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如下:
1、折旧快,楼层高后期维护成本高
2、房龄大了电气线路、水管老化风险隐患大
3、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地震难逃生(3楼以内起码扯个床单还是敢跳楼的)
4、地基下沉情况比楼梯房严重
5、现在的车基本都是电动车,电梯房的车库大部分在负1层,半夜汽车自燃风险太大。
6、电梯老化风险隐患大
优点也有:
1、节约土地
2、人口集中化,社会资源运行更高效
其他没想到了
DeepSeek上给了一个答复,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大概率也会经历,就像现在地产周期
有在欧美体验过的可以给下真实感受?
欧美高层建筑的“贫民窟化”是指原本作为城市现代化象征的高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因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社会阶层分化等因素,逐渐沦为低收入人群聚居、环境恶化的区域。这一现象在欧美国家尤为显著,以下是其核心内涵及成因分析:
一、现象表现
居住群体变迁
高层建筑最初吸引中产阶级或富裕人群,但随建筑老化,维护成本上升,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逐渐搬离,取而代之的是低收入群体(包括移民、少数族裔等)
。例如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老旧高层公寓,目前多由经济困难的家庭或租户居住,形成“垂直贫民窟”
环境恶化与安全隐患
电梯、管道、消防设备等基础设施老化后维修困难,导致居住体验下降。例如美国迈阿密戴德县某公寓因年久失修倒塌,暴露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问题
。此外,治安混乱、犯罪率上升也是典型特征,部分高层社区甚至成为黑帮活动据点
经济价值贬损
高层住宅因维护成本高、拆迁难度大,市场价值持续下跌,形成“贬值循环”。例如圣路易斯的普鲁伊特-伊戈社区因环境恶化被彻底拆除,成为城市规划失败的象征 。
二、核心成因
设施老化与维护困境
电梯、电路、消防系统等设备寿命有限(电梯约30-40年),维修或更换费用高昂,且业主分摊矛盾突出。例如纽约部分高层公寓因低层住户拒绝分担电梯费用,导致高层居民被迫长期爬楼
资本逐利与政策缺失
欧美开发商更倾向投资新项目而非改造旧楼,政府也缺乏强制维修政策。例如芝加哥市中心的高层住宅因无利可图,长期无人翻新 。此外,限高政策(如美国“限高令”)限制重建可能性,加剧老旧高层困境
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偏好
中产阶级转向郊区低密度住宅(别墅或联排),高层公寓逐渐被低收入群体“接盘”。好莱坞文化对郊区生活的美化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同时,种族隔离和移民问题加剧了高层社区的边缘化
公共治理失效
物业管理缺失、维修基金不足、租户流动性高导致社区凝聚力瓦解。例如美国部分高层住宅因物业费征收困难,公共设施长期荒废

Darkest - 如果明天是最后一天是否会因为没有全力以赴而遗憾


记不记得以前吐槽苹果每次新产品都是挤牙膏?你如果这次产品就把最新的技术全部用上,那怎么保证明年的产品还足够惊艳呢?房子其实也是同理的。我们因为没有房产税。你直接一步到位把房子都搞最好的,那后面的产品怎么卖?其实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你这个说到底还是伪命题
那小米怎么不把技术一下子都拿出来 搞死苹果?诺基亚的倒台 说明 它其实没有那么多技术

你到中年没有,到了就知道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烦恼。不至于,老家父辈也都奔80了,没有这么严重。是城市的老人太娇贵了吗?
不信,你可以问问周围的老人,有几个人是愿意住到市郊去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第一条理由就是看病不方便。
现在很多老人都有几种慢性病,经常要复诊开药检查,今天看这个科,明天看那个科,每周起码有两天要跑医院,如果有两个老人,每周就是4天。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急性病。如果他们不能自己很方便的通过公交地铁去看病,那你就知道什么是烦得要命。
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你这个问题是伪问题,老人看病,小孩补习不能打车吗,老人天天看病吗你到中年没有,到了就知道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烦恼。
不信,你可以问问周围的老人,有几个人是愿意住到市郊去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第一条理由就是看病不方便。
现在很多老人都有几种慢性病,经常要复诊开药检查,今天看这个科,明天看那个科,每周起码有两天要跑医院,如果有两个老人,每周就是4天。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急性病。如果他们不能自己很方便的通过公交地铁去看病,那你就知道什么是烦得要命。
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要说什么伪问题。

