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
2016年末入市至2019年末处于新手期,完全是乱买,日内超短、打板、听消息、追热点、红利、夹头等试了个遍,没有耐心,凭运气赚钱,凭本事亏钱。
2020年后开始低价转债大饼,算是渡过了新手期,初步踏入投资大门。
2021末-2023年低溢价大饼,但2022年可转债新规后低溢价表现变弱,错过了低溢价转债几年大牛市。
2023年策略几经失效——调整——失效,感觉是最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年初上涨中无法战胜指数,体验极差。万幸的是一直把风控放在首位,从未踩雷。
‘年份 A股收益
·2017 5%
·2018 -30%
·2019 3.87%
·2020 6.91%
·2021 25.46%
·2022 5.04%
·2023 13.19%
·2024 16.26%
2024年:
多年来从未空仓,2024年也是全程满仓,账户主要以转债 小市值为主,偶尔主观操作但一直被打脸。2024全年体验不好(只在11月有短暂快乐),但是总体感觉较2023年难度小了一点。
打脸1:年初33%小市值66%转债大饼,1月末小市值增至60%仓位,没想到2月迎来股灾,出现今年的最大回撤21%,唯一庆幸的是底部没有割。
打脸2:5月份仓位调回股债1:2,但是6月份流动性危机到来,持续到9月下旬,期间转债一直阴跌,而小盘股企稳,再次打脸。
打脸3:6月份重仓参与了几个清偿,虽然在下跌中只算是浮亏(难受),但清偿资金在11月中旬才到账,踏空了9月末-11月中的牛市(更难受)。
打脸4:以为牛市来了,10月8日开盘买了中信转债,套在129高点。
打脸5:9-10月份小市值跑输对应指数,因为指数中基本面差的反而表现更好,我只买基本面好的小市值,这是全年最焦虑的时期。
骚操作:1月的调整精准躲过;12月16日清仓小市值,买入四大行,精准逃顶。
从2020年入门起算,不计港股户,年化收益约13.1%,近3年约11.4%。我对这个收益不太满意,过去几年太过注重防守,以后要逐渐奔放些。
收获:
2月7日恐慌中我择时系统出现做多信号,但当时已亏麻,未有任何操作,回头看,这是今年最大的机会。我经常反思为什么当时没有做出应对(比如全仓小市值,再比如全仓512100),记得jsl某大佬说过“看对 作对 重仓 杠杆”,做到前三可以有不错收益,加上第四可以财富自由,经历2月行情,我对此话有更深刻认知。
以前认为可转债很抗跌,现在不这么认为,市场下行,什么都不行。
2800以下要激进,3200以上要防守。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近年两次经历使我对此体会尤其深刻。一是2021年初配置一篮子公募基金,至2024年11月仍旧亏损21%~40%不等,这些基金经理外表光鲜亮丽,学历一个比一个高,亏的也是一个比一个多,借老胡的话就是:你们懂得比我多,亏的也比我多。二是本来打新的港股户2018年买入特斯拉使账户整体达十倍收益,2021年末满仓小米京东蓝月亮,至2023年亏损超60%,割掉后买入微软英伟达,至今完全收复亏损,2024年收益48.5%。
对价值投资有了新的认知。价值投资是一种另类择时,当很多不容易破产的股票比平时更便宜时,就是市场低位,这时候才是夹头们大干一场的时机。
2025展望:
今天一记大阴棒使我清醒,先更正标题: Bo的2025:胡搞瞎搞 争取回本!
