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是农村专项计划,清北针对中西部省份都有这个专项名额。那一年好像是河南很多农村考生觉得自己攀不上北大,所以不敢填,然后相当于农村专项计划的分数在河南断档了。北大和清华虽然知道农村专项计划的录取分会比正常录取低一些,但是估计也无法接受低这么多,所以一度想要拒招。意思是专项计划不设最低分数线?以前复旦经常出现高分不敢填的情况,但也是到重点线为止,不到重点线的不调档。

北大招生人员故意的?那个是农村专项计划,清北针对中西部省份都有这个专项名额。那一年好像是河南很多农村考生觉得自己攀不上北大,所以不敢填,然后相当于农村专项计划的分数在河南断档了。北大和清华虽然知道农村专项计划的录取分会比正常录取低一些,但是估计也无法接受低这么多,所以一度想要拒招。

赞同来自: T台少爷
学业未达标
学分不足或课程挂科:部分学生因课程难度大、时间管理不当等原因未能修满学分或通过关键考试,例如某“双一流”高校的延毕率约为12.5%,其中学分未完成是主要原因59。
学位论文未通过:近年来高校对论文质量要求提高,抽检严格,部分学生因研究进度滞后或论文质量不达标而延毕10。
健康或家庭突发问题
如严重疾病、心理压力过大、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学生无法继续学业48。
学籍制度限制
部分学生因转专业、双学位或辅修需延长学习时间,或因交换项目导致课程冲突,被迫延毕713。
二、主动选择延期毕业的动机
保留应届生身份以优化就业
部分学生通过延毕保留应届生身份,利用校园资源继续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招聘。例如,有学生故意挂科或延迟修满学分以维持学籍,从而在次年求职时享受应届生政策优势511。
缓冲就业压力与职业规划调整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学生选择延毕以增加实习经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探索创业机会。例如,媒体报道的985毕业生中,有人因“未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而主动延毕,利用校园资源提升竞争力211。
学术深造或科研需求
部分学生为准备研究生考试、申请海外留学或参与科研项目,主动延毕以争取更多时间。例如,有学生因需完成重要科研课题或提升学术背景而申请延期67。
心理调适与个人成长
部分学生因对职业方向迷茫或希望体验“间隔年”,通过延毕探索兴趣、参与社会实践或调整心态,例如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或公益志愿活动13。
三、特殊现象:名校学生的主动策略性延毕
利用制度漏洞
部分学生通过故意挂科、延迟提交论文等方式满足延毕条件。例如,某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因1学分之差主动挂科延毕11,类似现象在北大、清华等校亦有发生。
资源依赖与成本考量
延毕期间,学生可继续享受低价宿舍、图书馆等校园资源,降低生活成本,同时避免过早承担经济压力1113。
社会观念变化
随着“弹性学制”观念普及,延毕逐渐被部分学生视为合理选择。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延毕同学,其中主动延毕者占比显著上升510。

