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asdsky2000 、happysam2018 、hshpangpang 、欢快的猪猪侠1 、更多 »
银行 开 银证通 自己 放 低价 贷款 给 客户 就 非法 。
其实 环节越多 , 金融监管 越 容易失控 。 就像次贷 都 知道 高风险 不是好东西 。
包装一下 ,通过保险公司 一过手 就成了 AAA 债券 。

赞同来自: zhy8770 、九月森林 、happysam2018 、跑路皮皮 、kwok 、 、 、更多 »
还有我这种能贷到,但是不想贷的,是不是也算吃亏了?现在消费贷利率最低都低到2.5%,而国债逆回购这种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还有1.9-2.0%。你个人信用再好,能好过国家信用吗?你收入稳定,还是zy税收稳定,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事。抛开风险定价,坏账率不说(无抵押信用贷5%的坏账率都算低的),就这个0.5%的利差,都不够银行运营成本的。所以2.5%的消费贷,妥妥的就是政策红利。

贷款用于投资或者再借出去赚取利息差,满足一定数额会触发非法经营罪,不过确实这种案例很少。其实吧,从商业银行由国家机构变成企业法人开始(原来所有的银行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机倒把罪取消,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罪也基本没了。至于非法经营罪,商业银行是贷款损失方,但不是个人经营的受害方,很难成为这个罪的原告,所以案例几乎看不到。

利率是银行自己定还是银行自己无法定呢?利率的最低下限是根据LPR,加减点每个城市有个银行间自律机制,所以下限每个银行是差不多的,上限只要不是高利贷(如LPR的4倍或者6倍),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资质,风险情况自己决定。

没有这种先例,商业银行不是国家机构,只是普通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和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只不过是合同关系。消费贷做了其他用途,违法了合同约定,合同里就会标明惩罚条款,比如立即抽贷,罚息等等。金融诈骗罪,需要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单凭银行取法院起诉个人,也就是个民事经济纠纷,就是许家印,定金融诈骗罪也是程序非常复杂。贷款用于投资或者再借出去赚取利息差,满足一定数额会触发非法经营罪,不过确实这种案例很少。
对于30万的消费贷,拿去炒股,估计最差就结果就是抽贷让你马上还钱,还了之后没什么了,估计...

仍然不会,金额只有30万,上征信,银行去法院申请冻结你其他财产,法院执行局可以拍卖你房子还钱,还不了就成老赖上黑名单。利率是银行自己定还是银行自己无法定呢?
消费贷,本来就是给你消费的,意思就是这些钱全部都应该花完,而不是拿去投资。相当于银行做好了你那这些钱全部消失的准备,还款来源不是投资收益而是收入。所以你就是亏损再巨大,甚至亏成0了,也比消费掉要强。然后你以后收入下降甚至失业了,还不出,也不能说诈骗。
央行管货币,是要银行加大货币...

说个故事:还不起能有什么事,加入组织就好了,没人敢惹的。
有次跟按摩小妹聊天,她掏出手机点开某个网贷平台,跟我说,我现在离不开这个。借出来一天只要XX元的利息,很划算。我瞄一眼心里一算,我擦年化20+。我TM投资收益要有这么多就好了,她跟我说划算。
然后我再算了一笔账,她一年工作十二个月,有一个月是给这些网贷平台干活。
还不起怎么办?还不起另外一个催收产业链就来了,起诉冻微信支付宝各种,不怕你不还。我有朋友(真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赞同来自: zhy8770 、跑路皮皮 、kolanta 、xlzg 、Ake90 、 、 、 、更多 »
拿去炒股,被发现了,让我马上还钱,我还上了,那肯定没问题。仍然不会,金额只有30万,上征信,银行去法院申请冻结你其他财产,法院执行局可以拍卖你房子还钱,还不了就成老赖上黑名单。
如果被发现了,但我已经亏损巨大,我已经还不上了,这算不算诈骗?会不会入刑?
消费贷,本来就是给你消费的,意思就是这些钱全部都应该花完,而不是拿去投资。相当于银行做好了你那这些钱全部消失的准备,还款来源不是投资收益而是收入。所以你就是亏损再巨大,甚至亏成0了,也比消费掉要强。然后你以后收入下降甚至失业了,还不出,也不能说诈骗。
央行管货币,是要银行加大货币投放,通过增加信贷来放水。
金融监管总局管的是原来银保监会那块,管金融风险和金融消费者保护。
很多年前消费贷不能进股市楼市是为了防范股市和楼市暴涨而出的,并不是防范银行风险出的要求。当然这个要求应该也不会明确公开发文取消。对银行来说,这些消费贷拿去买股票或者买房比你拿去出国旅游消费掉风险小多了,对于还款能力一样的人来说,消费贷其实风险是最高的,风险模型定价也应该是最高的,但是我国就是有各种非市场化手段将风险最高的贷款品种定为利率最低。

