停牌股已经不多,考虑到这几年我的两次较大回撤都和停牌转板策略有关,今后我应该不会主动持有太多的停牌股了。此外,我还在低位撤出了部分后来暴涨的北交小盘股以降低风险,这也造成了不小的亏损。
虽然收益率基本接近市场平均收益率,但我的实际持仓中有较多的现金等价物及惰性转债等品种,等效仓位大部分时候都保持在6-7成之间。所以我的业绩虽然比不上去年,但还是基本可以接受的。
再回顾一下我在集思录坚持发帖的5年,我的收益率分别是33.8%(2020年)、25.8%(2021年)、4.9%(2022年,有部分停牌股亏损调整到2021年)、17.4%(2023年)和15%(2024年),平均年化收益约为19.4%。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和低风险投资的黄金时期——10年代完全不能相比,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很多雄心勃勃的网友不同,我个人完全接受这一变化,今后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保守,这也许会让部分朋友失望吧。
但我觉得,投资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现阶段,我的总体思路是把股票账户投资资金控制在家庭总资产的50%以下,且每年的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下,同时尽量争取更大的盈利。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应该可以好好地研究和尝试策略,并享受我自己的投资;同时也可以好好地阅读、游玩、运动、游戏和照顾家人,并享受属于我的生活。做到Invest-life balance,才是我真正的目标。
展望2025,我不想再作任何预测。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要做好应对,就可以了。
但我还是会继续坚持发帖,定期记录并总结经验教训,并分享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吧。
谢谢大家的关注!
附上去年的日常跟踪帖: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88177
孔曼子 - 一名普通的职业投资者。本人没有公众号等自媒体和微信群,请勿上当。
赞同来自: 一ting可乐 、dafengtongxue 、Penny 、阿戒1899 、Klu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本周收盘净值0.986比年初下跌0.014,今年再次出师不利。
继同力股份和ST华通之后,我今年选择的第三支重点关注品种是吸收合并股中国船舶。
央企合并成功率较高,现价已接近去年低点,比现金选择权也只溢价11%,下跌考虑再加仓。
转债保持在三成仓,继续以防守性品种为主。
ST股轮动中,盘中上限二成仓实际持有一成小半。
北交所股票轮动中,盘中上限一成仓实际持有大半成,同力股份再次略加。
A股门票中国船舶开始逢低买入,还买了一些其他的实验性品种。
B股和新老三板等其他品种操作不多。
元旦节下午我送孔曼且硕返校上学,顺便去毛家湾森林公园的山顶上走了走,这里半山以上的部分包括昔日路考用的隧道都已经荒废成了人迹罕至的野地,比起几公里外高楼林立的天府新区来,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随手捡起了三个松果,正好分别是大号、中号和小号的,就像股市里的大盘、中盘和小盘股一样。细细端详一下,它们其实也是各有各的美啊。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happysam2018 、zqbkzz 、打新交朋友 、东海逍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