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白马海螺水泥这两天公布了市值管理规划,未来三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50%,其他都是空话。成熟的下行周期行业来讲分红比率确实是低了(相比神华等),24年的股息率大概在3%左右,港股的反应比较明显,两天加起来下跌了8%-9%,当前总市值不到1300亿人民币(若全部按照港股股价计算则总市值为1150亿元人民币)。
(1)分析资产负债表
根据2024年年报,海螺水泥账上有700亿现金+110亿定存,总负债542亿;假设偿还所有负债还有270亿的货币/存款资产。
再看其他存在减值可能的资产:100亿票据,80亿存货,900亿固定资产(460亿房屋建筑+410亿机械设备),100亿在建工程,350亿无形资产(250亿采矿权+80亿土地使用权),再其他零碎加起来的200亿资产。假设计提50%减值,算下来870亿。
870+现金净值270=1140亿,基本和港股的定价差不多。假如现在按照港股定价把公司买下来,现金全部还债,剩余的资产只要相比账面减值不超过50%,在这一刻就是账面盈利的。
(2)分析账面盈利情况
海螺水泥净利润已经是同比四连降,营业收入四年三降,2020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762亿和363亿元,降低到2024年的910亿和77亿。
销售毛利率从10年代的30%-35%降低至20%;销售净利率从20%降低至8%。ROE从20%+降低至5%;ROA逐年降低至3%。
下行周期的影响极其明显,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所幸是确实赚到了真金白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这几年一直是大于净利润的,是确实赚到了钱而不是在做账。
(3)补充其他信息
员工总数:最高峰为22年的5.2万人,24年4.9万人裁员幅度6%,算是较为稳定。
未来发展:不知道。但至少,公司财务稳健,无流动性风险,行业龙头的地位也没有被动摇,相较于房地产的高负债企业,海螺水泥大概率是能熬过这个周期的。国资股东也确保了至少银行存款这些凭证不会去造假,信披的风险相对可控,最多就是市值管理的需求和购买股东资产之间互相会有拉扯。
假设国内市场继续下行,对于非现金部分的减值进一步计提,减值算到70%,那总价值大概是800亿市值,还有30%的下跌空间;往上,确实也不好说,但作为行业龙头长期来看大概率还是较为优质的盈利资产。
对于行业了解不够深入,仅分享一下当前的公开数据,账面上看海螺水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各位集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附上集思录的股息率温度计截图
(1)分析资产负债表
根据2024年年报,海螺水泥账上有700亿现金+110亿定存,总负债542亿;假设偿还所有负债还有270亿的货币/存款资产。
再看其他存在减值可能的资产:100亿票据,80亿存货,900亿固定资产(460亿房屋建筑+410亿机械设备),100亿在建工程,350亿无形资产(250亿采矿权+80亿土地使用权),再其他零碎加起来的200亿资产。假设计提50%减值,算下来870亿。
870+现金净值270=1140亿,基本和港股的定价差不多。假如现在按照港股定价把公司买下来,现金全部还债,剩余的资产只要相比账面减值不超过50%,在这一刻就是账面盈利的。
(2)分析账面盈利情况
海螺水泥净利润已经是同比四连降,营业收入四年三降,2020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762亿和363亿元,降低到2024年的910亿和77亿。
销售毛利率从10年代的30%-35%降低至20%;销售净利率从20%降低至8%。ROE从20%+降低至5%;ROA逐年降低至3%。
下行周期的影响极其明显,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所幸是确实赚到了真金白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这几年一直是大于净利润的,是确实赚到了钱而不是在做账。
(3)补充其他信息
员工总数:最高峰为22年的5.2万人,24年4.9万人裁员幅度6%,算是较为稳定。
未来发展:不知道。但至少,公司财务稳健,无流动性风险,行业龙头的地位也没有被动摇,相较于房地产的高负债企业,海螺水泥大概率是能熬过这个周期的。国资股东也确保了至少银行存款这些凭证不会去造假,信披的风险相对可控,最多就是市值管理的需求和购买股东资产之间互相会有拉扯。
假设国内市场继续下行,对于非现金部分的减值进一步计提,减值算到70%,那总价值大概是800亿市值,还有30%的下跌空间;往上,确实也不好说,但作为行业龙头长期来看大概率还是较为优质的盈利资产。
对于行业了解不够深入,仅分享一下当前的公开数据,账面上看海螺水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各位集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附上集思录的股息率温度计截图