富人的钱,到底属不属于他?那就要看怎么理解下面2句了
一个穷人,身上就几百几千块,这个钱就是属于他的,没任何争议。
但是一个富人,如果有千万亿万财产,这个钱到底属不属于他? 是属于国家人民社会?
如果这个钱就是属于这个富人,那他自己的钱,他想存着,不拿出来消费,是不是人家的自由?
你想要人家把钱拿出来消费,你得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吸引别人拿出来消费。人家不愿意拿出来消费,那你得反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吸引人家消费,...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说个故事:我想给你点两个赞
有次跟按摩小妹聊天,她掏出手机点开某个网贷平台,跟我说,我现在离不开这个。借出来一天只要XX元的利息,很划算。我瞄一眼心里一算,我擦年化20+。我TM投资收益要有这么多就好了,她跟我说划算。
然后我再算了一笔账,她一年工作十二个月,有一个月是给这些网贷平台干活。
还不起怎么办?还不起另外一个催收产业链就来了,起诉冻微信支付宝各种,不怕你不还。我有朋友(真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说个故事:青苗法?
有次跟按摩小妹聊天,她掏出手机点开某个网贷平台,跟我说,我现在离不开这个。借出来一天只要XX元的利息,很划算。我瞄一眼心里一算,我擦年化20+。我TM投资收益要有这么多就好了,她跟我说划算。
然后我再算了一笔账,她一年工作十二个月,有一个月是给这些网贷平台干活。
还不起怎么办?还不起另外一个催收产业链就来了,起诉冻微信支付宝各种,不怕你不还。我有朋友(真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大部分人被带偏了。还有我这种能贷到,但是不想贷的,是不是也算吃亏了?
大家只看中了“消费”两字,但是重点应该是后面的“贷”字,注意这个贷是低息贷,国家力推低息贷,本质就是变相真实降息(能真实贷到个人头上),而贷不到低息款的人才真的吃亏了。你细品。

赞同来自: 苴国浪子 、zyc95 、onegenius 、ptcwl 、思则有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有次跟按摩小妹聊天,她掏出手机点开某个网贷平台,跟我说,我现在离不开这个。借出来一天只要XX元的利息,很划算。我瞄一眼心里一算,我擦年化20+。我TM投资收益要有这么多就好了,她跟我说划算。
然后我再算了一笔账,她一年工作十二个月,有一个月是给这些网贷平台干活。
还不起怎么办?还不起另外一个催收产业链就来了,起诉冻微信支付宝各种,不怕你不还。我有朋友(真不是我)在这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给正规途径降息给额度,是一个中型偏积极的措施,没必要去黑化。但一些人利用智力优势,互联网优势去收割底层,特别是某些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头,还要干这事儿,我是瞧不起的。
但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不会消失,或许这就是人性吧。

