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不会因为过去的成功而依赖某种策略,比如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或者趋势跟踪。然后就一直死扛这个策略?即使市场环境变化时,这些策略失效?还是说及时的尝试新的套路新的策略?
过去几年一直在单独电力股上反复薅,一年做对一两次,然后全年收益就还可以了。然后某次节奏没踩对,出现了亏损,就躲到转债里,这两年又在转债里取得了一些收益。但是今年在转债节奏又没踩对,jsl里的大佬做转债大部分都10个点收益了。前几天重新回到电力板块蹲着,碰巧躲过了这几天的小盘股小盘债的杀跌。
查了下资料
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
神经科学的解释
1.人脑基底神经节会固化重复成功的决策模式,形成"认知捷径"。当某种投资策略连续3次以上获得正反馈,多巴胺分泌会强化这种神经回路,导致决策逐渐脱离理性分析。
行为金融学视角
2.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和证实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形成双重强化。投资者会选择性关注支持策略的信息,忽略预警信号。研究显示,连续5次成功交易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会提高37%。
过去几年一直在单独电力股上反复薅,一年做对一两次,然后全年收益就还可以了。然后某次节奏没踩对,出现了亏损,就躲到转债里,这两年又在转债里取得了一些收益。但是今年在转债节奏又没踩对,jsl里的大佬做转债大部分都10个点收益了。前几天重新回到电力板块蹲着,碰巧躲过了这几天的小盘股小盘债的杀跌。
查了下资料
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
神经科学的解释
1.人脑基底神经节会固化重复成功的决策模式,形成"认知捷径"。当某种投资策略连续3次以上获得正反馈,多巴胺分泌会强化这种神经回路,导致决策逐渐脱离理性分析。
行为金融学视角
2.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和证实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形成双重强化。投资者会选择性关注支持策略的信息,忽略预警信号。研究显示,连续5次成功交易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会提高37%。

0
@春秋战国
好奇怪的说法,集思录多少人持股几十只,操作的时候转债经常一张一张的买,几十上百次不就是两三天的事。就算你说要做对的,扣除也就一个月的事。而自由的又有几个。还以为集思录上的大佬们都“财务自由”了呢。怎么会自由的没几个呢?是日常消费太高造成的吗?
所以关键你的说法好奇怪,说做对一两次就收益不错。那就是做中长线。
那如果有人十几年就买了一笔茅台长期持有,赚得盆满钵满。赚是赚了,可他哪来的路径,不过是对白酒可能有所研究加上更多的瞎猫遇到死耗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