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有人又要说我光会动嘴皮子,没有实例,下面我就举两个实例。可否这样认为,没自信等同于不是真的“知道”
1,赛力斯
这个股我一直盯着,我是知道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会涨到某个特定的价格上方一定幅度。
23年6月启动后,我买进去,正当我要进一步增仓时,连续几周下跌,把我的利润全跌光。
由于我知道它尚有充足的时间,我不愿在这单一个股上消耗太多的时间和占用资金,果断卖光,坐了一回过山车。
接下来又开始涨了,那么这回会不会又是洗盘呢?先观察一下。...

赞同来自: KevinLe 、shplhy 、明园 、gaokui16816888 、非凡猪 、 、 、 、更多 »
1,赛力斯
这个股我一直盯着,我是知道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会涨到某个特定的价格上方一定幅度。
23年6月启动后,我买进去,正当我要进一步增仓时,连续几周下跌,把我的利润全跌光。
由于我知道它尚有充足的时间,我不愿在这单一个股上消耗太多的时间和占用资金,果断卖光,坐了一回过山车。
接下来又开始涨了,那么这回会不会又是洗盘呢?先观察一下。
然而这时候的大盘是怎样的呢?是持续下跌,与赛力斯走势完全相反。我记得有一天全A股只3百个左右红色上涨,它是涨停,逆势增仓,需要非凡勇气。犹豫间,股价已经涨超了我所知道的价格一定幅度,我失去了机会。
2,上海电气
我也是知道一两年内会有一波行情,只是不知道至少要涨到什么价格,也是盯着。
连续涨停后打开,给了我机会。然而11月1日跌停,第二天又大幅低开,我又被震出局。算了算,没赚多少。而紧接着,又是一波大幅上涨,我只能流流口水。
你看,这还是在我已经知道的前提下,赚钱都是如此困难。
有些人说不翻倍不卖,不赚50%不卖。凭什么呀?震荡几回(焦虑)终于坚持到赚90%,当你以为依然还是一次震荡,然而却真跌下去了,坐过山车好受吗?不会焦虑吗?
如果我还是集中持股,那么这种我知道的股票,一定是目标。大仓位下,又是长达几周的震仓,又是逆势,又是中途跌停低开,我怎么可能不焦虑?我怎么可能有迷之自信坚持一定要赚到多少?
幸好我是极度分散,这两个没赚到啥钱问题不大,只是略影响收益率罢了,不会让我产生焦虑。
当然,我也不是说分散就比集中好。分散,也是一把双刃剑。集中还是分散,集中或分散到什么程度,都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赞同来自: 塔塔桔 、Tuote 、理想已实现 、KKWX 、freeroa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直到现在没总结出一套稳赢的方法,感觉自己一直是在竹匾支起的陷阱下偷吃谷子的麻雀。这个太有感触了,我也有同感,说说我的看法。
我现在放弃靠技巧和交易赚钱,转向靠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赚钱。简单的说,就是以高股息率为基础,作为主力配置,以成长股和周期股作为奇兵,守正出奇。
靠投机和交易,就是这种感觉:总是在冒险,成功了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能成功,失败了不知道怎样避免下一次失败?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互掏口袋的游戏。这次你手疾眼快,掏了别人的口袋;下次别人比你更加手疾眼快,就被别人掏了口袋。
选择有股息率支撑的优质股票,公司每年都派发不薄的股息率,单单这个股息率就超过了国债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公司还保留一半左右的利润,用来滚动发展,赚越来越多的钱,派发越来越多股息。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就不说了,大家都听烦了,就说长江电力。现在的股息率大约为3%,这已经超过了国债和存款,公司还在发展中,赚钱越来越多,派发的股息越来越多。
不断地交易,有个典型代表,就是彼得 林奇,他46岁盯着满头白发提前退休了。长期持有优质股,有个典型代表,就是巴菲特,现在95岁了,还担任董事长讲CEO,奋斗在第一线。
最后用我的打油诗作为结尾吧。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朱顶红 、zyes0412104641
碰巧我也是2010年开始职业投资的,同开始的比较集中大概2到3个重仓股,到最近几年开始分散,最大重仓不超过10%,低估分散高股息不深研究,再加上低风险产品。就可以避免了焦虑。收益也不差我持股一直是集中的,最多2只。我也知道要适度分散,而且根据我选股赢面的概率更划算,但我做不到。因为我要雪耻,雪那种无数牛股在我卖掉后迅速上涨乃至暴涨,成为市场耀眼的明星,我只能默默舔舐伤口的耻辱,那是一个老韭菜不能轻易放下的痛,只怪自己技不如人,但我不会屈服,我想雪耻。
那段2018~2019资金折半噩梦般的经历我也害怕去承受第二次,所以我现在投资资金不超过总资金的一半,万一股票资金跌一半,那就损失1/4,这个压力我还能承受。况且,多年以来我一直屯一点黄金,若钱恶贬那一天,还能靠之活到老。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kolanta 、东海逍遥 、朱顶红 、wangasus 、更多 »
看到有人说某一年,跌去近一半,700多万,后来又重新新高,这种事情对于我而言,万不可接受。说的太赞了,善猎者善等,善攻者善守。过去几年自己贴身体会,钱还是要稳稳地赚,慢慢地赚比较好,睡得好比什么都重要,一生只富一次,可惜以前我没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也不算晚
我是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在证券市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自己身体也不算好;现在孩子大学,支出减少,终于结束了之前很多年的工资年光,变得开始有积蓄,我也会继续投入账户里;尽管已经赚了我工作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不可能达到的收益,但是在一线大城市,仍是很普通的家庭;而我,又是整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所以哪怕再遭遇如08年那...