赞同来自: sanbeishui 、happysam2018 、kolanta
大家只看中了“消费”两字,但是重点应该是后面的“贷”字,注意这个贷是低息贷,国家力推低息贷,本质就是变相真实降息(能真实贷到个人头上),而贷不到低息款的人才真的吃亏了。你细品。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吸引富人消费这话听起来很美好实际很幼稚,富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是你能随便吸引的?周星驰也玩豪车名酒,但他不仅没花钱还从里面挣钱了,只有挣钱的消费能吸引富人但这还是消费吗?相反穷人更喜欢买没用的东西,那是真消费。富人买了豪车名酒,这就是消费。至于这个豪车名酒后来又升值了,超过富人的买入价了,这是二级市场的问题,不影响富人在购买的时候是消费啊。
比如 富人花1亿买了超跑,后来这个超跑因为全球限量,升值到10个亿了。我的理解是富人花一个亿买超跑,对于超跑公司来说,他收到了钱,可以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拿到工资了可以去消费;过程中又交了税。最后10个亿,肯定也是卖给别的富豪,全过程中,都是有利社会,有利普罗大众的,哪里不好呢?

富人的钱,到底属不属于他?吸引富人消费这话听起来很美好实际很幼稚,富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是你能随便吸引的?周星驰也玩豪车名酒,但他不仅没花钱还从里面挣钱了,只有挣钱的消费能吸引富人但这还是消费吗?相反穷人更喜欢买没用的东西,那是真消费。
一个穷人,身上就几百几千块,这个钱就是属于他的,没任何争议。
但是一个富人,如果有千万亿万财产,这个钱到底属不属于他? 是属于国家人民社会?
如果这个钱就是属于这个富人,那他自己的钱,他想存着,不拿出来消费,是不是人家的自由?
你想要人家把钱拿出来消费,你得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吸引别人拿出来消费。人家不愿意拿出来消费,那你得反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吸引人家消费,...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好奇心135
假如我是个贷经理,能不能号召亲朋好友以及客户来撸贷,按照三七分帐,我准备好去踩缝纫机多久无所谓,钱留给家里花有没有可行性?(假设有人这么做的话)没有,银行风控也不是靠你一个人,你个人操作撸不出来太多,不值。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shaolinzh
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就是学校教出来的,早期我们课本里教的就是不能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美国把牛奶倒入河里也不给穷人喝可耻。30-40年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现在是需求不足和过剩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的,价值观都是后天形成的,教育又是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的。
49年,战争时期,我相信当时的粮食产量就是不够全中国人吃饱的,假设粮食产量只有80%的需求量,那么50%的富人和中产如果都买掉了10...
到了当今这个时代,应该是鼓励富人多消费,哪怕富人这个消费是浪费行为,我认为也应该鼓励。至少从现金角度,富人消费了,钱从富人流转到穷人手里了。

没有这种先例,商业银行不是国家机构,只是普通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和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只不过是合同关系。消费贷做了其他用途,违法了合同约定,合同里就会标明惩罚条款,比如立即抽贷,罚息等等。金融诈骗罪,需要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单凭银行取法院起诉个人,也就是个民事经济纠纷,就是许家印,定金融诈骗罪也是程序非常复杂。拿去炒股,被发现了,让我马上还钱,我还上了,那肯定没问题。
对于30万的消费贷,拿去炒股,估计最差就结果就是抽贷让你马上还钱,还了之后没什么了,估计...
如果被发现了,但我已经亏损巨大,我已经还不上了,这算不算诈骗?会不会入刑?

赞同来自: tonnydp
富人的钱,你把它理解为生产资料就行,如果赚了钱不消费,相当于富人锁定了生产资料而不产生价值,比如电钻就是生产资料,富人家里屯了一堆,但就是不拿出来用,这就是浪费,但富人把电钻租给工人,收工人租金,这个就是好的行为,这些电钻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的发展。王思聪去KTV消费,也可以认为将生产资料重新分配了。富人的钱,到底属不属于他?
一个穷人,身上就几百几千块,这个钱就是属于他的,没任何争议。
但是一个富人,如果有千万亿万财产,这个钱到底属不属于他? 是属于国家人民社会?
如果这个钱就是属于这个富人,那他自己的钱,他想存着,不拿出来消费,是不是人家的自由?
你想要人家把钱拿出来消费,你得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吸引别人拿出来消费。人家不愿意拿出来消费,那你得反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吸引人家消费,而不是上价值观,说你锁定了生产资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肯定有不足之处,仅讨论而已。

