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最近看了一本芯片相关的书,挺感兴趣,回答了我不少疑问
但也产生了不少疑问
到底芯片设计难还是芯片制造难? 因为现在设计芯片公司多,制造就两家比较大
另外是国内芯片行业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今天看新闻
【蚂蚁使用国产芯片训练 AI 大模型,成本降低 20%】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蚂蚁集团(SH688688) 使用阿里和华为的芯片,用 MoE(混合专家)机器学习方法训练模型,成本降低 20%,且效果接近使用英伟达 H800。
我问了下ai阿里巴巴的芯片进展,因为国外互联网大厂也自己设计芯片
说有arm架构服务器芯片,自研的ai芯片,还有risc架构的芯片,然后台积电给阿里代工?
因为听说设计芯片的软件不对中国出口了,那么他们怎么设计的?
假设我们都有了,只是速度稍微慢点,尺寸大点,那也可以用对不对,慢慢改进呗

我可以线性外推,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赶上美国芯片水平吗?
还是制造方面没有最新光刻机很难?制造方面差距太大?
还是过二十年,奋发图强,我们可以卡美国芯片的脖子了?

阿里巴巴确实拥有自主研发的芯片,并已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以下是关于阿里巴巴芯片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具体说明:
一、阿里巴巴的自主研发芯片
倚天710(服务器芯片)
发布与部署:2021年云栖大会上发布,2022年实现大规模部署,成为中国首个在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
技术规格:采用5nm工艺、ARMv9架构,128核CPU,主频3.2GHz,集成DDR5和PCIe5.0技术。
性能优势:在数据库、大数据、视频编解码等场景中,性价比比业界标杆高出30%以上,单位算力功耗降低60%。
应用场景:已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核心业务(如天猫双11)、科学研究、智能手机行业及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
含光800(AI芯片)
发布时间:2019年云栖大会上发布,被誉为全球性能最强的AI推理芯片。
技术突破:采用自研架构,针对深度学习优化,推理性能达78563 IPS(ResNet-50测试),能效比500 IPS/W,领先全球。
应用案例: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内的视频图像识别、城市大脑等场景,并通过云服务开放给外部企业。
玄铁系列(RISC-V处理器IP)
发展历史:2019年发布玄铁910,累计出货量超40亿颗,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等领域。
最新成果:2025年发布的玄铁930C性能提升60%,功耗降低22%,即将量产。
生态意义:推动RISC-V架构在5G、AI、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助力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可控。
二、芯片生产模式
阿里巴巴的芯片设计完成后,生产环节主要依赖第三方代工厂商,如台积电、三星等。这种模式在芯片行业较为常见,因为自主建造晶圆厂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通过代工合作,阿里巴巴能够专注于芯片设计与技术创新,同时利用代工厂的先进工艺保障芯片性能。
发表时间 2025-03-27 10:49     来自北京

赞同来自: J642079074 Penny linagan 云水之思 zhygurao 远方孤独的帆 Baobison myrazcs 汨江水 吉吉木 jianyucib ahzhandl shuimujiyi elsewhere006 心明则胜 chasedreamcj 小白下山更多 »

1

wqzhao01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南阳渔民
光源差距不大,物镜系统有点差距,集成---样机---试产--优化--迭代--,需要时间而已。不会用十年。想当年什么飞机发动机也是工业的皇珠,中国也要几十年搞定,后来不用说了,还有蒸镀机等。。。你太悲观了,你可以看下韩国研究院的文章,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70%超过了韩国,只有少部分稍落后(主要是内存芯片方面),还有美国彭博社关于中国2025技术方面的论述。还有国外电子期刊关于中国集成电路方面的论述,...
国家汽车成功了?上汽广汽东风一汽成功了?
2025-04-09 23:25 来自广东 引用
0

wqzhao01

赞同来自:

@qiaomu
图里没有三星?
2025-04-09 23:09 来自广东 引用
0

wqzhao01

赞同来自:

@量化投资先锋
中芯国际宣布28nm成熟制程芯片降价40%,直接将国际市场价格从2500美元/片腰斩至1500美元。(中芯国际28nm良品率高达98%)28纳米芯片是 中端市场的中流砥柱,占据了全球芯片市场约75%的出货量,中芯国际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不容忽视的30%份额。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市场依然落后,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已经开始举起价格屠刀。芯片市场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竞争,大国的政策博弈影响也在左右市场。中国的稀...
美国为什么不封杀中芯国际28nm。?
2025-04-09 23:05 来自广东 引用
0

wqzhao01

赞同来自:

@qiaomu
CPU只是芯片的一小块,不过也是体现最高水平的一小块。
npu芯片更贵一个就有几千块。npu 网络处理器
2025-04-09 23:03 来自广东 引用
2

qiaomu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乐鱼之乐

@nvidia
那么目前来看,市场上商用的芯片里面,桌面端 笔记本 台式机,你们用过哪个国产芯片?我除了用过海光外其余没接触过,海光是从amd授权过来的。手机端,清一色基于arm。引用豆包资料:台湾的联发科份额是最多的。紫光展锐的已经商用,但搜了一下,这个cpu的手机价格几百块到一千块 低端机为主。华为的海思已经商用,只限自家手机,性能应该扛得住。小米和oppo应该还没有商用。国产手机芯片是指由中国国内企业设计...
CPU只是芯片的一小块,不过也是体现最高水平的一小块。
2025-04-05 14:51 来自江苏 引用
0

nvidia - 专注期权的入门选手

赞同来自:

那么目前来看,市场上商用的芯片里面,
桌面端 笔记本 台式机,你们用过哪个国产芯片?
我除了用过海光外其余没接触过,海光是从amd授权过来的。

手机端,清一色基于arm。

引用豆包资料:台湾的联发科份额是最多的。
紫光展锐的已经商用,但搜了一下,这个cpu的手机价格几百块到一千块 低端机为主。

华为的海思已经商用,只限自家手机,性能应该扛得住。

小米和oppo应该还没有商用。

国产手机芯片是指由中国国内企业设计、制造和封装的,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产手机芯片:
  • 紫光展锐: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产品覆盖手机、智能穿戴、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2024年,其智能手机主芯片市场占有率提升至全球13%,市占率接连两年持续提升。2025年3月,紫光展锐正式对外发布最新一代5G SoC T8300,搭载该芯片的努比亚neo3最新款手机同步全球发售。
  • 华为海思:曾经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其麒麟系列芯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现出色,与高通骁龙、苹果A系列芯片等处于同一水平。但自2019年以来,华为海思受到美西方的霸权打压,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华为Mate60系列、华为Mate70系列的先后发布,华为海思自研的麒麟芯片已经开始回归正轨。 
  • 联发科:中国台湾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天玑系列芯片以高性能、低功耗著称,受到了众多手机厂商的青睐。 
  • 小米澎湃:小米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于2017年发布。该芯片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现出色 。此后,小米又陆续推出了澎湃S2、澎湃C1等芯片,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 OPPO马里亚纳:OPPO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于2021年发布。该芯片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在影像处理方面表现出色 。此后,OPPO又推出了马里亚纳Y芯片,进一步提升了芯片的性能和功能。
2025-04-05 12:56 来自北京 引用
0

羽檄

赞同来自:

国内厂商在RISC-V架构芯片的设计和开发上非常活跃,希望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2025-04-05 12:19 来自安徽 引用
16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不虚不实 流沙少帅 franckC 大7终成 sadday 意外的角落 喜然88 秋风客 一生水 chuxingfei 小番茄黄瓜 gaokui16816888 趋势交易者 资水 realbean更多 »

中芯国际宣布28nm成熟制程芯片降价40%,直接将国际市场价格从2500美元/片腰斩至1500美元。(中芯国际28nm良品率高达98%)

28纳米芯片是 中端市场的中流砥柱,占据了全球芯片市场约75%的出货量,中芯国际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不容忽视的30%份额。

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市场依然落后,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已经开始举起价格屠刀。

芯片市场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竞争,大国的政策博弈影响也在左右市场。

中国的稀土禁令也会影响芯片行业。

如果一旦稀土断供,也会对芯片市场造成巨大杀伤。

合作都可以弥补自己不足和短版,封锁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2025-04-05 10:44 来自陕西 引用
1

