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maoxiong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可以豁免临床人体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情况,主要基于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比如,以下情况可豁免BE试验:•
BCS I类药物(高溶解性、高渗透性):如果制剂在pH 1.2、4.5和6.8的溶出介质中,30分钟内溶出量≥85%,且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
BCS III类药物(高溶解性、低渗透性):如果制剂在上述溶出介质中15分钟内溶出量≥85%,且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
BCS II类药物(低溶解性、高渗透性):对于弱酸性化合物,如果在pH 6.8溶液中溶解性高,且在该pH下30分钟内溶出量≥85%,同时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f2>50),可考虑豁免。
即使满足豁免条件,仍需提供充分的体外研究数据支持,如溶出曲线、处方比例相似性等。•
对于复杂制剂(如调释制剂),即使满足豁免条件,仍需谨慎评估其体内外相关性。
豁免条件需严格按照相关指导原则和法规要求执行。
一般是拿动物做实验,绝大多数是大鼠。。。这是错误的。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可以豁免临床人体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情况,主要基于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比如,以下情况可豁免BE试验:•
BCS I类药物(高溶解性、高渗透性):如果制剂在pH 1.2、4.5和6.8的溶出介质中,30分钟内溶出量≥85%,且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
BCS III类药物(高溶解性、低渗透性):如果制剂在上述溶出介质中15分钟内溶出量≥85%,且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
BCS II类药物(低溶解性、高渗透性):对于弱酸性化合物,如果在pH 6.8溶液中溶解性高,且在该pH下30分钟内溶出量≥85%,同时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f2>50),可考虑豁免。
即使满足豁免条件,仍需提供充分的体外研究数据支持,如溶出曲线、处方比例相似性等。•
对于复杂制剂(如调释制剂),即使满足豁免条件,仍需谨慎评估其体内外相关性。
豁免条件需严格按照相关指导原则和法规要求执行。
0
@jackymin001
有一次去看病,前面一个医院行政模样的人陪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也在看病,医生说这个给他开进口药,但这个进口药必须给科室主任打电话才能开,医生准备打电话,病人说,不用麻烦了,医生只要开处方,告诉他是什么药,他们机关药房里都有的,不用申请。你ip是加拿大的啊,你说的是加拿大医院吗
0
请教医药专业大佬,我这么理解可以吗?
我认为,现在很多质疑仿制药的人,可能是把大部分化学药想得太神秘了,认为辅料有细微差别,药效就会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他们只关注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细微差别,但是忽略了服药者之间的差别其实更大。
他们没有想过,不管原研药还是仿制药,服用方法除了儿童以外,一般都是统一剂量的,男女老少,吸收代谢都不一样,为什么说明书都是统一剂量?类似的还有,同一个人,白天晚上不同时间的药物吸收代谢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吃同一剂量的药?每顿吃的饭量也不一样,为什么要吃同样剂量的降糖药?这些服药者变量带来的药物作用的环境变化,是不是比所谓的辅料差别带来的影响更大??然而临床上,他们服药后药效相似,是不是可以说明,其实化学药起效的前提环境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所谓的辅料不同,疗效就不同的假说,只是安慰剂效应?
如果是要求相对苛刻,至少按体重给药的化学药(麻醉剂、儿童给药),拿来质疑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异,才至少可以说得通?
我认为,现在很多质疑仿制药的人,可能是把大部分化学药想得太神秘了,认为辅料有细微差别,药效就会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他们只关注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细微差别,但是忽略了服药者之间的差别其实更大。
他们没有想过,不管原研药还是仿制药,服用方法除了儿童以外,一般都是统一剂量的,男女老少,吸收代谢都不一样,为什么说明书都是统一剂量?类似的还有,同一个人,白天晚上不同时间的药物吸收代谢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吃同一剂量的药?每顿吃的饭量也不一样,为什么要吃同样剂量的降糖药?这些服药者变量带来的药物作用的环境变化,是不是比所谓的辅料差别带来的影响更大??然而临床上,他们服药后药效相似,是不是可以说明,其实化学药起效的前提环境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所谓的辅料不同,疗效就不同的假说,只是安慰剂效应?
如果是要求相对苛刻,至少按体重给药的化学药(麻醉剂、儿童给药),拿来质疑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异,才至少可以说得通?