赞同来自: 思则有备 、asdsky2000 、数据矿工 、国富同学 、跑路皮皮 、 、 、 、 、 、 、更多 »
征啊,1000平起征就好了,普通人不会住1000平米的大房子吧,但是他没有征啊,资本利得不征税啊,劳动者劳动5000块钱就要开始征税,哪怕买一张纸也要征税你1000平起征,那我作为富人我就买999平的房子住。普罗大众对富人是那种仇视的态度,那我作为富人,我能赚到那么多钱,我又不傻,不是花不起这个钱,而是为什么要引火上身呢?
良性的社会应该是对富人是一种感恩的心理。这个富人买了1000平的房子住,他回馈了社会多少税金,他对于整个社会是正面效果的,我们的人民感谢这个富人交的这些税,能把我们的社区建好。在这样的社会思维下,才能够让富人去消费,去享受生活。

富人的钱,你把它理解为生产资料就行,如果赚了钱不消费,相当于富人锁定了生产资料而不产生价值,比如电钻就是生产资料,富人家里屯了一堆,但就是不拿出来用,这就是浪费,但富人把电钻租给工人,收工人租金,这个就是好的行为,这些电钻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的发展。王思聪去KTV消费,也可以认为将生产资料重新分配了。想让富人带头消费你们是想的太美好了,这些人哪个不是老狐狸?王这种XX算是另类了,恐怕很少人知道周星驰的财富在香港明星里算数一数二的吧?更不要说李嘉诚这些一个比一个抠门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lehehe
身边的事不是八卦,有一表妹大学毕业5年之内,欠了10几万,可怕的是,她身边的同学也都这样,所以也没觉得不正常,反正最后都由家庭兜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能由此推论“大学生毕业5年内人均欠债10万”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QinRoc
这就是发钱呀,怎么没人理解?一人30万,一千万就是3万亿,至于这钱流到房子、股票还是购物,你管他呢。估计大部分以各种方式流入或替代股市和房市资金,贷款利率不到3,这是大放水呀为什么会跌呢?这比4万亿不知厉害了多少是的,比如一年消费10万的家庭,收入假定也是10万,他们把消费的10万来自于消费贷,把收入的10万都拿去买房买股,所以这就是定向放水发钱。一旦投资品出现了赚钱效应,比如房子涨价了,股票市场新高了,那这个自己流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金融数据中贷款的增速也会出现异常增长的情况。

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区别的。马路修了砸,这是用的政府资金,政府的资金来源于税收,税收不够用了还要发国债,等于是全民的钱来搞这个事情。富人的钱,你把它理解为生产资料就行,如果赚了钱不消费,相当于富人锁定了生产资料而不产生价值,比如电钻就是生产资料,富人家里屯了一堆,但就是不拿出来用,这就是浪费,但富人把电钻租给工人,收工人租金,这个就是好的行为,这些电钻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的发展。王思聪去KTV消费,也可以认为将生产资料重新分配了。
但是富人的钱,是他自己的钱。王思聪用私人财富去ktv消费一晚上几十万几百万,我觉得这是好事啊。ktv的员工老板都能赚到钱,还给国家纳税了。

这句话客观正确,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有些问题。对于产能过剩的地区,这个行为没问题,和1929年美国倒牛奶事件一样的性质。100年后轮到中国了。
我们现在生产能力高,但消费水平低。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耗不了。
比如一仓库的衣服,因为卖不出去,服装厂的员工也拿不到工资。
我把它买下来,但是这些衣服我也用不了(理论上,最好的方式是我买下来,然后捐献给灾区人民),但是如果我没有把它捐给灾区人民,而是一把火把他们烧了,但是我确实支付了钱,让服装厂能给它的员工发工资了,我的这个行为到底是好还是...