最好的房子当然是别墅,自成一体,互不打扰。最好是三层左右,还得有个院子,利用空间大。哪天不满意了,可以推倒重建。土地也有增值空间。住别墅的前提是得有实力,房子的所有问题都得自己承担,哪里坏了都得自己修理,必须有至少一个住家保姆,必须至少两部车等等。
次点的是高层大平层。30层以上,200平米以上。一梯一户。好处是视野开阔,虫少灰少,房屋本身不用自己维护,事少省心。大面积的好处是每个屋都很宽敞,感觉好。
再次点的是多层带电梯。好处是人少。
再就是小高层,11层以下。
再就是普通高层。
最次,以前建设的多层不带电梯。
未来,除了平房,所有的住宅必须有电梯。


不理解,说别墅多蚊,是不知道有防蚊纱窗吗。说打理麻烦,不知道请钟点工吗,连花花草草都可以有自动化定时浇灌系统。说潮的是不知道有吸湿机吗,其实如果到潮湿天,高层也潮只不过相对不高而已这些缺点都是可以调和的,当高层的人为和硬件问题是基本不能调和的其实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我喜欢house,大,安静,做啥都不互相干扰,但事确实多,我也喜欢干这些事。大平层,我家hf喜欢,事少,热闹,交通方便。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averainy 、阿戈
这些缺点都是可以调和的,当高层的人为和硬件问题是基本不能调和的

我的两个弟弟都有自建房,但都买高层去了,四十多五十层。我不喜欢高层甚至商品房:人口密度大,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等得无可奈何。共墙共楼板邻里摩擦多。日后旧了的公共维护总有那么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出钱或者某些原因不能掏钱。一栋楼那么多户总担心某些不靠谱的人装修拆这拆哪影响整栋楼的结构安全。房子的质量能否真的符合设计要求。。。。。。。我现在住的是自建房:零几年后村里分的宅基地建的,每人35方地,属于新...自建房在农村还好,越热闹的地方越吵,整晚到天亮人为噪声就没有停过,晚上12点前各种门面经营的,喝酒吹牛逼聊天的,凌晨四点多开拉卷闸门起早经营的,五点扫地清洁的,还有摩托车等等,睡眠要求高的烦都要烦死,住过高层小区的,只要没遇上楼上没素质的垃圾人,睡眠质量比自建房好太多了吧!

赞同来自: 奇迹002 、iBer 、heaven32006 、踏空武威 、yanghongyong 、 、 、 、 、 、更多 »
住宅楼高层数和密度,与生育率是绝对反比关系
法国政府就非常反对在市中心(商业)之外建高楼,纵容这样做的话,短期内经济上有好处,但长期对社会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法国的国策就反对在郊区(大多数人居住区)建高层公寓(在那里4层以上就算高层了)
东亚社会住宅楼是很高的,生育率是全球倒数的,老龄化比例是全球顶尖的
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监狱楼,谁愿意呆呢?但凡有点钱的,且不受生活所迫(工作关系、医疗条件、购物方便等社会服务也包含在内),肯定是花园洋房为最优解
高层公寓住宅居住的人口,在发达国家比例是非常低的,哪怕是日本都不高。到城市住高楼,本质是非常反社会的不健康经济现象

风长宜
- 投资是一场修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安史之乱后,诗人身在草堂,视通万里,胸次开阔。思接千载,此间意境心情。。。
@孔曼子
买高层很大程度上图的是视野,窗外有无风景和遮挡大不一样,有没有时间看风景大不一样。
我家成都市区普通高层,窗外多为老破小,但一公里内基本无遮挡。
我每天看风景的平均时间大于1小时(躺在飘窗上看,顺便看书看手机)。
随便说十个我近一年内看到的风景吧:
1. 国产战斗机试飞,较为罕见,建议配合望远镜。
2. 民航飞机从晚霞甚至落日中穿过,经常看到。
3. 西岭雪山等雪山群,配合晚霞的观赏效果更佳,一年...