一、裸分录取比例
北京大学
裸分录取占比43.3%:2024年北大通过裸分(提前批+普通批)录取约1300人,占内地本科新生总数的43.3%3。
清华大学
裸分录取占比47.9%:2024年清华通过裸分录取约1550人,占内地本科新生总数的47.9%3。
二、特殊类招生途径及占比
特殊类招生主要包括强基计划、保送生、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等,具体比例如下:
强基计划
北大占比29.9%(约900人),清华占比27.8%(约900人),是特殊类招生中占比最高的途径314。
保送生
保送生占比约6%-7%:包括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和外语类保送生。例如,2025年浙江省通过竞赛保送清北的学生达33人2414。
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和高校专项占比约10%:主要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北大2024年专项计划录取约400人(13.4%),清华未单独列出但占比相近314。
特殊人才培养计划
如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北大物理卓越计划等,2025年共录取约200人,占比6.7%(北大)34。
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
占比约2%-3%,如清华2025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涉及田径、篮球等项目714。
三、高考加分政策的影响
加分政策收紧
近年来高校逐渐减少对高考加分的依赖,例如清华2012年在北京的自主招生名额减少30%1113。2025年北京考生需更关注裸分成绩,部分高校在专业录取时仅参考实考分513。
加分对状元的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约30%的状元依赖加分(如民族加分、竞赛加分等),但近年来政策调整后,裸分竞争更加公平17。
四、总结:清北录取途径比例概览
录取途径 北京大学占比 清华大学占比
裸分(高考) 43.3% 47.9%
强基计划 29.9% 27.8%
专项计划 13.4% 约10%
保送生 6.2% 约6%
其他特殊计划 6.7% 约5%
高水平运动队等 1.1% 2%-3%
五、趋势与建议
多元录取成主流:清北特殊类招生占比持续超过50%,建议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如竞赛、体育、外语等)提前规划34。
强基计划重要性提升:这是目前最稳定的“降分录取”途径,2025年北大强基入围分数线比裸分低约20分5。
竞赛与学科专长:学科竞赛保送和国家集训队仍是进入清北的重要途径,但需从初中开始系统准备24。
如需更详细的分省数据或具体招生政策,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权威信息。

因为清北向北京地区的招生比例比其他省要高好多倍呀,如果全国一张卷子,从高分到低分统一录取的话,清北一半的名额基本上会被浙江和江苏包揽的,清北的数学专业毕业的优秀本科生跟哈耶普斯麻牛剑比起来那普遍肯定要差一点的,这个数学邱大师也不是老早就讲过了嘛,他还举报过混到清北里的长江学者在美国是垃圾只能说美国太厉害了。

转发一个消息:是华裔还是中国籍?
中国女数学家首个菲尔兹奖要来了??
就在最近,数学大佬陶哲轩激动宣布:
困扰数学家上百年的经典难题——挂谷猜想(Kakeya猜想),被北大校友王虹及哥大数学副教授Joshua Zahl在三维空间中证明了。
这项研究的作者一共只有两位:王虹和Joshua Zahl。
其中北大校友王虹目前是纽约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她199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平乐县,小学期间连跳两级,16岁时以653分考...

这就有点抬杠了,科举成绩主要是写作文,这个波动大。高考成绩主要是做题,理科生成绩相对稳定,尤其是学霸,几乎一直在年纪前几名晃荡的。咱们都有过省重点高中学习的经历,年纪前三前十基本都是熟面孔嗯,我的经验是:第一名保持了三年,高考跌出前5。高考的前三都是生面孔,平时在50-100名之间晃荡。
估计是我们这个省重点太水了。

中国女数学家首个菲尔兹奖要来了??
就在最近,数学大佬陶哲轩激动宣布:
困扰数学家上百年的经典难题——挂谷猜想(Kakeya猜想),被北大校友王虹及哥大数学副教授Joshua Zahl在三维空间中证明了。
这项研究的作者一共只有两位:王虹和Joshua Zahl。
其中北大校友王虹目前是纽约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她199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平乐县,小学期间连跳两级,16岁时以653分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物理系,后转入数学系,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
2014年获得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工程师学位和巴黎第十一大学硕士学位。2019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师从Larry Guth。
2019-2021年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后成员;2021-202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助理教授。

赞同来自: zcgh 、打不过就跑 、lixianghui1982 、九月森林

10%可能有些夸张,5%可能是有的。top理工高校,理工专业就是这样子。多数还是高中的时候,没咋玩儿过,大学玩儿游戏,耽误了学习,挂科,延迟毕业,极少数会退学。另外就是理工科的某些课程的确很难,很多高中的学霸到了大学,照样学起来吃力。随机过程,泛函分析,数理方程,近世代数,量子力学,张量分析,还有一大堆力学,要是老师严格要求,多数娃都

美国USNews网站做过美国一些学校的毕业率数据:
哈佛大学4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86%,6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98%;
耶鲁大学4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84%,6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96%;
MIT学生4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87%,6年内能毕业的比例是96%。