赞同来自: exocet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shaolinzh 、在路上sss 、更多 »
我感觉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我手里拥有的财富到底是不是属于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用自己的财富来点一桌子菜,我如何使用这桌子菜是我个人的事情,有的人通过吃完这一桌子菜来物尽其用,我通过观赏这一桌子菜来物尽其用,似乎也没有问题。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就是学校教出来的,早期我们课本里教的就是不能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美国把牛奶倒入河里也不给穷人喝可耻。30-40年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现在是需求不足和过剩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9年,战争时期,我相信当时的粮食产量就是不够全中国人吃饱的,假设粮食产量只有80%的需求量,那么50%的富人和中产如果都买掉了100%自己需要的粮食,那么剩下的50%人口只能分配剩余的30%的粮食,很可能最底层的10%穷人就饿死了。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先是舆论引导,希望大家不要浪费粮食,最好都只吃8分饱,这样就不会有人饿死,但一般效果不佳,那就需要粮票出场了,每人分配一样的粮食,都是80%需求,有钱也买不到,那么最穷的那部分人就不会饿死了。这在当今处处产能过剩的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一骑绝尘1993
你确实贷了这个钱去消费,最后还不上最后是征信拉黑,不可能坐牢的。没有这种先例,商业银行不是国家机构,只是普通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和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只不过是合同关系。消费贷做了其他用途,违法了合同约定,合同里就会标明惩罚条款,比如立即抽贷,罚息等等。金融诈骗罪,需要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单凭银行取法院起诉个人,也就是个民事经济纠纷,就是许家印,定金融诈骗罪也是程序非常复杂。
但是你如果贷了这个钱没有真正去消费,而是用作别的用途,比如炒股这种,那可能算得上是诈骗,这种可以让你坐牢的。
对于30万的消费贷,拿去炒股,估计最差就结果就是抽贷让你马上还钱,还了之后没什么了,估计征信就体现不出。到其他银行又可以贷。

假如我是个贷经理,能不能号召亲朋好友以及客户来撸贷,按照三七分帐,我准备好去踩缝纫机多久无所谓,钱留给家里花有没有可行性?(假设有人这么做的话)个贷经理权限有限,风控用的是总行开发的大数据模型。不过准备资料怎么过风控,个贷经理知道一些,但专业人士其实知道的更多。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是的,整个社会很拧巴。让富人买豪宅,但是也要征房地产税。富人就应该让他享受更好的住房,相应的也要他每年来付高昂的房产税。用富人的房产税来反哺整个社会。西方已经有正确答案了,但是我们不能照抄。因为房产税如果要普征,那房价太高,穷人付不起。如果不普征,那到底划定多少钱起征,这又是问题。我的感觉是缺少一个站在更高维度设计的规划者,只能像初级程序员一样,边走边看。征啊,1000平起征就好了,普通人不会住1000平米的大房子吧,但是他没有征啊,资本利得不征税啊,劳动者劳动5000块钱就要开始征税,哪怕买一张纸也要征税

赞同来自: 数据矿工 、AZ90 、明青 、阿戒1899 、花过水无痕 、 、更多 »
我以前入职过一家现金贷公司,那公司平均放款金额1500元,贷款期限短则一两周,长则三个月,年化贷款利率100%+。我吃惊于真有人贷。后来了解了厂仔厂妹、三和大神,看了各种借贷论坛,及至后来掏钱为深陷网贷的家人平账,我才理解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基础的金融知识,甚至缺乏基本的逻辑能力。那时候我的工作是发骚扰短信,就是那种“恭喜你获得了1000元额度”之类的垃圾内容,我不敢相信有人会看到这种信息就去贷款,...我家就在2022年为我姐平了11W的账,什么美团,金东,花呗,借呗等等全借一遍,借钱旅游,消费,打游戏,坐飞机打九价疫苗,借钱被诈骗,平台投300返500,最后投了1W多返0。当初帮她还了大部分,留1W让她自己还,我刚毕业一年也帮她还了2万。
然后现在2025年,今天催债电话又打到我这里了!讨债短信威胁说要上门找人!当初为她平账才是最愚蠢的决定,以她的智商,思维根本无法教育!她根本不懂利率,不懂金融。什么都不懂,还以此为傲,我不懂,所以我借了钱花了,我没错,因为我不懂!我以后不会帮她还一分钱!

