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普通投资者忽视的交易模式—网格交易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某一天,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在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在任何一个股票价位,买进资金的50%,也就是说—资金额:股票市值=50%:50%

股票价格上涨一定幅度就卖出部分股票,保持剩余的—资金额:剩余股票市值=50%:50%;

反之股票价格下跌一定幅度,就用剩余资金买进一部分股票,始终保持剩余资金额:剩余股票市值=50%:50%

用这个办法来对付股票价格的随机走势,长期交易是盈利的。他在十多年的交易生涯中,资金获得了29%的年复利增长。

50岁后因为得了老年痴呆症,交易战绩没能延续。我在这里暂且称上面使用的交易数学模型为“等比例仓位模型”。

事实上,50%:50%也可以是其他的百分比数值,香农的策略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1.股价涨跌是不可预测的。

2.股价上涨就不断卖出套现,股价下跌就不断买进股票。

这也是有记录以来,文字中正式对网格交易建模最早的,最基础的,最古老模型。

可能是受香农的影响,股神巴菲特的恩师,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在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里也提到:
50:50股债轮动策略(或称“平衡策略”),核心思想是通过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持仓比例,控制风险并实现长期稳健收益。

策略的核心逻辑
1. 初始配置:

将投资组合的50%配置于股票(如分散的股票组合或指数基金),50%配置于高等级债券(如国债或优质企业债)。

目的:通过股债的负相关性平衡风险,债券提供稳定收益和避险功能,股票提供长期增值潜力。
  1. 定期再平衡:

    每年或每隔固定周期(如市场波动超过一定阈值时)调整持仓比例,将股票和债券的权重重新恢复至50:50。

    若股市上涨导致股票占比>50%,卖出部分股票买入债券;

    若股市下跌导致股票占比<50%,卖出债券补仓股票。

    本质是强制“低买高卖”,避免追涨杀跌。

必须要强调:股债50:50首先是一种资产配置策略,这是道;定期再平衡就是网格交易,这是术;

你也可以简约的认为:再平衡就是网格交易的另一一种表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格交易已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量化交易者的常用模式。
发表时间 2025-02-07 09:14     来自北京

赞同来自: dafengtongxue

0

黑暗的森林

赞同来自: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黑暗的森林
2025-02-07 14:15 来自北京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5-02-07 14:15
  • 浏览: 177
  • 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