孔曼子
- 一名普通的职业投资者。本人没有公众号等自媒体和微信群,请勿上当。
赞同来自: D2u25 、yujunlan 、ryanxzqn 、sam7 、kiss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家成都市区普通高层,窗外多为老破小,但一公里内基本无遮挡。
我每天看风景的平均时间大于1小时(躺在飘窗上看,顺便看书看手机)。
随便说十个我近一年内看到的风景吧:
1. 国产战斗机试飞,较为罕见,建议配合望远镜。
2. 民航飞机从晚霞甚至落日中穿过,经常看到。
3. 西岭雪山等雪山群,配合晚霞的观赏效果更佳,一年十几次吧。
4. 老鹰盘旋(偶尔)、燕子盘旋(时常)、鹭鸟飞过(经常)。
5. 成都双子塔灯光秀,距离较远,但每天都能看到。
6. 附近各小区、街道、公园、楼顶的各种花卉,随时变化。
7. 龙泉山日出,我家能看到,但飘窗的角度不是太好。
8. 一公里外某工地的建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9. 老人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旁边玩耍,每天都能看到。
10. 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随时都不一样。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观察的有趣细节,就不细说了。
以上风景基本都是不用抬头就能看到的,和站在地面上仰望的感觉完全不同。
哪个普通别墅能看到这么丰富的景物?哪怕是高尔夫果岭,看多了也就那样吧。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franckC
人多地少是伪命题。根据贝克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里面住宅平均容积率最低的是天津(1.6)、苏州(1.7)、上海(1.8),住宅平均容积率最高的是深圳(3.4)、西安(3.3)、长沙(3.1)。记不记得以前吐槽苹果每次新产品都是挤牙膏?你如果这次产品就把最新的技术全部用上,那怎么保证明年的产品还足够惊艳呢?
这里上海的人口最多,接近2500万,西安和长沙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一半多或者还不到一半,但是容积率却比上海高得多。这显然不是人太多的问题。
事实上,容积率1.5以下的...
房子其实也是同理的。我们因为没有房产税。你直接一步到位把房子都搞最好的,那后面的产品怎么卖?
其实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单位面积上人越少,人住的越舒服。人多地少是伪命题。根据贝克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里面住宅平均容积率最低的是天津(1.6)、苏州(1.7)、上海(1.8),住宅平均容积率最高的是深圳(3.4)、西安(3.3)、长沙(3.1)。
不要说人多地少了。人日本东京也是人多地少,不照样乌泱泱的一户建。依我看,那就是低配版本的别墅,你要是舍得多花点钱,也能面积搞大一点。
国内不搞这个模式的根本原因,就是学习了香港模式,最低投入,最高的产出。什么70平的两房,99平的三房,再过几十年看都是犯罪,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拆都不好拆。
这里上海的人口最多,接近2500万,西安和长沙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一半多或者还不到一半,但是容积率却比上海高得多。这显然不是人太多的问题。
事实上,容积率1.5以下的地块,规划的好是可以做全洋房小区的,也就是说,天津和苏州这个级别的城市,理论上大部分小区都可以造全洋房小区。

赞同来自: 夫唯不争
千万级别城市,多数是底层牛马,都住洋房既住不起也住不下。全住富人区,官老爷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不存在这个问题,根据贝克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里面住宅平均容积率最低的是天津(1.6)、苏州(1.7)、上海(1.8),住宅平均容积率最高的是深圳(3.4)、西安(3.3)、长沙(3.1)。
这里上海的人口最多,接近2500万,西安和长沙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一半多或者还不到一半,但是容积率却比上海高得多。这显然不是人太多的问题。
事实上,容积率1.5的地块,规划的好是可以做全洋房小区的,也就是说,天津和苏州这个级别的城市,理论上大部分小区都可以造全洋房小区。

Darkest - 如果明天是最后一天是否会因为没有全力以赴而遗憾
有在欧美体验过的可以给下真实感受?
欧美高层建筑的“贫民窟化”是指原本作为城市现代化象征的高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因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社会阶层分化等因素,逐渐沦为低收入人群聚居、环境恶化的区域。这一现象在欧美国家尤为显著,以下是其核心内涵及成因分析:
一、现象表现
居住群体变迁
高层建筑最初吸引中产阶级或富裕人群,但随建筑老化,维护成本上升,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逐渐搬离,取而代之的是低收入群体(包括移民、少数族裔等)
。例如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老旧高层公寓,目前多由经济困难的家庭或租户居住,形成“垂直贫民窟”
环境恶化与安全隐患
电梯、管道、消防设备等基础设施老化后维修困难,导致居住体验下降。例如美国迈阿密戴德县某公寓因年久失修倒塌,暴露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问题
。此外,治安混乱、犯罪率上升也是典型特征,部分高层社区甚至成为黑帮活动据点
经济价值贬损
高层住宅因维护成本高、拆迁难度大,市场价值持续下跌,形成“贬值循环”。例如圣路易斯的普鲁伊特-伊戈社区因环境恶化被彻底拆除,成为城市规划失败的象征 。
二、核心成因
设施老化与维护困境
电梯、电路、消防系统等设备寿命有限(电梯约30-40年),维修或更换费用高昂,且业主分摊矛盾突出。例如纽约部分高层公寓因低层住户拒绝分担电梯费用,导致高层居民被迫长期爬楼
资本逐利与政策缺失
欧美开发商更倾向投资新项目而非改造旧楼,政府也缺乏强制维修政策。例如芝加哥市中心的高层住宅因无利可图,长期无人翻新 。此外,限高政策(如美国“限高令”)限制重建可能性,加剧老旧高层困境
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偏好
中产阶级转向郊区低密度住宅(别墅或联排),高层公寓逐渐被低收入群体“接盘”。好莱坞文化对郊区生活的美化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同时,种族隔离和移民问题加剧了高层社区的边缘化
公共治理失效
物业管理缺失、维修基金不足、租户流动性高导致社区凝聚力瓦解。例如美国部分高层住宅因物业费征收困难,公共设施长期荒废