同感,这就是国家放水,个人应该怎么跟上这波放水呢,想办法消费贷撸到顶,投哪里呢?感觉这种范围大额度小的贷款应该并不利好房子,还是股市利好更多一些。就是一般人投资哪些行业这个比较难选择,宽基、白马、还是成长科技?没公积金最多贷几万,很多都是自动拒绝了

赞同来自: 宥宥妈妈
不一下子花光是不可能的,比要吸毒的人不吸毒还难。你想想看,要是给你1个亿一年的使用权,用光了就算了,到期后剩下的给另一个与你无关的人继续花。你看看你用光不用光。所以目前的官员考核制度及财政收支预算制度设计有极大弊端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heaven32006 、江南1919 、dudongdao 、jcd888更多 »
真的是拧巴啊, 你豪宅卖贵一点, 不就是把多年的房产税一下都交了吗? 一定要搞房产税, 到现在都弄不出来. 反过来, 可以研究下, 怎么不把卖地收入一下子花光, 而是慢慢话. 否则的话, 和那些办几年的卡, 却一下子全花完, 后面几年就没钱了有什么区别?不一下子花光是不可能的,比要吸毒的人不吸毒还难。你想想看,要是给你1个亿一年的使用权,用光了就算了,到期后剩下的给另一个与你无关的人继续花。你看看你用光不用光。

赞同来自: jcd888
我感觉很多东西是一环套一环的,上下游的问题没有解决,光解决这局部的一环并没有作用。真的是拧巴啊, 你豪宅卖贵一点, 不就是把多年的房产税一下都交了吗? 一定要搞房产税, 到现在都弄不出来. 反过来, 可以研究下, 怎么不把卖地收入一下子花光, 而是慢慢话. 否则的话, 和那些办几年的卡, 却一下子全花完, 后面几年就没钱了有什么区别?
比如富豪建独栋。国外是可以这样,并且有房产税的存在,富豪不光要一次性出一大笔钱,之后每年还要交不菲的房产税,最终富豪得到了良好的居住体验,政府不仅得到了一次性的土地出让费,之后每年还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没有房产税的存在,如果富豪可以建独栋,那就成了一次性买卖了。至于现在为什么不推房产税,这又要牵涉...

刀削面的可替代性太强了,如果旁边有10元的手擀面,我这种人肯定不会去选成百上千的刀削面。这一种垄断顶多是手擀面10元,刀削面15这种差价幅度吧?刀削面是的,这个比喻不太妥当。住房是垄断性更强的东西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好奇心135 、happysam2018 、XXWWJJ
搞不懂中央政府杠杠这么低为什么一直不加杠杠,我以为会中央政府加杠杠来对冲贸易战冲击在中国这种体制下,地方债务本质上也是中央的,中央不可能无责撇开的。所以加上地方债,其实杠杠超级高了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happysam2018 、XXWWJJ
你的这个行为是出发点的是好的,但是本质是不好的,因为你形成了浪费,从帮助服装工人的角度,你扶贫效率低下。为什么不大胆一点呢?每年换一次新币,每次每人限1万元,多了不兑换
按照你这个例子,你属于有大量资金的富豪,但是你买衣服时,衣服是工厂生产的,工厂还要利润(资本家把你的钱分走了),原材料可能还要进口消耗国家外汇。
大基建中马路老是修了拆、拆了再修,能够形成就业帮助工人,但是,这种为什么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钱很大部分被承包工程的利益链条分走了,工人只拿...
也许朝鲜更适合你?阿三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这就是发钱呀,怎么没人理解?一人30万,一千万就是3万亿,至于这钱流到房子、股票还是购物,你管他呢。估计大部分以各种方式流入或替代股市和房市资金,贷款利率不到3,这是大放水呀为什么会跌呢?这比4万亿不知厉害了多少同感,这就是国家放水,个人应该怎么跟上这波放水呢,想办法消费贷撸到顶,投哪里呢?感觉这种范围大额度小的贷款应该并不利好房子,还是股市利好更多一些。就是一般人投资哪些行业这个比较难选择,宽基、白马、还是成长科技?