赞同来自: t0242
关于清北强基因为去年听过清华北大的招生宣讲,还听到一些各方面的小道消息,跟网友们分享一下。清北的强基招生人数很多,约占招生总数的30%多,仅次于高考裸分招生人数。有很多人认为对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公平,其实完全不是。还有人认为强基录取不需要高考分数,这就更离谱了。首先强基招生需要参加高考,只是强基入围的分数线比裸分录取的大约低十几分到二十几分的样子。其次所有学生都可以报名强基,所以不存在公平问题。强...强基一类生通过高考成绩入围,二类生凭借五大联赛金银牌申请入围资格。一类生如果有A+签约,校测(笔试加面试)中会有很大优势,其中清华的笔试给满分,北大面试给满分。二类生如果是金牌,据说校测给满分15分。
校测一分等价高考八九分,如果一个学生690有a+签约,一个697没有签约,前者获胜概率比后者大不少。至于金牌破格,只要高考成绩还过得去,基本都能进。

赞同来自: waterfront 、浩瀚红鹰
因为去年听过清华北大的招生宣讲,还听到一些各方面的小道消息,跟网友们分享一下。
清北的强基招生人数很多,约占招生总数的30%多,仅次于高考裸分招生人数。有很多人认为对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公平,其实完全不是。还有人认为强基录取不需要高考分数,这就更离谱了。
首先强基招生需要参加高考,只是强基入围的分数线比裸分录取的大约低十几分到二十几分的样子。其次所有学生都可以报名强基,所以不存在公平问题。
强基大致相当于降分录取,代价是专业有限制,只能报文理科的专业,工科专业基本上不能报。北大是文理科大学,影响不大,强基入围分数线大概比裸分低十几分。清华主要是工科,强基很多提供文理科双学位,建筑、土木都在强基专业里,近几年入围分数线越来越低,现在要低二十几分。北大的招生老师基本建议报所有的强基专业,顺便埋汰一下清华的强基专业。清华的招生老师直接说有些专业可以不报。
理论上只要过强基入围分数线,清北就可以录取。入围分数线按六倍报考人数划定的,除去直接录取的,大概有三四倍的学生竞争。过了强基入围分数线,据说录取的第一顺序是录取五大竞赛国家级比赛的金银牌。第二是综合比高考和校考成绩,高考成绩占85分,校考成绩占15分。参加清北冬令营、夏令营以及高考前一模、二模成绩好的加校考分。清华的校考是写一篇作文占5分,其实是假考写作文,参加夏冬令营的、一模二模成绩好的直接给5分满分。第三是听说清华附中的学生,只要过了强基入围分数线,愿意报清华强基专业的直接就录取了。
以上不保证全部真实。有需要的家长还是应该听清北的招生宣讲,直接咨询招生老师。

你说的这是普通中学的情况。这也是金字塔式的构成,越是远离塔尖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多 竞争就越激烈,约往塔尖上走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少,塔尖这批人上清北的稳定性并不低。对于那些每年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清北的重点中学名校而言,日常考试稳居年级前几名的超级学霸考上清北的把握就很大了。这就是那类所谓的上清北因为在国内只能上清北。这样的牛娃我见过不少,因为我和我小孩都是打竞赛的学霸,所以我和我小孩周边的小伙伴...中国科举历史1200年以上
状元数量500-1000人之间
连中三元的只有十几个
概率2%

ryanxzqn - 错把 β 当成了 α
心理健康的,那基本上都是自己放弃、躺平的了。
我大四的时候,毕业设计,team 里面除了我和另外一个男生,剩下的 4 个都是大五、大六、大七的学生。
我和那个男生因为手脚慢,选的晚,最后只有那么几个老师了。可想而知,这些延毕的是怎么回事了。
最后设计阶段,报告、答辩,要么没有进度,要么就是干脆直接不来了。继续延毕。
当然我说的可能没有参考价值,我是普通的本科。浙江除了浙大都是普通本科哈。