赞同来自: 无咎1989 、Tuote 、gztom 、滚雪球的赵 、雨狼枫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是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在证券市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自己身体也不算好;现在孩子大学,支出减少,终于结束了之前很多年的工资年光,变得开始有积蓄,我也会继续投入账户里;尽管已经赚了我工作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不可能达到的收益,但是在一线大城市,仍是很普通的家庭;而我,又是整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所以哪怕再遭遇如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整体的大幅度回撤,我是不愿经历任何一次。
很多跳天台的,包括鼎鼎大名的利佛摩尔,在当时相对来说仍有不错的家底,相对于普通老百姓仍属于富裕阶层,但是在心理上,很难接受深幅的回撤。利佛摩尔已经算强的,几起几落,最后是绝望,我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竟然会崇拜他和试图复制他。
很久以前买2~4个股票,年复合收益35%左右,但是时常会焦虑。现在很分散,回撤相对大幅减少,尽管收益也大幅减少,但是却不再感到焦虑。
打新交朋友试图从极度的稳定中进行突破,我想他是未雨绸缪,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他的赚钱模式,市场容量被挤压,而他的资金却越来越大,将来可能收益率大受影响,所以提前进行突破尝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对的稳定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容量够大,就应该在舒适区,复制再复制。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kolanta 、朱顶红
我焦虑的不是赌桌,是立体化的情绪圈套。你可以不理睬,但你就是市场的一分子,除非你离开,否则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举例说,我年初开始一直在跟踪阿里这个票,想等待时机买,但春节期间dp的疯狂炒作导致网络股的暴涨,此时如果节后跟,则预期成本提高20%,不跟,则上涨40%,这个时候做决策就很痛苦。楼主这样的情绪我也感觉我卡着一样的情绪状态,我最近也感觉知行合一有点难,看的多了分析多了有时候似乎都都暗藏机会,甚至我都想静下来休息一会了,放空一下自己吧,放过自己。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huangwenyu 、东海逍遥 、瀛幻想 、口口夕口木 、再进一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对于焦虑情绪管理能力,我认为认知提升;经验积累;宗教智慧都可以起到提高的作用。
但以我这么多年的投资体验来说,我认为还是不能本质改善,根源在于人的天生性格。刻画在基因里的天然反应。对于我来说认知很清晰的策略风险,仍然会带来焦虑情绪。
我体会每个人都有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权益仓位范围,可以接受的盈亏比例范围。超过了就有不适感。即使很清楚自己在做对的事情。哪怕做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行合一,但焦虑情绪的确还是伴随的。
所以投资大部分时候还是要把自己当自己,承认自己人性的弱点,接受自己的平凡。让自己处在自在的状态,这也才是可持续的状态。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cheche88
没错,这就是博弈型股市投资的痛点。当然,以拿红利为主的投资就较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如果拿股息,我前几年就不会卖掉3.5%利息的50年期国债。我觉得大部分人投资股市就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比如我的目标收益是年化10%~20%。我最近20年的年化收益是20%,但近9年的年化收益是11%,明显很差,主要是2018~2019年接近腰斩的亏损。而且吧。职投,就是个个体户,自己自负盈亏。那只要还在这个市场一天,就还得面临的决策。定个目标也是个方法,问题是,目标实现了怎么办?再进一步吗?再进一步的代价和退一步的代价和初始的时候又不一样了。就此收手了,那就完全退休了?后面几十年干什么呢?