Sorrentino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山的那段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的产业链是全的,但是能不能完全取代这个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而是取决于西大的"长臂管辖"能不能有效管控盟友,今年咱们国家的集成电路电子展还有很多日系和欧洲的厂商来参展,这些厂商不被"长臂管辖"的话,我们相关的产品就基本没有市场和迭代的机会(落后两三代还比人家贵).新凯来目前来看也没有直接参与光刻机的研发,它还是聚焦于先进制程和封装检测装...
我当时表达的有问题,应该说维持全产业链国产华是非常不经济的。感谢指正!
2025-04-01 13:55 来自上海 引用
5

kenwhale

赞同来自: 阴影下的猫 djc354133 coolchan chuxingfei 量化投资先锋更多 »

只要西大继续努力,东大总有一天会突破的。如果没有西大的帮忙,东大现在自产的东西市场化销售根本没法打开的。现在好了,贵不贵的性能不性能的都不要紧,只要能用,上面就强制你用
2025-04-01 10:02 来自广东 引用
0

债券市场怎么吧

赞同来自:

@zkxf
关于CPU,我说两句,仅供参考。RISC是精简指令集,ARM公司就是这个方向的。但是ARM只设计不生产,只买IP(知识产权),所以绝大部分公司自研是购买ARM的IP基础上的自研。但是也不要鄙视这些公司,一、从零做起落后太多了。二、ARM已经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研发很容易带来经济效益。(这点要感谢苹果,苹果投资英国ARM公司,占25%股权,并且苹果一直坚持使用ARM的CPU,才有ARM的崛起。现在AR...
ARM是Nokia扶植起来的,当时做手机,省电最重要,RISC天生功耗小,但当时有很多RISC架构的处理器,Nokia选了ARM。就像当年IBM当年选择Intel的8086做PC一样,IBM也是可以选择其他处理器的。
2025-04-01 09:39 来自陕西 引用
0

山的那段

赞同来自:

@Sorrentino
根据“国外友人”提供的信息:
1.设计方面,HW采购了大约十年的EDA使用版权,同时自己也有14nm制程的国产软件,但具体不知道是盗版还是自研(Reuter);
2. 国内被制裁的企业7nm是smic和小部分HW自己的厂代工,产量很小,是tmsc的三分之一,成本大约是他们的150%(Financial Times);
3. 高端工艺依然依赖ASML的设备和美日韩友商提供的材料,去年3月HW公布的专...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的产业链是全的,但是能不能完全取代这个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而是取决于西大的"长臂管辖"能不能有效管控盟友,今年咱们国家的集成电路电子展还有很多日系和欧洲的厂商来参展,这些厂商不被"长臂管辖"的话,我们相关的产品就基本没有市场和迭代的机会(落后两三代还比人家贵).

新凯来目前来看也没有直接参与光刻机的研发,它还是聚焦于先进制程和封装检测装备.
2025-04-01 09:28 来自广东 引用
0

山的那段

赞同来自:

@zkxf
关于CPU,我说两句,仅供参考。RISC是精简指令集,ARM公司就是这个方向的。但是ARM只设计不生产,只买IP(知识产权),所以绝大部分公司自研是购买ARM的IP基础上的自研。但是也不要鄙视这些公司,一、从零做起落后太多了。二、ARM已经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研发很容易带来经济效益。(这点要感谢苹果,苹果投资英国ARM公司,占25%股权,并且苹果一直坚持使用ARM的CPU,才有ARM的崛起。现在AR...
稍微纠正一下,申威是从Alpha转成自己的SW-64,龙芯是MIPS转成自己的LoongArch,飞腾倒是从SPARC转投的ARM阵营.华为和阿里也是用的ARM授权再深度开发的方式.海光和兆芯用的是X86架构.
2025-04-01 09:15 来自广东 引用
0

Skyzh1

赞同来自:

扯一个题外话,当年在大学学电脑的时候,用的操作系统还是DOS,用的飞起。windows3.1只是其中安装的一个软件,DOS命令可以启动windows,在当时来讲,从来没觉得windows有啥了不起。
后来windows95出来后才觉得真牛,真好用,windows 98才一举封神。但那时候,95/98的风靡也是靠盗版才快速普及的,那玩意没有多难。
2025-03-31 16:29 来自广东 引用
1

zkxf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关于CPU,我说两句,仅供参考。RISC是精简指令集,ARM公司就是这个方向的。但是ARM只设计不生产,只买IP(知识产权),所以绝大部分公司自研是购买ARM的IP基础上的自研。但是也不要鄙视这些公司,一、从零做起落后太多了。二、ARM已经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研发很容易带来经济效益。(这点要感谢苹果,苹果投资英国ARM公司,占25%股权,并且苹果一直坚持使用ARM的CPU,才有ARM的崛起。现在ARM已经被软银收购并私有化了。)三、因为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也符合自主可控的要求。
CISC是复杂指令集,Inter和AMD是这个方向的。这两个公司设计并生产,其他半导体公司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这个赛道没有人去玩。一、我国的兆芯是这个赛道的,他的开发授权来自威盛公司,威盛公司的授权来自于在2000年被Inter和AMD甩开差距的公司。(名字记不清了,叫cy什么的)。二、海光也是这个赛道的,是在AMD最难的时刻,为了筹钱发展卖给海光的授权,时间大概是2017年,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所以海光CPU性能还算不错,但是我没有用过。
总结:国内通用芯片,除了兆芯和海光,可以认为其他都是是ARM的。黄老板GPU和cuda没有研究过。
2025-03-31 16:25 来自河南 引用
1

流浪的鸟

赞同来自: nvidia

@量化投资先锋
现在高端芯片对中国是断供的,低端芯片向并没有断供。
比如英伟达的阉割板Ai芯片特供给中国,中国也开始向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中国的低端Ai芯片产能能满足的话,也就不会买英伟达的低端Ai芯片。
919也是在做国产替代,即使美国断供波音,919国内市场会更大。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提高,美国可以垄断技术产品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小。
一旦让中国人掌握了技术,一定会...
搞笑呢
2025-03-31 15:28 来自广东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having
啥就溃不成军了,spacex要抢也是抢的nasa的份额,我国的商业本来就规模不大
你说的没错,在成本效益的角度,中国的航天发射从来都不是掌握可回收火箭的spacex的对手,毕竟连战场都没上,谈不上溃不成军。
2025-03-31 15:09 来自辽宁 引用
10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glimmer427 chuxingfei 乐鱼之乐 阿溪 bsdplus YmoKing 南阳渔民 变幻人生 kolanta quantech更多 »

现在高端芯片对中国是断供的,低端芯片向并没有断供。

比如英伟达的阉割板Ai芯片特供给中国,中国也开始向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中国的低端Ai芯片产能能满足的话,也就不会买英伟达的低端Ai芯片。

919也是在做国产替代,即使美国断供波音,919国内市场会更大。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提高,美国可以垄断技术产品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小。

一旦让中国人掌握了技术,一定会搞成白菜价。

中国卷不只是内卷,还会外卷。

芯片EDA软件规模还是太小,中国卷都是从技术难度低开始卷,逐渐向高难度高技术卷。

美国四大芯片掌舵人,也都是华人。

华人的技术能力并不会输其它人种。

华人从小就开始卷。

技术问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只要有市场需求,有利可图,就一定可以解决。
2025-03-31 15:09 来自陕西 引用
2

having

赞同来自: 阴影下的猫 chenhang422

@难得又是浮雲
商业发射在spaceX面前早就溃不成军了,不要低估市场化的力量
啥就溃不成军了,spacex要抢也是抢的nasa的份额,我国的商业本来就规模不大
2025-03-31 09:43 来自广东 引用
2

showmethemana

赞同来自: chenhang422 雷神2019

这个问题太大了,半导体产业链非常长,各个领域都非常专业。本来就分设计,制造,然后还能细分下去。
上游设计软件EDA,这里面的头部企业都是欧美的,譬如Cadence,Mentor这种,国内基本属于刚起步,国内所有半导体设计软件公司加一起的销售额还不如人家一个零头了,这方面应该是与国外水平差距最大的了。
半导体设备上除了蚀刻等个别设备厂商水平处于一流水准,其他基本都是二三流水平了,这里面自然包括光刻机了。设备上的差距只能一点点补齐短板了,以前都是说造不如买,后来。。。
相对于上面的,制造上的差距其实不算大了。
2025-03-30 23:51修改 来自上海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南阳渔民
来,想下你的逻辑有没有硬伤,那为什么美国不直接断供呢让919飞不起来呢?这个大飞机也是相当大的市场。为什么不直接让919飞不起来呢?民航发动机长江2000都出来一段时间了,用在929上的,因为是民航,要测试的时间要久,安全性要比军机高得多,发动机长江1000测试的时间更久,很快就可以用在919上了,你可以看官方的新闻。而且,中国919立项到开始时间比国外晚很久。 目前,中国官方出的新闻尤其是科技...
不断供是现在要赚你的钱,毕竟现在919不影响美国国家安全,919产业链上一堆美国及其盟友的公司,真打起来想断你的供还不容易吗?俄罗斯的波音还飞的动吗?
你自己说的“要测试的时间要久”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吗?难道我说的问题不是要花的时间太长?原话:“整机从样机到实验线再到产线磨合成功,没十年恐怕干不下来。”光刻机良率稳定性是那么好解决的?
2025-03-30 23:38修改 来自辽宁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我是一个host
我觉得最顶尖的高科技一定是在太空或者军工领域,而这块历来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并制造的,看看它们现在的进展/领先情况,难道还会担心这小小的芯片?
商业发射在spaceX面前早就溃不成军了,不要低估市场化的力量
2025-03-30 23:30 来自辽宁 引用
0

quantech

赞同来自:

@量化投资先锋
有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存储芯片厂商,已经拿下了全球5-7%左右的份额,而预计到2025年底时,可能会达到10%左右的份额。
中国是全球芯片最大市场, 武汉(长江存储)和 合肥(长鑫)技术并不是最好的,国产替代是一个趋势。
不过,2025年,韩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金额,大幅降低。
数据显示,1月份,韩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同比跌了22.5%,而2月份,韩国对中国芯片出口再次骤降,比例高达31.8%,远超...
我前面提到的是 西安三星 和 无锡海力士 在中国生产后再出口的芯片,这些芯片在中国本土生产,不算在韩国进口芯片中。

可以搜到这些新闻:西安三星年产值1000亿;无锡海力士产能占海力士50%,全球内存15%产能。
2025-03-30 22:23修改 来自浙江 引用
0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quantech
不知道大家在统计“中国”芯片产能时,算不算 外资在中国的芯片厂。
至少统计出口数据时,外资是算在内的。
出口芯片类型中,份额最大(>40%)、增速最快(>20%)的是 存储芯片。
出口芯片地区中,额度高、增速快的地区有 江苏(>30%)、陕西(>15%)、成都(>15%)、重庆(>70%),没有 武汉(长江存储)和 合肥(长鑫)。
种种迹象表明,无锡海力士、西安三星、成都Intel/TI、重庆海力...
有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存储芯片厂商,已经拿下了全球5-7%左右的份额,而预计到2025年底时,可能会达到10%左右的份额。

中国是全球芯片最大市场, 武汉(长江存储)和 合肥(长鑫)技术并不是最好的,国产替代是一个趋势。

不过,2025年,韩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金额,大幅降低。

数据显示,1月份,韩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同比跌了22.5%,而2月份,韩国对中国芯片出口再次骤降,比例高达31.8%,远超1月份。

而预计3月份,出口金额还会下跌30%以上,因为前面两周,已经表现不乐观了。

一方面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芯片供应的严控,美国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对用于AI训练的高端存储芯片(HBM)实施出口管制,美国不准韩国随便卖给中国,导致出口下滑。
另外一方面,则是韩国厂商停产了DDR3\DDR4芯片,因为竞争不过中国企业,韩国两大芯片巨头退出市场,导致这些芯片出口下滑。

技术水平再高,一旦失去市场,就很难进行技术叠代更新。
2025-03-30 21:34 来自陕西 引用
0

整顿机构

赞同来自:

卖方不少
2025-03-30 20:56 来自北京 引用
1

yzfy2013

赞同来自: 凯Zi21

作为下游的使用者,用国产芯片基本上有问题你得怀疑芯片,而进口的芯片,电路有问题,你得怀疑你的设计。
2025-03-30 19:06 来自江苏 引用
1

Sorrentino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quantech
应该不是 “产量很小,是tmsc的三分之一”,而是良率是台积电的1/3,一张硅片的成本是台积电的1.5。所以,实际成本是台积电代工的 3*1.5= 4.5倍。看上去高很多,但因为台积电够便宜(高通Apple这样的大客户,生产价格约2元人民币/平方毫米,不包括掩膜等额外成本),所以4.5倍完全能接受。麒麟的面积才100平方毫米,200元人民币和900元人民币,对华为客户来说,问题不大。7nm 2...
感谢指正!
2025-03-30 15:47 来自上海 引用
1

quantech

赞同来自: 羽檄

@我是一个host
我觉得最顶尖的高科技一定是在太空或者军工领域,而这块历来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并制造的,看看它们现在的进展/领先情况,难道还会担心这小小的芯片?
最顶尖的高科技,是把太空和军工的高科技,造得像白菜一样便宜一样多。
2025-03-30 14:11 来自浙江 引用
0

liming139 - 支付宝养鸡场场主

赞同来自:

@闭嘴
镇容易?几年就弄出来了?上海微电子能生产几纳米的光刻机?
上次在工信部文件说是28
2025-03-30 13:39 来自陕西 引用
1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浩瀚红鹰

@我是一个host
我觉得最顶尖的高科技一定是在太空或者军工领域,而这块历来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并制造的,看看它们现在的进展/领先情况,难道还会担心这小小的芯片?
那些硊着的人,用逻辑就可以攻破他们,军用的基本上也是全限制,更不用说还有以前那个巴统,专门限制中国高科技禁运组织
2025-03-30 13:08 来自广东 引用
3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lqqm2018 zhygurao 山就在脚下

@难得又是浮雲
超过韩国只是中间步骤,现在卡脖子的是台积电荷兰阿斯麦,中美对抗的一线是先进半导体。
飞机发动机很快解决了?ws-15难道不是等了十几年?国产919到今天都还是等着外国发动机下锅。
来,想下你的逻辑有没有硬伤,那为什么美国不直接断供呢让919飞不起来呢?这个大飞机也是相当大的市场。为什么不直接让919飞不起来呢?
民航发动机长江2000都出来一段时间了,用在929上的,因为是民航,要测试的时间要久,安全性要比军机高得多,发动机长江1000测试的时间更久,很快就可以用在919上了,你可以看官方的新闻。而且,中国919立项到开始时间比国外晚很久。
目前,中国官方出的新闻尤其是科技进步的,实际进步要比官方公布的要快。
以前有人说高端发动机,中国100年都搞不定,现在一个一个的攻克了。
2025-03-30 13:09修改 来自广东 引用
3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zhygurao gaokui16816888 南阳渔民

我觉得最顶尖的高科技一定是在太空或者军工领域,而这块历来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并制造的,看看它们现在的进展/领先情况,难道还会担心这小小的芯片?
2025-03-30 12:45 来自上海 引用
2

quantech

赞同来自: 踏空武威 Sorrentino

@Sorrentino
  1. 国内被制裁的企业7nm是smic和小部分HW自己的厂代工,产量很小,是tmsc的三分之一,成本大约是他们的150%(Financial Times);
应该不是 “产量很小,是tmsc的三分之一”,而是良率是台积电的1/3,一张硅片的成本是台积电的1.5。

所以,实际成本是台积电代工的 3*1.5= 4.5倍。

看上去高很多,但因为台积电够便宜(高通Apple这样的大客户,生产价格约2元人民币/平方毫米,不包括掩膜等额外成本),所以4.5倍完全能接受。麒麟的面积才100平方毫米,200元人民币和900元人民币,对华为客户来说,问题不大。

7nm 2元人民币/平方毫米的数据来源: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tsmc-expected-to-charge-25000usd-per-2nm-wafer
7nm报价 10000美元/12英寸 = 73000 人民币 / 70000 平方毫米 = 约1元人民币/平方毫米,考虑到各种损耗,算2元人民币/平方毫米
2025-03-30 12:35 来自浙江 引用
0

quantech

赞同来自:

@量化投资先锋
2024年中国的芯片出口额首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原因是中国的成熟芯片成本超低。
在成熟芯片市场,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
不知道大家在统计“中国”芯片产能时,算不算 外资在中国的芯片厂。
至少统计出口数据时,外资是算在内的。