你说的这是普通中学的情况。这也是金字塔式的构成,越是远离塔尖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多 竞争就越激烈,约往塔尖上走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少,塔尖这批人上清北的稳定性并不低。对于那些每年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清北的重点中学名校而言,日常考试稳居年级前几名的超级学霸考上清北的把握就很大了。这就是那类所谓的上清北因为在国内只能上清北。这样的牛娃我见过不少,因为我和我小孩都是打竞赛的学霸,所以我和我小孩周边的小伙伴...估个数呗
你觉得换个考卷换一年,还能上去的是30%,50%还是70%?

大道之行也
- 晓债主,小赌怡情!
我们班有差不多30%延期毕业了(同宿舍4个人有一个延期一年,隔壁班一女生我听说两年没拿到毕业证...)
原因是我们是试验失败品:
当初按照学院招生,前两年统一上课,两年后分专业
大家根据就业形势和专业难易程度,挤破脑袋往所谓的前两名专业冲,我有自知之明主动选了No.3的专业,最后结果就是我如愿以偿,但前两名的专业人数毕竟有限,所以不少人是被动扔到了第三或第四专业
没想到的是不少人破罐子破摔,特别是扔到排名第四的那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被动选择的
延期毕业本应该也是第四的那个专业,但是学校这个时候采取了平衡战术,既然当时你们不是自愿的,我也不为难你们了,所以他们全部顺利毕业
于是指标几乎落到了我所在的专业,这可是整个学院的指标...
意外来了,那个第四的专业叫电子信息工程,现在是学院的重点专业,甚至专门开了实验班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我们是唯一一届大专业招生,学校再也没提过这事
据我了解我们那一届,同学间也极少聚会,毕业超过15年了,只聚过一次,到场人数不足一半(班长、团支书等班委的人一个都没到)

强基有两个类别,竞赛类别的在校考的面试笔试中会给很高的分数,校考一分顶高考8到9分。所以你说竞赛金银牌只是过线,给个校考机会是错误的。我说的强基刚出台时的政策。清北就是如此。全国的清北强基线就是只比高考线低几分。校考一分顶高考分8-9分是没错,可校考总共才几分呀,不算面试分,笔试分大家之间也就差1-2分,高考成绩不高的金银牌根本就追不回来。后来是否有改动我不清楚,反正我觉得应该给金银牌一些优待,那时确实太不合理了。当时清北的政策也不一样,北大好歹还给金牌选手一个校考笔试满分,清华则连这个都没有,校考是多少就是多少。对那批报考清华强基的金银牌而言,金银牌就是给个参与校考的机会,其他一点用都没有。
竞赛类别的强基,比高考类别的强基,高考分可以低不少。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水穷云起时 、mercykiller 、billyqwer 、jkfdqjjy 、更多 »
上过高中的基本都知道你说的这是普通中学的情况。这也是金字塔式的构成,越是远离塔尖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多 竞争就越激烈,约往塔尖上走 水平相近的人就越少,塔尖这批人上清北的稳定性并不低。对于那些每年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清北的重点中学名校而言,日常考试稳居年级前几名的超级学霸考上清北的把握就很大了。这就是那类所谓的上清北因为在国内只能上清北。这样的牛娃我见过不少,因为我和我小孩都是打竞赛的学霸,所以我和我小孩周边的小伙伴也都是各类学霸。顺便说一句,我当年在顶级重点中学里,有一年在所有的重要考试里都是年级前两名。所以你觉得长期稳居年级前列很难的事,我觉得挺平常的。
高考考全校第一的那位,在高中所有的期中考+期末考里面,最差的时候,肯定是进不了前10的
普遍的来说,很少有人持续霸榜全校第一,基本上都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高考你要换个角度看,也就是高中的一次期末考而已,和前两年半的期末考没什么不同,谁能把握自己一定考进北大清华?但是竞赛的偶然性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考进清北的前1/5的学生,其进清北的稳定性还是挺高的。后1/5的学生,其实和华五的高分学生没什么本质差距 看高考的临场发挥。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保送自然不用参加高考 否则叫什么保送 那句里提到的高考成绩自然是指句子里的其他情况。只要不是故意挑毛病都能看懂。强基计划里清北招生没有实际了解的就没有发言权,竞赛成绩几乎没有用 国决的金银牌只能是给个强基校考资格,然后就完全没用,强基录取是按照高考成绩高权重加成和和校考成绩低权重加成排名。当然 如果没有很强的竞赛能力 校考成绩也不会好。但如果校考发挥不好 或者高考成绩不好,竞赛成绩只要不是国集最...强基有两个类别,竞赛类别的在校考的面试笔试中会给很高的分数,校考一分顶高考8到9分。所以你说竞赛金银牌只是过线,给个校考机会是错误的。
竞赛类别的强基,比高考类别的强基,高考分可以低不少。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保送自然不用参加高考 否则叫什么保送 那句里提到的高考成绩自然是指句子里的其他情况。只要不是故意挑毛病都能看懂。强基计划里清北招生没有实际了解的就没有发言权,竞赛成绩几乎没有用 国决的金银牌只能是给个强基校考资格,然后就完全没用,强基录取是按照高考成绩高权重加成和和校考成绩低权重加成排名。当然 如果没有很强的竞赛能力 校考成绩也不会好。但如果校考发挥不好 或者高考成绩不好,竞赛成绩只要不是国集最后...如果国家奖金银牌,只要高考成绩过强基线,清北的校考会自动给满分的成绩,一般录取都没问题。