赞同来自: kissne 、海底两万里 、jerrytom1 、shaolinzh 、xjy123 、 、 、更多 »
低楼层电气线路也会老化的,在同样的情况下高楼层更严重,而且发生事故低楼层好逃生各有利弊,我一个同事之前是住低层的,现在换了一套改善的四房,专买顶楼,而且非顶楼不要,因为之前被噪音搞怕了,所以说其实是看各自需求的,有人看不上的高层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求之不得。
低层缺点:蚊虫多,噪音大,采光相对较差,私密性稍差。 优点:坐电梯快,价格相对较低。
高层缺点:等电梯久,水压小。 优点:私密性好,视野开阔,采光好,通风好。
至于说逃生什么的,这种极端情况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在我看来远比出门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小的多,也没看大家都不出门,而且现在新小区消防抗震之类的都比以前大有进步,不用为这些极端情况过于焦虑。


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别墅。别墅也有缺点,比如潮湿。北方城市不清楚,也许不潮湿,而南方城市,以我居住的重庆为例,底楼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有潮湿现象,架空或垫高,能缓解潮湿,但不能根治。住别墅或底楼(我目前就居住在底楼),返潮季节需要用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模式来除湿,有点麻烦。(返潮最严重的时间段,凭我多年的经验,一般是每年4月初到6月初)以前重庆有个开豪车的帽子姐,当时在网上挺出名,我目...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喜欢别墅
我喜欢10楼以上 没别的 风景好
同时我喜欢住新的房子 旧的房子隔音差 设施差
以前没租过新的房子不懂 后来租了一次才盖不到5年的房子 隔音相当好 而且每个房间自带网线口 旧房子不可能有这种配置

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别墅。大佬,我自己就能说出别墅的无数问题。但这些别墅的问题,都是预算能解决的,因为有更好的别墅和装修方案,能够解决(至少是严重缓解)这些问题。
别墅也有缺点,比如潮湿。
北方城市不清楚,也许不潮湿,而南方城市,以我居住的重庆为例,
底楼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有潮湿现象,
架空或垫高,能缓解潮湿,但不能根治。
住别墅或底楼(我目前就居住在底楼),
返潮季节需要用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模式来除湿,有点麻烦。
(返潮最严重的时间段,凭我多年的经验,一般是每年4月初到6月初)
以前重庆有个开豪车的帽子姐,当时在网...
比如你说的潮湿问题,现在很多别墅都是直接架高修的,地基本身就比周围更高,而且地下还有两层甚至三层(嗯,下面甚至可能还有人车分流的公共车库)。所以,你实际居住的楼层,都在两层甚至以上。我不久前还见过实际六层+(地下三层,地上三层还带阁楼)的别墅。
另外类似梅雨季节(黄梅天)的问题,和楼层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南方的梅雨季节,可能整栋楼都是潮湿的,你住哪层都跑不掉。
所以,大多数人会遇到的别墅问题,是因为他们的预算不够高,所以别墅不够好。
没有完美的房子。只有先确定预算,才能讨论房子的优劣。。。