赞同来自: 苴国浪子 、zyc95 、dfdfsdfdfs 、onegenius 、ptcw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次消费贷的文件是金融监管总局先发的,一个负责监管金融风险的机构,主动放松消费贷这样一个肉眼可见有不小风险的玩意,那只能说明他是为了防范更大的风险!
能引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就一个,那就是房地产
现在房贷最低都三个点,如果是以前签了固定利率的,估计都没有低于五个点的
而消费贷的明显利率偏低,不足三个点
你说这中间有没有套利和操作的空间?
所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针对房贷的经典化债操作,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
是给有房贷的人救急用的

这就是发钱呀,怎么没人理解?一人30万,一千万就是3万亿,至于这钱流到房子、股票还是购物,你管他呢。估计大部分以各种方式流入或替代股市和房市资金,贷款利率不到3,这是大放水呀为什么会跌呢?这比4万亿不知厉害了多少4万亿主体是公家。让你用公款喝茅台,吃大餐你不会拒绝吧?让你自己掏钱出来或者刷信用卡喝茅台,吃大餐你愿意?

垄断总归是有问题的。刀削面的可替代性太强了,如果旁边有10元的手擀面,我这种人肯定不会去选成百上千的刀削面。这一种垄断顶多是手擀面10元,刀削面15这种差价幅度吧?
如果刀削面只有你会制作,那恐怕一碗普通的刀削面至少得成百上千元。

你的这个行为是出发点的是好的,但是本质是不好的,因为你形成了浪费,从帮助服装工人的角度,你扶贫效率低下。我感觉很多东西是一环套一环的,上下游的问题没有解决,光解决这局部的一环并没有作用。
按照你这个例子,你属于有大量资金的富豪,但是你买衣服时,衣服是工厂生产的,工厂还要利润(资本家把你的钱分走了),原材料可能还要进口消耗国家外汇。
大基建中马路老是修了拆、拆了再修,能够形成就业帮助工人,但是,这种为什么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钱很大部分被承包工程的利益链条分走了,工人只拿...
比如富豪建独栋。国外是可以这样,并且有房产税的存在,富豪不光要一次性出一大笔钱,之后每年还要交不菲的房产税,最终富豪得到了良好的居住体验,政府不仅得到了一次性的土地出让费,之后每年还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没有房产税的存在,如果富豪可以建独栋,那就成了一次性买卖了。至于现在为什么不推房产税,这又要牵涉到方方面面了,就是政府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器,其中一个零部件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整台机器的正常使用。
比如遗产税。看国外的那些遗产税,富豪都是可以成立一个信托一样的机构,在生前把自己的资产都放入这个信托中,而信托可以不用交遗产税,这样富豪就可以去规避40-50%的遗产税。而你收不到富豪的遗产税,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说,在中国信托也可以让他必须交遗产税,那我就要说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法律总是会给富人留一道口子的,因为法律就是富人/有权的人制定的。

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区别的。马路修了砸,这是用的政府资金,政府的资金来源于税收,税收不够用了还要发国债,等于是全民的钱来搞这个事情。服务业消费跟浪费粮食,感觉还是不具有对等可比性。
但是富人的钱,是他自己的钱。王思聪用私人财富去ktv消费一晚上几十万几百万,我觉得这是好事啊。ktv的员工老板都能赚到钱,还给国家纳税了。