赞同来自: ZLJ97979797 、happysam2018 、白金牛 、darksage 、saturn99 、 、 、 、 、 、更多 »
924以前是否一直宣传出清垃圾股,然而十月后风向突然转到了重组,暴涨的几乎都是垃圾股,你说之前卖掉垃圾股的投资者怎么办?----------最恶心的是新上台的吴村长,搅屎棍一个,一出来就黑个脸再三强调应退尽退。。。****应退尽退。。。****应退尽退。。。;9.24以后丫再也不提了。其实回头看,前村长一任能上几千支股,却安然无恙在政协喝清茶,我们就该懂了。。。。。。。别说退市了。之前的严控大额资金通过连续涨停操纵市场都不管了。今年业绩预告也都不问询了。放任自流了。

赞同来自: 铁骨素心 、happysam2018 、dfdfsdfdfs 、sdu2011 、marsxiaoyue 、 、 、 、更多 »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刀羊 、再进一步 、白金牛 、JiangSH2020 、 、 、 、 、 、更多 »
我同意你的说法,偶然奖励错误是正常的,现在往往奖金发给错误的比发给正确的更多。举例说,924以前是否一直宣传出清垃圾股,然而十月后风向突然转到了重组,暴涨的几乎都是垃圾股,你说之前卖掉垃圾股的投资者怎么办?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18年时看好一个科技股,业绩不好但我看好其前途,该股从39元跌至12元构建了阶段底部我全仓买入。后来媒体一直宣传蓝筹股,还不断说垃圾股退市,我熬了一年半怕真会退市就在6元多...924以前是否一直宣传出清垃圾股,然而十月后风向突然转到了重组,暴涨的几乎都是垃圾股,你说之前卖掉垃圾股的投资者怎么办?
----------最恶心的是新上台的吴村长,搅屎棍一个,一出来就黑个脸再三强调应退尽退。。。****应退尽退。。。****应退尽退。。。
;9.24以后丫再也不提了。其实回头看,前村长一任能上几千支股,却安然无恙在政协喝清茶,我们就该懂了。。。。。。。

lcdc - 股息养老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刀羊 、翡冷翠的钢琴家 、一思难过 、cheche88 、 、 、 、 、 、更多 »
至于职业投资,个人感觉没必要。作为非专业投资者,工作不会影响你的投资,我说的“投资”不是那种天天盯盘、不操作就手痒的炒股者。职业投资并不等于专业投资,专职炒股者压力肯定是高于非专职的。
我马上也要成为被“职业”投资者了,不是自己的选择,是因为到了退休年龄自动转为职业投资。我的感觉,工作没有影响我的业余投资,投资也没影响到工作,这个可能各人有不同,看自己怎么处理两者的关系。等着我退休了,时间上“职业”了,但仍然是个业余投资者,不会有什么质的改变。每月的退休金,也和上班时的工资差不了很多,这本身也能缓解一部分投资时偶尔出现的焦虑。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刀羊 、朱顶红
投资的唯一定律就是变化,也意味着没有线性外推,经验积累的用处也没有那么大。没法有一劳永逸,拥抱变化久了就会疲劳,也会焦虑没错,这就是博弈型股市投资的痛点。当然,以拿红利为主的投资就较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如果拿股息,我前几年就不会卖掉3.5%利息的50年期国债。我觉得大部分人投资股市就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比如我的目标收益是年化10%~20%。我最近20年的年化收益是20%,但近9年的年化收益是11%,明显很差,主要是2018~2019年接近腰斩的亏损。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dafengtongxue 、口口夕口木 、gaokui16816888 、江南1919 、 、 、 、更多 »
如今低风险投资收益越来越低,一旦遇到如美国这样的大通胀,钱就大缩水了,所以盈利能力不能丢啊。楼主2010年到今年职业投资15年了,想必经历过08、15、21 3个牛熊周期了,也很有钱,说明相对和绝对收益都不错,各种大亏大赚也都经历过,投资模式再怎么说肯定也是成型体系化了。也就是老油条了,什么都见识过了,应该是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了。
我特别好奇的是楼主这样的投资经验丰富的富豪现在还会焦虑钱会毛了这种问题的真实心态。这就好比我们最终都会死,但实际不会有人关心这个结果,大家都是在忙着过好每一天一样,这才是正常心态吧!
我是投资经验6年的菜鸟,闲的时候也焦虑,最近家里人频繁生病医院跑的多,心力交瘁下就没空焦虑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huangwenyu 、非凡猪 、happysam2018 、Beter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非凡猪 、happysam2018 、R2D3 、丢失的十年 、Gerry1012010 、 、 、更多 »

JavaCrab
- 探寻量化之路
赞同来自: kolanta 、happysam2018 、非凡猪 、dfdfsdfdfs 、ASC1975 、 、 、更多 »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marsxiaoyue 、风收益险 、江南1919 、明园 、 、 、 、 、 、更多 »
连亏三年,焦虑得不行;今年转向低风险,慢慢才找到一点感觉,不过大概率今年股票行情好了,因为我转出部分仓位做低风险,稳稳地反向指标+老韭菜我18~19年做一个股票亏了700多万接近一半,常常做噩梦,梦见自己又去找工作了。