出口芯片类型中,份额最大(>40%)、增速最快(>20%)的是 存储芯片。
出口芯片地区中,额度高、增速快的地区有 江苏(>30%)、陕西(>15%)、成都(>15%)、重庆(>70%),没有 武汉(长江存储)和 合肥(长鑫)。

种种迹象表明,无锡海力士、西安三星、成都Intel/TI、重庆海力士,可能是中国芯片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5-03-30 12:14 来自浙江 引用
0

闭嘴

赞同来自:

@急死菜鸟
新凯莱搞出了光刻机?
镇容易?几年就弄出来了?
上海微电子能生产几纳米的光刻机?
2025-03-30 11:51 来自河南 引用
1

TerenceWan

赞同来自: 地理科代表

无论中国、美国,瓶颈都在哪里?
不是EDA,不是设计,不是制造,不是应用,而是先进制程。
芯片行业的核心就是先进制程。
不要把高通、苹果、intel、amd、nvidia想象得多nb,没有先进制程,它们的优秀马上会变得平庸。也不要说海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都不是重点。
我对芯片行业的观察和思考,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先进制程为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阶段先进制程带来的晶体管数量及能耗优势,远远大于同等制程下晶体管结构设计优化带来的优势。或者说,架构没有制程重要。
所以,美国动用政治力量和经济手段,把asml+tsmc+本国芯片设计强力绑定(以上都是美股),表面上限制中国,实际上也把日本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排除在外,从而形成垄断,获取了这个行业的90%以上利润。而且也保护了下游应用包括苹果手机、PC、服务器、AI等数万亿美元产业免遭侵蚀,减缓美国霸权衰落。
2025-03-30 11:09 来自湖北 引用
0

我想吃蛇羹

赞同来自:

@难得又是浮雲
但凡你看了芯片的专业资料,也该知道现在的xx纳米都是“等效”出来的,距离真正的物理极限十万八千里。公知和愚民都是祸害。
哎呀,我无意攻击公知,我道歉。但是这个5纳米都公开了还要怀疑?难道我要说我参与这个项目了,狗头
2025-03-30 11:06 来自湖北 引用
6

Sorrentino

赞同来自: 整顿机构 流沙少帅 xiaofengmr duiry yjjkwxf 趋势交易者更多 »

根据“国外友人”提供的信息:
1.设计方面,HW采购了大约十年的EDA使用版权,同时自己也有14nm制程的国产软件,但具体不知道是盗版还是自研(Reuter);
2. 国内被制裁的企业7nm是smic和小部分HW自己的厂代工,产量很小,是tmsc的三分之一,成本大约是他们的150%(Financial Times);
3. 高端工艺依然依赖ASML的设备和美日韩友商提供的材料,去年3月HW公布的专利来看,目前主要方向还是通过SAQP技术在ASML受限的设备(1950i等)制作5nm的芯片。最近有点火的SiCarrier会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减少依赖,但基本不可能摆脱依赖。(Bloomberg、SCMP)。
4. 如果ASML中断设备运维的话,国内厂商现有的设备只能运行几个月就会停摆,但国内是ASML的大客户,对方不愿意放弃这个市场,甚至规划来北京开一个设备维修厂(ASML年报)。
个人认为完全国产化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想要通过卡脖子的方式来锁死国内芯片产业也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延缓,大方向还是利用国内超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迭代升级的芯片产业,让自己依然坐在全球芯片行业的牌桌上不会踢下去,最终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卡脖子的新形态。
书的话推荐克里斯米勒的《芯片战争》。
2025-03-30 10:21 来自上海 引用
0

liming139 - 支付宝养鸡场场主

赞同来自:

@量化投资先锋
2024年中国的芯片产能占全球芯片产能的比例已超过三成。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额从4400亿美元下降到35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中国大幅减少芯片进口额。2024年中国的芯片出口额首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原因是中国的成熟芯片成本超低。在成熟芯片市场,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高端市场,技术每一次升级,成本提升很快。中国依然扮演追赶者的脚色。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只有控制...
出口万亿不是首次
2025-03-30 08:27 来自陕西 引用
4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franckC chuxingfei 不虚不实 wangasus

2024年中国的芯片产能占全球芯片产能的比例已超过三成。

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额从4400亿美元下降到35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中国大幅减少芯片进口额。

2024年中国的芯片出口额首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原因是中国的成熟芯片成本超低。

在成熟芯片市场,中国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高端市场,技术每一次升级,成本提升很快。中国依然扮演追赶者的脚色。

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只有控制成本技术才有意义。

相信一点,随着中国人技术水平提高,中国人占据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

也许中国人缺乏先发优势,但中国不乏后发优势。

先发意味试错成本非常高。

比如DS的成功,技术并不是是创新的,而是在多个环节进行技术优化,大幅度降低成本,降低进入AI门槛。
2025-03-30 00:54 来自陕西 引用
1

急死菜鸟

赞同来自: 困难总比机会多

新凯莱搞出了光刻机?
2025-03-29 22:18 来自移动 引用
1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阿溪

@我想吃蛇羹
感觉60后到85前是最多公知的,国外的都奉若神明。专家已经在考虑纳米级以下的问题了,还天天捣鼓吹捧7纳米3纳米的。
但凡你看了芯片的专业资料,也该知道现在的xx纳米都是“等效”出来的,距离真正的物理极限十万八千里。
公知和愚民都是祸害。
2025-03-29 21:05 来自辽宁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南阳渔民
光源差距不大,物镜系统有点差距,集成---样机---试产--优化--迭代--,需要时间而已。不会用十年。想当年什么飞机发动机也是工业的皇珠,中国也要几十年搞定,后来不用说了,还有蒸镀机等。。。你太悲观了,你可以看下韩国研究院的文章,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70%超过了韩国,只有少部分稍落后(主要是内存芯片方面),还有美国彭博社关于中国2025技术方面的论述。还有国外电子期刊关于中国集成电路方面的论述,...
超过韩国只是中间步骤,现在卡脖子的是台积电荷兰阿斯麦,中美对抗的一线是先进半导体。
飞机发动机很快解决了?ws-15难道不是等了十几年?国产919到今天都还是等着外国发动机下锅。
2025-03-29 21:00 来自辽宁 引用
0

lgs11

赞同来自:

@不戒
人老了,大多数人会变得固执:他年轻时世界是什么样,那他老了世界还是什么样。“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死在他的18岁,死在他的28岁。股市里也一样,曾经的大神,敢披露实际持仓的(跳大神、月月赚的不算),有几个还活跃?抱着他成名的保险股、地产股、水泥股、ST股、等等,沉沦消失了。
歌曲电影之类可以怀旧,但是投资还是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喜新厌旧,其中尺度只能自己总结把握,配合自己的风险偏好
2025-03-29 11:34 来自江苏 引用
17

浩瀚红鹰

赞同来自: 研学ER kolanta 招金牛 孤星泪 知不易行更难 AAA一剑在天AAA ykxhl 芝麻开花啦 D2u25 mqs0899 asus620 hjndhr 学无止境180 明青 数据矿工 iamkhan 南阳渔民更多 »

简单梳理一下最近看到的资料:
2020年9月,华为被禁止和台积电合作时,国内的芯片产业是这样的:
有一些是世界顶尖水平,比如中微的刻蚀机、江丰电子的靶材。
有一些是先进水平,比如封装测试,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梯队。
有一些是落后水平,比如光刻胶等,虽然有,但比先进水平落后很多。
有一些是零,比如光刻机的某些部件、某些特种气体,国内找不到替代品。

所以华为面对的局面绝对是地狱开局。那怎么办呢?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没有的,从头开始研发,落后的,努力追赶,然后整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全国各厂家的合作。
问题是这些厂商,往往和国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因为和华为的合作,受到美国的制裁,他们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所以深圳市和华为搞了一批新公司,专门搞这件事。国内的厂家各自拿出人员和成果来,以技术合作的形式,一起来打造国产线。因为这批新公司不是华为的子公司,所以这些厂家也没有直接和华为合作,不用担心受到美国的制裁。

其中一家新公司,就是这次大出风头的新凯来,这次接受采访的新凯来产品线总裁郦舟剑,21年底还是华为无线产品线的副总,之后就没公开消息了。也侧面印制了新凯来和华为的关系。

那么这些新公司效果如何呢?看来是比较乐观的。几点印证:
一是华为的算力卡和手机都在源源不断的出货,节奏也正常。说明芯片供应没问题。
二是华为去年出的9010s芯片,已经找不到asml的机台标志,说明不是asml的光刻机做的。
三是存储芯片领域,武汉长江和合肥长鑫也在用国产先进制程大规模出货。