六层以上、十一层以下的房屋,被房产商称为:“洋房”。
十一层以上的房屋被房产商称为:“高层”。
房产商这样划分房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赞同来自: yujunlan 、onegenius 、sybil03 、miaochao2008 、jisisimo 、 、 、 、 、 、 、 、 、 、 、 、 、更多 »
不考虑购买价格和使用成本,我相信所有人肯定都愿意买别墅。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别墅。
所以,不讨论预算就讨论买房的,都是闲得慌。。。
别墅也有缺点,比如潮湿。
北方城市不清楚,也许不潮湿,而南方城市,以我居住的重庆为例,
底楼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有潮湿现象,
架空或垫高,能缓解潮湿,但不能根治。
住别墅或底楼(我目前就居住在底楼),
返潮季节需要用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模式来除湿,有点麻烦。
(返潮最严重的时间段,凭我多年的经验,一般是每年4月初到6月初)
以前重庆有个开豪车的帽子姐,当时在网上挺出名,
我目前就住在她旁边不远处,(但她现在是否搬家了不清楚),
她住的小区就是洋房别墅小区(山某间,渝北的老牌别墅洋房小区,不过现在不算太高档了),
我以前跟中介看过几套二手房,别墅洋房的底楼基本也有潮湿迹象。
所以,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别墅。
另外,我以前还看过一些高层或小高层小区的底楼的二手房,
比如渝中区江某某廷小区,江北区珠某某某城,融某城小区,渝北水某某某某某岛小区,
底楼基本也有潮湿问题。
也许普通高层或小高层的平层住宅的4楼,5楼,6楼更适合居住(钱多的话,就选大平层的3楼以上),
尽量避免错层和跃层住宅(因为天天在家里面还必须走台阶,居住体验太差了),
底楼可能有潮湿问题,2楼和3楼可能有反水问题,
6楼以上,如果遇到电梯故障,电梯更换,停电,火灾,等问题,爬楼梯太费力,
所以,权衡利弊后,我个人觉得4,5,6楼最合适,
没有潮湿问题,反水概率不大,采光不算差,楼层也不算高。
我不缺房子居住,但也想再买一个,目标就是4,5,6楼,
平时偶尔会去实地看二手房,但目前还没有遇到位置较好且价格便宜的,继续等待机会。

赞同来自: 沐柰 、三千军甲 、lixianghui1982

平房没有楼上楼下的干扰,但周边环境的干扰就更严重。你不觉得外面吵吗,有人摆摊烤串咋办。住高层的好处可以避免环境噪音、油烟等等的干扰,除非你楼上刚好住着个神经病,还有就是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很远如果是新村小区,是纯住没地铺,地铺都在小区外围,周边环境没有干扰的。不要想当然认为是脏乱差的城中村,2000年后我们这附近的自然村基本上都是在新土地上规划小区式新村,和别墅小区没两样,而旧村就成了所谓的城中村(密黑弯,脏乱差),也就是你说的周边环境的干扰严重的城中村。
不是楼上刚好住着个神经病才有问题,楼体是会传声的,23楼弄出声音,20楼也可能找21楼/25楼A弄出声音,27楼B可能找26楼B

赞同来自: 海底两万里
我的两个弟弟都有自建房,但都买高层去了,四十多五十层。平房没有楼上楼下的干扰,但周边环境的干扰就更严重。你不觉得外面吵吗,有人摆摊烤串咋办。住高层的好处可以避免环境噪音、油烟等等的干扰,除非你楼上刚好住着个神经病,还有就是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很远
我不喜欢高层甚至商品房:
人口密度大,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等得无可奈何。
共墙共楼板邻里摩擦多。
日后旧了的公共维护总有那么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出钱或者某些原因不能掏钱。
一栋楼那么多户总担心某些不靠谱的人装修拆这拆哪影响整栋楼的结构安全。
房子的质量能否真的符合设计要求。。。。。。。
我现在住的是自建房:
零几年后村里分的宅基地建的,每人3...

赞同来自: shaolinzh 、跑路皮皮 、阴影下的猫 、bcj1217 、陈晨Cheney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不喜欢高层甚至商品房:
人口密度大,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等得无可奈何。
共墙共楼板邻里摩擦多。
日后旧了的公共维护总有那么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出钱或者某些原因不能掏钱。
一栋楼那么多户总担心某些不靠谱的人装修拆这拆哪影响整栋楼的结构安全。
房子的质量能否真的符合设计要求。。。。。。。
我现在住的是自建房:
零几年后村里分的宅基地建的,每人35方地,属于新村,在市中心区域。
新村小区化管理,保洁安保村里负责,管理费村里出,没管理费负担。
新村规划也好,每家门前8-10米马路,楼与楼之间1.5米间距,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汽车直接到家门口,方便,不用七转八拐的回家。
也不怕没品的人乱停车位。
房子自己监工质量杠杠的,肯定用的是河沙,用料足,从没担心过房子质量。
自己的房子自己说了算,孩子跳绳也好拉椅子也好不用担心楼下投诉。
有更多的个人空间,人均面积80平。
也不用看保安脸色,快递外卖直接送门口。。。。。。
买商品房易,但买带证自建房反而难了,我想不明白俩弟为什么喜欢高层。