股:
不预测,只应对,涨要跟上,挨打要站稳。2024年经济数据一直处于爬坑中,A股在2月和9月出现了增量资金才走强,故我认为2025年大A走势更取决于流动性。
近期读了一些文章,吸收了下N手数据,认为美股机构多数看多,此是危险信号之一,故我不看好2025美股。
债:
中债:降息周期,中短期没有看到政策转向苗头,虽2024年上涨过猛,但机构对中债尚有分歧,央妈嘴上说不要,身体却诚实的很,故我认为2025中债牛市会持续,至于猛不猛另说。
美债:目前降息预期变低,美债处于低位,期待2025美股经济走弱,届时美债会强于美股。
汇:
外媒说领导说考虑2025年让rmb贬值,以对冲贸易风险。近期usdcnh稳健走高,盲猜摸一下8?当然凭借3万亿外汇储备,汇率不会失控,金融时报也说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嗯 你说得对。
商:
不懂。我认为楼市不稳,消费不振,建材相关的品种不会有趋势性上涨行情。
声明:本帖所有观点仅供本人参考,所涉标的不做推荐,据此买卖亏损自负,如有收益我负全责。
2016年末入市至2019年末处于新手期,完全是乱买,日内超短、打板、听消息、追热点、红利、夹头等试了个遍,没有耐心,凭运气赚钱,凭本事亏钱。
2020年后开始低价转债大饼,算是渡过了新手期,初步踏入投资大门。
2021末-2023年低溢价大饼,但2022年可转债新规后低溢价表现变弱,错过了低溢价转债几年大牛市。
2023年策略几经失效——调整——失效,感觉是最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年初上涨中无法战胜指数,体验极差。万幸的是一直把风控放在首位,从未踩雷。
‘年份 A股收益
·2017 5%
·2018 -30%
·2019 3.87%
·2020 6.91%
·2021 25.46%
·2022 5.04%
·2023 13.19%
·2024 16.26%
2024年:
多年来从未空仓,2024年也是全程满仓,账户主要以转债 小市值为主,偶尔主观操作但一直被打脸。2024全年体验不好(只在11月有短暂快乐),但是总体感觉较2023年难度小了一点。
打脸1:年初33%小市值66%转债大饼,1月末小市值增至60%仓位,没想到2月迎来股灾,出现今年的最大回撤21%,唯一庆幸的是底部没有割。
打脸2:5月份仓位调回股债1:2,但是6月份流动性危机到来,持续到9月下旬,期间转债一直阴跌,而小盘股企稳,再次打脸。
打脸3:6月份重仓参与了几个清偿,虽然在下跌中只算是浮亏(难受),但清偿资金在11月中旬才到账,踏空了9月末-11月中的牛市(更难受)。
打脸4:以为牛市来了,10月8日开盘买了中信转债,套在129高点。
打脸5:9-10月份小市值跑输对应指数,因为指数中基本面差的反而表现更好,我只买基本面好的小市值,这是全年最焦虑的时期。
骚操作:1月的调整精准躲过;12月16日清仓小市值,买入四大行,精准逃顶。
从2020年入门起算,不计港股户,年化收益约13.1%,近3年约11.4%。我对这个收益不太满意,过去几年太过注重防守,以后要逐渐奔放些。
收获:
2月7日恐慌中我择时系统出现做多信号,但当时已亏麻,未有任何操作,回头看,这是今年最大的机会。我经常反思为什么当时没有做出应对(比如全仓小市值,再比如全仓512100),记得jsl某大佬说过“看对 作对 重仓 杠杆”,做到前三可以有不错收益,加上第四可以财富自由,经历2月行情,我对此话有更深刻认知。
以前认为可转债很抗跌,现在不这么认为,市场下行,什么都不行。
2800以下要激进,3200以上要防守。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近年两次经历使我对此体会尤其深刻。一是2021年初配置一篮子公募基金,至2024年11月仍旧亏损21%~40%不等,这些基金经理外表光鲜亮丽,学历一个比一个高,亏的也是一个比一个多,借老胡的话就是:你们懂得比我多,亏的也比我多。二是本来打新的港股户2018年买入特斯拉使账户整体达十倍收益,2021年末满仓小米京东蓝月亮,至2023年亏损超60%,割掉后买入微软英伟达,至今完全收复亏损,2024年收益48.5%。
对价值投资有了新的认知。价值投资是一种另类择时,当很多不容易破产的股票比平时更便宜时,就是市场低位,这时候才是夹头们大干一场的时机。
2025展望:
今天一记大阴棒使我清醒,先更正标题: Bo的2025:胡搞瞎搞 争取回本!