0
@ectrade022
前面有人回答过:请提供信息来源,和具体医院。如果是真的,可以去投诉这个医院。
二是目前医院确实两条路,普通人很难用上原研的,干保科干保楼是不受限使用的。也就是制定政策的是不吃集采的。
1
赞同来自: 路林
@路林
---
一看就是大同行的提问,以下来自deepseek。
药物晶型不同可能导致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工艺。仿制药需确保与原研药生物等效,但晶型不一定必须与原研一致。例如,FDA允许仿制药使用不同晶型,只要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BE)证明有效性。
---
- 吉非替尼:齐鲁药业开发乙二醇溶剂合物晶型,提前6年上市仿制药。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南京一心和通过3水合物共晶突破原研专利。
这些企业通常拥有成熟的晶型筛选平台(如AI预测、高通量实验)和专利分析团队,研发投入可达数百万至千万级别。
- 技术与设备限制:晶型筛选需依赖单晶X射线衍射(SXRD)、粉末衍射(PXRD)、热分析(DSC)等设备,小厂可能缺乏相关硬件和分析能力。
- 专利壁垒:原研常通过广泛布局晶型专利(如覆盖所有溶剂合物形式)增加仿制难度,小厂难以承担专利无效的法律成本。
- 稳定性与工艺放大:亚稳态晶型易在储存或生产中转晶,需复杂的工艺控制(如晶种技术、干燥条件优化),小厂可能缺乏经验。
- 成本与时间:单次晶型筛选需投入30万美元以上,耗时半年至一年,且成功率低。小厂通常优先选择风险较低的“与原研晶型一致”策略,但受专利限制时可能被迫放弃项目。
---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若仿制药晶型与原研不同,需提供稳定性数据并证明生物等效性。这为小厂提供了技术路径,但需配套完善的研发体系。
---
2. 聚焦低难度品种:选择多晶型报道较多、专利漏洞明显的药物(如伊马替尼α晶型),减少研发风险。
3. 工艺优化替代晶型控制:通过调整制剂工艺(如粒径控制、辅料选择)弥补晶型差异对溶出的影响。
代价估算:
- 资金:单一品种晶型研发需50万~200万元(若外包),专利无效诉讼额外增加100万~300万元。
- 时间:从筛选到BE试验完成需2~3年,若涉及专利纠纷可能延长至4年以上。
---
问个技术问题,我们知道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仿制,请问药物的晶型到底能否仿制?换个问法就是国内大部分的仿制药厂特别是小厂有没有药物晶形的仿制能力?或者说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仿制原研药物的晶形?药物的晶型仿制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其难度和成本因药物特性、原研专利布局及企业技术水平而异。国内仿制药厂(尤其是小厂)是否具备晶型仿制能力,需从技术挑战、法规要求、研发投入等角度综合分析:
---
一看就是大同行的提问,以下来自deepseek。
一、晶型仿制的技术可行性
1. 晶型差异对药物的影响药物晶型不同可能导致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工艺。仿制药需确保与原研药生物等效,但晶型不一定必须与原研一致。例如,FDA允许仿制药使用不同晶型,只要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BE)证明有效性。
- 晶型仿制的技术路径
- 与原研晶型一致:通过反向工程分析原研药的晶型(如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并重现其结晶工艺。但原研专利可能限制直接复制。
- 开发新晶型:通过筛选新晶型(如溶剂合物、共晶、无定形)绕开原研专利,但需确保新晶型的稳定性和生物等效性。 - **专利无效化**:通过法律手段挑战原研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或新颖性,例如正大天晴成功无效仑伐替尼的晶型专利。
---
二、仿制药厂的晶型仿制能力分析
(1)大型药企的技术优势
国内头部企业(如齐鲁药业、正大天晴)已具备较强的晶型研发能力,典型案例包括:- 吉非替尼:齐鲁药业开发乙二醇溶剂合物晶型,提前6年上市仿制药。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南京一心和通过3水合物共晶突破原研专利。
这些企业通常拥有成熟的晶型筛选平台(如AI预测、高通量实验)和专利分析团队,研发投入可达数百万至千万级别。
(2)小型药厂的主要挑战
小厂在晶型仿制中面临以下瓶颈:- 技术与设备限制:晶型筛选需依赖单晶X射线衍射(SXRD)、粉末衍射(PXRD)、热分析(DSC)等设备,小厂可能缺乏相关硬件和分析能力。
- 专利壁垒:原研常通过广泛布局晶型专利(如覆盖所有溶剂合物形式)增加仿制难度,小厂难以承担专利无效的法律成本。
- 稳定性与工艺放大:亚稳态晶型易在储存或生产中转晶,需复杂的工艺控制(如晶种技术、干燥条件优化),小厂可能缺乏经验。
- 成本与时间:单次晶型筛选需投入30万美元以上,耗时半年至一年,且成功率低。小厂通常优先选择风险较低的“与原研晶型一致”策略,但受专利限制时可能被迫放弃项目。
---
三、晶型仿制的法规与技术要求
1. 国内指导原则《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若仿制药晶型与原研不同,需提供稳定性数据并证明生物等效性。这为小厂提供了技术路径,但需配套完善的研发体系。
- 国际经验参考
FDA强调晶型差异不必然影响生物等效性,但需通过溶出度、稳定性等间接指标控制质量。例如华法林、雷尼替丁等仿制药使用不同晶型仍获批。
---
四、总结:小厂的努力方向与代价
1. 合作与外包:与CRO(如晶泰科技)合作,利用其晶型预测和筛选技术降低成本。2. 聚焦低难度品种:选择多晶型报道较多、专利漏洞明显的药物(如伊马替尼α晶型),减少研发风险。
3. 工艺优化替代晶型控制:通过调整制剂工艺(如粒径控制、辅料选择)弥补晶型差异对溶出的影响。