赞同来自: 车新人旧 、九月森林 、水穷云起时 、hao8000 、tanhuachina 、更多 »
换个角度看,会不会是清北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比国际顶级名校总体上要差一些?从生源角度看,清北研究生招生规模比本科生多出一倍多,因此总体来说比不上本科生。另外,好的清北本科毕业生很多出国留学了。而国际顶级大学可以招到全球最好的学生读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最好的学生。国际顶级大学研究生的国际生比例通常超过一半。
就教育水平来说,毕竟中国不是世界的科技中心,研究生教育差一些也正常。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TheQuietNomad
北京基本上没什么加分。换个角度看,会不会是清北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比国际顶级名校总体上要差一些?
清华招的国内学生足够好了,去MIT、剑桥读博的清华毕业生一般认为清华本科生不差于这些全球顶尖大学的本科生,但是研究生总体上要差一些。


国集保送不需要参加高考,没有高考成绩。强基招生,竞赛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竞赛成绩好,强基只要过线就行了。一般认为,竞赛生比高考生成绩更好。保送自然不用参加高考 否则叫什么保送 那句里提到的高考成绩自然是指句子里的其他情况。只要不是故意挑毛病都能看懂。强基计划里清北招生没有实际了解的就没有发言权,竞赛成绩几乎没有用 国决的金银牌只能是给个强基校考资格,然后就完全没用,强基录取是按照高考成绩高权重加成和和校考成绩低权重加成排名。当然 如果没有很强的竞赛能力 校考成绩也不会好。但如果校考发挥不好 或者高考成绩不好,竞赛成绩只要不是国集最后就没用 进不了清北强基。

你暗戳戳讽刺的所谓的其他渠道,很大程度才是更有效率的选拔人才的途径,避免全招来小镇做题家。强基之前的清北金秋营选拔和几大竞赛金牌降分、国集保送,在竞赛领域出类拔萃外还都需要较高的高考成绩。至于强基之后,金秋营选拔和几大竞赛的作用更是近乎于无,只有部分成绩可以作为强基的入场券而已,高考成绩权重极大,清北强基生的高考分数线比清北裸考高考分数线低不了几分。国集保送不需要参加高考,没有高考成绩。
至于题主的清华生10%不能按时毕业,存疑。我了...
强基招生,竞赛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竞赛成绩好,强基只要过线就行了。
一般认为,竞赛生比高考生成绩更好。