股:
不预测,只应对,涨要跟上,挨打要站稳。2024年经济数据一直处于爬坑中,A股在2月和9月出现了增量资金才走强,故我认为2025年大A走势更取决于流动性。
近期读了一些文章,吸收了下N手数据,认为美股机构多数看多,此是危险信号之一,故我不看好2025美股。
债:
中债:降息周期,中短期没有看到政策转向苗头,虽2024年上涨过猛,但机构对中债尚有分歧,央妈嘴上说不要,身体却诚实的很,故我认为2025中债牛市会持续,至于猛不猛另说。
美债:目前降息预期变低,美债处于低位,期待2025美股经济走弱,届时美债会强于美股。
汇:
外媒说领导说考虑2025年让rmb贬值,以对冲贸易风险。近期usdcnh稳健走高,盲猜摸一下8?当然凭借3万亿外汇储备,汇率不会失控,金融时报也说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嗯 你说得对。
商:
不懂。我认为楼市不稳,消费不振,建材相关的品种不会有趋势性上涨行情。
声明:本帖所有观点仅供本人参考,所涉标的不做推荐,据此买卖亏损自负,如有收益我负全责。

2
说一说新潮要约
可参与要约的股份约73.56%,实控人宁波国金阳光6.34%限售,汇能20.05%在3月份被谴责,3个月不能减持,剩余73.56%股东都可以参与要约。
猜想结果有这么几种:
1、股价拉到3.4以上,金帝、伊泰都不生效。
2、金帝加到3.4以上,且伊泰不加,伊泰可能失效,金帝要约到20%。
3、金帝加价到3.4,这样金帝、伊泰都有概率成功,或者二者都成功。
金帝生效门槛低,达到8%就生效,伊泰财大气粗,可能有不少人卖给伊泰。
两者都成功,那么金帝8-20%伊泰28-51%,很可能触发股市结构而退市,这样伊泰要按3.4收购剩余全部股权,相当于私有化,这对投资者们是有利的。
金帝退出概率
金帝目前资产负债率最高77%,贷款25亿后,资产负债率约79%,原要约金额是42亿,加到3.4约46亿,金帝要至少多拿4个多亿才能要约。
我认为金帝再掏几个亿几乎没有难度,关键在于卢老板个人意愿。
不发财报的影响
4.28之前会披露预计无法披露年报和一季报风险提示公告;
4.29收盘后开始停牌。
7月初还不发财报,复牌变*ST。
9月初还不发财报,就要走退市流程。
不发财报不影响金帝、伊泰要约,影响要约后的踩踏。
.其它
如果金帝或伊泰要约成功,发起董事会换届,现大股东会不会阻挠,重现科林电气那一幕?
至于要约目的,新潮300多亿的资产,其中80多亿的未分配利润,金帝25亿或者伊泰119亿的代价,都很值。
因要约导致股权结构问题而退市,此时伊泰或金帝必须要以要约价收购所有其它股份(类似私有化),但如果因为其它如财报问题、控制权争斗问题退市,伊泰或金帝没有私有化义务。
要约一到公布正式要约收购报告书,就不会因收购人主动终止而终止。
要约价、要约比例只能上调,不能下调。
此次竞争要约,金帝可以延长要约期限到5.22,也可以不延长,因为伊泰发要约的时候,金帝要约剩余的期限不低于15天。
新潮近期股价可能不会超3.4。
以上个人观点,请谨慎参考,以免被我带沟里去,导致的后果自负
可参与要约的股份约73.56%,实控人宁波国金阳光6.34%限售,汇能20.05%在3月份被谴责,3个月不能减持,剩余73.56%股东都可以参与要约。
猜想结果有这么几种:
1、股价拉到3.4以上,金帝、伊泰都不生效。
2、金帝加到3.4以上,且伊泰不加,伊泰可能失效,金帝要约到20%。
3、金帝加价到3.4,这样金帝、伊泰都有概率成功,或者二者都成功。
金帝生效门槛低,达到8%就生效,伊泰财大气粗,可能有不少人卖给伊泰。
两者都成功,那么金帝8-20%伊泰28-51%,很可能触发股市结构而退市,这样伊泰要按3.4收购剩余全部股权,相当于私有化,这对投资者们是有利的。
金帝退出概率
金帝目前资产负债率最高77%,贷款25亿后,资产负债率约79%,原要约金额是42亿,加到3.4约46亿,金帝要至少多拿4个多亿才能要约。
我认为金帝再掏几个亿几乎没有难度,关键在于卢老板个人意愿。
不发财报的影响
4.28之前会披露预计无法披露年报和一季报风险提示公告;
4.29收盘后开始停牌。
7月初还不发财报,复牌变*ST。
9月初还不发财报,就要走退市流程。
不发财报不影响金帝、伊泰要约,影响要约后的踩踏。
.其它
如果金帝或伊泰要约成功,发起董事会换届,现大股东会不会阻挠,重现科林电气那一幕?