总而言之,我国先进芯片生产线,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基本不存在卡脖子的环节了。以后就是慢慢迭代、完善了。
2025-03-29 09:50 来自广东 引用
4

川军团龙文章

赞同来自: 作死老专家 水穷云起时 luckych 花过水无痕

以前看到人胡说大道会忍不住发帖反驳,现在看到人乱吹法螺会默默拉黑。
2025-03-29 08:37 来自上海 引用
0

qiaomu

赞同来自:

@qiaomu
联电就是当初和福建晋华一起做DRAM,然后被美光搞了,顶不住先跪了。
格芯产能很大一部分是给美国军方供货,soi。
2025-03-29 08:32 来自山东 引用
2

qiaomu

赞同来自: 拉格纳罗斯 luckzpz

2025-03-29 08:29 来自山东 引用
8

不戒

赞同来自: flymules djc354133 linwish kolanta 人来人往777 lgs11 搬运工人 snowpear更多 »

@我想吃蛇羹
感觉60后到85前是最多公知的,国外的都奉若神明。专家已经在考虑纳米级以下的问题了,还天天捣鼓吹捧7纳米3纳米的。
人老了,大多数人会变得固执:他年轻时世界是什么样,那他老了世界还是什么样。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死在他的18岁,死在他的28岁。
股市里也一样,曾经的大神,敢披露实际持仓的(跳大神、月月赚的不算),有几个还活跃?
抱着他成名的保险股、地产股、水泥股、ST股、等等,沉沦消失了。
2025-03-29 08:14 来自浙江 引用
0

神奇少侠

赞同来自:

@闭嘴
我给一个简单的反证:看看美股上市的阿斯麦暴跌了没有?台积电暴跌了没有?美国股市暴跌了没有?好消息是,以上三个都跌了,叫不叫暴跌我也不好说
之前暴涨了没有,又如何定义暴跌,否则和那些专家有什么区别,最起码以月,以年来看它的市场估值变化吧
2025-03-29 08:08 来自湖北 引用
0

qiaomu

赞同来自:

@难得又是浮雲
台积电是晶圆代工的半壁江山,每年先进制程的占比摆在那里,IDM那点产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按照往年的发展速度,20年58%,24年74%,再过几年呢?今天中国半导体行业问题难道不是先进制裁卡脖子,而且越来越卡脖子吗?
台积电何止半壁江山?23年市场占比67%,24年上升三个点,70%。不含idm,纯代工。
2025-03-29 06:29 来自山东 引用
0

swordglitter

赞同来自:

deepseek的回答,也是我的认知,,目前发表的国产最先进产品,
根据搜索结果,DUV干式光刻机的激光功率因技术类型和制造商而异。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分析:

---

1. 传统商用干式DUV光刻机的激光功率

- 功率范围:主流的干式DUV光刻机(如ASML、Nikon等厂商的ArF准分子激光设备)通常采用氟化氩(ArF)气体激发光源,其输出功率约为 45-120W,具体数值取决于设备型号和优化配置。

- 低端型号:部分早期或低分辨率机型(如支持65nm制程的干式光刻机)功率较低,约 45-60W

- 高端型号:高精度干式设备(如支持28nm制程的多重曝光机型)功率可达 100-120W,接近浸没式光刻机的水平。

---

2. 国产干式DUV光刻机的进展

- 功率参数:根据工信部2024年发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国产氟化氩(ArF)干式光刻机光源波长为193nm,支持分辨率≤65nm,套刻精度≤8nm,但未明确标注激光功率。

- 推测范围:参考国际同类设备,国产干式DUV光刻机的激光功率可能处于 60-100W 区间,以满足65nm分辨率需求。

---

3. 技术对比与功率差异

- 干式 vs. 浸没式

- 干式DUV:无需液体浸没,激光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功率需求相对较低(45-120W),但受限于分辨率(通常≥28nm)。

- 浸没式DUV:通过液体介质(如水)提升分辨率,需要更高功率(100-150W)以克服介质吸收损耗。

- 固态激光技术:中科院研发的全固态DUV激光(实验阶段)平均功率仅 70mW,远低于商用准分子激光,但具有低能耗、免气体依赖等潜力。

---

4. 功率对光刻性能的影响

- 制程节点:更高功率的激光可提升光刻速度和稳定性,支持更小线宽的芯片制造。例如,100W级功率的干式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可实现28nm制程。

- 能耗问题:高功率激光(如120W)对电力稳定性和散热要求极高,这也是台积电等厂商面临的核心挑战。

---

总结

- 商用干式DUV光刻机:主流激光功率为 45-120W,具体取决于设备型号和制程需求。

- 国产技术:当前公开信息未明确功率数值,推测在 60-100W 范围内,仍需进一步技术突破以匹配国际水平。

- 未来趋势:固态激光技术(如中科院的70mW实验系统)可能成为低功耗替代方案,但短期内商用仍需依赖传统准分子激光。

如需更精确的特定机型数据,建议参考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手册或联系厂商获取详细参数。
2025-03-29 01:01 来自上海 引用
0

问心

赞同来自:

@FlorenYang
还是制造方面没有最新光刻机很难?制造方面差距太大?我能回答的很少:最新的光刻机只是塔尖的门槛,但实际上塔尖的实际有效需求的占比是不高的啊纯粹的制造管理上的技术,SMIC现在肯定是要比TSMC要差一些,但肯定是不输棒子、Intel、还有另外的联电、GF。工程与工艺技术上,因为设备的限制,中芯成本要高一些,技术路线上的选择也窄一些,但工程师横向对比还是能卷过TSMC外的其他,但老实说,纵向的话,现在...
华为的芯片有多大比例是中芯造的?这个信息,决定了中芯的前途。一旦华为自己的工厂起来了,中芯进入倒计时。想想华为造汽车会发生什么?中芯和华为的合作方式,合作程度,决定了中芯的命运。
2025-03-28 23:43 来自广东 引用
0

问心

赞同来自:

@fiddle
建议做投资就和投资人聊 或者看公开数字和一线工程师聊 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垃圾 友商是垃圾 供应商是垃圾 客户是垃圾 巨大的草台班子
这种认知不正确,和阿里员工买腾讯股票,腾讯员工买阿里股票。
比亚迪刀片电池出来前,我在知乎看到一个比亚迪离职员工,说比亚迪正在研发的电池,实验结果一坨屎,比亚迪完蛋了。
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2025-03-28 23:39 来自广东 引用
0

问心

赞同来自:

设计难,制造容易。
很简单,你把华为去掉,中国芯片设计就远落后于制造了。
华为选择了重金投入设计,所以显得设计容易。
厉害的只是华为,其他的都是菜鸡。
一般来说,美国会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美国芯片制造很少了,芯片设计确非常多。
至于光刻机,核心技术都是美国,甚至技术路线都是美国定下的。
荷兰那个只是个项目落地的承包方。
说什么镜头很难,这绝无可能,最先进的镜头技术,都是用于军用和实验仪器,看看韦伯望远镜,那才是天顶星技术,这些技术根本不卖的。荷兰那家是买的,能买到的技术,一般,不怎么样。说镜头难,估计是国内一群人骗钱说辞而已。
光源可能是真难,因为这个光源掌握在美国手里。
2025-03-28 23:31 来自广东 引用
0

我的号没了

赞同来自:

@cityrusher
话说华为这两年的手机芯片总归是7nm以下的先进制程吧,谁代工的?
三星和台积电
2025-03-28 23:07 来自广东 引用
0

闭嘴

赞同来自:

我给一个简单的反证:
看看美股上市的阿斯麦暴跌了没有?
台积电暴跌了没有?
美国股市暴跌了没有?