我焦虑的不是赌桌,是立体化的情绪圈套。你可以不理睬,但你就是市场的一分子,除非你离开,否则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举例说,我年初开始一直在跟踪阿里这个票,想等待时机买,但春节期间dp的疯狂炒作导致网络股的暴涨,此时如果节后跟,则预期成本提高20%,不跟,则上涨40%,这个时候做决策就很痛苦。哈哈 这个案例我和你差不多 不过我是两周前关注得阿里 跟郁闷 并且我手里有不少现金。我觉得都会有些焦虑 也是作为普通人难以避免的 焦虑越少也就越强大吧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marsxiaoyue 、fuyun
遵守纪律可以消除焦虑如果价格没到你的买入目标位,你本来也赚不到这笔钱,涨起来也和你没关系,用不着焦虑如果价格到了你的买入目标位,你却没买,是你没遵守纪律,错过利润是你应该付出的代价,错过了就错过了,下次有机会再说,也用不着焦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w411G7qT/我也想,2014年我卖了大宁三套小房子想换套大的,短期没选到就想等等,结果从2万多一平等到了2017年8万一平方。股票没那么极端,但好股票也经常一去不回。有时候没办法,贵了也要买,因为大势所趋阿。也许10年后又回来了,但或许永远不回来,比如200多的黄金,2000点的股市。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KevinLe
我觉得你的焦虑来源于想踩准市场不断变化的风口,至少觉得自己至少应该多少跟上市场风格的转变,根本上来说还是没有股权思维,想法跟着市场在变,全职又时间盯着市场的起起落落。随着股票数量增加,齐涨会越来越少,而股市的娱乐化又导致热点主要是人为制造。这样的情况下揣摩人心比揣摩公司更重要了。我们和美股不是一类市场,我们都是预期你的预期的。

赞同来自: Tuote 、ZLJ97979797 、happysam2018 、东海逍遥 、口口夕口木 、 、 、 、 、 、更多 »
我焦虑的不是赌桌,是立体化的情绪圈套。你可以不理睬,但你就是市场的一分子,除非你离开,否则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举例说,我年初开始一直在跟踪阿里这个票,想等待时机买,但春节期间dp的疯狂炒作导致网络股的暴涨,此时如果节后跟,则预期成本提高20%,不跟,则上涨40%,这个时候做决策就很痛苦。遵守纪律可以消除焦虑
如果价格没到你的买入目标位,你本来也赚不到这笔钱,涨起来也和你没关系,用不着焦虑
如果价格到了你的买入目标位,你却没买,是你没遵守纪律,错过利润是你应该付出的代价,错过了就错过了,下次有机会再说,也用不着焦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w411G7qT/

赞同来自: J555418527

赞同来自: 塔塔桔 、happysam2018 、dfdfsdfdfs 、胡桃夹子 、瀛幻想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塔塔桔 、happysam2018 、kolanta 、东海逍遥 、瀛幻想 、 、 、 、 、 、 、 、 、 、 、 、 、 、更多 »
市场一直都会时不时奖励错误的行为,以前也会,现在也会,跟网络自媒体没关系,人性使然。我同意你的说法,偶然奖励错误是正常的,现在往往奖金发给错误的比发给正确的更多。举例说,924以前是否一直宣传出清垃圾股,然而十月后风向突然转到了重组,暴涨的几乎都是垃圾股,你说之前卖掉垃圾股的投资者怎么办?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18年时看好一个科技股,业绩不好但我看好其前途,该股从39元跌至12元构建了阶段底部我全仓买入。后来媒体一直宣传蓝筹股,还不断说垃圾股退市,我熬了一年半怕真会退市就在6元多割肉了,130万股亏了700多万。等我买好一个绩优股水星家纺,还没得瑟几天,科创板来了,鼓励科技股了,亏损也没关系了。我卖掉的股票很快涨到了14元,买进的只涨了一两元,真的欲哭无泪啊!


瑞宇堂
- 和光同尘,敏芯亚锦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chisj 、walkerdu
以前公开信息主要是官方发布,现在网络时代自媒体及各类媒体形成了立体信息网,某种程度上左右了热点的走向(当然有幕后资金运作)。市场一直都会时不时奖励错误的行为,以前也会,现在也会,跟网络自媒体没关系,人性使然。
这里价值投资者为主,但现在的价值衡量标准也变了,一个塑料娃娃赚的钱超过一吨钢铁很正常,因为价值的定义者变了,拿红利是一种价值,但一个长期不盈利的公司照样被市场赋予极高的价值,而且由于反身性原理,有些垃圾货也真的逆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