至于要约目的,新潮300多亿的资产,其中80多亿的未分配利润,金帝25亿或者伊泰119亿的代价,都很值。
因要约导致股权结构问题而退市,此时伊泰或金帝必须要以要约价收购所有其它股份(类似私有化),但如果因为其它如财报问题、控制权争斗问题退市,伊泰或金帝没有私有化义务。
要约一到公布正式要约收购报告书,就不会因收购人主动终止而终止。
要约价、要约比例只能上调,不能下调。
此次竞争要约,金帝可以延长要约期限到5.22,也可以不延长,因为伊泰发要约的时候,金帝要约剩余的期限不低于15天。
新潮近期股价可能不会超3.4。
以上个人观点,请谨慎参考,以免被我带沟里去,导致的后果自负

0
今天+0.71%
早上加了点九洲正股,中午又做了次t。
上午趁冲高,把剩余的赤峰黄金全部卖了,清仓,而且忍住没有买回来。
上午买了点晶奥转债,中午分析后认为不应该,下午开盘保本出,原因如下:
上午查看投票情况,本以为大股东原意想下修,但意外被中小股东否决,所以没有约定不下修月数,而是立即计日,我原以为5.12大概率再次提议下修,冲动之下就买了。
中午仔细梳理发现,大股东配了47%,去年减到42%,今年2月以来分3次减到15.6%,目前肯定没减完,但剩有多少是未知的,赌下修的本质是赌大股东没有在3.25之后减持多少,而这个概率不足以支撑我继续持仓。
今年三次减持价格区间在110元左右,说明大股东接受这个卖出价,3.25后转债价格冲高回落,剩余持仓约占成交量22%,毛估大股东可以继续减持大部分,所以下次下修的预期要低。所以赶紧保本出了。
早上加了点九洲正股,中午又做了次t。
上午趁冲高,把剩余的赤峰黄金全部卖了,清仓,而且忍住没有买回来。
上午买了点晶奥转债,中午分析后认为不应该,下午开盘保本出,原因如下:
上午查看投票情况,本以为大股东原意想下修,但意外被中小股东否决,所以没有约定不下修月数,而是立即计日,我原以为5.12大概率再次提议下修,冲动之下就买了。
中午仔细梳理发现,大股东配了47%,去年减到42%,今年2月以来分3次减到15.6%,目前肯定没减完,但剩有多少是未知的,赌下修的本质是赌大股东没有在3.25之后减持多少,而这个概率不足以支撑我继续持仓。
今年三次减持价格区间在110元左右,说明大股东接受这个卖出价,3.25后转债价格冲高回落,剩余持仓约占成交量22%,毛估大股东可以继续减持大部分,所以下次下修的预期要低。所以赶紧保本出了。

0
今天-0.22%
今天宁科推迟回复问询函,竟然没低开,我赶紧把跌停价的卖单撤单了。
今天买了点低溢价转债,微亏。
今天买了点九洲正股,赌它努力化债。
今天卖了点国债etf 。
今天把剩余的赤峰黄金做了个t,降了约3%成本。
今天最大的亏损是永安行和大智慧
今天宁科推迟回复问询函,竟然没低开,我赶紧把跌停价的卖单撤单了。
今天买了点低溢价转债,微亏。
今天买了点九洲正股,赌它努力化债。
今天卖了点国债etf 。
今天把剩余的赤峰黄金做了个t,降了约3%成本。
今天最大的亏损是永安行和大智慧

0
今天-0.03%,亏损主要因为尾盘宏辉转债跳水
前天卖飞国债,昨天卖飞中装转2,投资可是太难了。