好消息是,以上三个都跌了,叫不叫暴跌我也不好说
2025-03-28 17:29 来自河南 引用
0

chuxingfei

赞同来自:

@难得又是浮雲
台积电是晶圆代工的半壁江山,每年先进制程的占比摆在那里,IDM那点产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按照往年的发展速度,20年58%,24年74%,再过几年呢?今天中国半导体行业问题难道不是先进制裁卡脖子,而且越来越卡脖子吗?
你到底懂不懂啊,现在先进制程的占比根本不大,大部分都是28nm及以上制程的工艺。
2025-03-28 16:59 来自浙江 引用
4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luffy27 jjmdh 股精灵 雷神2019

@难得又是浮雲
制造业Know how的东西是要拿时间来填的,现在连逆向工程的设备都搞不到的前提下,进度谨慎不乐观。最麻烦的镜片和光源差距实在太大。
整机从样机到实验线再到产线磨合成功,没十年恐怕干不下来。
光源差距不大,物镜系统有点差距,集成---样机---试产--优化--迭代--,需要时间而已。不会用十年。想当年什么飞机发动机也是工业的皇珠,中国也要几十年搞定,后来不用说了,还有蒸镀机等。。。

你太悲观了,你可以看下韩国研究院的文章,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70%超过了韩国,只有少部分稍落后(主要是内存芯片方面),还有美国彭博社关于中国2025技术方面的论述。还有国外电子期刊关于中国集成电路方面的论述,

从逻辑方面反推也行,中韩这两年关系变差,为什么呢?有一段话你好好想一下:
韩国几乎所有的优势产业,都被中国取代并超越,集成电路(主要是DRAM,闪存)也很快被中国取代,中国国家主攻方向的工业项目,几乎失败的很少,以前像显示屏,造船,汽车,。。。。,、、

这个结论不是我出的,是韩国智库结论,所以中韩接下来也不会好,抢了他的钱和.., 谁也不会高兴。除非他接受做小弟,跪向中国....
2025-03-28 15:53 来自广东 引用
4

我想吃蛇羹

赞同来自: jjmdh 股精灵 浩瀚红鹰 山就在脚下

@南阳渔民
有些人跪久了,可以这么说,0-1美国还是第一,1-10,中国可以吊打全真7子,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后面的2-7总和(含美国)
感觉60后到85前是最多公知的,国外的都奉若神明。专家已经在考虑纳米级以下的问题了,还天天捣鼓吹捧7纳米3纳米的。
2025-03-28 15:29 来自湖北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南阳渔民
国外有专业的分析,不是国内的人意淫出来的,这些信息恰来自国外权威期刊,国内是保密的。国外EUV也出来好多年了,有些技术没有想像的这么门槛这么高,有些国家不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商业化要绕过对方的专利,这个难度比仿制(或者直接使用对方的公开专利)要难得多,如果是自用不对外销售,研发难度小得多。而且XX来只是集成,光源,干涉仪,物镜系统,双工台都有国内在攻关,肯定不是XX来自己搞定,荷兰的也只是集成...
制造业Know how的东西是要拿时间来填的,现在连逆向工程的设备都搞不到的前提下,进度谨慎不乐观。最麻烦的镜片和光源差距实在太大。
整机从样机到实验线再到产线磨合成功,没十年恐怕干不下来。
2025-03-28 15:15 来自辽宁 引用
0

难得又是浮雲

赞同来自:

@FlorenYang
财报是自己内部的比例,24年营收900,7nm及以上74%,中国芯片年进口早就超3000了,TSMC 60%的OEM份额,并不是半导体的份额,半导体的总的产值超过6000,还有N多的IDM厂是可能都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但除了他家,其他的7nm及以上的贡献都是不大的(棒子和intel也是堪忧的)。所以结论到底是怎么样的,您可以自行判断。当然,如果是从业者,也知道咱们国家的小的FAB多如牛毛,做出来...
台积电是晶圆代工的半壁江山,每年先进制程的占比摆在那里,IDM那点产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按照往年的发展速度,20年58%,24年74%,再过几年呢?
今天中国半导体行业问题难道不是先进制裁卡脖子,而且越来越卡脖子吗?
2025-03-28 15:10 来自辽宁 引用
1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cityrusher
话说华为这两年的手机芯片总归是7nm以下的先进制程吧,谁代工的?
在华为7NM量产后不久,美国制裁了两家深圳的公司,你自己想吧,
2025-03-28 13:30 来自广东 引用
13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djc354133 zx198066 ykxhl luffy27 iamkhan 黄标车 topdeck 跑路皮皮 有耐心的普通人 骑蜗牛士 jjmdh 股精灵 浩瀚红鹰更多 »

@我想吃蛇羹
哪里独一家了,日本也可以啊。看来你真的不懂,中国都研发多少年了
有些人跪久了,可以这么说,0-1美国还是第一,1-10,中国可以吊打全真7子,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后面的2-7总和(含美国)
2025-03-28 13:26 来自广东 引用
6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ykxhl RiverToSea 跑路皮皮 chuxingfei jjmdh 山就在脚下更多 »

@swordglitter
全球独一家的生意,真的某司出手秘密研发几年就马上搞定?这个全球独一家的门槛有多低还是大家有多看不上吧。说到某司手机芯片,美国一直打补丁加强tsmc代工的禁令。大家还是要尊重一下客观规律。
国外有专业的分析,不是国内的人意淫出来的,这些信息恰来自国外权威期刊,国内是保密的。国外EUV也出来好多年了,有些技术没有想像的这么门槛这么高,有些国家不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商业化要绕过对方的专利,这个难度比仿制(或者直接使用对方的公开专利)要难得多,如果是自用不对外销售,研发难度小得多。而且XX来只是集成,光源,干涉仪,物镜系统,双工台都有国内在攻关,肯定不是XX来自己搞定,荷兰的也只是集成,大多核心部件全是其它国的。

要有信心,虽然我们基础研究创新比美国差点,但从1--10比后面的7大国加起来还要快的多,工业大国不是乱盖的,也不是自吹的,
2025-03-28 13:47修改 来自广东 引用
7

anonymous00

赞同来自: vanilla7 luffy27 stickying linagan 困难总比机会多 趋势交易者 雷神2019更多 »

@孔曼子
说中国芯片产业比美国弱其实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是很多领域跟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差距较大。
如果台日韩澳新和欧洲的企业都不参与,美国还能制裁中国芯片产业么,谁制裁谁还不一定呢。
但西方世界并非铁板一块,比如现在的美国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已经在若干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了。而且巨大的中国市场谁不眼馋?
西方企业里的人更不是铁板一块,有很多牛人都是华人,其中不乏真正的爱国者,回国创业或加入国内企业的这几年也是越...
大部分前沿科技诞生在美国不是偶然。那是因为它还是吸引全球人才的地方,它的文化和体制让任何人不管出生背景年龄可以自由发挥流动交流进化。很多在美国取得成就的人,如果他们同样时候在本国,就不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成就,华人也不例外。ZG目前吸引人回流的方式,更多是transactional, 用他们已取得的成就换取比国内普通人要高很多的待遇(以前美国学校邮箱天天收到talentlink群发中国学生招聘,待遇让人眼馋,条件让人却步)。deepseek模型很可能是用从huggingface上下的openAI生成的问答来train的。我也希望国家强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信,如果美国政治气候继续恶化,哪天自我毁灭,是全人类的损失。
2025-03-28 11:50 来自上海 引用
3

我想吃蛇羹

赞同来自: ykxhl 浩瀚红鹰 南阳渔民

@swordglitter
全球独一家的生意,真的某司出手秘密研发几年就马上搞定?这个全球独一家的门槛有多低还是大家有多看不上吧。说到某司手机芯片,美国一直打补丁加强tsmc代工的禁令。大家还是要尊重一下客观规律。
哪里独一家了,日本也可以啊。看来你真的不懂,中国都研发多少年了
2025-03-28 11:33 来自湖北 引用
1

swordglitter

赞同来自: 整顿机构

全球独一家的生意,真的某司出手秘密研发几年就马上搞定?这个全球独一家的门槛有多低还是大家有多看不上吧。说到某司手机芯片,美国一直打补丁加强tsmc代工的禁令。大家还是要尊重一下客观规律。
2025-03-28 11:25 来自上海 引用
0

maoxiong

赞同来自:

@cityrusher
话说华为这两年的手机芯片总归是7nm以下的先进制程吧,谁代工的?
华为收购了几条老旧产线改造了一下。
2025-03-28 10:42 来自浙江 引用
2

山的那段

赞同来自: 趋势交易者 雷神2019

这几天新凯莱正在参展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展(SEMICON China 2025)吧,我看新闻发布了五个产品:外延沉积设备EPI(峨眉山)、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阿里山)、物理气相沉积设备PVD(普陀山)、刻蚀设备ETCH(武夷山)、薄膜沉积设备CVD(长白山). 具体参数倒是没有报道.
2025-03-28 09:41 来自广东 引用
0

having

赞同来自:

肯定设计最难啊,苹果高通三星华为
2025-03-28 09:15 来自广东 引用
1

anonymous00

赞同来自: 趋势交易者

@蒹葭仓仓
对中国最大的利好就是芯片工艺已经接近物理上的极限了
你说的物理极限是electron tunneling吗?classical 芯片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人家已经在qubit (quantum computing) 上下功夫了,理论上比classical 芯片的metal gate可以小10倍;而且算力exponentiate:3个qubit 可以有2^3 =8 vs. 传统芯片bit 3。
2025-03-28 09:08 来自上海 引用
5

吉吉木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南阳渔民 chenhang422 趋势交易者 雷神2019更多 »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国,...
哈哈,我多句嘴,封测可没那么简单的,高端封测国内也是在追赶,比如WLP,只是难度稍微小一点而已,但也不容易。
2025-03-28 07:13 来自上海 引用
0

lgs11

赞同来自:

@Wustaunch0313
新凯来,鹏芯微什么时候上市?
股吧谣传太多了,但愿哪天能借壳我的股票
2025-03-27 23:57 来自江苏 引用
6

qiaomu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happysam2018 oceanskysw chenhang422 整顿机构 匹诺曹Y更多 »

制造难,设计不难。华为八年前mate系列手机芯片就是自己设计台积电代工,一度影响苹果手机地位,那时候甚至一度有男的老板用华为,女生用苹果的风气,只可惜美国人耍赖,竞争不过就使阴的。
现在,国内28纳米及以上的,比如40,55,110.130.180,基本上都问题不大。更小的,比如14,16,7,就靠smic了,其他家应该都不太行。至于更小的5,3,2,没听说过,哪怕smic有梁梦松,没光刻机,也白搭。四重曝光是极限了,良率很低了,不可能再往下了。
至于封装和测试,嘿嘿,随便封锁,长电一家就够了。长电已被华润拿下。
2025-03-27 23:52 来自山东 引用
2

cityrusher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浩瀚红鹰

话说华为这两年的手机芯片总归是7nm以下的先进制程吧,谁代工的?
2025-03-27 23:16 来自上海 引用
0

moonphy007

赞同来自:

今天不卖给东大,以后东大造出来也就不用卖了
2025-03-27 23:02 来自四川 引用
1

gcm8892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fiddle
建议做投资就和投资人聊 或者看公开数字
和一线工程师聊 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垃圾 友商是垃圾 供应商是垃圾 客户是垃圾 巨大的草台班子
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2025-03-27 22:40 来自浙江 引用
10

copchen

赞同来自: luffy27 topdeck 跑路皮皮 浩瀚红鹰 happysam2018 小狗钱钱蓉 我想吃蛇羹 YmoKing 南阳渔民 pppppp更多 »

新凯莱的员工说光刻机已经成功了,秘而不宣。
想当初GSM,vcd专利都能卡死一堆行业,谁能想到现在通讯企业能遥遥领先?
追上去的速度并超越比面板还要快!因为时不我待!
2025-03-27 22:37 来自上海 引用
0

QXXP

赞同来自:

我感觉,芯片产业就算很牛逼,还不足以让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哈哈
2025-03-27 22:27 来自甘肃 引用
3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EricOne lgs11 这回真懂了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
3年以前的东西就不要发出来,免得误导别人,华为去年就搞出七纳米,并非euv.哈工大的激光干涉好出来以后,,提高了精度,duv可做到7NM.套刻,处于一些原因没有公布而已,有个公司新x凯x莱x.估计很快就产生euv样机了.27年大概率会量产,作业时间久了点,但是也算很快了,毕竟是全产业链,
2025-03-27 22:15 来自广东 引用
0

南阳渔民

赞同来自: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
典型文科生,中芯有买过euv?开玩笑吧,了解一下中国有哪家买过euv?有买过也是二手的,而且是应用在封测行业的,
2025-03-27 22:01 来自广东 引用
0

nvidia - 专注期权的入门选手

赞同来自:

没有量产出来民用商用,都是纸老虎。
媒体或者厂家说的性能接近英伟达的xx%, 如果没有市面铺货,大概率只是实验室的demo,跑是程序也就是benchmark用的,就是跑分巨牛逼,实际没有通用性。
比如国产cpu号称性能是多少代intel i7,实际市场并没有见这类cpu的笔记本 或者台式机。殊不知它的散热巨大,可能用液氮散热的cpu,体积巨大,笔记本也塞不进去。
以至于这些高性能的东西,离百姓很远,不像 nv显卡 intel amd 随便就买买买。
2025-03-27 20:51 来自广东 引用
0

redtide

赞同来自:

最高阶制程的芯片应用场景是少数,现在把14/28nm制程做好,抢占大部分市场获得利润,再逐步攻克先进制程。
2025-03-27 20:39 来自四川 引用
0

我想吃蛇羹

赞同来自:

@moonphy007
28nm已经开始卖了,好像价格是ASML的0.1倍。
没错,光刻机很简单,专家现在已经在考虑的是下一个问题了
2025-03-27 20:30 来自湖北 引用
0

drwangting

赞同来自:

@HuiZhi
光刻机的问题我简单一点说,你做出一个实验室能跑的东西,现阶段完全OK。但是工业生产是需要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停转,能稳定和上下游配套一起工作的产品,这需要有人愿意拿自己的产品跟你的设备来磨合,来试错,来迭代,有几个企业有这样的魄力?所以要能达到这一点,还有一段时间,耐心等,其实一直都有进度,只是没有外界吹嘘的那样快。
华为啊,不是被逼上梁山了吗?
2025-03-27 19:30 来自上海 引用
1

可乐芬达王老吉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趋势交易者
能用钱买来,那这早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用钱都买不来,不用钱更买不来了。
虽然先进制程技术上落后,但是国内有全产业链的优势,供给侧和需求侧能实现内循环。
由于物理有极限,可以说追上先进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千金买马骨的底气。
2025-03-27 19:21 来自上海 引用
17

fiddle

赞同来自: GCGP enfortune01 起个名 luffy27 更名了jxjx gkxxxx 跑路皮皮 aiplus 琼恩雪诺 happysam2018 dingpenglei 羽檄 bsdplus walkinsky lgs11 pppppp guofei更多 »

建议做投资就和投资人聊 或者看公开数字
和一线工程师聊 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垃圾 友商是垃圾 供应商是垃圾 客户是垃圾 巨大的草台班子
2025-03-27 19:11 来自上海 引用
8

HuiZhi

赞同来自: duiry luffy27 跑路皮皮 apple2019 难得又是浮雲 bsdplus jackymin001 pppppp更多 »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
发现看完之后,感觉有好多东西如果按照业内的说法,都很有需要科普的点,这个多少nm也算是一个大坑。
以前按线宽算的多少nm,在28nm以后,基本就成了fab的一个宣传口号。现在的晶体管都是立体的,形态也不一样了,多少nm都是自己喊的,根本很难反应出实际的水平,同样都叫3nm,intel和samsung和tsmc那差距太大了。
所以我觉得还是用mTr/mm2是比较好评价的,也就是一平方毫米百万晶体管的数量,其实也就是算密度。
目前各家最新的制程来看,intel 3 200+,tsmc n3p 220+ samsung 3gae 150+,smic n+3 120+-
2025-03-27 19:10 来自广东 引用
1

HuiZhi

赞同来自: apple2019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mulit-patterning虽然可以提升密度,但是光刻有物理和工程的限制,理论上目前工信部曝光的那个ArF Dry光刻机是没法做mulit-patterning的,原因是control window不太够,8nm的overlay算上一点误差,只能单次曝光。另外mulit-patterning会降低产出效率和良率,如果是生产产品,这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增加,基本上这不会成为一个合理的商业选择。
2025-03-27 18:45 来自广东 引用
7

蒹葭仓仓

赞同来自: whhuying 跑路皮皮 时光啊时光 aji008 乐鱼之乐 非凡猪 北方的空地更多 »

对中国最大的利好就是芯片工艺已经接近物理上的极限了
2025-03-27 18:18 来自河南 引用
9

HuiZhi

赞同来自: luffy27 川军团龙文章 happysam2018 skyblue777 唐唐脱口秀 elsewhere006 趋势交易者 chuxingfei yjjkwxf更多 »