赞同来自: 止语1 、happysam2018 、风清扬9527
看了一下,感觉很多人都是默认这额度,那些没收入的学生或者收入不稳定的小年轻能全部贷到,而且贷出来都随意挥霍掉,这搞笑了吧。银行消费贷和网贷的对象、风控的严格程度、贷后管理完全都不一样,银行消费贷很大部分是被居民拿来置换周期更长的高利率的贷款(比如车贷、房贷等),或者是流入金融市场了,给无业小年轻真贷款30、50 万去买包、买车、买手机,真当银行冤大头吗?你还是太缺想象力了,无业小青年花掉的消费贷可以找他们有业的父母祖父母变卖房产还啊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风清扬9527
这句话客观正确,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有些问题。我们现在生产能力高,但消费水平低。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耗不了。比如一仓库的衣服,因为卖不出去,服装厂的员工也拿不到工资。我把它买下来,但是这些衣服我也用不了(理论上,最好的方式是我买下来,然后捐献给灾区人民),但是如果我没有把它捐给灾区人民,而是一把火把他们烧了,但是我确实支付了钱,让服装厂能给它的员工发工资了,我的这个行为到底是好还是坏?你的这个行为是出发点的是好的,但是本质是不好的,因为你形成了浪费,从帮助服装工人的角度,你扶贫效率低下。
按照你这个例子,你属于有大量资金的富豪,但是你买衣服时,衣服是工厂生产的,工厂还要利润(资本家把你的钱分走了),原材料可能还要进口消耗国家外汇。
大基建中马路老是修了拆、拆了再修,能够形成就业帮助工人,但是,这种为什么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钱很大部分被承包工程的利益链条分走了,工人只拿到一小部分。
GDP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要使百姓正真增收,应该研究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方法是多重多样的。
比如,允许富豪建独栋别墅、庄园,让富豪去买地搞基建。
比如,适当的遗产税。
比如,全国人民发一万记名消费券(既发给超级富豪、也发给口袋空空的人,他俩贫富差距直接缩小50%)……


如果富人囤积粮食的话,那是为了后面可以高价售出,这是投资行为,并且炒作对象是最基本的生存物资,这个确实整个社会都需要反对。你炒作对象可以是股票,可以是别的东西,但是拿粮食来炒作,来牟利,确实不行。可以谴责浪费粮食,至于是不是能制裁,依法治国
但是如果富人只是去饭店里点菜呢,假如我有那种奇怪的嗜好,我就喜欢看着一桌子的满汉全席,但是我每个菜只是浅尝几口,我就吃饱了,剩下的菜我也吃不完,我也不愿意打包下一顿再吃,我每顿饭都要吃新鲜的,这样确实造...

这不就跟经常调侃的马路修了砸,砸了修,GDP就翻倍一个理吗。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区别的。马路修了砸,这是用的政府资金,政府的资金来源于税收,税收不够用了还要发国债,等于是全民的钱来搞这个事情。
但是富人的钱,是他自己的钱。王思聪用私人财富去ktv消费一晚上几十万几百万,我觉得这是好事啊。ktv的员工老板都能赚到钱,还给国家纳税了。

不能这么说吧,70后其实是忍耐度高, ZC也不是70后能决定的垄断总归是有问题的。
比如房子,其实我是完全不赞成房子拉这么高的
一二线城市200,300万, 三四线100万家家大别墅不好吗
现在这样透支了多少钱包
如果刀削面只有你会制作,那恐怕一碗普通的刀削面至少得成百上千元。

这句话客观正确,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有些问题。在我们艰苦朴素是传家宝的观念里,这就是浪费。
我们现在生产能力高,但消费水平低。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耗不了。
比如一仓库的衣服,因为卖不出去,服装厂的员工也拿不到工资。
我把它买下来,但是这些衣服我也用不了(理论上,最好的方式是我买下来,然后捐献给灾区人民),但是如果我没有把它捐给灾区人民,而是一把火把他们烧了,但是我确实支付了钱,让服装厂能给它的员工发工资了,我的这个行为到底是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