4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塔塔桔 、林夏清
低估不低估不敢说,也没个标准。看看财报,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的。
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减固定资产投资,大概还剩个60亿。但这60亿看起来有水份,从Working capital(主要是其他应收和存货)里调了40个亿过来,实际可供分配的自由现金流可能没财报上的这么好看。公司在手握700亿的情况下,增加了短期和长期有息负债(差不多300亿了),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分红,往好了说,公司财务稳健,未雨绸缪,低利率下增加有息负债是好事;另一方面也看得出手上的钱是不太会分出去的,如果自由现金流没有改善,分红还是会继续往下降。
24年经营性现金流入减了快一半,行业应该是不太行的,公司财务看上去还算是蛮稳健的,没乱花钱,的确如楼上某位所说,是下行周期里比较好的公司。但能不能涨还是要看大势,现在如果买入的话倒不是说公司是否低估,更多是依靠下行周期买入比较优质企业的信仰了,但如果周期一直在下面不起来,企业再努力也是白搭。
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减固定资产投资,大概还剩个60亿。但这60亿看起来有水份,从Working capital(主要是其他应收和存货)里调了40个亿过来,实际可供分配的自由现金流可能没财报上的这么好看。公司在手握700亿的情况下,增加了短期和长期有息负债(差不多300亿了),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分红,往好了说,公司财务稳健,未雨绸缪,低利率下增加有息负债是好事;另一方面也看得出手上的钱是不太会分出去的,如果自由现金流没有改善,分红还是会继续往下降。
24年经营性现金流入减了快一半,行业应该是不太行的,公司财务看上去还算是蛮稳健的,没乱花钱,的确如楼上某位所说,是下行周期里比较好的公司。但能不能涨还是要看大势,现在如果买入的话倒不是说公司是否低估,更多是依靠下行周期买入比较优质企业的信仰了,但如果周期一直在下面不起来,企业再努力也是白搭。

2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火锅008
恕我愚钝,根据LZ提供的数据:
1.海螺资产端里大头的1000亿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和350亿无形资产,本身就会按年折旧摊销,在行业下行期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也会逐渐暴露,考虑资产变现难度和流动性,我觉得按50%账面净值定价我觉得是合理的;
2. 考虑50%的资产定价折扣后,估价1140亿,与按港股股价计算的总市值相当,仍低于A股股价计市值。
那我理解,不是证明港股市场定价有效,市场估值是合理的吗?这个低估的结论从何而来?
此外,假设市场确实低估了海螺的潜在价值,价值发现的过程要不通过外部(市场炒作、并购等方式)要不通过内部(分红、回购)实现。行业下行期,觉得外部刺激很难,但海螺过往一直扭扭捏捏铁了心要把钱攥在自己手上,我觉得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没耐心等待大股东善心大发,回心转意把海螺变成现金奶牛。
1.海螺资产端里大头的1000亿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和350亿无形资产,本身就会按年折旧摊销,在行业下行期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也会逐渐暴露,考虑资产变现难度和流动性,我觉得按50%账面净值定价我觉得是合理的;
2. 考虑50%的资产定价折扣后,估价1140亿,与按港股股价计算的总市值相当,仍低于A股股价计市值。
那我理解,不是证明港股市场定价有效,市场估值是合理的吗?这个低估的结论从何而来?
此外,假设市场确实低估了海螺的潜在价值,价值发现的过程要不通过外部(市场炒作、并购等方式)要不通过内部(分红、回购)实现。行业下行期,觉得外部刺激很难,但海螺过往一直扭扭捏捏铁了心要把钱攥在自己手上,我觉得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没耐心等待大股东善心大发,回心转意把海螺变成现金奶牛。

6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塔塔桔 、大7终成 、梦游2000 、Penny 、更多 »
@帅牛
建仓加仓感觉谨慎慢慢来,毕竟这轮周期到底有多久太难说
看起来是低估看了下附注,a股公告年报209页,不属于现金及等价物的货币资金,其中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528亿元,一年以上的定存才会计入其他非流哈。
低估原因也有不愿加大回馈股东力度有关
但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只能降低估值适应
我还考虑是不是加一点
我请教个问题
海螺水泥700亿货币资金都是非受限那种吗?
因为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00多亿
过去很多公司都是因为货币资金受限造成两个不同,但我看附注里面并没有多少受限资金
那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存款3个月以上了?
建仓加仓感觉谨慎慢慢来,毕竟这轮周期到底有多久太难说

4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主任卡员 、跑路皮皮 、BOATMAN
海螺一句话总结就是,在国内全行业下行周期中表现最好的一个企业,但是在周期大势面前没什么卵用。低估是肯定的,但想修复也很难。
我去年买了西部水泥,虽然西泥在非洲也踩了很多坑,但大环境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容错性,比国内的卷生卷死好太多了。
我去年买了西部水泥,虽然西泥在非洲也踩了很多坑,但大环境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容错性,比国内的卷生卷死好太多了。

6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跑路皮皮 、蝶恋火2 、tomxiaoyu 、gaokui16816888 、更多 »
看起来是低估
低估原因也有不愿加大回馈股东力度有关
但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只能降低估值适应
我还考虑是不是加一点
我请教个问题
海螺水泥700亿货币资金都是非受限那种吗?
因为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00多亿
过去很多公司都是因为货币资金受限造成两个不同,但我看附注里面并没有多少受限资金
那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存款3个月以上了?
低估原因也有不愿加大回馈股东力度有关
但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只能降低估值适应
我还考虑是不是加一点
我请教个问题
海螺水泥700亿货币资金都是非受限那种吗?
因为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00多亿
过去很多公司都是因为货币资金受限造成两个不同,但我看附注里面并没有多少受限资金
那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存款3个月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