赞同来自: seancai110
这比例挺高了,说明很容易毕业,除非上大学后完全不用心光在玩裸考的百分之40,加上不参加高考的学霸应该也有百分之40到百分之50的样子,走绿色通道的有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应该有的
2023年清华北大仅有40%的学生来自裸考(小镇做题家),“其他”输送渠道才是大头

赞同来自: 真实的存在着 、谦胜 、tv236 、mercykiller 、跑路皮皮 、 、更多 »
这比例挺高了,说明很容易毕业,除非上大学后完全不用心光在玩你暗戳戳讽刺的所谓的其他渠道,很大程度才是更有效率的选拔人才的途径,避免全招来小镇做题家。强基之前的清北金秋营选拔和几大竞赛金牌降分、国集保送,在竞赛领域出类拔萃外还都需要较高的高考成绩。至于强基之后,金秋营选拔和几大竞赛的作用更是近乎于无,只有部分成绩可以作为强基的入场券而已,高考成绩权重极大,清北强基生的高考分数线比清北裸考高考分数线低不了几分。
2023年清华北大仅有40%的学生来自裸考(小镇做题家),“其他”输送渠道才是大头
至于题主的清华生10%不能按时毕业,存疑。我了解的情况远没这么高,认识的小孩基本都按时毕业了。包括其他网友回复,“这些不能按时毕业的同学中,有一些是去了国外交换或者暑研”这个情况也普遍存在,应该就是那些不能按时毕业的主要情况。念不下来的年年都有,但比例并不高。


赞同来自: 稳稳的幸福2 、npc小许 、波段和价值 、九月森林 、hjndhr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事件核心链条
违规操作路径
涉事学生王某(化名)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击剑二级运动员)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降分录取,实际高考成绩仅为312分(江苏卷)。其资质材料显示:2022年"全国中学生击剑联赛"华东赛区第三名,但该赛事实际未举办。
实习通道搭建
王某父亲为某券商投行部MD,通过校友网络推动其进入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实习。内部邮件显示,部门负责人曾批示"该生教育背景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建议补充量化分析报告",但最终以"体育特长反映抗压能力"为由破格录用。
二、制度漏洞利用
国际教育学院的灰色空间
上财国际教育学院作为计划外招生单位,其"2+2留学项目"本需雅思5.5分门槛,但在2023年突击增设"竞技体育人才专项",将语言要求降至4.0分。该项目2023年招录的17名体育特长生中,9人无有效赛事成绩。
运动员等级认证乱象
王某的二级运动员证书由江苏省体育局某处签发,但核查发现其认证依据的"2022年江苏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参赛名单中并无王某。该赛事当年实际参赛人数仅28人,却有41人获等级证书。
三、金融圈生态折射
实习准入的双重标准
中金公司2023年暑期实习录取数据显示:清北复交学生占比78%,而王某所在国际教育学院近五年仅3人进入头部券商。事件曝光后,涉事团队承认"存在对特定关系资源的倾斜性考量"。
能力与资质的倒挂现象
王某实习期间提交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出现基础公式错误(将久期计算误用Macaulay Duration于浮动利率债券),却通过内部评审。带教导师坦言"早知专业能力薄弱,但碍于领导压力未予驳回"。
四、系统性影响
教育公平性冲击
该事件引发公众对"体育特招"政策执行力的质疑。2024年10月教育部专项检查显示:全国高校体育特长生中,12.7%的等级证书存在瑕疵,7所高校被暂停相关招生资格。
行业声誉损害
中金公司因此事被证券业协会约谈,2024年ESG评级从AA降至BBB。社会舆论出现"教育和其他社会资源世袭化"的批评声浪,某私募基金经理公开嘲讽"现在做债不需要久期计算,需要击剑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