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性质无法实时看盘,也无法进行转债轮动,叠加去年信用债的实质性违约。今年主仓位主要做,基于基本面研究的高息临期转债的策略。
第一次根据基本面进行研究正股的质地及还债的能力,心里也没底。欢迎各位财报研究前辈多多指点。
从去年10月份跟踪持有维尔转债截止至今,走势及公司业绩尚在自己预期之内。25年年初公司公告盈利预测:待审计机构评估后可能会计提6~7亿坏账和商誉。可能会进行财务大洗澡。主动释放风险,似乎为25年降低净资产做准备。最好的情况是,年报公告后,公司着手转债下修事宜,中报再配合业绩改善和订单增加情况,提振二级市场。实现小比例化债。
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大,最近3年来营收利润在大比例下滑。一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中下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作为公共事业型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维尔利要处理餐厨垃圾,污水等治理),这一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刚需。即使大环境不好,一个城市的垃圾和污水都需要实打实的治理吧。所以公司的性质和搜特和岭南有本质的区别。公司目前账上保守有3~5亿现金,到期兑付9.2亿转债有不小的困难。但从国家化债的角度,不会放任这种公共事业性刚需型公司的违约,这样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舆论。也不利于该司未来的业务的开展。但是国家的万亿化债,什么时候能实打实的落到公司端,我们也不得而知。
也许公司的管理层也着急,只是我们不了解?或者在像城地转债那样憋大招?或者其实什么方案?从近期的净现金流能看出公司的确在积极回笼资金。但是回想21年维尔利30倍溢价收购李董儿子的北京宝旺。这几年业绩一泻千里。实控人为关联交易作保,维尔利将在2025年聘请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重新评估标的股权(北京宝旺持有的中再生公司9.6774%股权)的公允价值。若新公允价值低于2022年的交易对价(2.33亿元),李月中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回购股权或支付现金补足差额。如果今年业绩再不改善那将雪上加霜。
昨晚给维尔利上市公司发了一封邮寄。《关于维尔转债化债措施的若干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iL-JmSaNUuFQVYpnapR_ug
目前也没得到任何回复。
维尔转债有三点是明确的:
1.到期时间26年4月,(税前年化收益11%)
2.公司经营正常,不是无法经营,而是资金流紧张,
3.从历史运作,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管理及信用尚可。
第一次根据基本面进行研究正股的质地及还债的能力,心里也没底。欢迎各位财报研究前辈多多指点。
从去年10月份跟踪持有维尔转债截止至今,走势及公司业绩尚在自己预期之内。25年年初公司公告盈利预测:待审计机构评估后可能会计提6~7亿坏账和商誉。可能会进行财务大洗澡。主动释放风险,似乎为25年降低净资产做准备。最好的情况是,年报公告后,公司着手转债下修事宜,中报再配合业绩改善和订单增加情况,提振二级市场。实现小比例化债。
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大,最近3年来营收利润在大比例下滑。一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中下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作为公共事业型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维尔利要处理餐厨垃圾,污水等治理),这一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刚需。即使大环境不好,一个城市的垃圾和污水都需要实打实的治理吧。所以公司的性质和搜特和岭南有本质的区别。公司目前账上保守有3~5亿现金,到期兑付9.2亿转债有不小的困难。但从国家化债的角度,不会放任这种公共事业性刚需型公司的违约,这样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舆论。也不利于该司未来的业务的开展。但是国家的万亿化债,什么时候能实打实的落到公司端,我们也不得而知。
也许公司的管理层也着急,只是我们不了解?或者在像城地转债那样憋大招?或者其实什么方案?从近期的净现金流能看出公司的确在积极回笼资金。但是回想21年维尔利30倍溢价收购李董儿子的北京宝旺。这几年业绩一泻千里。实控人为关联交易作保,维尔利将在2025年聘请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重新评估标的股权(北京宝旺持有的中再生公司9.6774%股权)的公允价值。若新公允价值低于2022年的交易对价(2.33亿元),李月中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回购股权或支付现金补足差额。如果今年业绩再不改善那将雪上加霜。
昨晚给维尔利上市公司发了一封邮寄。《关于维尔转债化债措施的若干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iL-JmSaNUuFQVYpnapR_ug
目前也没得到任何回复。
维尔转债有三点是明确的:
1.到期时间26年4月,(税前年化收益11%)
2.公司经营正常,不是无法经营,而是资金流紧张,
3.从历史运作,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管理及信用尚可。

3
赞同来自: 塔塔桔 、happysam2018 、watching
@watching
1.转债评级。由AA- 到A,机构出于风控要求持有的不多;
2. 目前仍然存在违约概率,管理层的运作回购等力度较小诚意不足风险收益比不划算;
3. 财报上应收账款,3年以上坏账率计提70%,基本上赔本着;
4. 还有可能公司存在某些隐形债务/业务雷区,只是我们普通投资者无法知晓内部情况。
所以在当前较热的市场行情下,这个还有这么高的到期收益率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原因:
1.转债评级。由AA- 到A,机构出于风控要求持有的不多;
2. 目前仍然存在违约概率,管理层的运作回购等力度较小诚意不足风险收益比不划算;
3. 财报上应收账款,3年以上坏账率计提70%,基本上赔本着;
4. 还有可能公司存在某些隐形债务/业务雷区,只是我们普通投资者无法知晓内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