代价估算:
- 资金:单一品种晶型研发需50万~200万元(若外包),专利无效诉讼额外增加100万~300万元。
- 时间:从筛选到BE试验完成需2~3年,若涉及专利纠纷可能延长至4年以上。
---
结论
药物晶型可以仿制,但技术门槛和成本较高。国内大型药企已具备突破原研专利的能力,而小厂需通过合作、聚焦低风险品种或优化工艺实现仿制。未来,随着AI晶型预测技术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小厂的晶型仿制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0
@jackymin001
有一次去看病,前面一个医院行政模样的人陪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也在看病,医生说这个给他开进口药,但这个进口药必须给科室主任打电话才能开,医生准备打电话,病人说,不用麻烦了,医生只要开处方,告诉他是什么药,他们机关药房里都有的,不用申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主义
1
赞同来自: antornyemc
@maoxiong
大致是两个方面:成分一致性通过仪器可以分析出来。药代动力学一致性需要做人体实验,市面上的药都做过试验吗?我听说只要成分一致就能通过一致性评价了。
1. 成分一致性,药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杂质含量
2. 药代动力学一致性,主要就是药品的主要成分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否一致。
基本上就是从理论上保证两个药吃下去的疗效大致是一样的,但是这个药到底治不治病是不管的。
此外一个很不科学的科学知识就是:如果把原研药放进仿制药的盒子里开个患者,那么它的疗效是真的会低于原研药的。
0
有一次去看病,前面一个医院行政模样的人陪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也在看病,医生说这个给他开进口药,但这个进口药必须给科室主任打电话才能开,医生准备打电话,病人说,不用麻烦了,医生只要开处方,告诉他是什么药,他们机关药房里都有的,不用申请。
0
lixinfeng02 - 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有木石心
假设大夫原来都用原研药,有的患者不好使他可能换药。现在用集采药,有几个不好使的他可能就认为是药的问题,所以你说是不是心理原因所以集采的药到底有没有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数据支持,专家提意见也应该拿出自己的证据,我看郑医生的采访视频,没有拿数据,只是举了几个例子来说。
0
集采从方向来讲是对的。毕竟进入老龄化,医保眼见的要不够了。但是,有几个方面,一是集采唯低价论,砍价太狠,很多人把仿制药跟集采药等同,其实不是,有很多大厂仿制药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毕竟成本在那里摆着,也是降价降不过那些中标的不知名小厂。
二是目前医院确实两条路,普通人很难用上原研的,干保科干保楼是不受限使用的。也就是制定政策的是不吃集采的。大家都明白
第三是医院对急抢救药品,还是原研的多,使用也有绿色通道,可以细想为啥
二是目前医院确实两条路,普通人很难用上原研的,干保科干保楼是不受限使用的。也就是制定政策的是不吃集采的。大家都明白
第三是医院对急抢救药品,还是原研的多,使用也有绿色通道,可以细想为啥
6
赞同来自: otehq 、songsong0808 、国金证券 、天上街市 、happysam2018 、更多 »
@lixinfeng02
都说集采的药质量下降,这个到底是个人感观还是有数据支持的?我去医院开药大夫都说药效差不多呢。假设大夫原来都用原研药,有的患者不好使他可能换药。现在用集采药,有几个不好使的他可能就认为是药的问题,所以你说是不是心理原因
0
有个声音说,现在这个办法不好,药便宜不治病。 没关系,这只是一种看法,并不是结论。
为什么有了更多的选择却带来了更多的抱怨?
你嫌集采的药 江湖地位低下,那就去吃原研的,贵的药也不要摇号抽签,你自己去买就好了嘛。
为什么报怨?无非是觉着没占便宜嘛。 你想占便宜却必须拉上其他人,这点小心思怕不太好吧?
吃药难道是唯一的必选项? 搞得鸡飞狗跳,好像得病倒成了最正确最应该的事。
你猜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药都是安慰剂。 压制症状而已。 现代医学大部分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 不分什么集采或原研。 太极端? 哼,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得你的病吃你的药去吧~~~
为什么有了更多的选择却带来了更多的抱怨?
你嫌集采的药 江湖地位低下,那就去吃原研的,贵的药也不要摇号抽签,你自己去买就好了嘛。
为什么报怨?无非是觉着没占便宜嘛。 你想占便宜却必须拉上其他人,这点小心思怕不太好吧?
吃药难道是唯一的必选项? 搞得鸡飞狗跳,好像得病倒成了最正确最应该的事。
你猜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药都是安慰剂。 压制症状而已。 现代医学大部分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 不分什么集采或原研。 太极端? 哼,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得你的病吃你的药去吧~~~
3
lixinfeng02 - 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antornyemc 、wcwhere
都说集采的药质量下降,这个到底是个人感观还是有数据支持的?我去医院开药大夫都说药效差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