@资水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
光刻机的问题我简单一点说,你做出一个实验室能跑的东西,现阶段完全OK。但是工业生产是需要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停转,能稳定和上下游配套一起工作的产品,这需要有人愿意拿自己的产品跟你的设备来磨合,来试错,来迭代,有几个企业有这样的魄力?所以要能达到这一点,还有一段时间,耐心等,其实一直都有进度,只是没有外界吹嘘的那样快。
2025-03-27 18:07 来自广东 引用
0

HuiZhi

赞同来自:

@swordglitter
作为芯片设计人员发表一下评论,顶尖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都难,你可以去看一下tsmc和nv amd的毛利率都很高。但是你非要说那个更难,制造目前的困境是你有钱都没有,感觉是更难一点,而且持续投入的钱也会更多,intel工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一个公司的产量已经支撑先机工艺的升级了,这才有现在intel得困局,要上最先进工艺,但是代工生意不知道怎么做。
Intel继续做制造是死路一条,先进工艺本来需求就有限,而且先发者优势很明显,一步快就步步快,现在Intel的Mtr/mm2已经完全比不上TSMC了。至于Samsung的更是没救,良率和密度都完全不及,这样的情况就更难吸引需要先进制程的用户去投产,那么研发的需求就更低了。
2025-03-27 17:58 来自广东 引用
124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timeamber z465901739 研学ER starcai whhuying huangwenyu tennisfan sdyzwfqy ykxhl luffy27 snoooker 虾虾皮 D2u25 更名了jxjx rockgor 结金体 学无止境180 ficus 李某某小迷糊 zyc田忌赛马 司马缸不方 追梦者雷 魍魉 m300126 动态对冲 yuanyuan爸 alexandre1 跑路皮皮 aiplus alongside apple2019 happysam2018 tianhao reborn1978 沐柰 明青 sybil03 anonymous00 积厚成器 旭月东升 熊猫王 夏天的夏天 阿溪 随机天空 小山 丢失的十年 懒人养花 秋风客 西湖跑步 neverfailor 吉吉木 jiangsu2010 捡钢镚 多多的进阶 袁XT 非协议用户 她比烟花寂寞 乐鱼之乐 yoha 我顶你可转债 qgj8848 Zqdw123 萝卜头 不虚不实 奕奕奕关 topdeck coolchan xppyxzz xiaofeng71 simonysy 有耐心的普通人 mqs0899 几点到几点呢 陆亿 gegon 尔后来 Ake90 起个名 gaokui16816888 franckC dingo49 wuxin126 组组长一 明园 本德莱耀西 步行者 好奇心135 newbison luyi1 股精灵 猪尾巴草77 非凡猪 沐沐钬 cana414 路德费奇 hanbing0356 唐唐脱口秀 skyblue777 请给我加油 炫彩千纸鹤 ljjall elsewhere006 ptcwl bsdplus 北方的空地 财迷牛 chenjiandong31 业1994 urfatu chuxingfei plan30 Zackhu Restone 阿戒1899 yjjkwxf Kluer srboyzj wyr3721 枫林随手记 lus888 marshalgo Alexhuh 趋势交易者 孔曼子更多 »

在职时调研的,3年前的过时信息:

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等3个大工序。

设计方面。专用芯片已经追上或者超过国外0.5~1.5年,如5G、射频、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芯片与国外差距较大,包括CPU、GPU、FPGA、存储,但通用芯片一般没有断供风险,只有降阶风险,如英伟达不给高端GPU。

制造方面。芯片制造是人类工业制造的最高难度,超过航空发动机。这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曾经95%的技术都来源于美国,后来扩散到荷日台韩,现在美国技术占比也有45%,三年前的情况是,全球任何一家FAB工厂,完全离开美国技术,一颗芯片也生产不出来。因为芯片制造上千道工序,少一道都不行。

制造的关键环节是光刻机。3年前的情况是,台积电5nm,三星和Intel7nm但良率不行,中芯国际是14nm,买7nm时ASML被美国禁售。现在好像中芯国际7nm已经搞定了?这是用ASML的EUV光刻机的情况。国产光刻机呢,去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两台DUV光刻机,比ASML同代产品落后20年,通过多重曝光可能能做到28nm,但良率提升按业内规律应该还需要4、5年,总的来说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商业可行性应该是达不到的。

28nm制程是卡脖子的关键门槛,因为大部分数字芯片,28nm就够用了,更高制程通常是用在手机上。所以如果美国限售,大不了手机用老款即可,对国民经济没有大的影响。至于低制程芯片,65nm/128nm和一些功率芯片,国外已经不怎么研发了,国产的已经在出口了,而且份额越来越大。

芯片设计软件EDA,美国Cadence已经对中国停止高制程的升级。国产线用的自然是国产EDA,软件这个东西,美国是卡不了的,软件只有市场问题,没有技术门槛。以前国产EDA搞出来没有产线用,现在有了国产线,国产软件迭代起来也很快的。

封测方面,中国是很硬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都是全球前十的封测公司,处于第一阵营,不存在卡脖子和落后的问题。

全球芯片销售5300亿美元,其中70%即3500亿卖在中国,这些芯片关系到计算通信汽车航空制造家电等整个工业体系,影响100万亿元的产值。因此国产光刻机一旦推出,意味着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绳索开始松动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天,我这个IT老兵是眼睛湿润的。芯片行业最需要市场迭代,美国禁运给国产设备创造了宝贵的市场空间,使得良率低下、不具备商业可行性的国产设备能够发育成长。我想我或许能看到那一天,中国采购的3500亿美元芯片都用国产设备制造,什么ASML、台积电、Cadence,纷纷破产清算,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彻底流产,那才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2025-03-27 16:58 来自江西 引用
0

韭菜9527

赞同来自:

竟然没有人说一下海思,看来这个真的GG了
2025-03-27 16:49 来自广东 引用
8

swordglitter

赞同来自: 亩产3万6千斤 happysam2018 阿戒1899 newbison 唐唐脱口秀 HuiZhi 林相王 塔塔桔更多 »

作为芯片设计人员发表一下评论,顶尖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都难,你可以去看一下tsmc和nv amd的毛利率都很高。但是你非要说那个更难,制造目前的困境是你有钱都没有,感觉是更难一点,而且持续投入的钱也会更多,intel工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一个公司的产量已经支撑先机工艺的升级了,这才有现在intel得困局,要上最先进工艺,但是代工生意不知道怎么做。
2025-03-27 16:19 来自上海 引用
7

lazioslg

赞同来自: liumingchen luffy27 rj45 老郭爱人生 skyblue777 趋势交易者 团战不放大更多 »

设计门槛相对较低‌:芯片设计可以通过EDA工具和授权技术降低难度,但高端设计仍需要强大的技术积累。
‌制造门槛极高‌:芯片制造需要巨额投资和尖端设备,且受制于上游供应商(如光刻机厂商),全球仅有少数企业具备高端制造能力。
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各有其独特的难点,难以直接比较孰难孰易。‌ 设计更依赖于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而制造则对工艺精度、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极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芯片技术的发展
2025-03-27 15:44 来自新疆 引用
0

整顿机构

赞同来自:

这种问题,如果给一个公开确切的答案,你觉得值多少钱?
2025-03-27 15:31 来自北京 引用
0

红红红利

赞同来自:

难的是顶尖芯片,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难,而28nm的成熟制程早已经是国际领先

目前认为是芯片设计只要努努力就能追上,
但是芯片制造的前景不明朗,可能突然就能有突破,也可能很久都追不上
而设计又无法脱离制造,毕竟不能设计出来顶尖芯片然后让TSMC代工。
2025-03-27 15:28 来自上海 引用
1

FlorenYang

赞同来自: chuxingfei

@难得又是浮雲
台积电的财报摆在那里,先进制程的占比一目了然,不知道你哪来的占比不高?
财报是自己内部的比例,24年营收900,7nm及以上74%,中国芯片年进口早就超3000了,TSMC 60%的OEM份额,并不是半导体的份额,半导体的总的产值超过6000,还有N多的IDM厂是可能都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但除了他家,其他的7nm及以上的贡献都是不大的(棒子和intel也是堪忧的)。

所以结论到底是怎么样的,您可以自行判断。

当然,如果是从业者,也知道咱们国家的小的FAB多如牛毛,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卖了而不是扔了的。
2025-03-27 15:14 来自北京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5-04-09 23:25
  • 浏览: 19937
  • 关注: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