我认为今天中装转2不会下修。
一方面,从重整协议来看,10多亿的转债如果按5.14全部转股约2亿股,资本公积金转增10亿股,总股本变成19.4亿股。重整协议乙方一认购3.9亿股,比例为20.11%,符合重整协议“不低于总股本20%”的描述,如果下修到底价(按3.64算),转股后乙方一比例变为19.27%,达不到重整协议的要求。以此推断,下修后的转股价不能低于4.89元(20%临界)。
另一方面,考虑到马上进入回售期,ST中装肯定会预留下修空间避免回售,且能不下修就不下修。
考虑到4月25日披露年报,随后要举行股东大会,如果本次不下修,下次触发下修窗口期是4月25日,正好回售计数是第8天,那天正好提议下修,可以在年报股东大会表决下修价格,且拖延回售,下修后价格不会低于4.89,而且要预留后面的下修空间,我猜会是5.1。
前天卖飞国债,昨天卖飞中装转2,投资可是太难了。
我认为今天中装转2不会下修。
一方面,从重整协议来看,10多亿的转债如果按5.14全部转股约2亿股,资本公积金转增10亿股,总股本变成19.4亿股。重整协议乙方一认购3.9亿股,比例为20.11%,符合重整协议“不低于总股本20%”的描述,如果下修到底价(按3.64算),转股后乙方一比例变为19.27%,达不到重整协议的要求。以此推断,下修后的转股价不能低于4.89元(20%临界)。
另一方面,考虑到马上进入回售期,ST中装肯定会预留下修空间避免回售,且能不下修就不下修。
考虑到4月25日披露年报,随后要举行股东大会,如果本次不下修,下次触发下修窗口期是4月25日,正好回售计数是第8天,那天正好提议下修,可以在年报股东大会表决下修价格,且拖延回售,下修后价格不会低于4.89,而且要预留后面的下修空间,我猜会是5.1。

0
今天-0.56%,刚把两融账户弄好。
不打算开两融的,奈何大A做空工具太少,07552这种东西真的好。
今天尾盘卖了绝大多数玉龙,留了个小仓参与,怕踏空大牛市。
今天重仓的都跌了点,轻仓的倒是没怎么跌。
不打算开两融的,奈何大A做空工具太少,07552这种东西真的好。
今天尾盘卖了绝大多数玉龙,留了个小仓参与,怕踏空大牛市。
今天重仓的都跌了点,轻仓的倒是没怎么跌。

0
@boeing767
前天在 我来梳理一下现在A股的要约收购股吧 贴里分析了ST新潮,没想到次日开盘不久就奔跌停去了,无奈跌停价附近割掉。割完新潮,后悔不迭,我应该先卖再发帖的。为啥要割肉,要约真要黄吗,可以等汇能重新发要约啊

1
赞同来自: Monkey666
@Monkey666
每股净资产0.5股价0.2x,赔率合适。退市好像是因为收购的某公司业绩承诺通过造假完成,公司本身问题不大,还是国企。观点可能不对,没深研,最主要还是2000块亏的起。
请教一下买入卓朗的思路没深研,2000块亏的起。
每股净资产0.5股价0.2x,赔率合适。退市好像是因为收购的某公司业绩承诺通过造假完成,公司本身问题不大,还是国企。观点可能不对,没深研,最主要还是2000块亏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